CN209445505U - 空调器的风道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的风道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45505U
CN209445505U CN201920173295.0U CN201920173295U CN209445505U CN 209445505 U CN209445505 U CN 209445505U CN 201920173295 U CN201920173295 U CN 201920173295U CN 209445505 U CN209445505 U CN 2094455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duct
air
duct part
transition
cro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17329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良锐
汪先送
张滔
袁宏亮
周何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17329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455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455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455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uct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器的风道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所述空调器的风道件包括:风道件,所述风道件内具有风道,所述风道包括渐变段,在所述风道内的出风方向上,所述渐变段的横截面积逐渐变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风道件,通过使得风道包括渐变段,且渐变段的横截面积逐渐变化,当气流流经渐变段时,由于渐变段处的过流面积逐渐变化,从而可减小紊流,进而使得气流的流动顺畅,有利于降低送风噪音,并且有利于提升出风量。

Description

空调器的风道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器的风道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由于空调器的风道件的结构上的限制,造成风道件内的气流流动不畅,导致送风噪音大,出风量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空调器的风道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通过使得风道包括渐变段,且渐变段的横截面积逐渐变化,当气流流经渐变段时,由于渐变段处的过流面积逐渐变化,从而可减小紊流,进而使得气流的流动顺畅,有利于降低送风噪音,并且有利于提升出风量。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空调器的风道件的空调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风道件,所述风道件内具有风道,所述风道包括渐变段,在所述风道内的出风方向上,所述渐变段的横截面积逐渐变化。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风道件,通过使得风道包括渐变段,且渐变段的横截面积逐渐变化,当气流流经渐变段时,由于渐变段处的过流面积逐渐变化,从而可减小紊流,进而使得气流的流动顺畅,有利于降低送风噪音,并且有利于提升出风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风道内的出风方向上,所述渐变段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或者在所述风道内的出风方向上,所述渐变段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渐变段为多段,多段所述渐变段沿出风方向间隔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道包括均匀段,在所述风道内的出风方向上,所述均匀段的横截面积为定值。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道件位于出风方向的上游的端部为第一端,所述风道件还包括扩口段,所述扩口段与所述风道件连接且设于所述第一端处,所述扩口段的任意位置处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风道内任意位置处的横截面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扩口段与所述风道件之间圆滑过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道件位于出风方向的下游的端部为第二端,所述风道件还包括缩口段,所述缩口段与所述风道件连接且设于所述第二端处,所述缩口段的任意位置处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风道内任意位置处的横截面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缩口段与所述风道件之间圆滑过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道件还包括风道加强件,所述风道加强件外套于所述风道件,在所述风道径向方向上,所述风道加强件与所述风道件间隔开,所述风道加强件通过连接部与所述风道件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道件位于出风方向的上游的端部为第一端,所述风道加强件与所述第一端连接,所述连接部为所述第一端边缘朝向所述风道的径向外侧翻折的翻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风道件位于出风方向的下游的端部为第二端,所述风道加强件与所述第二端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道件、所述风道加强件和所述连接部为一体成型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风道安装板;风道件,所述风道件为上述的空调器的风道件,所述风道件设于所述风道安装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设置上述的空调器的风道件,当气流流经渐变段时,由于渐变段处的过流面积逐渐变化,从而可减小紊流,进而使得气流的流动顺畅,有利于降低送风噪音,并且有利于提升出风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道件为多个。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风道件在所述风道安装板的长度方向上分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风道件中的至少两个沿出风方向间隔开。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风道安装板、第一风道件和第三风道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风道安装板、第一风道件和第三风道件的主视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A处的剖视示意图;
图4是图3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3中B-B处的剖视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空调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的空调器的局部结构的主视示意图;
图8是图7中E-E处的剖视示意图;
图9是图8中D-D处的剖视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空调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F-F处的剖视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空调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G-G处的剖视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空调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3中H-H处的剖视示意图;
图1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空调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6中I-I处的剖视示意图;
图1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第二风道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18中J-J处的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
空调器100;
风道件10;风道101;渐变段1011;
第一风道件1;第一风道11;第一渐变段111;第一均匀段112;
第二风道件2;第二风道21;第二渐变段211;第二均匀段212;
第三风道件3;第三风道31;第一端31a;第二端31b;第三渐变段311;扩口段312;
缩口段313;风道加强件314;连接部315;
风道安装板4;
对旋风机5;第一风轮51;第二风轮52;
第三风轮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19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的风道件10。
参照图3和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的风道件10,风道件10内具有风道101,风道101包括渐变段1011,在风道101内的出风方向上(例如,如图3和图4所示的F1方向为出风方向),渐变段1011的横截面积逐渐变化。其中,“在风道101内的出风方向上,渐变段1011的横截面积逐渐变化”可以理解为,当气流流经渐变段1011时,在风道101内的出风方向上,渐变段1011的过流面积逐渐变化。
其中,渐变段1011可位于风道101的上游、风道101的下游或者风道101的上游和下游之间。例如,参照图18和图19所示,风道件10为第二风道件2,第二风道件2具有第二风道21,第二风道21包括第二渐变段211,第二渐变段211位于第二风道21的上游;又如,参照图17所示,风道件10为第一风道件1,第一风道件1具有第一风道11,第一风道11包括第一渐变段111,第一渐变段111位于第一风道11的下游;再如,参照图3和图4所示,风道件10形成为第三风道件3,第三风道件3具有第三风道31,第三风道31包括第三渐变段311,第三渐变段311位于第三风道31的上游和下游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使得风道101包括渐变段1011,且渐变段1011的横截面积逐渐变化,当气流在流经渐变段1011时,由于渐变段1011处的过流面积逐渐变化,从而可减小紊流,进而使得气流的流动顺畅,有利于降低送风噪音,并且有利于提升出风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的风道件10,通过使得风道101包括渐变段1011,且渐变段1011的横截面积逐渐变化,当气流在流经渐变段1011时,由于渐变段1011处的过流面积逐渐变化,从而可减小紊流,进而使得气流的流动顺畅,有利于降低送风噪音,并且有利于提升出风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3所示,在风道101内的出风方向上,渐变段1011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或者在风道101内的出风方向上,渐变段1011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由此,当气流在流经渐变段1011时,由于渐变段1011处的过流面积逐渐增大或减小,从而可减小紊流,进而使得气流的流动顺畅,有利于降低送风噪音,并且有利于提升出风量。
其中,当渐变段1011设在风道101的上游时,可以是在风道101内的出风方向上,渐变段1011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或者也可以是在风道101内的出风方向上,渐变段1011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
当渐变段1011设在风道101的下游时,在风道101内的出风方向上,渐变段1011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或者在风道101内的出风方向上,渐变段1011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
例如,如图3所示,风道件10为第一风道件1,渐变段1011设在风道101的上游的端部,在风道101内的出风方向上,渐变段1011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气流在流经渐变段1011时,气流的过流面积逐渐减小,不但有利于减小紊流从而使得气流的流动顺畅,而且有利于进一步增大流入风道101的风量;
又如,如图12和图13所示,风道件10为第二风道件2,渐变段1011设在风道101的上游的端部,在风道101内的出风方向上,渐变段1011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不但有利于减小紊流从而使得气流的流动顺畅,而且可降低风道101内气流的风速,从而降低噪音;
再如,如图12和图13所示,风道件10为第一风道件1,渐变段1011设在风道101的下游的端部,在风道101内的出风方向上,渐变段1011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气流在流经渐变段1011时,气流的过流面积逐渐减小,不但有利于减小紊流从而使得气流的流动顺畅,而且有利于增大风道101的出风风速,从而增大送风距离;
或者,参照图16和图17所示,风道件10为第二风道件2,渐变段1011设在风道101的下游的端部,在风道101内的出风方向上,渐变段1011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气流在流经渐变段1011时,气流的过流面积逐渐减增大,不但有利于减小紊流从而使得气流的流动顺畅,而且有利于降低风道101的出风风速,并且增大出风范围,降低风感,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4所示,渐变段1011为多段,多段渐变段1011沿出风方向间隔开。由此,当气流在流经多段渐变段1011时,由于渐变段1011处的过流面积逐渐变化,从而可减小紊流,进而使得气流的流动顺畅,有利于降低送风噪音,并且有利于提升出风量。
例如,参照图3和图4所示,渐变段1011为两段且分别设在风道101上游的端部和下游的端部,上游的渐变段1011可以在风道101内的出风方向上横截面积逐渐减小,或者上游的渐变段1011在风道101内的出风方向上横截面积逐渐增大,下游的渐变段1011可以在风道101内的出风方向上横截面积逐渐减小,或者下游的渐变段1011在风道101内的出风方向上横截面积逐渐增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风道101包括均匀段,在风道101内的出风方向上,均匀段的横截面积为定值。其中,均匀段与渐变段1011连通。由此,有利于将保证风道101内的容纳空间,便于空调器100的电机安装到风道101内。例如,如图9中所示的第二风道件2所示,第二风道件2具有第二均匀段212,渐变段1011设在第二均匀段212上游的端部;又如,如图17所示的第二风道件1所示,第二风道件1具有第一均匀段112,渐变段1011设在第一均匀段112的下游的端部;再如,渐变段1011为两段且分别设在均匀段的上游的端部和下游的端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风道件10位于出风方向的上游的端部为第一端31a,风道件10还包括扩口段312,扩口段312与风道件10连接且设于第一端31a处,扩口段312的任意位置处的横截面积大于风道101内任意位置处的横截面积。例如,如图3所示,扩口段312在风道101内的出风方向上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由此,不但有利于减小紊流从而使得气流的流动顺畅,而且有利于进一步增大流入风道101的风量。
可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扩口段312与风道件10之间圆滑过渡。由此,当气流流经扩口段312和风道件10之间时,气流的流动顺畅,从而可减小紊流,进而使得气流的流动顺畅,有利于降低送风噪音,并且有利于提升出风量。例如,扩口段312与风道件10之间通过弧形过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风道件10位于出风方向的下游的端部为第二端31b,风道件10还包括缩口段313,缩口段313与风道件10连接且设于第二端31b处,缩口段313的任意位置处的横截面积小于风道101内任意位置处的横截面积。由此,不但有利于减小紊流从而使得气流的流动顺畅,而且有利于提升风道101的出风风速,从而有利于实现远距离送风。例如,如图3所示,缩口段313在风道101内的出风方向上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
可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缩口段313与风道件10之间圆滑过渡。由此,当气流流经缩口段313和风道件10之间时,气流的流动顺畅,从而可减小紊流,进而使得气流的流动顺畅,有利于降低送风噪音,并且有利于提升出风量。例如,缩口段313与风道件10之间通过弧形过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风道件10还包括风道加强件314,风道加强件314外套于风道件10,在风道101径向方向上,风道加强件314与风道件10间隔开,风道加强件314通过连接部315与风道件10连接。由此,通过在风道件10的外周壁设置风道加强件314,风道加强件314可以与风道件10配合,共同承担与风道101连接的部件的重量,从而可以增强风道件10的结构强度,提升风道件10的承载力,使得风道件10不易发生损坏,进而可以延长风道件10的使用寿命,满足用户对高品质空调器100的需求。
可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风道件10位于出风方向的上游的端部为第一端31a,风道加强件314与第一端31a连接,连接部315为第一端31a边缘朝向风道101的径向外侧翻折的翻边。由此,有利于提高风道加强件314与风道件10的第一端31a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可以增强风道件10的结构强度,提升风道件10的承载力,使得风道件10不易发生损坏,进而可以延长风道件10的使用寿命,满足用户对高品质空调器100的需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风道件10位于出风方向的下游的端部为第二端31b,风道加强件314与第二端31b连接。由此,通过在风道件10的外周壁设置风道加强件314,风道加强件314可以与风道件10的第二端31b配合,共同承担与风道101连接的部件的重量,从而可以增强风道件10的结构强度,提升风道件10的承载力,使得风道件10不易发生损坏,进而可以延长风道件10的使用寿命,满足用户对高品质空调器100的需求。
可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风道件10、风道加强件314和连接部315为一体成型件。由此,一体形成的结构不仅可以保证风道件10、风道加强件314和连接部315之间的连接可靠性,而且省去了多余的装配件以及连接工序,大大提高了风道件10、风道加强件314和连接部315之间的装配效率,有利于延长风道件10、风道加强件314和连接部315的装配效率。
如图1-图19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包括风道安装板4和风道件10,风道件1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空调器100的风道件10,风道件10设于风道安装板4。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通过设置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空调器100的风道件10,当气流流经渐变段1011时,由于渐变段1011处的过流面积逐渐变化,从而可减小紊流,进而使得气流的流动顺畅,有利于降低送风噪音,并且有利于提升出风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9所示,风道件10为多个。其中,多个指的是两个及两个以上。由此,通过使得风道101内的气流的过流面积逐渐变化,从而使得风道101内进风顺畅,有利于降低送风噪音,并且有利于提升出风量。例如,如图9所示,风道件10为三个,且分别为第一风道件1、第二风道件2和第二风道件2。
可选地,如图9所示,多个风道件10在风道安装板4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开。例如,第一风道件1和第三风道件3分别安装至风道安装板4,且在风道安装板4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由此,有利于增大空调器100的出风量和出风范围,有利于增强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多个风道件10中的至少两个沿出风方向间隔开。例如,第一风道件1和第二风道件2分别安装至风道安装板4,且在风道安装板4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由此,可将对旋风机5的第一风轮51设在第一风道件1内,并将对旋风机5的第二风轮52设在在第二风道件2内,从而可增大空调器100的出风量并降低出风噪音。
具体而言,对旋风机5的第一风轮51和第二风轮52的叶片的倾斜方向相反,第一风轮51和第二风轮52在空气流动的方向上互为导叶,降低或消除了气流切向的旋转速度,提高了对旋风机5对空气的做功效率,并且经过两个风轮的气流均朝向出风口的方向流动,从而实现远距离送风的效果。需要说明的是,较之于单一的贯流风机、轴流风机或斜流风机,对旋风机5中第一风轮51和第二风轮52不管是以不同的速度反向旋转还是相同的速度反向旋转,对旋风机5均能够实现更远距离的送风。需要说明的是,对旋风机5的工作原理以及操作已被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再详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空调器100包括第一风道件1,第二风道件2和第三风道件3,第一风道件1和第二风道件2在风道安装板4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开,第一风道件1和第二风道件2沿出风方向分布,第二风道件2的出口和第一风道件1的出口相连通,且第二风道件2的下游端与风道安装板4相连。
在一些示例中,参照图9和图19所示,第二风道件2具有第二风道21,第二风道21包括第二渐变段211和第二均匀段212,第二均匀段212与第二渐变段211的出口连通,在出风方向上,第二渐变段211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第二均匀段212的横截面积为定值,第一风道件1具有第一风道11,第一风道11包括第一渐变段111,第一渐变段111的进口与第二均匀段212的出口相连通,在出风方向上,第一渐变段111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由此,气流可依次经过第二风道21和第一风道11,不但可使得气流的流通顺畅,而且可起到收缩气流的作用,从而有利提高从第一风道11排出的气流的流速,进而增大送风距离。
在一些示例中,参照图11和图19所示,第二风道件2具有第二风道21,第二风道21包括第二均匀段212,在出风方向上,第二均匀段212的横截面积为定值。第一风道件1具有第一风道11,第一风道11包括第一渐变段111,第一渐变段111的进口与第二均匀段212的出口相连通,在出风方向上,第一渐变段111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由此,气流可依次经过第二风道21和第一风道11,不但可使得气流的流通顺畅,而且可起到收缩气流的作用,从而有利提高从第一风道11排出的气流的流速,进而增大送风距离。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3所示,第二风道件2具有第二风道21,第二风道21包括第二渐变段211和第二均匀段212,第二均匀段212与第二渐变段211的出口连通,在出风方向上,第二渐变段211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第二均匀段212的横截面积为定值。第一风道件1具有第一风道11,第一风道11包括第一渐变段111,第一渐变段111的进口与第二均匀段212的出口连通,在出风方向上,第一渐变段111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由此,气流可依次经过第二风道21和第一风道11,不但可使得气流的流通顺畅,而且气流在流经第二风道21时由于过流面积增大可减少紊流,从而降低噪音。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5所示,第二风道件2具有第二风道21,第二风道21包括第二渐变段211和第二均匀段212,第二均匀段212与第二渐变段211的出口连通,在出风方向上,第二渐变段211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第二均匀段212的横截面积为定值。第一风道件1具有第一风道11,第一风道11包括第一均匀段112,第一均匀段112的进口与第二均匀段212的出口相连通,在出风方向上,第一均匀段112的横截面积为定值。由此,气流可依次经过第二风道21和第一风道11,不但可使得气流的流通顺畅,而且可增大流入第二风道21的气流量,有利于增大第一风道11的出风量。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7所示,第二风道件2具有第二风道21,第二风道21包括第二渐变段211和第二均匀段212,第二均匀段212与第二渐变段211的出口连通,在出风方向上,第二渐变段211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第二均匀段212的横截面积为定值。第一风道件1具有第一风道11,第一风道11包括第一均匀段112和第一渐变段111,第一均匀段112的进口与第二均匀段212的出口相连通,第一均匀段112的出口与第一渐变段111连通,在出风方向上,第一均匀段112的横截面积为定值,第一渐变段111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由此,气流可依次经过第二风道21和第一风道11,不但可使得气流的流通顺畅,而且可增大流入第二风道21的气流量,同时可降低第一风道11的出风风速,有利于降低风感,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三风道件3具有第三风道31,第三风道件3包括依次相连的扩口段312、第三渐变段311和缩口段313,扩口段312的出口与第三渐变段311的入口连通且圆滑过渡,第三渐变段311的出口与缩口段313连通且圆滑过渡,在出风方向上,扩口段312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第三渐变段311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缩口段313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且在出风方向上,扩口段312的横截面积的减小幅度最大,第三渐变段311的横截面积的减小幅度最小。其中,第三风道31内可以设置第三风轮6。由此,由此,气流在流经第三风道31时,不但可使得气流的流通顺畅,而且可增大流入第三风道31的进风量,同时可增大第三风道31的出风风速,有利于降低风感,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其他构成例如压缩机和空调室内机等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6)

1.一种空调器的风道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件内具有风道,所述风道包括渐变段,在所述风道内的出风方向上,所述渐变段的横截面积逐渐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的风道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风道内的出风方向上,所述渐变段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
或者在所述风道内的出风方向上,所述渐变段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的风道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渐变段为多段,多段所述渐变段沿出风方向间隔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的风道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包括均匀段,在所述风道内的出风方向上,所述均匀段的横截面积为定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的风道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件位于出风方向的上游的端部为第一端,
所述风道件还包括扩口段,所述扩口段与所述风道件连接且设于所述第一端处,所述扩口段的任意位置处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风道内任意位置处的横截面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的风道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口段与所述风道件之间圆滑过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的风道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件位于出风方向的下游的端部为第二端,
所述风道件还包括缩口段,所述缩口段与所述风道件连接且设于所述第二端处,所述缩口段的任意位置处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风道内任意位置处的横截面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的风道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缩口段与所述风道件之间圆滑过渡。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风道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风道加强件,所述风道加强件外套于所述风道件,在所述风道径向方向上,所述风道加强件与所述风道件间隔开,所述风道加强件通过连接部与所述风道件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的风道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件位于出风方向的上游的端部为第一端,
所述风道加强件与所述第一端连接,所述连接部为所述第一端边缘朝向所述风道的径向外侧翻折的翻边。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的风道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件位于出风方向的下游的端部为第二端,
所述风道加强件与所述第二端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的风道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件、所述风道加强件和所述连接部为一体成型件。
13.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风道安装板;
风道件,所述风道件为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风道件,所述风道件设于所述风道安装板。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件为多个。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风道件在所述风道安装板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开。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风道件中的至少两个沿出风方向分布。
CN201920173295.0U 2019-01-30 2019-01-30 空调器的风道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Active CN2094455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73295.0U CN209445505U (zh) 2019-01-30 2019-01-30 空调器的风道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73295.0U CN209445505U (zh) 2019-01-30 2019-01-30 空调器的风道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45505U true CN209445505U (zh) 2019-09-27

Family

ID=680331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173295.0U Active CN209445505U (zh) 2019-01-30 2019-01-30 空调器的风道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455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241864Y (zh) 用于风机的风叶轮
CN204646777U (zh) 径流式叶轮和风机单元
CN104165158B (zh) 一种吸油烟机的离心风机
CN110374900A (zh) 一种具有正弦型子午流道的混流风机
CN109578328B (zh) 一种离心风轮及包括该风轮的低噪声后向离心风机
CN110529410A (zh) 一种混流风机
CN107002708A (zh) 离心式鼓风机
CN111520899A (zh) 旋流机构、新风模块和空气调节设备
CN206221359U (zh) 用于风机的叶轮及具有其的风机
CN209445505U (zh) 空调器的风道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3573694B (zh) 贯流叶轮、贯流风机及壁挂式空调器
CN110374925A (zh) 一种双层集流器及装配双层集流器的混流风机
CN110081006A (zh) 一种多风道耐高温离心风机
CN210568923U (zh) 一种新型空气净化器
CN107461816A (zh) 一种导流圈、风道结构、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105444388B (zh) 空气整流装置及空调器
CN205639069U (zh) 轴流柜机的动叶、导流组件和轴流柜机
CN208778341U (zh) 一种轴流风叶及包含其的风机、空调
CN208153402U (zh) 蜗舌、贯流风机、空调器
CN103997941B (zh) 具有气流矫正器的气旋吸尘器
CN205895693U (zh) 轴流风轮和轴流风机
CN209165710U (zh) 风道结构及空调器
CN212204994U (zh) 旋流机构、新风模块和空气调节设备
CN208918914U (zh) 轴流风轮、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N209689058U (zh) 空调室内机的风道部件及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