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38126U - 混凝胶凝一体化斜板沉淀装置 - Google Patents

混凝胶凝一体化斜板沉淀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38126U
CN209438126U CN201822246472.1U CN201822246472U CN209438126U CN 209438126 U CN209438126 U CN 209438126U CN 201822246472 U CN201822246472 U CN 201822246472U CN 209438126 U CN209438126 U CN 2094381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flow
disturbing
eliminator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24647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希圣
姚岳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Zhong Lu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Zhong Lu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Zhong Lu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Zhong Lu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24647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381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381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381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混凝胶凝一体化斜板沉淀装置,斜板沉淀池的壳体的外部设有进水口且中部设有中央进水区,中央进水区设有分水渠,分水渠的下方的导流区设有第一阻水板和第二阻水板;两分隔板相对的侧壁分别设有第一扰流隔板组和第二扰流隔板组;第一、二阻水板的进水面分别设有第三扰流隔板;分水渠设有第四扰流隔板;中央分水区的进水端设有第五扰流隔板。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混凝胶凝一体化斜板沉淀装置,整合化学混凝、胶凝、沉淀多单元成为一体化设计,并整合设置于斜板沉淀池中央进水区内同时具有化学混凝胶凝与沉淀效果,解决传统多单元设置PH调整、化学混凝、化学胶凝设备众多且占地与成本过高问题。

Description

混凝胶凝一体化斜板沉淀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及水处理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整流导流斜板沉淀装置。
背景技术
今年来,我国污水排放持续增加,污水处理能力存在缺口,污水处理越来越受到各方重视,斜板沉淀器作为污水处理的一个设备,得到广泛的应用。
斜板沉淀器的基本原理是浅层沉淀理论,在使用斜板沉淀装置进行化学混凝胶凝作用处理含悬浮固体物废水,进行重力沉淀分离净化水质时,往往需分离水槽体进行设置PH调整、混凝(添加混凝剂)、胶凝(添加胶凝剂)及沉淀池, 共计四个单元分别进行各种功能处理,但往往在对于小水量废水处理时这样硬件设置是非常浪费空间及投资成本的,因此开发设计一种使用将四种功能整合于斜板沉淀装置内是有其必要性与需求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混凝胶凝一体化斜板沉淀装置,整合化学混凝、胶凝、沉淀多单元成为一体化设计,并整合设置于斜板沉淀池中央进水区内同时具有化学混凝胶凝与沉淀效果,解决传统多单元设置PH调整、化学混凝、化学胶凝设备众多且占地与成本过高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混凝胶凝一体化斜板沉淀装置,包括斜板沉淀池,所述斜板沉淀池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外部设有进水口且中部设有中央进水区,所述进水口与开设在中央进水区内的出水口连通;所述进水口的上游依次设有碱性药剂投放装置、混凝药剂投放装置、在线管道混合器、PH测定器和胶凝药剂投放装置。
所述中央进水区的两侧分别设有斜板沉淀区,所述中央进水区与所述斜板沉淀区连通,所述中央进水区与所述斜板沉淀区之间分别设有分隔板;
所述中央进水区的上端设有分水渠,所述分水渠具有长条形的溢流口,所述溢流口处设有溢流堰,所述分水渠的下方设有导流区,所述导流区自上而下依次设有若干阻水板,所述阻水板包括分别自两侧的分隔板向中央延伸且向下倾斜的第一阻水板和第二阻水板,所述第一阻水板与所述第二阻水板等间距错位设置,所述阻水板与所述分隔板之间的夹角的大小为45-75°;
两分隔板相对的侧壁分别设有第一扰流隔板组和第二扰流隔板组,所述第一扰流隔板组与所述第一阻水板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扰流隔板组与所述第二阻水板间隔设置;组成所述第一扰流隔板组的若干第一扰流隔板的倾斜方向与第一阻水板的倾斜方向一致,组成所述第二扰流隔板组的若干第二扰流隔板的倾斜方向与第二阻水板的倾斜方向一致;
所述第一阻水板和所述第二阻水板的进水面分别设有若干第三扰流隔板,所述第三扰流隔板与进水面垂直;
所述分水渠内设有若干自分水渠一侧延伸至另一侧的第四扰流隔板,若干所述第四扰流隔板等间距设置且与分水渠的底壁垂直;
所述分水渠的进水端面设为斜面,所述斜面设有若干自一侧分隔板延伸至另一侧分隔板的第五扰流隔板,若干所述第五扰流隔板均匀设置,所述第五扰流隔板与所述斜面垂直。
进一步地说,所述第一扰流隔板组设有2-4片第一扰流隔板,所述第二扰流隔板组分别设有2-4片第二扰流隔板。
进一步地说,所述斜面的倾斜角度为45-60°。
进一步地说,所述第一阻水板与所述第二阻水板的进水面分别设有1-3 片第三扰流隔板。
进一步地说,所述第四扰流隔板的高度低于分水渠的高度。
进一步地说,所述壳体内还设有污泥沉降收集区,所述污泥沉降收集区位于中央进水区和斜板沉淀区的下方,所述污泥沉降收集区内设有刮泥机。
进一步地说,所述第一阻水板设有1-4片;所述第二阻水板设有1-4片。
进一步地说,所述中央进水区的下端设有菱形导流分水板,所述菱形导流分水板位于污泥沉降收集区的上方。
进一步地说,所述阻水板为塑料阻水板、FRP阻水板或钢制阻水板。
进一步地说,所述斜板沉淀区的上方设有清水出水渠,所述清水出水渠通向清水收集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一、本实用新型在进水管处在线装设有在线管道混合器,并于在线管道混合器前添加ph调整碱性药剂与混凝药剂进行水体与药剂管道内的快速混合,在管道混合器后以在线PH测定器测定,控制上游酸碱性投药量维持原水需要反应的pH酸碱值,污水进入斜板沉淀池前进行胶凝药剂管道内加药混合,接着,原水与药剂的混合液进入斜板沉淀池的中央进水区后立即沿45-60°的斜面(斜面45-60°设置可有效减缓混合液的冲击性及提高胶凝药剂的充分混合效果)上斜坡进入中央进水区最上层区域的分水渠,进行有效导水与分水,混合液在分水渠内借由多片第四扰流隔板产生水体微旋涡扰动,水体内胶羽将进行第一次成形形成凝核,充分混合后的混合液借由中央进水区分水渠内的溢流堰、溢流口流至导流区的第一、第二阻水板进行二次水体慢速混合与化学胶羽成型;水体在通过中央进水区进入斜板沉淀区的通路上,除大型的阻水板外,还设计有第一扰流隔板组、第二扰流隔板组和第三扰流隔板来增加水体流经时形成微旋涡流体,促进水体中胶羽状与凝结形成较大胶羽颗粒;本实用新型整合化学混凝、胶凝、沉淀多单元成为一体化设计,并整合设置于斜板沉淀池中央进水区内同时具有化学混凝胶凝与沉淀效果,解决传统多单元设置PH调整、化学混凝、化学胶凝设备众多且占地与成本过高问题;
二、本实用新型在中央进水区的上端设有分水渠,分水渠的下方设有导流区,所述导流区自上而下依次设有若干阻水板,待处理的污水自壳体的进水管进入中央进水区并从出水口进入分水渠,再经过溢流堰自溢流口流至下方区域,且自上而下依次流经各阻水板,最后流至菱形导流分水板,让待处理的污水能均分流向两旁斜板沉淀区内;该阻水板采通过断面50%-70%遮断阻流设计,且该阻水板以倾角45-75°潮流水方向设置,避免固体物积存,使标准斜板沉淀池进水分流更均匀,解决斜板沉淀池进水分布不均与流向短流问题,避免影响处理水固液分离效果,可充分发挥设备效能;本实用新型同时还设有第一扰流隔板、第二扰流隔板、第三扰流隔板、第四扰流隔板和第五扰流隔板,污水多次经过上述的扰流隔板产生
三、本实用新型在污水中央进水区进入污泥沉降收集区时设置菱形导流板分水板,让污水能均分流向两侧的斜板沉淀区内,以及污水在菱形导流分水板的导向下突然反转流向,有利于水中固体物因重力惯性进行分离,增强污水与固体物质的分离效果;同时可阻挡由中央进水区下行流向的污水,避免水流直冲污泥沉降区从而引起的沉降污泥再度扬起问题;
四、本实用新型中设置2-8片阻水板,且错位设于两侧的分隔板,使水体绕流以及达到多次分水混水,本实用新型利用水流多次转折及多孔状配水效果形成有效的整流配水设计,整流效果佳。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斜板沉淀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斜板沉淀池的俯视图;
图4为图2中A-A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分水渠的俯视图;
图6为图4中B-B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4中C方向的结构示意图(不含整流配水器);
图8为图7中A1的放大图;
附图中各部分标记如下:
斜板沉淀池1、进水口101、进水管102、中央进水区2、分水渠21、溢流口22、溢流堰23、斜板沉淀区3、斜板31、分隔板4、上导流区5、第一阻水板51、第二阻水板52、清水出水渠6、污泥沉降收集区7、刮泥机71、菱形导流分水板8、支撑固定板81、第一扰流隔板组9、第一扰流隔板91、第二扰流隔板组10、第二扰流隔板1001、第四扰流隔板11、斜面12、第五扰流隔板13、在线管道混合器14、碱性药剂投放装置15、混凝药剂投放装置 16、PH测定器17、胶凝药剂投放装置18、第三扰流隔板19、整流配水器20、夹角α和斜面的倾斜角度β。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功效。本实用新型也可以其它不同的方式予以实施,即,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范畴下,能予不同的修饰与改变。
实施例:一种混凝胶凝一体化斜板沉淀装置,如图1-图4所示,包括斜板沉淀池1,所述斜板沉淀池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外部设有进水口101且中部设有中央进水区2,所述进水口与开设在中央进水区内的出水口连通;所述进水口连接进水管,所述进水管在线装设在线管道混合器,所述在线管道混合器的上游设置碱性药剂投放装置15和混凝药剂投放装置16,所述在线管道混合器的下游PH测定器17和胶凝药剂投放装置18。
所述中央进水区的两侧分别设有斜板沉淀区3,所述中央进水区的底部与所述斜板沉淀区的底部连通,所述中央进水区与所述斜板沉淀区之间分别设有分隔板4;
所述中央进水区的上端设有分水渠21,所述分水渠具有长条形的溢流口 22,所述溢流口处设有溢流堰23,所述分水渠的下方设有导流区5,所述导流区自上而下依次设有若干阻水板,所述阻水板包括分别自两侧的分隔板向中央延伸且向下倾斜的第一阻水板51和第二阻水板52,所述第一阻水板与所述第二阻水板等间距错位设置,即每一所述第一阻水板皆对应两相邻第二阻水板之间,所述第一阻水板与一侧分隔板之间以及第二阻水板与另一侧分隔板之间的夹角α大小相同且皆为45-75°;
两分隔板相对的侧壁分别设有第一扰流隔板组9和第二扰流隔板组10,所述第一扰流隔板组与所述第一阻水板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扰流隔板组与所述第二阻水板间隔设置;组成所述第一扰流隔板组的若干第一扰流隔板91的倾斜方向与第一阻水板的倾斜方向一致,组成所述第二扰流隔板组的若干第二扰流隔板1001的倾斜方向与第二阻水板的倾斜方向一致;
所述第一阻水板和所述第二阻水板的进水面分别设有若干第三扰流隔板 19,所述第三扰流隔板与进水面垂直;
所述分水渠设有若干自分水渠一侧延伸至另一侧的第四扰流隔板11,若干所述第四扰流隔板等间距设置且与分水渠的底壁垂直;
所述分水渠的进水端面设为斜面12,所述斜面设有若干自一侧分隔板延伸至另一侧分隔板的第五扰流隔板13,若干所述第五扰流隔板均匀设置,所述第五扰流隔板与所述斜面垂直。
待处理的污水自壳体的进水口进入中央进水区并从出水口进入分水渠,再经过溢流堰自溢流口流至下方区域,且自上而下依次流经各阻水板。
所述第一扰流隔板组设有2-4片第一扰流隔板,所述第二扰流隔板组分别设有2-4片第二扰流隔板。
所述斜面的倾斜角度β为45-60°。
所述第一阻水板与所述第二阻水板的进水面分别设有1-3片第三扰流隔板。
所述第四扰流隔板的高度低于分水渠的高度。
所述阻水板与所述分隔板之间夹角的大小为45°。
所述第一阻水板设有1-4片;所述第二阻水板设有1-4片。
所述中央进水区的下端设有菱形导流分水板8,所述菱形导流分水板位于污泥沉降收集区的上方。
所述中央进水区的下端连接支撑固定板,所述支撑固定板连接菱形导流分水板。
所述阻水板为塑料阻水板、FRP(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阻水板或钢制阻水板,但不仅限于此,一些耐酸碱的材质皆可。
所述斜板沉淀区的上方设有清水出水渠6,所述清水出水渠通向清水收集装置(图未示出)。
所述斜板沉淀区内设有若干斜板31,所述斜板的倾斜角度为45-60°。
将中央进水区设有出水口的一端定义为前端且另一端定义为后端,则所述斜板的倾斜方向为自前向后且向下方倾斜。
所述壳体内还设有污泥沉降收集区7,所述污泥沉降收集区位于中央进水区和斜板沉淀区的下方,所述污泥沉降收集区内设有刮泥机71。
所述阻水板通过断面50%-70%遮断阻流设计;阻水板与分隔板之间流过水体的截面为其所在的同一中央进水区横截面的30-5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混凝胶凝一体化斜板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斜板沉淀池(1),所述斜板沉淀池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外部设有进水口(101)且中部设有中央进水区(2),所述进水口与开设在中央进水区内的出水口连通;所述进水口的上游依次设有碱性药剂投放装置(15)、混凝药剂投放装置(16)、在线管道混合器(14)、PH测定器(17)和胶凝药剂投放装置(18);
所述中央进水区的两侧分别设有斜板沉淀区(3),所述中央进水区与所述斜板沉淀区连通,所述中央进水区与所述斜板沉淀区之间分别设有分隔板(4);
所述中央进水区的上端设有分水渠(21),所述分水渠具有长条形的溢流口(22),所述溢流口处设有溢流堰(23),所述分水渠的下方设有导流区(5),所述导流区自上而下依次设有若干阻水板,所述阻水板包括分别自两侧的分隔板向中央延伸且向下倾斜的第一阻水板(51)和第二阻水板(52),所述第一阻水板与所述第二阻水板等间距错位设置,所述阻水板与所述分隔板之间的夹角的大小为45-75°;
两分隔板相对的侧壁分别设有第一扰流隔板组(9)和第二扰流隔板组(10),所述第一扰流隔板组与所述第一阻水板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扰流隔板组与所述第二阻水板间隔设置;组成所述第一扰流隔板组的若干第一扰流隔板的倾斜方向与第一阻水板的倾斜方向一致,组成所述第二扰流隔板组的若干第二扰流隔板的倾斜方向与第二阻水板的倾斜方向一致;
所述第一阻水板和所述第二阻水板的进水面分别设有若干第三扰流隔板(19),所述第三扰流隔板与进水面垂直;
所述分水渠内设有若干自分水渠一侧延伸至另一侧的第四扰流隔板(11),若干所述第四扰流隔板等间距设置且与分水渠的底壁垂直;
所述分水渠的进水端面设为斜面(12),所述斜面设有若干自一侧分隔板延伸至另一侧分隔板的第五扰流隔板(13),若干所述第五扰流隔板均匀设置,所述第五扰流隔板与所述斜面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胶凝一体化斜板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扰流隔板组设有2-4片第一扰流隔板,所述第二扰流隔板组分别设有2-4片第二扰流隔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胶凝一体化斜板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的倾斜角度(β)为45-6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胶凝一体化斜板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水板与所述第二阻水板的进水面分别设有1-3片第三扰流隔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胶凝一体化斜板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扰流隔板的高度低于分水渠的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胶凝一体化斜板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还设有污泥沉降收集区(7),所述污泥沉降收集区位于中央进水区和斜板沉淀区的下方,所述污泥沉降收集区内设有刮泥机(7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胶凝一体化斜板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水板设有1-4片;所述第二阻水板设有1-4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胶凝一体化斜板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进水区的下端设有菱形导流分水板(8),所述菱形导流分水板位于污泥沉降收集区的上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胶凝一体化斜板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水板为塑料阻水板、FRP阻水板或钢制阻水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胶凝一体化斜板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板沉淀区的上方设有清水出水渠(6),所述清水出水渠通向清水收集装置。
CN201822246472.1U 2018-12-29 2018-12-29 混凝胶凝一体化斜板沉淀装置 Active CN2094381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46472.1U CN209438126U (zh) 2018-12-29 2018-12-29 混凝胶凝一体化斜板沉淀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46472.1U CN209438126U (zh) 2018-12-29 2018-12-29 混凝胶凝一体化斜板沉淀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38126U true CN209438126U (zh) 2019-09-27

Family

ID=680167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246472.1U Active CN209438126U (zh) 2018-12-29 2018-12-29 混凝胶凝一体化斜板沉淀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381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86847B (zh) 一种旋流泥沙分离装置
CN204208343U (zh) 斜板沉淀装置
CN205730485U (zh) 一种高效的固液分离装置
CN108423788A (zh) 无药剂二次水力强化混凝沉淀池
JPS61501135A (ja) 固体物質含有液の清澄装置
CN211069312U (zh) 一种高效污水处理设备
CN209010208U (zh) 高效混凝沉淀一体化设备
CN211513537U (zh) 倾斜板沉淀池倒v型板整流结构
CN209438126U (zh) 混凝胶凝一体化斜板沉淀装置
CN108946988A (zh) 一种适用于农村地表径流悬浮物脱除的双螺旋沉淀池
RU168282U1 (ru) Осветлитель для очистки воды
CN205367956U (zh) 一种含煤废水净化设备
CN208577484U (zh) 无药剂二次水力强化混凝沉淀池
CN105771337B (zh) 一种高效的固液分离装置及其应用
CN209392786U (zh) 用于水电行业砂石废水处理的深锥浓缩机
JPS5817615Y2 (ja) 懸濁液造粒分離濃縮装置
CN208591576U (zh) 一种浮选选矿药剂沉淀缓冲装置
CN209226738U (zh) 一种高浓度污水快速处理装置
CN209405763U (zh) 新型整流导流斜板沉淀装置
CN108002497A (zh) 自回流塔式高效水处理设备
CN206463554U (zh) 一种高效旋流式二沉池
CN106362449A (zh) 一种澄清器系统
CN112374654A (zh) 一种玻璃磨边废水处理装置
CN207324177U (zh) 一种组合式斜板沉淀池
CN202044818U (zh) 一种v型集水升流式沉淀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