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36939U - 一种烹饪器具及其拆装手感好的锅盖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烹饪器具及其拆装手感好的锅盖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36939U
CN209436939U CN201821808273.9U CN201821808273U CN209436939U CN 209436939 U CN209436939 U CN 209436939U CN 201821808273 U CN201821808273 U CN 201821808273U CN 209436939 U CN209436939 U CN 2094369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elastic component
pot
upper cover
pot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80827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泽春
章树
廖祥林
周琦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Jiuchuang Home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80827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369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369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369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烹饪器具及其拆装手感好的锅盖,包括上盖和内盖,所述内盖可拆卸的设置在上盖上,所述内盖的一端卡接在锅盖铰接一侧,另一端与设置在所述上盖上的活动卡扣卡接,所述内盖以铰接侧为转轴旋转扣合在所述上盖上,所述上盖内设有分别与所述内盖相抵接的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位于所述锅盖铰接一侧,所述第二弹性件位于所述活动卡扣一侧,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内盖抵接形成第一接触面,所述第二弹性件与所述内盖抵接形成第二接触面,所述第二接触面在上盖上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接触面在上盖上的高度。本实用新型有效的提高了上盖扣合安装的整个过程中的扣合手感,从而提高了产品的质感,增进了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烹饪器具及其拆装手感好的锅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家电,尤其涉及一种烹饪器具及其拆装手感好的锅盖。
【背景技术】
为了形成方便用户清洗盖体,目前市面上的多数电饭煲、压力煲在内胆上面设置有一个可以方便拆洗的可拆内盖,用户在煮完饭之后可以方便的将内盖拆出来冲洗。
现有的产品设计方案一般都是在内盖和压力煲或电饭煲上盖尾部设置一个到两个的刚性卡扣,在内盖和上盖前端设置一个活动卡扣,用户通过手沿着锅盖平面平行方向推动活动卡扣可以将内盖拆出来清洁;这样的设置存在一个问题,用户在用一个手推动活动卡扣的时候,需要另外一只手扶住内盖,否则活动卡扣松开之后内盖会自动掉落在内胆上或者掉到桌面上导致损坏内盖;另外,在刚煮完饭的时候一方面用户用手扶内盖会被烫伤,如此开盖使得产品的用户体验不好。
为了解决该问题,一般的压力煲或电饭煲的内盖在拆装的过程中,当上部的活动卡扣被推动时,内盖便不会完全倾倒,当依靠重力倾倒至一定角度时,内盖便倾斜支撑在上盖上,而不会跌落至内胆上或桌面上,导致其损坏;另外,如此设置实现了用户的单手拆内盖的可能,因而可以方便用户在刚煮完饭的时候进行内盖的拆洗,大大提高了用户的体验。
上述设置内盖形式虽然方便了用户的拆洗,但安装的过程中却存在手感不好的问题,主要在于,内盖在安装的过程中是以锅盖铰接侧为转轴旋转扣合在所述上盖上,在扣入的活动卡扣中的过程中,仅仅依靠活动卡扣本身无法提供足够的扣合阻尼,使得用户主观感觉的体验不好,影响产品的品质感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及其拆装手感好的锅盖,使得内盖在安装在上盖的活动卡扣上时,用户的主观体验更好,手感更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拆装手感好的锅盖,包括上盖和内盖,所述内盖可拆卸的设置在上盖上,所述内盖的一端卡接在锅盖铰接一侧,另一端与设置在所述上盖上的活动卡扣卡接,所述内盖以铰接侧为转轴旋转扣合在所述上盖上,所述上盖内设有分别与所述内盖相抵接的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位于所述锅盖铰接一侧,所述第二弹性件位于所述活动卡扣一侧,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内盖抵接形成第一接触面,所述第二弹性件与所述内盖抵接形成第二接触面,所述第二接触面在上盖上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接触面在上盖上的高度。
在上述一种拆装手感好的锅盖中,所述上盖设有凹槽和凸台,所述内盖设有凸环和沉台,所述凸环与所述凹槽配合,所述沉台与所述凸台配合,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在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二弹性件设置在凸台上。
在上述一种拆装手感好的锅盖中,所述第一接触面凸出所述凹槽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二接触面凸出所述凸台的距离。
在上述一种拆装手感好的锅盖中,所述第二弹性件包括第一子弹性件和第二子弹性件,所述第一子弹性件与所述第二子弹性件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第一子弹性件或所述第二子弹性件的距离。
在上述一种拆装手感好的锅盖中,所述第一子弹性件与所述第一弹性件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二子弹性件与所述第一弹性件的距离。
在上述一种拆装手感好的锅盖中,所述锅盖上设有夹钳装置,所述夹钳装置包括推杆和卡爪,所述卡爪设置在所述推杆上,并可随所述推杆的推动下在所述上盖中活动。
在上述一种拆装手感好的锅盖中,所述第一子弹性件和所述二子弹性件在垂直于所述卡爪的活动方向上的投影位于所述卡爪的活动区域内。
在上述一种拆装手感好的锅盖中,所述卡爪数量为2-6个。
在上述一种拆装手感好的锅盖中,所述上盖的铰接一侧设有卡接座,所述内盖以铰接侧为转轴在重力作用下旋转下落,通过所述卡接座以倾斜支撑在上盖上,所述第一弹性件在所述内盖旋转下落过程中抵靠在所述内盖上。
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内胆和如上任一所述的拆装手感好的锅盖,所述锅盖一端铰接在所述锅体上,所述内胆设置在锅体内,所述锅盖盖合在所述锅体上时,在所述内胆内形成用于对食材烹饪的烹饪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力烹饪器具,将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设置成,第二接触面在上盖上的高度大于第一接触面在上盖上的高度,因此,在将上盖安装扣合的全过程中,初始阶段下,第一弹性件由于所处高度较低,所以上盖以铰接侧为转轴旋转扣合在上盖上时,第一弹性件将不会在铰接侧阻碍上盖的旋转,从而保持上盖转动的顺畅自然,保证安装扣合初期的手感;在扣合中期,也就是上盖即将卡入活动卡扣内之前,由于第二弹性件所处高度较高,因此上盖的上表面将在卡入活动卡扣之前便事先与第二弹性件保持抵接,从而在扣入活动卡扣之前提供有效的扣合阻尼,以保证扣合中期的手感;在扣合末期,上盖扣入活动卡扣内,完成卡接,此时在第一和第二弹性件的联合作用下,为整个上盖提供有效的扣合阻尼,以提高扣合末期的手感;因此,本实用新型有效的提高了上盖扣合安装的整个过程中的扣合手感,从而提高了产品的质感,增进了用户体验。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压力煲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锅盖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的弹性件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一锅盖示意图二;
图5为实施例一A-A剖锅盖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一A处的细节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一B处的细节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一安装扣合过程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二锅盖的立体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二锅盖的平面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一的内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出的压力烹饪器具,如图1所示的压力煲,包括锅体1和锅盖2,锅盖2一端铰接在锅体1上,所述锅体1内设有内胆7,锅盖2盖合在锅体1上时,内胆内形成用于对食材进行烹饪的烹饪腔。
如图11所示,所述锅盖2包括上盖201和内盖202,内盖202与内胆7密封形成压力烹饪腔体,本实施例的内盖202上还设有排气阀,排气阀密封内盖202上的泄压孔,达到控制烹饪腔体的压力的目的,排气阀既可以是压力球阀,也可以是设在上盖202的排气管上的重锤。上盖202可拆卸的设置在上盖201上,上盖202的一端卡接在锅盖2铰接一侧,另一端与设置在上盖201上的活动卡扣4卡接,上盖202以铰接侧为转轴旋转扣合在上盖201上;
具体的,上盖201的铰接一侧设有卡接座203,上盖202以铰接侧为转轴在重力作用下旋转下落,通过所述卡接座203以倾斜支撑在上盖201上,上盖202盖合在上盖201上时,上盖201的一端插接在卡接座203上,另一端通过活动卡扣4卡接,在完成烹饪时,打开锅盖2,锅盖2如图1所示竖立在锅体1上,在此情况下,但需要对上盖202进行拆洗时,通过拨动活动卡扣4,使得上盖202脱离活动卡扣4的卡接,此时上盖202将以卡接座203为转轴向下倾倒,直到倾斜一定角度时,便通过卡接座203倾斜支撑在上盖201上;由此上盖202的拆洗可实现单手操作,不用另一只手进行扶持也不会跌落到桌面或内胆上,避免上盖202的损坏,同时由于拆洗的过程中另一只手不用进行扶持,因此能实现刚煮完饭时的上盖202拆洗,不会有烫伤的风险。
当需要对清洗好的上盖202重新安装回上盖201上时,可将上盖202的一端插接在卡接座203上,并以卡接座203为轴进行旋转,从而使得上盖202的另一端逐步靠近活动卡扣4,从而完成上盖202的安装。
现有的上盖202形式虽然方便了用户的拆洗,但安装的过程中却存在手感不好的问题,主要在于,上盖202在安装的过程中是以锅盖2铰接侧为转轴旋转扣合在所述上盖201上,在扣入的活动卡扣4中的过程中,仅仅依靠活动卡扣4本身无法提供足够的扣合阻尼,使得用户主观感觉的体验不好,影响产品的品质感受。
本实施的烹饪器具为压力煲,当烹饪腔体随温度上升压力上升之后,内胆7会有向下移动的趋势,内盖202会有向上移动的趋势,因此压力煲在上盖201的内表面上往往设置有供上盖202在常压下复位、在升压下上浮的弹性件,该弹性件6至少为两个,现有的弹性件6如图3所示,当在将上盖202由铰接一侧为轴旋转靠近活动卡扣4的过程中,由于卡入活动卡扣4后,上盖202的上表面能与弹性件6抵靠,因此用户在卡入活动卡扣4后,上盖202可以在弹性件6的形成范围内继续运动,运动的过程中,弹性件6能提供一定的扣合阻尼,因此,扣合手感在卡入活动卡扣4后较好。但现有技术中,所有的弹性件6与上盖202上表面的接触面在上盖201平面平行方向的高度均处在同一水平位置,即弹性件6在上盖201平面竖直方向上的凸出高度是一致的,因此,在将上盖202由铰接一侧为轴旋转靠近活动卡扣4的过程中,弹性件6无法提供很好的扣合阻尼,即在将上盖202扣入活动卡扣4之前,扣合的手感较差。
为了解决压力煲在整个扣合过程中都能有良好的手感,因此本实用新型做出如下改进:
具体的:如图4和5所示,上盖201内设有分别与所述上盖202相抵接的第一弹性件61和第二弹性件62,所述第一弹性件61位于所述锅盖2铰接一侧,所述第二弹性件62位于所述活动卡扣4一侧,所述第一弹性件61与所述上盖202抵接形成第一接触面611,所述第二弹性件62与所述上盖202抵接形成第二接触面621,所述第二接触面621在上盖201上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接触面611在上盖201上的高度。
具体的,如图6所示,为图5的A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此时示意出了A部处的第二弹性件62的设置细节,如图7所示,为图6的B部局部放大示意图,此时示意出了B部处第一弹性件61的设置细节;本实施例中,上盖201设有凹槽21和凸台22,所述上盖202设有凸环23和沉台24,所述凸环23与所述凹槽21配合,所述沉台24与所述凸台22配合,所述第一弹性件61设置在所述凹槽21内,所述第二弹性件62设置在凸台22上。从锅盖2平面的竖直方向来看,凹槽21的底部所在平面的高度位置低于凸台22顶部所在平面的高度位置,因此,当第一弹性件61和第二弹性件62的型号相同时,且第一弹性件61凸出于凹槽21底部所在平面的长度等于第二弹性件62的凸出于凸台22顶部所在平面的长度时,也即:所述第一接触面611凸出所述凹槽21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二接触面621凸出所述凸台22的距离,则设置在凹槽21上的第一弹性件61的第一接触面611所在平面的高度位置也低于第二弹性件62的第二接触面621所在平面的高度位置。
当第一弹性件61和第二弹性件62的型号相同时,且第一弹性件61凸出于凹槽21底部所在平面的长度等于第二弹性件62的凸出于凸台22顶部所在平面的长度时,为了使得第一接触面611和第二接触面621能与上盖202上表面相抵接,因此,上盖202设有凸环23,和沉台24,沉台24用于配合凸台22,凸环23用于配合凹槽21。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变通实施例中,为了使得所述第二接触面621在上盖201上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接触面611在上盖201上的高度,可以采用型号不同的两种弹性件来设置,如,将第一和第二弹性件62设置在上盖201的同一平面上,并将第一弹性件61设置成凸出该平面的长度小于第二弹性件62凸出的长度。由此实现第一弹性件61和第二弹性件62凸出高度的差异性。
本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弹性件62采用同一型号的弹性件,安装时,在上盖201上开设安装孔603,将弹性件安装在安装孔603内并凸出一定的距离长度,用于抵接上盖202,具体结构为:包括弹簧602和抵接头601,抵接头601受压时,可在弹簧602的作用下缩回安装孔603中,在抵接头601解除压力时,可在弹簧602的作用下复位。由此实现扣合安装时的阻尼以及烹饪时上盖202的上浮。抵接头601优选为硅胶垫,可保证食材烹饪的卫生和安全。对于不同型号的弹性件,可选用弹性系数、以及弹簧602的长度使得弹性件的形成增大从而保证凸出的距离更大以作为第二弹性件62,相反则作为第一弹性件61。当然弹性件的具体结构形式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定,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类型外,还可以是其他类型。
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61设置在铰接一侧,因此不能将第一弹性件61凸出的高度高于第二弹性件62的高度,若不如此,上盖202在安装扣合的过程中,在转轴位置的扣合阻尼将严重阻碍上盖202的顺畅旋转,从而降低扣合安装的手感,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弹性件61和第二弹性件62之间联合起来,从而保证了整个上盖202扣合安装的手感。
具体的,所述第一弹性件61在所述上盖202旋转下落过程中抵靠在所述上盖202上。如此保持旋转扣合的流畅性。
本实施例中,活动卡扣4、卡接座203为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不做赘述。一些活动卡扣4具有按钮5,上盖202上设有与活动卡扣4扣接的扣接件3,可参考图2。
有益效果:
本实施例提供的压力烹饪器具,将第一弹性件61和第二弹性件62设置成,第二接触面621在上盖201上的高度大于第一接触面611在上盖201上的高度,因此,在将上盖202安装扣合的全过程中,初始阶段下,第一弹性件61由于所处高度较低,所以上盖202以铰接侧为转轴旋转扣合在上盖201上时,第一弹性件61将不会在铰接侧阻碍上盖202的旋转,从而保持上盖202转动的顺畅自然,保证安装扣合初期的手感;如图8所示,在扣合中期,也就是上盖202即将卡入活动卡扣4内之前,由于第二弹性件62所处高度较高,因此上盖202的上表面将在卡入活动卡扣4之前便事先与第二弹性件62保持抵接,从而在扣入活动卡扣4之前提供有效的扣合阻尼,以保证扣合中期的手感;在扣合末期,上盖202扣入活动卡扣4内,完成卡接,此时在第一和第二弹性件62的联合作用下,为整个上盖202提供有效的扣合阻尼,以提高扣合末期的手感;因此,本实施例有效的提高了上盖202扣合安装的整个过程中的扣合手感,从而提高了产品的质感,增进了用户体验。
以上效果依据上盖202两端的卡接情况作出选择设计,第一弹性件61应设置在靠近铰接侧,如此,除了能保证扣合安装过程中,上盖202能顺利选择,同时也能保证,上盖202拆洗时向下倾倒的过程中为上盖202提供缓冲,从而降低上盖202倾倒过程中的震动,避免铰接处的结构破损失效。第二弹性件62应设置在靠近活动卡扣4一侧,从而能为旋转过程中的上盖202在卡入活动卡扣之前提供有效的扣合阻尼。参考图8,假设如现有技术中C的设置形式设置第二弹性件62,此时第二弹性件62的接触面与第二弹性件62的接触面处于同一平面,相比于设置在D处的第二弹性件62,D处的第二弹性件62将在上盖202旋转过程中先于C处的第二弹性件62与上盖202接触,从而实现扣合中期的有效阻尼。而C处的第二弹性件62只能提供扣合末期的有效阻尼。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第二弹性件62在上盖201上的设置数量和位置不同。如图9所示,第二弹性件62包括第一子弹性件622和第二子弹性件623,所述第一子弹性件622与所述第二子弹性件623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弹性件61与所述第一子弹性件622或所述第二子弹性件623的距离。
具体的,参考图10,此时第一子弹性件622、第二子弹性件623和第一弹性件61之间的形成一个等腰三角形,第一子弹性件622、第二子弹性件623之间连线,与第一子弹性件622、第一弹性件61之间连线之间的夹角为63.5度,第一子弹性件622、第二子弹性件623之间连线,与第二子弹性件623、第一弹性件61之间连线之间的夹角也为63.5度,顶角为53度,此时第一子弹性件622与所述第二子弹性件623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弹性件61与所述第一子弹性件622或所述第二子弹性件623的距离。也满足所述第一子弹性件622与所述第一弹性件61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二子弹性件623与所述第一弹性件61的距离。
优选的,两底角之间的夹角为60度,顶角也为60度,此时第一子弹性件622、第二子弹性件623和第一弹性件之间的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当然,可两底角之间的夹角可以不同,本实施例不仅仅局限于等腰或等边三角形的设置形式,依据彼此之间的距离优选设置,保证三者之间尽可能的分散。
上述设置形式可以提高整个上盖202受力均匀性,使得上盖202在上浮是能保证各个部位稳定上浮,进而减少上浮不均匀的情况发生。
本实施例的锅盖2上设有可移动的夹钳装置,可应用与卡钳压力煲,参考图10,所述夹钳装置包括卡爪8,卡爪8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一般而言,卡爪8的数量以完全夹持锅口为最佳,但如此不利于控制成本,会造成结构更加复杂,工艺制造困难,因此,卡爪8的数量应以2-6个较为适宜,本实施例中,为了维持成本优势,卡爪8的数量为4个,此时卡爪8数量不多于6个,成本较低,安全可靠性好。本实施例的4个卡爪8彼此之间夹角是45度,与锅盖平面平行方向的夹角为45度。
卡爪设置在推杆上,并可随所述推杆的推动下在所述上盖201中活动,本实施例中,推杆未在图中示意。
当压力煲为卡钳压力煲时,为了能实现内胆的锁合,因此卡爪在上盖202上有一定的活动区域,该活动区域一般呈对称实施,以卡爪的数量、多少、活动量来决定,当为对称的双卡爪形式,此时,单个卡爪覆盖的区域以及活动量就是该活动区域,总的活动区域为两倍;当为对称的4卡爪形式时,此时单个卡爪覆盖的区域+活动量只能时活动区域的一部分,本实施例利中,如图所示,一侧的两个卡爪为例,左右两个卡爪之间的区域也为卡爪活动区域,因此在多个卡爪的情况下,单侧的活动区域变为左右最外侧的卡爪所围合而成的区域。除此之外,围合的区域只算凹槽21或凸环23所对应覆盖的区域,对于凸台上的区域不算卡钳的活动区域,因为卡钳实际锁合时不可能锁合在内胆胆口的上方,锁合在边缘即可。
当上盖上设置有卡钳时,第一子弹性件622和第二子弹性件623在垂直于所述卡爪的活动方向上的投影位于所述卡爪的活动区域内。由此保证第一子弹性件622和第二子弹性件之前的距离尽可能的大,且又不会与卡钳相干涉。
有益效果:
提高了上盖202的受力均匀性,保证了上盖202能均匀上浮,从而降低压力锅的烹饪风险。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出一种电饭煲,该烹饪器具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所不同的在于不是压力烹饪器具,烹饪过程中无需上盖202具备浮动的功能,但是,尽管如此,也可通过设置第一和第二弹性件62来解决安装或拆洗上盖202手感不好的技术问题,因此结构上不做过多的描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Claims (10)

1.一种拆装手感好的锅盖,包括上盖和内盖,所述内盖可拆卸的设置在上盖上,所述内盖的一端卡接在锅盖铰接一侧,另一端与设置在所述上盖上的活动卡扣卡接,所述内盖以铰接侧为转轴旋转扣合在所述上盖上,所述上盖内设有分别与所述内盖相抵接的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位于所述锅盖铰接一侧,所述第二弹性件位于所述活动卡扣一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内盖抵接形成第一接触面,所述第二弹性件与所述内盖抵接形成第二接触面,所述第二接触面在上盖上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接触面在上盖上的高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拆装手感好的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设有凹槽和凸台,所述内盖设有凸环和沉台,所述凸环与所述凹槽配合,所述沉台与所述凸台配合,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在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二弹性件设置在凸台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拆装手感好的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面凸出所述凹槽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二接触面凸出所述凸台的距离。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拆装手感好的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件包括第一子弹性件和第二子弹性件,所述第一子弹性件与所述第二子弹性件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第一子弹性件或所述第二子弹性件的距离。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拆装手感好的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弹性件与所述第一弹性件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二子弹性件与所述第一弹性件的距离。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拆装手感好的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上设有夹钳装置,所述夹钳装置包括推杆和卡爪,所述卡爪设置在所述推杆上,并可随所述推杆的推动下在所述上盖中活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拆装手感好的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弹性件和所述二子弹性件在垂直于所述卡爪的活动方向上的投影位于所述卡爪的活动区域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拆装手感好的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爪数量为2-6个。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拆装手感好的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的铰接一侧设有卡接座,所述内盖以铰接侧为转轴在重力作用下旋转下落,通过所述卡接座以倾斜支撑在上盖上,所述第一弹性件在所述内盖旋转下落过程中抵靠在所述内盖上。
10.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锅体、内胆和如上1-9任一所述的拆装手感好的锅盖,所述锅盖一端铰接在所述锅体上,所述内胆设置在锅体内,所述锅盖盖合在所述锅体上时,在所述内胆内形成用于对食材烹饪的烹饪腔。
CN201821808273.9U 2018-11-02 2018-11-02 一种烹饪器具及其拆装手感好的锅盖 Active CN2094369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08273.9U CN209436939U (zh) 2018-11-02 2018-11-02 一种烹饪器具及其拆装手感好的锅盖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08273.9U CN209436939U (zh) 2018-11-02 2018-11-02 一种烹饪器具及其拆装手感好的锅盖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36939U true CN209436939U (zh) 2019-09-27

Family

ID=680104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808273.9U Active CN209436939U (zh) 2018-11-02 2018-11-02 一种烹饪器具及其拆装手感好的锅盖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369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514399U (zh) 用于吸尘器的充电座
CN209436939U (zh) 一种烹饪器具及其拆装手感好的锅盖
CN203106839U (zh) 蒸笼及具有该蒸笼的电饭煲
CN206560378U (zh) 食物料理机
KR101379754B1 (ko) 조리용기 뚜껑의 탈부착 손잡이
CN205125907U (zh) 煮饭隔板
CN204683532U (zh) 一种洗碗机用炊具搁架及洗碗机
CN205947429U (zh) 清洁刷
CN208973581U (zh) 一种便于洗米的洗米机
CN105559725A (zh) 刀叉篮
CN206880598U (zh) 用于调味品的播撒装置
CN209450483U (zh) 碗篮组件及洗碗机
US20140061206A1 (en) Controlled emptying kitchen saucepan
CN210540950U (zh) 一种方便清理的烹饪器具
CN208355390U (zh) 清洗机
CN210124571U (zh) 一种炒菜机
CN206560375U (zh) 机座及具有其的食物料理机
CN206006871U (zh) 一种方便使用的炒菜机
CN217447296U (zh) 一种可以恒温的家庭餐垫
CN205658810U (zh) 带减震装置的搅拌机
CN204911677U (zh) 切碎装置
CN211933653U (zh) 一种微压锅
CN214387141U (zh) 一种旋压式滤水煲
CN216165753U (zh) 餐盒及餐具
CN207293058U (zh) 一种方便面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807

Address after: No. 999, Mei Li Road, Huaiyin District, Ji'nan, Shandong

Patentee after: Shandong Jiuchuang Home Appliance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999, Mei Li Road, Huaiyin District, Ji'nan, Shandong

Patentee before: JOYOUNG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