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36486U - 一种可叠加饭盒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叠加饭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36486U
CN209436486U CN201822031712.6U CN201822031712U CN209436486U CN 209436486 U CN209436486 U CN 209436486U CN 201822031712 U CN201822031712 U CN 201822031712U CN 209436486 U CN209436486 U CN 2094364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body
fixedly connected
connecting plate
buckle
attachment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03171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明芳
汪浩
陈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Wu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Wu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82203171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364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364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364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urses, Travelling Bags, Baskets, Or Suitc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叠加饭盒,旨在提供一种便于叠加的饭盒,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盒体,盒体上设有容纳装置,容纳装置包括位于盒体内部形成的容纳腔、设于容纳腔顶部的盖体、设于盒体顶部的沿边、设于盖体四周侧壁的第一卡扣及开设于盖体两端侧壁位于第一卡扣顶部的插槽,沿边向远离容纳腔的一端延伸,盒体的顶部设有第一连接装置,第一连接装置包括插入插槽内部的第一连接板、置于第一连接板顶部的多个连接块、固定连接于连接块顶部的环形凸起及固定连接于环形凸起顶部的伞状凸起,盒体的底部设有第二连接装置,第二连接装置包括设于盒体底部且向远离容纳腔一端延伸的第二连接板及开设于第二连接板上的多个连接孔。

Description

一种可叠加饭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餐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叠加饭盒。
背景技术
饭盒是一种专门用来装饭菜的盒子,也称便当盒,大多用铝、不锈钢、塑料制成,按照材料分类,一般常见的饭盒有玻璃硅、塑料、铁质三种,其中玻璃质的饭盒在材料上是最安全的,但是携带却十分不方便,塑料质的饭盒便于携带,并且塑料质中PP料的饭盒是属于耐高温的性质,可以放进微波炉进行食材的加热处理。
目前,公开号为CN20812969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保温饭盒,它包括具有容腔的盒体、设于容腔内的隔板、能够盖合在盒体上的饭盒盖,隔板将容腔分隔成多个饭菜盛放区,盒体包括内层、外层、连接内层和外层的顶层,内层包括内侧层和内底层,内侧层和内底层围合成容腔,外层包括外侧层和外底层,内底层、内侧层、顶层、外侧层、外底层围合成具有注水口的第一储水腔,隔板为中空,并形成第二储水腔,第二储水腔与第一储水腔相连通。
这种保温饭盒虽然虽然解决了饭菜中间温度偏低的问题,缩短了加热饭菜的时间,增强了饭盒的保温效果,但是:由于饭盒的容量以及款式的限制,通常携带的饭菜的种类和份量是有限的,携带菜种若是多了,放同一个饭盒里容易串味,从而影响食欲,即使选用带隔间的饭盒,饭菜份量也不能随心添加,通常需要我们选择好几种饭盒或者对要携带的饭菜进行取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叠加饭盒,其具有便于叠加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可叠加饭盒,包括盒体,所述盒体上设有容纳装置,所述容纳装置包括位于盒体内部形成的容纳腔、设于容纳腔顶部的盖体、设于盒体顶部的沿边、设于盖体四周侧壁的第一卡扣及开设于盖体两端侧壁位于第一卡扣顶部的插槽,所述沿边向远离容纳腔的一端延伸,所述盒体的顶部设有第一连接装置,所述第一连接装置包括插入插槽内部的第一连接板、置于第一连接板顶部的多个连接块、固定连接于连接块顶部的环形凸起及固定连接于环形凸起顶部的伞状凸起,所述盒体的底部设有第二连接装置,所述第二连接装置包括设于盒体底部且向远离容纳腔一端延伸的第二连接板及开设于第二连接板上的多个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连接块一一对应,所述沿边与盒体一体成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盒体上的容纳装置主要用于形成最为基本的饭盒功能,容纳腔能够为饭盒提供放置饭菜的空间,盖体用于遮挡容纳腔,不仅能够保证容纳腔内部的干净卫生,同样也能够使容纳腔处于相对的密闭状态,减少饭菜热量快速挥发,保证饭菜在容纳腔中能够保持一定的温度,沿边主要用于和第一卡扣配合,当第一卡扣扣入沿边时能够实现盖体的固定,第一卡扣设于盖体的四周进一步增强盖体固定盒体的能力,防止盒体出现松动的现象从而使盒体内的饭菜掉落,第一卡扣顶部的插槽用于固定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插入盖体内部实现固定,并且不会影响到盒体的使用,第一连接装置中连接块、环形凸起及伞状凸起共同组成了能够嵌入连接孔的装置,环形凸起及伞状凸起能够保证第一连接装置扣入连接孔后不会轻易脱离,增强连接块的摩擦力,保证饭盒结构的稳定性,多个饭盒的第一连接装置与第二连接装置配合使用,便于将多个饭盒连接起来一同携带,使用者能够依据实际情况选择需要携带的饭盒数量,并将饭盒固定在一起,实现统一携带,饭盒的设计灵活使用。
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板及第二连接板之间固定连接有保护板,所述保护板沿盒体三侧分布设置,所述保护板上位于靠近第一连接板一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向外延伸的多个环形支架,所述保护板上位于设有环形支架一侧的底部铰接有第二卡扣,所述第二卡扣上设有嵌入环形支架的开口,所述第二卡扣通过开口套设于环形支架外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护板用于包裹住整个盒体,并且能够将盒体置于保护板内部,实现对盒体的固定,第二卡扣能够嵌入环形支架上,实现多个饭盒之间的固定,进一步提升多个饭盒叠加的稳定性。
进一步设置:所述保护板上位于未设有环形支架一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弹性卡扣,所述保护板上位于弹性卡扣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扣位,所述扣位的形状契合弹性卡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卡扣能够嵌入扣位中,从而进一步提升多个饭盒叠加时的稳定性。
进一步设置:所述盒体两侧位于盒体及保护板之间固定连接有手提支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手提支架不仅能够帮助使用者将盒体从保护板中取出,而且当盒体被放置在微波炉中加热后,手提支架也便于使用者直接取出盒体,防止被烫伤。
进一步设置:所述盖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提物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物绳能够帮助使用者轻松地提起整个饭盒,并且提物绳材质较软,当多个饭盒叠加在一起时也不会影响到连接效果,占用空间较小。
进一步设置:所述盒体由PP聚丙烯塑料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盒体由PP聚丙烯塑料,从而保证盒体在高温加热的情况下能够安全无毒。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饭盒通过第一连接装置及第二连接装置的配合便于实现多个饭盒之间的连接固定,通过第二卡扣及环形支架增强了饭盒之间的固定能力,通过弹性卡扣与口味的配合进一步增强了饭盒之间的固定能力,通过手提支架便于取出盒体,整个饭盒结构简单,叠加方式操作简易,依据使用者不同的需求可以叠加不同数量的饭盒,叠加后饭盒之间的连接方式稳定,不会轻易脱落,设计十分人性化。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的后视图;
图3是实施例1中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1中第一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1中饭盒叠加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盒体;2、容纳装置;21、容纳腔;22、盖体;23、沿边;24、第一卡扣;25、插槽;3、第一连接装置;31、第一连接板;32、连接块;33、环形凸起;34、伞状凸起;4、第二连接装置;41、第二连接板;42、连接孔;5、保护板;6、环形支架;7、第二卡扣;8、开口;9、弹性卡扣;10、扣位;11、手提支架;12、提物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可叠加饭盒,如图1、图2及图3所示,饭盒的主体为盒体1,盒体1由PP聚丙烯塑料制成,盒体1上设有容纳装置2,盒体1的内部设有用于盛饭饭菜的容纳腔21,盒体1的顶部设有与盒体1一体成型的沿边23,盒体1两侧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手提支架11,沿边23向着远离容纳腔21的一端向外延伸,容纳腔21的顶部覆盖有一盖体22,盖体22四周的侧壁设有四个第一卡扣24,盖体22两侧的侧壁位于第一卡扣24的顶部设有两个插槽25,盖体2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提物绳12。
如图1及图4所示,盒体1的顶部设有第一连接装置3,两个插槽25的内部均插入有第一连接板31,第一连接板3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十四个连接块32,每一个连接块32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环形凸起33,环形凸起3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伞状凸起34。
如图1及图5所示,盒体1的底部设有第二连接装置4,盒体1的底部设有第二连接板41,第二连接板41向着远离容纳腔21的一端延伸,第二连接板41上开设有十四个连接孔42,连接孔42与连接块32一一对应,第一连接板31与第二连接板41之间固定连接有保护板5,保护板5围绕盒体1的三侧分布设置,手提支架11设于保护板5与盒体1之间。
如图1及图5所示,保护板5上位于靠近第一连接板31一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向外延伸的三个环形支架6,保护板5上位于设有环形支架6一侧的底部铰接有第二卡扣7,第二卡扣7的表面开设有嵌入环形支架6的开口8,第二卡扣7通过开口8套设于环形支架6的外部。
如图1及图2所示,保护板5上位于为设有环形支架6一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弹性卡扣9,位于弹性卡扣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扣位10,扣位10的形状契合弹性卡扣9的形状。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使用者可以依据自身的需求选择携带不同数量的饭盒,两个饭盒之间互相叠加时,将连接孔42对准连接块32向下插入,连接块32、环形凸起33及伞状凸起34均贯穿连接孔42,将弹性卡扣9对准扣位10并插入扣位10中,转动第二卡扣7并使第二卡扣7的开口8嵌入环形固定支架上,最终实现两个饭盒之间的固定,如果需要携带更多的饭盒,依据相同的操作方法即可对多个饭盒进行连接。使用者可以通过提物绳12将饭盒拎起,当两个饭盒互相叠加时,提物绳12会被顶部的饭盒压平,不会影响到饭盒之间的连接。使用者将饭盒提起后,由于重力连接块32自动下移,由于受到环形凸起33及伞状凸起34的阻挡,连接块32无法从连接孔42中脱离,第二卡扣7由于受到环形支架6的阻挡致使第二卡扣7无法脱离环形支架6。固定状态下,四个第一卡扣24均卡设于沿边23底部,使用者需要取出盒体1时,只需要将四个第一卡扣24分别打开,通过手持手提支架11,即可将盒体1从保护板5中取出。
上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6)

1.一种可叠加饭盒,包括盒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1)上设有容纳装置(2),所述容纳装置(2)包括位于盒体(1)内部形成的容纳腔(21)、设于容纳腔(21)顶部的盖体(22)、设于盒体(1)顶部的沿边(23)、设于盖体(22)四周侧壁的第一卡扣(24)及开设于盖体(22)两端侧壁位于第一卡扣(24)顶部的插槽(25),所述沿边(23)向远离容纳腔(21)的一端延伸,所述盒体(1)的顶部设有第一连接装置(3),所述第一连接装置(3)包括插入插槽(25)内部的第一连接板(31)、置于第一连接板(31)顶部的多个连接块(32)、固定连接于连接块(32)顶部的环形凸起(33)及固定连接于环形凸起(33)顶部的伞状凸起(34),所述盒体(1)的底部设有第二连接装置(4),所述第二连接装置(4)包括设于盒体(1)底部且向远离容纳腔(21)一端延伸的第二连接板(41)及开设于第二连接板(41)上的多个连接孔(42),所述连接孔(42)与连接块(32)一一对应,所述沿边(23)与盒体(1)一体成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叠加饭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31)及第二连接板(41)之间固定连接有保护板(5),所述保护板(5)沿盒体(1)三侧分布设置,所述保护板(5)上位于靠近第一连接板(31)一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向外延伸的多个环形支架(6),所述保护板(5)上位于设有环形支架(6)一侧的底部铰接有第二卡扣(7),所述第二卡扣(7)上设有嵌入环形支架(6)的开口(8),所述第二卡扣(7)通过开口(8)套设于环形支架(6)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叠加饭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板(5)上位于未设有环形支架(6)一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弹性卡扣(9),所述保护板(5)上位于弹性卡扣(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扣位(10),所述扣位(10)的形状契合弹性卡扣(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叠加饭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1)两侧位于盒体(1)及保护板(5)之间固定连接有手提支架(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叠加饭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2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提物绳(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叠加饭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1)由PP聚丙烯塑料制成。
CN201822031712.6U 2018-12-04 2018-12-04 一种可叠加饭盒 Active CN2094364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31712.6U CN209436486U (zh) 2018-12-04 2018-12-04 一种可叠加饭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31712.6U CN209436486U (zh) 2018-12-04 2018-12-04 一种可叠加饭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36486U true CN209436486U (zh) 2019-09-27

Family

ID=680123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031712.6U Active CN209436486U (zh) 2018-12-04 2018-12-04 一种可叠加饭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364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850915B1 (en) Microwave moisture lock cover
US20080164260A1 (en) Container for holding food and drinks
JP2011527743A (ja) 熱エネルギー貯蔵容器
CN209436486U (zh) 一种可叠加饭盒
EP2048984B1 (en) Lunch box transforming into a placemat
CN210455533U (zh) 用于微波加热的食品盒
WO2015043001A1 (zh) 一种自加热饭盒
CN207885850U (zh) 一种加热饭盒
CN209463468U (zh) 一种防烫自热餐盒
CN206534452U (zh) 便于携带的饭碗
CN211392374U (zh) 一种保温循环利用的饭菜打包盒
CN217865983U (zh) 一种自热食品功能组合盒
KR102347521B1 (ko) 이중수납구조를 포함하는 포장박스
CN210883446U (zh) 一次性手提篮
CN213524191U (zh) 一种防串味环保餐盒
CN210084012U (zh) 一种食品包装盒
CN218401885U (zh) 自加热厨具
CN215303590U (zh) 新型自热饭盒
KR200419334Y1 (ko) 발열 보온 도시락
CN107963343A (zh) 一种隔热效果良好的自发热小火锅包装的使用方法
JP3001512U (ja) 湿潤ティッシュウォーマー
CN212754643U (zh) 一种新型餐盒
CN210329685U (zh) 一种保温饭盒
CN209473891U (zh) 一种便捷型餐盒
KR940003152Y1 (ko) 휴대용 찬합셋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