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30375U - 一种回气管组件及压缩机组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回气管组件及压缩机组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30375U
CN209430375U CN201822229645.9U CN201822229645U CN209430375U CN 209430375 U CN209430375 U CN 209430375U CN 201822229645 U CN201822229645 U CN 201822229645U CN 209430375 U CN209430375 U CN 2094303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return
pipeline section
wall
general pipe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22964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李奎
张志斌
胡金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cquay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cquay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cquay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cquay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22964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303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303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303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mpress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回气管组件,用于双压缩机并联系统,包括回气总管及与回气总管连通的两组回气支管,回气总管与回气支管通过三通管连接;回气总管的内壁同一高度均匀分布有溢流结构,溢流结构设置于三通管的上游段,溢流结构用于阻挡液态冷媒及润滑油,并将受阻的液体均匀向下游的三通管分配。改进原回气总管的内部结构,在其管壁内侧设置溢流结构,通过该结构阻挡从上方流经的液态冷媒及润滑油,由于溢流结构均匀分布于回气总管内壁的同一高度,无论液体从管内壁的任何方向下顺都能够被溢流结构节流,并将节流后的液体均匀向下游的三通管分配,保证三通管两侧所连接的支管所获得的液体量基本一致。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压缩机组系统。

Description

一种回气管组件及压缩机组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回气管组件,还涉及一种压缩机组系统。
背景技术
双压缩机并联是一种目前常用的冷机系统设计,在双压缩机并联的系统中,系统运行时,在压缩机的驱动下,气态冷媒携带着少量液态冷媒和压缩机润滑油从回气总管进口进入回气总管,再分别分配到回气支管中,通过回气支管分别回流至两组并联的压缩机内。
冷媒及润滑油在管路内流动时,由于液态冷媒和润滑油与气态冷媒质量不同,在惯性作用下,容易出现质量较大的液态物质偏离管壁一侧的情况出现,如果液态冷媒和润滑油沿着回气总管内管壁的一侧前进,在分配时就容易偏向某一支管,造成双压缩机并联系统中两个压缩机得到的油液不均匀,严重时会造成压缩机损坏,大大降低系统的工作稳定性,以及压缩机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解决双压缩机并联系统中,回气管路中油液分配容易出现不均匀的情况,甚至损坏压缩机等的技术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回气管组件,该回气管组件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解决双压缩机并联系统中,回气管路中油液分配容易出现不均匀的情况,甚至损坏压缩机等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回气管组件的压缩机组系统。
为了达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回气管组件,用于双压缩机并联系统,包括回气总管及与所述回气总管连通的两组回气支管,所述回气总管与所述回气支管通过三通管连接;所述回气总管的内壁同一高度均匀分布有溢流结构,所述溢流结构设置于所述三通管的上游段,溢流结构用于阻挡液态冷媒及润滑油,并将受阻的液体均匀向下游的三通管分配。
优选的,上述回气管组件中,所述溢流结构具体为设置于所述回气总管内的环形管壁,所述环形管壁的底部贴合所述回气总管的内壁,环形管壁的侧面与回气总管的内壁之前具有预设间距,环形管壁的顶部各方向高度一致。
优选的,上述回气管组件中,所述回气总管包括相互插接的加粗管段及与所述三通管连通的输出管段,所述加粗管的口径大于所述输出管段,所述输出管段的顶部密封插接固定于所述加粗管段的底部。
优选的,上述回气管组件中,所述加粗管段的底部设置有口径渐缩的收口结构,通过所述收口结构与所述输出管段外侧壁密封连接,所述输出管段伸入所述加粗管段的顶部构成所述环形管壁。
优选的,上述回气管组件中,所述输出管段伸入所述加粗管段的部分,在侧壁的同一高度均匀分布有多个用于令液体均匀溢流的溢流口。
优选的,上述回气管组件中,所述溢流口具体为对称设置于所述输出管段侧壁两侧、孔径一致的两个通孔。
优选的,上述回气管组件中,所述回气总管还包括输入管段,所述加粗管段的顶部也设置有所述收口结构,所述输入管段的底部与加粗管段顶部的收口结构密封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回气管组件,用于双压缩机并联系统,包括回气总管及与所述回气总管连通的两组回气支管,所述回气总管与所述回气支管通过三通管连接;所述回气总管的内壁同一高度均匀分布有溢流结构,所述溢流结构设置于所述三通管的上游段,溢流结构用于阻挡液态冷媒及润滑油,并将受阻的液体均匀向下游的三通管分配。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回气管组件,改进原回气总管的内部结构,在其管壁内侧设置溢流结构,通过该结构阻挡从上方流经的液态冷媒及润滑油,由于溢流结构均匀分布于回气总管内壁的同一高度,因此无论液体从管内壁的任何方向下顺都能够被溢流结构节流,并将节流后的液体均匀向下游的三通管分配,保证三通管两侧所连接的支管所获得的液体量基本一致,有效地解决了双压缩机并联系统中,回气管路中油液分配容易出现不均匀的情况,甚至损坏压缩机的技术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压缩机组系统,该压缩机组系统包括上述任一种回气管组件。由于上述的回气管组件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具有该回气管组件的压缩机组系统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回气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缩机组系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如下:
输入管段1、加粗管段2、环形管壁3、通孔4、输出管段5、三通管6、回气支管7、压缩机8。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回气管组件,以解决双压缩机并联系统中,回气管路中油液分配容易出现不均匀的情况,甚至损坏压缩机的技术问题。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回气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回气管组件,用于双压缩机并联系统,包括回气总管及与回气总管连通的两组回气支管7,回气总管与回气支管7通过三通管6连接;回气总管的内壁同一高度均匀分布有溢流结构,溢流结构设置于三通管6的上游段,溢流结构用于阻挡液态冷媒及润滑油,并将受阻的液体均匀向下游的三通管6分配。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溢流结构本身可具有多种不同的结构设计,依据其设计原理只需保证其在回气总管内壁的节流为全方向阻挡结构,并且其各个方向的高度均一致即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回气管组件,改进原回气总管的内部结构,在其管壁内侧设置溢流结构,通过该结构阻挡从上方流经的液态冷媒及润滑油,由于溢流结构均匀分布于回气总管内壁的同一高度,因此无论液体从管内壁的任何方向下顺都能够被溢流结构节流,并将节流后的液体均匀向下游的三通管6分配,保证三通管6两侧所连接的支管所获得的液体量基本一致,有效地解决了双压缩机并联系统中,回气管路中油液分配容易出现不均匀的情况,甚至损坏压缩机的技术问题。
溢流结构具体为设置于回气总管内的环形管壁3,环形管壁3的底部贴合回气总管的内壁,环形管壁3的侧面与回气总管的内壁之前具有预设间距,环形管壁3的顶部各方向高度一致。
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具体的溢流结构的设计,其本身为管状结构,底部与回气总管的内壁之间形成封口,顶部平滑均匀,本身与回气总管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用于暂存节流的液体,并通过液体的自然满溢实现流量的均匀分配,结构简单,溢流效果好。
回气总管包括相互插接的加粗管段2及与三通管6连通的输出管段5,加粗管的口径大于输出管段5,输出管段5的顶部密封插接固定于加粗管段2的底部;加粗管段2的底部设置有口径渐缩的收口结构,通过收口结构与输出管段5外侧壁密封连接,输出管段5伸入加粗管段2的顶部构成环形管壁3。
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在上述实施例技术思路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通过回气总管的对接装配结构形成环形管壁3的结构,具体的在回气总管上设置一段加粗的管道段,以便与底部的输出管段5形成对接,并且在输出管段5顶部伸入加粗管段2内的外壁与加粗管段2的内壁之间形成暂存液体的空间,用于容纳液体以及均匀溢流,该设计仅通过管路的套接,并密封固定即可构成环形管壁的设计,相对于直接在空管内部加工装配结构,操作更加简单容易,降低了加工成本。
输出管段5伸入加粗管段2的部分,在侧壁的同一高度均匀分布有多个用于令液体均匀溢流的溢流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选的设计是:溢流口具体为对称设置于输出管段5侧壁两侧、孔径一致的两个通孔4。
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环形管壁的顶面均匀溢流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设计。由于装配加工的原因,输出管段5的顶面可能出现难以均匀平直的情况,因此在输出管段5伸入加粗管段2的侧壁上设置直接的溢流口,能够保证溢流的均匀;其中优选的设计是设置两个对称的通孔4,通孔4呈180°相位角,且孔径大小一致,能够保证溢流的均匀。
回气总管还包括输入管段1,加粗管段2的顶部也设置有收口结构,输入管段1的底部与加粗管段2顶部的收口结构密封连接。优化总管的整体装配,令加工组装的成本进一步降低。
请参阅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缩机组系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基于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回气管组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压缩机组系统,该压缩机组系统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种回气管组件及两组与回气支管7并接的压缩机8。由于该压缩机组系统采用了上述实施例中的回气管组件,所以该压缩机组系统的有益效果请参考上述实施例。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回气管组件,用于双压缩机并联系统,包括回气总管及与所述回气总管连通的两组回气支管,所述回气总管与所述回气支管通过三通管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气总管的内壁同一高度均匀分布有溢流结构,所述溢流结构设置于所述三通管的上游段,溢流结构用于阻挡液态冷媒及润滑油,并将受阻的液体均匀向下游的三通管分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气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结构具体为设置于所述回气总管内的环形管壁,所述环形管壁的底部贴合所述回气总管的内壁,环形管壁的侧面与回气总管的内壁之前具有预设间距,环形管壁的顶部各方向高度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气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气总管包括相互插接的加粗管段及与所述三通管连通的输出管段,所述加粗管的口径大于所述输出管段,所述输出管段的顶部密封插接固定于所述加粗管段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回气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粗管段的底部设置有口径渐缩的收口结构,通过所述收口结构与所述输出管段外侧壁密封连接,所述输出管段伸入所述加粗管段的顶部构成所述环形管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回气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管段伸入所述加粗管段的部分,在侧壁的同一高度均匀分布有多个用于令液体均匀溢流的溢流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回气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口具体为对称设置于所述输出管段侧壁两侧、孔径一致的两个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回气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气总管还包括输入管段,所述加粗管段的顶部也设置有所述收口结构,所述输入管段的底部与加粗管段顶部的收口结构密封连接。
8.一种压缩机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回气管组件。
CN201822229645.9U 2018-12-27 2018-12-27 一种回气管组件及压缩机组系统 Active CN2094303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29645.9U CN209430375U (zh) 2018-12-27 2018-12-27 一种回气管组件及压缩机组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29645.9U CN209430375U (zh) 2018-12-27 2018-12-27 一种回气管组件及压缩机组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30375U true CN209430375U (zh) 2019-09-24

Family

ID=679742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229645.9U Active CN209430375U (zh) 2018-12-27 2018-12-27 一种回气管组件及压缩机组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303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027096U (zh) 一种多联机空调分歧盒
CN209430375U (zh) 一种回气管组件及压缩机组系统
CN203175641U (zh) 发动机机油冷却结构总成及其发动机
WO2023093653A1 (zh) 储液器及空调系统
JP3218368U (ja) 打込式分岐管
CN203478741U (zh) 一种空调用分流器
CN209355534U (zh) 一种蒸发器供液管用多级扩散连接头
CN205138012U (zh) 一种空调节流阀分流管组
CN204100665U (zh) 分体式空调器的高压阀
CN104061718B (zh) 空调压缩机补油装置
CN204648769U (zh) 空调冷媒分流管和空调器
CN204043246U (zh) 一种蒸发器组件
CN108544300A (zh) 一种双流体同心管与非同心管切换装置
CN202792731U (zh) 分液器稳流装置
CN203163178U (zh) 一种空调配管
CN205505501U (zh) 防偏流热交换器及使用该热交换器的空调器
CN205279541U (zh) 一种制冷设备及其蒸发器和分液器组件
CN203011022U (zh) 节流毛细管
CN212362519U (zh) 免焊分流器、制冷系统及空调器
CN204533929U (zh) 排气管路的三通结构
CN204574642U (zh) 热力膨胀阀
CN212643030U (zh) 一种水泵节能装置
CN103968625B (zh) 闪蒸器
CN106225337A (zh) 一种异型多通分歧管
CN204612269U (zh) 分流器及换热器、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