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612269U - 分流器及换热器、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分流器及换热器、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612269U
CN204612269U CN201520054957.4U CN201520054957U CN204612269U CN 204612269 U CN204612269 U CN 204612269U CN 201520054957 U CN201520054957 U CN 201520054957U CN 204612269 U CN204612269 U CN 2046122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er tube
interior pipe
current divider
spreader
heat exch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05495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华康
李胤媛
梁桂源
胡朝发
丁飞
罗志明
位向前
杨海
邹大枢
陈思磊
胥宗朋
罗星
罗智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52005495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6122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6122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6122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流器及换热器、空调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分流器,包括内管和外管,外管套设在内管外部并在内管与外管之间形成分流腔,外管上设置有与分流腔连通的多个支管接口;外管的第一端与内管的外壁密封连接,外管的第二端为封闭端,内管的第二端为开口端,并与分流腔连通;外管的第二端的内壁设置有朝向内管的第二端的分流锥。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外管的第二端的内壁设置朝向内管的第二端的分流锥,内管中的气液两相工质到达分流端(第二端)时,最先接触分流锥。在工质流动过程中,随着分流锥与内管的内壁截面积的逐渐减小,流速加快,提高液两相工质的混合均匀度,使混合后的工质更均匀地分配到各个分流支管中,提高分流效果。

Description

分流器及换热器、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装置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分流器及换热器、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铜管换热器通用的工质分流方式为“铜管+分流器+分液毛细管”。该分流方式存在局限性,气液两相工质均匀分流难度大,具体如下:
1、对空间位置要求高,分流器摆放方向要求竖直向上或向下,否则会降低分流的均匀性;
2、占空间,分流器、分流毛细管存在最小空间尺寸要求,需要换热器预留较大的装配空间;
3、工序复杂、不可靠,分流毛细管与分流器为烧焊连接,流程繁杂,且容易造成焊堵、过烧等问题;
4、分流器加工复杂、分流均匀性难以保证,对于分路数较多的换热器,分流器存在加工困难,分流均匀性难以保证的情况;
5、气液两相工质混合程度低,尤其是对于节流在冷凝器侧,分流在蒸发器侧的系统,分流前工质气液两相分层明显,而分流器只有一次分流,气液两相混合程度低;
6、噪音异响,工质由铜管进入分流器,然后分流,经过多次流路截面积剧变的过程,常存在噪音异响。
综上所述,如果换热器中分流不均,将导致各支路铜管中的工质流量不同。在相同换热条件下,由于各个支路铜管中的工质流量不同,会导致各个支路铜管的换热器效率不同,从整体上,会降低换热器的总体换热效率和利用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分流更均匀的分流器及换热器、空调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流器,包括内管和外管,外管套设在内管外部并在内管与外管之间形成分流腔,外管上设置有与分流腔连通的多个支管接口;外管的第一端与内管的外壁密封连接,外管的第二端为封闭端,内管的第二端为开口端,并与分流腔连通;外管的第二端的内壁设置有朝向内管的第二端的分流锥。
进一步地,分流锥的根部与外管的第二端的内壁圆弧过渡连接,并与外管之间形成混合腔。
进一步地,分流锥为圆锥。
进一步地,分流锥的母线呈下凹的凹弧形。
进一步地,内管与外管同轴线设置。
进一步地,分流锥与内管同轴线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包括前述的分流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前述的换热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分流器及换热器、空调器,通过在外管的第二端的内壁设置朝向内管的第二端的分流锥,内管中的气液两相工质到达分流端(第二端)时,最先接触分流锥。在工质流动过程中,随着分流锥与内管的内壁截面积的逐渐减小,流速加快,从而有效地提高液两相工质的混合均匀度,使混合后的工质能够更均匀地分配到各个分流支管中,提高分流效果。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分流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分流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分流器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分流器的另一种分流锥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内管;20、外管;21、支管接口;30、分流腔;40、分流支管;50、分流锥;51、混合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分流器,包括内管10和外管20,外管20套设在内管10外部并在内管10与外管20之间形成分流腔30,外管20上设置有与分流腔30连通的多个支管接口21;外管20的第一端与内管10的外壁密封连接,外管20的第二端为封闭端,内管10的第二端为开口端,并与分流腔30连通;外管20的第二端的内壁设置有朝向内管10的第二端的分流锥50。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外管20的第二端的内壁设置朝向内管10的第二端的分流锥50,内管10中的气液两相工质到达分流端(第二端)时,最先接触分流锥50。在工质流动过程中,随着分流锥50与内管10的内壁截面积的逐渐减小,流速加快,从而有效地提高气液两相工质的混合均匀度,使混合后的工质能够通过分流腔30更均匀地分配到各个分流支管40中,提高分离效果。另外,设置分流锥50,能够避免工质直接冲刷外管20,引起噪音异响。
优选地,分流锥50与内管10同轴线设置,即分流锥50的尖端正对内管10的轴心位置,从而能够很好的对气液两相的工质进行分流。
结合图2和图3所示,分流锥50的根部与外管20的第二端的内壁圆弧过渡连接,并与外管20之间形成混合腔51,从而使经过分流锥50分流混合的气液两相工质在混合腔51内形成涡流,进行二次混合,进一步的提升气液两相工质的混合速度和均匀程度,然后进入分流腔30。
优选地,内管10与外管20同轴线设置,从而使由于外管20的内壁与内管10的外壁形成的通道(分流腔30)为一个均匀的腔体,并均匀分布在混合腔51的四周,能通过各个支管接口21均匀地分配混合均匀的工质。具体地,由于混合腔51出来后的工质通过分流腔30和支管接口21与各个分流支管40连通,各个支管接口21处于同一空间内,压力会自动平衡,所以每个分流支管40端面的压力相同。在压力平衡的情况下,混合均匀的工质平均分配到每个支路中,实现均匀分流的目的。
结合图2和图3所示,分流锥50采用圆锥,分流效果较好,也方便加工。优选地,结合图4所示,也可以使分流锥50的母线呈下凹的凹弧形,从而使分流锥50的表面呈现一定的弧度,能够更进一步的提高混合腔51中的涡流,从而提高混合效果。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包括前述的分流器,从而使各个分流支管中的工质更均匀,提高整个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和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前述的换热器,从而使换热效率更高,空调性能更好。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分流器及换热器、空调器,相比现有技术,通过增加分流锥50、混合腔51,使得工质二次均匀混合、分流,并解决噪音异响的问题。另外,分流后工质通过分流腔30与分流支管40连接,实现空间结构紧凑,减少分液毛细管的选型、焊接工作,能够简化工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分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管(10)和外管(20),所述外管(20)套设在所述内管(10)外部并在所述内管(10)与所述外管(20)之间形成分流腔(30),所述外管(20)上设置有与所述分流腔(30)连通的多个支管接口(21);
所述外管(20)的第一端与所述内管(10)的外壁密封连接,所述外管(20)的第二端为封闭端,所述内管(10)的第二端为开口端,并与所述分流腔(30)连通;
所述外管(20)的第二端的内壁设置有朝向所述内管(10)的第二端的分流锥(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流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流锥(50)的根部与所述外管(20)的第二端的内壁圆弧过渡连接,并与所述外管(20)之间形成混合腔(5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流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流锥(50)为圆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流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流锥(50)的母线呈下凹的凹弧形。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流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管(10)与所述外管(20)同轴线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流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流锥(50)与所述内管(10)同轴线设置。
7.一种换热器,包括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器为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流器。
8.一种空调器,包括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为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器。
CN201520054957.4U 2015-01-26 2015-01-26 分流器及换热器、空调器 Active CN2046122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54957.4U CN204612269U (zh) 2015-01-26 2015-01-26 分流器及换热器、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54957.4U CN204612269U (zh) 2015-01-26 2015-01-26 分流器及换热器、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612269U true CN204612269U (zh) 2015-09-02

Family

ID=539648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054957.4U Active CN204612269U (zh) 2015-01-26 2015-01-26 分流器及换热器、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61226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13686A (zh) * 2015-01-26 2015-05-1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分流器及换热器、空调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13686A (zh) * 2015-01-26 2015-05-1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分流器及换热器、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547206U (zh) 一种空调分液器
CN202501678U (zh) 分液器及具有其的风冷热泵机组
CN102287969A (zh) 平行流换热器
CN204006821U (zh) 一种分流器以及空调
CN204494924U (zh) 空调机组用分流器
CN204612269U (zh) 分流器及换热器、空调器
CN103868398A (zh) 集流管及具有该集流管的平行流换热器
CN108705171A (zh) 一种管件焊接保护装置及其焊接方法
CN204630452U (zh) 一种空调换热用同轴管
CN104613686A (zh) 分流器及换热器、空调器
CN203489547U (zh) 空调用分流器
CN203964709U (zh) 一种液冷板
CN103277944B (zh) 一种干式蒸发器
CN204648769U (zh) 空调冷媒分流管和空调器
CN202521968U (zh) 空调分流器
CN203837344U (zh) 一种分液器
CN205014712U (zh) 一种空调用分液器
CN204692044U (zh) 空调压缩机及空调器
CN202581969U (zh) 空调器用分流器及具有该分流器的空调器
CN203478741U (zh) 一种空调用分流器
CN203744811U (zh) 集流管及具有该集流管的平行流换热器
CN211823284U (zh) 空调及其分流装置
CN104501475A (zh) 一种汽车空调蒸发器制冷剂分流装置及其分流方法
CN205119579U (zh) 一种冷媒分配安装结构
CN104729332A (zh) 一种用于冷却和加热的圆筒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