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30257U - 可替换滤芯的滤油器 - Google Patents

可替换滤芯的滤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30257U
CN209430257U CN201821792792.0U CN201821792792U CN209430257U CN 209430257 U CN209430257 U CN 209430257U CN 201821792792 U CN201821792792 U CN 201821792792U CN 209430257 U CN209430257 U CN 2094302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body
filter core
filter
ontology
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79279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仁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n Renjie
Original Assignee
Jingzhou Technological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gzhou Technological Resear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gzhou Technological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79279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302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302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302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一种可替换滤芯的滤油器,该滤油器包含一可拆卸之封盖,故使用者可开启该封盖,单独拆换设置于该滤油器内部之失效的滤芯,无须连同无损坏的滤油器外壳及内部零组件整套丢弃,可避免造成无谓的资源浪费及环境的破坏。

Description

可替换滤芯的滤油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与过滤机油之装置有关;特别是指一种可替换滤芯的滤油器。
背景技术
引擎运转时会因各种原因生成杂质于机油中,如来自大气中的尘土灰砂、内部零件摩擦所产生的金属碎屑或是燃烧不完全而生成的碳粒等,若这些杂质随着机油流动至各机件之表面,会降低机油的润滑能力,使得运动机件于运转时磨损表面,加速其损耗,故引擎需连接一滤油器,利用该滤油器将机油中的杂质过滤,再将干净的机油送至各机件,降低机件彼此间的摩擦,延长引擎使用寿命。
而为了维持滤油的效能,需定期更换滤油器,主要是因为滤油器经长期使用后,累积过量的杂质于滤芯上,造成滤芯的过滤孔堵塞,使得滤油效能降低,需定期更换该滤芯使滤油器恢复其滤油功能,然而,市面上之滤油器通常包含一密封外壳及设置于该外壳内部之各式零组件与滤芯,密封外壳的设计使得使用者无法单独拆换失效的滤芯,而必须连同无损坏的外壳及各零组件整套丢弃,更换一整套新的滤油器,不仅造成无谓的资源浪费也造成环境的破坏。
另外,市售之滤油器具有散热不佳且重量过重的缺点,散热不佳容易造成机油温度过高黏度下降,使得机油润滑能力下降,而重量过重则会增加车辆的负载,增加能源的耗费。
是以,习用的滤油器之设计仍未臻完善,如何设计出易于更换滤芯且散热佳、重量轻之滤油器,为改进之处。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替换滤芯的滤油器,该滤油器包含一可拆卸之封盖,故使用者可开启该封盖,单独拆换设置于该外壳内之失效的滤芯。
缘以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替换滤芯的滤油器包含外壳与滤芯。其中外壳包含一本体及一封盖,该本体由热传导系数大于铁且比重小于铁的材质制成,该本体为顶部具有一开口的筒状结构,该本体具有一入口供机油流入以及一出口供机油流出,该封盖以能够拆离的方式结合于该本体并封闭该开口;滤芯设置于该外壳内部,且该滤芯位于机油流动的路径上。
其中该封盖与该本体开口处具有对应的螺纹,该封盖与该本体螺合并封闭该本体之开口且该本体由铝材制成。
其中滤油器包含一逆止阀,该逆止阀设置于该本体之入口与该滤芯之间,用以防止机油由该本体经该入口逆流流出。
其中该本体内部具有一管体,该管体为两端分别为一第一开口与一第二开口之中空结构,该管体管壁具有多个孔洞,该管体之第一开口与该本体之出口连通;该滤芯套设于该管体之外部。
其中该管体之该第一开口设置一第一单向阀,机油循该多个孔洞进入管体再通过该第一单向阀后从该出口流出,该第一单向阀防止机油回流进入该管体;该管体之该第二开口设置一第二单向阀,该本体与该管体之间的机油通过该第二单向阀进入该管体,该第二单向阀防止机油逆流回该本体与该管体之间的空间。
其中该管体具有外螺纹并且该本体之出口内壁形成有内螺纹,该管体通过外螺纹与内螺纹的螺接而与该本体结合,或该管体与该本体一体成形。
滤油器更包含一稳定结构设置于该封盖与该滤芯之间,该稳定结构使该滤芯直立地设置在该外壳中,且不接触该本体内壁。
其中该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形成一弹簧圈,该弹簧圈以面接触方式抵接该封盖内面与该滤芯的上表面。
其中该封盖内面具有一凸部,该压缩弹簧一部分套设于该凸部。
其中该滤芯包含一过滤元件与一管体,该过滤元件用以过滤机油并套设于该管体之外部,该管体为具有两端开口之中空结构,该管体管壁具有多个孔洞,该管体一端与该本体之出口连接;机油能由该入口流入该本体,流经该过滤元件,再由该管体之多个孔洞流入该管体,由该出口流出。
其中该滤芯包含一第一单向阀与一第二单向阀,该管体两端分别设置该第一单向阀及该第二单向阀,其中机油循该多个孔洞进入管体再通过该第一单向阀后从该出口流出,该第一单向阀防止机油回流进入该管体;该本体与该管体之间的机油通过该第二单向阀进入该管体,该第二单向阀防止机油逆流回该本体与该管体之间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之效果在于封盖与本体以可拆离的方式结合,故使用者可于该滤油器滤油效能降低时,开启该封盖取出老旧滤芯并更换新的滤芯,而不用更换一整颗新的滤油器,可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及环境的破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优选实施例之可替换滤芯的滤油器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上述优选实施例之可替换滤芯的滤油器的分离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上述优选实施例之可替换滤芯的滤油器的分离示意图。
图4为图1的剖视图。
图5为上述优选实施例之可替换滤芯的滤油器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6为上述优选实施例之可替换滤芯的滤油器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优选实施例之可替换滤芯的滤油器的分离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上述优选实施例之可替换滤芯的滤油器的分离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优选实施例之可替换滤芯的滤油器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可替换滤芯的滤油器
10外壳
11本体 11a内螺纹 11b入口
11c出口 11d内螺纹
12封盖 12a外螺纹 12b凸部
13管体 13a第一开口 13b第二开口
13c外螺纹 13d孔洞 13e第一凸出肩部
13f第二凸出肩部
14密封环
15逆止阀
16第一单向阀 16a垫片 16b弹簧
17第二单向阀 17a垫片 17b弹簧
20滤芯
30压缩弹簧
200可替换滤芯的滤油器
10外壳
11本体 11a内螺纹 11b入口
11c出口
12封盖 12a外螺纹
14密封环
15逆止阀
40滤芯
41过滤元件 42管体 42a孔洞
43第一单向阀
44第二单向阀
50稳定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兹举几个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请参图 1至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优选实施例之可替换滤芯的滤油器100。该可替换滤芯的滤油器100包含外壳10、滤芯20及稳定结构,其中,外壳10由一本体11及一封盖12组成,在本实施例中,本体11采用热传导系数大于铁且比重小于铁的材质制成,例如铝,因此其具有散热佳、重量轻等优点,当然不排除封盖12也可以是采用热传导系数大于铁且比重小于铁的材质制成。
该本体11为顶部具有一开口的筒状结构,本体11内壁近开口处设有内螺纹11a;该封盖12的周缘设有外螺纹12a与该本体11之内螺纹11a螺接,据以封闭住该本体11顶部的开口。另外,优选地于该本体11与该封盖12之间套设有止漏用的密封环14。
该本体11之底部具有多个入口11b供机油流入,以及具有一出口11c供机油流出,出口 11c的内壁设有内螺纹11d。另有一管体13固接于该本体11内部,本实施例的管体13为两端分别为第一开口13a与第二开口13b之中空结构,且在接近第一开口13a的外周面设有外螺纹13c,该管体13以外螺纹13c螺接于该本体11出口11c内壁的内螺纹11d而固接于本体11,同时使得管体13经由出口11c而连通至外部,另,管体13管壁具有多个孔洞13d。
该滤芯20为一中空管状结构套设于该管体13之外部,该滤芯20与该封盖12设有稳定结构,本实施例的稳定结构为两端分别形成一弹簧圈的压缩弹簧30,该弹簧圈以面接触方式抵接该封盖12内面与该滤芯20的上表面,且该封盖12内面具有一凸部12b,该压缩弹簧30 一部分套设于该凸部12b,该压缩弹簧30使该滤芯20保持直立地设置在该外壳10中,且不接触该本体11之内壁。
由上述可知该滤芯20是以能拆离的方式,安装于该外壳10之内部,即当使用者欲更换滤芯20时,旋转封盖12以使封盖12与本体11分离,接着取出老旧滤芯20再将新的滤芯20套设于管体13,之后再将封盖12再次与本体11结合即完成滤芯的换装,并使滤油器恢复滤油功能,本实用新型改善现有滤油器密封外壳设计的缺陷,使得使用者无需于更换滤芯时,丢弃无损坏的外壳及各式零组件,造成无谓的浪费。另外,该压缩弹簧30两端的弹簧圈分别套设在凸部而获得良好的支撑性,使得压缩弹簧30可以更稳固地对滤芯20产生良好的定位效果,改善现有滤油器的滤芯容易因滤油器的晃动而松动的缺陷,甚而松脱碰触滤油器内壁,进而造成滤油效果不佳。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下,可替换滤芯的滤油器100更包含逆止阀15、第一单向阀16及第二单向阀17。其中,该逆止阀15为具有可挠性的垫片,设置于该本体11之入口11b与该滤芯20之间,逆止阀15在常态下封闭该入口11b,所述常态是指当机油尚未由该入口11b注入该本体11内部时;当机油自该本体11之入口11b注入时,机油推动逆止阀15,使逆止阀 15变形而开启入口11b,反之,当机油停止输入滤油器时,逆止阀15将自动地恢复到原本的位置并再次封闭入口11b,以防止机油从该入口11b逆流而出。
第一单向阀16设置在管体13内接近第一开口13a处,第一单向阀16包含垫片16a与弹簧16b,弹簧16b的弹力促使垫片16a的一面周缘保持在贴抵于管体13内壁的一个第一凸出肩部13e上,据以使得管体13内部与本体11的出口11c被阻断,当机油由该入口11b流入该本体11内部,经过滤芯20的过滤并将杂质阻挡下来后,机油再从该管体13管壁上的孔洞13d流入该管体13,而当机油蓄积达一定程度时所形成的液压作用于垫片16a,将迫使垫片16a朝出口11c处移动,据以压缩弹簧16b,此时机油通过第一单向阀16而从该出口11c流出。反之,当机油停止注入滤油器时,本体11内之机油液压将获缓解,弹簧16b将释放压缩储能并恢复到撑张的状态而将垫片16a再次推回贴抵于管体13内壁的第一凸出肩部13e上,防止机油由该出口11c回流入该管体13内部。
该第二单向阀17设置于该管体13之第二开口13b处,包含一垫片17a与一弹簧17b,弹簧17b的弹力促使垫片17a的一面周缘保持在贴抵于管体13内壁的一个第二凸出肩部13f上,据以使得第二开口13b被阻断,当机油因该滤芯20堵塞而无法经该滤芯20流入该管体13时,机油蓄积达一定程度时所形成的液压作用于垫片17a,将迫使垫片17a朝管体13内部移动,据以压缩弹簧17b,此时机油通过第二单向阀17流入该管体13内部,由该本体11之出口11c流出,可避免该外壳10因压力过大而产生损坏或是造成机油外泄的问题。
请参图7至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优选实施例之可替换滤芯的滤油器200。该可替换滤芯的滤油器200包含相同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外壳10与以压缩弹簧30为例的稳定结构,但滤油器200的滤芯结构与上述第一实施例并不完全相同。
请配合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滤油器200之滤芯40包含过滤元件41、管体42、第一单向阀43与第二单向阀44。其中,该过滤元件41用以过滤机油并套设于该管体42之外部,该管体42管壁具有多个孔洞42a,该管体42为具有两端开口之中空结构,该管体42一端与该本体11之出口11c连通,且于连通处设有第一单向阀43,该管体42之另一端设有第二单向阀44,机油能由该入口11b流入该本体11,流经该过滤元件41,再循该多个孔洞42a流入该管体42,由该出口11c流出。其中该第一单向阀43与第二单向阀44之功效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于此不再赘述。
该滤芯40于接近该本体11出口11c的一端具有一凸出部可卡合于该出口11c之内壁,该滤芯40于接近封盖12的一端,设有稳定结构50,该稳定结构50的两端分别抵接该封盖12及该滤芯40,使该滤芯40能直立地设置在该外壳10中,且不接触该本体11内壁。该滤芯40以能拆离的方式,安装于该外壳10之内部,故当使用者欲更换滤芯40时,可开启该封盖12取出老旧滤芯40并更换新的滤芯,再以该封盖12封闭该滤油器,即可使滤油器恢复其滤油功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可行实施例而已,举凡应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申请专利范围所为之等效变化,理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之专利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可替换滤芯的滤油器,包括:
一外壳,包含一本体及一封盖,所述本体由热传导系数大于铁且比重小于铁的材质制成,所述本体为顶部具有一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本体具有一入口供机油流入以及一出口供机油流出,所述封盖以能够拆离的方式结合于所述本体并封闭所述开口;以及
一滤芯,设置于所述外壳内部,且所述滤芯位于机油流动的路径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替换滤芯的滤油器,包含一逆止阀,所述逆止阀设置于所述本体之入口与所述滤芯之间,用以防止机油由所述本体经所述入口逆流流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替换滤芯的滤油器,其中所述本体内部具有一管体,所述管体为两端分别为一第一开口与一第二开口之中空结构,所述管体管壁具有多个孔洞,所述管体之第一开口与所述本体之出口连通;所述滤芯套设于所述管体之外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替换滤芯的滤油器,其中所述管体之所述第一开口设置一第一单向阀,机油循所述多个孔洞进入管体再通过所述第一单向阀后从所述出口流出,所述第一单向阀防止机油回流进入所述管体;所述管体之所述第二开口设置一第二单向阀,所述本体与所述管体之间的机油通过所述第二单向阀进入所述管体,所述第二单向阀防止机油逆流回所述本体与所述管体之间的空间。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可替换滤芯的滤油器,其中所述管体具有外螺纹并且所述本体之出口内壁形成有内螺纹,所述管体通过外螺纹与内螺纹的螺接而与所述本体结合。
6.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可替换滤芯的滤油器,其中所述管体与所述本体一体成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替换滤芯的滤油器,其中所述滤芯包含一过滤元件与一管体,所述过滤元件用以过滤机油并套设于所述管体之外部,所述管体为具有两端开口之中空结构,所述管体管壁具有多个孔洞,所述管体一端与所述本体之出口连接;机油能由所述入口流入所述本体,流经所述过滤元件,再由所述管体之多个孔洞流入所述管体,由所述出口流出。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替换滤芯的滤油器,其中所述滤芯包含一第一单向阀与一第二单向阀,所述管体两端分别设置所述第一单向阀及所述第二单向阀,其中机油循所述多个孔洞进入管体再通过所述第一单向阀后从所述出口流出,所述第一单向阀防止机油回流进入所述管体;所述本体与所述管体之间的机油通过所述第二单向阀进入所述管体,所述第二单向阀防止机油逆流回所述本体与所述管体之间的空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替换滤芯的滤油器,包含一稳定结构设置于所述封盖与所述滤芯之间,所述稳定结构使所述滤芯直立地设置在所述外壳中,且不接触所述本体内壁。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替换滤芯的滤油器,其中所述稳定结构包括一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所述封盖内面与所述滤芯的上表面。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替换滤芯的滤油器,其中所述封盖内面具有一凸部,所述压缩弹簧一部分套设于所述凸部。
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可替换滤芯的滤油器,其中所述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形成一弹簧圈,所述弹簧圈以面接触方式抵接所述封盖内面与所述滤芯的上表面。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替换滤芯的滤油器,其中所述封盖具有外螺纹并且所述本体开口处内壁具有内螺纹,所述封盖通过外螺纹与内螺纹的螺接而与所述本体结合并封闭所述本体之开口。
14.如权利要求1至4中、7至11中、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替换滤芯的滤油器,其中所述本体由铝材制成。
CN201821792792.0U 2018-11-01 2018-11-01 可替换滤芯的滤油器 Active CN2094302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92792.0U CN209430257U (zh) 2018-11-01 2018-11-01 可替换滤芯的滤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92792.0U CN209430257U (zh) 2018-11-01 2018-11-01 可替换滤芯的滤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30257U true CN209430257U (zh) 2019-09-24

Family

ID=679667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792792.0U Active CN209430257U (zh) 2018-11-01 2018-11-01 可替换滤芯的滤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3025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30350A (zh) * 2019-10-30 2019-12-31 宁海县宏瑞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用机油滤清器
CN111120040A (zh) * 2018-11-01 2020-05-08 精洲技研有限公司 可替换滤芯的滤油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20040A (zh) * 2018-11-01 2020-05-08 精洲技研有限公司 可替换滤芯的滤油器
CN110630350A (zh) * 2019-10-30 2019-12-31 宁海县宏瑞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用机油滤清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63326B (zh) 可替換濾芯的濾油器
CN209430257U (zh) 可替换滤芯的滤油器
US3042215A (en) Throwaway oil filter
CN202125384U (zh) 燃油滤清器
CN209398658U (zh) 一种带过滤装置的油缸
CN208719432U (zh) 一种带过滤的止回球阀
CN106051192A (zh) 一种防沉砂平板闸阀
CN205226455U (zh) 一种带过滤网的球阀
CN110242761A (zh) 一种用于汽车干燥器上的回流控制阀门
CN213743771U (zh) 一种便于清洗的组合式汽油滤芯
CN202972046U (zh) 一种角阀
CN206290302U (zh) 一种机油高效止回滤清器
CN205287924U (zh) 圆柱形直流式空滤芯
CN205639647U (zh) 一种防磨损蝶阀
CN210570201U (zh) 一种具有过滤功能的换热器
CN105909340A (zh) 一种带有旁通阀的机油滤清器
TWM577060U (zh) Oil filter for replaceable filter
KR101583127B1 (ko) 유체 필터장치
CN112610731A (zh) 一种带过滤功能的止逆阀
CN201651403U (zh) 一种可拆卸球阀
CN111120040A (zh) 可替换滤芯的滤油器
CN208763718U (zh) 一种具有旁通预滤功能的滤芯
CN218816585U (zh) 一种机油滤清器
CN207634129U (zh) 机油滤清器及车辆发动机
CN210145644U (zh) 一种滤芯的逆止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408

Address after: No. 81-24, Lane 245, Section 3, Shatian Road, Dadu District, Taichung, Taiwan, China, China

Patentee after: Lin Renjie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TaiWan, China

Address before: 81-24 Lane 245, Section 3, Shatian Road, Ding Street, Dadu District, Taichung, Taiwan, China, China

Patentee before: Jingzhou Technological Research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TaiWan,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