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21702U - 一种带炖盅的养生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炖盅的养生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21702U
CN209421702U CN201821478455.4U CN201821478455U CN209421702U CN 209421702 U CN209421702 U CN 209421702U CN 201821478455 U CN201821478455 U CN 201821478455U CN 209421702 U CN209421702 U CN 2094217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lid
stew cup
center
heal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47845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晋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Shunde Qiwei Electrical Applianc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Shunde Qiwei Electrical Applian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Shunde Qiwei Electrical Applianc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Shunde Qiwei Electrical Applian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47845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217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217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217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炖盅的养生壶,包括壶体,盖支架,炖盅和外盖,盖支架盖设于壶体的上端口,炖盅在盖支架的支撑下嵌置于壶体内部,外盖盖合于炖盅上方,盖支架包括环形的外框,中框和内框,所述外框固定于所述上端口,所述中框固定于所述外框内侧,所述内框向内设有第二台阶面,内框放置于所述第一台阶面上,所述炖盅上端放置于所述第二台阶面上;还包括条形的提手,所述提手包括安装部和抓持部,所述安装部下端固定于所述内框壁上,所述抓持部与所述安装部上端相连并伸出所述外盖;提手从盖支架内部伸出,在通过提手提出炖盅时无需将整个与壶体相连接的盖支架都提起,防止高温冷凝水滴落带来的麻烦和安全隐患。

Description

一种带炖盅的养生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尤其是一种带炖盅的养生壶。
背景技术
带炖盅的养生壶是一种现代家庭常用的厨房电器,可用于煮粥、炖汤等,由于养生壶功能齐全并且功率低,因此深受广大家庭喜爱。传统的养生壶一般包括壶体、设于壶体内的炖盅、以及封住炖盅的内盖和外盖。烹饪时,壶体内加水,将食物放进炖盅内进行一定时间隔水烹调,当烹调完成后需要将高温的炖盅从高温的主机内提出。为了避免直接接触高温的炖盅,有一些方案在放置炖盅的盖支架两边边缘设置了提耳,通过提起提耳带动盖支架,从而带起放置在盖支架上的炖盅;还有一些方案采用在炖盅上直接设置不容易传热的把手来提起炖盅。但是现有的这些提耳的设置位置为盖支架的两侧,靠近高温的炖盅,在抓持时容易烫手,而且提起炖盅时会带动整个盖支架一起运动,在拿出盖支架时,由于盖支架的很大部分暴露在装有水的壶体中,因此会有很多水冷凝在盖支架下表面,与炖盅一起提出后高温的冷凝水会滴落,容易烫伤人体的脚等部位,且会在桌子或台面上留下很大的水渍需要清洁,十分不方便。而且现有技术中的外盖一般是采用直接盖合无固紧密封结构,或直接使用简单的螺纹旋合,但是无固紧密封结构的外盖无法起到很好的密封作用,采用螺纹旋合的结构需要旋转外盖至少一圈才可以将外盖取下,操作繁琐耗时,需要改善。此外在产品造型美观方面也是略有不足,许多消费者希望出现一些其它造型和固定在其它位置更加美观的提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与现有的提耳结构不同的带炖盅的养生壶,提手从盖支架内部伸出,在通过提手提出炖盅时无需将整个与壶体相连接的盖支架都提起,防止高温冷凝水滴落带来的麻烦和安全隐患;其次,增加造型复杂的固定件,可以更好地对各部件起到固定支撑的作用,克服了难以在金属件上加工出复杂型面与结构的工艺困难。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有:
一种带炖盅的养生壶,包括壶体,盖支架,炖盅和外盖,所述盖支架盖设于所述壶体的上端口,所述炖盅在所述盖支架的支撑下嵌置于所述壶体内部,所述外盖盖合于所述炖盅上方,
所述盖支架包括环形的外框,中框和内框,所述外框固定于所述上端口,所述中框固定于所述外框内侧,且具有向内延伸的第一台阶面,所述内框设有向内的第二台阶面,所述内框与所述中框内侧壁匹配,所述内框放置于所述第一台阶面上,所述炖盅上端放置于所述第二台阶面上;
还包括条形的提手,所述提手包括安装部和抓持部,所述安装部下端固定于所述内框壁上,所述抓持部与所述安装部上端相连并伸出所述外盖。
现有技术中的盖支架的主体一般为一体成型的单个主件,然后再在该支架的两侧增设插入式的提耳。在本专利中,将盖支架分为内外嵌套的多个环形件,既在结构上保持了一致性,而且可以方便地根据需要将每个件设置为不同的材料;又因为多个件之间的传热需要克服较多的阻碍,使得热量可以更少的被传导而出。架设支撑在壶体上端口的外框为整个盖支架搭建了整体框架,方便其余部件的设置;提手与盖支架连接的位置为内框上,而内框放置于中框的第一台阶面上,这种方式使得使用者在提起提手时,通过提起提手带动结构简单且不易产生冷凝水的内框向上,再带起放置在第二台阶面上的炖盅就可以顺利将炖盅提出,有高温冷凝水的外框和中框依旧保持在壶体上,不会被带出;提出后从炖盅下方褪下即可,更加安全和便于安装使用。而且提手的位置更加靠近整个养生壶的中轴,就算为两侧对称设置,两个条形提手之间的距离也较近,造型新颖美观。而且提手上方伸出外盖,在烹调的整个过程中均暴露在外盖的外侧,使得传递到提手上的少部分热量可以快速的排出,温度始终保持在较低的状态,避免烫伤人手。
优选地,所述第一台阶面位于所述中框内侧壁的上部分和所述下部分之间;所述内框还包括向外的第三台阶面,所述第三台阶面放置于所述第一台阶面上。内框摆放在第一台阶面上的方式具有很多种,此处优选在内框上再设置第三台阶面与设置在中框上部分和下部分之间的第一台阶面配合,下方的第二台阶面可以承载炖盅,因此内框的宽度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略小于中框下部分的宽度,第二台阶面处于悬空状态也可实现内框的功能。
进一步地,所述上部分还设有避让凹位,所述安装部从所述避让凹位内伸出,所述外盖下端盖合于所述第一台阶面或第二台阶面上。当内框安装在中框上时,外盖就是盖合在第二台阶面上的,均可以避免直接盖合在炖盅上,减少炖盅上的热量传递到外盖上,避免烫手;避让凹位是为了方便提手的安装部伸出,否则若提手直接固定在中框内壁的话,会形成凸起,进而可能会对放置在环形的中框内侧的炖盅造成干涉。当提手伸入避让凹位时,提手的位置也被限定,不易出现左右旋动移位的问题。
再进一步地,所述中框外侧设有加强筋和向下的螺丝柱,所述加强筋抵触于所述外框的内侧壁上;所述外框包括环形壁和由所述环形壁底端向内延伸形成的环形平面,所述环形平面上设有与所述螺丝柱匹配的螺丝孔,通过螺栓连接所述螺丝孔和螺丝柱将所述中框固定于所述外框上。外框底端向内延伸形成的环形平面刚好可以形成放置台和安装台,方便设置于中框连接固定的螺丝孔和螺丝柱,且由于设置在使用者不易观察到的盖支架底端,不会对产品的整体外观造成影响,更加简洁也不易藏污纳垢,或水分进入。加强筋可以加强整个中框的结构强度,而且与外框的内侧壁抵靠也可以起到定位防止中框变形摇晃的作用。
再进一步地,所述外盖包括上盖和与上盖相连的下盖,所述上盖包括向下伸出的环形盖沿,所述盖沿外侧设有凸扣,所述中框内侧壁的上部分设有与所述凸扣匹配的旋槽和卡扣,通过所述凸扣沿所述旋槽转动并与所述卡扣相互卡接,将所述外盖固定在所述中框上。盖沿上设置的凸扣与中框内侧壁上的旋槽和卡扣配合旋扣,使得外盖可以紧紧地盖合在盖支架上,不会在移动的过程中移位掉出,而且可以在炖盅内保持一定的压力,食物可以更快煮熟。
优选地,所述中框为塑料或硅胶或橡胶材质。本方案中需要设置具有上述复杂结构与型面(例如螺丝柱、加强筋和旋槽结构等:)的中框来稳固连接各个部件,但是现有技术中的盖支架一般直接采用金属架,在现有的加工工艺中,在金属的环形件上成型制造复杂型面是非常困难的,即使能够制造出来,生产成本也会非常高昂,因此本专利为了保留中框这个重要部件,特地采用塑料或硅胶或橡胶这些非金属材质来制造,这些材质便于一体成型出上述的各种复杂的型面与结构,在满足结构作用的前提下,解决了现有盖支架中所不存在的制造工艺问题。
再进一步地,所述内框和安装部为金属材质,所述抓持部为隔热材质,所述安装部伸入所述抓持部内安装固定,所述安装部通过焊接与所述内框连接固定;所述提手至少为两个,提手向斜上方伸出且位置对称分布,所述避让凹位配合所述提手设置。金属材料的内框和安装部方便焊接固定,抓持部的隔热材料可以进一步防止来自抓持部的热量传递到把手上,加强隔热;安装部伸入主持部内部安装固定既可以更好地相互连接固定,也从各个角度防止手直接触碰到高温的安装部。至少两个的提手可以从各个位置提起,斜上方伸出的对称的设置方便手的抓持,且使得人手在抓持时可以更好地承受向下的重力,不容易发生歪斜倾倒。
再进一步地,所述外盖还包括与所述上盖和下盖匹配的第二密封件;所述盖沿下端设有开口向下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密封件包括第二凹槽和盖合段,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匹配并嵌入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盖合段由所述第二凹槽外侧壁向下延伸再向内弯折形成,所述盖合段盖合于所述第一台阶面或第二台阶面上;所述上盖边缘向上弯折形成扣压端,所述扣压端与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匹配,上盖和下盖中部还设有匹配的螺丝孔,通过所述上盖与下盖螺栓连接,所述扣压端插入所述第一凹槽内将所述第二密封件与所述上盖压合。通过上盖的第一凹槽和下盖的扣压端相互压合,将第二密封件上的第二凹槽夹紧压合,巧妙实现了第二密封件的固定。第二密封件的下端向内弯折的形状可以在盖合时合理的向内变形,而且可以更好地贴合第一台阶面或第二台阶面;与凸扣结构配合,达到更好的密封效果。
再进一步地,还设有内盖,所述内盖包括盖体和由所述盖体向上凸起的提盖,所述盖体盖合于所述炖盅上;所述下盖中部还设有凹陷的拱顶,所述拱顶避让所述拱顶设置。向内凹陷的拱顶避免与炖盅的内盖形成干扰,可以更好地兼容内盖和节省空间。
再进一步地,所述外框上端向外延伸有外沿,所述外框的外侧套设有与其匹配的弹性的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上端嵌设于所述外沿内,所述外框通过所述第一密封件固定于所述壶体的上端口;还设有滤网,所述滤网端口向外突出有卡檐,所述卡檐卡设于所述第一台阶面上。第一密封件的上端包设于外沿内,既从上方保护了第一密封件,防止第一密封件和外框外侧之间的缝隙中进灰尘污物等,又便于第一密封件与外沿之间的固定。第一密封件使得盖支架与壶体之间可以达到密封的效果,防止热量和蒸汽等散失。第一台阶面和与第一台阶面匹配的第二台阶面的存在,使得炖盅和滤网具有可以与卡檐卡设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炖盅的养生壶的爆炸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炖盅的养生壶的第二个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盖支架与提手的爆炸图;
图4为图1中B处放大图的实施例1;
图5为图1中B处放大图的实施例2;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炖盅的养生壶的第一个爆炸图;
图7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外盖的爆炸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炖盅的养生壶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炖盅的养生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炖盅的养生壶,由图可知:
此养生壶,包括壶体1,盖支架2,炖盅3和外盖4,所述盖支架2盖设于所述壶体1 的上端口11,所述炖盅3在所述盖支架2的支撑下嵌置于所述壶体1内部,所述外盖4盖合于所述炖盅3上方,
所述盖支架2包括环形的外框21,中框22和内框23,所述外框21固定于所述上端口11,所述中框22固定于所述外框21内侧,且具有向内延伸的第一台阶面221,所述内框 23设有向内的第二台阶面,所述内框23与所述中框22内侧壁匹配,所述内框放置于所述第一台阶面221上,所述炖盅3上端放置于所述第三台阶面上;
还包括条形的提手5,所述提手5包括安装部51和抓持部52,所述安装部51下端固定于所述内框23壁上,所述抓持部52与所述安装部51上端相连并向斜上方伸出所述外盖4。
现有技术中的盖支架2的主体一般为一体成型的单个主件,然后再在该支架的两侧增设插入式的提耳。在本专利中,将盖支架2分为内外嵌套的多个环形件,既在结构上保持了一致性,而且可以方便地根据需要将每个件设置为不同的材料;又因为多个件之间的传热需要克服较多的阻碍,使得热量可以更少的被传导而出。架设支撑在壶体1上端口11的外框21为整个盖支架2搭建了整体框架,方便其余部件的设置;提手5与盖支架2连接的位置为内框23上,内框23放置于中框22的第一台阶面上,这种方式使得使用者在提起提手5时,通过提起提手5带动结构简单且不易产生冷凝水的内框23向上,再带起放置在内框23上的炖盅3就可以顺利将炖盅3提出,有高温冷凝水的外框21和中框22依旧保持在壶体1上,不会被带出;提出后从炖盅3下方褪下即可,更加安全和便于安装使用。而且提手5的位置更加靠近整个养生壶的中轴,就算为两侧对称设置,两个条形提手5之间的距离也较近,造型新颖美观。再配合斜上方伸出的抓持部52,整体条形伸出的形状和设置的位置都比一般的提耳更方便人手的抓持,尤其是需要单手抓持时,可以选择单手同时抓持多个提手5或者单个提手5,很方便提起盖支架2和炖盅3,十分方便;还能方便手的抓持,且使得人手在抓持时可以更好地承受向下的重力。而且斜向上伸出的形状占用较多的是壶体1上方的空间,而非侧向的空间;这是因为考虑到要完成炖盅3的提出动作,本来就须在壶体1上方留出足够的空间,但是侧向的空间却不是必须,因此,本方案中斜向上伸出的提手5属于合理利用必须的空间,减少不必要的空间占用,使得壶体1整体占用体积减小,可以制造的更加小巧,方便各种空间的使用。提手5在烹调的整个过程中均暴露在外盖4的外侧,使得传递到提手5上的少部分热量可以快速的排出,温度始终保持在较低的状态,避免烫伤人手。
作为本专利内框的实施例1,如附图3所示:
所述第一台阶面221设置于所述中框22的下端,所述第二台阶面231放置于所述第一台阶面221上。此方案结构简单,内框23只需设置一个台阶面即可,第二台阶面231既承担将内框本身放置于中框22上的作用也承担承置炖盅3的作用。
作为本专利内框的实施例2,如附图4所示:
所述第一台阶面221位于所述中框22内侧壁的上部分和所述下部分之间;所述内框23 还包括向外的第三台阶面232,所述第三台阶面232放置于所述第一台阶面221上。内框23摆放在第一台阶面221上的方式具有很多种,此处优选在内框23上再设置第三台阶面232与设置在中框22上部分和下部分之间的第一台阶面221配合,下方的第二台阶面231 可以承载炖盅,因此内框23的宽度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略小于中框22下部分的宽度,第二台阶面231处于悬空状态也可实现内框23的功能。
所述上部分还设有避让凹位222,所述安装部51从所述避让凹位222内伸出,所述外盖4下端盖合于所述第一台阶面221或第二台阶面231上。当内框23安装在中框22上时,外盖4就是盖合在第二台阶面231上的,均可以避免直接盖合在炖盅3上,减少炖盅3上的热量传递到外盖4上,避免烫手;避让凹位222是为了方便提手5的安装部51伸出,否则若提手5直接固定在中框22内壁的话,会形成凸起,进而可能会对放置在环形的中框22 内侧的炖盅3造成干涉。
所述中框22外侧设有加强筋226和向下的螺丝柱223,所述加强筋226抵触于所述外框21的内侧壁上;所述外框21包括环形壁214和由所述环形壁214底端向内延伸形成的环形平面212,所述环形平面212上设有与所述螺丝柱223匹配的螺丝孔213,通过螺栓连接所述螺丝孔213和螺丝柱223将所述中框22固定于所述外框21上。外框21底端向内延伸形成的环形平面刚好可以形成放置台和安装台,方便设置于中框22连接固定的螺丝孔213 和螺丝柱223,且由于设置在使用者不易观察到的盖支架2底端,不会对产品的整体外观造成影响,更加简洁也不易藏污纳垢,或水分进入。加强筋226可以加强整个中框22的结构强度,而且与外框21的内侧壁抵靠也可以起到定位防止中框22变形摇晃的作用。
所述外盖4包括上盖41和与上盖41相连的下盖42,所述上盖41包括向下伸出的环形盖沿41,所述盖沿41外侧设有凸扣411,所述中框22内侧壁的上部分设有与所述凸扣411匹配的旋槽224和卡扣225,通过所述凸扣411沿所述旋槽224转动并与所述卡扣225相互卡接,将所述外盖4固定在所述中框22上。盖沿41上设置的凸扣411与中框22内侧壁上的旋槽224和卡扣225配合旋扣,使得外盖4可以紧紧地盖合在盖支架2上,不会在移动的过程中移位掉出,而且可以在炖盅3内保持一定的压力,食物可以更快煮熟。
所述中框22为塑料或硅胶或橡胶材质。本方案中需要设置具有上述复杂结构与型面(例如螺丝柱223、加强筋226和旋槽结构等:)的中框来稳固连接各个部件,但是现有技术中的盖支架2一般直接采用金属架,在现有的加工工艺中,在金属的环形件上成型制造复杂型面是非常困难的,即使能够制造出来,生产成本也会非常高昂,因此本专利为了保留中框22这个重要部件,特地采用塑料或硅胶或橡胶这些非金属材质来制造,这些材质便于一体成型出上述的各种复杂的型面与结构,在满足结构作用的前提下,解决了现有盖支架中所不存在的制造工艺问题。
所述内框23和安装部51为金属材质,所述抓持部52为塑料或硅胶或橡胶等隔热材质,所述安装部51伸入所述抓持部52内安装固定,所述安装部51通过焊接与所述内框23连接固定。所述提手5至少为两个,提手5位置以所述壶体1的中轴线为中心对称分布,所述避让凹位222配合所述提手5设置。金属材料的内框23和安装部51方便焊接固定,抓持部52的隔热材料可以进一步防止来自抓持部52的热量传递到把手上,加强隔热;安装部51伸入主持部内部安装固定既可以更好地相互连接固定,也从各个角度防止手直接触碰到高温的安装部51。至少两个的提手5可以从各个位置提起,对称的设置不容易发生歪斜倾倒。
所述外盖4还包括与所述上盖41和下盖42匹配的第二密封件43;所述盖沿41下端设有开口向下的第一凹槽412;所述第二密封件43包括第二凹槽431和盖合段432,所述第二凹槽431与所述第一凹槽412匹配并嵌入所述第一凹槽412内,所述盖合段432由所述第二凹槽431外侧壁向下延伸再向内弯折形成,所述盖合段432盖合于所述第一台阶面221 或第二台阶面231上;所述上盖41边缘向上弯折形成扣压端,所述扣压端与所述第一凹槽 412和第二凹槽431匹配,上盖41和下盖42中部还设有匹配的螺丝孔213,通过所述上盖 41与下盖42螺栓连接,所述扣压端插入所述第一凹槽412内将所述第二密封件43与所述上盖41压合。通过上盖41的第一凹槽412和下盖42的扣压端相互压合,将第二密封件43 上的第二凹槽431夹紧压合,巧妙实现了第二密封件43的固定。第二密封件43的下端向内弯折的形状可以在盖合时合理的向内变形,而且可以更好地贴合第一台阶面221或第二台阶面231;与凸扣411结构配合,达到更好的密封效果。
还设有内盖7,所述内盖7包括盖体71和由所述盖体71向上凸起的提盖72,所述盖体71盖合于所述炖盅3上;所述下盖42中部还设有凹陷的拱顶421,所述拱顶421避让所述提盖72设置。向内凹陷的拱顶421避免与炖盅3的内盖7形成干扰,可以更好地兼容内盖7和节省空间。
所述外框21上端向外延伸有外沿211,所述外框21的外侧套设有与其匹配的弹性的第一密封件6,所述第一密封件6上端嵌设于所述外沿211内,所述外框21通过所述第一密封件6固定于所述壶体1的上端口11。第一密封件6的上端包设于外沿211内,既从上方保护了第一密封件6,防止第一密封件6和外框21外侧之间的缝隙中进灰尘污物等,又便于第一密封件6与外沿211之间的固定。第一密封件6使得盖支架2与壶体1之间可以达到密封的效果,防止热量和蒸汽等散失。还设有滤网(本实用新型中的滤网为现有技术中常见的滤网,在附图中未示出),所述滤网端口向外突出有卡檐,所述卡檐卡设于所述第一台阶面221上。第一台阶面221和与第一台阶面221匹配的第二台阶面231的存在,使得炖盅3和滤网具有可以与卡檐卡设的位置。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带炖盅的养生壶,包括壶体,盖支架,炖盅和外盖,所述盖支架盖设于所述壶体的上端口,所述炖盅在所述盖支架的支撑下嵌置于所述壶体内部,所述外盖盖合于所述炖盅上方,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支架包括环形的外框,中框和内框,所述外框固定于所述上端口,所述中框固定于所述外框内侧,且具有向内延伸的第一台阶面,所述内框设有向内的第二台阶面,所述内框与所述中框内侧壁匹配,所述内框放置于所述第一台阶面上,所述炖盅上端放置于所述第二台阶面上;
还包括条形的提手,所述提手包括安装部和抓持部,所述安装部下端固定于所述内框壁上,所述抓持部与所述安装部上端相连并伸出外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生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台阶面位于所述中框内侧壁的上部分和所述下部分之间;所述内框还包括向外的第三台阶面,所述第三台阶面放置于所述第一台阶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养生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分还设有避让凹位,所述安装部从所述避让凹位内伸出,所述外盖下端盖合于所述第一台阶面或第二台阶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养生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外侧设有加强筋和向下的螺丝柱,所述加强筋抵触于所述外框的内侧壁上;所述外框包括环形壁和由所述环形壁底端向内延伸形成的环形平面,所述环形平面上设有与所述螺丝柱匹配的螺丝孔,通过螺栓连接所述螺丝孔和螺丝柱将所述中框固定于所述外框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养生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盖包括上盖和与上盖相连的下盖,所述上盖包括向下伸出的环形盖沿,所述盖沿外侧设有凸扣;所述中框内侧壁的上部分设有与所述凸扣匹配的旋槽和卡扣,通过所述凸扣沿所述旋槽转动并与所述卡扣相互卡接,将所述外盖固定在所述中框上。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养生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为塑料或硅胶或橡胶材质。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养生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框和安装部为金属材质,所述抓持部为隔热材质,所述安装部伸入所述抓持部内安装固定,所述安装部通过焊接与所述内框连接固定;所述提手至少为两个,提手向斜上方伸出且位置对称分布,所述避让凹位配合所述提手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养生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盖还包括与所述上盖和下盖匹配的第二密封件;所述盖沿下端设有开口向下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密封件包括第二凹槽和盖合段,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匹配并嵌入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盖合段由所述第二凹槽外侧壁向下延伸再向内弯折形成,所述盖合段盖合于所述第一台阶面或第二台阶面上;所述上盖边缘向上弯折形成扣压端,所述扣压端与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匹配,上盖和下盖中部还设有匹配的螺丝孔,通过所述上盖与下盖螺栓连接,所述扣压端插入所述第一凹槽内将所述第二密封件与所述上盖压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养生壶,其特征在于,还设有内盖,所述内盖包括盖体和由所述盖体向上凸起的提盖,所述盖体盖合于所述炖盅上;所述下盖中部还设有凹陷的拱顶,所述拱顶避让所述提盖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生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上端向外延伸有外沿,所述外框的外侧套设有与其匹配的弹性的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上端嵌设于所述外沿内,所述外框通过所述第一密封件固定于所述壶体的上端口;还设有滤网,所述滤网端口向外突出有卡檐,所述卡檐卡设于所述第一台阶面上。
CN201821478455.4U 2018-09-10 2018-09-10 一种带炖盅的养生壶 Active CN2094217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78455.4U CN209421702U (zh) 2018-09-10 2018-09-10 一种带炖盅的养生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78455.4U CN209421702U (zh) 2018-09-10 2018-09-10 一种带炖盅的养生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21702U true CN209421702U (zh) 2019-09-24

Family

ID=680067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478455.4U Active CN209421702U (zh) 2018-09-10 2018-09-10 一种带炖盅的养生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2170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51971A (zh) * 2018-09-10 2018-11-23 佛山市顺德区奇伟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带炖盅的养生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51971A (zh) * 2018-09-10 2018-11-23 佛山市顺德区奇伟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带炖盅的养生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86780B (zh) 水槽式洗碗机门板
JP2019509144A (ja) 上蓋組立体及び調理器具
CN205866603U (zh) 一种新型壶盖及具有其的养生壶
CN108851971A (zh) 一种带炖盅的养生壶
CN209421702U (zh) 一种带炖盅的养生壶
KR200396492Y1 (ko) 분리하여 사용할 수 있는 이중컵
CN105231808A (zh) 一种电蒸箱
CN202355234U (zh) 一种电热蒸煮器具
CN209421688U (zh) 一种多功能养生壶
TW202033140A (zh) 一種蒸汽加熱烹飪器具
CN109124319B (zh) 一种蒸笼及蒸具
CN206482486U (zh) 一种具有电炖功能的料理机
CN209733453U (zh) 一种养生壶
CN209421757U (zh) 一种双面煎炖锅
CN204427743U (zh) 烹饪器具的内锅
CN201076371Y (zh) 电热锅的内胆
CN205866587U (zh) 一种具有新型壶盖的养生壶
CN220089205U (zh) 一种多功能压力电饭煲
CN211242942U (zh) 一种电饭煲的开盖结构
CN206612657U (zh) 上盖及烹饪组件
CN205267795U (zh) 一种简易型家用蒸煮锅
CN212117935U (zh) 一种使用安全的家用锅巴机
CN109276165B (zh) 一种食品加工机
CN109846329A (zh) 一种养生壶
CN205267794U (zh) 一种蒸煮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