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14174U - 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 Google Patents

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14174U
CN209414174U CN201821915600.0U CN201821915600U CN209414174U CN 209414174 U CN209414174 U CN 209414174U CN 201821915600 U CN201821915600 U CN 201821915600U CN 209414174 U CN209414174 U CN 2094141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bration damping
damping portion
compressor
air inlets
exhaust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91560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智强
夏增强
高旭
王现林
吴俊鸿
杨俊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82191560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141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141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141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 Compress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缩机及制冷设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缩机包括壳体、端盖和减振部,所述端盖与所述壳体连接,形成气腔,所述端盖上设置有排气口;所述减振部安装于所述气腔内,所述减振部具有多个进气孔,多个所述进气孔均与所述排气口连通,多个所述进气孔中,至少两个所述进气孔的轴向不同。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压缩机在工作过程中振动幅度较小,甚至基本不产生振动,用户体验较好。

Description

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空调的普及率越来越高。目前的家用空调多采用转子式压缩机,但是由于转子式压缩机采用间歇式进行吸排气,这会造成气流压力和速度呈现周期性变化,特别是排气口喷出的高温气体,流速快,压力大,容易造成管路机械振动,引发整个压缩机振动。
实用新型内容
(一)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因压缩机间歇吸排气,排气口处的气流流速快,压力大,容易引发压缩机振动。
(二)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其包括壳体;
端盖,所述端盖与所述壳体连接,形成气腔,所述端盖上设置有排气口;
减振部,所述减振部安装于所述气腔内,所述减振部具有多个进气孔,多个所述进气孔均与所述排气口连通,多个所述进气孔中,至少两个所述进气孔的轴向不同。
可选地,多个所述进气孔的流量的总和大于所述排气口的流量。
可选地,所述减振部的顶部和所述排气口连通,所述减振部的侧部和底部均设置有所述进气孔。
可选地,所述侧部和所述底部中,至少一者上设置有多个所述进气孔,多个所述进气孔均匀排布。
可选地,所述减振部通过连接部与所述排气口连通,所述减振部和所述连接部的轴线共线。
可选地,所述减振部为圆柱状结构。
可选地,所述排气口为圆孔,且所述排气口的内径小于所述减振部的内径,所述连接部的内壁面设置成倾斜导向面。
可选地,所述减振部为球型结构。
可选地,多个所述进气孔均匀分布在所述减振部上。
可选地,所述进气孔为圆孔,所述进气孔的孔径为0.5mm-3.5mm之间
基于上述任一项所提供的压缩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任一压缩机的制冷设备。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压缩机中,端盖和壳体连接,形成气腔,气腔内设置有减振部,减振部具有多个进气孔,多个进气孔均与排气口连通,且至少两个进气孔的轴向不同。在压缩机的排气过程中,气腔内的气体可以自任一进气孔从排气口被排出至气腔外,由于至少两个进气孔的轴向不同,进而在气体从气腔流向进气孔的过程中,气腔内所形成的气流的流动方向和流动路径也有多种,因而不会出现向同一排气孔聚集的情况;在多道气流的流动过程中,不同气流之间会出现相互混掺,这可以提升气腔内气流的紊乱程度;同时,当气体从轴向不同的进气口进入减振部内的过程中,由于进气口的轴向不同,因而当气体进入减振部时所形成的气流的流动方向也不同,前述方向不同的气流在减振部内进一步发生碰撞和混掺,从而进一步降低减振部的振动幅度,且在一定程度上消耗气流压力脉动,减轻甚至消除压缩机的振动情况。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上述和/或附加方面的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压缩机中的减振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示出的减振部的装配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减振部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示出的减振部的装配图。
附图标记
1-壳体;
2-端盖;
21-排气口;
22-气腔;
3-减振部;
31-侧部;
32-底部;
33-进气孔;
4-连接部;
5-外接部;
6-电机组件;
7-泵体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压缩机,其包括壳体1、端盖2和减振部3,壳体1和端盖2为压缩机的外壳,且端盖2和壳体1相连接,形成气腔22,如图3所示,气腔22内安装有电机组件6和泵体组件7,电机组件6驱动泵体组件7,以保证整个压缩机正常工作。如图1所示,减振部3具有多个进气孔33,且至少两个进气孔33的轴向不同,如图2所示,端盖2上设置有排气口21,减振部3安装在气腔22内,且减振部3的多个进气孔33均与排气口21连通,在压缩机的排气过程中,气腔22内的气体可以自任一进气孔33从排气口21被排出至气腔22外,由于至少两个进气孔33的轴向不同,进而在气体从气腔22流向进气孔33的过程中,气腔22内所形成的气流的流动方向和流动路径也有多种,因而不会出现大量气体均向同一排气孔聚集的情况;在多道气流的流动过程中,不同气流之间会出现相互混掺,这可以提升气腔22内气流的紊乱程度;同时,当气体从轴向不同的进气口进入减振部3内的过程中,由于进气口的轴向不同,因而当气体进入减振部3时所形成的气流的流动方向也不同,前述方向不同的气流在减振部3内进一步发生碰撞和混掺,从而进一步降低减振部3的振动幅度,且在一定程度上消耗气流压力脉动,减轻甚至消除压缩机的振动情况。
具体地,壳体1和端盖2均可以由金属材料制成,气腔22和排气口21的大小均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减振部3可以由塑料等硬质材料制成,为了便于安装减振部3,优选地,减振部3可以由金属材料制成,以在其安装过程中,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之间将减振部3固定连接在端盖2的内壁面上,且使减振部3与排气口21连通。进气孔33可以为圆形或方形等规则形状的通孔,进气孔33可以随减振部3的制作过程一体形成,可以根据压缩机的实际情况确定进气孔33的数量以及尺寸。为了使至少两个进气孔33的轴向不同,可选地,减振部3可以为柱状结构,进而,可以在其侧面和底面上分别形成进气孔33,以保证至少两个进气孔33的轴向不同;或者,还可以通过在减振部3的侧壁上不同的位置分别形成进气孔33,这也可以使至少两个进气孔33的轴向不同;当然,还有许多方式可以使减振部3上多个进气孔33中的至少两个轴向不同,考虑文本简洁,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为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减振部3的阻抗,优选地,可以使多个进气孔33的流量的总和大于排气口21的流量,从而防止气体从在通过减振部3被排出时的压力损失过大,从而对压缩机的工作效率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
进一步地,减振部3具有底部32和底部32,且其可以通过自身的顶部与排气口21连通,为了进一步提升减振部3对气流压力脉动的消耗能力,优选地,减振部3的底部32和底部32上均可以设置有进气孔33,这可以保证气腔22内的气体能沿更多种方向进入减振部3内,以提升气腔22内以及减振部3内不同方向的气流之间的混掺程度,从而进一步提升气腔22内气流压力脉动的消耗程度;同时,还可以降低气体从气腔22内流到减振部3内这一过程中压力的损失,以提升压缩机的工作效率。具体地,减振部3可以为圆柱、棱柱、圆锥或棱锥等具有侧面和底面的结构。
优选地,如图1所示,减振部3可以为圆柱状结构,减振部3可以安装在端盖2的中心区域内,且减振部3的底部32上可以设置有多个进气孔33,从而在压缩机的排气过程中,气腔22内位于减振部3四周的气体可以分别对应从减振部3的底部32上的不同进气孔33进入减振部3内,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缩减气体的流动路径的长度;同时,在气体从不同的进气口分别进入减振部3内之后,由于减振部3为圆柱状结构,进而,从不同方向进入减振部3的气体所形成的气流的方向也各不相同,多个气流可以进一步互相掺杂、碰撞及消耗,从而进一步降低减振部3的振动幅度,进而降低整个压缩机的振动情况;同时,位于减振部3下方的气体可以直接向上运动以靠近减振部3,进而从减振部3的底部32上的进气孔33流动至减振部3内;同时,从减振部3底部32进入减振部3内的气体还可以带动减振部3内的气体向排气口21方向流动,促进压缩机完成排气过程。
为了进一步降低整个压缩机的振动幅度,优选地,减振部3的底部32和底部32上均可以设置有多个进气孔33,且使多个进气孔33均匀排布,这使得气体在通过多个进气孔33进入减振部3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多个气流之间的混掺和碰撞更有规律;同时,还可以降低气体在进入减振部3之前对减振部3产生的冲击,从而进一步减轻整个压缩机的振动情况。具体地,减振部3的底部32和底部32上的进气孔33的尺寸和密度均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可选地,可以使多个进气孔33的尺寸均相同,且进气孔33的孔径可以控制在0.5mm-3.5mm之间,这既可以保证减振部3具有较好的减振效果,也不造成从减振部3排出的气体的压力损耗过大。
可选地,如图2和图5所示,减振部3与排气口21之间可以通过连接部4连通,为了进一步降低因气体流动对减振部3及整个压缩机产生的冲击,优选地,可以使连接部4的轴线和减振部3的轴线共线,这可以提升气体从减振部3内向排气口21流动时的顺畅性,从而进一步降低减振部3和整个压缩机的振动幅度。具体地,连接部4和减振部3可以由金属材料经一体成型的方式形成,在压缩机的组装过程中,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将连接部4连接在端盖2的内侧,且与排气口21对应连通,连通部4和减振部3的尺寸可以根据压缩机内端盖2下方的空间大小灵活设定。为了提升气腔22内的气体从排气口21处流出后的顺畅性,可选地,连接部4的另一侧还可以设置有外接部5,外接部5可以为直管,且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减振部3与端盖2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具体地,外接部5可以为金属结构,其与端盖2和连接部4之间均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
为了进一步降低气体在经进气孔33进入减振部3的过程中对减振部3的冲击幅度,优选地,排气口21可以设置成圆孔,且可以使减振部3的内径大于排气口21的内径,从而保证气体进气口进入减振部3内的速度小于从排气口21排出的速度,以进一步降低气体对减振部3产生的冲击,同时,由于减振部3的尺寸相对较大,这还可以增大多个气流之间相互混掺及碰撞的彻底程度,从而进一步降低减振部3的振动程度。
考虑到减振部3的直径大于排气口21的直径,为了防止气体在从减振部3流向连接部4的过程中因截面积骤降,反而对减振部3和连接部4产生更大的冲击,优选地,连接部4的内壁面可以设置成倾斜导向面,通过使连接部4的截面积逐渐减小,可以保证气体从减振部3流向排气口21的过程中,气体对连接部4和减振部3产生的冲击力相对较小,进而向整个压缩机产生的冲击力也相对较小。具体地,连接部4可以为圆台侧面状等类似结构。
可选地,如图4所示,减振部3还可以为球型结构,这也可以使多个进气孔33中的至少两个轴向不同,优选地,多个进气孔33可以均匀地分布在减振部3上,以提升从不同方向进入减振部3的气体的量以及均匀程度;同时,从不同方向进入减振部3的气体所形成的气流,能更好地在减振部3内互相混掺和碰撞,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气流对减振部3的冲击情况。
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压缩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制冷设备,其包括上述任一压缩机,该制冷设备在工作过程中的振动情况较弱,工作过程中的噪音较小,用户体验较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通”、“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通,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通,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
端盖(2),所述端盖(2)与所述壳体(1)连接,形成气腔(22),所述端盖(2)上设置有排气口(21);
减振部(3),所述减振部(3)安装于所述气腔(22)内,所述减振部(3)具有多个进气孔(33),多个所述进气孔(33)均与所述排气口(21)连通,多个所述进气孔(33)中,至少两个所述进气孔(33)的轴向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进气孔(33)的流量的总和大于所述排气口(21)的流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部(3)的顶部和所述排气口(21)连通,所述减振部(3)的侧部(31)和底部(32)均设置有所述进气孔(3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部(31)和所述底部(32)中,至少一者上设置有多个所述进气孔(33),多个所述进气孔(33)均匀排布。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部(3)通过连接部(4)与所述排气口(21)连通,所述减振部(3)和所述连接部(4)的轴线共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部(3)为圆柱状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口(21)为圆孔,且所述排气口(21)的内径小于所述减振部(3)的内径,所述连接部(4)的内壁面设置成倾斜导向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部(3)为球型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进气孔(33)均匀分布在所述减振部(3)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孔(33)为圆孔,所述进气孔(33)的孔径为0.5mm-3.5mm之间。
11.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压缩机。
CN201821915600.0U 2018-11-19 2018-11-19 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Active CN2094141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15600.0U CN209414174U (zh) 2018-11-19 2018-11-19 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15600.0U CN209414174U (zh) 2018-11-19 2018-11-19 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14174U true CN209414174U (zh) 2019-09-20

Family

ID=679346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915600.0U Active CN209414174U (zh) 2018-11-19 2018-11-19 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1417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40118A (zh) * 2018-11-19 2019-02-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40118A (zh) * 2018-11-19 2019-02-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414174U (zh) 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N104295501B (zh) 一种压缩机排气结构、螺杆压缩机及空调机组
CN201237008Y (zh) 带过滤器的气动控制阀
WO2020181439A1 (zh) 雾化装置
CN106642847B (zh) 气液分离器
WO2022041562A1 (zh) 静涡旋盘组件、涡旋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CN109340118A (zh) 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WO2019104993A1 (zh) 压缩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5373180U (zh) 一种低压腔转子式压缩机以及空调器
CN103047107A (zh) 一种压缩机用吸气消音器
CN206281261U (zh) 一种分液器滤网组件及分液器
CN206159733U (zh) 流体缓冲装置、分液器、压缩机及换热设备
WO2018072517A1 (zh) 空调器及其螺杆压缩机
CN206504510U (zh) 分液器
CN103913022A (zh) 储液器和具有该储液器的压缩机
CN203758117U (zh) 储液器和具有该储液器的压缩机
CN208153611U (zh) 一种减震器冷却装置
CN208330663U (zh) 一种制冷压缩机的消音器导流结构
CN105526750A (zh) 一种分液器
CN207864165U (zh) 一种回转式压缩机
US20200282413A1 (en) Atomization nozzle and atomization device
CN209586625U (zh) 一种减少流阻的排气结构
CN213684431U (zh) 吸气结构、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CN212508843U (zh) 压缩机用消音器及具有其的压缩机
CN218237700U (zh) 一种飞机客舱送风降噪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