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13026U - 粘弹性阻尼器及其建筑安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粘弹性阻尼器及其建筑安装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13026U
CN209413026U CN201822139200.1U CN201822139200U CN209413026U CN 209413026 U CN209413026 U CN 209413026U CN 201822139200 U CN201822139200 U CN 201822139200U CN 209413026 U CN209413026 U CN 2094130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viscoelastic damper
plate layer
damping
steel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13920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俊�
吴志峰
付金伦
屈朋飞
陈砚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Haider Engineering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Haider Engineering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Haider Engineering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Haider Engineering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13920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130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130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130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粘弹性阻尼器及其建筑安装结构,涉及建筑结构耗能减振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粘弹性阻尼器的使用温度受到限制的问题而设计。该粘弹性阻尼器包括沿阻尼器的厚度方向依次紧密连接的第一外侧钢板层、第一弹性层、中间钢板层、第二弹性层和第二外侧钢板层,其中,第一弹性层上设置有贯穿于其的第一芯孔,第一芯孔内填充有第一阻尼层;第二弹性层上设置有贯穿于其的第二芯孔,第二芯孔内填充有第二阻尼层;第一阻尼层和第二阻尼层均包括若干摩擦颗粒。该粘弹性阻尼器的建筑安装结构包括上述粘弹性阻尼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粘弹性阻尼器及其建筑安装结构的耗能能力与温度的相关性不大,能够适用于低温环境,增加了其温域使用范围。

Description

粘弹性阻尼器及其建筑安装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耗能减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粘弹性阻尼器及其建筑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结构耗能减振技术是一种有效且实用的结构振动控制技术,根据耗能机理的不同,减振耗能元件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金属阻尼器、摩擦型阻尼器、粘滞阻尼器和粘弹性阻尼器。其中,粘弹性阻尼器通过粘弹性材料的滞回耗能特性,能够将结构振动产生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以减小结构的动力响应,因而被广泛用作减少高层建筑地震和风振响应的减振耗能元件。
然而,现有的粘弹性阻尼器提供的阻力较小,耗能能力不足,对于刚度和阻尼要求较高的结构,往往无法达到预期的控制效果。鉴于此,相关技术提供了一种铅芯粘弹性阻尼器,其耗能能力虽然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是,铅属于重金属,不仅在加工环节直接威胁到工人的身心健康,而且,一旦产生泄漏,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此外,低温环境下,铅芯的屈服力将明显增加,大大降低了其低温环境下的耗能能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粘弹性阻尼器,以解决现有粘弹性阻尼器的使用温度受到限制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粘弹性阻尼器,包括沿阻尼器的厚度方向依次紧密连接的第一外侧钢板层、第一弹性层、中间钢板层、第二弹性层和第二外侧钢板层,其中,所述第一弹性层上设置有贯穿于其的第一芯孔,所述第一芯孔内填充有第一阻尼层;所述第二弹性层上设置有贯穿于其的第二芯孔,所述第二芯孔内填充有第二阻尼层。
所述第一阻尼层和所述第二阻尼层均包括若干摩擦颗粒。
进一步地,用于形成所述第一阻尼层的若干所述摩擦颗粒至少包括两种粒径;
和/或,用于形成所述第二阻尼层的若干所述摩擦颗粒至少包括两种粒径。
进一步地,用于形成所述第一阻尼层的若干所述摩擦颗粒至少包括两种硬度;
和/或,用于形成所述第二阻尼层的若干所述摩擦颗粒至少包括两种硬度。
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将所述第一阻尼层压紧于所述中间钢板层的第一压紧组件,所述第一外侧钢板层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压紧组件自所述第一通孔伸入并抵接于所述第一阻尼层,且所述第一压紧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外侧钢板层;
和/或,还包括用于将所述第二阻尼层压紧于所述中间钢板层的第二压紧组件,所述第二外侧钢板层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压紧组件自所述第二通孔伸入并抵接于所述第二阻尼层,且所述第二压紧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二外侧钢板层。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孔为第一阶梯孔,所述第一阶梯孔的窄口朝向所述第一阻尼层,所述第一压紧组件包括紧密抵接于所述第一阻尼层的第一压块、紧密抵接于所述第一压块的第一盖板和将所述第一盖板连接于所述第一阶梯孔台阶处的第一连接件;
和/或,所述第二通孔为第二阶梯孔,所述第二阶梯孔的窄口朝向所述第二阻尼层,所述第二压紧组件包括紧密抵接于所述第二阻尼层的第二压块、紧密抵接于所述第二压块的第二盖板和将所述第二盖板连接于所述第二阶梯孔台阶处的第二连接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压块的材质为橡胶,所述第一压块与所述第一阶梯孔过盈配合;
和/或,所述第二压块的材质为橡胶,所述第二压块与所述第二阶梯孔过盈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均为螺纹连接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性层的一面硫化粘接于所述中间钢板层,另一面硫化粘接于所述第一外侧钢板层;
和/或,所述第二弹性层的一面硫化粘接于所述中间钢板层,另一面硫化粘接于所述第二外侧钢板层。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性层和所述第二弹性层均包括硫化为一体的橡胶层和钢板层,所述橡胶层和所述钢板层的数量均为多个,各所述钢板层分别夹设在相邻两层橡胶层之间。
本实用新型粘弹性阻尼器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设置第一外侧钢板层、第一弹性层、中间钢板层、第二弹性层和第二外侧钢板层,其中,沿阻尼器的厚度方向,第一外侧钢板层、第一弹性层、中间钢板层、第二弹性层和第二外侧钢板层依次紧密连接,并且,在第一弹性层上设置有贯穿于其的第一芯孔,第一芯孔内填充有由若干摩擦颗粒形成的第一阻尼层,第二弹性层上设置有贯穿于其的第二芯孔,第二芯孔内填充有由若干摩擦颗粒形成的第二阻尼层。
该粘弹性阻尼器用于建筑安装结构的减振耗能时,当建筑安装结构遭遇地震或风振时,用于与上部结构连接的中间钢板层将与用于与下部结构连接的第一外侧钢板层及第二外侧钢板层产生相对运动,从而带动第一弹性层和第二弹性层产生往复的剪切运动。在第一弹性层与第二弹性层进行往复的剪切运动的过程中,第一阻尼层与第二阻尼层将反复被挤压和复位,实现对地震能量的消散。与此同时,受到反复挤压作用,第一芯孔内的摩擦颗粒之间与第二芯孔内的摩擦颗粒之间将彼此反复摩擦,利用摩擦颗粒之间的摩擦生热作用,达到对地震能量的进一步消散,进而达到振动控制的目的。
这种利用摩擦颗粒形成第一阻尼层和第二阻尼层的设置形式,使得在小剪切变形作用下,该粘弹性阻尼器保持粘弹性阻尼特性,而在大剪切变形作用下,则保持摩擦型阻尼特性,这种粘弹性与摩擦型阻尼兼具的粘弹性阻尼器,为建筑安装结构提供了更好的抗侧力刚度与阻尼力,从而实现了地震能量的有效衰减,保证了能量耗散的可靠性。而且,当外力撤销后,第一芯孔和第二芯孔中的摩擦颗粒能够较为容易地恢复到原有状态,减少甚至是避免了粘弹性阻尼器中的残余变形。
此外,相比现有技术提供的铅芯粘弹性阻尼器,该粘弹性阻尼器更加环保,并且,由于该粘弹性阻尼器利用摩擦颗粒间的干摩擦实现耗能,其耗能能力与温度的相关性不大,能够适用于低温环境,大大增加了其温域使用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粘弹性阻尼器的建筑安装结构,以解决现有粘弹性阻尼器的使用温度受到限制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粘弹性阻尼器的建筑安装结构,包括上框架梁、下框架梁和上述粘弹性阻尼器,所述粘弹性阻尼器的一端通过中间钢板层与所述上框架梁连接,所述粘弹性阻尼器的另一端通过第一外侧钢板层和所述第二外侧钢板层与所述下框架梁连接。
本实用新型粘弹性阻尼器的建筑安装结构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在建筑安装结构中设置上述粘弹性阻尼器,相应地,该建筑安装结构具有上述粘弹性阻尼器的所有优势,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粘弹性阻尼器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粘弹性阻尼器中的第一弹性层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粘弹性阻尼器中,中间钢板层与第二外侧钢板层上的连接孔的排布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建筑安装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附图标记:
010-粘弹性阻尼器;020-上框架梁;030-下框架梁;
110-第一弹性层;111-橡胶层;112-钢板层;113-第一阻尼层;114-防老化层;
120-第二弹性层;
200-中间钢板层;210-第一连接孔;
310-第一外侧钢板层;311-第一阶梯孔;
320-第二外侧钢板层;321-第二阶梯孔;322-第二连接孔;
410-第一压紧组件;411-第一压块;412-第一盖板;413-第一连接件;
420-第二压紧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粘弹性阻尼器010,包括沿阻尼器的厚度方向依次紧密连接的第一外侧钢板层310、第一弹性层110、中间钢板层200、第二弹性层120和第二外侧钢板层320,其中,第一弹性层110上设置有贯穿于其的第一芯孔,第一芯孔内填充有第一阻尼层113;第二弹性层120上设置有贯穿于其的第二芯孔,第二芯孔内填充有第二阻尼层。具体地,第一阻尼层113和第二阻尼层均包括若干摩擦颗粒。
该粘弹性阻尼器010用于建筑安装结构的减振耗能时,当建筑安装结构遭遇地震或风振时,用于与上部结构连接的中间钢板层200将与用于与下部结构连接的第一外侧钢板层310及第二外侧钢板层320产生相对运动,从而带动第一弹性层110和第二弹性层120产生往复的剪切运动。在第一弹性层110与第二弹性层120进行往复的剪切运动的过程中,第一阻尼层113与第二阻尼层将反复被挤压和复位,实现对地震能量的消散。与此同时,受到反复挤压作用,第一芯孔内的摩擦颗粒之间与第二芯孔内的摩擦颗粒之间将彼此反复摩擦,利用摩擦颗粒之间的摩擦生热作用,达到对地震能量的进一步消散,进而达到振动控制的目的。
这种利用摩擦颗粒形成第一阻尼层113和第二阻尼层的设置形式,使得在小剪切变形作用下,该粘弹性阻尼器010保持粘弹性阻尼特性,而在大剪切变形作用下,则保持摩擦型阻尼特性,这种粘弹性与摩擦型阻尼兼具的粘弹性阻尼器010,为建筑安装结构提供了更好的抗侧力刚度与阻尼力,从而实现了地震能量的有效衰减,保证了能量耗散的可靠性。而且,当外力撤销后,第一芯孔和第二芯孔中的摩擦颗粒能够较为容易地恢复到原有状态,减少甚至是避免了粘弹性阻尼器010中的残余变形。
此外,相比现有技术提供的铅芯粘弹性阻尼器010,该粘弹性阻尼器010更加环保,并且,由于该粘弹性阻尼器010利用摩擦颗粒间的干摩擦实现耗能,其耗能能力与温度的相关性不大,能够适用于低温环境,大大增加了其温域使用范围。
并且,该粘弹性阻尼器010能够充分利用建筑结构墙体所提供的空间,而不占用其他结构的空间,且几乎能够在所有的振动条件下进行耗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层110与第二弹性层120的结构相同,第一外侧钢板层310与第二外侧钢板层320的结构也相同,从而使得该粘弹性阻尼器010为对称结构。这样的设置,保证了抗侧力过程中,粘弹性阻尼器010两侧的受力均匀性,降低了局部损坏的风险。
请继续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用于形成第一阻尼层113的若干摩擦颗粒至少包括两种粒径。对应地,用于形成第二阻尼层的若干摩擦颗粒也至少包括两种粒径。
这样的设置,使得粒径较小的摩擦颗粒能够填充至在粒径较大的摩擦颗粒之间存在的缝隙中,提高了摩擦颗粒之间的密实度,保证了在抗侧力过程中摩擦颗粒之间的充分接触与摩擦程度,从而保证了本实施例粘弹性阻尼器010用于能量耗散的可靠性。
此外,本实施例中,用于形成第一阻尼层113的若干摩擦颗粒至少包括两种硬度。对应地,用于形成第二阻尼层的若干摩擦颗粒也至少包括两种硬度。
这样的设置,增加了第一阻尼层113和第二阻尼层的阻尼,进一步保证了本实施例粘弹性阻尼器010用于能量耗散的可靠性。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摩擦颗粒包括不同粒径的金刚砂颗粒、不同粒径的氧化锆颗粒以及不同粒径的橡胶颗粒。
请继续参照图1,并结合图3,本实施例中,该粘弹性阻尼器010还可以包括用于将第一阻尼层113压紧于中间钢板层200的第一压紧组件410,具体地,第一外侧钢板层310上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压紧组件410自第一通孔伸入并抵接于第一阻尼层113,且第一压紧组件410连接于第一外侧钢板层310。
这样的设置,提高了压紧的针对性,保证了抗侧力过程中,第一阻尼层113能够时刻保持与第一外侧钢板层310及中间钢板层200的接触,同时,还能够确保摩擦颗粒在剪切运动过程中的密实性,降低了因摩擦颗粒松散而导致的摩擦力小甚至是摩擦失效的情形,从而保证了本实施例粘弹性阻尼器010的持续耗能能力。
请继续参照图1和图3,本实施例中,第一通孔可以为第一阶梯孔311,具体地,第一阶梯孔311的窄口朝向第一阻尼层113,第一压紧组件410包括紧密抵接于第一阻尼层113的第一压块411、紧密抵接于第一压块411的第一盖板412和将第一盖板412连接于第一阶梯孔311台阶处的第一连接件413。
这样的设置,使得第一压紧组件410能够完全嵌入至第一阶梯孔311中,减少了因第一压紧组件410暴露在外而导致被污染情形,有效地延长了第一压紧组件410的工作寿命。
请继续参照图1和图3,本实施例中,第一压块411的材质可以为橡胶,且第一压块411与第一阶梯孔311过盈配合。这样的设置,保证了第一芯孔内部空间的密闭性,减少了摩擦颗粒的外泄,从而保证了第一阻尼层113的阻尼效果。
请继续参照图1和图3,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413可以为螺纹连接件。这样的设置,使得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可以将第一压紧组件410由第一阶梯孔311中拆下,以对第一芯孔内的摩擦颗粒进行更换,使得第一阻尼层113能够始终提供可靠的阻尼力,以保证本实施例粘弹性阻尼器010的抗侧力效果。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层110的一面硫化粘接于中间钢板层200,另一面硫化粘接于第一外侧钢板层310。这种连接形式,结构简单,且连接可靠。
请继续参照图2,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层110可以包括硫化为一体的橡胶层111和钢板层112,具体地,橡胶层111和钢板层112的数量均为多个,各钢板层112夹设在相邻两橡胶层111之间。并且,在第一弹性层110的端部还设置有防老化层114。这样的设置,保证了第一弹性层110的工作可靠性,并延缓了第一弹性层110的老化程度,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请继续参照图1,第二外侧钢板层320开设有第二通孔,第二压紧组件420自第二通孔伸入并抵接于第二阻尼层,且第二压紧组件420连接于第二外侧钢板层320。具体地,第二通孔为第二阶梯孔321,第二阶梯孔321的窄口朝向第二阻尼层,第二压紧组件420包括紧密抵接于第二阻尼层的第二压块、紧密抵接于第二压块的第二盖板和将第二盖板连接于第二阶梯孔321台阶处的第二连接件。其中,第二压块的材质为橡胶,并与第二阶梯孔321过盈配合。第二连接件为螺纹连接件。由于该第二压紧组件420与上述第一压紧组件410的结构相同,故二者能够产生相同的优势,因此不再赘述。
请继续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第二弹性层120的一面硫化粘接于中间钢板层200,另一面硫化粘接于第二外侧钢板层320。具体地,第二弹性层120包括硫化为一体的橡胶层111和钢板层112,其中,橡胶层111和钢板层112的数量均为多个,各钢板层112分别夹设在相邻两层橡胶层111之间。并且,在第一弹性层110的端部还设置有防老化层114。由于该第二弹性层120与上述第一弹性层110的结构相同,故二者能够产生相同的优势,因此不再赘述。
该粘弹性阻尼器010在制造过程中,首先,将具有第一芯孔的第一弹性层110连接在第一外侧钢板层310与中间钢板层200之间,使第一阶梯孔311与第一芯孔一一对应,并将具有第二芯孔的第二弹性层120连接在第二外侧钢板层320与中间钢板层200之间,使第二阶梯孔321与第二芯孔一一对应;然后,将配置好的摩擦颗粒分别灌入第一芯孔和第二芯孔,直至第一芯孔和第二芯孔被填实,并进行振捣密实;最后,在第一阶梯孔311中装入第一压块411,压紧第一芯孔中的摩擦颗粒,并利用第一连接件413将第一盖板412装入第一阶梯孔311;在第二阶梯孔321中装入第二压块,压紧第二芯孔中的摩擦颗粒,并利用第二连接件将第二盖板装入第二阶梯孔321。
此外,如图4所示,中间钢板层200还可以设置若干第一连接孔210,第一外侧钢板层310和第二外侧钢板层320还可以设置若干第二连接孔322。这样的设置,使得中间钢板层200能够通过高强度螺栓与上部结构连接形成上部传动,同时,使得第一外侧钢板层310和第二外侧钢板层320能够通过高强度螺栓与下部结构连接形成下部传动,从而达到建筑安装结构的抗侧力效果。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粘弹性阻尼器的建筑安装结构,包括上框架梁020、下框架梁030和上述粘弹性阻尼器010,其中,粘弹性阻尼器010的一端通过中间钢板层200与上框架梁020连接,粘弹性阻尼器010的另一端通过第一外侧钢板层310和第二外侧钢板层320与下框架梁030连接。
通过在建筑安装结构中设置上述粘弹性阻尼器010,相应地,该建筑安装结构具有上述粘弹性阻尼器010的所有优势,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粘弹性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沿阻尼器的厚度方向依次紧密连接的第一外侧钢板层(310)、第一弹性层(110)、中间钢板层(200)、第二弹性层(120)和第二外侧钢板层(320),其中,所述第一弹性层(110)上设置有贯穿于其的第一芯孔,所述第一芯孔内填充有第一阻尼层(113);所述第二弹性层(120)上设置有贯穿于其的第二芯孔,所述第二芯孔内填充有第二阻尼层;
所述第一阻尼层(113)和所述第二阻尼层均包括若干摩擦颗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弹性阻尼器,其特征在于,用于形成所述第一阻尼层(113)的若干所述摩擦颗粒至少包括两种粒径;
和/或,用于形成所述第二阻尼层的若干所述摩擦颗粒至少包括两种粒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弹性阻尼器,其特征在于,用于形成所述第一阻尼层(113)的若干所述摩擦颗粒至少包括两种硬度;
和/或,用于形成所述第二阻尼层的若干所述摩擦颗粒至少包括两种硬度。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粘弹性阻尼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将所述第一阻尼层压紧于所述中间钢板层(200)的第一压紧组件(410),所述第一外侧钢板层(310)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压紧组件(410)自所述第一通孔伸入并抵接于所述第一阻尼层,且所述第一压紧组件(410)连接于所述第一外侧钢板层(310);
和/或,还包括用于将所述第二阻尼层压紧于所述中间钢板层(200)的第二压紧组件(420),所述第二外侧钢板层(320)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压紧组件(420)自所述第二通孔伸入并抵接于所述第二阻尼层,且所述第二压紧组件(420)连接于所述第二外侧钢板层(32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粘弹性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为第一阶梯孔(311),所述第一阶梯孔(311)的窄口朝向所述第一阻尼层,所述第一压紧组件(410)包括紧密抵接于所述第一阻尼层的第一压块(411)、紧密抵接于所述第一压块(411)的第一盖板(412)和将所述第一盖板(412)连接于所述第一阶梯孔(311)台阶处的第一连接件(413);
和/或,所述第二通孔为第二阶梯孔(321),所述第二阶梯孔(321)的窄口朝向所述第二阻尼层,所述第二压紧组件(420)包括紧密抵接于所述第二阻尼层的第二压块、紧密抵接于所述第二压块的第二盖板和将所述第二盖板连接于所述第二阶梯孔(321)台阶处的第二连接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粘弹性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块(411)的材质为橡胶,所述第一压块(411)与所述第一阶梯孔(311)过盈配合;
和/或,所述第二压块的材质为橡胶,所述第二压块与所述第二阶梯孔(321)过盈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粘弹性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413)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均为螺纹连接件。
8.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粘弹性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层(110)的一面硫化粘接于所述中间钢板层(200),另一面硫化粘接于所述第一外侧钢板层(310);
和/或,所述第二弹性层(120)的一面硫化粘接于所述中间钢板层(200),另一面硫化粘接于所述第二外侧钢板层(320)。
9.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粘弹性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层(110)和所述第二弹性层(120)均包括硫化为一体的橡胶层(111)和钢板层(112),所述橡胶层(111)和所述钢板层(112)的数量均为多个,各所述钢板层(112)分别夹设在相邻两层橡胶层(111)之间。
10.一种粘弹性阻尼器的建筑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框架梁(020)、下框架梁(030)和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粘弹性阻尼器(010),所述粘弹性阻尼器(010)的一端通过中间钢板层(200)与所述上框架梁(020)连接,所述粘弹性阻尼器(010)的另一端通过第一外侧钢板层(310)和所述第二外侧钢板层(320)与所述下框架梁(030)连接。
CN201822139200.1U 2018-12-19 2018-12-19 粘弹性阻尼器及其建筑安装结构 Active CN2094130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39200.1U CN209413026U (zh) 2018-12-19 2018-12-19 粘弹性阻尼器及其建筑安装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39200.1U CN209413026U (zh) 2018-12-19 2018-12-19 粘弹性阻尼器及其建筑安装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13026U true CN209413026U (zh) 2019-09-20

Family

ID=679394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139200.1U Active CN209413026U (zh) 2018-12-19 2018-12-19 粘弹性阻尼器及其建筑安装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1302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03499A (zh) * 2018-12-19 2019-03-01 苏州海德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粘弹性阻尼器及其建筑安装结构
CN111005474A (zh) * 2019-12-27 2020-04-14 袁涌 高耗能粘弹性阻尼墙及其制造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03499A (zh) * 2018-12-19 2019-03-01 苏州海德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粘弹性阻尼器及其建筑安装结构
CN111005474A (zh) * 2019-12-27 2020-04-14 袁涌 高耗能粘弹性阻尼墙及其制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413026U (zh) 粘弹性阻尼器及其建筑安装结构
CN109403499A (zh) 粘弹性阻尼器及其建筑安装结构
CN202176028U (zh) 一种轴向限位阻尼器
CN110185171A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墙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CN108343170A (zh) 装配式梁柱节点扇形阻尼器
WO2005017261A1 (fr) Structure d'isolement antisismique
CN104164835A (zh) 一种桥梁用高阻尼减振橡胶支座
CN106894331B (zh) 一种自带粘滞型阻尼器的耗能限位支座
CN104695577A (zh) 一种液体粘弹性阻尼器
CN205745078U (zh) 一种汽车及其减震器
CN203603296U (zh) 一种液体粘弹性阻尼器
CN201521587U (zh) 一种限位式复合减震器
CN207892075U (zh) 粘弹性阻尼墙
CN205605725U (zh) 一种约束阻尼型隔振器
CN206174177U (zh) 角撑型铅颗粒橡胶阻尼器
CN201246435Y (zh) 隔振缓冲垫
CN207437666U (zh) 一种建筑用阻尼器
CN212506862U (zh) 一种装配式复合型摩擦铅黏弹阻尼器
CN108708474A (zh) 分阶耗能抗震阻尼器
CN206174179U (zh) 低屈服点钢耗能与粘滞耗能阻尼器
CN209456877U (zh) 一种水平异性刚度隔震支座
CN108412067A (zh) 一种装配式变阻尼变刚度粘弹性减震器及其抗震方法
CN111473082B (zh) 一种记忆金属空气弹簧颗粒阻尼器
CN209880671U (zh) 一种新能源电池用双组份结构粘结胶密封机构
CN209741652U (zh) 一种满足刚度要求和阻尼要求的减震耗能球型支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