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04463U - 电热杯 - Google Patents

电热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04463U
CN209404463U CN201821606102.8U CN201821606102U CN209404463U CN 209404463 U CN209404463 U CN 209404463U CN 201821606102 U CN201821606102 U CN 201821606102U CN 209404463 U CN209404463 U CN 2094044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cup
liner
electric
he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60610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新元
胡金
蔡俊桥
陈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Zhihui Pingq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Zhihui Pingq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Zhihui Pingq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Zhihui Pingq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60610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044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044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044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热杯,属于生活用品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热杯保温效果不理想的技术问题。该装置包括外隔热杯身、隔热密封环、加热装置和底盖,其中,所述外隔热杯身为双层真空结构,所述外隔热杯身的两端分别与内胆的顶端和所述底盖密封连接,所述内胆的底端与所述加热装置固定连接,所述隔热密封环固定于所述加热装置的底端与所述外隔热杯身之间且所述加热装置、所述内胆、所述外隔热杯身和所述隔热密封环之间形成密闭空腔。本实用新型双层真空结构提高了外壳的隔热保温性能,同时隔热密封环设置于加热装置底部使密闭空腔的距离最大化,加强了保温效果,用简单的结构就可达到更好的保温效果,热效率高,使用方便。

Description

电热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热杯。
背景技术
电热杯作为一种加热电器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中,但是现有电热杯杯体结构设置不合理,内胆和外壳均为单层不锈钢结构,中间空腔对抽真空的要求较高,操作不当易导致保温效果不佳,外壳烫手;电热杯因引入温度显示和加热温度可调节的功能,将操作面板设在杯身侧面,无形中增加了杯体的高度,携带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热杯,以解决现有电热杯保温效果不理想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热杯,包括外隔热杯身、隔热密封环、加热装置和底盖,其中,所述外隔热杯身为双层真空结构,所述外隔热杯身的两端分别与内胆的顶端和所述底盖密封连接,所述内胆的底端与所述加热装置固定连接,所述隔热密封环固定于所述加热装置的底端与所述外隔热杯身之间且所述加热装置、所述内胆、所述外隔热杯身和所述隔热密封环之间形成密闭空腔。
优选地,包括外隔热杯身、隔热密封环、加热装置和底盖,其中,所述外隔热杯身为双层真空结构,所述外隔热杯身的两端分别与内胆的顶端和所述底盖密封连接,所述内胆的底端与所述加热装置固定连接,所述隔热密封环固定于所述加热装置的底端与所述外隔热杯身之间且所述加热装置、所述内胆、所述外隔热杯身和所述隔热密封环之间形成密闭空腔。
优选地,所述隔热密封环的顶端与所述加热装置的底端之间、所述隔热密封环的外侧与所述外隔热杯身之间均设置有密封件且固定连接,所述密封环的底端与所述底盖之间留有空隙。
优选地,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紧固件和加热组件,所述紧固件为环形结构且所述紧固件的底部端面向内延伸形成环形辐板,所述加热组件设置于所述辐板上,所述紧固件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内胆设置有与所述内螺纹配合连接的外螺纹,所述内胆延伸至所述加热组件上且与所述加热组件相抵接,所述内胆与所述加热组件形成液体容纳腔。
优选地,所述内胆与所述加热组件之间设置有防水密封圈,所述防水密封圈上端面设置有沟槽,所述内胆深入所述沟槽内与所述加热组件相抵接。
优选地,所述加热组件包括散热板、电热膜、隔热板和温度传感器,所述散热板、所述电热膜和所述隔热板依次紧挨设置,所述温度传感器贯穿且固定于所述加热组件上。
优选地,所述温度传感器包括金属杆体、设置于所述金属杆体上端的感温探头和设置于所述金属杆体下端的外螺纹,所述金属杆体通过与所述外螺纹配合连接的连接螺母将所述温度传感器固定于所述加热组件上并对所述加热组件压紧。
优选地,所述底盖上端设置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加热组件电连,所述电路板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所述底盖远离所述紧固件一侧设置有电耦合器。
优选地,还包括杯座,所述杯座的上端面设置有波纹槽,所述波纹槽与电耦合器电连接,所述杯座的侧面设置有控制器和电源接头,所述控制器和所述电源接头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杯盖,所述杯盖上开设有排气孔。
优选地,所述内胆靠近杯口设置四个凸棱,四个所述凸棱两两一组且每组凸棱相对设置,相邻所述凸棱之间留有间隙。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热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热杯,包括双层真空结构的外隔热杯身,隔热密封环的设置使外隔热杯身与加热装置、内胆和隔热密封环之间形成了内部密闭空腔,双层真空结构提高了外壳的隔热保温性能,同时隔热密封环设置于加热装置底部使密闭空腔的距离最大化,用简单的结构就可达到更好的保温效果,热效率高,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杯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加热组件顶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加热组件底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底盖顶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底盖底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凸棱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杯盖;11、盖钵;2、杯体;21、内胆;211、外沿;22、外隔热杯身;221、上结合层;222、下结合层;3、防水密封圈;31、沟槽;4、加热组件;41、散热板;42、电热膜;43、隔热板;44、温度传感器;441、感温探头;442、硅胶垫片;443、中心孔;47、连接螺母;5、压板;51、橡胶垫圈;52、金属套圈;53、紧固件;531、辐板;54、隔热密封环;55、限位环;56、底盖;561、保护盖;562、电耦合器;57、引线孔;6、杯座;61、控制器;62、电源接头;7、凸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侧向”、“长度”、“宽度”、“高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图1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热杯,包括外隔热杯身22、隔热密封环54、加热装置和底盖56,其中,外隔热杯身22为双层真空结构,外隔热杯身22的两端分别与内胆21的顶端和底盖56密封连接,内胆21的底端与加热装置固定连接,隔热密封环54固定于加热装置的底端与外隔热杯身22之间且加热装置、内胆21、外隔热杯身22和隔热密封环54之间形成密闭空腔。
具体的,外隔热杯身22通过钎焊抽真空技术形成双层不锈钢真空结构,两端结合层紧密压合;内胆21的顶端设置有外沿211,外隔热杯身22的上结合层221与外沿211密封连接,外隔热杯身22的下结合层222与底盖56密封固定,且下结合层222的外面设置有限位环55;内胆21的底端与加热装置固定连接使二者围成储水腔;隔热密封环54固定于加热装置的底端与外隔热杯身22之间,此种结构包括:隔热密封环54的底端与加热装置的底端平齐和隔热密封环54的顶端与加热装置的底端相抵接两种形式,这两种结构均可保证内胆21与外隔热杯身22之间形成密闭空腔,本实用新型优选隔热密封环54的顶端与加热装置的底端相抵接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包括双层真空结构的外隔热杯身22,隔热密封环54的设置使外隔热杯身22与加热装置、内胆21和隔热密封环54之间形成了内部密闭空腔,双层真空结构提高了外壳的隔热保温性能,同时隔热密封环54设置于加热装置底部使密闭空腔的距离最大化,用简单的结构就可达到更好的保温效果,且便于加工,使用方便,密封效果好。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隔热密封环54的顶端与加热装置的底端之间、隔热密封环54的外侧与外隔热杯身22之间均设置有密封件且固定连接,密封环的底端与底盖56之间留有空隙。
具体的,密封连接可采用胶接;由于外隔热杯身22与内胆21和加热装置之间的密闭空腔由顶端到底端逐渐变小,如果选用隔热密封环54的底端与加热装置的底端平齐的结构不便于将隔热密封环54安装于空腔中,且对于不同截面形状的空腔要制造多种与其相适配的隔热密封环54,费时费力,而相抵接的结构则不限空腔的截面形状,通用性强,适用范围广。密封环的底端与底盖56之间留有空隙可以避免隔热密封环54在加热装置和底盖56之间直接接触而形成利于热传导的结构,即避免热能从加热装置沿隔热密封环54传导至底盖56的电路元件上,使底盖56的电路元件因升温过快而减短使用寿命,有效防止了杯底电路元件的受热损坏。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加热装置包括紧固件53和加热组件4,紧固件53为环形结构且紧固件53的底部端面向内延伸形成环形辐板531,加热组件4设置于辐板531上,紧固件53设置有内螺纹,内胆21设置有与内螺纹配合连接的外螺纹,内胆21延伸至加热组件4上且与加热组件4相抵接,内胆21与加热组件4形成液体容纳腔。
具体的,紧固件53外部套有金属套圈52,辐板531与加热组件4之间设置有压板5,压板5上开设有引线孔57,压板5下方设置有橡胶垫圈51,内胆21的底端与加热组件4相抵接使加热组件4被压紧在紧固件53的底部;紧固件53内侧与内胆21下端的螺纹连接,将加热组件4压紧在内胆21底部,构成储水容器。
带有辐板531的紧固件53更利于加热组件4的固定,在辐板531上设置压板5又对加热组件4起一定的支撑的作用,同时引线孔57便于电线穿过以使加热组件4与电路元件连接;螺纹连接操作方便,不易松脱。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内胆21与加热组件4之间设置有防水密封圈3,防水密封圈3上端面设置有沟槽31,内胆21深入沟槽31内与加热组件4相抵接。
防水密封圈3的设置使储水空间内的水不会向下渗漏导致电路元件的损坏,其中,防水密封圈3为硅胶材质;沟槽31的设置对内胆21的底边进行限位,使内胆21与加热组件4之间的水不会渗到防水密封圈3以外,密封效果更好。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加热组件4包括散热板41、电热膜42、隔热板43和温度传感器44,散热板41、电热膜42和隔热板43依次紧挨设置,温度传感器44贯穿且固定于加热组件4上。
具体的,散热板41、电热膜42和隔热板43中间均有中心孔443,温度传感器44通过上述中心孔443固定于加热组件4上,结构紧凑,散热板41位于电热膜42上方,与待热液直接接触,隔热板43位于电热膜42下方,其中,散热板41为导热金属板,中间电热膜42是由导电发热材料制成的盘曲状发热电路,发热电路两端构成正负电极,正负电极与底座电性连接,隔热板43为云母片,阻止热量向下扩散,集中电热膜42产生的热量对杯中水进行加热。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温度传感器44包括金属杆体、设置于金属杆体上端的感温探头441和设置于金属杆体下端的外螺纹,金属杆体通过与外螺纹配合连接的连接螺母47将温度传感器44固定于加热组件4上并对加热组件4压紧。
具体的,温度传感器44由感温探头441、金属杆体和底部接线端构成,温度传感器44上侧为感温探头441,感温探头441与散热板41之间设置有硅胶垫片442,硅胶垫片442为压紧密封作用,防止杯中液体从小孔渗漏,金属杆体末端设有外螺纹,外螺纹与连接螺母47连接,将加热组件4压紧,感温探头441为铂电阻探头,位于容器底部与水直接接触,温度传感器44接线端与底盖56电连接。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底盖56上端设置有电路板,电路板与加热组件4电连,底盖56远离紧固件53一侧设置有电耦合器562。
其中,底盖56为杯体2支撑结构,底盖56上端面镶有电路板,电路板通过保护盖561与底盖56通过四个螺纹孔螺纹连接,可拆卸结构利于电路板的维修与更换,电路板通过压板5上的引线孔57与加热组件4电连,温度传感器44与电路板电连,底盖56下端面设有电耦合器562,连接方便,加热迅速,限位环55将底盖56和外隔热杯身22下结合层222固定在一起,进一步紧固密封。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杯座6,杯座6的上端面设置有波纹槽,波纹槽与电耦合器562电连接,杯座6的侧面设置有控制器61和电源接头62,控制器61和电源接头62与电路板电连接。
具体的,波纹槽与电耦合器562电连,使杯座6和杯体2的电路结构相互连通,控制器61接电源输出端,电源接头62为插销或点烟器插头且接电源输入端,当为点烟器插头时,可以作为车载电热杯,采用12V的车载电源加热煮水,方便快捷,可随时喝到开水以及作为他用,本实施例外壳均为不锈钢材质,内胆21为食品级304不锈钢;控制器61包括LED指示灯、控制电路板、与控制电路板电连的显示器和控制按键,控制器61外接于杯座6,简化了杯身结构,相较于控制器61由于设置在杯体2上而增加了杯体2高度的情况,本实施例结构更紧凑,同时车载电热杯整体重心下降,不易碰洒。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杯盖1,杯盖1上开设有排气孔。
具体的,杯盖1由盖体11和盖钵11组成,盖钵11内嵌于盖体11内,且盖钵11与盖体11的顶端之间形成密封空腔,使杯盖的保温性更好,盖体11顶端开设有出气孔或气缝,空腔通过出气孔或气缝与外界大气相通,空腔底部还可设置有排气阀,排气阀可采用弹簧式泄压阀,排气阀开启后蒸汽可以通出气孔或气缝排出,正常情况下,排气阀处于关闭状态,盖钵11与盖体11之间密闭,当杯体2内部聚集的水蒸气过多气压过大时,排气阀开启,杯体2内部过多的水蒸气依次经过排气阀、空腔、出气孔或气缝排出,防止当腔体内压力过大引起爆炸。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内胆21靠近杯口设置四个凸棱7,四个凸棱7两两一组且每组凸棱7相对设置,相邻凸棱7之间留有间隙。其中,凸棱7表面光滑,当电热杯中的水可以饮用时,水流经过凸棱7会分流,这样温度会有所下降,接近杯口时在汇聚进入人的口中,避免了水流直接一起涌入口中被烫到;每组为两个凸棱7使水流变为四股分流,相较于一个凸棱7,分流更多,散热面积大,温度下降效果好,如果凸棱7大于两个,过多的分流会使总的水流变宽,在杯口会顺嘴角流出,不利于饮水。
本实施例的安装步骤为:先将加热组件4和压板5按顺序叠好,让温度传感器44金属杆穿入中心孔443,然后拧紧连接螺母实现加热组件4的固定连接;在辐板531上放好橡胶垫圈51和加热组件4,在紧固件53外侧套上金属套圈52,正确放置防水密封圈3,接着将紧固件53与内胆21螺纹旋合压紧,此时加热组件4便压紧于内胆21底部;接着,将外隔热杯身22结合端压入内胆21外沿211,并且将隔热密封环54与外隔热杯身22内侧面、紧固件53底部端面胶接;最后,将电路板固定在底盖56上方,通过限位环55将底盖56与外隔热杯身22固定,至此,杯体2安装完毕。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热杯,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隔热杯身、隔热密封环、加热装置和底盖,其中,所述外隔热杯身为双层真空结构,所述外隔热杯身的两端分别与内胆的顶端和所述底盖密封连接,所述内胆的底端与所述加热装置固定连接,所述隔热密封环固定于所述加热装置的底端与所述外隔热杯身之间且所述加热装置、所述内胆、所述外隔热杯身和所述隔热密封环之间形成密闭空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热杯,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密封环的顶端与所述加热装置的底端之间、所述隔热密封环的外侧与所述外隔热杯身之间均设置有密封件且固定连接,所述密封环的底端与所述底盖之间留有空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热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紧固件和加热组件,所述紧固件为环形结构且所述紧固件的底部端面向内延伸形成环形辐板,所述加热组件设置于所述辐板上,所述紧固件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内胆设置有与所述内螺纹配合连接的外螺纹,所述内胆延伸至所述加热组件上且与所述加热组件相抵接,所述内胆与所述加热组件形成液体容纳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热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与所述加热组件之间设置有防水密封圈,所述防水密封圈上端面设置有沟槽,所述内胆深入所述沟槽内与所述加热组件相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热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包括散热板、电热膜、隔热板和温度传感器,所述散热板、所述电热膜和所述隔热板依次紧挨设置,所述温度传感器贯穿且固定于所述加热组件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热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包括金属杆体、设置于所述金属杆体上端的感温探头和设置于所述金属杆体下端的外螺纹,所述金属杆体通过与所述外螺纹配合连接的连接螺母将所述温度传感器固定于所述加热组件上并对所述加热组件压紧。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热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上端设置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加热组件电连,所述底盖远离所述紧固件一侧设置有电耦合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电热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杯座,所述杯座的上端面设置有波纹槽,所述波纹槽与电耦合器电连接,所述杯座的侧面设置有控制器和电源接头,所述控制器和所述电源接头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热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杯盖,所述杯盖上开设有排气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热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靠近杯口设置四个凸棱,四个所述凸棱两两一组且每组凸棱相对设置,相邻所述凸棱之间留有间隙。
CN201821606102.8U 2018-09-29 2018-09-29 电热杯 Active CN2094044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06102.8U CN209404463U (zh) 2018-09-29 2018-09-29 电热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06102.8U CN209404463U (zh) 2018-09-29 2018-09-29 电热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04463U true CN209404463U (zh) 2019-09-20

Family

ID=679321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606102.8U Active CN209404463U (zh) 2018-09-29 2018-09-29 电热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044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091455B2 (en) Electric thermos jug
CN201155850Y (zh) Ptc液体加热器
CN102697377A (zh) 一种节能式微型电饭锅的加热体安装结构
WO2016041232A1 (zh) 车载电热咖啡机
CN209404463U (zh) 电热杯
CN202714710U (zh) 带手动复位温控器的节能式电饭锅
CN202515401U (zh) 一种电水壶
CN204764977U (zh) 带蜂窝状导热托盘的微型电饭煲
CN203647117U (zh) 一种具有均匀加热效果的陶瓷电饭锅加热装置
CN202567744U (zh) 节能式微型电饭锅的加热体安装结构
CN202960091U (zh) 一种双层真空电热水壶
WO2016041233A1 (zh) 车载咖啡机用防烫杯组
CN202858805U (zh) 直接感温式电饭锅
CN204101208U (zh) 电锅温度侦测装置、电锅及温度侦测元件
CN203153389U (zh) 微型电饭锅
CN203028941U (zh) 微型电饭锅
CN205903171U (zh) 一种新型双层电热壶
CN101214117A (zh) 真空锅
CN103142130B (zh) 微型电饭锅
CN206261490U (zh) 一种烤箱加热装置及烤箱
CN101785627B (zh) 一种新型电加热容器及其制造工艺
CN206979346U (zh) 双层电热壶
CN206239139U (zh) 玻璃电水壶
CN202408473U (zh) 一种电水壶
CN213189121U (zh) 一种压铸铝不粘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