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02198U - 车载充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载充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02198U
CN209402198U CN201920061921.7U CN201920061921U CN209402198U CN 209402198 U CN209402198 U CN 209402198U CN 201920061921 U CN201920061921 U CN 201920061921U CN 209402198 U CN209402198 U CN 2094021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unit
charging device
shell
conne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06192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林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006192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021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021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0219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车载充电装置,通过设置壳体、帽头组件、充电模组及输出模组。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壳体起到保护的作用,防止车载充电装置受到较大的外力时损坏;帽头组件为可拆卸式设计,方便用户后期对车载充电装置的维护,同时,由于正极连接头上设置有圆尖部,当车窗被紧锁时,可以利用圆尖部把车窗玻璃敲碎;充电模组起到将充电电压输入至输出模组的作用;输出模组在将充电电压输出至USB连接端口中,为手机充电,同时,显示器还可以实时告知用户车载充电装置的运作状态参数,便于用户实时知道车载充电装置可稳定工作。

Description

车载充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充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载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充电器是采用高频电源技术,运用先进的智能动态调整充电技术。工频机是以传统的模拟电路原理来设计的,机器内部电力器件(如变压器、电感、电容器等)都比较大,一般在带载较大运行时存在较小噪声,但该机型在恶劣的电网环境条件中耐抗性能较强,可靠性及稳定性均比高频机强。充电器有很多,如铅酸蓄电池充电器、阀控密封铅酸蓄电池的测试与监测、镉镍电池充电器、镍氢电池充电器、锂离子电池充电器、便携式电子设备锂离子电池充电器、锂离子电池保护电路充电器、电动车蓄电池充电器、车载充电器等。
就以车载充电器为例,车载充电器又称车载充电装置,车载充电装置顾名思义是用来给手机充电。但目前的车载充电装置,功能单一,除了起到给手机充电的功能外,并没有其他功能;此外,现在的车载充电装置,一般都是固定安装在车载控制装置上,倘若车载充电装置损坏时,需要借助额外的拆装工具对车载充电装置进行拆卸,后期拆卸步骤繁琐;再者,现有的车载充电装置,无法显示当前车载装置的状态信息,倘若车载充电装置处于过流、过压或者过温任意一条件时,都会影响车载充电装置给手机充电的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多功能的,后期拆装方便的及能够实施显示状态信息的车载充电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车载充电装置,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内螺纹;
帽头组件,所述帽头组件包括绝缘缓冲件、正极连接头、缓冲连接件和负极弹片,所述绝缘缓冲件上设置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与所述通孔相螺合,所述正极连接头设置于所述绝缘缓冲件上,所述正极连接头上设置有圆尖部,所述缓冲连接件的一端设置于所述螺纹柱内,且所述缓冲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正极连接头连接,所述负极弹片设置于所述壳体上,且所述负极弹片能够相对所述壳体滑动;
充电模组,所述充电模组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充电模组的输入端与所述缓冲连接件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充电模组的接地端与所述负极弹片电连接;
输出模组,所述输出模组包括USB连接端口和显示器,所述USB连接端口设置于所述壳体上,且所述USB连接端口与所述充电模组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显示器设置于所述壳体上,且所述显示器与所述充电模组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负极弹片包括弹片本体和复位弹簧,所述壳体上开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底部开设有过孔,所述复位弹簧设置于所述容置槽内,且所述复位弹簧与所述充电模组的接地端电连接,所述弹片本体的端部容置于所述容置槽内,且所述弹片本体的端部与所述复位弹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充电模组包括开关单元、控制单元、第一电压转换单元、第二电压转换单元、温度检测单元、电压检测单元和电流检测单元,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缓冲连接件的一端连接,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压转换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压转换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USB连接端口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输出端与所述开关单元的控制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压转换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缓冲连接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压转换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单元的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温度检测单元的检测端与所述第一电压转换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温度检测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单元的第一状态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压检测单元的检测端与所述第一电压转换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压检测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单元的第二状态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流检测单元的检测端与所述USB连接端口连接,所述电流检测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单元的第三状态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流检测单元的接地端与所述负极弹片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的状态输出端与所述显示器的输入端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充电模组还包括指示灯,所述指示灯设置于所述壳体上,且所述指示灯的输入端与所述控制单元的第二控制输出端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指示灯为LED指示灯。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充电模组还包括蜂鸣器,所述蜂鸣器设置于所述壳体上,且所述蜂鸣器的输入端与所述控制单元的第三控制输出端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缓冲连接件为弹簧。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多条防滑条纹,每相邻两个防滑条纹之间均设置有间隔。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上设置有6条~8条所述防滑条纹。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通孔为圆孔。
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车载充电装置,通过设置壳体、帽头组件、充电模组及输出模组。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壳体起到保护的作用,防止车载充电装置受到较大的外力时损坏;帽头组件为可拆卸式设计,方便用户后期对车载充电装置的维护,同时,由于正极连接头上设置有圆尖部,当车窗被紧锁时,可以利用圆尖部把车窗玻璃敲碎;充电模组起到将充电电压输入至输出模组的作用;输出模组在将充电电压输出至USB连接端口中,为手机充电,同时,显示器还可以实时告知用户车载充电装置的运作状态参数,便于用户实时知道车载充电装置可稳定工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的车载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的充电模组的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一种车载充电装置10包括壳体100、帽头组件200、充电模组300及输出模组400。
请再次参阅图1,壳体100上开设有通孔,通孔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内螺纹。
如此,需要说明的是,壳体100起到保护的作用,防止车载充电装置10受到较大的外力时损坏。
请再次参阅图1,帽头组件200包括绝缘缓冲件210、正极连接头220、缓冲连接件230和负极弹片240,绝缘缓冲件210上设置有螺纹柱211,螺纹柱211 与通孔相螺合,正极连接头220设置于绝缘缓冲件210上,正极连接头220上设置有圆尖部221,缓冲连接件230的一端设置于螺纹柱211内,且缓冲连接件 230的一端与正极连接头220连接,负极弹片240设置于壳体100上,且负极弹片240能够相对壳体100滑动。
如此,需要说明的是,绝缘缓冲件210起到绝缘隔离及缓冲的作用;正极连接头220一方面是起到电连接的作用,车载系统的输出电压可以通过正极连接头220输入至充电模组300中,另一方面正极连接头220由于设置有圆尖部 221,当用户在车上时,车窗因故障原因被锁死时,用户可以通过圆尖部221敲打车窗玻璃,将车窗打碎;缓冲连接件230起到连接和缓冲的作用,车载系统的输出电压依次经过正极连接头220和缓冲连接件230输入至充电模组中,此外,当用户利用正极连接头220敲打车窗玻璃时,由于车窗玻璃和正极连接头220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会导致正极连接头220产生一定的形变,但依靠绝缘缓冲件210和缓冲连接件230,可以防止正极连接头220形变过于厉害而损坏。
还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现在车载的多功能性特点,一般会在车载上设置有电子点烟装置,本申请的车载充电装置10可以和电子点烟装置配合使用。具体为,将车载充电装置10插入电子点烟装置中,正极连接头220与电子点烟装置的输出端连接,电子点烟装置的输出电压会输入至正极连接头220中,同时,由于负极弹片240的设置,负极弹片240用于和电子点烟装置的负极连接,在插入电子点烟装置的过程中,且负极弹片240能够相对壳体100滑动,即负极弹片240与电子点烟装置的负极端抵持,将车载充电装置10稳定固定在电子点烟装置中,防止车载充电装置10晃动。
请再次参阅图2,充电模组300设置于壳体100内,充电模组300的输入端与缓冲连接件230的另一端电连接,充电模组300的接地端与负极弹片240电连接。
如此,需要说明的是,充电模组300起到将充电电压输入至输出模组400 的作用。
请再次参阅图1,输出模组400包括USB连接端口410和显示器420,USB 连接端口410设置于壳体100上,且USB连接端口410与充电模组300的输出端电连接,显示器420设置于壳体100上,且显示器420与充电模组300电连接。
如此,需要说明的是,输出模组400在将充电电压输出至USB连接端口410 中,为手机充电,同时,显示器420还可以实时告知用户车载充电装置10的运作状态参数,便于用户实时知道车载充电装置10可稳定工作。
还需要说明的是,USB连接端口410可以设置有多个。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方式中,负极弹片240包括弹片本体和复位弹簧,壳体100上开设有容置槽,容置槽的底部开设有过孔,复位弹簧设置于容置槽内,且复位弹簧与充电模组300的接地端电连接,弹片本体的端部容置于容置槽内,且弹片本体的端部与复位弹簧连接。
如此,需要说明的是,弹片本体起到抵持的作用和电连接的作用;复位弹簧起到复位的作用,让负极弹片240具备了弹性的性能。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在一实施方式中,充电模组300包括开关单元310、控制单元320、第一电压转换单元330、第二电压转换单元340、温度检测单元350、电压检测单元360和电流检测单元370,开关单元310的第一端与缓冲连接件230的一端连接,开关单元310的第二端与第一电压转换单元330的输入端连接,第一电压转换单元330的输出端与USB连接端口410连接,控制单元320的控制输出端与开关单元310的控制输入端连接,第二电压转换单元340的输入端与缓冲连接件230的一端连接,第二电压转换单元340 的输出端与控制单元320的电源输入端连接,温度检测单元350的检测端与第一电压转换单元330的输出端连接,温度检测单元350的输出端与控制单元320 的第一状态输入端连接,电压检测单元360的检测端与第一电压转换单元330 的输出端连接,电压检测单元360的输出端与控制单元320的第二状态输入端连接,电流检测单元370的检测端与USB连接端口410连接,电流检测单元370 的输出端与控制单元320的第三状态输入端连接,电流检测单元370的接地端与负极弹片240连接,控制单元320的状态输出端与显示器420的输入端连接。
如此,需要说明的是,当正极连接头210将输出电压输入至充电模组300 时,输出电压经过开关单元310输出至USB连接端口410中,为手机进行供电;控制单元320起到控制的作用;第一电压转换单元330起到电压转换的作用,输出电压经过第一电压转换电压330后,转变成手机的充电电压输出至USB连接端口410中;第二电压转换单元340同样也起到电压转换的作用,输出电压经过第二电压转换单元340后,转换成电源电压为控制单元320供电;温度检测单元350起到温度检测的作用,电压检测单元360起到电压检测的作用,电流检测单元370起到电流检测的作用,当车载充电装置10处于过温、过压或者过流状态时,控制单元320控制开关单元310断开,同时控制单元320还会实时将车载充电装置10的状态数据输出至显示器420中。
进一步地,请再次参阅图1和图2,在一实施方式中,充电模组300还包括指示灯380,指示灯380设置于壳体100上,且指示灯380的输入端与控制单元 320的第二控制输出端连接。
如此,需要说明的是,指示灯380起到报警的作用,当车载充电装置10处于过温、过压或者过流状态时,指示灯380亮起。具体地,指示灯380为LED 指示灯。
进一步地,请再次参阅图1和图2,在一实施方式中,充电模组300还包括蜂鸣器390,蜂鸣器390设置于壳体100上,且蜂鸣器390的输入端与控制单元 320的第三控制输出端连接。
如此,需要说明的是,蜂鸣器390起到报警的作用,当车载充电装置10处于过温、过压或者过流状态时,蜂鸣器390响起。
具体地,在一实施方式中,缓冲连接件230为弹簧。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方式中,壳体100上设置有多条防滑条纹,每相邻两个防滑条纹之间均设置有间隔。
如此,需要说明的是,多条防滑条纹的设置起到提高摩擦力的作用。具体地,壳体上设置有6条~8条防滑条纹。
具体地,在一实施方式中,通孔为圆孔。
本实用新型的车载充电装置,通过设置壳体、帽头组件、充电模组及输出模组。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壳体起到保护的作用,防止车载充电装置受到较大的外力时损坏;帽头组件为可拆卸式设计,方便用户后期对车载充电装置的维护,同时,由于正极连接头上设置有圆尖部,当车窗被紧锁时,可以利用圆尖部把车窗玻璃敲碎;充电模组起到将充电电压输入至输出模组的作用;输出模组在将充电电压输出至USB连接端口中,为手机充电,同时,显示器还可以实时告知用户车载充电装置的运作状态参数,便于用户实时知道车载充电装置可稳定工作。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车载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内螺纹;
帽头组件,所述帽头组件包括绝缘缓冲件、正极连接头、缓冲连接件和负极弹片,所述绝缘缓冲件上设置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与所述通孔相螺合,所述正极连接头设置于所述绝缘缓冲件上,所述正极连接头上设置有圆尖部,所述缓冲连接件的一端设置于所述螺纹柱内,且所述缓冲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正极连接头连接,所述负极弹片设置于所述壳体上,且所述负极弹片能够相对所述壳体滑动;
充电模组,所述充电模组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充电模组的输入端与所述缓冲连接件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充电模组的接地端与所述负极弹片电连接;
输出模组,所述输出模组包括USB连接端口和显示器,所述USB连接端口设置于所述壳体上,且所述USB连接端口与所述充电模组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显示器设置于所述壳体上,且所述显示器与所述充电模组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弹片包括弹片本体和复位弹簧,所述壳体上开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底部开设有过孔,所述复位弹簧设置于所述容置槽内,且所述复位弹簧与所述充电模组的接地端电连接,所述弹片本体的端部容置于所述容置槽内,且所述弹片本体的端部与所述复位弹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模组包括开关单元、控制单元、第一电压转换单元、第二电压转换单元、温度检测单元、电压检测单元和电流检测单元,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缓冲连接件的一端连接,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压转换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压转换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USB连接端口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输出端与所述开关单元的控制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压转换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缓冲连接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压转换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单元的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温度检测单元的检测端与所述第一电压转换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温度检测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单元的第一状态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压检测单元的检测端与所述第一电压转换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压检测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单元的第二状态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流检测单元的检测端与所述USB连接端口连接,所述电流检测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单元的第三状态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流检测单元的接地端与所述负极弹片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的状态输出端与所述显示器的输入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模组还包括指示灯,所述指示灯设置于所述壳体上,且所述指示灯的输入端与所述控制单元的第二控制输出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灯为LED指示灯。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模组还包括蜂鸣器,所述蜂鸣器设置于所述壳体上,且所述蜂鸣器的输入端与所述控制单元的第三控制输出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连接件为弹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多条防滑条纹,每相邻两个防滑条纹之间均设置有间隔。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载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置有6条~8条所述防滑条纹。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为圆孔。
CN201920061921.7U 2019-01-15 2019-01-15 车载充电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4021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61921.7U CN209402198U (zh) 2019-01-15 2019-01-15 车载充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61921.7U CN209402198U (zh) 2019-01-15 2019-01-15 车载充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02198U true CN209402198U (zh) 2019-09-17

Family

ID=678984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061921.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402198U (zh) 2019-01-15 2019-01-15 车载充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021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402198U (zh) 车载充电装置
CN203911004U (zh) 电气核线用鳄鱼夹
CN219657836U (zh) 用于电池生产阶段的串联电池充放电漏电流检测电路
CN209592236U (zh) 一种锂电池组快速检测装置
CN204967337U (zh) 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充电控制电路
CN208127353U (zh) 一种内置温度传感器的铅蓄电池
CN109541289A (zh) 并联锂电池组单体电池电流高精度同步采集实验装置
CN201839027U (zh) 一种便携式充电数据通
CN204649937U (zh) 一种电池组检测系统及其检测电路、采集器
CN211979156U (zh) 一种便于携带使用的电源自动测试仪
CN208508050U (zh) 连接器、可充电电池组件、电动自行车以及电动汽车
CN208171324U (zh) 一种电量和温度监测复合型传感器及电缆状态监测系统
CN209200715U (zh) 一种过放保护电池保护板
CN202797906U (zh) 电芯过充保护系统
CN111060843A (zh) 一种电池管理系统从板漏电流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13258637A (zh) 一种高效能脉冲式充电器的控制系统
CN204947660U (zh) 锂电池组状态监控装置
CN214703889U (zh) 一种ftu与柱上开关现场检测装置
CN201238070Y (zh) Usb电池
CN218956675U (zh) 一种锂电池保护板能耗测试装置
CN203690960U (zh) 一种基于avr单片机的智能充电器
CN219574232U (zh) 电压无线采样器
CN202994999U (zh) 一种电池电压测量仪
CN212588109U (zh) 无线耳机充电盒
CN204695968U (zh) 一种直线型铝电解电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917

Termination date: 2020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