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99071U - 一种云台及云台摄像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云台及云台摄像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99071U
CN209399071U CN201822178211.0U CN201822178211U CN209399071U CN 209399071 U CN209399071 U CN 209399071U CN 201822178211 U CN201822178211 U CN 201822178211U CN 209399071 U CN209399071 U CN 2093990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fixedly connected
driving motor
holder
transmission pa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17821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小伟
王鸿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17821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990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990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990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云台及云台摄像机,以提高云台的组装便利性和互换性。云台包括壳体、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其中:壳体内具有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第一驱动组件安装于第一安装部,包括第一支架以及设置于第一支架的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一传动部件,第一驱动电机与第一传动部件传动连接;第二驱动组件安装于第二安装部,包括第二支架以及设置于第二支架的第二驱动电机和第二传动部件,第二驱动电机与第二传动部件传动连接。

Description

一种云台及云台摄像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监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云台及云台摄像机。
背景技术
云台广泛应用于监控领域,用以安装摄像机并对摄像机的监视角度进行调整。云台通常包括壳体以及安装于壳体内的电机和传动部件,利用传动部件可以将电机的驱动力输出,以实现云台自身在水平方向的转动或者使安装于云台的摄像机在垂直方向转动。
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在于,在组装云台时,需要将电机和传动部件依次装配至壳体内的对应安装位置,然后将电机和传动部件连接以保证电机的动力可以稳定地传递给传动部件,组装过程较为繁琐并且多数操作需要在壳体内完成,操作较为不便;同时,壳体内部的安装位置均是针对特定结构形式的电机或传动部件所设置,因此后期难以对传动部件的传动形式、电机尺寸或者壳体外观等进行更改,结构形式较为单一,互换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云台及云台摄像机,以提高云台的组装便利性和互换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云台,包括壳体、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其中:
所述壳体内具有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
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部,包括第一支架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一传动部件,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与所述第一传动部件传动连接;
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部,包括第二支架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二驱动电机和第二传动部件,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与所述第二传动部件传动连接。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传动部件包括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固定连接的第一传动轴以及套装于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的第一传送带;所述第一支架开设有第一枢装孔,所述第一传动轴枢装于所述第一枢装孔,所述第一驱动电机通过第一端面法兰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或,
所述第二传动部件包括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固定连接的第二传动轴以及套装于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的第一传送带;所述第二支架开设有第二枢装孔,所述第二传动轴枢装于所述第二枢装孔,所述第二驱动电机通过第二端面法兰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架。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传动部件还包括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圈与所述第一枢装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圈与所述第一传动轴的外壁固定连接;和/或,
所述第二传动部件还包括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的外圈与所述第二枢装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圈与所述第二传动轴的外壁固定连接。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传动部件还包括外圈压板和内圈压板,在所述第一枢装孔远离所述第一齿轮的一侧,所述外圈压板与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连接并与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圈抵接,所述内圈压板与所述第一传动轴的端面固定连接并与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圈抵接。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的两个连接臂,两个所述连接臂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枢装孔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固定于所述第二安装板。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端面法兰包括第三安装板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三安装板一侧的L形连接板,所述第三安装板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端面固定连接,所述L形连接板与所述第二支架固定连接。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壳体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朝向所述第一端的一侧为所述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二端为第二安装部。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端设置有枢装于所述壳体的旋转轴,所述第一传动轴与所述旋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端开设有穿过孔,所述第二传动轴穿射于所述穿过孔且与所述穿过孔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将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一传动部件集成为模块化的第一驱动组件,以及将第二驱动电机和第二传动部件集成为模块化的第二驱动组件,同时在壳体内设置对应每个驱动组件的安装部,因此只需将集成后的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分别安装至对应的安装部即可完成组装,操作较为便利且组装效率较高;同时,如果后期要对驱动电机和传动部件的结构形式进行变动,也仅涉及到驱动组件自身的改动而无需改动壳体,因此驱动组件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传动形式和传动比,结构较为灵活,后期零部件互换性较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云台摄像机,包括前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云台。该云台摄像机的组装便利性和互换性得以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云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壳体;20-第一驱动组件;30-第二驱动组件;11-第一安装部;
12-第二安装部;21-第一支架;22-第二驱动电机;23-第一传动部件;
31-第二支架;32-第二驱动电机;33-第二传动部件;24-第一齿轮;
25-第一传动轴;26-第一传送带;34-第二齿轮;35-第二传动轴;
36-第二传送带;211-第一枢装孔;27-第一端面法兰;311-第二枢装孔;
37-第二端面法兰;28-第一轴承;281-外圈压板;282-内圈压板;
38-第二轴承;212-第一安装板;213-第二安装板;214-连接臂;
371-第三安装板;372-L形连接板;13-第一端;14-第二端;15-固定板;
16-旋转轴;17-穿过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云台的组装便利性和互换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云台及云台摄像机。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云台,包括壳体10、第一驱动组件20和第二驱动组件30,其中:
壳体10内具有第一安装部11和第二安装部12;
第一驱动组件20安装于第一安装部11,包括第一支架21以及设置于第一支架21的第一驱动电机22和第一传动部件23,第一驱动电机22与第一传动部件23传动连接;
第二驱动组件30安装于第二安装部12,包括第二支架31以及设置于第二支架31的第二驱动电机32和第二传动部件33,第二驱动电机32与第二传动部件33传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将第一驱动电机22和第一传动部件23集成为模块化的第一驱动组件20,以及将第二驱动电机32和第二传动部件33集成为模块化的第二驱动组件30,同时在壳体10内设置对应每个驱动组件的安装部,因此只需将集成后的第一驱动组件20和第二驱动组件30分别安装至对应的安装部即可完成组装,操作较为便利且组装效率较高;同时,如果后期要对驱动电机和传动部件的结构形式进行变动,也仅涉及到驱动组件自身的改动而无需改动壳体,因此驱动组件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传动形式和传动比,结构较为灵活,后期零部件互换性较强。
可以理解的,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云台,若后期设计系列化产品,也仅需要改变壳体10的大小即可,第一驱动组件20和第二驱动组件30可整体移植使用。同时,后期对产品进行测试时,无需整机测试,只需要针对第一驱动组件20和第二驱动组件30搭建测试环境,占用空间较小,有利于实现批量性测试,并且在驱动组件测试合格后再组装进壳体10内,也可以提高云台的一次性装配合格率。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传动部件23的具体结构形式不限,例如可以采用齿轮或者蜗轮蜗杆等结构实现传动,优选的,如图2所示,第一传动部件23包括第一齿轮24、与第一齿轮24固定连接的第一传动轴25以及套装于第一齿轮24与第一驱动电机22的输出轴的第一传送带26;第一支架21开设有第一枢装孔211,第一传动轴25枢装于第一枢装孔211,第一驱动电机22通过第一端面法兰27固定于第一支架21。其中,第一齿轮24与第一传动轴25之间可以采用键连接、焊接或者压装等形式连接,当然也可以如图2中所示将第一齿轮24与第一传动轴25设计为一体结构。
在上述实施例中,为了使第一齿轮24和第一驱动电机22能够可靠地与第一支架21固定连接,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第一支架21包括第一安装板212、第二安装板213以及连接于第一安装板212与第二安装板213之间的两个连接臂214,两个连接臂214间隔设置;第一枢装孔211设置于第一安装板213,第一驱动电机22固定于第二安装板213。这样,第一传送带26可以穿过两个连接臂214之间的间隔套装于第一齿轮24和第一驱动电机22的输出轴上,同时,第二安装板213上还可以设置开窗,以使第一端面法兰27与第二安装板213固定连接时第一驱动电机22的输出轴可以穿射于该开窗中,避免造成干涉。
请继续参考图2所示,第一传动部件23还包括第一轴承28,第一轴承28的外圈与第一枢装孔211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一轴承28的内圈与第一传动轴25的外壁固定连接,这样,可以使第一传动轴25稳定可靠地枢装于第一支架12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第一传动部件23还包括外圈压板281和内圈压板282,在第一枢装孔211远离第一齿轮24的一侧,外圈压板281与第一支架21固定连接并与第一轴承28的外圈抵接,内圈压板282与第一传动轴25的端面固定连接并与第一轴承28的内圈抵接。该技术方案将第一轴承28限位于第一枢装孔211内,保证了第一驱动组件的结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第二驱动组件同样可以采用传送带实现传动,参考图3所示,第二传动部件33包括第二齿轮34、与第二齿轮34固定连接的第二传动轴35以及套装于第二齿轮34与第二驱动电机32的输出轴的第一传送带36;第二支架31开设有第二枢装孔311,第二传动轴35枢装于第二枢装孔311,第二驱动电机32通过第二端面法兰37固定于第二支架31。第二齿轮34与第二传动轴35之间的固定连接方式同样不限,本实施例中优选采用紧固件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二端面法兰37包括第三安装板371以及固定于第三安装板371一侧的L形连接板372,第三安装板371的另一侧与第二驱动电机32的端面固定连接,L形连接板372与第二支架31固定连接。其中,L形连接板372沿第三安装板371的边缘设置,优选的,第三安装板371与L形连接板372为一体折弯成型结构。
同理,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第二传动部件33还包括第二轴承38,第二轴承38的外圈与第二枢装孔311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二轴承38的内圈与第二传动轴35的外壁固定连接,以使第二传动轴34稳定可靠地枢装于第二支架31上。
请结合图1、图2和图3所示,壳体10包括相对的第一端13和第二端14,第一端13与第二端14之间设置有固定板15,固定板15朝向第一端13的一侧为第一安装部11,第二端14为第二安装部12。这样,在组装时,直接将集成后的第一驱动组件20和第二驱动组件30分别固定在对应的安装部即可,操作较为方便。第一端13设置有枢装于壳体10的旋转轴16,第一传动轴25与旋转轴16固定连接,第二端14开设有穿过孔17,第二传动轴16穿射于穿过孔17且与穿过孔17固定连接。其中,壳体10对应旋转轴16的中部区域开设有避让孔,这样摄像机可以通过避让孔固定于旋转轴16上,一方面,当第一驱动电机22输出的动力通过第一传动部件23传递至旋转轴16时,旋转轴16就可带动摄像机绕旋转轴16的枢装轴线转动,从而调整摄像机的监控视角;另一方面,第二传动轴35远离第二齿轮34的一端穿过第二端14的穿过孔17并枢装于对应的安装位置,当第二驱动电机32输出的动力传递至第二传动轴35时,通过第二传动轴35即可带动整个云台绕第二传动轴35的枢装轴线转动,从而带动设置于云台上的摄像机也同步转动,第二传动轴35与穿过孔17的具体固定连接方式不限,例如可在第二传动轴35的外壁开设沿轴向设置凹槽,相应地在穿过孔17的内壁设置与凹槽对应的凸起,就可将第二传动轴35与穿过孔17卡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云台摄像机,包括前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云台。该云台摄像机的组装便利性和互换性得以提高。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9)

1.一种云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其中:
所述壳体内具有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
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部,包括第一支架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一传动部件,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与所述第一传动部件传动连接;
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部,包括第二支架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二驱动电机和第二传动部件,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与所述第二传动部件传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云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部件包括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固定连接的第一传动轴以及套装于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的第一传送带;所述第一支架开设有第一枢装孔,所述第一传动轴枢装于所述第一枢装孔,所述第一驱动电机通过第一端面法兰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或,
所述第二传动部件包括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固定连接的第二传动轴以及套装于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的第一传送带;所述第二支架开设有第二枢装孔,所述第二传动轴枢装于所述第二枢装孔,所述第二驱动电机通过第二端面法兰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云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部件还包括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圈与所述第一枢装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圈与所述第一传动轴的外壁固定连接;和/或,
所述第二传动部件还包括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的外圈与所述第二枢装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圈与所述第二传动轴的外壁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云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部件还包括外圈压板和内圈压板,在所述第一枢装孔远离所述第一齿轮的一侧,所述外圈压板与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连接并与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圈抵接,所述内圈压板与所述第一传动轴的端面固定连接并与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圈抵接。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云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的两个连接臂,两个所述连接臂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枢装孔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固定于所述第二安装板。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云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面法兰包括第三安装板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三安装板一侧的L形连接板,所述第三安装板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端面固定连接,所述L形连接板与所述第二支架固定连接。
7.如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云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朝向所述第一端的一侧为所述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二端为第二安装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云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设置有枢装于所述壳体的旋转轴,所述第一传动轴与所述旋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端开设有穿过孔,所述第二传动轴穿射于所述穿过孔且与所述穿过孔固定连接。
9.一种云台摄像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云台。
CN201822178211.0U 2018-12-24 2018-12-24 一种云台及云台摄像机 Active CN2093990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78211.0U CN209399071U (zh) 2018-12-24 2018-12-24 一种云台及云台摄像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78211.0U CN209399071U (zh) 2018-12-24 2018-12-24 一种云台及云台摄像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99071U true CN209399071U (zh) 2019-09-17

Family

ID=678959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178211.0U Active CN209399071U (zh) 2018-12-24 2018-12-24 一种云台及云台摄像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9907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72265A (zh) * 2020-09-09 2021-01-26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机芯转动模块组件及云台摄像机
WO2022011737A1 (zh) * 2020-07-14 2022-01-20 深圳市哈博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三轴云台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11737A1 (zh) * 2020-07-14 2022-01-20 深圳市哈博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三轴云台
CN112272265A (zh) * 2020-09-09 2021-01-26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机芯转动模块组件及云台摄像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399071U (zh) 一种云台及云台摄像机
CN108500591A (zh) 保压装置及设备
CN106426129B (zh) 一种多节式机械臂装置
CN208514015U (zh) 保压装置
CN207016023U (zh) 一种同步带的张紧装置
CN208005716U (zh) 一种机械臂的腕关节
CN109017601B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汽车胎压监测设备
CN113586407A (zh) 一种可独立控制的双通道集成蠕动泵
CN110469751A (zh) 用于液晶电视的安装结构
CN103384100A (zh) 数码皮带驱动模组
CN214495526U (zh) 一种回转类机械结构内部的滑动限位机构
CN208467047U (zh) 燃气减压阀的壳体铆接系统
CN211904873U (zh) 一种血管支架扭转疲劳测试用往复扭转机构
CN210282353U (zh) 一种整周回转机器人关节模块
CN110354458B (zh) 一种三自由度被动式力交互上肢康复训练仪
CN106814533A (zh) 镜头校准装置和镜头校准系统
CN208880073U (zh) 钟表的表座与底盖的自动装配机
CN112653950A (zh) 一种可灵活调节出音角度的扬声器装置
CN110333129A (zh) 一种新型陶瓷托槽性能检测装置
CN207099232U (zh) 具有齿条连动结构的监控装置
CN109090919A (zh) 一种电子产品展示装置
CN101414041B (zh) 摄像机
CN206052316U (zh) 一种抬牙及送料相互独立的缝纫机
CN219809741U (zh) 一种多媒体信息一体机
CN217133519U (zh) 一种具有外设光源的平场相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