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97710U - 新型的预制框架结构 - Google Patents

新型的预制框架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97710U
CN209397710U CN201822128691.XU CN201822128691U CN209397710U CN 209397710 U CN209397710 U CN 209397710U CN 201822128691 U CN201822128691 U CN 201822128691U CN 209397710 U CN209397710 U CN 2093977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umn
girder
reinforcing bar
fabricated
ca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12869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天祥
黄慧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OULIHUA BUILDING MATERIALS (HUI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OULIHUA BUILDING MATERIALS (HUI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ULIHUA BUILDING MATERIALS (HUI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YOULIHUA BUILDING MATERIALS (HUI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12869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977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977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977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的预制框架结构,包括:立柱(1)、主梁(2)、次梁(3)以及楼面(5);主梁(2)和次梁(3)采用预制件并设有预留外露钢筋;楼面(5)为叠合板,其下部采用预制板(51),该预制板(51)、主梁(2)和次梁(3)的顶部现浇混凝土从而将三者连结在一起;立柱(1)为顶部设有预留外露钢筋,底部设有待浇筑结构的预制柱,待浇筑结构用于连接下层建筑结构,下层建筑结构的外露钢筋插入待浇筑结构内,通过在待浇筑结构内现浇混凝土实现立柱(1)与下层建筑结构的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的预制框架结构能更有效的减少现场施工作业量,减少污染和浪费,并大大节约了人力资源,有效提高施工效率,进而缩短工期。

Description

新型的预制框架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结构,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的预制框架结构,尤其适用于所有框架结构或框剪结构的建筑。
背景技术
传统的采用预制件装配模式施工的框架结构建筑,其采用的主要预制件有:预制次梁、预制板。施工时要先现浇好立柱,然后安装预制次梁、预制板以及现浇主梁钢筋,最后在预制板上现浇混凝土,将主梁、预制次梁和预制板结合在一起。预制件的使用可以减少现场施工作业量,节省人工并提高施工效率。
但是现有建筑结构中采用的预制件有限,大量结构仍需采用现浇混凝土的方式,因此现场施工作业量仍然很大,无法更进一步缩短工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预制件所占比重较大、能大大减少现场施工作业量的新型的预制框架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新型的预制框架结构,包括:立柱、与所述立柱连接的主梁、与所述主梁连接的次梁、以及楼面;所述立柱、主梁和次梁均采用预制件,且主梁和次梁顶部设有预留外露钢筋以及现浇部位钢筋;所述楼面为叠合板,其下部采用预制板,该预制板、主梁和次梁的顶部现浇混凝土从而将三者连结在一起;所述立柱为顶部设有预留外露钢筋,底部设有待浇筑结构的预制柱,所述待浇筑结构内设有预留连接钢筋;所述待浇筑结构用于连接下层建筑结构,所述下层建筑结构的位于所述立柱下方的外露钢筋插入所述待浇筑结构内,通过在所述待浇筑结构内现浇混凝土实现所述立柱与所述下层建筑结构的连接。
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立柱下端侧壁向内凹陷,凹陷部分形成所述待浇筑结构。
结合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选的,所述下层建筑结构的外露钢筋与所述待浇筑结构内的预留连接钢筋搭接绑扎在一起,通过在所述待浇筑结构的外部支模并浇筑混凝土,将所述立柱与所述下层建筑结构连接在一起。
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待浇筑结构包括多个埋设在所述立柱底部的套筒,所述套筒上设有灌浆通道和排浆通道,所述灌浆通道和排浆通道的开口分别显露于所述立柱的侧壁;所述待浇筑结构内的预留连接钢筋为竖向钢筋且自所述套筒的上端开口插入所述套筒。
结合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选的,所述灌浆通道设于所述套筒的下端,所述排浆通道设于所述套筒的上端。
结合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选的,所述下层建筑结构的外露钢筋自所述套筒的下端开口插入所述套筒;通过从所述灌浆通道向所述套筒内灌注混凝土,将所述立柱与所述下层建筑结构连接为一体,灌注的过多的混凝土从所述排浆通道排出。
可选的,所述立柱顶部的预留外露钢筋的高度超出所述主梁(2)以及所述楼面。
可选的,在所述主梁与端部立柱连接节点处,该主梁端部现浇部位的上部和下部均设有连接钢筋,该连接钢筋的末段弯折。
可选的,在所述立柱与左右两侧主梁的连接节点处,一侧主梁端部现浇部位的上部和下部设有连接钢筋,该上、下部连接钢筋穿过立柱上方并延伸至另一侧主梁,上部连接钢筋的两端分别与左右两侧主梁现浇部位顶部处设置的钢筋搭接。
可选的,所述立柱的底面与所述下层建筑结构之间,设有水泥砂浆层。
同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的预制框架结构具有如下优点:
1.现场现浇主梁改为预制主梁,且预制主梁、次梁现浇部位钢筋已预留并固定在预制件上,这样能为工地现场省去了大量施工作业量,减少工地现场开铁及扎铁的人力资源投入。
2.立柱采用预制柱,其顶部设有预留外露钢筋,其底部设有待浇筑结构;待浇筑结构用于实现与下层建筑结构的连接。由于采用预制柱,施工起来更加方便快捷,质量更能统一,可大大减少现场施工作业量,大大缩短了工期,可在建筑的中央、侧厢等区域并行建设,同时降低了人工成本,并能减少建筑垃圾,减小噪声和沙尘污染,从而最大限度避免了施工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2.可加快施工进度,提高施工效率,缩短项目整体工期。
3.由于采用工厂化生产预制件增加,产品质量更易得到有效保证,因预制件完成面好可直接省去工地现场打磨及二次修补工序。
4.因立柱、主梁、次梁、楼板全都采用预制件,这样可减少大量木材板模的使用,只有少数构件缝隙需板模封堵,亦使得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大量减少,因而更加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新型的预制框架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预制主梁2实施例一的主体结构示意图(其预留外露钢筋未示出);
图3为预制主梁2实施例二的主体结构示意图(其预留外露钢筋未示出);
图4为预制次梁3实施例一的主体结构示意图(其预留外露钢筋未示出);
图5为预制次梁3实施例二的主体结构示意图(其预留外露钢筋未示出);
图6为施工时所述主梁2、次梁3和预制板51的临时支撑的示意图;
图7为现浇立柱1与所述主梁2连接处的端部节点详图;
图8为现浇立柱1与左右两侧主梁2连接处的中部节点详图;
图9为所述主梁2与左右两侧次梁3连接处的节点详图;
图10为立柱1实施例一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立柱1实施例一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立柱1实施例一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立柱1实施例二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立柱1实施例二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15为立柱1实施例二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所示之最佳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
如图1和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的预制框架结构包括:立柱1、与所述立柱1连接的主梁2、与所述主梁2连接的次梁3、以及楼面5。本实用新型的特别之处在于:所述立柱1、主梁2和次梁3均采用预制件;所述楼面5为叠合板,其下部采用预制板51,上部则为现浇混凝土层52,且所述主梁2、次梁3和预制板51顶部均设有预留外露钢筋以及预先设置有现浇部位钢筋,并临时固定。施工时,将预制的主梁、次梁和楼板吊装好后,将凹位内设置的现浇部位钢筋移拉或穿至各自设计位置串连绑扎固定,并将现浇部位钢筋与预制件预留的外露钢筋连接,将所述预制板51、预制的主梁2和次梁3兼作底模在其顶部现浇混凝土从而将三者连结在一起。并且,所述立柱1为顶部设有预留外露钢筋,底部设有待浇筑结构的预制柱,所述待浇筑结构内设有预留连接钢筋;所述待浇筑结构用于连接下层建筑结构,所述下层建筑结构的位于所述立柱下方的外露钢筋插入所述待浇筑结构内,通过在所述待浇筑结构内现浇混凝土实现所述立柱1与所述下层建筑结构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主梁2可采用以下两种结构方式:
实施例一、如图2所示,所述主梁2两端部22的宽度较其中部21的宽度大,中部21与端部22呈阶状相接。主梁2中部21和两端部22的顶部分别设有凹位23和24,其中,中部21的凹位23较浅,端部22的凹位24较深且贯通至主梁2端面,中部21两侧与端部22两侧等高。在现浇楼面混凝土时,所述主梁2顶部的凹位23和24内也一并现浇混凝土形成主梁2的现浇部位。
实施例二、如图3所示,与主梁实施例一不同的是,主梁2两端部22的宽度与中部21的宽度相等,端部22两侧高度远低于中部21两侧高度,因此现场施工时端部22两侧另需要少量模板封堵。
同样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次梁3也可以采用以下两种结构方式:
实施例一、如图4所示,所述次梁3两端部32的宽度较其中部31的宽度大,中部31与端部32呈阶状相接。次梁3中部31和两端部32的顶部分别设有凹位33和34,其中,中部31的凹位33较浅,端部32的凹位34较深且贯通至次梁3端面,中部31两侧与端部32两侧等高。在现浇楼面混凝土时,所述次梁3顶部的凹位33和34内也一并现浇混凝土形成次梁3的现浇部位。
实施例二、如图5所示,与次梁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次梁3两端部32的宽度与中部31的宽度相等时,端部32两侧高度远低于中部31两侧高度,因此现场施工时端部32两侧另需要少量模板封堵。
上述主梁2顶部凹位23和24以及次梁3顶部凹位31和34处可分别事先预留主梁2、次梁3现浇部位主筋,连同预制件产品一起出货工地,待主梁2、次梁3吊装好后再另行移拉或穿至相应位置串连绑扎固定。
如图1所示,所述主梁2安装在相邻的两根立柱1之间,主梁2的端部架设于某层立柱1的顶部边缘。所述次梁3安装在相邻的两根主梁2之间,次梁3的端面与主梁2侧壁相抵,且主梁2侧壁与次梁3相接处开设有豁口25方便次梁3顶部的钢筋穿过。
如图9所示,主梁2在与左右两侧次梁3连接处的下部预设有钢筋连接器78,钢筋连接器78与主梁2预制部位内设的钢筋77连接,现浇混凝土前,将次梁3端部凹位34内设置的钢筋93与对应位置处的钢筋连接器78连接,由此可实现主梁2预制部位内的钢筋77与次梁3端部现浇部位的钢筋93的连接。而在一侧次梁3端部现浇部位的顶部设置有连接钢筋79,该连接钢筋79沿主梁2顶部钢筋的底部穿过并延伸至另一侧次梁3,该连接钢筋79两端分别与左右两侧次梁3现浇部位顶部处设置的钢筋92搭接。所述次梁3端部设置有从其预制部位伸出的预留外露箍筋94,这些箍筋94将次梁3预制部位内的钢筋91与其现浇部位设置的钢筋92和79连接圈套在内。所述钢筋93、79、92可以在预制工厂就预先设置在次梁3的凹位内,到工地安装主次梁后直接移拉或穿至相应位置串连绑扎固定即可。
如图7所示,在所述主梁2与端部立柱1连接节点处,该主梁2端部现浇部位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连接钢筋74和73,下部连接钢筋73延伸至所连接的立柱1内且其末段向上弯折,上部连接钢筋74一端同样延伸至所连接的立柱1内且其末段向下弯折,上部连接钢筋74的另一端与主梁2上部现浇混凝土部分处设置的钢筋72搭接。所述主梁2端部设置有从其预制部位伸出的预留外露箍筋75,这些箍筋75将主梁2预制部位内的钢筋71与其现浇部位设置的钢筋74和72连接圈套在内。所述钢筋72、73、74可以在预制工厂就预先设置在主梁2的凹位内,到工地安装主梁2后直接移拉或穿至相应位置串连绑扎固定即可。
如图8所示,在立柱1与左右两侧主梁2的连接节点处,一侧主梁2端部现浇部位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连接钢筋81和82,该上、下部连接钢筋81和82穿过立柱1并延伸至另一侧主梁2,上部连接钢筋81的两端分别与左右两侧主梁2现浇部位顶部处设置的钢筋72搭接,该两侧主梁2端部设置有从其预制部位伸出的预留外露箍筋76,这些箍筋76将主梁2预制部位内的钢筋71与其现浇部位设置的钢筋72和81连接圈套在内。所述钢筋72、81、82可以在预制工厂就预先设置在主梁2凹位内,到工地安装主梁2后直接移拉或穿至相应位置串连绑扎固定即可。
如图10-15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立柱1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立柱1可采用以下两种结构方式:
实施例一、
请参考图10,本实施例的立柱1是预制柱,为一体化预制而成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包括预制混凝土及其内部的钢筋。
该立柱1内部的钢筋可以从其顶部露出一定长度,露出的部分称为预留外露钢筋11,用来与上层建筑结构连接。
该立柱1的底部设有待浇筑结构12,所述待浇筑结构12内设有预留连接钢筋13。可选的,该立柱1下端侧壁向内凹陷,凹陷部分形成所述待浇筑结构12。所述的凹陷部分,可以是立柱1的四壁的下端全部区域向内凹陷一定深度,或者,也可以是部分区域向内凹陷一定深度,凹陷的深度以显露出立柱1内部的钢筋为宜。待浇筑结构12内显露出钢筋称为预留连接钢筋,用来与下层建筑结构连接。该待浇筑结构12被用于现浇混凝土,实现与下层建筑结构的连接。
为了增加预制混凝土与现浇混凝土之间的结合力,较佳的实施例是,该待浇筑结构12的内壁做成斜面,可增加预制混凝土与现浇混凝土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提高两者之间的结合力。
采用该种待浇筑结构,方便浇灌混凝土,方便在工厂时一体化地完成预制柱的制作,提高整体预制率,并且有利于生产及运输。
可选的,所述待浇筑结构12内的预留连接钢筋13包括竖向钢筋131和横向箍筋132。所述竖向钢筋131与所述预留外露钢筋11可以分别是立柱1内部的钢筋的显露于外的两端。
请参考图11,当所述立柱1安装于下层建筑结构14的上方时,所述下层建筑结构14顶部的外露钢筋141插入所述待浇筑结构12内,所述待浇筑结构12被用于灌注混凝土以实现所述立柱1与所述下层建筑结构14的连接。
可选的,灌注混凝土之前:首先,将所述待浇筑结构12内的预留连接钢筋13与所述下层建筑结构14顶部的外露钢筋141搭接在一起,并可通过箍筋固定;然后,在所述待浇筑结构12处搭建模板,并浇筑混凝土,将预制柱与下层建筑结构14连接在一起。
可选的,将所述立柱1安装于下层建筑结构14的上方之前,可以首先在所述立柱1的底面与所述下层建筑结构14的顶面之间,设水泥砂浆层,来实现两者的紧密连接。
请参考图12,当所述立柱1的上方制作或安装上层建筑结构15时,所述立柱1顶部的预留外露钢筋11插入所述上层建筑结构15且其上端从所述上层建筑结构15的顶部露出,露出的部分作为所述上层建筑结构15顶部的外露钢筋151。采用该种连接方式,可以实现预制柱与建筑构件的更牢固的连接。
另外,可选的,所述立柱1的一面或多面侧壁可以预设有装饰面层,以减少后续现场施工的工作量。
如上所述,预制柱底部的待浇筑构件可做成齿形连接口,预制柱的顶部和底部外露钢筋,下层预制柱顶部可与现浇梁连接成一个整体,下层预制柱顶部外露钢筋可与上层预制柱底部预留连接钢筋搭接,并可用扎丝绑扎一起,然后可用箍筋固定,可通过在预制柱外面支模(即搭建模板),浇筑石矢(即混凝土)的方式将上下层预制柱连接成一个整体。
实施例二
请参考图13,本实施例的立柱1是预制柱,为一体化预制而成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包括预制混凝土及其内部的钢筋。
该立柱1内部的钢筋可以从其顶部露出一定长度,露出的部分称为预留外露钢筋11,用来与其它建筑构件,例如现浇梁连接。该立柱1的底部设有待浇筑结构12,所述待浇筑结构12内设有预留连接钢筋13。
可选的,所述待浇筑结构12具体可以是多个埋设在所述立柱1底部的中空的套筒16,所述预留连接钢筋13为竖向钢筋且自所述套筒16的上端开口插入所述套筒16,套筒16内部的下端则控制,用于插入其它建筑构件例如现浇梁顶部的外露钢筋。所述套筒16上设有灌浆通道161和排浆通道162,所述灌浆通道161和排浆通道162的开口分别显露于所述立柱1的侧壁。
请参考图15,当所述立柱1安装于下层建筑结构14的上方时,所述下层建筑结构14顶部的外露钢筋141从套筒16的下端开口插入套筒16内。
可以通过从所述灌浆通道161向所述套筒16内灌注混凝土,可以将所述立柱1与所述下层建筑结构14连接为一体,而灌注的过多的混凝土则从所述排浆通道162排出。
可选的,为了确保套筒16可以完全被混凝土填充且避免气泡产生,所述灌浆通道161设于所述套筒16的下端,所述排浆通道162设于所述套筒16的上端。
可选的,将所述立柱1安装于下层建筑结构14的上方之前,可以首先在所述立柱1的底面与所述下层建筑结构14的顶面之间,设水泥砂浆层,来实现两者的紧密连接。
请参考图6,当所述立柱1的上方制作或安装上层建筑结构15时,所述立柱1顶部的预留外露钢筋11插入所述上层建筑结构15且其上端从所述上层建筑结构15的顶部露出,露出的部分作为所述上层建筑结构15顶部的外露钢筋151。采用该种连接方式,可以实现预制柱与建筑构件的更牢固的连接。
另外,可选的,所述立柱1的一面或多面侧壁可以预设有装饰面层,以减少后续现场施工的工作量。
如上所述,所述预制柱的待浇筑结构可做成底部用套筒连接的方式,预制柱顶部外露钢筋,可与现浇梁连成一个整体,顶部外露钢筋可伸入上层预制柱底部套筒内,然后通过往套筒内灌浆的方式,将下层预制柱与上层预制柱连接成一个整体。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的预制框架结构采用了预制的立柱、主梁、次梁和预制楼面板,可以大大减少现场施工的作业量,减少污染和浪费,大大节省劳动力,能有效提高施工效率,进而缩短工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新型的预制框架结构,包括:立柱(1)、与所述立柱(1)连接的主梁(2)、与所述主梁(2)连接的次梁(3)、以及楼面(5);其特征在于:
所述立柱(1)、主梁(2)和次梁(3)均采用预制件,且主梁(2)和次梁(3)顶部设有预留外露钢筋以及现浇部位钢筋;所述楼面(5)为叠合板,其下部采用预制板(51),该预制板(51)、主梁(2)和次梁(3)的顶部现浇混凝土从而将三者连结在一起;
所述立柱(1)为顶部设有预留外露钢筋(11),底部设有待浇筑结构(12)的预制柱,所述待浇筑结构(12)内设有预留连接钢筋;
所述待浇筑结构(12)用于连接下层建筑结构,所述下层建筑结构的位于所述立柱下方的外露钢筋插入所述待浇筑结构内,通过在所述待浇筑结构(12)内现浇混凝土实现所述立柱(1)与所述下层建筑结构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预制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下端侧壁向内凹陷,凹陷部分形成所述待浇筑结构(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的预制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建筑结构的外露钢筋与所述待浇筑结构(12)内的预留连接钢筋搭接绑扎在一起,通过在所述待浇筑结构(12)的外部支模并浇筑混凝土,将所述立柱(1)与所述下层建筑结构连接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预制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浇筑结构(12)包括多个埋设在所述立柱(1)底部的套筒,所述套筒上设有灌浆通道和排浆通道,所述灌浆通道和排浆通道的开口分别显露于所述立柱(1)的侧壁;所述待浇筑结构(12)内的预留连接钢筋为竖向钢筋且自所述套筒的上端开口插入所述套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的预制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浆通道设于所述套筒的下端,所述排浆通道设于所述套筒的上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的预制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建筑结构的外露钢筋自所述套筒的下端开口插入所述套筒;通过从所述灌浆通道向所述套筒内灌注混凝土,将所述立柱(1)与所述下层建筑结构连接为一体,灌注的过多的混凝土从所述排浆通道排出。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新型的预制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顶部的预留外露钢筋的高度超出所述主梁(2)以及所述楼面(5)。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新型的预制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梁(2)与端部立柱(1)连接节点处,该主梁(2)端部现浇部位的上部和下部均设有连接钢筋,该连接钢筋的末段弯折。
9.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新型的预制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立柱(1)与左右两侧主梁(2)的连接节点处,一侧主梁(2)端部现浇部位的上部和下部设有连接钢筋,该上、下部连接钢筋穿过立柱(1)上方并延伸至另一侧主梁(2),上部连接钢筋的两端分别与左右两侧主梁(2)现浇部位顶部处设置的钢筋搭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新型的预制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的底面与所述下层建筑结构之间,设有水泥砂浆层。
CN201822128691.XU 2018-12-18 2018-12-18 新型的预制框架结构 Active CN2093977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28691.XU CN209397710U (zh) 2018-12-18 2018-12-18 新型的预制框架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28691.XU CN209397710U (zh) 2018-12-18 2018-12-18 新型的预制框架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97710U true CN209397710U (zh) 2019-09-17

Family

ID=678951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128691.XU Active CN209397710U (zh) 2018-12-18 2018-12-18 新型的预制框架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9771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03458A (zh) * 2018-12-18 2019-03-01 有利华建材(惠州)有限公司 新型的预制框架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03458A (zh) * 2018-12-18 2019-03-01 有利华建材(惠州)有限公司 新型的预制框架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03458A (zh) 新型的预制框架结构
CN106013530B (zh) 基于3d打印的混凝土剪力墙的配筋结构
CN104594500B (zh) 一体化梁板柱模板结构体系及施工方法
CN106638947A (zh) 预制框架结构及其串连预制建筑方法
CN206267422U (zh)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柱
CN109518858A (zh) 装配式梁板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1327613A (zh) 一种钢筋砼带肋预制板的制作方法
CN209397710U (zh) 新型的预制框架结构
CN107905426A (zh) 一种双向空心叠合楼板的构造方法
CN110005053A (zh) 一种子结构拼装装配式框架结构及其建造方法
CN207260378U (zh) 一种装配式框剪结构弯剪型组合键槽连接结构
CN107762001A (zh)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变截面端柱型剪力墙构件及其施工方法
CN209556195U (zh) 装配式梁板连接结构
CN204435616U (zh) 桁架钢筋双层纤维石膏板、免拆模板墙体结构
CN206337643U (zh) 预制框架结构
CN209686711U (zh) 预制多层叠合柱、钢筋混凝土柱及装配式建筑体
CN207405819U (zh)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变截面剪力墙肢及其制作模具
CN207376882U (zh)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变截面端柱型剪力墙构件及其制作模具
CN206903062U (zh) 一种带顶柱的空心柱
CN212670985U (zh) 一种预制楼板
CN105951986B (zh) 一种装配整体式框架柱梁的边节点连接结构及其方法
CN207405817U (zh)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变截面t型剪力墙构件及其制作模具
CN207526118U (zh) 用于预埋及封堵放线孔的放线孔模具
CN208763207U (zh) 附加闭合连接钢筋的装配整体式梁柱节点结构
CN208763209U (zh) 梁端连接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