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97168U - 辐射废锅显热回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辐射废锅显热回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97168U
CN209397168U CN201821909062.4U CN201821909062U CN209397168U CN 209397168 U CN209397168 U CN 209397168U CN 201821909062 U CN201821909062 U CN 201821909062U CN 209397168 U CN209397168 U CN 2093971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ooling
screen
cooling wall
radiation was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90906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建胜
毕大鹏
王倩
宋丹丹
张本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inghu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2190906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971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971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971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10Process efficienc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10Process efficiency
    • Y02P20/129Energy recovery, e.g. by cogeneration, H2recovery or pressure recovery turbin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辐射废锅显热回收装置,包括:壳体,壳体的顶部与气化腔体连接,壳体的上部具有合成气出口;辐射废锅,辐射废锅包括:第一水冷壁、水冷屏组和第二水冷壁,其中,第一水冷壁设置在壳体内并形成合成气下行通道;所述水冷屏组包括多个长水冷屏和多个短水冷屏,所述多个长水冷屏和所述多个短水冷屏设置在所述合成气下行通道内且沿周向分布;第二水冷壁设在第一水冷壁外,且第二水冷壁与第一水冷壁之间形成有连通合成气下行通道与合成气出口的合成气上行通道;排渣池,排渣池设置在壳体的下方且与壳体的底端相连。该辐射废锅显热回收装置具有换热面积大、显热回收效率高的优点。

Description

辐射废锅显热回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锅炉领域,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涉及辐射废锅显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一种带有辐射废锅的气化炉能消化高硫、高灰、高灰熔点煤,实现了原料煤本地化,解决山西“三高”煤的气化难题,也为全国“三高”煤综合利用、气化提供了新方法、新手段;对山西省改造传统煤化工和发展煤制天然气、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等新型煤化工产业具有重要意义。而通过在气化炉内部设置辐射废锅装置,在设备运行过程中,通过回收高温高压合成气热量、副产高温高压蒸汽等方式,节约燃料消耗,提高能源转换效率,从而降低了设备整体的运行成本。然而现有的辐射废锅装置存在换热面积和换热效率低等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换热面积大,显热回收率高的辐射废锅显热回收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辐射废锅显热回收装置,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该辐射废锅显热回收装置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的顶部与气化腔体连接,所述壳体的上部具有合成气出口;
辐射废锅,所述辐射废锅包括:
第一水冷壁,所述第一水冷壁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水冷壁形成合成气下行通道;
水冷屏组,所述水冷屏组包括多个长水冷屏和多个短水冷屏,所述多个长水冷屏和所述多个短水冷屏设置在所述合成气下行通道内且沿周向分布,每个所述长水冷屏和每个所述短水冷屏均由所述第一水冷壁向所述合成气下行通道的中心轴方向延伸;
第二水冷壁,所述第二水冷壁设在所述第一水冷壁外,且所述第二水冷壁与所述第一水冷壁之间形成有连通所述合成气下行通道与所述合成气出口的合成气上行通道;
其中,所述第一水冷壁的下集箱、每个所述水冷屏的下集箱和所述第二水冷壁的下集箱相连并与穿过所述壳体下部的冷却水进水管相连通;
所述第一水冷壁的上集箱、每个所述水冷屏的上集箱和所述第二水冷壁的上集箱相连并与穿过所述壳体上部的冷却水出水管相连通,
排渣池,所述排渣池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下方且与所述壳体的底端相连,所述排渣池的底部具有排渣口。
由此,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辐射废锅显热回收装置的辐射废锅内具有由第一水冷壁和第二水冷壁组成的双筒式水冷壁,并在第一水冷壁内设置多个长水冷屏和多个短水冷屏,使合成气首先进入合成气下行通道内与第一水冷壁和水冷屏组换热,之后再进入合成气上升通道内与第一水冷壁和第二水冷壁换热,最后排出。显然,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水冷壁内设置多个长水冷屏和多个短水冷屏较普通水冷屏的设置显著提高了换热面积,而且设置了第二水冷壁,不仅进一步增加了换热面积,还有效延长了合成气换热通道,使合成气与第一水冷壁进行了二次换热,显热回收更彻底。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辐射废锅显热回收装置具有更大的换热面积,显热回收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辐射废锅显热回收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多个长水冷屏和所述多个短水冷屏沿周向上交叉间隔分布。
在本实用新型中,每相邻两个所述长水冷屏之间布置1-2个所述短水冷屏。
在本实用新型中,每相邻所述长水冷屏和所述短水冷屏之间或者每相邻的两个所述短冷水屏之间的夹角为15-45。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长水冷屏和所述短水冷屏的总个数为8-24个。
在本实用新型中,每个所述长水冷屏具有6-15根水冷管。
在本实用新型中,每个所述短水冷屏具有3-6根水冷管。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长水冷屏与所述第一水冷壁通过鳍片相连,所述长水冷屏的宽度为所述合成气下行通道半径的1/11-1/4。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短水冷屏与所述第一水冷壁通过鳍片相连,所述短水冷屏的宽度为所述合成气下行通道半径的2/35-1/9。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二水冷壁与所述第一水冷壁之间的距离为辐射废锅圆通半径的1/12-1/8。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辐射废锅显热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辐射废锅显热回收装置中辐射废锅的A-A水平截面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辐射废锅显热回收装置,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所示,辐射废锅显热回收装置1000包括:
壳体100,壳体100的顶部具有与气化腔体连接口110,壳体100的上部具有合成气出口120;
辐射废锅200,辐射废锅200包括:
第一水冷壁210,第一水冷壁210设置在壳体100内,第一水冷壁210形成合成气下行通道211;
水冷屏组220,所述水冷屏组220包括多个长水冷屏221和多个短水冷屏222,所述多个长水冷屏221和所述多个短水冷屏222设置在所述合成气下行通道211内且沿周向分布,每个所述长水冷屏221和每个所述短水冷屏222均由所述第一水冷壁210向所述合成气下行通道211的中心轴方向延伸;
第二水冷壁230,第二水冷壁230设在第一水冷壁210外,且第二水冷壁230与第一水冷壁210之间形成有连通合成气下行通道211与合成气出口120的合成气上行通道 231;
其中,第一水冷壁210的下集箱、每个水冷屏220的下集箱和第二水冷壁230的下集箱相连并与穿过壳体100下部的冷却水进水管相连通;
第一水冷壁210的上集箱、每个第一水冷屏220的上集箱和第二水冷壁230的上集箱相连并与穿过壳体100上部的冷却水出水管相连通,
排渣池300,排渣池300设置在壳体100的下方且与壳体100的底端相连,排渣池300的底部具有排渣口310。
由此,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辐射废锅显热回收装置的辐射废锅200内具有由第一水冷壁210和第二水冷壁230组成的双筒式水冷壁,并在第一水冷壁210内设置多个长水冷屏221和多个短水冷屏222,使得合成气首先进入合成气下行通道211内与第一水冷壁210和水冷屏组220换热,之后再进入合成气上升通道231内与第一水冷壁210和第二水冷壁230换热,最后排出。显然,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水冷壁210内设置多个长水冷屏 221和多个短水冷屏222较普通水冷屏的设置显著提高了换热面积,而且设置了第二水冷壁,不仅进一步增加了换热面积,还有效延长了合成气换热通道,使得合成气与第一水冷壁210进行了二次换热,显热回收更彻底。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辐射废锅显热回收装置具有更大的换热面积,显热回收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多个长水冷屏221和所述多个短水冷屏222沿周向上交叉间隔分布。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换热面积。
具体地,可以利用短水冷屏222将两个或者多个长水冷屏221间隔开,进而可以避免多个长水冷屏221排布紧密,容易造成积灰结渣、堵塞辐射废锅通道,影响设备运行。另外,还可以利用短水冷屏222填补两个或者多个长水冷屏221之间空隙,进而在有效提高换热面积的同时还不会对中间通道造成堵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优选地,每相邻两个所述长水冷屏221之间布置1-2 个短水冷屏222。采取这种水冷屏设置方式,可以在增大辐射废锅换热面积的同时,有效的避免辐射废锅内部积灰堵渣现象,在设备正常开车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提升系统的换热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优选地,如图2所示,每相邻两个所述长水冷屏221之间布置1个短水冷屏222。并且多个长水冷屏221和所述多个短水冷屏222之间可以沿周向上均匀分布,进而可以提高换热均匀性和辐射废锅200的结构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所述长水冷屏221和所述短水冷屏222的总个数为8-24 个。具体可以根据第一水冷壁内空间大小适当增减。但是长水冷屏221和短水冷屏222的总个数不宜过多或者过少,如果过少会浪费空间降低换热面积,进而显热回收效率低;如果过多则会使成合成气下行通道211过于狭窄,进而可能会造成熔渣堵塞和挂壁,严重影响设备运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实用新型人为了避免第一水冷壁内空间大小对长水冷屏和短水冷屏个数的设置影响。实用新型人发现,如图2所示,将每相邻的所述长水冷屏 221和所述短水冷屏222之间或者每相邻的两个所述短冷水屏之间的夹角α为15-45度,进而可以更加方便确定水冷屏组中水冷屏的总个数设置。尤其可以有效保持水冷屏组中长水冷屏221和短水冷屏222的分布密度,使得水冷屏组220达到最大换热面积和最佳换热效果。另外,实用新型人还发现,使得每相邻两个第一水冷屏之间的夹角为15-45度还可以避免熔渣堵塞和挂壁,进而提高换热效率,节省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每个长水冷屏221具有6-15根水冷管。由此可以有效提高换热面积。并且长水冷屏221的水管个数还可以根据长水冷屏221由第一水冷壁向中心方向延伸的宽度不造成熔渣堵塞、挂壁和具有一定操作空间为准。
具体地,如图2所示,所述长水冷屏221与所述第一水冷壁通过鳍片相连,所述长水冷屏221的宽度L1为所述合成气下行通道半径R的1/11-1/4。由此可以在保证最大换热面积的同时,不会造成积灰结渣、堵塞辐射废锅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每个所述短水冷屏222具有3-6根水冷管。由此可以有效弥补两个长水冷屏221之间空隙,进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换热面积。并且短水冷屏222的水管根数还可以根据短水冷屏222由第一水冷壁向中心方向延伸的宽度不造成熔渣堵塞、挂壁和具有一定操作空间为准。
具体地,如图2所示,短水冷屏222与所述第一水冷壁通过鳍片相连,所述短水冷屏222的宽度L2为所述合成气下行通道半径R的2/35-1/9。由此可以在保证最大换热面积的同时,不会造成熔渣堵塞和挂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如图2所示,合成气上行通道231的宽度由第一水冷壁210与第二水冷壁230之间的距离H决定。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第一水冷壁210与第二水冷壁之间的距离H可以为辐射废锅圆筒半径的1/12-1/8。由此可以保证合成气的顺利排出,若合成气上行通道231的宽度过小,则合成气不能够顺利排出,若过大则合成气下降通道水冷屏管数将减少,影响换热效率,且合成气下降通道容易结渣。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辐射废锅显热回收装置,首先合成气由合成气下行通道211通过与多个长水冷屏221、多个短水冷屏222和第一水冷壁210进行换热,然后进入合成气上行通道231内再次与第一水冷壁210和第二水冷壁230进行换热。因此,本实用新型在第一水冷壁210内设置多个长水冷屏221和多个短水冷屏222较普通水冷屏的设置显著提高了换热面积,而且设置了第二水冷壁,不仅进一步增加了换热面积,还有效延长了合成气换热通道,使得合成气与第一水冷壁210进行了二次换热,显热回收更彻底。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辐射废锅显热回收装置具有更大的换热面积,显热回收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辐射废锅显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的顶部与气化腔体底部连接,所述壳体的上部具有合成气出口;
辐射废锅,所述辐射废锅包括:
第一水冷壁,所述第一水冷壁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水冷壁形成合成气下行通道;
水冷屏组,所述水冷屏组包括多个长水冷屏和多个短水冷屏,所述多个长水冷屏和所述多个短水冷屏设置在所述合成气下行通道内且沿周向分布,每个所述长水冷屏和每个所述短水冷屏均由所述第一水冷壁向所述合成气下行通道的中心轴方向延伸;
第二水冷壁,所述第二水冷壁设在所述第一水冷壁外,且所述第二水冷壁与所述第一水冷壁之间形成有连通所述合成气下行通道与所述合成气出口的合成气上行通道;
其中,所述第一水冷壁的下集箱、每个所述水冷屏的下集箱和所述第二水冷壁的下集箱相连并与穿过所述壳体下部的冷却水进水管相连通;
所述第一水冷壁的上集箱、每个所述水冷屏的上集箱和所述第二水冷壁的上集箱相连并与穿过所述壳体上部的冷却水出水管相连通,
排渣池,所述排渣池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下方且与所述壳体的底端相连,所述排渣池的底部具有排渣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辐射废锅显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长水冷屏和所述多个短水冷屏沿周向上交叉间隔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辐射废锅显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相邻两个所述长水冷屏之间布置1-2个所述短水冷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辐射废锅显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相邻所述长水冷屏和所述短水冷屏之间或者每相邻的两个所述短水冷屏之间的夹角为15-45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辐射废锅显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水冷屏和所述短水冷屏的总个数为8-24个。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辐射废锅显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长水冷屏具有6-15根水冷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辐射废锅显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短水冷屏具有3-6根水冷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辐射废锅显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水冷屏与所述第一水冷壁通过鳍片相连,所述长水冷屏的宽度为所述合成气下行通道半径的1/11-1/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辐射废锅显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短水冷屏与所述第一水冷壁通过鳍片相连,所述短水冷屏的宽度为所述合成气下行通道半径的2/35-1/9。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辐射废锅显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水冷壁与所述第一水冷壁之间的距离为辐射废锅圆筒半径的1/12-1/8。
CN201821909062.4U 2018-11-19 2018-11-19 辐射废锅显热回收装置 Active CN2093971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09062.4U CN209397168U (zh) 2018-11-19 2018-11-19 辐射废锅显热回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09062.4U CN209397168U (zh) 2018-11-19 2018-11-19 辐射废锅显热回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97168U true CN209397168U (zh) 2019-09-17

Family

ID=678802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909062.4U Active CN209397168U (zh) 2018-11-19 2018-11-19 辐射废锅显热回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9716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55110A (zh) * 2018-11-19 2019-02-19 清华大学 辐射废锅显热回收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55110A (zh) * 2018-11-19 2019-02-19 清华大学 辐射废锅显热回收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92486B (zh) 双面水冷壁筒体型合成气冷却器
CN102786992B (zh) 一种辐射和对流换热一体式合成气冷却器
CN209397168U (zh) 辐射废锅显热回收装置
CN209481583U (zh) 高温合成气全热回收的煤气化系统
CN109340727A (zh) 辐射对流一体式蒸汽发生装置
CN209481590U (zh) 辐射废锅显热回收装置
CN209397167U (zh) 带激冷的辐射废锅热回收装置
CN209484570U (zh) 辐射对流一体式蒸汽发生装置
CN202936392U (zh) 辐射和对流换热一体式合成气冷却器
CN209481593U (zh) 煤气化废热全回收系统
CN203797613U (zh) 生物质合成气冷却用中温中压余热锅炉
CN209292303U (zh) 气化炉
CN109355110A (zh) 辐射废锅显热回收装置
CN208586256U (zh) 一种带辐射换热的气化炉
CN208920901U (zh) 一种用于冷却固体颗粒的冷却器
CN109504450A (zh) 带热回收的气化炉
CN209481595U (zh) 带吹灰的辐射废锅显热回收装置
CN109504460A (zh) 辐射废锅显热回收装置
CN209383719U (zh) 煤气化废热全回收系统
CN209481597U (zh) 辐射废锅激冷一体化热回收装置
CN209481591U (zh) 回收高温合成气热量的气化系统
CN109504459A (zh) 一种干式出渣的生物质气化炉
CN209481592U (zh) 煤气化废热全回收系统
CN209383718U (zh) 煤气化废热全回收系统
CN209481596U (zh) 辐射废锅激冷一体式显热回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