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96030U - 一种轻型运动飞机的副翼操纵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轻型运动飞机的副翼操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96030U
CN209396030U CN201822257570.5U CN201822257570U CN209396030U CN 209396030 U CN209396030 U CN 209396030U CN 201822257570 U CN201822257570 U CN 201822257570U CN 209396030 U CN209396030 U CN 2093960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leron
rod
drive plate
control system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25757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启华
张健
林壮龙
施晓峰
吴国华
吴旺德
卢阳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Mustang Aircraft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Mustang Aircraf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Mustang Aircraft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Mustang Aircraf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25757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960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960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960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一种轻型运动飞机的副翼操纵系统,包括顺序连接控制副翼调整角度的驾驶杆组件、传动钢索、传动转换组件和副翼骨架;驾驶杆组件包括两组并排设置的操纵杆,两组操纵杆前端通过过渡块与水平连接杆连接,后端分别连接有操纵手柄,操纵杆相对过渡块能够绕轴心旋转,操纵杆下方固接有摆动杆,驾驶杆组件在摆动杆之间铰接有摆动盘,摆动杆与摆动盘之间通过同步连杆连接,摆动盘两侧分别设有钢索连接孔,摆动盘能够跟随操纵杆的旋转而摆动;传动转换组件包括传动盘和传动杆,传动钢索连接于摆动杆和传动盘之间,摆动杆的摆动通过传动钢索带动传动盘旋转,传动杆连接于传动盘和副翼骨架之间,传动盘的旋转带动副翼骨架上下偏转。

Description

一种轻型运动飞机的副翼操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型飞机飞行状态的控制系统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轻型运动飞机的副翼操纵系统。
背景技术
飞机操纵系统,是指传递驾驶员或自动驾驶仪的操纵指令,驱动舵面和其他机构以控制飞机飞行姿态的系统。根据操纵指令来源,可分为人工操纵和自动控制。人工操纵又可分为主操纵系统和辅助操纵系统,主操纵系统是通过驾驶杆和脚蹬,即中央操纵机构来控制飞机的升降舵、副翼和方向舵的操纵机构来控制飞机飞行轨迹和姿态。辅助操纵系统包括调整片、襟翼、减速板、可调安定面和机翼变后掠角操纵机构等,用于控制飞机的运动状态。
主操纵系统包括副翼操纵系统、副翼操纵系统和方向舵操纵系统,控制飞机升降舵、副翼和方向舵偏转而产生绕飞机三个空间轴的力矩,使飞机按驾驶员的意图进行相应的俯仰、倾斜和偏航运动。辅助操纵系统为副翼操纵系统,控制襟翼偏转,增加升力。
飞机副翼的作用是通过操纵机构控制两侧的副翼发生不同方向的偏转,从而使飞机产生倾斜翻滚的运动姿态,其在飞机飞行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操纵机构控制副翼的传动方式决定着副翼的可靠性,对飞机的性能以及安全性都起着决定性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轻型运动飞机的副翼操纵系统,本实用新型的轻型运动飞机的副翼操纵系统采用驾驶杆组件进行操纵,通过传动钢索和传动转换组件对力的传递来操纵副翼骨架,结构简单、反应敏捷,并且整个副翼操纵系统完全由机械结构组成,保证飞行过程中操纵的安全可靠;而两个驾驶舱的两组操纵杆均能对副翼进行操纵,确保两个驾驶员中的其中一个就能够操纵副翼,进一步保证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轻型运动飞机的副翼操纵系统,包括顺序连接控制副翼调整角度的驾驶杆组件、传动钢索、传动转换组件和副翼骨架;
所述驾驶杆组件包括两组并排设置的操纵杆,两组所述操纵杆前端通过过渡块与水平连接杆连接,后端分别连接有操纵手柄,所述操纵杆相对所述过渡块能够绕轴心旋转,所述操纵杆下方固接有摆动杆,所述驾驶杆组件在所述摆动杆之间铰接有摆动盘,所述摆动杆与所述摆动盘之间通过同步连杆连接,所述摆动盘两侧分别设有钢索连接孔,所述摆动盘能够跟随所述操纵杆的旋转而摆动;
所述传动转换组件包括传动盘和传动杆,所述传动钢索连接于所述摆动杆和所述传动盘之间,所述摆动杆的摆动通过所述传动钢索带动所述传动盘旋转,所述传动杆连接于所述传动盘和所述副翼骨架之间,所述传动盘的旋转带动所述副翼骨架上下偏转。
操纵所述驾驶杆组件,通过所述传动钢索和所述传动转换组件对力的传递来操纵所述副翼骨架,结构简单、反应敏捷,并且整个副翼操纵系统完全由机械结构组成,保证飞行过程中操纵的安全可靠;而两个驾驶舱的两组所述操纵杆通过所述同步连杆能够对副翼同步操纵,确保两个驾驶员都能够对副翼进行操纵,进一步保证安全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传动盘上设有与飞机机架配合转动连接的安装孔,分别与所述传动钢索连接的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以及与所述传动杆一端活动连接的传动连接孔。
所述传动盘上与飞机机架配合转动连接的所述安装孔处还设有复位弹簧,保证在所述传动钢索不对所述传动盘作用的情况下使所述副翼骨架复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副翼骨架上设有传动连接座,所述传动杆另一端与所述传动连接座活动连接。
由此,所述传动盘的转动能够通过所述传动杆带动所述副翼骨架偏转。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传动钢索包括对称设置的两条拉动钢索和一条同步钢索;两侧的所述拉动钢索分别连接于单侧的所述钢索连接孔和所述第一连接孔之间,所述同步钢索连接于对称的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孔之间。
由此,所述拉动钢索用于传递所述驾驶杆组件和所述传动转换组件之间的力,所述同步钢索用于保证两组所述传动转换组件之间同步工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飞机机架上设有不少于一处滑轮,所述传动钢索通过绕装于所述滑轮来改变走线方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传动盘侧面旋转路径上设有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所述第一限位杆和所述第二限位杆分别限制所述传动盘向两个方向驱动所述副翼骨架上下摆动的旋转角度。
由此,通过所述第一限位杆和所述第二限位杆能够确保所述传动盘不会偏转过多而影响安全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副翼骨架从初始位置向上或向下摆动范围在30°内。
为了避免副翼偏转过多而影响安全性,限制所述副翼骨架的偏转角度在上下30°范围内是有效的手段。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副翼骨架从初始位置最多向上摆动15°且最多向下摆动25°。
所述副翼骨架控制面行程升角一般在25°内,降角一般在15°内,故相应地限制所述副翼骨架从初始位置最多向上摆动15°且最多向下摆动25°。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轻型运动飞机的副翼操纵系统采用驾驶杆组件进行操纵,通过传动钢索和传动转换组件对力的传递来操纵副翼骨架,结构简单、反应敏捷,并且整个副翼操纵系统完全由机械结构组成,保证飞行过程中操纵的安全可靠;而两个驾驶舱的两组操纵杆均能对副翼进行操纵,确保两个驾驶员中的其中一个就能够操纵副翼,进一步保证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轻型运动飞机的副翼操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轻型运动飞机的副翼操纵系统驾驶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轻型运动飞机的副翼操纵系统传动转换组件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驾驶杆组件、11-操纵杆、111-摆动杆、12-水平连接杆、13-操纵手柄、14-过渡块、15-摆动盘、151-钢索连接孔、16-同步连杆、2-传动钢索、21-拉动钢索、22-同步钢索、3-传动转换组件、31-传动盘、311-安装孔、312-第一连接孔、313-第二连接孔、314-传动连接孔、32-传动杆、4-副翼骨架、41-传动连接座、5-滑轮、6-第一限位杆、7-第二限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一种轻型运动飞机的副翼操纵系统,包括顺序连接控制副翼调整角度的驾驶杆组件1、传动钢索2、传动转换组件3和副翼骨架4;
驾驶杆组件1包括两组并排设置的操纵杆11,两组操纵杆11前端通过过渡块14与水平连接杆12连接,后端分别连接有操纵手柄13,操纵杆11相对过渡块14能够绕轴心旋转,操纵杆11下方固接有摆动杆111,驾驶杆组件1在摆动杆111之间铰接有摆动盘15,摆动杆111与摆动盘15之间通过同步连杆16连接,摆动盘15两侧分别设有钢索连接孔151,摆动盘15能够跟随操纵杆11的旋转而摆动;
传动转换组件3包括传动盘31和传动杆32,传动钢索2连接于摆动杆111和传动盘31之间,摆动杆111的摆动通过传动钢索2带动传动盘31旋转,传动杆32连接于传动盘31和副翼骨架4之间,传动盘31的旋转带动副翼骨架4上下偏转。
操纵驾驶杆组件1,通过传动钢索2和传动转换组件3对力的传递来操纵副翼骨架4,结构简单、反应敏捷,并且整个副翼操纵系统完全由机械结构组成,保证飞行过程中操纵的安全可靠;而两个驾驶舱的两组操纵杆11通过同步连杆16能够对副翼同步操纵,确保两个驾驶员都能够对副翼进行操纵,进一步保证安全性。
如图3,传动盘31上设有与飞机机架配合转动连接的安装孔311,分别与传动钢索2连接的第一连接孔312和第二连接孔313,以及与传动杆32一端活动连接的传动连接孔314。
传动盘31上与飞机机架配合转动连接的安装孔311处还设有复位弹簧,保证在传动钢索2不对传动盘31作用的情况下使副翼骨架4复位。
如图3,副翼骨架4上设有传动连接座41,传动杆32另一端与传动连接座41活动连接。
由此,传动盘31的转动能够通过传动杆32带动副翼骨架4偏转。
如图1、图3,传动钢索2包括对称设置的两条拉动钢索21和一条同步钢索22;两侧的拉动钢索21分别连接于单侧的钢索连接孔151和第一连接孔312之间,同步钢索22连接于对称的两个第二连接孔313之间。
由此,拉动钢索21用于传递驾驶杆组件1和传动转换组件3之间的力,同步钢索22用于保证两组传动转换组件3之间同步工作。
如图1,飞机机架上设有不少于一处滑轮5,传动钢索2通过绕装于滑轮5来改变走线方向。
如图3,传动盘31侧面旋转路径上设有第一限位杆6和第二限位杆7,第一限位杆6和第二限位杆7分别限制传动盘31向两个方向驱动副翼骨架4上下摆动的旋转角度。
由此,通过第一限位杆6和第二限位杆7能够确保传动盘31不会偏转过多而影响安全性。
副翼骨架4从初始位置向上或向下摆动范围在30°内。
为了避免副翼偏转过多而影响安全性,限制副翼骨架4的偏转角度在上下30°范围内是有效的手段。
副翼骨架4从初始位置最多向上摆动15°且最多向下摆动25°。
副翼骨架4控制面行程升角一般在25°内,降角一般在15°内,故相应地限制副翼骨架4从初始位置最多向上摆动15°且最多向下摆动25°。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Claims (8)

1.一种轻型运动飞机的副翼操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顺序连接控制副翼调整角度的驾驶杆组件(1)、传动钢索(2)、传动转换组件(3)和副翼骨架(4);
所述驾驶杆组件(1)包括两组并排设置的操纵杆(11),两组所述操纵杆(11)前端通过过渡块(14)与水平连接杆(12)连接,后端分别连接有操纵手柄(13),所述操纵杆(11)相对所述过渡块(14)能够绕轴心旋转,所述操纵杆(11)下方固接有摆动杆(111),所述驾驶杆组件(1)在所述摆动杆(111)之间铰接有摆动盘(15),所述摆动杆(111)与所述摆动盘(15)之间通过同步连杆(16)连接,所述摆动盘(15)两侧分别设有钢索连接孔(151),所述摆动盘(15)能够跟随所述操纵杆(11)的旋转而摆动;
所述传动转换组件(3)包括传动盘(31)和传动杆(32),所述传动钢索(2)连接于所述摆动杆(111)和所述传动盘(31)之间,所述摆动杆(111)的摆动通过所述传动钢索(2)带动所述传动盘(31)旋转,所述传动杆(32)连接于所述传动盘(31)和所述副翼骨架(4)之间,所述传动盘(31)的旋转带动所述副翼骨架(4)上下偏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型运动飞机的副翼操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盘(31)上设有与飞机机架配合转动连接的安装孔(311),分别与所述传动钢索(2)连接的第一连接孔(312)和第二连接孔(313),以及与所述传动杆(32)一端活动连接的传动连接孔(3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轻型运动飞机的副翼操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副翼骨架(4)上设有传动连接座(41),所述传动杆(32)另一端与所述传动连接座(41)活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轻型运动飞机的副翼操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钢索(2)包括对称设置的两条拉动钢索(21)和一条同步钢索(22);两侧的所述拉动钢索(21)分别连接于单侧的所述钢索连接孔(151)和所述第一连接孔(312)之间,所述同步钢索(22)连接于对称的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孔(313)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轻型运动飞机的副翼操纵系统,其特征在于:飞机机架上设有不少于一处滑轮(5),所述传动钢索(2)通过绕装于所述滑轮(5)来改变走线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型运动飞机的副翼操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盘(31)侧面旋转路径上设有第一限位杆(6)和第二限位杆(7),所述第一限位杆(6)和所述第二限位杆(7)分别限制所述传动盘(31)向两个方向驱动所述副翼骨架(4)上下摆动的旋转角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轻型运动飞机的副翼操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副翼骨架(4)从初始位置向上或向下摆动范围在30°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轻型运动飞机的副翼操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副翼骨架(4)从初始位置最多向上摆动15°且最多向下摆动25°。
CN201822257570.5U 2018-12-29 2018-12-29 一种轻型运动飞机的副翼操纵系统 Active CN2093960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57570.5U CN209396030U (zh) 2018-12-29 2018-12-29 一种轻型运动飞机的副翼操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57570.5U CN209396030U (zh) 2018-12-29 2018-12-29 一种轻型运动飞机的副翼操纵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96030U true CN209396030U (zh) 2019-09-17

Family

ID=678972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257570.5U Active CN209396030U (zh) 2018-12-29 2018-12-29 一种轻型运动飞机的副翼操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9603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46201A (zh) * 2020-07-24 2020-10-30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一种襟翼同步驱动操纵连杆机构
CN112591076A (zh) * 2020-12-29 2021-04-02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具有杆力随动补偿的飞机舵面调整片操纵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46201A (zh) * 2020-07-24 2020-10-30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一种襟翼同步驱动操纵连杆机构
CN112591076A (zh) * 2020-12-29 2021-04-02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具有杆力随动补偿的飞机舵面调整片操纵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05400B (zh) 固定翼飞行器垂直起飞辅助系统
US10279904B2 (en) Fixed structure type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 aircraft based on dual flying control system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CN109436300A (zh) 一种轻型运动飞机的操纵系统
US3035789A (en) Convertiplane
US3438597A (en) Aircraft
CN209396030U (zh) 一种轻型运动飞机的副翼操纵系统
CN104260889B (zh) 一种直升机低速投放飞行器的挂架及飞行器姿态控制方法
CN205971844U (zh) 固定翼飞行器垂直起飞辅助系统
CN108454847B (zh) 一种旋翼姿态调节装置以及包括该装置的多旋翼无人机
CN109334950A (zh) 一种固定翼飞机
CN209441617U (zh) 一种轻型运动飞机的方向舵操纵系统
CN108820205A (zh) 一种多飞行姿态扑翼微型飞行器
US2404922A (en) Miniature self-propelled airplane
WO2012019336A1 (zh) 遥控共轴双桨反转模型直升机联动装置
US2614637A (en) Air screw with automatic pitch mechanism
CN106494618B (zh) 羽式扑翼机
CN107380428A (zh) 碟式旋翼飞行器
US4099687A (en) All-axis control of aircraft in deep stall
RU2647377C1 (ru) Кордовая пилотажная модель самолета
CN103350753A (zh) 活动翼飞机
CN209336989U (zh) 一种固定翼飞机
US3589646A (en)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 airplane
CN209396028U (zh) 一种轻型运动飞机的升降舵操纵系统
CN204937493U (zh) 油动横列式双旋翼无人直升机
CN205699447U (zh) 遥控飞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