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91146U - 休闲鞋 - Google Patents

休闲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91146U
CN209391146U CN201822080657.XU CN201822080657U CN209391146U CN 209391146 U CN209391146 U CN 209391146U CN 201822080657 U CN201822080657 U CN 201822080657U CN 209391146 U CN209391146 U CN 2093911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le
antiskid
antiskid particles
pliable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08065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伟
李仲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 Xi Y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 Xi Y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 Xi Y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 Xi Y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08065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911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911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911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ootwear And Its Accessory,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休闲鞋,涉及鞋类技术领域。休闲鞋包括鞋面和鞋底;鞋面包括鞋头部、鞋身部和鞋舌部,鞋头部、鞋身部与鞋舌部一体成型,鞋舌部的两侧分别与鞋身部通过弹性连接件连接;鞋底的第一鞋底面包括脚尖部、脚掌部和脚跟部,脚尖部及脚跟部均设置有第一防滑颗粒,脚掌部设置有第二防滑颗粒,第二防滑颗粒的底面面积大于第一防滑颗粒的底面面积,第一防滑颗粒及第二防滑颗粒外缘均围设有边框,任意相邻边框之间具有排水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鞋面采用多块片拼接而成,制造成本高且鞋底防滑性差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鞋面一体成型,制造成本低;鞋底上设有第一防滑颗粒和第二防滑颗粒,增强鞋底的耐磨性。

Description

休闲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类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休闲鞋。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鞋子的舒适性和便捷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鞋子的品种更贱的多种多样。
休闲鞋是鞋类的一种,其以一种简单、舒适的设计理念,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穿着的需求。人们可以借助休闲鞋的造型、品牌及内涵去修饰装扮自己、展示自己,从中获得一种审美愉悦和象征性的精神满足。
现有的休闲鞋虽然能满足穿着者的舒适的需求,但仍然存在厚重、防滑、耐磨效果不佳的现象,尤其是行走在湿滑路面,大大增加了穿着者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而且,休闲鞋的鞋面采用多块片拼接而成,在制造的过程中,需要对不同的片材进行裁切、冲孔、拼接、缝合等多种不同的工艺操作,增加了休闲鞋的制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休闲鞋,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鞋面采用多块片拼接而成,制造成本高且鞋底防滑性差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休闲鞋,包括鞋面和鞋底;
所述鞋面包括鞋头部、鞋身部和鞋舌部,所述鞋头部、鞋身部与所述鞋舌部一体成型,所述鞋舌部的靠近所述鞋头部的一端与所述鞋身部平滑过渡,所述鞋舌部的两侧分别与所述鞋身部通过弹性连接件连接;
所述鞋底包括鞋底本体,所述鞋底本体包括第一鞋底面,所述第一鞋底面包括依次设置的脚尖部、脚掌部和脚跟部,所述脚尖部及脚跟部均设置有第一防滑单元,所述脚掌部设置有第二防滑单元,所述第一防滑单元包括多个第一防滑颗粒,所述第二防滑单元包括多个第二防滑颗粒,所述第二防滑颗粒的底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一防滑颗粒的底面面积,所述第一防滑颗粒及第二防滑颗粒外缘均围设有边框,任意相邻所述边框之间具有排水槽。
进一步的,所述鞋面还包括鞋口部和鞋跟部;
所述鞋跟部分别与所述鞋口部及所述鞋身部连接,所述鞋身部上设有与脚踝配合的弧形结构,所述弧形结构内部设置有弹力棉。
进一步的,所述鞋面还包括防护件;
所述防护件设置在所述鞋跟部且所述防护件沿所述鞋跟部的表面由鞋面的一侧朝向另一侧延伸,所述防护件分别与所述鞋跟部及鞋底固定连接,所述防护件用于保护穿着者的脚跟。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防滑单元包括多个沿所述鞋底本体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的多个防滑组,每组所述防滑组包括沿所述鞋底本体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的多个第一防滑颗粒;所述第二防滑单元包括沿所述鞋底本体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的多个防滑组,每组所述防滑组包括沿所述鞋底本体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的多个所述第二防滑颗粒;
所述排水槽包括多个相互连通的第一槽体及第二槽体,所述第一槽体设在第二防滑单元的相邻防滑组之间及第一防滑单元与第二防滑单元之间,且每个所述第一槽体沿鞋底本体的宽度方向上由一侧延伸至另一侧,所述第二槽体设在边框的外缘。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防滑单元还包括防滑块;
所述防滑块的一侧与第二防滑颗粒的侧面贴合,所述防滑块的另一侧延伸至鞋底本体的宽度方向上的边缘。
进一步的,所述防滑块内并排设置有多个防滑条。
进一步的,所述鞋底本体还包括第二鞋底面和边墙;
所述第一鞋底面用于与地面接触,所述第二鞋底面用于与脚底接触,所述第一鞋底面与第二鞋底面相对设置,所述边墙连接在第一鞋底面与第二鞋底面之间;
所述鞋底本体的边墙与所述脚掌部对应的部分沿所述鞋底本体的长度方向并排凹设有多个第一易弯折槽,每个所述第一易弯折槽与一个第一槽体连通,在远离所述第一鞋底面的方向上每个所述第一易弯折槽从靠近所述脚尖部的一端朝向远离所述脚尖部的一端延伸,所述边墙与所述脚跟部对应的部分凹设有第二易弯折槽,在远离所述第一鞋底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二易弯折槽从远离所述脚掌部的一端朝向靠近所述脚掌部的一端延伸。
进一步的,所述边墙沿所述鞋底本体的周向延伸设置有减震槽;
所述减震槽设置于所述第一易弯折槽及所述第二易弯折槽的远离所述第一鞋底面的一侧。
进一步的,还包括鞋垫;
所述鞋垫位于所述鞋面与鞋底之间且所述鞋垫贴合所述鞋底设置,所述鞋垫为高弹泡棉鞋垫。
进一步的,所述边墙设有标示区;
所述标示区设置于所述第二易弯折槽及靠近所述第二易弯折槽的所述第一易弯折槽之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休闲鞋,所述鞋头部、鞋身部与鞋舌部一体成型,制造成本低;所述鞋舌部的靠近鞋头部的一端与鞋身部平滑过渡,所述鞋舌部的两侧分别与鞋身部通过弹性连接件连接,通过弹性连接件将鞋舌部与鞋身部连接,可以提高鞋舌部与穿着者的脚部的贴合效果,增加舒适度;所述脚尖部与脚跟部均设置有包括第一防滑颗粒的第一防滑单元,所述脚掌部设置有包括第二防滑颗粒的第二防滑单元,能够提高鞋底本体的抓地能力及耐磨能力,第二防滑颗粒的底面面积大于第一防滑颗粒的底面面积,可以根据穿着者行走时的受力情况进行设定,防滑耐磨效果更好;所述第一防滑颗粒与第二防滑颗粒外缘围设有边框,增强防滑耐磨效果;任意边框之间具有排水槽,使得鞋底具有排水功能,使得鞋底具有防滑的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休闲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休闲鞋的鞋底的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休闲鞋的鞋底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3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3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标:100-鞋面;200-鞋底;101-鞋头部;102-鞋身部;103-鞋舌部;104-弹性连接件;105-鞋口部;106-鞋跟部;107-防护件;201-鞋底本体;202-第一鞋底面;203-第二鞋底面;204-边墙;205-脚尖部;206-脚掌部;207-脚跟部;208-第一防滑颗粒;209-第二防滑颗粒;210-边框;211-排水槽;212-防滑组;213-第一槽体;214-第二槽体;215-防滑块;216-防滑条;217-第一易弯折槽;218-第二易弯折槽;219-减震槽;220-标示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休闲鞋,所述休闲鞋包括鞋面100和鞋底200;所述鞋面100包括鞋头部101、鞋身部102和鞋舌部103,所述鞋头部101、鞋身部102与所述鞋舌部103一体成型,所述鞋舌部103的靠近所述鞋头部101的一端与所述鞋身部102平滑过渡,所述鞋舌部103的两侧分别与所述鞋身部102通过弹性连接件104连接;所述鞋底200包括鞋底本体201,所述鞋底本体201包括第一鞋底面202,所述第一鞋底面202包括依次设置的脚尖部205、脚掌部206和脚跟部207,所述脚尖部205及脚跟部207均设置有第一防滑单元,所述脚掌部206设置有第二防滑单元,所述第一防滑单元包括多个第一防滑颗粒208,所述第二防滑单元包括多个第二防滑颗粒209,所述第二防滑颗粒209的底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一防滑颗粒208的底面面积,所述第一防滑颗粒208及第二防滑颗粒209外缘均围设有边框210,任意相邻所述边框210之间具有排水槽211。
如图1所示,所述弹性连接件104为弹性带。所述鞋头部101、鞋身部102与鞋舌部103一体成型,所述鞋舌部103的前端与鞋身部102平滑过渡,所述鞋舌部103的两侧分别与鞋身部102通过弹性带连接,穿着者穿戴方便,可根据穿着者的脚背大小调节,防止有些穿着者脚背较宽但鞋子太小而穿不进或不好穿的局面;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一鞋底面202包括依次设置的脚尖部205、脚掌部206及脚跟部207。所述脚尖部205与脚跟部207上设有第一防滑颗粒208,所述脚掌部206设有第二防滑颗粒209,所述第二防滑颗粒209的底面面积大于第一防滑颗粒208的底面面积,穿着者在行走时,脚掌部206与地面接触的面积大于脚尖部205及脚跟部207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设置第二防滑颗粒209的底面面积大于第一防滑颗粒208的底面面积,能够增大鞋底本体201与地面的附着力,提升耐滑性。
具体地,所述脚尖部205设有朝向鞋底本体201的前方凸出的扇形容纳区,脚跟部207设有朝向鞋底本体201的后方凸出的扇形容纳区,脚尖部205及脚跟部207的扇形容纳区内均密铺设置有第一防滑颗粒208。脚掌部206的整个长度方向上、宽度方向的中部位置处设置有容纳区,容纳区内密铺设置多个第二防滑颗粒209,第二防滑颗粒209与第一防滑颗粒208的形状大致相同,仅是大小尺寸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第一防滑颗粒208以及第二防滑颗粒209的密铺设置是指尽可能地密集设置颗粒、尽可能减小颗粒之间的间隙,如在本实施例中颗粒的横截面为大致的等边三角形,任意一个颗粒的一个边与相邻的颗粒的一个边靠近且大致对齐。
如图4-6所示,第一防滑颗粒208和第二防滑颗粒209边缘围设有边框210,边框210围成封闭的三角形容纳区,第一防滑颗粒208和第二防滑颗粒209设置于一个三角形容纳区内。边框210一方面本身就增大了第一鞋底面202的抓地力和耐磨性能,同时有利于提高第一防滑颗粒208和第二防滑颗粒209的耐磨防滑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脚尖部205是指与脚趾位置对应的部位,脚跟部207是指与脚后跟位置对应的部位,脚掌部206的脚掌包括前脚掌和后脚掌,脚掌部206是指脚趾与脚后跟之间位置对应的部位。
进一步地,所述鞋面100还包括鞋口部105和鞋跟部106;所述鞋跟部106分别与所述鞋口部105及所述鞋身部102连接,所述鞋身部102上设有与脚踝配合的弧形结构,所述弧形结构内部设置有弹力棉。
如图1所示,所述鞋跟部106上设有与脚踝配合的弧形结构,使得鞋跟部106与穿着者的脚踝充分配合;所述弧形结构内部设置有弹力棉,使得鞋跟部106与穿着者的脚踝接触时,穿着者的脚踝感觉柔软舒适,使得鞋跟部106能够紧紧贴合穿着者的脚踝,穿着者在向前走动时牢牢把住脚跟,保证穿着者行走时稳稳当当不崴脚。
进一步地,所述鞋面100还包括防护件107;所述防护件107设置在所述鞋跟部106且所述防护件107沿所述鞋跟部106的表面由鞋面100的一侧朝向另一侧延伸,所述防护件107分别与所述鞋跟部106及鞋底200固定连接,所述防护件107用于保护穿着者的脚跟。
如图1所示,所述防护件107设在鞋跟部106的后侧,且防护件107沿鞋跟部106的一侧朝向另一侧延伸,防护件107包裹于鞋跟部106,起到保护穿着者脚跟的作用,提升鞋跟部106对穿着者的脚跟的保护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防滑单元包括多个沿所述鞋底本体201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的多个防滑组212,每组所述防滑组212包括沿所述鞋底本体201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的多个第一防滑颗粒208;所述第二防滑单元包括沿所述鞋底本体201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的多个防滑组212,每组所述防滑组212包括沿所述鞋底本体201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的多个所述第二防滑颗粒209;所述排水槽211包括多个相互连通的第一槽体213及第二槽体214,所述第一槽体213设在第二防滑单元的相邻防滑组212之间及第一防滑单元与第二防滑单元之间,且每个所述第一槽体213沿鞋底本体201的宽度方向上由一侧延伸至另一侧,所述第二槽体214设在边框210的外缘。
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防滑颗粒208均布设在脚尖部205及脚跟部207的容纳区内,所述第二防滑颗粒209均布在脚掌部206的容纳区内;所述第一槽体213沿鞋底本体201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槽体214在边框210的边缘上,形成相互连通的排水槽211,使得水能够从鞋底本体201流出。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防滑单元还包括防滑块215;所述防滑块215的一侧与第二防滑颗粒209的侧面贴合,所述防滑块215的另一侧延伸至鞋底本体201的宽度方向上的边缘。
如图3和图5所示,所述防滑块215设在第二防滑颗粒209的左右两侧,所述防滑块215延伸至鞋底本体201宽度方向上的边缘,增大鞋底本体201的防滑耐磨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防滑块215内并排设置有多个防滑条216。
如图5所示,所述防滑块215内并排设置有多个防滑条216,多个防滑条216能够增大鞋底本体201的防滑耐磨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鞋底本体201还包括第二鞋底面203和边墙204;所述第一鞋底面202用于与地面接触,所述第二鞋底面203用于与脚底接触,所述第一鞋底面202与第二鞋底面203相对设置,所述边墙204连接在第一鞋底面202与第二鞋底面203之间;所述鞋底本体201的边墙204与所述脚掌部206对应的部分沿所述鞋底本体201的长度方向并排凹设有多个第一易弯折槽217,每个所述第一易弯折槽217与一个第一槽体213连通,在远离所述第一鞋底面202的方向上每个所述第一易弯折槽217从靠近所述脚尖部205的一端朝向远离所述脚尖部205的一端延伸,所述边墙204与所述脚跟部207对应的部分凹设有第二易弯折槽218,在远离所述第一鞋底面202的方向上所述第二易弯折槽218从远离所述脚掌部206的一端朝向靠近所述脚掌部206的一端延伸。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鞋底面202与地面接触,第二鞋底面203与脚底接触,边墙204设在第一鞋底面202与第二鞋底面203之间;所述鞋底本体201的边墙204的与脚掌部206对应的部分设有第一易弯折槽217,每个第一易弯折槽217与一个第一槽体213连通,且在远离第一鞋底面202的方向上从靠近脚尖部205的一端朝向远离脚尖部205的一端延伸,有利于踮脚时鞋底本体201的前端弯折;第二易折弯槽设在边墙204的与脚跟部207对应的部分,在远离第一鞋底面202的方向上,从远离所述脚掌部206的一端向靠近脚掌部206的一端延伸,有利于后脚跟使用时鞋底本体201的后端适当弯折。
进一步地,所述边墙204沿所述鞋底本体201的周向延伸设置有减震槽219;所述减震槽219设置于所述第一易弯折槽217及所述第二易弯折槽218的远离所述第一鞋底面202的一侧。
如图2所示,所述边墙204部分设置有减震槽219,减震槽219设在第一易弯折槽217及第二易弯折槽218的远离第一鞋底面202的一侧,用于缓解穿着者脚部施加于鞋底本体201的作用力,缓解脚部的疲劳。
进一步地,还包括鞋垫;所述鞋垫位于所述鞋面100与鞋底200之间且所述鞋垫贴合所述鞋底200设置,所述鞋垫为高弹泡棉鞋垫。
鞋垫设在鞋面100与鞋底200之间且贴合鞋底200设置,鞋底200为高弹泡棉鞋垫,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够抑菌除臭、吸湿排汗,时刻保持穿着者脚部干净清爽,避免脚部异味。
进一步地,所述边墙204设有标示区220;所述标示区220设置于所述第二易弯折槽218及靠近所述第二易弯折槽218的所述第一易弯折槽217之间。
如图2所示,所述标示区220设在第二易弯折槽218与第一易弯折槽217之间,用于标示鞋底本体201的生产厂家,便于为使用者提供厂家信息。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休闲鞋,其特征在于,包括鞋面和鞋底;
所述鞋面包括鞋头部、鞋身部和鞋舌部,所述鞋头部、鞋身部与所述鞋舌部一体成型,所述鞋舌部的靠近所述鞋头部的一端与所述鞋身部平滑过渡,所述鞋舌部的两侧分别与所述鞋身部通过弹性连接件连接;
所述鞋底包括鞋底本体,所述鞋底本体包括第一鞋底面,所述第一鞋底面包括依次设置的脚尖部、脚掌部和脚跟部,所述脚尖部及脚跟部均设置有第一防滑单元,所述脚掌部设置有第二防滑单元,所述第一防滑单元包括多个第一防滑颗粒,所述第二防滑单元包括多个第二防滑颗粒,所述第二防滑颗粒的底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一防滑颗粒的底面面积,所述第一防滑颗粒及第二防滑颗粒外缘均围设有边框,任意相邻所述边框之间具有排水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休闲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面还包括鞋口部和鞋跟部;
所述鞋跟部分别与所述鞋口部及所述鞋身部连接,所述鞋身部上设有与脚踝配合的弧形结构,所述弧形结构内部设置有弹力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休闲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面还包括防护件;
所述防护件设置在所述鞋跟部且所述防护件沿所述鞋跟部的表面由鞋面的一侧朝向另一侧延伸,所述防护件分别与所述鞋跟部及鞋底固定连接,所述防护件用于保护穿着者的脚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休闲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滑单元包括多个沿所述鞋底本体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的多个防滑组,每组所述防滑组包括沿所述鞋底本体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的多个第一防滑颗粒;所述第二防滑单元包括沿所述鞋底本体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的多个防滑组,每组所述防滑组包括沿所述鞋底本体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的多个所述第二防滑颗粒;
所述排水槽包括多个相互连通的第一槽体及第二槽体,所述第一槽体设在第二防滑单元的相邻防滑组之间及第一防滑单元与第二防滑单元之间,且每个所述第一槽体沿鞋底本体的宽度方向上由一侧延伸至另一侧,所述第二槽体设在边框的外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休闲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滑单元还包括防滑块;
所述防滑块的一侧与第二防滑颗粒的侧面贴合,所述防滑块的另一侧延伸至鞋底本体的宽度方向上的边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休闲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块内并排设置有多个防滑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休闲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本体还包括第二鞋底面和边墙;
所述第一鞋底面用于与地面接触,所述第二鞋底面用于与脚底接触,所述第一鞋底面与第二鞋底面相对设置,所述边墙连接在第一鞋底面与第二鞋底面之间;
所述鞋底本体的边墙与所述脚掌部对应的部分沿所述鞋底本体的长度方向并排凹设有多个第一易弯折槽,每个所述第一易弯折槽与一个第一槽体连通,在远离所述第一鞋底面的方向上每个所述第一易弯折槽从靠近所述脚尖部的一端朝向远离所述脚尖部的一端延伸,所述边墙与所述脚跟部对应的部分凹设有第二易弯折槽,在远离所述第一鞋底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二易弯折槽从远离所述脚掌部的一端朝向靠近所述脚掌部的一端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休闲鞋,其特征在于,所述边墙沿所述鞋底本体的周向延伸设置有减震槽;
所述减震槽设置于所述第一易弯折槽及所述第二易弯折槽的远离所述第一鞋底面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休闲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鞋垫;
所述鞋垫位于所述鞋面与鞋底之间且所述鞋垫贴合所述鞋底设置,所述鞋垫为高弹泡棉鞋垫。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休闲鞋,其特征在于,所述边墙设有标示区;
所述标示区设置于所述第二易弯折槽及靠近所述第二易弯折槽的所述第一易弯折槽之间。
CN201822080657.XU 2018-12-11 2018-12-11 休闲鞋 Active CN2093911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80657.XU CN209391146U (zh) 2018-12-11 2018-12-11 休闲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80657.XU CN209391146U (zh) 2018-12-11 2018-12-11 休闲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91146U true CN209391146U (zh) 2019-09-17

Family

ID=678943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080657.XU Active CN209391146U (zh) 2018-12-11 2018-12-11 休闲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911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76399B2 (en) Shoe insole
TWM536866U (zh) 緩衝墊及緩衝鞋墊
CN209391146U (zh) 休闲鞋
CN210169177U (zh) 一种糖尿病护理与康复辅助鞋垫
CN208676434U (zh) 凉鞋鞋底及凉鞋
CN105942668A (zh) 一种缓震鞋垫
JP3209029U (ja) 前部緩衝パッド
KR101144963B1 (ko) 조립식 슬리퍼
CN212877878U (zh) 一种防偏移型凉鞋
CN212233116U (zh) 一种短袜
CN210841756U (zh) 防磨脚鞋垫
CN211672677U (zh) 一种轻便型鞋底
CN204351101U (zh) 防磨脚贴
CN214677813U (zh) 柔性配重的一体式鞋底及其牵力鞋
CN204908178U (zh) 一种新型鞋垫
CN220174580U (zh) 一种多功能休闲鞋
CN219047536U (zh) 一种具有透气鞋面的运动鞋
CN210841747U (zh) 一种具有按摩功能的鞋底
CN212014673U (zh) 一种女士透气皮鞋
CN218483879U (zh) 一种减震鞋底及减震鞋
CN210076708U (zh) 一种带有缓震结构的橡胶鞋底运动鞋
CN220000993U (zh) 一种耐褶皱休闲鞋
CN219719879U (zh) 一种可自由添加反光条的登山鞋
CN216701802U (zh) 女式凉鞋
CN109820278B (zh) 一种具有鞋垫鞋底一体化构造的多功能鞋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818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