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87957U - 光学镜头及电子产品 - Google Patents

光学镜头及电子产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87957U
CN209387957U CN201822239417.XU CN201822239417U CN209387957U CN 209387957 U CN209387957 U CN 209387957U CN 201822239417 U CN201822239417 U CN 201822239417U CN 209387957 U CN209387957 U CN 2093879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roof
accommodating cavity
optical
optical le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23941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玉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Original Assignee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filed Critical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23941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879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879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879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光学镜头及电子产品。光学镜头包括镜筒及透镜组件,镜筒包括顶壁及侧壁,顶壁与侧壁连接形成容置腔。透镜组件包括第一透镜及第二透镜,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第一透镜的尺寸大于第二透镜的尺寸。第一透镜、顶壁及第二透镜自物侧至像侧的方向依次设置,且第一透镜与顶壁连接,第二透镜位于容置腔内。也即,第一透镜位于容置腔的外部。因此,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容置腔的尺寸可小于第一透镜的尺寸,与将第一透镜设置在容置腔内的方式相比,这样能够减小镜筒的体积,从而减小光学镜头的体积,进而利于电子产品的小型化。在组装光学镜头时,可以通过调整第一透镜的位置来使得第一透镜的光轴和第二透镜的光轴重合。

Description

光学镜头及电子产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成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学镜头及电子产品。
【背景技术】
随着摄像技术的发展,光学镜头被广泛地应用在各式电子产品中,例如手机、平板等。为方便携带,人们越来越追求电子产品的小型化。
现有技术的光学镜头主要包括镜筒及安装在镜筒内的多个镜片,镜筒的尺寸需与多个镜片中最大镜片的尺寸相匹配,所以,对于镜片尺寸较大的光学镜头来说,镜筒需制作的较大,这就会导致整个光学镜头的体积较大,不利于电子产品小型化的实现。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体积较小的光学镜头及电子产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镜头及电子产品,旨在解决传统的光学镜头体积较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光学镜头,包括:
镜筒,包括顶壁及侧壁,所述顶壁与所述侧壁连接形成容置腔;以及透镜组件,包括第一透镜及第二透镜,所述第一透镜、所述顶壁及所述第二透镜自物侧至像侧的方向依次设置,且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顶壁连接,所述第二透镜位于所述容置腔内,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透镜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透镜的尺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粘接层,所述第一透镜通过所述粘接层与所述顶壁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壁远离所述容置腔的一面设有点胶槽,所述粘接层的至少部分结构设于所述点胶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点胶槽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点胶槽在垂直于所述光轴的方向上间隔排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壁远离所述容置腔的一面还设有缺口,所述缺口用于收容部分所述粘接层,相邻两所述点胶槽之间设有所述缺口,且所述缺口用于连通相邻两所述点胶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点胶槽的横截面呈梯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自所述物侧至所述像侧的方向上,所述点胶槽的尺寸逐渐减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点胶槽为封闭的环形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粘接层远离所述容置腔的一面与所述顶壁远离所述容置腔的一面平齐。
一种电子产品,包括上述的任一种光学镜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上述的光学镜头,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第一透镜的尺寸大于第二透镜的尺寸。而且,第一透镜、顶壁及第二透镜自物侧至像侧的方向依次设置,且第二透镜位于顶壁和侧壁连接形成的容置腔内,也即,第一透镜位于容置腔的外部。因此,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容置腔的尺寸可小于第一透镜的尺寸,与将第一透镜设置在容置腔内的方式相比,这样能够减小镜筒的体积,从而减小光学镜头的体积,进而利于电子产品的小型化。另外,第一透镜设置在镜筒外侧,在组装光学镜头时,可以通过调整第一透镜的位置来使得第一透镜的光轴和第二透镜的光轴重合,这样能够降低第一透镜的生产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光学镜头的A处的放大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光学镜头中镜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镜筒的B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实施方式的光学镜头能应用至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中,光学镜头包括镜筒100及透镜组件200,镜筒100作为透镜组件200主要的安装结构,可以是圆筒也可以是方筒。
具体地,请结合图1及图3,镜筒100包括顶壁110及侧壁120,顶壁110与侧壁120连接形成容置腔102,透镜组件200的部分结构安装在容置腔102内。顶壁110上设有通光孔104,通光孔104与容置腔102连通,光线从通光孔104射入容置腔102内。
透镜组件200包括第一透镜210及第二透镜220,第一透镜210、顶壁110及第二透镜220自物侧至像侧的方向依次设置,且第一透镜210与顶壁110连接,第二透镜220位于容置腔102内,也即,第一透镜210位于容置腔102的外部,光线会先经过第一透镜210,再穿过通光孔104射入第二透镜220上。在垂直于光轴10的方向上,第一透镜210的尺寸大于第二透镜220的尺寸。因此,在垂直于光轴10的方向上,容置腔102的尺寸可小于第一透镜210的尺寸,与将第一透镜210设置在容置腔102内的方式相比,这样能够减小镜筒100的体积,从而减小光学镜头的体积,进而利于提高电子产品的屏占比,以及实现电子产品的小型化。
另外,第一透镜210设置在镜筒100外侧,在组装光学镜头时,可以通过调整第一透镜210的位置来使得第一透镜210的光轴和第二透镜220的光轴重合,这样能够允许第一透镜210在生产时存在一定的误差,降低了第一透镜210的生产难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顶壁110主要连接第一透镜210的非光学区,并对应于第二透镜220的非光学区,通光孔104主要对应于第一透镜210的光学区和第二透镜220的光学区。这里所说的光学区指的是透镜中起光学作用的部分,光学区可根据具体需要设置为凹或凸的形状,从而对光线进行发散或汇聚。非光学区环绕光学区,主要作用为连接光学区并作为与其他结构,如镜筒100等,的接触部位。可以理解的是,顶壁110能起到一定的阻挡杂光的作用,以减少杂光对成像品质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镜筒100为圆筒,第一透镜210的直径等于侧壁120的外径。这样不仅能保证第一透镜210与镜筒100之间连接的稳固性,还能尽可能减小镜筒100的体积。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210的直径也可以略大于侧壁120的外径,或者,第一透镜210的直径也可以大于侧壁120的内径,且小于侧壁120的外径。
如图1所示,光学镜头还包括粘接层300,第一透镜210通过粘接层300与顶壁110连接。粘接层300为工业胶水,可通过点胶的方式施加在镜筒100或第一透镜210上,也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210是通过胶粘的方式与镜筒100连接的,不仅方便高效,第一透镜210与镜筒100的连接也较为稳固。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210还可以通过焊接、螺纹连接等方式与镜筒100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1至图3,顶壁110远离容置腔102的一面设有点胶槽112,粘接层300的至少部分结构设于点胶槽112内,也即,粘接层300可以全部位于点胶槽112内,也可以仅部分位于点胶槽112内。点胶槽112的设计既可以防止粘接层300溢出第一透镜210和镜筒100的重叠区域,又能够降低光学镜头在光轴10延伸方向上的高度,从而减小电子产品的体积。
为进一步降低光学镜头在光轴10延伸方向上的高度,粘接层300远离容置腔102的一面与顶壁110远离容置腔102的一面平齐。这样还能够避免第一透镜210与顶壁110的其余部位之间存在间隙,从而防止灰尘进入第一透镜210与顶壁110之间,以及防止粘接层300内产生气泡,进而防止灰尘或气泡影响电子产品的成像效果。
另外,点胶槽112为封闭的环形槽,而且,点胶槽112设有多个,多个点胶槽112在垂直于光轴10的方向上间隔排布,可以理解的是,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呈圆筒状的镜筒100来说,多个点胶槽112沿顶壁110的径向间隔排布,以增加第一透镜210与镜筒100之间的粘接面积,提高两者连接的稳固性,防止第一透镜210与镜筒100分离。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点胶槽112也可以是线性槽或弧形槽,除了沿顶壁110的径向间隔排布外,还可以沿顶壁110的周向间隔排布,也即围绕光轴10设置。
具体到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点胶槽112设有4个,当然,点胶槽112的数目还可以为1个、2个、3个或5个以上,这里不做唯一限定。
更为具体地,点胶槽112的横截面呈梯形,以增大粘接层300与镜筒100的粘贴面积,进一步提高光学镜头的结构稳固性。需要说明的是,这里说的点胶槽112的横截面由包含光轴10的平面所截得。
而且,自物侧至像侧的方向上,点胶槽112的尺寸逐渐减小。可以理解的是,点胶槽112靠近容置腔102的一侧的尺寸小于点胶槽112远离容置腔102的一侧的尺寸,以使得粘接层300与第一透镜210之间的粘贴面积较大。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在物侧至像侧的方向上,点胶槽112的尺寸也可以逐渐增大。或者,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点胶槽112的横截面还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矩形、三角形等。
为了更进一步地提高第一透镜210和镜筒100两者之间连接的稳固性,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2及图4所示,顶壁110远离容置腔102的一面还设有缺口114,缺口114用于收容部分粘接层300,相邻两点胶槽112之间设有缺口114,且缺口114用于连通相邻两点胶槽112。缺口114除了可以增大粘接层300的体积,进而提高第一透镜210和镜筒100的粘接面积外,还可以为点胶在点胶槽112内的工业胶水提供一定的溢出空间,以防粘接层300溢出顶壁110远离容置腔102的一面。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缺口114也可以直接省略。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透镜组件200还包括遮光片230及第三透镜240,第二透镜220、遮光片230及第三透镜240自物侧至像侧的方向依次设置,也即,遮光片230及第三透镜240均位于容置腔102内。其中,遮光片230为环形结构,主要夹持在第二透镜220的非光学区和第三透镜240的非光学区之间,具有阻挡杂光的作用,以避免杂光进入成像区域而影响成像品质。
容易理解的是,对于图1所示的光学镜头来说,透镜组件200共包含3个透镜,且在这3个透镜中,第一透镜210的直径是最大的,或者说,第一透镜210的光学区在垂直于光轴10方向上的跨度是最大的。需要说明的是,透镜组件200包含的透镜数目并不限于图1所示的实施例,透镜数目可以为2个或4个以上,只要第一透镜210的直径最大,都可以将第一透镜210设置在容置腔102的外侧。当然,遮光片230的数目也需与透镜的数目相匹配,相邻两透镜之间至少需要设置一个遮光片230。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210、第二透镜220及第三透镜240都可以采用塑料或玻璃材质。遮光片230是由黑色塑胶材料通过射出成型的方式制成的,以使得遮光片230具有较高的尺寸精确度,不会因制作上的误差而降低阻挡杂光的效果,或阻挡过多的有效成像光线,而影响成像品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遮光片230还可以由黑色薄膜经过冲压的方式制成。
如图1所示,光学镜头还包括压环400,压环400设于容置腔102内,并与侧壁120连接,以将透镜组件200固定在容置腔102内。具体到本实施方式中,压环400通过紫外胶与侧壁120粘接在一起。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压环40还可以通过螺纹连接或卡扣连接的方式与镜筒100连接,在此不做唯一限定。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镜筒,包括顶壁及侧壁,所述顶壁与所述侧壁连接形成容置腔;以及
透镜组件,包括第一透镜及第二透镜,所述第一透镜、所述顶壁及所述第二透镜自物侧至像侧的方向依次设置,且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顶壁连接,所述第二透镜位于所述容置腔内,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透镜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透镜的尺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粘接层,所述第一透镜通过所述粘接层与所述顶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壁远离所述容置腔的一面设有点胶槽,所述粘接层的至少部分结构设于所述点胶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点胶槽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点胶槽在垂直于所述光轴的方向上间隔排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壁远离所述容置腔的一面还设有缺口,所述缺口用于收容部分所述粘接层,相邻两所述点胶槽之间设有所述缺口,且所述缺口用于连通相邻两所述点胶槽。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点胶槽的横截面呈梯形。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自所述物侧至所述像侧的方向上,所述点胶槽的尺寸逐渐减小。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点胶槽为封闭的环形槽。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层远离所述容置腔的一面与所述顶壁远离所述容置腔的一面平齐。
10.一种电子产品,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
CN201822239417.XU 2018-12-28 2018-12-28 光学镜头及电子产品 Active CN2093879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39417.XU CN209387957U (zh) 2018-12-28 2018-12-28 光学镜头及电子产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39417.XU CN209387957U (zh) 2018-12-28 2018-12-28 光学镜头及电子产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87957U true CN209387957U (zh) 2019-09-13

Family

ID=678625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239417.XU Active CN209387957U (zh) 2018-12-28 2018-12-28 光学镜头及电子产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8795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37066A (zh) * 2019-10-17 2020-01-31 舜宇光学(中山)有限公司 光学镜片组和光学镜头
CN113314879A (zh) * 2020-02-26 2021-08-27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连接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37066A (zh) * 2019-10-17 2020-01-31 舜宇光学(中山)有限公司 光学镜片组和光学镜头
CN113314879A (zh) * 2020-02-26 2021-08-27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连接器
US11381024B2 (en) 2020-02-26 2022-07-05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387957U (zh) 光学镜头及电子产品
US11029481B2 (en) Lens module
JP6688428B1 (ja) レンズモジュール
WO2020140592A1 (zh) 玻璃镜片及镜头模组
CN104865680A (zh) 光学镜头及应用该光学镜头的电子设备
US20200057237A1 (en) Lens module
US20200057283A1 (en) Lens module
WO2020258324A1 (zh) 光学镜头
US20180164533A1 (en) Lens and Lens Module
WO2018233540A1 (zh) 一种多群组镜头、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电子设备
TW202028843A (zh) 光學鏡頭、應用該光學鏡頭的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US11428907B2 (en) Optical lens module
US20200409108A1 (en) Optical lens module
WO2020192253A1 (zh) 镜头结构及其组装方法以及摄像模组
US11106020B2 (en) Lens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1187867B2 (en) Camera lens, lens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same
JP2002131509A (ja) 複合レンズ、それを用いたレンズ装置および複合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CN210090788U (zh) 镜头模组
US11156797B2 (en) Lens module
US11347018B2 (en) Lens module
US11016225B2 (en) Lens module
CN210090802U (zh) 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US20200057235A1 (en) Lens module
JP2018010270A (ja) レンズモジュール
US20200201147A1 (en) Lens Modu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423

Address after: No. 8, 2 floor, 85 Cavendish Science Park Avenue, Singapore

Patentee after: Raytheon solutions Pte Ltd

Address before: No. 8, 2 floor, 85 Cavendish Science Park Avenue, Singapore

Patentee before: Raytheon Technology (Singapore)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