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87950U - 镜头模组 - Google Patents

镜头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87950U
CN209387950U CN201822278375.0U CN201822278375U CN209387950U CN 209387950 U CN209387950 U CN 209387950U CN 201822278375 U CN201822278375 U CN 201822278375U CN 209387950 U CN209387950 U CN 2093879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ose
boss
infrared fileter
lens module
stage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27837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韦传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Original Assignee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filed Critical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27837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879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879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879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yeglas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镜头模组,其包括镜头筒、收容于所述镜头筒内的镜片组和红外滤光片及将所述镜片组压紧在所述镜头筒内的锁压环,所述红外滤光片位于所述镜片组的像侧,所述镜片组包括靠近所述红外滤光片的第一镜片,所述镜头筒包括收容所述镜片组的本体部、自所述本体部向靠近光轴方向延伸形成台阶部及自所述台阶部向靠近光轴方向延伸形成的凸台,所述第一镜片安装于所述台阶部上,所述红外滤光片安装于所述凸台上并通过胶水与所述凸台胶合固定。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镜头模组的可靠性更高。

Description

镜头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成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车载的镜头模组。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设备不断地朝着智能化发展,除了数码相机外,便携式电子设备例如平板电脑、手机等也都配备了拍照摄像功能的镜头模组,以及汽车等交通工具上也配备有具备拍照摄像功能的镜头模组,以满足用户随时拍照的需要。
相关技术的镜头模组包括镜头筒、收容于所述镜头筒内的镜片组和红外滤光片及将所述镜片组压紧在所述镜头筒内的锁压环。红外滤光片位于镜片组的像侧,并且红外滤光片通常由镜片组中的镜片或抵接镜片的遮光板压紧,
然而,相关技术中由于红外滤光片由镜片或遮光板压紧,使得镜头模组的组装部件较多,并且镜头模组在设计结构上受到限制,同时也增加了遮光板的加工难度。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镜头模组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稳定性良好的镜头模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镜头模组,其包括镜头筒、收容于所述镜头筒内的镜片组和红外滤光片及将所述镜片组压紧在所述镜头筒内的锁压环,所述红外滤光片位于所述镜片组的像侧,所述镜片组包括靠近所述红外滤光片的第一镜片,所述镜头筒包括收容所述镜片组的本体部、自所述本体部向靠近光轴方向延伸形成台阶部及自所述台阶部向靠近光轴方向延伸形成的凸台,所述第一镜片安装于所述台阶部上,所述红外滤光片安装于所述凸台上并通过胶水与所述凸台胶合固定。
优选的,所述台阶部及所述凸台均呈环状,且所述台阶部和所述凸台及所述本体部的中心轴均位于同一直线上。
优选的,所述凸台位于所述台阶部的靠近像侧一端。
优选的,所述台阶部包括靠近物侧的上表面、与所述上表面相对设置的下表面及连接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的内表面,所述内表面位于靠近光轴一侧,所述第一镜片抵接于所述上表面上,所述凸台自所述内表面向靠近光轴方向延伸形成。
优选的,所述第一镜片包括用于聚光充当成像区的第一主体部和环绕所述第一主体部延伸的第一承靠部,所述第一承靠部的像侧面与所述上表面抵接。
优选的,所述凸台包括自所述内表面向远离物侧方向且靠近光轴方向倾斜延伸的第一斜面、自所述第一斜面末端向靠近像侧方向弯折延伸的第一表面、自所述第一表面末端向靠近光轴方向弯折延伸的第二表面、自所述第二表面末端向靠近像侧方向弯折延伸的第三表面及自所述第三表面末端向远离光轴方向且靠近像侧方向倾斜延伸并与所述下表面连接的第二斜面,所述红外滤光片抵接于所述第二表面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斜面、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表面及所述红外滤光片共同围合形成容纳胶水的胶水槽,所述红外滤光片通过在所述胶水槽中打胶与所述凸台胶合固定。
优选的,所述第一镜片与所述红外滤光片间隔正对设置。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镜头模组通过在所述镜头筒设置所述台阶部承接所述第一镜片,并且所述红外滤光片承接于所述凸台上与所述凸台胶合固定,通过让所述红外滤光片与所述镜头筒直接胶合固定,可以减少压紧所述红外滤光片所需部件,从而使得所述镜头模组的部件减少;并且通过胶水使所述红外滤光片与所述镜头筒胶合固定,使得所述镜头模组的结构稳定性良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镜头模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镜头模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镜头模组100,其包括镜头筒10、收容于所述镜头筒10内的镜片组20、红外滤光片30及将所述镜片组20压紧在所述镜头筒10内的锁压环40。所述红外滤光片30位于所述镜片组20的像侧,所述锁压环40位于所述镜片组20的物侧。
所述镜头筒10包括收容所述镜片组20的本体部11、自所述本体部11向光轴方向延伸形成的台阶部12及自所述台阶部12向光轴方向延伸形成的凸台13。
所述凸台13位于所述台阶部12的靠近像侧方向一端。具体的,所述台阶部12与所述凸台13均呈环状,且所述台阶部12和所述凸台13及所述本体部11的中心轴均位于同一直线上。
所述台阶部12包括靠近物侧的上表面121、与所述上表面121相对设置的下表面122及连接所述上表面121和所述下表面122的内表面123,所述内表面123位于靠近光轴一侧。
所述凸台13自所述内表面123靠近像侧的一端向靠近光轴方向延伸形成。具体的,所述凸台13包括自所述内表面123向远离物侧方向且靠近光轴方向倾斜延伸的第一斜面131、自所述第一斜面131末端向靠近像侧方向弯折延伸的第一表面132、自所述第一表面132末端向靠近光轴方向弯折延伸的第二表面133、自所述第二表面133末端向靠近像侧方向弯折延伸的第三表面134及自所述第三表面134末端向远离光轴方向且靠近像侧方向倾斜延伸并与所述下表面122连接的第二斜面135。
所述镜片组20包括自物侧往像侧方向依次设置的多个镜片。具体的,所述镜片组20包括靠近所述红外滤光片30的第一镜片21。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镜片组20为四片镜片结构,当然,本实用新型的所述镜片组20并不限于四片镜片结构,本实施方式中仅以四片镜片为例进行说明,其中最靠近像侧的为所述第一镜片21。
所述第一镜片21安装于所述台阶部12上。具体的,所述第一镜片21包括用于聚光充当成像区的第一主体部211和环绕所述第一主体部211延伸的第一承靠部212。所述上表面121与所述第一承靠部212的像侧面对应抵接将所述第一镜片21支撑于所述台阶部12上。
所述红外滤光片30安装于所述凸台13上并通过胶水与所述凸台13胶合固定。具体的,第二表面133与所述红外滤光片30靠近像侧一端表面对应抵接将所述红外滤光片30支撑于所述凸台13上。
所述第一斜面131、所述第一表面132、所述第二表面133及所述红外滤光片30共同围合形成容纳胶水的胶水槽50,所述红外滤光片30通过在所述胶水槽50中打胶与所述凸台13胶合固定。
所述红外滤光片30与所述第一镜片21间隔正对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所述红外滤光片30与所述凸台13直接胶合连接,并通过设置所述台阶部12承接所述第一镜片21,取代相关技术中采用镜片或遮光板压紧红外滤光片,使得所述红外滤光片30具有更好的固定效果,同时也可减少所述镜头筒10内所需组装的部件,并且也能降低遮光板的加工难度。
所述锁压环40位于所述镜片组20的物侧方向并且与所述镜头筒10螺纹连接,所述锁压环40将所述镜片组20压紧于所述镜头筒10内使得所述镜片组20中的各个镜片位置固定。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红外滤光片130与所述第一镜片121之间的间隔距离大于实施例一中的所述红外滤光片30与所述第一镜片21之间的间隔距离。通过此种设置,在一些较深的镜头筒中可以减少遮光板的设置,从而降低了遮光板的加工难度。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镜头模组通过在所述镜头筒设置所述台阶部承接所述第一镜片,并且所述红外滤光片承接于所述凸台上与所述凸台胶合固定,通过让所述红外滤光片与所述镜头筒直接胶合固定,可以减少压紧所述红外滤光片所需部件,从而使得所述镜头模组的部件减少;并且通过胶水使所述红外滤光片与所述镜头筒胶合固定,使得所述镜头模组的结构稳定性良好。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镜头模组,包括镜头筒、收容于所述镜头筒内的镜片组和红外滤光片及将所述镜片组压紧在所述镜头筒内的锁压环,所述红外滤光片位于所述镜片组的像侧,所述镜片组包括靠近所述红外滤光片的第一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筒包括收容所述镜片组的本体部、自所述本体部向靠近光轴方向延伸形成台阶部及自所述台阶部向靠近光轴方向延伸形成的凸台,所述第一镜片安装于所述台阶部上,所述红外滤光片安装于所述凸台上并通过胶水与所述凸台胶合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部及所述凸台均呈环状,且所述台阶部和所述凸台及所述本体部的中心轴均位于同一直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位于所述台阶部的靠近像侧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部包括靠近物侧的上表面、与所述上表面相对设置的下表面及连接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的内表面,所述内表面位于靠近光轴一侧,所述第一镜片抵接于所述上表面上,所述凸台自所述内表面向靠近光轴方向延伸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镜片包括用于聚光充当成像区的第一主体部和环绕所述第一主体部延伸的第一承靠部,所述第一承靠部的像侧面与所述上表面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包括自所述内表面向远离物侧方向且靠近光轴方向倾斜延伸的第一斜面、自所述第一斜面末端向靠近像侧方向弯折延伸的第一表面、自所述第一表面末端向靠近光轴方向弯折延伸的第二表面、自所述第二表面末端向靠近像侧方向弯折延伸的第三表面及自所述第三表面末端向远离光轴方向且靠近像侧方向倾斜延伸并与所述下表面连接的第二斜面,所述红外滤光片抵接于所述第二表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面、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表面及所述红外滤光片共同围合形成容纳胶水的胶水槽,所述红外滤光片通过在所述胶水槽中打胶与所述凸台胶合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镜片与所述红外滤光片间隔正对设置。
CN201822278375.0U 2018-12-31 2018-12-31 镜头模组 Active CN2093879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78375.0U CN209387950U (zh) 2018-12-31 2018-12-31 镜头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78375.0U CN209387950U (zh) 2018-12-31 2018-12-31 镜头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87950U true CN209387950U (zh) 2019-09-13

Family

ID=678633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278375.0U Active CN209387950U (zh) 2018-12-31 2018-12-31 镜头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8795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87220A (zh) * 2021-03-31 2021-06-18 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87220A (zh) * 2021-03-31 2021-06-18 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636520U (zh) 镜头模组
CN205210391U (zh) 镜头模组
CN206962938U (zh) 一种摄像头模组及移动终端
CN101281282A (zh) 镜头模组
CN209387963U (zh) 镜头模组
US11029481B2 (en) Lens module
CN207965319U (zh) 镜头模组
US20200057283A1 (en) Lens module
CN109218477A (zh) 一种摄像头装置及终端
CN209387950U (zh) 镜头模组
CN208172336U (zh) 镜头模组
CN208026962U (zh) 一种镜筒及镜头模组
US20180024312A1 (en) Lens Module
CN210348027U (zh) 镜头模组
CN201096945Y (zh) 镜头基座的接合结构
CN206532016U (zh) 镜头模组
CN207965293U (zh) 镜头模组
US11156797B2 (en) Lens module
CN207965316U (zh) 镜头模组
CN208636550U (zh) 一种镜头模组
CN208795906U (zh) 镜头、摄像模组和电子装置
CN208172335U (zh) 镜头
CN206523689U (zh) 镜头模组
CN207965301U (zh) 镜头模组
CN208026963U (zh) 镜头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426

Address after: No. 8, 2 floor, 85 Cavendish Science Park Avenue, Singapore

Patentee after: Raytheon solutions Pte Ltd

Address before: No. 8, 2 floor, 85 Cavendish Science Park Avenue, Singapore

Patentee before: Raytheon Technology (Singapore)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