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73306U -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73306U
CN209373306U CN201920322042.5U CN201920322042U CN209373306U CN 209373306 U CN209373306 U CN 209373306U CN 201920322042 U CN201920322042 U CN 201920322042U CN 209373306 U CN209373306 U CN 2093733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ughter board
liquid crystal
crystal display
backlight module
display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32204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雷嗣军
马贺兵
高亮
孙艳生
张超杰
耿玉旭
谭森
曾凡建
余平甲
李登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ongq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ongq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ongq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32204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733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733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733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属于显示技术领域。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和光源,所述光源位于所述背板的一侧,所述背板的另一侧具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容置印制电路板。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液晶显示装置较厚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用于背光模组。

Description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背光模组是液晶显示装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背光模组可以用于为液晶显示装置中的液晶显示面板提供背光,背光模组所在的液晶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用于为液晶显示面板提供控制电压的印制电路板(英文:PCB;简称:Printed Circuit Board)。
相关技术中,背光模组通常包括:背板和光源。其中,光源位于背板的一侧,上述印制电路板位于背板的另一侧,且与液晶显示面板电连接。
由于光源位于背板的一侧,且印制电路板位于背板的另一侧,相当于光源、背板和印制电路板三者叠加,因此,导致液晶显示装置较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能够解决液晶显示装置较厚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和光源,
所述光源位于所述背板的一侧,所述背板的另一侧具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容置印制电路板。
可选地,所述凹槽的深度大于所述印制电路板的厚度。
可选地,所述背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子板、连接子板和第二子板,
所述第一子板、所述连接子板和所述第二子板在平行于所述第一子板的方向上以及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子板的目标方向均依次排布,所述连接子板与所述第一子板的夹角大于零,所述连接子板与所述第二子板的夹角大于零;
所述光源位于所述第一子板中朝向所述目标方向的表面,所述凹槽由所述连接子板和所述第二子板中朝向所述目标方向的反方向的表面围成。
可选地,所述背板还包括:限位台,
所述限位台位于所述第二子板中朝向所述目标方向的目标表面,且位于所述目标表面中远离所述连接子板的部分区域。
可选地,所述限位台与所述第二子板远离所述连接子板的一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背光模组为侧入式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导光板,所述光源包括:灯板和多个灯珠,
所述导光板与所述多个灯珠均位于所述灯板远离所述背板的一侧,且每两个相邻灯珠的间距为目标间距;
对于所述多个灯珠中的每个灯珠,A/P大于0.67,其中,A为所述灯珠与所述导光板中的目标区域在平行于所述导光板的方向上的最短边界距离,所述目标区域为所述背光模组用于提供背光的液晶显示面板的有效显示区域在所述导光板上的正投影区域,P为所述目标间距;A<6.7毫米,和/或,所述灯珠与所述灯板中远离所述导光板的侧面的最短边界距离小于0.7毫米。
可选地,A=4毫米。
可选地,所述灯珠与所述灯板中远离所述导光板的侧面的最短边界距离为0.35毫米。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印制电路板以及上述背光模组,所述印制电路板位于所述背光模组中背板的凹槽内。
可选地,所述背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子板、连接子板、第二子板和限位台,
所述第一子板、所述连接子板和所述第二子板在平行于所述第一子板的方向上以及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子板的目标方向均依次排布,且所述连接子板与所述第一子板的夹角大于零,所述连接子板与所述第二子板的夹角大于零;
所述限位台位于所述第二子板中朝向所述目标方向的目标表面,且位于所述目标表面中远离所述连接子板的部分区域;
所述液晶显示面板搭接在所述目标表面,且位于所述限位台靠近所述连接子板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柔性电路板,
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印制电路板电连接的一端位于所述背板和所述印制电路板之间。
可选地,所述柔性电路板在目标平面上的正投影区域位于所述印制电路板在所述目标平面上的正投影区域内,所述目标平面为平行于所述印制电路板的任一平面。
可选地,所述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电子元器件,所述电子元器件位于所述印制电路板远离所述背板的表面。
可选地,所述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印制电路板和所述背板之间的双面胶,所述印制电路板通过所述双面胶固定在所述凹槽。
可选地,所述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包裹层,所述包裹层包裹所述背光模组和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且暴露出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出光面中的有效显示区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中,背板的另一侧具有凹槽,且该凹槽用于容置PCB。这样一来,在组装PCB和背光模组时,可以将PCB置于该凹槽内,从而使得PCB和背光模组组成的整体的厚度较小,背光模组所在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厚度较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相关技术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相关技术提供的一种柔性电路板弯折前的示意图;
图6为相关技术提供的一种柔性电路板弯折后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电路板弯折前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电路板弯折后的示意图;
图9为相关技术提供的另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图1为相关技术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包括:液晶显示面板11、背光模组12和PCB 13。
其中,背光模组12位于液晶显示面板11的一侧,且用于为液晶显示面板11提供背光。示例地,背光模组12包括:背板121和光源122,光源122位于背板121朝向液晶显示面板11的一侧。PCB 13位于背板121的另一侧,且与液晶显示面板11电连接,用于为液晶显示面板11提供控制电压。
从图1可以看出,光源122、背板121和PCB 13三者叠加,因此,液晶显示装置较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的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所在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厚度较小。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背光模组可以包括:背板01和光源02。其中,光源02位于背板01的一侧,背板的另一侧具有凹槽X,凹槽X用于容置PCB 13。
综上所述,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中,背板的另一侧具有凹槽,且该凹槽用于容置PCB。这样一来,在组装PCB和背光模组时,可以将PCB置于该凹槽内,从而使得PCB和背光模组组成的整体的厚度较小,背光模组所在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厚度较小。
可选地,当PCB 13容置在凹槽X内时,PCB 13可以平行于凹槽X的底面。此时,为了更好的减小背光模组和PCB组成的整体的厚度,可以将凹槽X的深度设置为大于PCB 13的厚度。可选地,凹槽X的深度也可以小于或等于PCB的厚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图2的基础上,背板可以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子板011、连接子板012和第二子板013。第一子板011、连接子板012和第二子板013可以在平行于第一子板011的方向B1上以及垂直于第一子板011的目标方向B2上均依次排布。连接子板012与第一子板011的夹角大于零,连接子板012与第二子板013的夹角大于零,此时的背板大致呈Z形。光源02可以位于第一子板011中朝向目标方向B2的表面,凹槽X可以由连接子板012和第二子板013中朝向目标方向B2的反方向的表面围成。
从图3可以看出,背板通过连接子板012和第二子板013形成凹槽X,且PCB 13可以位于凹槽X内。可选地,背板中的凹槽X还可以是通过在背板的表面挖槽得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进一步地,背板还可以包括:限位台014,限位台014位于第二子板013中朝向目标方向B2的目标表面D,且位于目标表面D中远离连接子板012的部分区域。也即该限位台014并未覆盖目标表面D的全部区域,从而在目标表面D中靠近连接子板012的一侧留出一部分区域,以便于在液晶显示面板(图3中未示出)搭接在该一部分区域上时,限位台014能够对液晶显示面板进行限位。
可选地,请继续参考图3,限位台014可以与第二子板013远离连接子板012的一端连接,相当于该限位台014可以为从第二子板013远离连接子板012的一端向第二子板013的目标表面D弯折形成的。可选地,该限位台014也可以与目标表面D中的各个区域均连接,此时,限位台014可以是通过在目标表面D上直接采用沉积或蒸镀等方式得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请请继续参考图3,背光模组还可以包括导光板03,该导光板03可以与光源02位于背板(如背板中第一子板011)的同一侧。该背光模组为侧入式背光模组或直下式背光模组(图3中以侧入式背光模组为例)。当背光模组为侧入式背光模组时,光源02可以包括:灯板021和位于灯板021上的多个灯珠022(图3中仅示出了一个灯珠,多个灯珠可以沿导光板的边缘依次排布)。导光板03与多个灯珠022均可以位于灯板021远离背板的一侧。
每两个相邻灯珠022的间距为目标间距。对于多个灯珠022中的每个灯珠022,假设灯珠022与导光板03中的目标区域在平行于导光板03的方向上的最短边界距离为A,该目标区域为背光模组用于提供背光的液晶显示面板的有效显示区域在导光板03上的正投影区域,目标间距为P。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以将A/P设置为大于0.67,这样能够保证液晶显示面板在背光模组提供的背光的作用下正常显示图像。可选地,A<6.7毫米,和/或,灯珠022与灯板021中远离导光板03的侧面E的最短边界距离小于0.7毫米。示例地,A=4毫米,又示例的,该最短边界距离为0.35毫米。
在背光模组为侧入式背光模组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将灯珠与灯板远离导光板03的侧面的最短边界距离减小至0.7毫米以下,能够将液晶显示装置的边框宽度中与灯条相关的部分减小,进而减小边框宽度。将A减小至6.7毫米以下时,液晶显示装置的边框宽度中与灯条相关的部分更小,能进一步减小边框宽度。相当于将灯珠向导光板移动,并将灯板也向导光板移动,减少了灯条中凸出于导光板的部分。
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还可以包括除上述结构之外的其他结构,比如背光模组还可以包括位于导光板靠近显示面板一侧的光学膜材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综上所述,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中,背板的另一侧具有凹槽,且该凹槽用于容置PCB。这样一来,在组装PCB和背光模组时,可以将PCB置于该凹槽内,从而使得PCB和背光模组组成的整体的厚度较小,背光模组所在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厚度较小。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包括:液晶显示面板11、印制电路板13以及上述背光模组(如图2或图3所示的背光模组,图4中以图3所示的背光模组为例),印制电路板13可以位于背光模组中背板01的凹槽X内。
可选地,请结合图3和图4,当背板0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子板011、连接子板012、第二子板013和限位台014时,液晶显示面板11可以搭接在第二子板013中朝向目标方向B2的目标表面D,且位于限位台014靠近连接子板012的一侧。示例地,液晶显示面板11可以包括:沿远离背板01的方向依次叠加的第一偏光片111、阵列基板112、液晶层(图4中未示出)、彩膜基板113和第二偏光片114。液晶显示面板11中搭接在目标表面D的结构可以为该阵列基板112。
可选地,液晶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柔性电路板14。柔性电路板14用于电连接PCB13和液晶显示面板11。示例地,柔性电路板14可以通过与阵列基板112搭接在目标表面D上的部分电连接,以实现与液晶显示面板11的电连接。又示例地,柔性电路板14与PCB13电连接的一端位于背板01和PCB 13之间。其中,当柔性电路板14与PCB 13电连接的一端位于背板01和PCB 13之间时,柔性电路板14无需绕过PCB 13与其电连接。这样一来,柔性电路板14的存在并不会对液晶显示装置的边框宽度造成任何影响,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边框宽度较小。
可选地,柔性电路板14在目标平面D上的正投影区域可以位于印制电路板PCB 13在目标平面F上的正投影区域内,目标平面F为平行于PCB 13的任一平面。
进一步地,液晶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电子元器件15,电子元器件15可以位于PCB13远离背板01的表面。又进一步地,液晶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位于PCB 13和背板01之间的双面胶(图4中未示出),PCB 13可以通过双面胶固定在背板01中的凹槽X内。再进一步地,液晶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包裹层16,包裹层16包裹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面板11,且暴露出液晶显示面板11的出光面中的有效显示区域。示例地,该包裹层可以为胶带。
综上所述,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中,背板的另一侧具有凹槽,且该凹槽用于容置PCB。这样一来,在组装PCB和背光模组时,可以将PCB置于该凹槽内,从而使得PCB和背光模组组成的整体的厚度较小,液晶显示装置的厚度较小。
相关技术中具有两种液晶显示装置,以下分别将相关技术中的每种液晶显示装置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进行比较。
一方面,相关技术中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如图1所示。请继续参考图1,该液晶显示装置中的背光模组12还可以包括:导光板123,导光板123和光源122均位于背板121朝向液晶显示面板11的一侧。
该液晶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柔性电路板14、电子元器件15和包裹层16。其中,柔性电路板14的一端与液晶显示面板11电连接,另一端弯折至PCB 13远离背板121的一侧,与PCB 13电连接。需要说明的是,PCB 13具有相对设置且面积较大的两个板面,PCB 13的侧面用于连接这两个板面,柔性电路板14在弯折的过程中经过了PCB 13的一个侧面。为了防止PCB 13与柔性电路板14在该侧面发生短路,通常将柔性电路板14和该侧面间隔一定空间。这样一来,由于柔性电路板14弯折,以及柔性电路板14需要与PCB 13的侧面存在间隔,因此,导致液晶显示装置的边框较宽。另外,电子元器件15位于PCB 13远离背板121的一侧,包裹层16包裹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面板,且暴露出液晶显示面板的出光面中的有效显示区域。
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与图1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进行比较,可以得出:
首先,图1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光源、背板和PCB三者叠加,导致图1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厚度较大。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中,背板中未设置有光源的一侧具有凹槽,且PCB位于凹槽内,使得光源、背板和PCB组成的整体的厚度较小,该液晶显示装置的厚度较小。
其次,图1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柔性电路板中与PCB电连接的一端位于PCB远离背板的一端,使得柔性电路板需要绕过PCB与PCB电连接,并且,柔性电路板需要与PCB的侧面存在间隔,这样导致液晶显示装置的边框宽度较大。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柔性电路板中与PCB电连接的一端位于PCB与背板之间,使得柔性电路板无需绕过PCB与PCB电连接,并且,柔性电路板也无需与PCB的侧面存在间隔,这样使得液晶显示装置的边框宽度较小。
另外,对于图1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在将柔性电路板14与液晶显示面板11和PCB13电连接时,如图5所示,可以首先将PCB 13和液晶显示面板11均与柔性电路板14的同一表面电连接,之后,将柔性电路板14进行弯折为图6所示的状态即可。而对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在将柔性电路板14与液晶显示面板11和PCB 13电连接时,如图7所示,可以首先将PCB 13和液晶显示面板11与柔性电路板14的不同表面电连接,之后,将柔性电路板14进行弯折为图8所示的状态即可。
另一方面,相关技术中的另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如图9所示。请参考图9,该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包括:液晶显示面板11、背光模组12、PCB 13、柔性电路板14、电子元器件15和包裹层16。其中,背光模组12位于液晶显示面板11的一侧,且用于为液晶显示面板11提供背光。
示例地,背光模组12包括:背板121、光源122、导光板123和支架124。导光板123和光源122位于背板121朝向液晶显示面板11的一侧。支架124与背板121连接,且位于背板121的延伸方向上,PCB 13位于支架124中朝向液晶显示面板11的一侧。柔性电路板14的一端搭接在液晶显示面板11上,且与液晶显示面板11电连接;柔性电路板14的另一端搭接在PCB13上,且与PCB 13电连接。PCB 13中一部分位于支架124上,PCB 13的另一部分中靠近支架124的表面设置有上述电子元器件15。包裹层16包裹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面板,且暴露出液晶显示面板的出光面中的有效显示区域。
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与图9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进行比较,可以得出:图9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由于PCB未与背板叠加,且PCB位于背板的延伸方向上,导致液晶显示装置的边框宽度较大。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不仅PCB位于背板远离液晶显示面板的一侧,PCB与背板叠加,因此液晶显示装置的边框宽度较小;并且,柔性电路板中与PCB电连接的一端位于PCB与背板之间,使得柔性电路板无需绕过PCB与PCB电连接,并且,柔性电路板也无需与PCB的侧面存在间隔,这样使得液晶显示装置的边框宽度进一步较小。
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不仅厚度较小,且边框宽度也较小,因此,能够满足对液晶显示装置的窄边框和薄形化的要求。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所有背光模组的示意图均为背光模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所有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均为液晶显示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和光源,
所述光源位于所述背板的一侧,所述背板的另一侧具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容置印制电路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深度大于所述印制电路板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子板、连接子板和第二子板,
所述第一子板、所述连接子板和所述第二子板在平行于所述第一子板的方向上以及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子板的目标方向均依次排布,所述连接子板与所述第一子板的夹角大于零,所述连接子板与所述第二子板的夹角大于零;
所述光源位于所述第一子板中朝向所述目标方向的表面,所述凹槽由所述连接子板和所述第二子板中朝向所述目标方向的反方向的表面围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还包括:限位台,
所述限位台位于所述第二子板中朝向所述目标方向的目标表面,且位于所述目标表面中远离所述连接子板的部分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台与所述第二子板远离所述连接子板的一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为侧入式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导光板,所述光源包括:灯板和多个灯珠,
所述导光板与所述多个灯珠均位于所述灯板远离所述背板的一侧,且每两个相邻灯珠的间距为目标间距;
对于所述多个灯珠中的每个灯珠,A/P大于0.67,其中,A为所述灯珠与所述导光板中的目标区域在平行于所述导光板的方向上的最短边界距离,所述目标区域为所述背光模组用于提供背光的液晶显示面板的有效显示区域在所述导光板上的正投影区域,P为所述目标间距;A<6.7毫米,和/或,所述灯珠与所述灯板中远离所述导光板的侧面的最短边界距离小于0.7毫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A=4毫米。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珠与所述灯板中远离所述导光板的侧面的最短边界距离为0.35毫米。
9.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印制电路板以及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背光模组,所述印制电路板位于所述背光模组中背板的凹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子板、连接子板、第二子板和限位台,
所述第一子板、所述连接子板和所述第二子板在平行于所述第一子板的方向上以及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子板的目标方向均依次排布,且所述连接子板与所述第一子板的夹角大于零,所述连接子板与所述第二子板的夹角大于零;
所述限位台位于所述第二子板中朝向所述目标方向的目标表面,且位于所述目标表面中远离所述连接子板的部分区域;
所述液晶显示面板搭接在所述目标表面,且位于所述限位台靠近所述连接子板的一侧。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柔性电路板,
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印制电路板电连接的一端位于所述背板和所述印制电路板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在目标平面上的正投影区域位于所述印制电路板在所述目标平面上的正投影区域内,所述目标平面为平行于所述印制电路板的任一平面。
13.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电子元器件,所述电子元器件位于所述印制电路板远离所述背板的表面。
14.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印制电路板和所述背板之间的双面胶,所述印制电路板通过所述双面胶固定在所述凹槽。
15.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包裹层,所述包裹层包裹所述背光模组和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且暴露出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出光面中的有效显示区域。
CN201920322042.5U 2019-03-13 2019-03-13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Active CN2093733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22042.5U CN209373306U (zh) 2019-03-13 2019-03-13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22042.5U CN209373306U (zh) 2019-03-13 2019-03-13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73306U true CN209373306U (zh) 2019-09-10

Family

ID=678241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322042.5U Active CN209373306U (zh) 2019-03-13 2019-03-13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73306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13761A (zh) * 2020-04-20 2020-07-14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3946072A (zh) * 2021-10-28 2022-01-18 高创(苏州)电子有限公司 背板、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5016174A (zh) * 2022-06-17 2022-09-06 重庆惠科金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模组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13761A (zh) * 2020-04-20 2020-07-14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3946072A (zh) * 2021-10-28 2022-01-18 高创(苏州)电子有限公司 背板、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5016174A (zh) * 2022-06-17 2022-09-06 重庆惠科金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模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373306U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US6854856B2 (en) Backlight assembly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US7006168B2 (en) Flat panel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fixing groove and fixing member to secure display module
US8039753B2 (en)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US11079625B2 (en) Reflection sheet, light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KR101001405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US8049833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7688398B2 (en) Backlight assembly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US10852583B2 (en)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lighting device
US9121988B2 (en) Back light unit,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EP3726285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display assembly and backlight module thereof
US10206300B2 (en) 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 and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US10754190B2 (en) Light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US20220020779A1 (en) Display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US9033567B2 (en) Backlight assembly
CN103228977B (zh) 光源装置及显示装置
CN103228979B (zh) 光源装置及显示装置
KR20190009133A (ko) 표시장치
US8810747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20180043494A (ko) 액정표시장치 및 엘이디 어셈블리
KR20140018045A (ko) 액정표시장치
KR102421508B1 (ko) 표시장치
JP2009086071A (ja) 液晶表示モジュール
CN203115696U (zh) 背光单元
JP7037455B2 (ja) 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