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57748U - 发光二极管 - Google Patents

发光二极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57748U
CN209357748U CN201822165209.XU CN201822165209U CN209357748U CN 209357748 U CN209357748 U CN 209357748U CN 201822165209 U CN201822165209 U CN 201822165209U CN 209357748 U CN209357748 U CN 2093577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type semiconductor
semiconductor layer
substrate
light em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16520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家安
张国华
陈柏松
陈志豪
廖峻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U DEHAO RUNDA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U DEHAO RUNDA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U DEHAO RUNDA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U DEHAO RUNDA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16520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577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577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577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ed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通过在所述衬底上实现整面式的背面P型层金属电极可以更好的实现电流的扩散,并且可以完全无遮掩正面发光的特性。同时,通过所述第一P型半导体层与所述第二P型半导体层的双层P型层,以及所述第一发光层与所述第二发光层的双层发光层的结构,可以把溢流的电子再做进一步的利用来提升发光效率。从而,在制造所述发光二极管时可以降低制造成本,提升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能够实现优良的电流扩散分布及较佳的散热效果。

Description

发光二极管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是一种利用半导体的P-N结电致发光原理制成的一种半导体发光器件。LED具有无污染、高亮度、功耗小、寿命长、工作电压低、易小型化等优点,随着研究的不断进展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
传统LED一般是利用光刻、刻蚀等方式在外延层同一侧上分别镀上N型以及P型的金属电极,导致正面镀N、P型金属电极对于发光二极体的电流扩散及遮光有负向的影响,电极会将发光二极管从活性区发出之光遮挡,从而降低了发光二极管的出光,影响了出光的效率。同时,由于n侧提供的电子其迁移率较p侧的空穴来的大,使得电子会溢流到P层导致发光效率降低。同时,传统的LED制作过程中由于光刻、刻蚀等制程会对产品良率降低,使得制造成本提升。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LED的发光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提供一种发光效率高、成本低的发光二极管。
本申请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包括衬底、应力释放层、第一P型半导体层、第一发光层、第二P型半导体层、第二发光层、N型半导体层、第一电极、第一孔、至少一个第二孔、第一透明导电层、第二透明导电层以及第二电极。所述衬底具有第一表面以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设置的第二表面。所述应力释放层设置于所述衬底的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一P型半导体层设置于远离所述衬底的所述应力释放层表面。所述第一发光层设置于远离所述应力释放层的所述第一P型半导体层表面。所述第二P型半导体层设置于远离所述第一P型半导体层的所述第一发光层表面。
所述第二发光层设置于远离所述第一发光层的所述第二P型半导体层表面。所述N型半导体层设置于远离所述第二P型半导体层的所述第二发光层表面。所述第一电极设置于远离所述第二发光层的所述N型半导体层表面。所述第一孔开设于所述衬底的所述第一表面,且贯穿至所述第一P型半导体层。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孔开设于所述衬底的所述第一表面,且贯穿至所述第二P型半导体层。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孔中,且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设置于所述第一P型半导体层。
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设置于所述第二孔中,且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设置于所述第二P型半导体层。所述第二电极设置于所述衬底的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一孔内,且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接触,用以实现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P型半导体层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二孔内,且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接触,用以实现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二P型半导体层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孔与所述第二孔间隔开设于所述衬底的所述第一表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P型半导体层的厚度,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P型半导体层的厚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孔贯穿所述衬底与所述应力释放层至所述第一P型半导体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孔贯穿所述衬底、所述应力释放层、所述第一P型半导体层与所述第一发光层至所述第二P型半导体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衬底为蓝宝石衬底、硅衬底或碳化硅衬底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光层与所述第二发光层为磷化铟镓铝、氮化铝镓、铟氮化镓、氮化镓及磷化铟镓铝所构成材料组群中的至少一种材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光层与所述第二发光层为量子阱或氮化铟镓多重量子阱。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应力释放层为超晶格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为氧化铟锡、氧化镉锡、氧化锑锡、氧化锌及氧化锌锡所构成材料组群中的至少一种材料。
本申请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通过在所述衬底上实现整面式的背面P型层金属电极可以更好的实现电流的扩散,并且可以完全无遮掩正面发光的特性。同时,通过所述第一P型半导体层与所述第二P型半导体层的双层P型层,以及所述第一发光层与所述第二发光层的双层发光层的结构,可以把溢流的电子再做进一步的利用来提升发光效率。从而,在制造所述发光二极管时可以降低制造成本,提升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能够实现优良的电流扩散分布及较佳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发光二极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发光二极管的第一孔与第二孔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发光二极管100、衬底10、第一表面110、第二表面120、应力释放层20、第一P型半导体层30、第一发光层40、第二P型半导体层50、第二发光层60、N型半导体层70、第一电极80、第一孔310、第二孔510、第一透明导电层320、第二透明导电层520、第二电极9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本申请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100包括衬底10、应力释放层20、第一P型半导体层30、第一发光层40、第二P型半导体层50、第二发光层60、N型半导体层70、第一电极80、第一孔310、至少一个第二孔510、第一透明导电层320、第二透明导电层520以及第二电极90。所述衬底10具有第一表面110以及与所述第一表面110相对设置的第二表面120。所述应力释放层20设置于所述衬底10的所述第二表面120。所述第一P型半导体层30设置于远离所述衬底10的所述应力释放层20表面。所述第一发光层40设置于远离所述应力释放层20的所述第一P型半导体层30表面。所述第二P型半导体层50设置于远离所述第一P型半导体层30的所述第一发光层40表面。
第二发光层60设置于远离所述第一发光层40的所述第二P型半导体层50表面。所述N型半导体层70设置于远离所述第二P型半导体层50的所述第二发光层60表面。所述第一电极80设置于远离所述第二发光层60的所述N型半导体层70表面。所述第一孔310开设于所述衬底10的所述第一表面110,且贯穿至所述第一P型半导体层30。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孔510开设于所述衬底10的所述第一表面110,且贯穿至所述第二P型半导体层50。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320设置于所述第一孔310中,且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320设置于所述第一P型半导体层30。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520设置于所述第二孔510中,且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520设置于所述第二P型半导体层50。
所述第二电极90设置于所述衬底10的所述第一表面110,所述第二电极90设置于所述第一孔310内,且所述第二电极90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320接触,用以实现所述第二电极90与所述第一P型半导体层30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90设置于所述第二孔510内,且所述第二电极90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520接触,用以实现所述第二电极90与所述第二P型半导体层50电连接。
通过两种不同能量强度的激光在所述衬底10的所述第一表面110上打孔,穿过所述衬底10以及外延层,形成所述第一孔310以及所述第二孔510。所述第一孔310贯穿至所述第一P型半导体层30,并裸露出部分所述第一P型半导体层30。利用电子束蒸镀系统或溅镀方法在裸露出的所述第一P型半导体层30上镀上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320。此时,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320设置于所述第一孔310中,且与所述第一P型半导体层30接触。同理,所述第二孔510贯穿至所述第二P型半导体层50,并裸露出部分所述第二P型半导体层50。利用电子束蒸镀系统或溅镀方法在裸露出的所述第二P型半导体层50上镀上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520。此时,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520设置于所述第二孔510中,且与所述第二P型半导体层50接触。
此时,在所述衬底10、所述第一孔310、所述第二孔510、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320以及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520表面上镀上所述第二电极90,使得所述第二电极90通过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320与所述第一P型半导体层30电连接,并且使得所述第二电极90通过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520与所述第二P型半导体层50电连接。
并且,在所述N型半导体层70上镀上所述第一电极80,所述N型半导体层70的部分位置上可以镀有所述第一电极80,可以使得所述第一电极80与所述N型半导体层70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电极80与所述第二电极90为金属电极。所述第一电极80为n型电极,可以为钛-铝,所述第二电极90为p型电极,可以为镍-金。所述第一电极80和所述第二电极90的材料均可以采用Ni/Al/Cr/Ni/Au,依次进行光刻、金属镀膜、剥离,即可制作成n型电极与p型电极,并进行退火形成欧姆接触。
因此,通过在所述衬底10上实现整面式的背面P型层金属电极可以更好的实现电流的扩散,并且可以完全无遮掩正面发光的特性。同时,通过所述第一P型半导体层30与所述第二P型半导体层50的双层P型层,以及所述第一发光层40与所述第二发光层60的双层发光层的结构,可以把溢流的电子再做进一步的利用来提升发光效率。从而,在制造所述发光二极管100时可以降低制造成本,提升所述发光二极管100的发光效率,能够实现优良的电流扩散分布及较佳的散热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孔310与所述第二孔510间隔开设于所述衬底10的所述第一表面110。
采用金属有机化合物化学气相沉淀(Metal-organic Chemical VaporDeposition,MOCVD)技术在所述衬底10上依次沉积所述应力释放层20、所述第一P型半导体层30、所述第一发光层40、所述第二P型半导体层50、所述第二发光层60、所述N型半导体层70。并且,在所述衬底10的所述第一表面110,亦即所述衬底10的背面利用激光器打孔,通过两种不同功率的激光光束打穿所述衬底10与所述应力释放层20直到所述第一P型半导体层30的部分,打穿所述衬底10、所述应力释放层20、所述第一P型半导体层30与所述第一发光层40直到所述第二P型半导体层50的部分。其中,激光打孔数量比例所述第一P型半导体层30:所述第二P型半导体层50可以为1:2~1:20。此时,所述第一孔310与所述第二孔510可以间隔开设于所述衬底10的所述第一表面110。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320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P型半导体层30的厚度,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520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P型半导体层50的厚度。
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320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P型半导体层30的厚度,可以使得所述第二电极90与所述第一P型半导体层30更好地接触。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520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P型半导体层50的厚度,可以使得所述第二电极90与所述第二P型半导体层50更好地接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衬底10可以为蓝宝石衬底、硅衬底或碳化硅衬底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光层40与所述第二发光层60为磷化铟镓铝、氮化铝镓、铟氮化镓、氮化镓及磷化铟镓铝所构成材料组群中的至少一种材料。
当所述第一电极80与所述第二电极90输入供电电压时,可以驱使所述第一P型半导体层30、所述第一发光层40、所述第二P型半导体层50、所述第二发光层60与所述N型半导体层70的结构产生激发光。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光层40与所述第二发光层60为量子阱或氮化铟镓多重量子阱。
具体地,所述第一发光层40与所述第二发光层60中当含In离子的GaN层中In含量的不同时可以发出紫外光、绿光和蓝光。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应力释放层20为超晶格结构。
所述应力释放层20中的InxGa1-xN层可以采用无掺杂的InGaN材料生长。每个周期包括InxGa1-xN层和生长在InxGa1-xN层61之上的GaN层(0<x<y),所述应力释放层20的生长温度随周期数逐渐降低,InxGa1-xN层中的In的含量随周期数逐层增加。在波长各不相同的白光、蓝绿光和黄光等发光二极管中In的含量各不相同。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320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520为氧化铟锡、氧化镉锡、氧化锑锡、氧化锌及氧化锌锡所构成材料组群中的至少一种材料。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P型半导体层30、所述第一发光层40、所述第二P型半导体层50、所述第二发光层60以及所述N型半导体层70可以为氮化镓基(GaN-based)磊晶参杂不同金属而制成。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底(10),具有第一表面(110)以及与所述第一表面(110)相对设置的第二表面(120);
应力释放层(20),设置于所述衬底(10)的所述第二表面(120);
第一P型半导体层(30),设置于远离所述衬底(10)的所述应力释放层(20)表面;
第一发光层(40),设置于远离所述应力释放层(20)的所述第一P型半导体层(30)表面;
第二P型半导体层(50),设置于远离所述第一P型半导体层(30)的所述第一发光层(40)表面;
第二发光层(60),设置于远离所述第一发光层(40)的所述第二P型半导体层(50)表面;
N型半导体层(70),设置于远离所述第二P型半导体层(50)的所述第二发光层(60)表面;
第一电极(80),设置于远离所述第二发光层(60)的所述N型半导体层(70)表面;
第一孔(310),开设于所述衬底(10)的所述第一表面(110),且贯穿至所述第一P型半导体层(30);
至少一个第二孔(510),开设于所述衬底(10)的所述第一表面(110),且贯穿至所述第二P型半导体层(50);
第一透明导电层(320),设置于所述第一孔(310)中,且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320)设置于所述第一P型半导体层(30);
第二透明导电层(520),设置于所述第二孔(510)中,且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520)设置于所述第二P型半导体层(50);
第二电极(90),设置于所述衬底(10)的所述第一表面(110),所述第二电极(90)设置于所述第一孔(310)内,且所述第二电极(90)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320)接触,用以实现所述第二电极(90)与所述第一P型半导体层(30)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90)设置于所述第二孔(510)内,且所述第二电极(90)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520)接触,用以实现所述第二电极(90)与所述第二P型半导体层(50)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310)与所述第二孔(510)间隔开设于所述衬底(10)的所述第一表面(11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320)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P型半导体层(30)的厚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310)贯穿所述衬底(10)与所述应力释放层(20)至所述第一P型半导体层(3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孔(510)贯穿所述衬底(10)、所述应力释放层(20)、所述第一P型半导体层(30)与所述第一发光层(40)至所述第二P型半导体层(50)。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10)为蓝宝石衬底、硅衬底或碳化硅衬底等。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520)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P型半导体层(50)的厚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层(40)为量子阱或氮化铟镓多重量子阱。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力释放层(20)为超晶格结构。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光层(60)为量子阱或氮化铟镓多重量子阱。
CN201822165209.XU 2018-12-21 2018-12-21 发光二极管 Active CN2093577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65209.XU CN209357748U (zh) 2018-12-21 2018-12-21 发光二极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65209.XU CN209357748U (zh) 2018-12-21 2018-12-21 发光二极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57748U true CN209357748U (zh) 2019-09-06

Family

ID=677996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165209.XU Active CN209357748U (zh) 2018-12-21 2018-12-21 发光二极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577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187454B1 (en) Semiconductor light-emitting device
CN112997323A (zh) 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的制造方法以及包括发光二极管的显示设备
CN102270633B (zh) 大功率倒装阵列led芯片及其制造方法
US10418412B2 (en) Light-emitting diode
TWI479698B (zh) 光電元件
KR20150038861A (ko) 발광 다이오드
CN101257081A (zh) 一种双波长单芯片发光二极管
CN103066176A (zh) 氮化物半导体发光装置
TW201526287A (zh) 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
CN103000778A (zh) 发光二极管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02142492B (zh) 多量子阱结构及其制造方法、发光二极管
TWI839329B (zh) 半導體元件
CN102064252A (zh) 发光二极管及其制造方法
CN108604622B (zh) 发光器件和包括发光器件的发光器件封装
CN102122689B (zh) 多量子阱结构及其制造方法、发光二极管
CN209357748U (zh) 发光二极管
CN110416376B (zh) 一种能直接发射白光的半导体异质结发光芯片
KR100855340B1 (ko) 발광 다이오드 소자의 제조 방법
CN102122688B (zh) 多量子阱结构及其制造方法、发光二极管
CN106449911B (zh) 一种发光二极管及其制造方法
Liu et al. Titanium nitride as spreading layers for AlGaInP visible LEDs
CN110364595A (zh) 发光二极管外延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218548463U (zh) 一种发光二极管
KR20230114562A (ko) 마이크로 발광소자
CN117374173A (zh) 一种led芯片制备方法及led芯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