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52594U - 一种新能源驱动渗透汽化海水淡化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能源驱动渗透汽化海水淡化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52594U
CN209352594U CN201821775731.3U CN201821775731U CN209352594U CN 209352594 U CN209352594 U CN 209352594U CN 201821775731 U CN201821775731 U CN 201821775731U CN 209352594 U CN209352594 U CN 2093525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water
heating
new energy
infiltration evaporation
st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77573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温建波
高智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oqing Tie Ain New Mate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aoqing Tie Ain New Mate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aoqing Tie Ain New Mate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aoqing Tie Ain New Mate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77573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525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525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525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24Water desalination
    • Y02A20/131Reverse-osmosis

Landscapes

  • Heat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水淡化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能源驱动渗透汽化海水淡化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海水输送泵、新能源海水加热装置、渗透汽化脱盐膜组器、蒸汽冷凝器和淡水收集箱。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驱动渗透汽化海水淡化系统,通过将海水引入到新能源海水加热装置对海水加热,再通过渗透汽化脱盐膜组器对海水进行淡化处理,生成的淡水蒸气进入到蒸汽冷凝器中冷凝后通过淡水收集收集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现有采用新能源驱动进行海水淡化,能量供应不稳定,淡水产率低,淡水品质差,无法用于对淡水需求量大的地域使用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新能源驱动渗透汽化海水淡化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水淡化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能源驱动渗透汽化海水淡化系统。
背景技术
中国是世界上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采用海水淡化技术可以极大地缓解中国的缺水问题。目前海水淡化主要方法有:多级闪蒸法、蒸馏法、反渗透法等。现有的海水淡化系统能耗高,需要通过火电与海水淡化组成联合企业,或者直接由国家电网提供电源,除消耗大量煤炭资源外还造成严重污染。尤其是对远海岛屿来说,电网基础薄弱,无法为海水淡化设备提供稳定的电能,往往使用柴油发电机供电,不单成本高,而且会对周边造成大汽污染和噪声污染。
太阳能、风能、潮汐等都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的能源,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其蕴藏量巨大。目前,国家虽然在新能源开发与海水淡化产业方面投入较大的资金支持,多级闪蒸法海水淡化、蒸馏法海水淡化对电能要求较高,新能源的开发还是无法满足多级闪蒸法海水淡化、蒸馏法海水淡化对电能的要求,反渗透法海水淡化能耗较相对低些,但是对水质要求严格,海水必须经过各种形式预处理,如果原水水质较差,产水率就非常低。再有,现有的如太阳能驱动海水淡化系统,单一能源驱动使得海水淡化系统能源供应不稳地,无法对海水进行大规膜的淡化处理,无法在离岸岛屿、岛礁等淡水资源匮乏的地域使用。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急需提供一种新能源驱动渗透汽化海水淡化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驱动渗透汽化海水淡化系统,通过新能源驱动渗透汽化海水淡化系统设计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现有采用新能源驱动进行海水淡化,能量供应不稳定,淡水产率低,淡水品质差,无法用于对淡水需求量的大的地域使用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能源驱动渗透汽化海水淡化系统,包括渗透汽化脱盐膜组器,渗透汽化脱盐膜组器上设有海水输入端口、蒸汽输出端口和浓盐废水排出口;海水输入端口通过管路与海水输送泵上的海水输出端口连通,海水输送泵与海水输入端口连通的管路上连通有新能源海水加热装置,海水输送泵的海水输入口通过管路与海水源连通,蒸汽输出端口通过管路与淡水收集箱连通,蒸汽输出端口与淡水收集箱连通的管路上设有蒸汽冷凝器;其中,蒸汽冷凝器包括冷凝壳体,冷凝壳体内设有冷凝腔,冷凝腔内设有冷却水输送盘管,冷凝壳体上设有蒸汽输入端口和淡水输出端口,冷却水输送盘管一端穿出冷凝壳体与海水输送泵连通,另一端穿出冷凝壳体外与海水排出管连通,蒸汽输入端口与蒸汽输出端口连通,淡水输出端口与淡水收集箱上的淡水入口连通,淡水输出端口还与抽汽泵送器上的抽汽口连通。
进一步地,新能源海水加热装置包括海水加热箱,海水加热箱内设有海水加热腔室,海水加热腔室设有海水加热管,海水加热箱上设有与海水加热腔室连通的海水加热输入端口和海水加热输出端口,海水加热输入端口与海水输送泵上的海水输出端口连通,海水加热输出端口与海水输入端口连通,海水加热管与海水加热箱外的蓄电池电连接,蓄电池分别与固定于光伏板支架上的光伏板、固定于塔架上的风力发电机和固定于机架上的潮汐能发电机电连接。
进一步地,光伏板的电力输出端与蓄电池电力输入端连接的电线上设有光伏逆变器;风力发电机电力输出端与蓄电池电力输入端连接的电线上设有风能逆变器;潮汐能发电机的电力输出端与蓄电池电力输入端连接的电线上设有潮汐逆变器。
进一步地,海水加热箱内还设有导热介质加热管,导热介质加热管与太阳能集热器连接,导热介质加热管与太阳能集热器连接的管路上连通有导热介质输送泵。
进一步地,抽汽泵送器上的海水抽入口与海水输送泵上的海水输出端口连通,抽汽泵送器上的海水射出口与冷却水输送盘管连通。
进一步地,海水输送泵与海水源连通的管路上连通有海水过滤器。
进一步地,渗透汽化脱盐膜组器包括真空分离壳体,真空分离壳体内设有海水汽化腔室,海水汽化腔室内安装有多个呈并联设置的海水过滤膜元件;各海水过滤膜元件上均设有海水淡化入口和热浓盐水排出口;各海水淡化入口与海水输入端口连通,各热浓盐水排出口与浓盐废水排出口连通。
进一步地,浓盐废水排出口连接有浓盐废水排放管,浓盐废水排放管与海洋连通。
进一步地,风力发电机为水平轴风力发电机或垂直轴风力发电机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太阳能集热器为塔式聚光集热器、槽式聚光集热器或碟式聚光集热器中的至少一种。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能源驱动渗透汽化海水淡化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进步: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能源驱动渗透汽化海水淡化系统,通过渗透汽化脱盐膜组器上设有海水输入端口、蒸汽输出端口和浓盐废水排出口,海水输入端口通过管路与海水输送泵上的海水输出端口连通,海水输送泵与海水输入端口连通的管路上连通有新能源海水加热装置的设计,将海水先引入到新能源海水加热装置中对海水进行加热,当海水达到汽化温度后,海水从海水输入端口进入到渗透汽化脱盐膜组器进行海水渗透汽化处理;通过蒸汽输出端口通过管路与淡水收集箱连通,蒸汽输出端口与淡水收集箱连通的管路上设有蒸汽冷凝器;其中,蒸汽冷凝器包括冷凝壳体,冷凝壳体内设有冷凝腔,冷凝腔内设有冷却水输送盘管,冷凝壳体上设有蒸汽输入端口和淡水输出端口,冷却水输送盘管一端穿出冷凝壳体与海水输送泵连通,另一端穿出冷凝壳体外与海水排出管连通的设计,汽化的淡水从蒸汽输出端口进入到蒸汽冷凝器中冷凝,海水输送泵将海水引入到冷却水输送盘管实现对汽化淡水的降温,经降温的淡水从淡水输出端口进入到淡水收集箱进行收集,冷凝海水经冷却水输送盘管进入海水排出管,进而排放到大海中,不断的循环,实现对淡水蒸气的降温,设备构造简单,工作效率高,淡水产出率高,且产出淡水品质好;通过淡水输出端口还与抽汽泵送器上的抽汽口连通的设计,在海水淡化前,先将冷凝壳体和渗透汽化脱盐膜组器内的空汽抽出,实现汽压差,从而实现海水的真空渗透气化海水淡化处理,对海水汽化温度要求低,新能源产生的热能可以驱动渗透气化海水淡化系统,可满足离岸岛屿、岛礁等淡水资源匮乏地域提供充足的饮用水和生活用水。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能源驱动渗透汽化海水淡化系统,通过海水加热箱内设有海水加热腔室,海水加热腔室设有海水加热管,海水加热箱上设有与海水加热腔室连通的海水加热输入端口和海水加热输出端口,海水加热输入端口与海水输送泵上的海水输出端口连通,海水加热输出端口与海水输入端口连通,海水加热管与海水加热箱外的蓄电池电连接,蓄电池分别与固定于光伏板支架上的光伏板、固定于塔架上的风力发电机和固定于机架上的潮汐能发电机电连接的设计,将光能、风能和潮汐能转换为电能,为海水加热管提供充足电能,从而实现对海水的加热,光能、风能和潮汐均为清洁能源,对环境无污染,具有保护环境的作用,同时多种方式新能源的共同作用,可以避免阴天或者无风天汽等造成蓄电池能量低,无法为海水加热管提供足够的电能的问题;通过光伏板的电力输出端与蓄电池电力输入端连接的电线上设有光伏逆变器;风力发电机电力输出端与蓄电池电力输入端连接的电线上设有风能逆变器;潮汐能发电机的电力输出端与蓄电池电力输入端连接的电线上设有潮汐逆变器的设计,保证直流电转换交流电的稳定性,保证蓄电池电力的稳定输出。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能源驱动渗透汽化海水淡化系统,通过海水加热箱内还设有导热介质加热管,导热介质加热管与太阳能集热器连接,导热介质加热管与太阳能集热器连接的管路上连通有导热介质输送泵的设计,实现加热介质对海水的加热,通常,在阳光充足条件下,导热管中的导热介质的温度可以达到160℃-170℃,甚至可以达到200℃,可实现对海水的加热,进而在电力供应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热能传导保证海水加热温度。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能源驱动渗透汽化海水淡化系统,通过抽汽泵送器上的海水抽入口与海水输送泵上的海水输出端口连通,抽汽泵送器上的海水射出口与冷却水输送盘管连通的设计,可以将冷凝海水快速喷入到冷却水输送盘管内,提高海水对淡水蒸气的冷却速度,提高海水淡化速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新能源驱动渗透汽化海水淡化系统的工艺流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蒸汽冷凝装置结构示意图(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渗透汽化脱盐膜组器的结构示意图(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海水过滤膜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渗透汽化脱盐膜组器;101-海水输入端口;102-蒸汽输出端口;103- 浓盐废水排出口;2-海水输送泵;3-新能源海水加热装置;4-海水源;32- 海水加热输出端口;5-淡水收集箱;6-蒸汽冷凝器;61-冷凝壳体;62-冷凝腔;63-冷却水输送盘管;7-海水排出管;8-抽汽泵送器;81-抽汽口; 82-海水抽入口;83-海水射出口;9-蓄电池;11-风力发电机;10-光伏板;12-潮汐能发电机;13-光伏逆变器;14-风能逆变器;15-潮汐逆变器;16- 太阳能集热器;17-导热介质输送泵;106-海水过滤膜元件;104-真空分离壳体;105-海水汽化腔室;107-海水淡化入口;108-热浓盐水排出口; 1061-板体;1062-渗透汽出孔;1063-过滤膜;1064-壳体;1067-海水过滤流道;18-海水过滤器;19-盐废水排放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新能源驱动渗透汽化海水淡化系统,包括渗透汽化脱盐膜组器1,渗透汽化脱盐膜组器1上设有海水输入端口101、蒸汽输出端口102和浓盐废水排出口103;海水输入端口101 通过管路与海水输送泵2上的海水输出端口连通,海水输送泵2与海水输入端口101连通的管路上连通有新能源海水加热装置3,海水输送泵3的海水输入口通过管路与海水源4连通,蒸汽输出端口102通过管路与淡水收集箱5连通,蒸汽输出端口102与淡水收集箱5连通的管路上设有蒸汽冷凝器6;其中,蒸汽冷凝器6包括冷凝壳体61,冷凝壳体61内设有冷凝腔62,冷凝腔62内设有冷却水输送盘管63,冷凝壳体61上设有蒸汽输入端口64和淡水输出端口65,冷却水输送盘管63一端穿出冷凝壳体 61与海水输送泵2连通,另一端穿出冷凝壳体61外与海水排出管7连通,蒸汽输入端口64与蒸汽输出端口102连通,淡水输出端口65与淡水收集箱5上的淡水入口51连通,淡水输出端口65还与抽汽泵送器8上的抽汽口81连通。
本实用新型通过渗透汽化脱盐膜组器1上设有海水输入端口101、蒸汽输出端口102和浓盐废水排出口103,海水输入端口101通过管路与海水输送泵2上的海水输出端口连通,海水输送泵2与海水输入端口101连通的管路上连通有新能源海水加热装置3的设计,将海水先引入到新能源海水加热装置3中对海水进行加热,当海水达到汽化温度后,海水从海水输入端口101进入到渗透汽化脱盐膜组器1进行海水渗透汽化处理;通过蒸汽输出端口102通过管路与淡水收集箱5连通,蒸汽输出端口102与淡水收集箱5连通的管路上设有蒸汽冷凝器6;其中,蒸汽冷凝器6包括冷凝壳体61,冷凝壳体61内设有冷凝腔62,冷凝腔62内设有冷却水输送盘管63,冷凝壳体61上设有蒸汽输入端口64和淡水输出端口65,冷却水输送盘管63一端穿出冷凝壳体61与海水输送泵2连通,另一端穿出冷凝壳体61外与海水排出管7连通的设计,汽化的淡水从蒸汽输出端口102 进入到蒸汽冷凝器6中冷凝,海水输送泵2将海水引入到冷却水输送盘管 63实现对汽化淡水的降温,经降温的淡水从淡水输出端口65进入到淡水收集箱5进行收集,冷凝海水经冷却水输送盘管63进入海水排出管7,进而排放到大海中,不断的循环,实现对淡水蒸气的降温,设备构造简单,工作效率高,淡水产出率高,且产出淡水品质好。通过淡水输出端口65 还与抽汽泵送器8上的抽汽口81连通的设计,在海水淡化前,先将冷凝壳体61和渗透汽化脱盐膜组器1内的空汽抽出,实现汽压差,从而实现海水的真空渗透气化海水淡化处理,对海水汽化温度要求低,新能源产生的热能可以驱动渗透气化海水淡化系统,可满足离岸岛屿、岛礁等淡水资源匮乏地域提供充足的饮用水和生活用水。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新能源海水加热装置3包括海水加热箱,海水加热箱内设有海水加热腔室,海水加热腔室设有海水加热管,海水加热箱上设有与海水加热腔室连通的海水加热输入端口31和海水加热输出端口32,海水加热输入端口31与海水输送泵2上的海水输出端口连通,海水加热输出端口32与海水输入端口101连通,海水加热管与海水加热箱外的蓄电池9电连接,蓄电池9分别与固定于光伏板支架上的光伏板10、固定于塔架上的风力发电机11和固定于机架上的潮汐能发电机12电连接;光伏板10的电力输出端与蓄电池电力输入端连接的电线上设有光伏逆变器13;风力发电机11电力输出端与蓄电池电力输入端连接的电线上设有风能逆变器14;潮汐能发电机12的电力输出端与蓄电池电力输入端连接的电线上设有潮汐逆变器15。
本实用新型通过海水加热箱内设有海水加热腔室,海水加热腔室设有海水加热管,海水加热箱上设有与海水加热腔室连通的海水加热输入端口 31和海水加热输出端口32,海水加热输入端口31与海水输送泵2上的海水输出端口连通,海水加热输出端口32与海水输入端口101连通,海水加热管与海水加热箱外的蓄电池9电连接,蓄电池9分别与固定于光伏板支架上的光伏板10、固定于塔架上的风力发电机11和固定于机架上的潮汐能发电机12电连接的设计,将光能、风能和潮汐能转换为电能,为海水加热管提供充足电能,从而实现对海水的加热,光能、风能和潮汐均为清洁能源,对环境无污染,具有保护环境的作用,同时多种方式新能源的共同作用,可以避免阴天或者无风天汽等造成蓄电池能量低,无法为海水加热管提供足够的电能的问题。通过光伏板10的电力输出端与蓄电池电力输入端连接的电线上设有光伏逆变器13;风力发电机11电力输出端与蓄电池电力输入端连接的电线上设有风能逆变器14;潮汐能发电机12的电力输出端与蓄电池电力输入端连接的电线上设有潮汐逆变器15的设计,保证直流电转换交流电的稳定性,保证蓄电池9电力的稳定输出;水平轴风力发电机或垂直轴风力发电机中的至少一种。
本实用新型中的海水加热箱和海水加热管图中未画出,均为现有技术,为本领域人员公知常识,此处不再赘述海水加热箱和海水加热管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中的光伏板支架、机架、塔架图中未画出,均为现有技术,为本领域人员公知常识,此处不在赘述光伏板支架、机架、塔架结构。
本实用新型中的蓄电池9为铅蓄电池。
本实用新型中的风力发电机11为水平轴风力发电机或垂直轴风力发电机中的至少一种。
本实用新型中的潮汐能发电机12为上海杳杲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潮汐发电机。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海水加热箱内还设有导热介质加热管,导热介质加热管与太阳能集热器16连接,导热介质加热管与太阳能集热器 16连接的管路上连通有导热介质输送泵17;太阳能集热器16为塔式聚光集热器、槽式聚光集热器或碟式聚光集热器中的至少一种。
本实用新型通过海水加热箱内还设有导热介质加热管,导热介质加热管与太阳能集热器16连接,导热介质加热管与太阳能集热器16连接的管路上连通有导热介质输送泵17的设计,实现加热介质对海水的加热,通常,在阳光充足条件下,导热管中的导热介质的温度可以达到 160℃-170℃,甚至可以达到200℃,可实现对海水的加热,进而在电力供应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热能传导保证海水加热温度;本实施例优选塔式聚光集热器。
本实用新型中的导热介质加热管图中未画出,为现有技术,为本领域人员公知常识,此处不在赘述该结构。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抽汽泵送器8上的海水抽入口82与海水输送泵2上的海水输出端口连通,抽汽泵送器8上的海水射出口83与冷却水输送盘管63连通。本实用新型通过抽汽泵送器8上的海水抽入口82 与海水输送泵2上的海水输出端口连通,抽汽泵送器8上的海水射出口83 与冷却水输送盘管63连通的设计,可以将冷凝海水快速喷入到冷却水输送盘管63内,提高海水对淡水蒸气的冷却速度,提高海水淡化速率。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海水输送泵2与海水源4连通的管路上连通有海水过滤器18。本实用新型通过海水输送泵2与海水源4连通的管路上连通有海水过滤器18的设计,用于防止海藻、海洋污染物等堵塞管道、阀门等部件。由于渗透汽化脱盐过程并非如反渗透法需要依靠压力驱动,而是由海水过滤膜元件106两侧水的饱和蒸汽压力差作为驱动力。因此,对原液的要求并不严格,只需要初步过滤掉海水中的悬浮物质即可进入渗透汽化脱盐膜组器1内进行脱盐处理。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渗透汽化脱盐膜组器1包括真空分离壳体 104,真空分离壳体104内设有海水汽化腔室105,海水汽化腔室105内安装有多个呈并联设置的海水过滤膜元件106;各海水过滤膜元件106上均设有海水淡化入口107和热浓盐水排出口108;各海水淡化入口107与海水输入端口101连通,各热浓盐水排出口108与浓盐废水排出口103连通;海水过滤膜元件106包括板体1061,板体1061上设有渗透汽出孔1062,板体1061上覆盖有过滤膜1063,且过滤膜1063将板体1061完全覆盖,板体1061上还设有用于压制过滤膜1063的壳体1064,壳体1064内设有海水过滤流道1067,壳体1064上设有海水过滤进口107和海水过滤出口 108,海水过滤进口107与海水输入端口101连通,海水过滤出口108与浓盐水输出端口103连通。本发明通过渗透汽化脱盐膜组装置1,通过压差采用实现对海水汽化分离,海水淡化效率高、产出的淡水品质好,对热量要求较低,可降低环境污染,并为离岸船只、岛屿、岛礁等淡水资源匮乏船只或地域提供充足的饮用水和生活用水。
本实用新型通过渗透汽化脱盐膜组器1包括真空分离壳体104,真空分离壳体104内设有海水汽化腔室105,海水汽化腔室105内安装有多个呈并联设置的海水过滤膜元件106;各海水过滤膜元件106上均设有海水淡化入口107和热浓盐水排出口108;各海水淡化入口107与海水输入端口101连通,各热浓盐水排出口108与浓盐废水排出口103连通;海水过滤膜元件106包括板体1061,板体1061上设有渗透汽出孔1062,板体1061 上覆盖有过滤膜1063,且过滤膜1063将板体1061完全覆盖,板体1061 上还设有用于压制过滤膜1063的壳体1064,壳体1064内设有海水过滤流道1067,壳体1064上设有海水过滤进口107和海水过滤出口108,海水过滤进口107与海水输入端口101连通,海水过滤出口108与浓盐水输出端口103连通的设计,渗透汽化脱盐膜组器1由抽汽泵送装置6提供负压,在海水过滤膜元件106两侧形成饱和蒸汽压力差,以此作为传质驱动力,水分子通过溶解扩散机理透过过滤膜1063,并在渗透测汽化,经蒸汽冷凝装置5冷凝成纯水。蒸汽冷凝装置5与淡水收集箱3间设有纯水泵17,纯水泵17将纯水泵入到淡水收集箱3内储存。实现对海水的真空渗透汽化过滤,海水淡化效率高、产出的淡水品质好,对热量要求较低,可通过新能源带动,避免了环境污染,并为离岸岛屿、岛礁等淡水资源匮乏地域提供充足的饮用水和生活用水。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浓盐废水排出口103连接有浓盐废水排放管19,浓盐废水排放管19与海洋连通,方便浓盐废水的排出。
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需要加热的海水的量以及当地地理汽候条件,可增加光伏板的数量、风力发电机数量、潮汐能发电机数量和太阳能集热器的数量,保证海水淡化对电能的需求,适用于大规膜海水淡化处理。
新能源驱动渗透汽化海水淡化系统海水淡化工作过程:
将海水通过海水输送泵2从海水源4中抽取,经过海水过滤器18过滤,进入到新能源海水加热装置3中进行海水加热,加热后的海水从海水输入端口101进入渗透汽化脱盐膜组器1内,汽化,蒸汽从蒸汽输出端口 102进入到蒸汽冷凝器6中冷凝,冷凝后进入到淡水收集箱5,未冷凝的蒸汽从抽汽泵送器8中排放出,同时抽汽泵送器8还通过海水输送泵2将海水引入到蒸汽冷凝器6中的冷却水输送盘管63对蒸汽进行冷却,在海水过滤膜元件106中未汽化的海水从热浓盐水排出口进入到浓盐废水排出口103排出,新能源海水加热装置3通过蓄电池9供电,蓄电池9吸收潮汐能发电机12、风力发电机11和光伏板10提供的能量转换电能,太阳能集热器16的加热管伸入到新能源海水加热装置3中,直接通过导热加热;海水进入海水过滤膜元件106中,通过渗透汽化原理,通过过滤膜1063,从渗透汽出孔1062进入到海水汽化腔室105中,在从蒸汽输出端口102 中排出淡水蒸气。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新能源驱动渗透汽化海水淡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渗透汽化脱盐膜组器(1),渗透汽化脱盐膜组器(1)上设有海水输入端口(101)、蒸汽输出端口(102)和浓盐废水排出口(103);海水输入端口(101)通过管路与海水输送泵(2)上的海水输出端口连通,海水输送泵(2)与海水输入端口(101)连通的管路上连通有新能源海水加热装置(3),海水输送泵(2)的海水输入口通过管路与海水源(4)连通,蒸汽输出端口(102)通过管路与淡水收集箱(5)连通,蒸汽输出端口(102)与淡水收集箱(5)连通的管路上设有蒸汽冷凝器(6);其中,蒸汽冷凝器(6)包括冷凝壳体(61),冷凝壳体(61)内设有冷凝腔(62),冷凝腔(62)内设有冷却水输送盘管(63),冷凝壳体(61)上设有蒸汽输入端口(64)和淡水输出端口(65),冷却水输送盘管(63)一端穿出冷凝壳体(61)与海水输送泵(2)连通,另一端穿出冷凝壳体(61)外与海水排出管(7)连通,蒸汽输入端口(64)与蒸汽输出端口(102)连通,淡水输出端口(65)与淡水收集箱(5)上的淡水入口(51)连通,淡水输出端口(65)还与抽汽泵送器(8)上的抽汽口(81)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驱动渗透汽化海水淡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新能源海水加热装置(3)包括海水加热箱,海水加热箱内设有海水加热腔室,海水加热腔室设有海水加热管,海水加热箱上设有与海水加热腔室连通的海水加热输入端口(31)和海水加热输出端口(32),海水加热输入端口(31)与海水输送泵(2)上的海水输出端口连通,海水加热输出端口(32)与海水输入端口(101)连通,海水加热管与海水加热箱外的蓄电池(9)电连接,蓄电池(9)分别与固定于光伏板支架上的光伏板(10)、固定于塔架上的风力发电机(11)和固定于机架上的潮汐能发电机(12)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能源驱动渗透汽化海水淡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光伏板(10)的电力输出端与蓄电池电力输入端连接的电线上设有光伏逆变器(13);风力发电机(11)电力输出端与蓄电池电力输入端连接的电线上设有风能逆变器(14);潮汐能发电机(12)的电力输出端与蓄电池电力输入端连接的电线上设有潮汐逆变器(1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能源驱动渗透汽化海水淡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海水加热箱内还设有导热介质加热管,导热介质加热管与太阳能集热器(16)连接,导热介质加热管与太阳能集热器(16)连接的管路上连通有导热介质输送泵(1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能源驱动渗透汽化海水淡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抽汽泵送器(8)上的海水抽入口(82)与海水输送泵(2)上的海水输出端口连通,抽汽泵送器(8)上的海水射出口(83)与冷却水输送盘管(63)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能源驱动渗透汽化海水淡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海水输送泵(2)与海水源(4)连通的管路上连通有海水过滤器(18)。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能源驱动渗透汽化海水淡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渗透汽化脱盐膜组器(1)包括真空分离壳体(104),真空分离壳体(104)内设有海水汽化腔室(105),海水汽化腔室(105)内安装有多个呈并联设置的海水过滤膜元件(106);各海水过滤膜元件(106)上均设有海水淡化入口(107)和热浓盐水排出口(108);各海水淡化入口(107)与海水输入端口(101)连通,各热浓盐水排出口(108)与浓盐废水排出口(103)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能源驱动渗透汽化海水淡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浓盐废水排出口(103)连接有浓盐废水排放管(19),浓盐废水排放管(19)与海洋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能源驱动渗透汽化海水淡化系统,其特征在于:风力发电机(11)为水平轴风力发电机或垂直轴风力发电机中的至少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能源驱动渗透汽化海水淡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太阳能集热器(16)为塔式聚光集热器、槽式聚光集热器或碟式聚光集热器中的至少一种。
CN201821775731.3U 2018-10-30 2018-10-30 一种新能源驱动渗透汽化海水淡化系统 Active CN2093525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75731.3U CN209352594U (zh) 2018-10-30 2018-10-30 一种新能源驱动渗透汽化海水淡化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75731.3U CN209352594U (zh) 2018-10-30 2018-10-30 一种新能源驱动渗透汽化海水淡化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52594U true CN209352594U (zh) 2019-09-06

Family

ID=677814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775731.3U Active CN209352594U (zh) 2018-10-30 2018-10-30 一种新能源驱动渗透汽化海水淡化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525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71313B (zh) 一种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
CN105152252A (zh) 综合利用太阳能的零能耗海水淡化装置
CN103739029A (zh) 一种太阳能聚光式蒸馏海水淡化装置
CN104261608B (zh) 一种太阳能膜蒸馏海水淡化方法
CN102190340A (zh) 太阳能海水加热式多级双效蒸馏海水淡化工艺
CN106745428A (zh) 一种集热式太阳能多级闪蒸海水淡化装置及方法
CN102329035B (zh) 淡水收集供应系统
CN102826700A (zh) 一种海岛用太阳能膜蒸馏海水淡化装置
CN101838024B (zh) 被动式闪蒸太阳能海水淡化方法及装置
CN207943899U (zh) 一种mvr海水淡化系统
CN101205087A (zh) 可再生能源高效海水苦咸水淡化装置
CN113060883B (zh) 风光热氢储一体化可再生能源海水淡化系统
CN107416931A (zh) 柔性自适应聚焦太阳能海水淡化系统及海水淡化方法
CN203247166U (zh) 太阳能海水淡化系统
CN209352594U (zh) 一种新能源驱动渗透汽化海水淡化系统
CN105253938A (zh) 一种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
CN106145489B (zh) 一种基于多能互补的耦合低温多效海水淡化系统
CN109928561A (zh) 一种由太阳能电池供能的海水淡化除菌系统
CN201864592U (zh) 全自动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
CN209853766U (zh) 一种利用太阳能及深海底低温水进行海水淡化装置
CN101921005A (zh) 自储水式多级竖壁降膜凝结蒸馏装置
CN105753084A (zh) 一种光热海水蒸馏淡化装置
CN201506718U (zh) 一种海水淡化装置
CN106745431B (zh) 一种全热回收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
CN202754819U (zh) 一种非接触型无电耗太阳能膜净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