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43017U - 自动对焦电路及微循环成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自动对焦电路及微循环成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43017U
CN209343017U CN201822143616.0U CN201822143616U CN209343017U CN 209343017 U CN209343017 U CN 209343017U CN 201822143616 U CN201822143616 U CN 201822143616U CN 209343017 U CN209343017 U CN 2093430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cusing
circuit
control module
mcu
ox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14361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陈锋
刘嘉惠
陈大强
亚历克斯布兰多
罗晓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MEDSOFT SYSTEM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MEDSOFT SYSTEM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MEDSOFT SYSTEM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MEDSOFT SYSTEM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14361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430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430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430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对焦电路及微循环成像装置,对焦控制模块接受终端设备发送的调焦控制信号,并将调焦控制信号发送至镜头控制模块,镜头控制模块根据调焦控制信号调整液体镜头的控制电信号。通过调整控制电信号,控制液体镜头改变曲率,从而改变焦距,间接实现对相机的对焦调整;同时在对焦完成后,对焦控制模块可通过发送拍摄指令给到终端设备,以指示终端设备控制相机完成对焦后的微循环成像采集。基于此,实现操作便利且对焦速度快速准确的对焦。

Description

自动对焦电路及微循环成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电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对焦电路及微循环成像装置。
背景技术
微循环通常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是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给组织细胞并运走二氧化碳CO2和代谢产物的最终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
通常对人体舌下黏膜处微循环进行检测,获取微循环成像信息,用来观察病人的微循环状况,可实现快速简单地监测危重病人的微循环状况,使用者可以根据所检测到的舌下微循环图像来判断病人的病情。其中,用户为获得清晰的舌下微循环图像需要对焦,即通过照相机对焦机构变动物距和相距的位置,使被拍物成像清晰。传统的微循环成像装置一般使用机械调焦或驱动马达间接调焦,这种对焦方式操作不便且对焦速度慢。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微循环检测装置一般使用机械调焦或驱动马达间接调焦,这种对焦方式操作不便且对焦速度慢的问题,提供一种自动对焦电路及微循环成像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对焦电路及微循环成像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自动对焦电路,包括对焦控制模块、镜头控制模块、电源控制模块和电源模块;
所述对焦控制模块包括MCU、调试下载电路、扩展接口电路、晶振震荡电路、启动电路和复位电路;
所述镜头控制模块包括液体镜头控制芯片、全桥电路、第一放大电路、第二放大电路、基准源电路、输出电流源电路和接线端子电路;
所述MCU分别连接所述液体镜头控制芯片、所述电源控制模块、所述调试下载电路、所述扩展接口电路、所述晶振震荡电路、所述启动电路和所述复位电路;所述MCU用于接收调焦控制信号,并将所述调焦控制信号发送至液体镜头控制芯片;所述MCU还可发送拍摄指令至所述终端设备;其中,所述微循环成像终端设可根据所述拍摄指令控制相机采集微循环成像信息;
所述全桥电路分别通过所述第一放大电路和所述第二放大电路连接所述MCU,所述全桥电路还分别连接所述液体镜头控制芯片和所述接线端子电路;其中,所述接线端子电路还连接所述MCU,并用于连接液体镜头;所述液体镜头控制芯片分别连接所述基准源电路和所述输出电流源电路;
所述电源模块分别连接所述MCU、所述液体镜头控制芯片和所述电源控制模块;所述电源控制模块用于连接所述相机。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放大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一晶体管;
所述第一电阻一端连接所述MCU,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基极;
所述第二电阻一端用于接入高电平,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集电极;
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发射极用于接地,所述第一晶体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全桥电路。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放大电路包括第三电阻、第四电阻和第二晶体管;
所述第三电阻一端连接所述MCU,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基极;
所述第四电阻一端用于接入高电平,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集电极;
所述第二晶体管的发射极用于接地,所述第二晶体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全桥电路。
进一步地,所述全桥电路包括第五电阻、第一稳压管、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三MOS管和第四MOS管;
所述第一稳压管正极用于接地,负极通过所述第五电阻分别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和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
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放大电路,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放大电路;所述第三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放大电路,所述第四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放大电路;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三MOS管的源极,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四MOS管的源极;
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均连接所述接线端子电路;所述第三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第四MOS管的漏极均用于接地。
进一步地,所述晶振震荡电路包括晶振、第一起振电容和第二起振电容;
所述第一起振电容一端连接MCU,并通过所述晶振连接所述第二起振电容一端;其中,所述第二起振电容一端连接MCU;
所述第一起振电容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起振电容另一端均用于接地。
进一步地,所述复位电路包括复位电阻和充电电容;
所述复位电阻一端用于接入高电平,另一端连接所述MCU;
所述复位电阻另一端还用于通过所述充电电容接地。
优选的,还包括第一频闪控制模块;其中,所述第一频闪控制模块用于连接频闪灯;
所述第一频闪控制模块分别连接所述对焦控制模块和所述电源模块。
优选的,还包括第二频闪控制模块;
其中,所述第二频闪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电源模块,并用于分别连接频闪灯和所述相机。
优选的,还包括录像调焦按键和电源按键;
所述MCU分别连接所述录像调焦按键和所述电源按键;
所述录像调焦按键用于向所述MCU发出调焦控制信号或录像控制信号,触发所述录像调焦按键时,向所述MCU发出所述调焦控制信号或所述录像控制信号;
所述电源按键用于向所述MCU发出电源控制信号,触发所述电源按键时,所述电源按键向所述MCU发出所述电源控制信号。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微循环成像装置,包括上述的自动对焦电路,还包括液体镜头、相机、镜头筒、频闪灯和终端设备;
所述液体镜头平行设置在所述相机的镜头的拍摄方向上,与所述相机的镜头处于同一轴线上;所述镜头筒设置在所述液体镜头前方;所述频闪灯在所述镜头筒前方;所述液体镜头、镜头筒和频闪灯处于同一轴线上;所述液体镜头与所述镜头控制模块连接,所述镜头控制模块控制所述液体镜头对焦;所述相机分别与所述电源控制模块以及所述终端设备连接,所述相机用于采集微循环成像信息;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对焦控制模块连接,用于向所述对焦控制模块发送调焦控制信号或接收所述对焦控制模块发送的拍摄指令,以及获取所述相机采集的微循环成像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终端设备为计算机。
进一步地,所述频闪灯为LED。
上述自动对焦电路及微循环成像装置,对焦控制模块接受终端设备发送的调焦控制信号,并将调焦控制信号发送至镜头控制模块,镜头控制模块根据调焦控制信号调整液体镜头的控制电信号。通过调整控制电信号,控制液体镜头改变曲率,从而改变焦距,间接实现对相机的对焦调整;同时在对焦完成后,对焦控制模块可通过发送拍摄指令给到终端设备,以指示终端设备控制相机完成对焦后的微循环成像信息采集。基于此,实现操作便利且快速准确的对焦。
附图说明
通过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更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且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主旨。
图1为实施例一的自动对焦电路模块结构图;
图2为对焦控制模块电路图;
图3为镜头控制模块电路图;
图4为电源模块电路图;
图5为接口模块电路图;
图6为录像调焦按键电路图;
图7为电源按键电路图;
图8为电源控制模块电路图;
图9为实施例二的自动对焦电路模块结构图;
图10为实施例三的自动对焦电路模块结构图;
图11为实施例四的微循环成像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并与之结合为一体,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安装”、“一端”、“另一端”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实施例一
图1为实施例一的自动对焦电路模块结构图,如图1所示,实施例一的自动对焦电路包括包括对焦控制模块100、镜头控制模块101、电源控制模块102和电源模块103;
对焦控制模块100包括MCU、调试下载电路200、扩展接口电路201、晶振震荡电路202、启动电路203和复位电路204;
镜头控制模块101包括液体镜头控制芯片300、全桥电路301、第一放大电路302、第二放大电路303、基准源电路304、输出电流源电路305和接线端子电路306;
MCU分别连接液体镜头控制芯片300、电源控制模块102、调试下载电路200、扩展接口电路201、晶振震荡电路202、启动电路203和复位电路204;MCU用于接收调焦控制信号,并将调焦控制信号发送至液体镜头控制芯片300;MCU还可发送拍摄指令至终端设备;其中,终端设备可根据拍摄指令控制相机采集微循环成像信息;
其中,对焦控制模块100的相机输出端与电源控制模块102的输入端单向连接,即电源控制模块102的输入端从相机输出端对焦控制模块100输出端单向接收数据,电源控制模块102在接收到对焦控制模块100的数据后,对应控制相机工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源控制模块102的输入端接受对焦控制模块100从相机输出端开/关相机电源指令,并根据开/关相机电源指令控制相机上电工作或断电。对焦控制模块100与镜头控制模块101双向连接。对焦控制模块100可将调焦控制信号发送至镜头控制模块101,并接收镜头控制模块101反馈的信息。同时,对焦控制模块100可将拍摄指令发送至终端设备,以指示终端设备根据拍摄指令采集微循环成像信息。同时,终端设备可根据与相机的连接,在设备上显示相机采集到的微循环成像信息。
其中,对焦控制模块100可选用STM32系列单片机或51系列单片机。作为一个较优的实施方式,对焦控制模块100选用STM32F103C8T6芯片。
其中,对焦控制模块100进行调试和下载程序时,经过调试下载电路200,完成程序的调试或下载任务;晶振震荡电路202提供时钟源给对焦控制模块100;上电时复位电路204起作用;根据程序启动方式启动电路203选择程序启动方式,启动后运行程序实现相应的功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图2为对焦控制模块电路图,如图2所示,调试下载电路200由对焦控制模块100的I/O1口、I/O2口、3.3V、GND和端子P1构成4线的调试下载电路200。通过4线的调试下载电路200,可以对对焦控制模块100进行程序调试和下载。
如图2所示,扩展接口电路201由对焦控制模块100的I/O3口、I/O 4口、I/O5口和端子P2组成,各IO口可用于PWM输出、AD采集和一些正常的IO口操作,为电路装置增加其他功能做预留。
如图2所示,对焦控制模块100晶振引脚I/O6口和I/O7口的两端,并联接入晶振Y1,然后再将第一起振电容C1、第二起振电容C2分别接到晶振两端,C1、C2另一端在接到地,这样就组成了一个晶振震荡电路202,给对焦控制模块100提供一个固定的时钟源。
如图2所示,启动电路203由启动电阻R1和启动电阻R2组成,电阻R1、R2分别接入单片机的I/O8、I/O9脚,另一脚接地。对焦控制模块100的启动方式有三种,通过I/O8、I/O9脚进行设置。方式1:I/O8=0或1,I/O9=0时,对焦控制模块100从用户闪存存储器进行启动,这也是我们选择的启动方式。方式2:I/O8=0,I/O9=1时,对焦控制模块100从系统存储器进行启动,用于串口下载。方式3:I/O8=1,I/O9=1时,对焦控制模块100从SRAM进行启动,用于在SRAM中调试代码。
如图2所示,复位电路204由复位电阻R3、充电电容C3组成,复位电阻R3接入3.3v电源、另一脚与充电电容C3同时接入对焦控制模块100的I/O10口,充电电容C3另一脚接地。当对焦控制模块100上电瞬间,由于充电电容C3电压不能突变会使充电电容C3两边的电位相同,此时RST为低电平,之后随着时间推移电源通过复位电阻R3对充电电容C3充电,充满电是RST为高电平。正常工作为高电平,低电平复位。
其中,以MCU为STM32F103C8T6芯片为例。I/O1口为SWCLK引脚,I/O2口为SWIO引脚,I/O3口为PA2引脚,I/O4口为PA3引脚,I/O5口为PA4引脚,I/O6口为OSC_P引脚,I/O7口为OSC_N引脚,I/O8口为BOOT1引脚,I/O9口为BOOT0引脚,I/O10口为NRST引脚。
全桥电路301分别通过第一放大电路302和第二放大电路303连接MCU,全桥电路301还分别连接液体镜头控制芯片300和接线端子电路306;其中,接线端子电路306还连接MCU,并用于连接液体镜头;液体镜头控制芯片300分别连接基准源电路304和输出电流源电路305;
镜头控制模块101用于根据调焦控制信号调整液体镜头的控制电信号。
其中,对焦控制模块100与镜头控制模块101进行双向连接,对焦控制模块100发送调焦控制信号给镜头控制模块101,镜头控制模块101调整控制电信号,进而控制液体镜头实现调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对焦控制模块100发送读取命令,镜头控制模块101返回相应的信息。其中,控制电信号包括液体镜头的输出电流。
图3为镜头控制模块电路图,如图3所示,第一放大电路302由第一电阻R4、第二电阻R5和第一晶体管Q1组成,它将对焦控制模块100的3.3V的信号转换为5V的信号A1,从而控制全桥电路301。当对焦控制模块100的信号为高电平(3.3V)时,第一晶体管Q1导通,A1输出低电平(0V);当对焦控制模块100的信号为低电平(0V)时,第一晶体管Q1截止,A1输出高电平(5V)。以MCU为STM32F103C8T6芯片为例,STM32F103C8T6芯片的GATA_A1口输出信号。
如图3所示,第二放大电路303由第三电阻R6、第四电阻R7和第二晶体管Q2组成,它将对焦控制模块100的3.3V的信号转换为5V的信号A2,从而控制全桥电路301。当对焦控制模块100的信号为高电平(3.3V)时,第二晶体管Q2导通,A2输出低电平(0V);当对焦控制模块100的信号为低电平(0V)时,第二晶体管Q2截止,A2输出高电平(5V)。以MCU为STM32F103C8T6芯片为例,STM32F103C8T6芯片的GATA_A2口输出信号。
如图3所示,全桥电路301由第五电阻R8、第一稳压管D1和第一MOS管Q3、第二MOS管Q4、第三MOS管Q5、第四三MOS管Q6组成。FB是全桥电路301的输入电源,通过过A1、A2控制输出端OUT_A1和输出端OUT_A2的极性切换。第一稳压管D1用于防止FB电路上的电压超过5.6V,作为保护元器件。其中,第五电阻R8为0Ω电阻,用于电路焊接调试。以镜头控制模块101选用ADN8810芯片为例,FB电路为ADN8810芯片的FB脚。
如图3所示,基准源电路304由电源芯片U3、滤波电阻R9、第一滤波电容C4组成,将5v转换为4.096V给到液体镜头控制芯片。其中,滤波电阻R9和滤波电容C4组成RC滤波电路。以镜头控制模块101选用ADN8810芯片为例,ADN8810芯片的REF脚连接基准源电路304。
如图3所示,输出电流源电路305由第一输出电阻R10、第二输出电阻R11和第一滤波电容C5组成。当选择5V电流源输出时,焊接第一输出电阻R10;当选择3.3V电流源输出时,第二输出焊接电阻R11;不能同时焊接或同时不焊接第一输出电阻R10和第二输出R11。第一滤波电容C5起到滤波的作用。以镜头控制模块101选用ADN8810芯片为例,ADN8810芯片的PVDD脚连接输出电流源电路305。
如图3所示,接线端子电路306由第一输入电阻R12、第二输入电阻R13和6pin间距为1.0mm的FPC端子组成。输出端OUT_A1和输出端OUT_A2控制液体镜头的焦距变化,PC13和PC14组成IIC通讯引脚,可读取液体镜头内部参数。以MCU为STM32F103C8T6芯片为例,STM32F103C8T6芯片的PC13脚、PC14脚连接接线端子电路306。
电源模块103分别连接MCU、液体镜头控制芯片300和电源控制模块102;电源控制模块102用于连接相机。
其中,电源模块103用于根据自身的储能给MCU、液体镜头控制芯片300和电源控制模块102供电,或根据外部供电为MCU、液体镜头控制芯片300和电源控制模块102供电。
同时,MCU可通过与电源控制模块102的连接,控制电源控制模块102为相机供电或断电。其中,电源控制模块102可根据电源模块103的供电为相机提供供电。
图4为电源模块电路图,如图4所示,电源模块103由PTC自恢复保险丝FU1、第一电源滤波电容C6、第二电源滤波电容C7、第三电源滤波电容C8、第四电源滤波电容C9和电压转换芯片组成。供电电源输入5V给PTC自恢复型保险丝FU1,输出VCC电源(电压值5V),VCC电源通过电压转换芯片U4转换成3.3V作供电并稳压,自恢复型保险丝FU1实现对电路的保护,防止过热和过流。第一电源滤波电容C6、第二电源滤波电容C7、第三电源滤波电容C8、第四电源滤波电容C9对电源进行滤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图5为接口模块电路图,如图5所示,对焦电路还包括接口模块;
对焦控制模块100用于通过接口模块连接终端设备。
其中,对焦控制模块100通过接口模块接收终端设备的控制信号,即对焦控制模块100通过接口模块与终端设备间实现数据交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接口模块选用USB2.0模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接口模块连接电源模块103;其中,电源模块103用于根据接口模块获取外部电源的供电。
如图5所示,以对焦控制模块100选用STM32F103C8T6芯片为例,接口模块由D_N、D_P口、VCC、GND、第一控制电阻R25、第二控制电阻R26、上拉电阻R27和P1端子组成。上拉电阻R27为了方便电脑设备识别。通过接口模块,实现终端设备与对焦控制模块100间的通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录像调焦按键和电源按键;
MCU分别连接录像调焦按键和电源按键;
录像调焦按键用于向MCU发出调焦控制信号或录像控制信号;
其中,MCU获取调焦控制信号的来源,除终端设备外,用户可通过触发录像调焦按键,向MCU发出调焦控制信号。MCU将调焦控制信号发送至液体镜头控制芯片,以使液体镜头控制芯片根据调焦控制信号控制液体镜头进行调焦。其中,用户还可触发录像调焦按键向MCU发出录像控制信号,以使MCU控制相机开始或停止录像。
图6为录像调焦按键电路图,如图6所示,以MCU选用STM32F103C8T6芯片为例,录像调焦按键由VCC、GND、PB0、PB1、PA7和端子J3组成。PB0、PB1可作为普通的输入接口,接收高、低电平,实现逻辑调焦;PB0、PB1也可用做AD采集,对薄膜压敏电阻、电位器等外接器件变化量进行判断,从而实现调焦。PA7类似PB0、PB1接口,可作为普通IO口也可用作AD采集,用来做为录像调焦按键的IO口。
电源按键用于向MCU发出电源控制信号;
其中,用户触发电源按键后,电源按键向MCU发出电源控制信号,MCU将电源控制信号发送至电源控制模块102,以使电源控制模块102根据电源控制信号为相机供电或断开供电。
图7为电源按键电路图,如图7所示,电源按键由电源电阻R28、电源电容C10和按键S1组成,电源电容C10具有滤波、消抖的作用,长按电源按键S1可实现对相机、液体镜头和频闪灯的通断操作。以MCU选用STM32F103C8T6芯片为例,STM32F103C8T6芯片的PB3引脚连接电源按键模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图8为电源控制模块电路图,如图8所示,电源控制模块102由第一放大电阻R21、第二放大电阻R22和第三晶体管Q9组成的一级放大电路和由第二放大电阻R23、放大电感L1和第五MOS管Q10组成的二级放大电路及由指示电阻R24和LED灯D2组成的电源指示电路构成。一级放大电路实现对3.3V控制信号转换5v信号的功能,二级放大电路实现对相机电源的控制功能。
上述自动对焦电路,对焦控制模块100接受终端设备发送的调焦控制信号,并将调焦控制信号发送至镜头控制模块101,镜头控制模块101根据调焦控制信号调整液体镜头的控制电信号。通过调整控制电信号,控制液体镜头改变曲率,从而改变焦距实现对焦,间接实现对相机的对焦调整;同时在对焦完成后,对焦控制模块100可通过发送拍摄指令给到终端设备,以指示终端设备控制相机完成对焦后的微循环成像信息采集。基于此,实现操作便利且对焦速度快速准确的对焦。
实施例二
图9为实施例二的自动对焦电路模块结构图,如图9所示,实施例二的自动对焦电路还包括第一频闪控制模块400;其中,第一频闪控制模块500用于连接频闪灯;
第一频闪控制模块400分别连接对焦控制模块100和电源模块103。
其中,第一频闪控制模块400连接对焦控制模块100,即连接MCU,在相机进行微循环成像信息采集时,对焦控制模块100可通过第一频闪控制模块400控制频闪灯频闪,完成相机拍摄与频闪灯的同步频闪。第一频闪控制模块400连接电源模块103,从电源模块103中获得供电。
其中,如图9所示,第一频闪控制模块400由第一频闪电阻R14、第二频闪电阻R15、第三频闪电阻R16、第四频闪电阻R17和第四晶体管Q7及接线端子J1组成,其中,第一频闪电阻R14一端连接对焦控制模块100,第一频闪控制模块400可以放大对焦控制模块100的控制信号输出信号,输出PWM信号时,就能实现频闪灯的频闪,降低频闪灯功率,减少灯的发热量。
其中,第一频闪控制模块400还连接电源按键;用户可通过触发电源按键,使频闪灯上电工作。
实施例三
图10为实施例三的自动对焦电路模块结构图,如图10所示,实施例三的自动对焦电路还包括第二频闪控制模块500;其中,第二频闪控制模块500连接电源模块103,并用于分别连接频闪灯和相机。
其中,第二频闪控制模块500连接相机的相机输出端子,在相机拍摄时,相机可通过第二频闪控制模块500控制频闪灯频闪,完成相机拍摄与频闪灯的同步频闪。第二频闪控制模块500连接电源模块103,从电源模块103中获得供电。
其中,如图10所示,第二频闪控制模块500由第五频闪电阻R18、第六频闪电阻R19、第七频闪电阻R20和第五晶体管Q8及接线端子P1和J2组成,其中,R18一端连接相机输出端子,第二频闪控制模块500可在相机输出PWM信号时,能实现频闪灯的频闪,降低频闪灯功率,减少灯的发热量。
实施例四
图11为实施例四的微循环成像装置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实施例四的微循环成像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自动对焦电路,还包括液体镜头600、相机601、镜头筒602、频闪灯603和终端设备;
液体镜头600平行设置在相机601的镜头的拍摄方向上,与相机601的镜头处于同一轴线上;镜头筒602设置在液体镜头600前方;频闪灯603在镜头筒602前方;液体镜头600、镜头筒601和频闪灯603处于同一轴线上;液体镜头600与镜头控制模块101连接,镜头控制模块101控制液体镜头600对焦;相机601分别与电源控制模块102以及终端设备连接,相机601用于采集微循环成像;终端设备与对焦控制模块100连接,用于向焦控制模块100发送调焦控制信号,或接收对焦控制模块100发送的拍摄指令,以及获取相机601采集的微循环成像信息。
其中,镜头筒602设置在液体镜头600前方指镜头筒602设置在液体镜头600的拍摄方向,频闪灯603在镜头筒602前方同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为计算机。计算机通过与自动对焦电路的交互,将调焦控制信号发送至自动对焦电路,通过自动对焦电路控制液体镜头600实现对焦。同时,终端设备可控制相机601完成拍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频闪灯为LED。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以上方法的步骤的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等。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自动对焦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对焦控制模块、镜头控制模块、电源控制模块和电源模块;
所述对焦控制模块包括MCU、调试下载电路、扩展接口电路、晶振震荡电路、启动电路和复位电路;
所述镜头控制模块包括液体镜头控制芯片、全桥电路、第一放大电路、第二放大电路、基准源电路、输出电流源电路和接线端子电路;
所述MCU分别连接所述液体镜头控制芯片、所述电源控制模块、所述调试下载电路、所述扩展接口电路、所述晶振震荡电路、所述启动电路和所述复位电路;所述MCU用于接收调焦控制信号,并将所述调焦控制信号发送至液体镜头控制芯片;所述MCU还可发送拍摄指令至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终端设备可根据所述拍摄指令控制相机采集微循环成像信息;
所述全桥电路分别通过所述第一放大电路和所述第二放大电路连接所述MCU,所述全桥电路还分别连接所述液体镜头控制芯片和所述接线端子电路;其中,所述接线端子电路还连接所述MCU,并用于连接液体镜头;所述液体镜头控制芯片分别连接所述基准源电路和所述输出电流源电路;
所述电源模块分别连接所述MCU、所述液体镜头控制芯片和所述电源控制模块;所述电源控制模块用于连接所述相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对焦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放大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一晶体管;
所述第一电阻一端连接所述MCU,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基极;
所述第二电阻一端用于接入高电平,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集电极;
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发射极用于接地,所述第一晶体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全桥电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对焦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放大电路包括第三电阻、第四电阻和第二晶体管;
所述第三电阻一端连接所述MCU,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基极;
所述第四电阻一端用于接入高电平,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集电极;
所述第二晶体管的发射极用于接地,所述第二晶体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全桥电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对焦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桥电路包括第五电阻、第一稳压管、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三MOS管和第四MOS管;
所述第一稳压管正极用于接地,负极通过所述第五电阻分别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和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
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放大电路,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放大电路;所述第三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放大电路,所述第四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放大电路;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三MOS管的源极,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四MOS管的源极;
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均连接所述接线端子电路;所述第三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第四MOS管的漏极均用于接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对焦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晶振震荡电路包括晶振、第一起振电容和第二起振电容;
所述第一起振电容一端连接MCU,并通过所述晶振连接所述第二起振电容一端;其中,所述第二起振电容一端连接MCU;
所述第一起振电容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起振电容另一端均用于接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对焦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电路包括复位电阻和充电电容;
所述复位电阻一端用于接入高电平,另一端连接所述MCU;
所述复位电阻另一端还用于通过所述充电电容接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对焦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频闪控制模块;其中,所述第一频闪控制模块用于连接频闪灯;
所述第一频闪控制模块分别连接所述对焦控制模块和所述电源模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对焦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频闪控制模块;
其中,所述第二频闪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电源模块,并用于分别连接频闪灯和所述相机。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自动对焦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录像调焦按键和电源按键;
所述MCU分别连接所述录像调焦按键和所述电源按键;
所述录像调焦按键用于向所述MCU发出调焦控制信号或录像控制信号;
所述电源按键用于向所述MCU发出电源控制信号。
10.一种微循环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所述的自动对焦电路,还包括液体镜头、相机、镜头筒、频闪灯和终端设备;
所述液体镜头平行设置在所述相机的镜头的拍摄方向上,与所述相机的镜头处于同一轴线上;所述镜头筒设置在所述液体镜头前方;所述频闪灯在所述镜头筒前方;所述液体镜头、镜头筒和频闪灯处于同一轴线上;所述液体镜头与所述镜头控制模块连接,所述镜头控制模块控制所述液体镜头对焦;所述相机分别与所述电源控制模块以及所述终端设备连接,所述相机用于采集微循环成像信息;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对焦控制模块连接,用于向所述对焦控制模块发送调焦控制信号或接收所述对焦控制模块发送的拍摄指令,以及获取所述相机采集的微循环成像信息。
CN201822143616.0U 2018-12-20 2018-12-20 自动对焦电路及微循环成像装置 Active CN2093430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43616.0U CN209343017U (zh) 2018-12-20 2018-12-20 自动对焦电路及微循环成像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43616.0U CN209343017U (zh) 2018-12-20 2018-12-20 自动对焦电路及微循环成像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43017U true CN209343017U (zh) 2019-09-03

Family

ID=677580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143616.0U Active CN209343017U (zh) 2018-12-20 2018-12-20 自动对焦电路及微循环成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430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37840B (zh) 基于apc和恒温智能控制的激光半导体物证发现装置
CN111435968B (zh) 一种摄像机及摄像机的控制方法
JP2014021281A (ja) 撮像装置、交換レンズ、およ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CN209343017U (zh) 自动对焦电路及微循环成像装置
CN104834153A (zh) 焦点调节装置以及焦点调节装置的控制方法
CN206848663U (zh) 一种笔记本自带摄像头的调节装置
CN111103862B (zh) 一种带自诊断的数字量采集电路
CN109361876A (zh) 自动对焦电路、方法及微循环成像装置
CN104090451B (zh) 单反照相机外接电子取景器
CN1199524C (zh) 闪光装置
CN216317884U (zh) 穿刺装置
CN112648547B (zh) 一种带声源追踪头灯的控制系统
CN210514957U (zh) 一种tec控制电路
CN212343430U (zh) 具有无线充电单元的电子雾化设备
CN210578872U (zh) 太阳能供电的网络摄像头系统
JP4398810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CN104853511A (zh) 一种基于精密反向电流源的门极驱动式低功耗测温系统
CN209592617U (zh) 一种水平仪激光模组驱动电路
CN203851326U (zh) 一种光电传感器的发射端驱动电路
CN213817300U (zh) 一种无线收发装置充电管理电路
CN211883750U (zh) 一种采集人体头部皮肤图像的装置
US6404487B1 (en) Light measuring device
CN109994925A (zh) 一种水平仪激光模组驱动电路
CN205249588U (zh) 一种具有保护功能的直流电荧光灯管电路
CN104242633A (zh) 降压电路和驱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