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33018U - 一种医疗器械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医疗器械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33018U
CN209333018U CN201820576251.8U CN201820576251U CN209333018U CN 209333018 U CN209333018 U CN 209333018U CN 201820576251 U CN201820576251 U CN 201820576251U CN 209333018 U CN209333018 U CN 2093330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
medical instrument
fixed
bone hole
arm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57625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Pinchi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Pins Med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Pins Med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Pins Med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57625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330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330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330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医疗器械固定装置,包括:用以被放置于颅骨的骨孔内的骨孔底座;骨孔底座设有贯穿其轴向的通孔;能够相对于骨孔底座位置固定的锁定垫圈;锁定垫圈包括一体成型的垫圈基体,垫圈基体具有固定臂和锁定臂,两锁定臂通过弹性部保持预紧力,用以夹持被放置于颅骨内的医疗器械;两固定臂分别位于各自对应的锁定臂的外侧,用以安装于通孔内侧。上述医疗器械固定装置,利用锁定垫圈的两个锁定臂实现对电极等医疗器械的夹持,并且将锁定垫圈固定于骨孔底座,骨孔底座能够固定于颅骨,由此方便地实现对电极等医疗器械进行固定,在电极固定环节提高脑深部电刺激手术的成功率,改善手术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医疗器械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植入式医疗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脑深部电刺激系统属于植入式神经刺激系统一种,主要包括植入体内的脉冲发生器、电极以及体外的控制装置。电极与脉冲发生器相连接,将脉冲发生器产生的脉冲传递给特定的神经部位产生电刺激,从而恢复相应部位正常的人体机能。患者在植入电极手术过程中,医生首先通过三维立体定位装置确定患者脑部的靶点位置,根据靶点位置在合适的颅骨部位开出骨孔,将电极线通过骨孔插入到相应的靶点位置进行测试,效果理想的情况下将会用电极固定装置将电极固定在这一位置。随着脑深部电刺激系统发展,手术中对植入脑部电极的定位精度要求越来越高,更好的位置精度会提高手术效果与术后治疗效果的稳定性。
早期的脑深部电刺激电极植入手术中,通常采用简易的固定装置固定电极,用一个硅胶的骨孔盖将电极线挤压在底座侧壁的槽内,起到固定的作用;或者在骨孔上方用钛钉固定一片钛板,将电极用手术缝线绑定在钛板上。这些通常的做法虽然能起到固定电极的作用,但在固定过程中会造成电极较大的横向或竖向的位移,影响手术效果,或者在手术后的一段时间内电极仍然有在颅骨内移动的空间,造成术后随时间推移效果变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医疗器械固定装置,可以实现精确定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医疗器械固定装置,包括:
用以被放置于颅骨的骨孔内的骨孔底座;所述骨孔底座设有贯穿其轴向的通孔;
能够相对于所述骨孔底座位置固定的锁定垫圈;所述锁定垫圈包括一体成型的垫圈基体,所述垫圈基体具有固定臂和锁定臂,两所述锁定臂通过弹性部保持预紧力,用以夹持被放置于颅骨内的医疗器械;两所述固定臂分别位于各自对应的所述锁定臂的外侧,用以安装于所述通孔内侧。
优选地,所述锁定垫圈以可调整的角度被放置于所述通孔内侧。
优选地,所述通孔的内侧设有沿其周向分布的第一止转部,所述锁定垫圈设有能够与所述第一止转部配合的第二止转部,用以限制所述锁定垫圈相对于所述骨孔底座旋转。
优选地,所述通孔的内侧还设有沿其径向延伸的凸台,所述锁定垫圈的周圈设有能够与所述凸台配合的台阶面,用以实现所述锁定垫圈相对于所述骨孔底座轴向固定。
优选地,两所述锁定臂相互靠近的边缘形成沿所述锁定垫圈的径向延伸的卡槽,所述卡槽用以夹持医疗器械;且两所述边缘的前端形成用以将医疗器械引导至所述卡槽的引导槽。
优选地,所述骨孔底座的外表面设有固定槽,以实现将经所述锁定臂夹持后的医疗器械固定于所述固定槽;还包括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骨孔底座的骨孔盖,且所述骨孔盖的外缘设有用以供医疗器械通过的锁定台阶。
优选地,两所述锁定臂的根部具有沿轴向贯通、且与所述卡槽连通的形变孔,以实现两所述锁定臂的相对运动;所述弹性部具体为连接两所述锁定臂的弹簧,且两所述锁定臂的外缘设有用以安装所述弹簧的卡嵌部,所述弹簧位于所述卡槽和所述形变孔的外侧。
优选地,两所述固定臂的内缘分别相对于各自对应的所述锁定臂的外缘之间均具有空隙,且两所述固定臂以及两所述锁定臂的根部相连。
优选地,
所述弹簧呈U形,包括两个延伸臂、位于两所述延伸臂顶部且朝相对方向延伸的收紧部以及位于两所述延伸臂底部且将两所述延伸臂相连的连接底部;所述连接底部具有收紧力,以实现两所述延伸臂和两所述收紧部保持预紧力;
所述卡嵌部包括:
分别设于两所述锁定臂的外侧、用以分别容纳两所述延伸臂的容纳凹槽;
连接于两所述容纳凹槽、用以固定所述连接底部的卡扣;
设于任一所述容纳凹槽、用以分别限制每一个所述收紧部位移的限位端;任一所述限位端均包括周向端面和径向端面,以分别限制每一个所述收紧部的周向位移和径向位移。
优选地,两所述固定臂以及两所述锁定臂的根部设有轴向通孔,用以避免所述垫圈基体应力集中;且所述轴向通孔位于所述形变孔远离所述卡槽的一侧。
相对于上述背景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医疗器械固定装置,利用锁定垫圈的两个锁定臂实现对电极等医疗器械的夹持,且两个锁定臂通过弹性部保持预紧力,能够持续保持两个锁定臂于夹紧状态;并且将锁定垫圈固定于骨孔底座,骨孔底座能够固定于颅骨,由此方便地实现对电极等医疗器械进行固定,在电极固定环节提高脑深部电刺激手术的成功率,改善手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应用医疗器械固定装置的脑深部电刺激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医疗器械固定装置的爆炸图;
图3为图2中骨孔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锁定垫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锁定垫圈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锁定垫圈的底视图;
图7为图6中锁定垫圈的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医疗器械固定装置固定于颅骨的剖视图;
图9为图1中医疗器械固定装置固定电极的示意图;
图10为图1中医疗器械固定装置的骨孔盖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至图10,图1为应用医疗器械固定装置的脑深部电刺激系统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医疗器械固定装置的爆炸图;图3为图2中骨孔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锁定垫圈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锁定垫圈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图6为图4中锁定垫圈的底视图;图7为图4中锁定垫圈的弹簧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1中医疗器械固定装置固定于颅骨的剖视图;图9为图1中医疗器械固定装置固定电极的示意图;图10为图1中医疗器械固定装置的骨孔盖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医疗器械固定装置100,主要包括骨孔底座1和锁定垫圈2,利用医疗器械固定装置100夹持电极200等医疗器械,电极200等医疗器械连接位于体外的脉冲发生器300,如说明书附图1所示。其中,骨孔底座1用于被放置在颅骨400的骨孔410内,如说明书附图2所示。骨孔底座1呈圆盘状,轴向具有贯穿其上下端面的通孔11,骨孔底座1的两侧分别设有钉孔13。
锁定垫圈2能够相对于骨孔底座1保持位置固定,其结构如说明书附图4至附图6所示,包括呈盘状的垫圈基体20,垫圈基体20设置有位于两侧的固定臂21,两个固定臂21之间具有两个锁定臂22;垫圈基体20、两个固定臂21以及两个锁定臂22一体设置,两个锁定臂22之间具有用以夹持医疗器械的间隙26,间隙26通过两个锁定臂22的对侧边沿221形成,且两个锁定臂22通过弹性部23保持预紧力,两个锁定臂22的末端具有形变孔28,形变孔28与间隙26连通,用以实现两个锁定臂22的张开与收紧。
弹性部23包绕于两个锁定臂22的外侧,弹性部23可以为一整体弹簧等部件,两个锁定臂22的外侧可以设置安装槽等结构,实现对弹性部23的固定。相邻的固定臂21与锁定臂22之间具有容纳空间29,用以实现锁定臂22的张开与收紧,位于垫圈基体20外侧的两个固定臂21起到定位作用。
为了实现锁定垫圈2相对于骨孔底座1的固定,可以在通孔11的内侧设有第一止转部111,多个第一止转部111沿通孔11的周向分布;垫圈基体20设置第二止转部24,第二止转部24与第一止转部111相配合,用以避免锁定垫圈2旋转,如说明书附图3与附图6所示。
为了确保锁定垫圈2相对于骨孔底座1的轴向固定,锁定垫圈2的外周设有能够与骨孔底座1的周圈相配合,以避免锁定垫圈2沿轴向移动的台阶面25,如说明书附图4所示;锁定垫圈2的台阶面25与骨孔底座1的凸台112搭接,具体来说,台阶面25包括沿轴向延伸(也即厚度方向)的竖直面以及沿径向延伸的水平面;在安装过程中,由于水平面在径向上相对于竖直面突出,由此可以搭接于骨孔底座1的凸台112处,避免锁定垫圈2整体沿轴向移动。
两个锁定臂22在径向上具有一定的间隙,两者相互靠近的边缘221形成卡槽26,卡槽26沿锁定垫圈2的径向延伸,如说明书附图1至附图3;两个边缘221分别位于电极等医疗器械的两侧,也即位于卡槽26中,从而实现对电极等医疗器械的夹持。为了避免两个边缘221损伤电极等医疗器械,可以在两个边缘221的前端设置倒角,以形成引导槽27,避免两个边缘221的前端伤及医疗器械,同时也可将医疗器械顺利地引入卡槽26中。
弹性部23可以为如说明书附图6与附图7所示的弹簧,弹簧将两个锁定臂22相连,两个锁定臂22的外缘设有卡嵌部222,弹簧固定于卡嵌部222中,并且弹簧位于卡槽26和形变孔28的外侧;也即弹簧将卡槽26和形变孔28包绕其中;由此可知,弹簧时刻产生收紧力,从而保持两个锁定臂22的夹紧。
为了确保两个锁定臂22在夹紧或张开时避免与固定臂21干涉,两个固定臂21的内缘分别相对于各自对应的锁定臂22的外缘之间均具有空隙29,且两个固定臂21以及两个锁定臂22的根部相连;两个固定臂21和两个锁定臂22可以设置在同一平面上,且固定臂21与锁定臂22之间具有空隙29,由此两个锁定臂22在该平面内的夹紧或张开动作不会与固定臂21发生干涉。
更为具体地,弹簧可以设置呈U形,其包括两个延伸臂231、两个收紧部232和连接底部233,如说明书附图7所示;每个延伸臂231的顶端均具有一个收紧部232,两个收紧部232的前端朝相对方向延伸,类似于钩状,连接底部233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收紧部232,弹簧为一体设置,连接底部233具有收紧力,使得两个延伸臂231和两个收紧部232保持预紧力。
锁定垫圈2的卡嵌部222包括容纳凹槽2221、卡扣2222和限位端2223,如说明书附图4所示;两个容纳凹槽2221分别位于锁定臂22的外侧,用于分别容纳弹簧的两个延伸臂231;卡扣2222设于形变孔28的下方,用于固定弹簧的连接底部233;两个限位端2223分别位于每一个容纳凹槽2221的顶部,用以限制每一个收紧部232的位移。其中,限位端2223包括周向端面22231和径向端面22232,周向端面22231用以限制收紧部232的周向位移,径向端面22232用以限制收紧部232的径向位移。
两个固定臂21以及两个锁定臂22的根部设有轴向通孔201,如说明书附图5所示,轴向通孔201位于形变孔28的下方,也即形变孔28远离卡槽26的一侧,轴向通孔201能够避免垫圈基体20的应力集中,进而提高锁定垫圈2的使用寿命。
为了进一步提高骨孔底座1在定位过程中的安装效率,骨孔底座1设有第一限位槽15、第二限位槽16、第三限位槽17和第四限位槽18,多个限位槽沿通孔11的周向分布,如说明书附图3所示;在定位过程中,定位工具中的限位部能够与限位槽13插嵌配合,用以确定骨孔底座1的位置。
为了提高骨孔底座1的适用广泛性,骨孔底座1的上表面还设有两个变形槽12,如说明书附图3与附图8;两个变形槽12分别位于通孔11的两侧,用以调节骨孔底座1的底面弧度。在使用过程中,倘若颅骨400的弧度较大,则能够以变形槽12为基准将骨孔底座1进行适当弯折,确保骨孔底座1的底面呈一定弧度,以贴合于颅骨400的表面。当电极200等医疗器械由两个锁定臂22夹持后,可以放置于骨孔底座1的引导槽10内,实现电极200的位置固定,如说明书附图9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医疗器械固定装置可以设置两个呈垂直分布引导槽10,也即两个引导槽10的延长线的连线的夹角为90°,这样能够供电极选择适合其固定的引导槽10;针对引导槽10与锁定臂22之间的夹角,可以将引导槽10与锁定臂22的夹角设置呈90°,还可以将两者的夹角设置为大于45°,如此设置,两个引导槽10中必然存在一个引导槽10能够稳固夹持电极,提高手术效果,如说明书附图9所示。
骨孔底座1可拆卸地设置有位于锁定垫圈2上方的骨孔盖3,且骨孔盖3的外缘设置锁定台阶,如说明书附图10所示,第一锁定台阶311在轴向上相比于第一凸台321和第六凸台326低;第二锁定台阶312在轴向上相比于第二凸台322和第三凸台323低;第三锁定台阶313在轴向上相比于第三凸台323和第四凸台324低;第四锁定台阶314在轴向上相比于第五凸台325和第六凸台326低。
锁定垫圈2放置于骨孔底座1中,且利用锁定垫圈2的两个锁定臂22将电极200等医疗器械夹持后,电极200等医疗器械放置于骨孔底座1的引导槽10内,实现电极200的位置固定;然后盖上骨孔盖3,此时骨孔盖3的锁定台阶可以供电极200等医疗器械伸出至医疗器械固定装置之外,并利用上述凸台对电极200等医疗器械进行压紧,从而完成固定,如说明书附图8。
为进一步确保骨孔盖3与骨孔底座1的固定,骨孔盖3可以一体设置有若干个卡扣33,如说明书附图10所述;卡扣33包括沿径向向外延伸的延伸端331,延伸端331的外侧末端具有沿轴向延伸的折弯部332,折弯部332的末端处具有二次折弯,形成过渡部334和卡接末端333,卡扣33呈Z字形。
针对骨孔底座1,其具有第一限位槽15、第二限位槽16、第三限位槽17和第四限位槽18,上述四个限位槽能够分别与每一个卡扣33相卡接,从而将卡扣33固定于限位槽内;相应的,限位槽内的形状构造与卡扣33的形状构造对应设置,以实现卡扣33与限位槽的卡嵌。在安装过程中,卡扣33产生微小形变,使得过渡部334插嵌于限位槽内的插嵌结构内,并通过卡接末端333避免卡扣33与限位槽脱离;在拆卸过程中,可以将翘杆等部件伸入骨孔底座1的拆卸通孔14中,从而将骨孔盖3翘离骨孔底座1,实现骨孔盖3与骨孔底座1脱离。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与另外几个实体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医疗器械固定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医疗器械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以被放置于颅骨的骨孔内的骨孔底座(1);所述骨孔底座(1)设有贯穿其轴向的通孔(11);
能够相对于所述骨孔底座(1)位置固定的锁定垫圈(2);所述锁定垫圈(2)包括一体成型的垫圈基体(20),所述垫圈基体(20)具有固定臂(21)和锁定臂(22),两所述锁定臂(22)通过弹性部(23)保持预紧力,用以夹持被放置于颅骨内的医疗器械;两所述固定臂(21)分别位于各自对应的所述锁定臂(22)的外侧,用以安装于所述通孔(11)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器械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垫圈(2)以可调整的角度被放置于所述通孔(11)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疗器械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11)的内侧设有沿其周向分布的第一止转部(111),所述锁定垫圈(2)设有能够与所述第一止转部(111)配合的第二止转部(24),用以限制所述锁定垫圈(2)相对于所述骨孔底座(1)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疗器械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11)的内侧还设有沿其径向延伸的凸台(112),所述锁定垫圈(2)的周圈设有能够与所述凸台(112)配合的台阶面(25),用以实现所述锁定垫圈(2)相对于所述骨孔底座(1)轴向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医疗器械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两所述锁定臂(22)相互靠近的边缘(221)形成沿所述锁定垫圈(2)的径向延伸的卡槽(26),所述卡槽(26)用以夹持医疗器械;且两所述边缘(221)的前端形成用以将医疗器械引导至所述卡槽(26)的引导槽(27)。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医疗器械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骨孔底座(1)的外表面设有固定槽(10),以实现将经所述锁定臂(22)夹持后的医疗器械固定于所述固定槽(10);还包括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骨孔底座(1)的骨孔盖(3),且所述骨孔盖(3)的外缘设有用以供医疗器械通过的锁定台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医疗器械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两所述锁定臂(22)的根部具有沿轴向贯通、且与所述卡槽(26)连通的形变孔(28),以实现两所述锁定臂(22)的相对运动;所述弹性部(23)具体为连接两所述锁定臂(22)的弹簧,且两所述锁定臂(22)的外缘设有用以安装所述弹簧的卡嵌部(222),所述弹簧位于所述卡槽(26)和所述形变孔(28)的外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医疗器械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两所述固定臂(21)的内缘分别相对于各自对应的所述锁定臂(22)的外缘之间均具有空隙(29),且两所述固定臂(21)以及两所述锁定臂(22)的根部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医疗器械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簧呈U形,包括两个延伸臂(231)、位于两所述延伸臂(231)顶部且朝相对方向延伸的收紧部(232)以及位于两所述延伸臂(231)底部且将两所述延伸臂(231)相连的连接底部(233);所述连接底部(233)具有收紧力,以实现两所述延伸臂(231)和两所述收紧部(232)保持预紧力;
所述卡嵌部(222)包括:
分别设于两所述锁定臂(22)的外侧、用以分别容纳两所述延伸臂(231)的容纳凹槽(2221);
连接于两所述容纳凹槽(2221)、用以固定所述连接底部(233)的卡扣(2222);
设于任一所述容纳凹槽(2221)、用以分别限制每一个所述收紧部(232)位移的限位端(2223);任一所述限位端(2223)均包括周向端面(22231)和径向端面(22232),以分别限制每一个所述收紧部(232)的周向位移和径向位移。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医疗器械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两所述固定臂(21)以及两所述锁定臂(22)的根部设有轴向通孔(201),用以避免所述垫圈基体(20)应力集中;且所述轴向通孔(201)位于所述形变孔(28)远离所述卡槽(26)的一侧。
CN201820576251.8U 2018-04-20 2018-04-20 一种医疗器械固定装置 Active CN2093330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576251.8U CN209333018U (zh) 2018-04-20 2018-04-20 一种医疗器械固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576251.8U CN209333018U (zh) 2018-04-20 2018-04-20 一种医疗器械固定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33018U true CN209333018U (zh) 2019-09-03

Family

ID=677443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576251.8U Active CN209333018U (zh) 2018-04-20 2018-04-20 一种医疗器械固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3301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25072A (zh) * 2018-04-20 2018-07-27 北京品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医疗器械固定装置
CN116603168A (zh) * 2023-04-23 2023-08-18 北京品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基座及医疗器械固定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25072A (zh) * 2018-04-20 2018-07-27 北京品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医疗器械固定装置
CN108325072B (zh) * 2018-04-20 2024-10-15 北京品驰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医疗器械固定装置
CN116603168A (zh) * 2023-04-23 2023-08-18 北京品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基座及医疗器械固定装置
CN116603168B (zh) * 2023-04-23 2023-10-31 北京品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基座及医疗器械固定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25072A (zh) 一种医疗器械固定装置
US7479146B2 (en) Cranial burr hole plug and insertion tool
CN209333018U (zh) 一种医疗器械固定装置
WO2012079478A1 (zh) 脑部电极导线固定装置
CN208943267U (zh) 含螺钉导向结构的电极固定辅助装置及该螺钉导向结构
CN203042413U (zh) 万向锁定加压接骨板
CN209333019U (zh) 一种医疗器械固定装置
CN108325070A (zh) 一种医疗器械固定装置
EP2994064B1 (en) Mandibular bone plate
US10028779B2 (en) Mandibular bone plate
JPH10507387A (ja) 口外用及び歯科矯正用埋込システム
CN106214236B (zh) 一种实现微创手术目的的圈簧形骨外固定器
CN209529904U (zh) 一种医疗器械固定装置
CN209333017U (zh) 一种医疗器械固定装置
CN108325071B (zh) 一种医疗器械固定装置
CN209548524U (zh) 一种医疗器械固定装置
CN204951124U (zh) 接骨钢板系统
CN209548526U (zh) 一种医疗器械固定装置
CN213407475U (zh) 一种脑深部电极固定装置
CN210009118U (zh) 一种3d打印的齿状突螺钉置入导板
CN209529905U (zh) 一种医疗器械固定装置
CN209361653U (zh) 一种深脑刺激电极植入工具
CN111588532A (zh) 一种骨科外固定板
CN106236237A (zh) 用于骨折的逆行微创钢板螺钉固定系统
CN108325069A (zh) 一种医疗器械固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102200 building 19, yard 79, Shuangying West Roa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Changpi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Pinchi Medical Equipment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102200 building 19, yard 79, Shuangying West Roa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Changpi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PINS MEDICAL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