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28696U - 紧凑型共模电感 - Google Patents

紧凑型共模电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28696U
CN209328696U CN201822211240.2U CN201822211240U CN209328696U CN 209328696 U CN209328696 U CN 209328696U CN 201822211240 U CN201822211240 U CN 201822211240U CN 209328696 U CN209328696 U CN 2093286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core
winding
common mode
mode inductance
new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21124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先锋
李良如
胡家栋
邹力
鲁陈
魏汉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ining Pusi Electronic Co Ltd
Suining Pulse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ining Pusi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ining Pusi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ining Pusi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21124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286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286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286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元件领域。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紧凑型共模电感包括有磁芯组、绕组和底座。其中,磁芯组包括两块相互藕接的磁芯,磁芯组至少有一块磁芯设置有中心柱和围绕中心柱设置的外壁,中心柱和外壁之间形成容纳腔。绕组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多个绕组绕制在中心柱上,且置于容纳腔中。底座设置在磁芯组的下方,底座设置有用于固定绕组的固定槽以及供绕组的引脚穿过的通孔,通孔设置在固定槽的周边。在电性参数相同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共模电感比磁环结构的共模电感的体积更小,从而提高空间利用率,节省PCB板的空间。另外共模电感进行SMT装配工艺时无需额外使用塑胶壳,进一步节省装配工艺。

Description

紧凑型共模电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元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紧凑型共模电感。
背景技术
通常,共模电感是在磁环上绕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线圈绕组。磁环结构的共模电感的缺点是,工艺复杂、绕组绕制困难,外形为圆形,使得空间利用率比较低,在电路模块内的体积占用比例较大。另外,由于磁环结构的共模电感的绕组是暴露在外面,进行SMT装配时,需要使用塑胶壳将共模电感顶部密封,以满足SMT装配工艺,而塑胶壳则增加了成本。
因此,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的紧凑型共模电感,减小共模电感的体积、简化装配工艺,从而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紧凑型共模电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紧凑型共模电感包括有磁芯组、绕组和底座。其中,磁芯组包括两块相互藕接的磁芯,磁芯组至少有一块磁芯设置有中心柱和围绕中心柱设置的外壁,中心柱和外壁之间形成容纳腔。绕组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绕组绕制在中心柱上,且置于容纳腔中。底座设置在磁芯组的下方,底座设置有用于固定绕组的固定槽以及供绕组的引脚穿过的通孔,通孔设置在固定槽的周边。
由上述的方案可见,本方案的两个相互耦合的磁芯,内部形成用于绕制线圈绕组的中心柱和容纳腔,通过先将线圈绕组绕制在相应的中心柱上,再将两个磁芯耦合连接,并通过底座进一步固定线圈绕组,从而形成立体共模电感。相对于传统的磁环结构的共模电感,本方案的共模电感线圈绕组工艺更加简单,结构为立体状。在电性参数相同的情况下,本方案的共模电感比磁环结构的共模电感的体积更小,从而提高空间利用率,节省PCB板的空间。
优选的,两块磁芯均为立方体结构。
优选的,磁芯组包括第一磁芯和第二磁芯,第一磁芯设置有中心柱和围绕中心柱设置的外壁,第一磁芯为EP磁芯。
优选的,第二磁芯为与第一磁芯相同的EP磁芯。
优选的,其中一个绕组绕制在第一磁芯内,另一个绕组绕制在第二磁芯内。
由上述的方案可见,两个磁芯为相同的EP磁芯,形成立体结构的共模电感,减小了共模电感的体积。EP磁芯的顶部和侧边封闭,使得共模电感进行SMT装配工艺时无需额外使用塑胶壳。2副EP磁芯形成开放式敞口结构设计,使得绕组可实现绕线工艺的自动化。
优选的,第二磁芯为I型磁芯。
优选的,两个绕组均绕制在第一磁芯内。
由上述的方案可见,第一磁芯为EP磁芯,第二磁芯为I型磁芯,减小了共模电感的体积,简化了绕线工艺。
优选的,底座的固定槽的边缘设置有凸起。
由上述的方案可知,固定槽的边缘设置凸起,可进一步固定绕组,增强共模电感的结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附件会有省略、放大或者缩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第一实施例
参见图1与图2,本实施例的紧凑型共模电感包括有磁芯组1、绕组2和底座3。其中,磁芯组1包括两块相互藕接的EP磁芯,分别为结构大小均相同的第一磁芯11和第二磁芯12。
由图1可见,第一磁芯11包括平板部111,平板部111的中心设置有圆形的第一中心柱112。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中心柱112也可以方形、三角形等其他的形状。平板部111的边缘设置有外壁,并且外壁围绕第一种中心柱112设置。外壁包括位于顶部的第一外壁113,以及位于两侧的第二外壁114和第三外壁115。可见,第一外壁113、第二外壁114、第三外壁115同第一中心柱112之间形成一端及底部敞口的容纳腔110。同样的,第二磁芯12的结构与第一磁芯11相同,包括第二中心柱(图中未示出)和设置在第二中心柱周围的外壁,具体的结构与第一磁芯11一样,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当第一磁芯11和第二磁芯12藕接形成磁芯组1后,磁芯组1的下方为敞口结构。
绕组2包括绕制方向相反的第一绕组21和第二绕组22,第一绕组21包括引脚211和引脚212,第二绕组22包括引脚221和引脚222。第一绕组21绕制在第一中心柱112上,且置于第一磁芯11的容纳腔110中。第二绕组22则绕制在第二磁芯12的第二中心柱上并置于第二磁芯12的容纳腔中。由前述知,由于第一磁芯11和第二磁芯12的底部是敞口的,即第一磁芯11和第二磁芯12为开放式结构,相对于磁环结构的共模电感,将第一绕组21或第二绕组22绕制在对应的中心柱上的绕线工艺大大简化,可有效提高装配效率。
底座3设置在磁芯组1的下方。当底座3与磁芯组1和绕组2组合形成共模电感后,由前述知,第一磁芯11和第二磁芯12藕接形成磁芯组1后,磁芯组1的下方为敞口结构,因此第一线圈21和第二线圈22有部分暴露在外,致使第一绕组21和第二绕组22不够稳定。因此,底座3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一绕组21和第二绕组22的固定槽311,同时,在固定槽311的周边设置有供绕组的引脚穿过的通孔,包括供第一绕组21的引脚211穿过的通孔321、供第一绕组21的引脚212穿过的通孔322、供第二绕组22的引脚221穿过的通孔323和供第二绕组22的引脚222穿过的通孔324。如图2所示,通孔321和通孔323位于固定槽311的同一侧,通孔322和通孔324位于固定槽311的另一侧。
本实施例,由于只有第一绕组21和第二绕组22两个绕组,故第一绕组21和第二绕组22的绕制方向相反,因此,若第一绕组21和第二绕组22直接绕制在对应的中心柱上的时候,第一绕组21的引脚212和第二绕组22的引脚222之间的距离较近,这样当共模电感安装到PCB板上时,有可能会产生串接的现象。因此,为避免可能产生的上述串接现象,本实施例将第一绕组21的引脚212先通过设置一段朝远离第二绕组22的一侧折弯的折弯部210,再向下引出。对应的,第二绕组22的引脚222先通过设置一段朝远离第一绕组21一侧折弯的折弯部(图中未示出),再向下引出。这样有效增大了引脚212和引脚222之间的间隔距离。此时,在固定槽311的侧边先设置一用于放置折弯部210和折弯部的凹槽312,并将通孔322和通孔324分别设置在凹槽312的两端。可以看出,当第一绕组21的引脚212穿过通孔322时,第一绕组21的折弯部210置于凹槽312中。同样,当第二绕组22的引脚222穿过通孔324时,第二绕组22的折弯部也置于凹槽312中。
为进一步固定第一绕组21和第二绕组22,固定槽311的边缘还设置有凸起331、凸起332和凸起333。凸起331位于通孔321和通孔323之间,凸起332和凸起333则分别置于凹槽312的两端。
参见图2,组合后的共模电感的结构如图2所示,结合图1和图2可以看出,EP结构的第一磁芯11和第二磁芯12、以及第一绕组21、第二绕组22和底座3组合形成立方体结构的共模电感,在电性参数相同的情况下,本方案的共模电感比磁环结构的共模电感的体积更小,从而提高空间利用率,节省PCB板的空间。
此外,第一磁芯11和第二磁芯12的外壁,以及底座的封闭作用,使得共模电感进行SMT装配工艺时无需额外使用塑胶壳,进一步节省装配工艺。
第二实施例
参见图3与图4,本实施例同样包括两个磁芯,即第三磁芯41和第四磁芯42;两个绕组,即第三绕组51和第四绕组52;以及底座6。相对于第一实施例,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第四磁芯42为I型磁芯,而第三绕组51和第四绕组52都是绕制在第三磁芯51的中心柱上。本实施例所形成的共模电感与第一实施例的共模电感形成的内部空间一致,并且底座6同第三绕组51、第四绕组52之间的装配与第一实施例中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紧凑型共模电感,其特征在于,包括:
磁芯组,所述磁芯组包括两块相互藕接的磁芯;所述磁芯组至少有一块磁芯设置有中心柱和围绕所述中心柱设置的外壁,所述中心柱和所述外壁之间形成容纳腔;
两个绕组,两个所述绕组绕制在所述中心柱上,且置于所述容纳腔中;
底座,所述底座设置在所述磁芯组的下方,所述底座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绕组的固定槽以及供所述绕组的引脚穿过的通孔,所述通孔设置在所述固定槽的周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凑型共模电感,其特征在于:
两块所述磁芯均为立方体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紧凑型共模电感,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芯组包括第一磁芯和第二磁芯,所述第一磁芯设置有中心柱和围绕所述中心柱设置的外壁,所述第一磁芯为EP磁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紧凑型共模电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磁芯为与所述第一磁芯相同的EP磁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紧凑型共模电感,其特征在于:
其中一个所述绕组绕制在所述第一磁芯内,另一个所述绕组绕制在所述第二磁芯内。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紧凑型共模电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磁芯为I型磁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紧凑型共模电感,其特征在于:
两个所述绕组均绕制在所述第一磁芯内。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紧凑型共模电感,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的所述固定槽的边缘设置有凸起。
CN201822211240.2U 2018-12-26 2018-12-26 紧凑型共模电感 Active CN2093286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11240.2U CN209328696U (zh) 2018-12-26 2018-12-26 紧凑型共模电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11240.2U CN209328696U (zh) 2018-12-26 2018-12-26 紧凑型共模电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28696U true CN209328696U (zh) 2019-08-30

Family

ID=677290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211240.2U Active CN209328696U (zh) 2018-12-26 2018-12-26 紧凑型共模电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2869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20366A (zh) * 2020-10-19 2021-02-26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堆叠式共模电感、滤波器及功率变换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20366A (zh) * 2020-10-19 2021-02-26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堆叠式共模电感、滤波器及功率变换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40152127A1 (en) Stator for brushless external-rotor mo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reof
CN101308724A (zh) 变压器和电感的磁集成结构
JP6562830B2 (ja) チョークコイル
CN209328696U (zh) 紧凑型共模电感
CN203300366U (zh) 一种共模滤波电感
CN110571026A (zh) 电感骨架及电感装置
CN108987071B (zh) 变压器及其制作方法
CN204792371U (zh) 一种ee13卧式变压器骨架
CN101777414B (zh) 连体式电感器及其制作方法
CN201532845U (zh) 用环形磁芯加工脉冲变压器
CN213546103U (zh) 一种酚醛材料贴片变压器组合式骨架
CN209388836U (zh) 一种表面贴装型磁性元器件
CN201725649U (zh) 一种连体式电感器
CN105489343A (zh) 一种电磁线圈
CN202307492U (zh) 户内电流互感器
CN203456237U (zh) 电磁感应插头插座的磁体结构
CN216928225U (zh) 一种一体成型电感
CN209962818U (zh) 一种自屏蔽功率电感元件
CN106298197B (zh) 一种可拆卸式变压器
CN212136206U (zh) 环形变压器的线圈骨架结构
JP2017163129A (ja) ラインフィルタ
CN217114073U (zh) 一种新型电感器
JPH01208819A (ja) ラインフィルタ
CN218826617U (zh) 一种电流互感器
CN103489577A (zh) 电磁感应插头插座的磁体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