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26669U - 一种谐振陀螺仪固有刚性轴的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谐振陀螺仪固有刚性轴的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26669U
CN209326669U CN201821802705.5U CN201821802705U CN209326669U CN 209326669 U CN209326669 U CN 209326669U CN 201821802705 U CN201821802705 U CN 201821802705U CN 209326669 U CN209326669 U CN 2093266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sensing
electrodes
metal layer
sensing electrod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80270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家欧
谭品恒
邓文高
周闯
黄健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Guangxi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xi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Guangxi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2180270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266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266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2666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yrosco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谐振陀螺仪固有刚性轴的检测装置,其包括:驱动座;电源装置;两个激励电极,其设于驱动座上;两个X感测电极,其设置于驱动座上且位于两个激励电极之间;两个Y感测电极,两个Y感测电极相对分布地设置于驱动座上且与两个X感测电极的夹角为45°;固定台,其用于安装壳体;壳体的内外表面设置有一层金属层;电容位移转换装置,其用于把X感测电极和Y感测电极与壳体内表面的金属层的电容信号转换为位移信号;以及示波器,其能够把四个位移信号的变化通过李萨如图进行显示。本实用新型能够标准、精确且高效地确定轴旋转对称结构的谐振陀螺仪的壳体的固有刚性轴的位置,从而能够大大提高谐振陀螺仪的制造成功率。

Description

一种谐振陀螺仪固有刚性轴的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谐振陀螺仪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谐振陀螺仪固有刚性轴的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陀螺仪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运动物体姿态测量的传感器,军用和民用方面都有它的身影。从航空航天、制导武器到智能手机、智能机器人,陀螺仪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件。而固态谐振陀螺仪中属于轴旋转对称结构谐振陀螺仪的半球壳谐振陀螺仪是一种新型的振动陀螺仪,它具有体积小、寿命长、构造简单、稳定性好且测量精度极高等特点,特别是断电后仍能保持一段时间的惯性信息。这些特点和优势使其在航空航天、惯性导航、石油钻探等方面被广泛应用。半球谐振陀螺仪最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由美国公司开始原理研究和研制,七十年代末美国制造出半球谐振陀螺仪样机,引起了国际上的极大关注和兴趣,俄罗斯、英国、法国等国也逐步开始了半球谐振陀螺仪的研制。目前,美国在半球谐振陀螺仪方面的研究已经进入商业模式,而且美国已经将半球谐振陀螺仪用在了他们的太空探索任务中长达数年之久,至今没有出现任何问题。国内对于半球谐振陀螺仪的研究起始于八十年代,经过三十多年的研究也有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早期中电26所引进俄罗斯技术研发出60mm直径的半球谐振陀螺仪,并掌握了一些核心制造工艺,现在该所研制的更小体积的半球谐振陀螺仪已经成功应用于武器和宇航飞行器中。
目前谐振陀螺仪已经发展成熟到一定的阶段,但是其毛坯材料的密度瑕疵和制造工艺上的几何瑕疵依然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密度瑕疵的存在会使轴旋转对称结构的谐振陀螺仪的壳体产生频率裂解(即原先理想无瑕疵壳体的固有共振频率会因密度瑕疵而裂解成两个与理想固有共振频率有细微差别的极大固有频率和极小固有频率)。这两个不同固有频率所在方位的轴,称为固有刚性轴,而壳体的固有刚性轴的方位与轴旋转对称结构谐振陀螺仪的振动、电极传感器的位置分布、频率裂解的修正等都有密切关系。但是关于半球壳或其他轴旋转对称结构的谐振陀螺仪的圆柱形、圆环形的壳体的固有刚性轴的测量国内外都鲜有明确的理论与实验量测方法。
关于频率裂解的频率差别的调平,国内有利用离子蚀刻技术与近似的公式来估算需要除去的球壳质量,并研究化学处理工艺和离子束调平技术对谐振子主要性能参数与频差优化。其他轴旋转对称结构的谐振陀螺仪的壳体无论是采用圆柱形还是圆环形,其壳体也是与半球谐振仪的半球壳一样会因密度瑕疵的存在使壳体产生频率裂解,从而存在固有刚性轴。固有刚性轴共有2 对,每对包括两个振型相同且相互垂直的固有刚性轴,且两对固有刚性轴之间相差45度,即任意两个相邻的固有刚性轴相差45度。目前仍缺乏严谨的理论分析来确定固有刚性轴的位置,故难以确定在什么位置蚀刻,需去除多少质量才能将频率差值缩小到期望的范围内,从而影响了与半球谐振陀螺仪以及与半球谐振陀螺仪具有类似结构的其他轴旋转对称结构的谐振陀螺仪的制造成功率。因此,对于同时含有密度瑕疵和阻尼瑕疵的轴旋转对称结构的谐振陀螺仪,如何找到其壳体的固有刚性轴,是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谐振陀螺仪固有刚性轴的检测装置,其能够标准、精确且高效地确定轴旋转对称结构的谐振陀螺仪的壳体的固有刚性轴的位置,从而大大提高谐振陀螺仪的制造成功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谐振陀螺仪固有刚性轴的检测装置,其中,包括:驱动座;电源装置;两个激励电极,两个该激励电极相对分布地设置于所述驱动座上;两个该激励电极通过所述电源装置提供交流电压和脉冲电压;两个X感测电极,两个该X感测电极相对分布地设置于所述驱动座上;且两个该X感测电极位于两个所述激励电极之间;两个该X感测电极通过所述电源装置提供直流电压;两个Y感测电极,两个该Y感测电极相对分布地设置于所述驱动座上,且两个该Y感测电极所在的直线与两个所述X感测电极所在的直线之间的夹角为45°;两个该Y感测电极通过所述电源装置提供直流电压;固定台,其用于安装谐振陀螺仪的壳体;所述壳体的内外表面均以能够拆卸的方式设置有一层作为极板的金属层;所述驱动座能够相对于该固定台进行转动;当所述壳体安装于该固定台上时,两个所述激励电极位于所述壳体的外面,两个所述X感测电极和两个所述Y感测电极位于所述壳体的里面;电容位移转换装置,两个所述X感测电极和两个所述 Y感测电极均与该电容位移转换装置连接;该电容位移转换装置用于把每个所述X感测电极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的金属层之间的电容信号和每个所述Y 感测电极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的金属层之间的电容信号转换为位移信号;以及示波器,其与所述电容位移转换装置连接,该示波器把所述电容位移转换装置转换得到的两个所述X感测电极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的金属层之间的位移信号作为李萨如图的X方向的位移输入,并把所述电容位移转换装置转换得到的两个所述Y感测电极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的金属层之间的位移信号作为李萨如图的Y方向的位移输入,从而能够把四个位移信号的变化通过李萨如图进行显示。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金属层为金属贴层或金属膜。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电容位移转换装置是型号为PCAP02AE 的AMCM测量芯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先通过电源装置对激励电极提供短暂的脉冲电压,使壳体自由振动,从而通过示波器显示的李萨如图来确定固有刚性轴所在方位角度的小区间范围,再在这个区间范围内的各个位置通过电源装置对激励电极提供交流电压,使壳体强迫振动,通过强迫振动时李萨如图形成的长轴与X轴成 0度的椭圆来判断含密度瑕疵和阻尼瑕疵的谐振仪的壳体的其中一个固有刚性轴所在方位角度,以得到在前面的区间范围内的固有刚性轴精确角度,再通过任意两个相邻的固有刚性轴相差45度的位置关系,便能找到所有的固有刚性轴的位置。本实用新型能够严谨、标准、精确和高效的地检测出半球谐振陀螺仪以及与半球谐振陀螺仪具有类似结构的其他轴旋转地称结构的谐振陀螺仪的壳体的固有刚性轴的位置,从而能够大大地提高陀螺仪的制造成功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谐振陀螺仪固有刚性轴的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谐振陀螺仪固有刚性轴的检测装置的各个电极的分布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壳体安装于固定座上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谐振陀螺仪固有刚性轴的检测装置的检测时简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波器在壳体自由振动时得到的李萨如图为近似平行四边形的图形时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波器在壳体强迫振动得到的李萨如图的椭圆图形的长轴相对于X轴的倾角不是0度时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波器在壳体强迫振动得到的李萨如图的椭圆图形的长轴相对于X轴的倾角是0度时的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驱动座,2-PCB板,3-激励电极,4-X感测电极,5-Y感测电极,6-固定台,7-示波器,8-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图1至图3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一种谐振陀螺仪固有刚性轴的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谐振陀螺仪固有刚性轴的检测装置包括驱动座1、电源装置、激励电极3、X感测电极4、Y感测电极5、固定台6、电容位移转换装置(图未视)以及示波器7,参考图1和图2,驱动座1能够转动,其可以是由电机驱动进行转动。电源装置能够提供直流电压、交流电压以及脉冲电压,其可以是由直流电压源、交流电压源以及脉冲电压源三个模块组成,而本实用新型优选地,电源装置包含型号为WA3-220S05A3的 AC-DC电源模块。两个激励电极3相对分布地设置于驱动座1上,两个激励电极3通过电源装置提供交流电压和脉冲电压。两个X感测电极4相对分布地设置于驱动座上1,且两个X感测电极4位于两个激励电极3之间,两个X 感测电极4和两个激励电极3位于同一直线上。两个X感测电极4通过电源装置提供直流电压。两个Y感测电极5相对分布地设置于驱动座1上,且两个Y感测电极5所在的直线与两个X感测电极4所在的直线之间的夹角为 45°,两个该Y感测电极5通过电源装置提供直流电压。可以在驱动座1上设置两个同轴分布的圆环座,两个激励电极3固定于较大的圆环座上,两个X 感测电极4和两个Y感测电极5固定于较小的圆环座上。另外,可以在驱动座1上设置PCB板2,电源装置通过PCB板2为各个电极提供相应的电压。
继续参考图1和图2,固定台6用于安装谐振陀螺仪的壳体8,壳体8的内外表面均以能够拆卸的方式设置有一层作为极板的金属层,优选地,金属层为金属贴层或金属膜。金属层为检测过程所需要而附加上去的,检测完成后能够去除。驱动座1能够相对于固定台1进行转动;可以在驱动座1的中间设置一个通孔,固定台6位于通孔内,壳体8安装于固定台6上后不会转动,而驱动座1能够相对固定台6和壳体8进行转动。参考图3,当壳体8安装于固定台6上时,两个激励电极3位于壳体的外面,两个X感测电极4和两个Y感测电极5位于壳体8的里面,即壳体8的侧壁位于同侧的X感测电极4和Y感测电极5之间的空隙内。驱动座1转动时,各个电极便相对壳体 8进行转动,从而可以改变使各个电极与壳体8的侧壁对正的角度。各个电极的下端固定,且上端为自由端,且各个电极可以呈与壳体8的侧壁母线相应的形状。
继续参考图1和图2,两个X感测电极4和两述Y感测电极5均与电容位移转换装置连接,电容位移转换装置用于把每个X感测电极4与壳体8的内表面的金属层之间的电容信号和每个Y感测电极5与壳体8的内表面的金属层之间的电容信号转换为位移信号。电容位移转换装置可以是型号为 PCAP02AE的AMCM测量芯片。示波器7与电容位移转换装置连接,电容位移转换装置主要是将感测电极上测到的模拟信号(电容)转换为数字信号(位移)输出在示波器7上。示波器7把电容位移转换装置转换得到的两个X感测电极4与壳体8的内表面的金属层之间的位移信号作为李萨如图的X方向的位移输入,并把电容位移转换装置转换得到的两个Y感测电极5与壳体8 的内表面的金属层之间的位移信号作为李萨如图的Y方向的位移输入,从而能够把四个位移信号的变化通过李萨如图进行显示。
在检测过程中,把壳体8安装于固定台1上,先由电源装置为两个X感测电极4和两个Y感测电极5提供直流电压,直流电压可以为恒定的5V直流电压;再由电源装置为激励电极3提供一个短暂的瞬时脉冲电压,脉冲电压施加短暂的时间可以为0.1~0.2秒。由于壳体8的外表面也设置有金属层,从而在两个激励电极3被施加脉冲电压后,激励电极3与壳体8外表面上的金属层产生一个电场激振力,以使壳体8自由振动;改变激励电极3与壳体8 对正的位置,当示波器7上出现的李萨如图的图形为近似平行四边形的图形时,再把近似平行四边形的圆滑的对角所在的区间划分为若干个等角度的强迫振动角,使激励电极3与各个强迫振动角对正,并通过电源装置对激励电极3持续施加交流电压,使壳体8进行强迫振动;当示波器7上出现一个封闭的椭圆图形,并且椭圆图形的长轴相对于X轴的倾角为0度,两个激励电极3所在的方位角即为壳体8的其中一个固有刚性轴所在的精确角度,再通过任意两个相邻的固有刚性轴相差45度的位置关系,便能找到所有的固有刚性轴的位置,由于相互垂直的固有刚性轴的振型是一样的,一般在得到其中一个固有刚性轴后,只需再找到另一个与其相差45度的固有刚性轴进行分析即可。
图4至图7显示了本实用新型谐振陀螺仪固有刚性轴的检测装置进行检测时的具体过程,参考图4,其为整个检测过程的简单的流程示意图,而具体步骤则包括:
步骤一,把谐振陀螺仪的壳体安装于固定台1上,壳体8通过固定台1 接地。壳体8的内外表面以能够拆卸的方式设置有金属层,使两个激励电极3 位于壳体8之外,两个X感测电极4和两个Y感测电极5位于壳体8内,但壳体8与各个电极并不接触,而是具有同等的间隙大小。壳体8安装好后,两个激励电极3便与壳体8的侧壁的一个方位角对正。
步骤二,通过电源装置为两个X感测电极4和两个Y感测电极5提供直流电压,直流电压可以为恒定的5V直流电压,从而在壳体8不振动时,各个感测电极5与壳体8的内表面的金属层之间具有恒定的电动势。
步骤三,通过电源装置对两个激励电极3施加短暂的脉冲电压,施加时间可以为0.1~0.2秒,短暂通电后的两个激励电极3与壳体8外表面上的金属层产生一个电场激振力,以使壳体8自由振动,且由于壳体8存在阻尼,自由振动会逐渐衰减至静止。在壳体8振动的过程中,由于电压不变,壳体8 的内表面的金属层与各个感测电极之间的间距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各个感测电极与壳体8的内表面的金属层之间电场强度发生变化,电场强度变化会使感测电极的电荷量发生改变,从而使得各个感测电极与壳体8的内表面的金属层之间的电容会发生变化,而感测到电容变化与壳体8振动时的位移变化形成对应的关系。因此,在壳体8的自由振动而发生位移变化的过程中,每个X感测电极4与壳体8的内表面的金属层之间的电容会发生变化,且每个Y感测电极5与壳体8的内表面的金属层之间的电容也会发生变化。
步骤四,电容位移转换装置把检测到的两个X感测电极4与壳体8的内表面的金属层之间的电容转换为X方向的位移;并把检测到的两个Y感测电极5与壳体8的内表面的金属层之间的电容转换为Y方向的位移;在壳体8 自由振动时,两个X感测电极4与壳体8的内表面的金属层之间的电容变化和两个Y感测电极5与壳体8的内表面的金属层之间的电容变化便能通过电容位移转换装置转换为X方向的位移变化和Y方向的位移变化;
步骤五,示波器7接收到电容位移转换装置转换得到的X方向的位移变化和Y方向的位移变化后,通过李萨如图进行显示。参考图5,如果李萨如图呈现一个近似平行四边形的图形,这个近似平行四边形的圆滑的对角所在的区间即为壳体8的其中一个固有刚性轴的方位角所在的区间,在图5中圆滑的对角是指两个钝角,由于其是有圆滑的过渡,而不是尖角,故整个圆滑的过渡所在的角度范围,即为壳体8的其中一个固有刚性轴的方位角所在的区间范围。在壳体8上进步把这个区间划分为若干个等角度的强迫振动角,并把两个激励电极3转动至与某个强迫振动角对正,再进行步骤六。近似平行四边形的圆滑的弧形角度区间的出现,是由于阻尼瑕疵的量级和频率分歧的量级差别不大时所产生的。这个圆弧形的大小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阻尼瑕疵的大小相比于频率分歧的大小,当阻尼瑕疵较小时,可以忽略不计时,李萨如图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就全部是尖角,那么就可以直接通过自由振动的方式找到固有刚性轴位置。但只要阻尼分歧不能忽略,那么呈现的圆弧角就是一个区间,因此只靠自由振动往往是不能准确地找到具体的固有刚性轴的位置,从而需要用后续通过强迫振动的方式来进一步准确地找到固有刚性轴的位置。另外,如果李萨如图呈现的是一条和X轴重合的直线,说明此时两个激励电极3所在的方位角即为壳体8的其中一个固有刚性轴所在的角度,再通过任意两个相邻的固有刚性轴相差45度的位置关系,便能找到所有的固有刚性轴的位置,检测过程结束,在实际检测过程中,这种情况也是很难直接出现的。
步骤六,把两个激励电极3转动至与某个强迫振动角对正,然后通过电源装置对两个激励电极3施加持续的交流电压,在壳体8的外表面的金属层的作用下,使壳体8进行强迫振动;同样,壳体8进行强迫振动的过程中,在电容位移转换装置把两个X感测电极4与壳体8的内表面的金属层之间的电容变化和两个Y感测电极5与壳体8的内表面的金属层之间的电容变化分别转换为X方向的位移变化和Y方向的位移变化后,由示波器7通过李萨如图进行显示。
步骤七,如果在步骤六中示波器7得到的李萨如图趋于稳定后,得到的图形并不是长轴相对于X轴的倾角为0度的封闭的椭圆图形,参考图6,说明此时两个激励电极3所在的方位角不是其中一个固有刚性轴所在的位置,便需要使两个激励电极3与另一个强迫振动角对正,并返回步骤六;如果在步骤六中示波器7得到的李萨如图趋于稳定后的轨迹呈一个封闭的椭圆图形,并且椭圆图形的长轴相对于X轴的倾角为0度,参考图7,说明此时两个激励电极3所在的方位角即为壳体8的其中一个固有刚性轴所在的精确角度,通过任意两个相邻的固有刚性轴相差45度的位置关系,便能找到所有的固有刚性轴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先通过电源装置对激励电极3提供短暂的脉冲电压,使壳体8 自由振动,从而通过示波器7显示的李萨如图来确定固有刚性轴所在方位角度的小区间范围,再在这个区间范围内的各个位置通过电源装置对激励电极3 提供交流电压,使壳体8强迫振动,通过强迫振动时李萨如图形成的长轴与X 轴成0度的倾角的椭圆来判断含密度瑕疵和阻尼瑕疵的壳体8的固有刚性轴所在方位角度,以得到在前面的区间范围内的固有刚性轴精确角度,本实用新型能够严谨、标准、精确和高效的地检测出半球谐振陀螺仪以及与半球谐振陀螺仪具有类似结构的其他谐振陀螺仪的壳体8的固有刚性轴的位置,方便后续对壳体8的频率裂解进行频率差别的调平,从而能够大大地提高揩振陀螺仪的制造成功率。
前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实用新型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Claims (3)

1.一种谐振陀螺仪固有刚性轴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驱动座;
电源装置;
两个激励电极,两个该激励电极相对分布地设置于所述驱动座上;两个该激励电极通过所述电源装置提供交流电压和脉冲电压;
两个X感测电极,两个该X感测电极相对分布地设置于所述驱动座上;且两个该X感测电极位于两个所述激励电极之间;两个该X感测电极通过所述电源装置提供直流电压;
两个Y感测电极,两个该Y感测电极相对分布地设置于所述驱动座上,且两个该Y感测电极所在的直线与两个所述X感测电极所在的直线之间的夹角为45°;两个该Y感测电极通过所述电源装置提供直流电压;
固定台,其用于安装谐振陀螺仪的壳体;所述壳体的内外表面均以能够拆卸的方式设置有一层作为极板的金属层;所述驱动座能够相对于该固定台进行转动;当所述壳体安装于该固定台上时,两个所述激励电极位于所述壳体的外面,两个所述X感测电极和两个所述Y感测电极位于所述壳体的里面;
电容位移转换装置,两个所述X感测电极和两个所述Y感测电极均与该电容位移转换装置连接;该电容位移转换装置用于把每个所述X感测电极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的金属层之间的电容信号和每个所述Y感测电极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的金属层之间的电容信号转换为位移信号;以及
示波器,其与所述电容位移转换装置连接,该示波器把所述电容位移转换装置转换得到的两个所述X感测电极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的金属层之间的位移信号作为李萨如图的X方向的位移输入,并把所述电容位移转换装置转换得到的两个所述Y感测电极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的金属层之间的位移信号作为李萨如图的Y方向的位移输入,从而能够把四个位移信号的变化通过李萨如图进行显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谐振陀螺仪固有刚性轴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层为金属贴层或金属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谐振陀螺仪固有刚性轴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位移转换装置是型号为PCAP02AE的AMCM测量芯片。
CN201821802705.5U 2018-11-02 2018-11-02 一种谐振陀螺仪固有刚性轴的检测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3266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02705.5U CN209326669U (zh) 2018-11-02 2018-11-02 一种谐振陀螺仪固有刚性轴的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02705.5U CN209326669U (zh) 2018-11-02 2018-11-02 一种谐振陀螺仪固有刚性轴的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26669U true CN209326669U (zh) 2019-08-30

Family

ID=677094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802705.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326669U (zh) 2018-11-02 2018-11-02 一种谐振陀螺仪固有刚性轴的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2666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69489A (zh) * 2018-11-02 2019-01-25 广西大学 一种谐振陀螺仪固有刚性轴的检测装置及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69489A (zh) * 2018-11-02 2019-01-25 广西大学 一种谐振陀螺仪固有刚性轴的检测装置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69489A (zh) 一种谐振陀螺仪固有刚性轴的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07010595B (zh) Mems陀螺芯片晶圆级测试系统及测试和筛选方法
CN103644901B (zh) 用于半球谐振陀螺敏感表头的装配夹具及装配检测系统
US9719784B2 (en) Micro-gyroscop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 micro-gyroscope
CN104165624B (zh) 一种基于侧壁压电驱动的环形振动陀螺及其驱动和检测方法
CN104197923B (zh) 一种基于载波检出的微电容陀螺信号检测方法
CN104567934B (zh) 一种针对光纤陀螺振动试验用工装及试验方法
CN203083519U (zh) 一种无接触式硅片厚度电阻率检测系统
CN102305627A (zh) 具有圆盘状压电振子的全固态双轴陀螺仪
CN209326669U (zh) 一种谐振陀螺仪固有刚性轴的检测装置
CN103411595B (zh) 一种单轴微机电系统陀螺仪
CN104197921B (zh) 一种图形转移的压印式微型半球谐振陀螺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64071A (zh) 单点激光连续扫描测振的薄壁圆筒模态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07782299B (zh) 一种两轴mems陀螺仪
CN111504291B (zh) 陀螺仪
CN105698780B (zh) 微壳体振动陀螺及其制备方法
WO2021109378A1 (zh) 一种三轴mems陀螺仪
CN115248051A (zh) 一种微半球陀螺谐振子不平衡质量确定装置及方法
CN114719887B (zh) 一种微壳体振动陀螺在线修调装置及方法
CN104197920B (zh) 上下贯通支撑的半球谐振微陀螺
CN104897148A (zh) 蜂窝状固体波动微机械陀螺仪及其制备方法
CN107702731A (zh) 一种对未知参数陀螺仪的测试方法
CN104197919B (zh) 上下贯通支撑的玻璃金属半球谐振微陀螺
CN111912398B (zh) 一种大气下轴对称谐振子密度1至4次谐波辨识装置及方法
CN109506640A (zh) 一种振动陀螺自动装配装置及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830

Termination date: 2019110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