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25933U - 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25933U
CN209325933U CN201822131788.6U CN201822131788U CN209325933U CN 209325933 U CN209325933 U CN 209325933U CN 201822131788 U CN201822131788 U CN 201822131788U CN 209325933 U CN209325933 U CN 2093259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sh air
fresh
port
channel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13178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宏亮
张滔
汪先送
周何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Midea Group Wuhan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Midea Group Wuhan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Midea Group Wuhan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13178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259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259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259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壳体内限定出第一气流通道,第一气流通道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第一端口与进风口连通,第二端口与出风口连通;第一风机组件,第一风机组件设在第一气流通道内,壳体内限定出第一新风通道,第一新风通道具有第一新风进口和第一新风出口,第一新风出口位于第一气流通道的侧壁上,第一新风出口位于第一风机组件与第一端口之间,和/或,壳体内限定出第二新风通道,第二新风通道具有第二新风进口和第二新风出口,第二新风出口位于第一气流通道的侧壁上,第二新风出口位于第一风机组件与第二端口之间。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可以实现从室外向室内引入新风的目的,且结构简单,成本低。

Description

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空调器引入新风的新风通道的结构较为复杂,且需要设置单独的风机来驱动新风通道内气流的流动,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结构简单,成本低。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壳体内限定出第一气流通道,所述第一气流通道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出风口连通;第一风机组件,所述第一风机组件设在所述第一气流通道内,其中,所述壳体内限定出第一新风通道,所述第一新风通道具有第一新风进口和第一新风出口,所述第一新风进口位于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一新风进口适于与室外环境连通,所述第一新风出口位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的侧壁上,所述第一新风出口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连通,所述第一新风出口位于所述第一风机组件与所述第一端口之间,和/或,所述壳体内限定出第二新风通道,所述第二新风通道具有第二新风进口和第二新风出口,所述第二新风进口位于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二新风进口适于与室外环境连通,所述第二新风出口位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的侧壁上,所述第二新风出口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连通,所述第二新风出口位于所述第一风机组件与所述第二端口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壳体内限定出第一新风通道和第二新风通道中的至少一个,当壳体内设有第一新风通道时,第一新风通道的第一新风出口设在第一气流通道的第一端口和第一风机组件之间,当壳体内设有第二新风通道时,第二新风通道的第二新风出口设在第一气流通道的第二端口和第一风机组件之间。通过第一风机组件的旋转可以实现从室外向室内引入新风的目的,且结构简单,无需单独的用于引新风的风机,有利于降低空调器的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新风进口和所述第一新风出口中的至少一处设有第一阀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新风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新风进口和所述第二新风出口中的至少一处设有第二阀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新风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端口设有第一开关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端口,和/或所述第二端口设有第二开关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端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内限定出第二气流通道,所述第二气流通道具有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所述第三端口与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第四端口与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第二风机组件,所述第二风机组件设在所述第二气流通道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内还限定出第三新风通道,所述第三新风通道具有第三新风进口和第三新风出口,所述第三新风进口位于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三新风进口适于与室外环境连通,所述第三新风出口位于所述第二气流通道的侧壁上,所述第三新风出口与所述第二气流通道连通,所述第三新风出口位于所述第二风机组件与所述第三端口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壳体内同时具有所述第一新风通道和所述第二新风通道时,所述壳体内还限定出第四新风通道,所述第四新风通道具有第四新风进口和第四新风出口,所述第四新风进口位于所述壳体上,所述第四新风进口适于与室外环境连通,所述第四新风出口位于所述第二气流通道的侧壁上,所述第四新风出口与所述第二气流通道连通,所述第四新风出口位于所述第二风机组件与所述第四端口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四新风进口和所述第四新风出口中的至少一处设有第四阀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四新风通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端口设有第三开关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三端口,和/或所述第四端口设有第四开关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四端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新风进口和所述第三新风出口中的至少一处设有第三阀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三新风通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壳体内仅具有所述第二新风通道时,所述壳体内还限定出第四新风通道,所述第四新风通道具有第四新风进口和第四新风出口,所述第四新风进口位于所述壳体上,所述第四新风进口适于与室外环境连通,所述第四新风出口位于所述第二气流通道的侧壁上,所述第四新风出口与所述第二气流通道连通,所述第四新风出口位于所述第二风机组件与所述第四端口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四新风进口和所述第四新风出口中的至少一处设有第四阀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四新风通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端口设有第三开关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三端口,和/或所述第四端口设有第四开关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四端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进风口间隔开,所述第三端口与所述进风口间隔开,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进风口之间以及所述第三端口与所述进风口之间设有换热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风机组件包括对旋风机,对旋风机包括沿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级风轮和第二级风轮,所述第一级风轮为轴流风轮或斜流风轮,所述第二级风轮为轴流风轮或斜流风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空调器为柜机。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空调器内设有第一新风通道,且第一新风通道打开;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空调器内设有第一新风通道,且第一新风通道关闭;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空调器内设有第一新风通道,且第一新风通道打开;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空调器内设有第一新风通道,且第一新风通道关闭;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空调器内设有第二新风通道,且第二新风通道打开;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空调器内设有第二新风通道,且第二新风通道关闭。
附图标记:
空调器100,
壳体1,进风口11,出风口12,
第一气流通道2,第一端口21,第二端口22,第一开关门23,第二开关门24,
第一风机组件3,第一级风轮31,第二级风轮32,
第一新风通道4,第一新风进口41,第一新风出口42,第一阀门43,
第二新风通道5,第二新风进口51,第二新风出口52,第二阀门53,
第二气流通道6,第三端口61,第四端口62,第三开关门63,第四开关门64,
第二风机组件7,
换热器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其中空调器100可以为柜机。
如图1-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包括壳体1和第一风机组件3。
具体而言,如图1-图6所示,壳体1上具有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壳体1内限定出第一气流通道2,第一气流通道2具有第一端口21和第二端口22,第一端口21与进风口11连通,第二端口22与出风口12连通。气流可以依次通过进风口11和第一端口21进入第一气流通道2内,并依次通过第二端口22和出风口12排出到室内。其中,第一端口21和进风口11之间可以设有换热器8,从进风口11进入的气流与换热器8换热后从第一端口21进入第一气流通道2内,并从第二端口22和出风口12排出,实现空调器100的制冷或制热功能。
第一风机组件3设在第一气流通道2内以驱动气流流动。其中第一风机组件3可绕第一方向转动以驱动气流从第一端口21朝向第二端口22流动,第一风机组件3可绕第二方向转动以驱动气流从第二端口22朝向第一端口21流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反。
其中,如图1-图4所示,壳体1内限定出第一新风通道4,第一新风通道4具有第一新风进口41和第一新风出口42,第一新风进口41位于壳体1上,第一新风进口41适于与室外环境连通,第一新风出口42位于第一气流通道2的侧壁上,第一新风出口42与第一气流通道2连通,第一新风出口42位于第一风机组件3与第一端口21之间。和/或,如图5和图6所示,壳体1内限定出第二新风通道5,第二新风通道5具有第二新风进口51和第二新风出口52,第二新风进口51位于壳体1上,第二新风进口51适于与室外环境连通,第二新风出口52位于第一气流通道2的侧壁上,第二新风出口52与第一气流通道2连通,第二新风出口52位于第一风机组件3与第二端口22之间。
也就是说,壳体1内可以仅限定出第一新风通道4,第一新风通道4具有第一新风进口41和第一新风出口42,第一新风进口41位于壳体1上,第一新风进口41适于与室外环境连通,第一新风出口42位于第一气流通道2的侧壁上,第一新风出口42与第一气流通道2连通,第一新风出口42位于第一风机组件3与第一端口21之间。或者,壳体1内可以仅限定出第二新风通道5,第二新风通道5具有第二新风进口51和第二新风出口52,第二新风进口51位于壳体1上,第二新风进口51适于与室外环境连通,第二新风出口52位于第一气流通道2的侧壁上,第二新风出口52与第一气流通道2连通,第二新风出口52位于第一风机组件3与第二端口22之间。或者,壳体1内可以同时限定出第一新风通道4和第二新风通道5,其中第一新风通道4和第二新风通道5的结构和连接方式如上所述,这里不再详述。
当壳体1内限定出第一新风通道4时,室外新风可以通过第一新风通道4进入到第一气流通道2内,第一风机组件3可绕第一方向转动,新风在第一风机组件3的作用下朝向第二端口22流动,并通过出风口12排向室内。当然,当壳体1内限定出第一新风通道4时,第一风机组件3可绕第二方向转动,在第一风机的作用下,室内风可以通过第一新风通道4排向室外,室外的风会通过室内与室外之间的缝隙例如门缝窗户缝等进入室内,实现向室内引入新风的目的。
当壳体1内限定出第二新风通道5时,室外新风可以通过第二新风通道5进入到第一气流通道2内,第一风机组件3可绕第二方向转动,新风在第一风机组件3的作用下朝向第一端口21流动,并通过进风口11排向室内。另外,进入第一气流通道2的新风在排出的过程中会通过换热器8进行换热,避免造成用户过冷或过热。当然,当壳体1内限定出第二新风通道5时,第一风机组件3可绕第一方向转动,在第一风机的作用下,室内风可以通过第二新风通道5排向室外,室外的风会通过室内与室外之间的缝隙例如门缝窗户缝等进入室内,实现向室内引入新风的目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壳体1内限定出第一新风通道4和第二新风通道5中的至少一个,当壳体1内设有第一新风通道4时,第一新风通道4的第一新风出口42设在第一气流通道2的第一端口21和第一风机组件3之间,当壳体1内设有第二新风通道5时,第二新风通道5的第二新风出口52设在第一气流通道2的第二端口22和第一风机组件3之间。通过第一风机组件3的旋转可以实现从室外向室内引入新风的目的,且结构简单,无需单独的用于引新风的风机,有利于降低空调器100的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新风进口41和第一新风出口42中的至少一处设有第一阀门43以打开或关闭第一新风通道4。例如,在图1-图4所示的示例中,第一新风进口41处设有第一阀门43,第一阀门43可以打开或关闭第一新风进口41,从而实现第一新风通道4的导通或封闭。当壳体1内仅设有第一新风通道4,且室内无需引入新风时,可以使第一阀门43关闭第一新风进口41,当室内需要引入新风时,可以使第一阀门43打开第一新风进口41。当壳体1内同时设有第一新风通道4和第二新风通道5时,可以通过第一阀门43实现仅第二新风通道5工作,或第一新风通道4和第二新风通道5同时工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新风进口51和第二新风出口52中的至少一处设有第二阀门53以打开或关闭第二新风通道5。例如,在图5和图6所示的示例中,第二新风进口51处设有第二阀门53,第二阀门53可以打开或关闭第二新风进口51,从而实现第二新风通道5的导通或封闭。当壳体1内仅设有第二新风通道5,且室内无需引入新风时,可以使第二阀门53关闭第二新风进口51,当室内需要引入新风时,可以使第二阀门53打开第二新风进口51。当壳体1内同时设有第一新风通道4和第二新风通道5时,可以通过第二阀门53实现仅第一新风通道4工作,或第一新风通道4和第二新风通道5同时工作。
另外,当壳体1内同时设有第一新风通道4和第二新风通道5,且第一新风进口41设有第一阀门43,第二新风进口51设有第二阀门53时,可以通过第一阀门43和第二阀门53的开闭实现仅第一新风通道4工作,或第二新风通道5工作,或第一新风通道4和第二新风通道5同时工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6所示,第一端口21设有第一开关门23以打开或关闭第一端口21,和/或第二端口22设有第二开关门24以打开或关闭第二端口22。也就是说,仅第一端口21设有第一开关门23以打开或关闭第一端口21,或仅第二端口22设有第二开关门24以打开或关闭第二端口22,或第一端口21设有第一开关门23以打开或关闭第一端口21,第二端口22设有第二开关门24以打开或关闭第二端口22。由此可以实现控制室内风是否进入第一气流通道2内的目的。
例如,在图1和图3所示的示例中,当壳体1内仅设有第一新风通道4,且在引入新风时不需要室内进风时,可以通过第一开关门23关闭第一端口21,第一风机组件3绕第一方向转动,此时,只有新风可以通过第一新风通道4和第一气流通道2排入室内。再如,当壳体1内仅设有第二新风通道5,且在引入新风时不需要室内进风时,可以通过第二开关门24关闭第二端口22,第一风机组件3绕第二方向转动,此时,只有新风可以通过第二新风通道5和第一气流通道2排入室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6所示,壳体1内还限定出第二气流通道6,第二气流通道6具有第三端口61和第四端口62,第三端口61与进风口11连通,第四端口62与出风口12连通。第一气流通道2和第二气流通道6在上下方向上间隔开,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第一气流通道2和第二气流通道6还可以在左右方向上间隔开。气流可以依次通过进风口11和第三端口61进入第二气流通道6内,并依次通过第四端口62和出风口12排出到室内。其中,第三端口61和进风口11之间可以设有换热器8,从进风口11进入的气流与换热器8换热后从第三端口61进入第二气流通道6内,并从第四端口62和出风口12排出,实现空调器100的制冷或制热功能。另外,第二气流通道6和第二风机组件7的设置可以增加空调器100的出风量,提高制冷和制热效率。
如图1-图6所示,空调器100还包括第二风机组件7,第二风机组件7设在第二气流通道6内。第二风机组件7可以驱动第二气流通道6内的气流流动。其中第二风机组件7可绕第一方向转动以驱动气流从第三端口61朝向第四端口62流动,第二风机组件7可绕第二方向转动以驱动气流从第四端口62朝向第三端口61流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反。
另外,如图5和图6所示,当壳体1内设有第二新风通道5时,第二开关门24可以关闭,新风可以通过第二新风通道5进入第一气流通道2内,第一风机组件3绕第二方向转动,新风在第一风机组件3的带动下朝向第一端口21流动。第二风机组件7可以绕第一方向转动,在第二风机组件7的驱动下,新风可以从第三端口61朝向第四端口62流动,然后通过出风口12排向室内。当壳体1内设有第一新风通道4时,第二开关门24可以关闭,新风可以通过第一新风通道4进入第一气流通道2内,第一风机组件3绕第二方向转动或不动。第二风机组件7可以绕第一方向转动,在第二风机组件7的驱动下,新风可以从第三端口61朝向第四端口62流动,然后通过出风口12排向室内。
进一步地,壳体1内还可以限定出第三新风通道,第三新风通道具有第三新风进口和第三新风出口,第三新风进口位于壳体1上,第三新风进口适于与室外环境连通,第三新风出口位于第二气流通道6的侧壁上,第三新风出口与第二气流通道6连通,第三新风出口位于第二风机组件7与第三端口61之间。室外新风可以通过第三新风通道进入到第二气流通道6内,第二风机组件7可绕第一方向转动,新风在第二风机组件7的作用下朝向第四端口62流动,并通过出风口12排向室内。当然,第二风机组件7可绕第二方向转动,在第二风机组件7的作用下,室内风可以通过第三新风通道排向室外,室外的风会通过室内与室外之间的缝隙例如门缝窗户缝等进入室内,实现向室内引入新风的目的。
更进一步地,当壳体1内同时具有第一新风通道4和第二新风通道5时,壳体1内还限定出第四新风通道,第四新风通道具有第四新风进口和第四新风出口,第四新风进口位于壳体1上,第四新风进口适于与室外环境连通,第四新风出口位于第二气流通道6的侧壁上,第四新风出口与第二气流通道6连通,第四新风出口位于第二风机组件7与第四端口62之间。室外新风可以通过第四新风通道进入到第二气流通道6内,第二风机组件7可绕第二方向转动,新风在第二风机组件7的作用下朝向第三端口61流动,并通过进风口11排向室内。另外,进入第二气流通道6的新风在排出的过程中会通过换热器8进行换热,避免造成用户过冷或过热。当然,当壳体1内限定出第四新风通道时,第二风机组件7可绕第一方向转动,在第二风机的作用下,室内风可以通过第四新风通道排向室外,室外的风会通过室内与室外之间的缝隙例如门缝窗户缝等进入室内,实现向室内引入新风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新风进口和第三新风出口中的至少一处设有第三阀门以打开或关闭第三新风通道。第三阀门可以打开或关闭第三新风进口,从而实现第三新风通道的导通或封闭。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四新风进口和第四新风出口中的至少一处设有第四阀门以打开或关闭第四新风通道。第四阀门可以打开或关闭第四新风进口,从而实现第四新风通道的导通或封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6所示,第三端口61设有第三开关门63以打开或关闭第三端口61,和/或第四端口62设有第四开关门64以打开或关闭第四端口62。也就是说,仅第三端口61设有第三开关门63以打开或关闭第三端口61,或者仅第四端口62设有第四开关门64以打开或关闭第四端口62,或者第三端口61设有第三开关门63以打开或关闭第三端口61,同时第四端口62设有第四开关门64以打开或关闭第四端口62。
由此,当在图3所示的示例中,当壳体1内仅设有第一新风通道4、第二新风通道5和第三新风通道时,且在第二气流通道6引入新风时不需要室内进风时,可以通过第三开关门63关闭第三端口61,第二风机组件7绕第一方向转动,此时,只有新风可以通过第三新风通道进入第二气流通道6并排入室内。再如,当壳体1内仅设有第一新风通道4、第二新风通道5和第四新风通道,且在第二气流通道6引入新风时不需要室内进风时,可以通过第四开关门64关闭第四端口62,第二风机组件7绕第二方向转动,此时,只有新风可以通过第二新风通道5进入第二气流通道6并排入室内。
另外,当壳体1内仅设有第一新风通道4、第二新风通道5和第四新风通道时,第四开关门64可以关闭,新风可以通过第四新风通道进入第二气流通道6内,第二风机组件7绕第二方向转动,新风在第二风机组件7的带动下朝向第三端口61流动。第一风机组件3可以绕第一方向转动,在第一风机组件3的驱动下,新风可以从第一端口21朝向第二端口22流动,然后通过出风口12排向室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当壳体1内仅具有第二新风通道5时,壳体1内还限定出第四新风通道,第四新风通道具有第四新风进口和第四新风出口,第四新风进口位于壳体1上,第四新风进口适于与室外环境连通,第四新风出口位于第二气流通道6的侧壁上,第四新风出口与第二气流通道6连通,第四新风出口位于第二风机组件7与第四端口62之间。
当壳体1内限定出第四新风通道时,室外新风可以通过第四新风通道进入到第二气流通道6内,第二风机组件7可绕第二方向转动,新风在第二风机组件7的作用下朝向第三端口61流动,并通过进风口11排向室内。另外,进入第二气流通道6的新风在排出的过程中会通过换热器8进行换热,避免造成用户过冷或过热。当然,当壳体1内限定出第四新风通道时,第二风机组件7可绕第一方向转动,在第二风机的作用下,室内风可以通过第四新风通道排向室外,室外的风会通过室内与室外之间的缝隙例如门缝窗户缝等进入室内,实现向室内引入新风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四新风进口和第四新风出口中的至少一处设有第四阀门以打开或关闭第四新风通道。第四阀门可以打开或关闭第四新风进口,从而实现第四新风通道的导通或封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端口61设有第三开关门63以打开或关闭第三端口61,和/或第四端口62设有第四开关门64以打开或关闭第四端口62。也就是说,仅第三端口61设有第三开关门63以打开或关闭第三端口61,或者仅第四端口62设有第四开关门64以打开或关闭第四端口62,或者第三端口61设有第三开关门63以打开或关闭第三端口61,同时第四端口62设有第四开关门64以打开或关闭第四端口62。
当壳体1内仅设有第二新风通道5和第四新风通道,且第二气流通道6内不引入室内风时,可以关闭第四开关门64,打开第三开关门63,室外新风可以通过第四新风通道进入到第二气流通道6内,第二风机组件7可绕第二方向转动,新风在第二风机组件7的作用下朝向第三端口61流动,并通过进风口11排向室内。另外,进入第二气流通道6的新风在排出的过程中会通过换热器8进行换热,避免造成用户过冷或过热。
另外,当壳体1内仅设有第二新风通道5和第四新风通道时,第四开关门64可以关闭,新风可以通过第四新风通道进入第二气流通道6内,第二风机组件7绕第二方向转动,新风在第二风机组件7的带动下朝向第三端口61流动。第一风机组件3可以绕第一方向转动,在第一风机组件3的驱动下,新风可以从第一端口21朝向第二端口22流动,然后通过出风口12排向室内。
当然,当壳体1内限定出第二新风通道5和第四新风通道时,第三开关门63可以打开,第四开关门64关闭,第二风机组件7可绕第一方向转动,在第二风机的作用下,室内风可以通过第四新风通道排向室外,室外的风会通过室内与室外之间的缝隙例如门缝窗户缝等进入室内,实现向室内引入新风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端口21与进风口11间隔开,第三端口61与进风口11间隔开,第一端口21与进风口11之间以及第三端口61与进风口11之间设有换热器8。由此可以实现第一端口21和第二端口22之间的连通,且可以使得空调器100的结构更加紧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风机组件3包括对旋风机,对旋风机包括沿出风口12的出风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级风轮31和第二级风轮32,第一级风轮31为轴流风轮或斜流风轮,第二级风轮32为轴流风轮或斜流风轮。第一级风轮31的扇叶和第二级风轮32的扇叶的旋向相反。当空气进入第一级风轮31获得能量后,再流向第二级风轮32排出,第二级风轮32兼备普通风轮中静叶的功能,能够将气流打散,获得无风感或柔风感的效果,且对旋风机具备高效率,高风压等优点。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级风轮31和第二级风轮32可以由同一个电机并配合反转器驱动;第一级风轮31和第二级风轮32也可以分别由不同的电机驱动;第一级风轮31和第二级风轮32也可以其中一级风轮由电机驱动,另一级风轮在由电机驱动的风轮引发的气流作用下被带动旋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出风口12包括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第一出风口与第一气流通道连通,第二出风口与第二气流通道连通,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间隔开。当然,进风口11也可以包括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第一进风口与第一气流通道连通,第二进风口与第二气流通道连通,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间隔开。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6)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壳体内限定出第一气流通道,所述第一气流通道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出风口连通;
第一风机组件,所述第一风机组件设在所述第一气流通道内,
其中,所述壳体内限定出第一新风通道,所述第一新风通道具有第一新风进口和第一新风出口,所述第一新风进口位于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一新风进口适于与室外环境连通,所述第一新风出口位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的侧壁上,所述第一新风出口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连通,所述第一新风出口位于所述第一风机组件与所述第一端口之间,
和/或,所述壳体内限定出第二新风通道,所述第二新风通道具有第二新风进口和第二新风出口,所述第二新风进口位于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二新风进口适于与室外环境连通,所述第二新风出口位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的侧壁上,所述第二新风出口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连通,所述第二新风出口位于所述第一风机组件与所述第二端口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新风进口和所述第一新风出口中的至少一处设有第一阀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新风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新风进口和所述第二新风出口中的至少一处设有第二阀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新风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口设有第一开关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端口,和/或所述第二端口设有第二开关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端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限定出第二气流通道,所述第二气流通道具有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所述第三端口与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第四端口与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空调器还包括:
第二风机组件,所述第二风机组件设在所述第二气流通道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还限定出第三新风通道,所述第三新风通道具有第三新风进口和第三新风出口,所述第三新风进口位于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三新风进口适于与室外环境连通,所述第三新风出口位于所述第二气流通道的侧壁上,所述第三新风出口与所述第二气流通道连通,所述第三新风出口位于所述第二风机组件与所述第三端口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壳体内同时具有所述第一新风通道和所述第二新风通道时,所述壳体内还限定出第四新风通道,所述第四新风通道具有第四新风进口和第四新风出口,所述第四新风进口位于所述壳体上,所述第四新风进口适于与室外环境连通,所述第四新风出口位于所述第二气流通道的侧壁上,所述第四新风出口与所述第二气流通道连通,所述第四新风出口位于所述第二风机组件与所述第四端口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新风进口和所述第四新风出口中的至少一处设有第四阀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四新风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端口设有第三开关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三端口,和/或所述第四端口设有第四开关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四端口。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新风进口和所述第三新风出口中的至少一处设有第三阀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三新风通道。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壳体内仅具有所述第二新风通道时,所述壳体内还限定出第四新风通道,所述第四新风通道具有第四新风进口和第四新风出口,所述第四新风进口位于所述壳体上,所述第四新风进口适于与室外环境连通,所述第四新风出口位于所述第二气流通道的侧壁上,所述第四新风出口与所述第二气流通道连通,所述第四新风出口位于所述第二风机组件与所述第四端口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新风进口和所述第四新风出口中的至少一处设有第四阀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四新风通道。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端口设有第三开关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三端口,和/或所述第四端口设有第四开关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四端口。
14.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进风口间隔开,所述第三端口与所述进风口间隔开,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进风口之间以及所述第三端口与所述进风口之间设有换热器。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机组件包括对旋风机,对旋风机包括沿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级风轮和第二级风轮,所述第一级风轮为轴流风轮或斜流风轮,所述第二级风轮为轴流风轮或斜流风轮。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为柜机。
CN201822131788.6U 2018-12-18 2018-12-18 空调器 Active CN2093259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31788.6U CN209325933U (zh) 2018-12-18 2018-12-18 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31788.6U CN209325933U (zh) 2018-12-18 2018-12-18 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25933U true CN209325933U (zh) 2019-08-30

Family

ID=677273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131788.6U Active CN209325933U (zh) 2018-12-18 2018-12-18 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2593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94992A (zh) * 2019-11-08 2020-03-2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94992A (zh) * 2019-11-08 2020-03-2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87987B (zh) 空调柜机、空调器和空调柜机的出风控制方法
CN209325928U (zh) 空调器
CN103574777B (zh) 一种柜式空调
CN106440056A (zh) 空调柜机
CN106338102B (zh) 空调柜机、空调器和空调柜机的出风控制方法
CN207350695U (zh) 一种内外循环混合新风机
CN106091320B (zh) 空调送风装置及空调室内机
CN106287984A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9780631A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N110145799A (zh) 一种上下出风的壁挂机及其出风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N110160162A (zh) 悬角空调室内机
CN209689037U (zh)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4227555U (zh) 空调器
CN209325933U (zh) 空调器
CN206222467U (zh) 空调柜机和空调器
CN206361810U (zh) 空调柜机
CN209689027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9689046U (zh) 空调室内机
CN206222464U (zh) 空调柜机和空调器
CN206959148U (zh) 空调室内机的壳体组件及空调室内机
CN210891907U (zh) 一种上下出风柜式空调器
CN208154614U (zh) 空气处理模块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9181106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7482887U (zh) 空调室外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9827243A (zh)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