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15948U - 一种缝合线组织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缝合线组织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315948U CN209315948U CN201821199964.3U CN201821199964U CN209315948U CN 209315948 U CN209315948 U CN 209315948U CN 201821199964 U CN201821199964 U CN 201821199964U CN 209315948 U CN209315948 U CN 20931594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ture
- fixation device
- anchor log
- fixing piece
- tissue fix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缝合线组织固定装置,包括与组织接触的锚定件及至少一个与所述锚定件相连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设有至少一个由远端贯通至近端的缝合线通道,所述锚定件设有至少一个缝合线入口,所述固定件的远端通过所述缝合线入口与所述锚定件之间相连,且所述缝合线通道与所述缝合线入口之间相连通。本实用新型的缝合线组织固定装置在使用时,将锚定件贴合在组织表面,缝合线的末端依次经缝合线入口及缝合线通道穿出,调节好缝合线的长度后,进行打结固定。本实用新型可以辅助医生快速简便地完成缝合线的打结固定,缩短手术时间,在手术过程中实时精确地调整缝合线长度,保证打结后的缝合线的有效长度,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及手术成功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缝合线组织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在手术中经常需要对缝合线进行打结并固定的操作步骤,打结的速度和质量不仅与手术时间的长短有关,也会影响整个手术质量及病人的预后,甚至危害病人的生命安全。质量不高的结或不正确的打结,会粗暴地牵拉组织,尤其是涉及血管外科、或二尖瓣瓣膜修复术等精细手术时,更是会导致结扎的稳妥性及可靠性较差,造成术后线结滑脱或松结。
传统的打结方式通常由医生徒手或借助血管钳、持针器等器械手动打结,操作繁琐、耗时长、对医生的操作能力要求较高,且打结后的缝合线处于绷紧状态。在二尖瓣的瓣膜修复术中,医生先在瓣叶上植入一根或多根缝合线,再将缝合线的末端固定在心尖组织上,在固定过程中需要为瓣叶的张开及闭合预留一定的空间,因此打结后的缝合线不能处于绷紧状态,并且缝合线的预留长度对手术效果影响极大。在目前的手术操作过程中,医生需要预判并预留缝合线的适宜长度,再通过手术钳等外科器械固定,在手术钳下方再插入一把手术钳固定缝合线,然后才能开始缝合线打结的操作。这种打结固定方式具有以下缺陷:(1)操作复杂,医生无法独立完成,有时需要助手协助;(2)手术钳在交替时容易造成缝合线松脱,只能重新开始打结固定,手术耗时较长;(3) 在打结固定过程中无法实时、精确地调整缝合线长度;(4)如果医生预判后预留的缝合线长度不合适,只能重新开始打结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缝合线组织固定装置,不仅可以辅助医生快速简便地完成缝合线的打结固定,缩短手术时间,还可以在手术过程中实时、精确地调整缝合线长度,保证打结后的缝合线的有效长度,避免操作者对缝合线直接打结时导致的缝合线预留长度偏差,从而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及手术成功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缝合线组织固定装置,包括与组织接触的贴合面、至少一个缝合线入口及与所述缝合线入口相连的缝合线通道,所述缝合线通道用于容纳并通过缝合线,所述缝合线通道的由近端至远端的长度范围为3mm至5mm,所述缝合线通道的直径范围为0.1mm为0.5mm。
进一步地,所述缝合线组织固定装置包括与组织接触的锚定件,所述锚定件的远端面与组织接触,所述锚定件的外壁设有至少一个缝合线通道,所述锚定件的近端面至所述锚定件的远端面之间的距离范围为3mm至5mm。
进一步地,所述锚定件的外壁设有多个所述缝合线通道,相邻两个所述缝合线通道与所述锚定件中心轴之间的垂直距离之差的范围为0.5mm至1.5mm。
进一步地,述缝合线组织固定装置包括与组织接触的锚定件,所述锚定件的远端面与组织接触并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缝合线入口,所述缝合线通道设置在所述锚定件中,且自所述锚定件的近端面贯通至所述锚定件的远端面。
进一步地,所述缝合线通道包括至少一个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缝合线通道包括多个凹槽,相邻两个所述凹槽与所述锚定件中心轴之间的垂直距离之差的范围为0.5mm至1.5mm。
进一步地,所述缝合线组织固定装置包括与组织接触的锚定件及至少一个与所述锚定件相连的固定件,所述锚定件的远端面与组织接触并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缝合线入口,所述固定件设有至少一个由远端贯通至近端的缝合线通道,所述固定件的远端通过所述缝合线入口与所述锚定件之间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的由近端至远端的长度范围为3mm至5mm。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的数量为两个,所述锚定件设有两个缝合线入口,且每个所述固定件的远端分别通过一个所述缝合线入口与所述锚定件之间相连。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固定件之间的距离范围为1mm为5mm。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的外壁上设置至少一个限位槽,所述限位槽自所述固定件的外壁贯穿至所述缝合线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的外壁上设置多个限位槽,且每个所述限位槽在所述固定件轴向上的长度不同。
进一步地,相邻两个所述限位槽在所述固定件轴向上的长度之差的范围为 0.5mm至1.5mm。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还包括沿所述固定件的轴向设置的伸缩部,所述伸缩部由柔性材料或弹性材料制成,所述伸缩部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沿所述固定件的轴向伸长或缩短。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的外壁上还包括至少一个摩擦增强部。
进一步地,所述缝合线组织固定装置由生物相容性材料制成,所述生物相容性材料选自不锈钢、纯钛、镍钛、聚氨酯、嵌段聚醚酰胺弹性体、尼龙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贴合面上包括至少一个摩擦增强部。
进一步地,所述贴合面上涂覆活性药物,所述活性药物选自抑制血管增生的药物、抗血栓类药物、抗炎症反应药物或抗过敏药物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抑制血管增生的药物选自紫杉醇、雷帕霉素及其衍生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抗血栓类药物选自肝素;所述抗炎症反应的药物选自地塞米松;所述抗过敏药物选自葡萄糖酸钙、扑尔敏或可的松的至少一种。
本实用新型的缝合线组织固定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辅助操作者快速简便地完成缝合线的打结固定,缩短手术时间;
(2)在手术过程中实时、精确地调整缝合线长度,保证打结后的缝合线的有效长度;
(3)避免操作者对缝合线直接打结时导致的缝合线预留长度偏差,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及手术成功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缝合线组织固定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的缝合线组织固定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缝合线组织固定装置的主视图。
图4为图3中的缝合线组织固定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缝合线组织固定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缝合线组织固定装置的俯视图。
图7为图6中的缝合线组织固定装置沿A-A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缝合线组织固定装置用于固定缝合线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缝合线组织固定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的缝合线组织固定装置的俯视图。
图11及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提供的缝合线组织固定装置用于固定缝合线的过程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缝合线组织固定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中的缝合线组织固定装置的俯视图。
图15为图14中的缝合线组织固定装置的剖视图。
图16为图14中的缝合线组织固定装置的另一个方向的剖视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提供的缝合线组织固定装置用于固定缝合线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缝合线组织固定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8中的缝合线组织固定装置的主视图。
图20为图18中的缝合线组织固定装置的俯视图。
图21为图20中的缝合线组织固定装置的剖视图。
图22a至图22d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缝合线组织固定装置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其中,图22a为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2b为主视图,图22c为俯视图,图22d为图22c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和附图中出现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此外,术语“第一”、“第二”和“第三”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对象,而并非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
为了描述清晰,以下将靠近操作者的一端称作近端,将远离操作者的一端称作远端。
实施例一
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缝合线组织固定装置1000,用于将缝合线200固定在患者体内的组织上,尤其是固定在如心脏等身体器官的外部。
请参见图1及图2,缝合线组织固定装置1000包括与组织接触的贴合面12、至少一个缝合线入口11及与缝合线入口11相连的缝合线通道21。缝合线通道 21用于容纳并通过缝合线200。缝合线通道的由近端至远端的长度范围为3mm 至5mm。缝合线通道的直径范围为0.1mm为0.5mm。
缝合线组织固定装置1000包括与组织接触的锚定件10。锚定件10的远端面102贴合在心脏外表面,即,锚定件10的远端面102作为缝合线组织固定装置1000的贴合面12。锚定件10可以是具有一定厚度(锚定件10的厚度是指由锚定件10的近端面101至其远端面102之间的距离)的致密片状、网状、格栅状等形式,形状不作限定,可以是矩形、正方形、圆形、星形、椭圆形等,只要保证其与组织之间的接触面积即可。锚定件10的厚度范围为3mm至5mm。为了保证锚定件10与组织之间的接合力,锚定件10应具有一定的有效接触面积。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便于操作者在打结固定的过程中,保持缝合线组织固定装置1000与组织之间的相对位置,增强锚定件10与组织之间的接合力,锚定件10的远端面102(即,贴合面12)上还包括至少一个摩擦增强部(图未示出),从而增加贴合面12与组织之间的摩擦力。摩擦增强部可以是凸设于贴合面12上的凸棱、凸齿、倒钩、凸台或者其它不规则分布的凸起结构,还可以是至少部分覆盖贴合面12的粗糙表面,例如,可以在贴合面12上覆盖由硅胶等摩擦系数较高的生物相容性材料制成的垫片,从而提高贴合面12的表面粗糙系数。摩擦增强部还可以是设置在贴合面12上的磁性体,此时,在组织的另一侧上也设置对应的磁性体,通过二者之间的相互磁性吸力,达到增强锚定件10与组织之间的接合力的目的。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在贴合面12上涂覆活性药物,以提高贴合面12的生物相容性,避免锚定件10与组织长期接触导致的增生、组织发炎、过敏或局部血栓等不良事件,并且促进组织细胞在贴合面12上的爬覆及生长。活性药物选自抑制血管增生的药物、抗血栓类药物、抗炎症反应药物或抗过敏药物中的至少一种。抑制血管增生的药物选自紫杉醇、雷帕霉素及其衍生物中的至少一种;抗血栓类药物选自肝素;抗炎症反应的药物选自地塞米松;抗过敏药物选自葡萄糖酸钙、扑尔敏或可的松的至少一种。本实施例中,锚定件10的远端面102(即,与组织接触的贴合面12)上涂覆地塞米松药物,涂覆的方式可以是滴涂、喷涂或浸渍等本领域常用的技术手段,在此不再赘述。
还可以理解的是,为了避免锚定件10与组织之间的偏移,尤其是应用在诸如心脏外表面等湿滑部位时,锚定件10还可以通过缝合、钉合等方式固定在组织上。例如,操作者可以利用缝合针直接将锚定件10缝合在组织上,也可以在锚定件10上预先制作通孔,利于缝合针穿过。
锚定件10的外壁设有多个缝合线通道21,由于缝合线通道21设置在锚定件10的外壁上,因此,缝合线通道21的远端作为缝合线入口11。相邻两个缝合线通道21与锚定件10的中心轴之间的垂直距离之差d1的范围为0.5mm至 1.5mm。缝合线200可自不同的缝合线通道21中穿过再在锚定件10的远端面 102上打结固定,由于相邻两个缝合线通道21与锚定件10的中心轴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同,因此,当缝合线200穿过不同的缝合线通道21时,相当于预留了不同的打结后长度,从而达到在手术中根据治疗效果,实时、精确地调整缝合线 200长度的目的。
缝合线组织固定装置1000应由生物相容性材料制成,例如可以由不锈钢、纯钛、镍钛等金属材料加工而成,也可以由聚氨酯(简称:PU)、嵌段聚醚酰胺弹性体(简称:Pebax)、尼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简称:PET)等高分子材料加工而成。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提供的缝合线组织固定装置1000a的结构与实施例一的缝合线组织固定装置1000的结构基本相同,区别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缝合线通道21 设在锚定件10的内部。
具体地,请参见图3及图4,锚定件10中设置至少一个缝合线通道21,本实施例中,锚定件10中对称地设置两个互相平行的缝合线通道21。两个缝合线通道21的尺寸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实施例中,两个缝合线通道21的形状及尺寸均基本相同。每个缝合线通道21均自锚定件10的近端面101贯通至锚定件10的远端面102,锚定件10的远端面102与组织接触并设有至少一个缝合线入口11,每个缝合线入口11分别与一个缝合线通道21之间相连通。
缝合线通道21中沿轴向设置至少一个凹槽211。本实施例中,每个缝合线通道21中设置三个凹槽211,相邻两个凹槽211与锚定件10的中心轴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同,该距离之差d2的范围为0.5mm至1.5mm。由此,当缝合线200 穿过缝合线通道21时,可以穿装在不同的凹槽211中,再在锚定件10的远端面102上打结固定。由于相邻两个凹槽211与锚定件10的中心轴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同,因此,当缝合线200穿过不同的凹槽211时,相当于预留了不同的打结后长度。
实施例三
请参见图5至图8,本实施例提供的缝合线组织固定装置100包括与组织接触的锚定件10及至少一个与锚定件10相连的固定件20,固定件20设有至少一个由远端贯通至近端的缝合线通道21,锚定件10设有至少一个缝合线入口11,固定件20的远端通过缝合线入口11与锚定件10之间相连,且缝合线通道21 与缝合线入口11之间相连通。本实施例提供的缝合线组织固定装置100在使用时,先将锚定件10贴合在组织表面,缝合线200的末端依次经缝合线入口11 及缝合线通道21穿出,并固定在固定件20上,从而将缝合线200固定在组织上。本实施例中,锚定件10设有两个缝合线入口11,两根缝合线200的末端分别穿过其中一个缝合线入口11。
锚定件10和固定件20可以由相同的材料制成,也可以由不同的材料制成。锚定件10与固定件20之间可以通过注塑、3D打印等方式一体成型,也可以分别制作后再固定连接,连接方式可以是粘合、焊接、过盈配合等不可拆卸连接,或者螺纹连接等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中,锚定件10及固定件20均由PU制成,且二者之间通过注塑的方式一体成型,即,整个缝合线组织固定装置100均由 PU注塑制成。
请参见图5及图6,固定件20可以采用圆柱形、棱柱形等结构,优选为圆柱形。固定件20的数量为两个,且每个固定件20均设有一个由远端贯通至近端的缝合线通道21,即,固定件20为中空结构。每个固定件20的远端分别通过一个锚定件10上的缝合线入口11与锚定件10之间相连,且每个缝合线通道 21分别与一个缝合线入口11相连通,由此,缝合线200的末端依次经由一个缝合线入口11及一个缝合线通道21穿出。
为了避免切割或损伤缝合线,锚定件10的缝合线入口11及固定件20的缝合线通道21的内表面均应光滑无毛刺。固定件20的近端表面与缝合线通道21 之间、固定件20的远端表面与缝合线入口11之间均应光滑过渡。
固定件20的外壁22上还包括至少一个摩擦增强部(图未示出)。由此,在操作者手持固定件20,或使用外科手术钳、镊等器械夹持固定件20的过程中,可避免固定件20自操作者手中或钳、镊等器械中滑脱,便于操作者将缝合线200 的末端自固定件20的缝合线通道21中引出。摩擦增强部可以是凸设于固定件 20的外壁22上的凸棱、凸齿、倒钩、凸台或者其它不规则分布的凸起结构,还可以是至少部分覆盖固定件20的外壁22的粗糙表面,例如,可以在固定件20 的外壁22上覆盖由摩擦系数较高的生物相容性材料制成的垫片,从而提高外壁 22的表面粗糙系数。
参见图7,锚定件10的尺寸及固定件20的尺寸应当根据不同的使用位置调整,多个固定件20的长度可以不同也可以相同,优选为相同。固定件20的数量及尺寸会影响操作便捷性及手术效果,例如,当将本实施例提供的缝合线组织固定装置100用于二尖瓣的瓣膜修复术时,操作者需要将缝合线组织固定装置100放置在心尖,将缝合线200的末端穿过心室壁,再穿过缝合线组织固定装置100的固定件20之后打结并固定,在打结时,需要为二尖瓣的瓣叶的闭合和收缩预留一定的空间,因此,要对缝合线200预留一定的长度,故,每个固定件20的由近端至远端的长度H范围为3mm至5mm,缝合线通道21的直径 ID范围为0.1mm为0.5mm。两个固定件20之间的距离L范围为1mm为5mm。本实施例中,两个固定件20的长度均为4mm,每个固定件20中的缝合线通道 21的直径均为0.3mm,两个固定件20之间的距离为3mm。
参见图8,以下以二尖瓣的瓣膜修复术为例,说明本实施例提供的缝合线组织固定装置100的使用过程:先在二尖瓣的前叶和后叶分别植入一组缝合线200,每组缝合线200的数量为一根或多根。然后将两组缝合线200的末端分别从两个固定件20的缝合线通道21中引出,将锚定件10的贴合面12放置在心尖外表面,并保持缝合线组织固定装置100与心脏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变。然后拉动缝合线 200,可以同时拉动两组缝合线200,也可以单独拉动一组缝合线200进行微调,同时通过超声等医学影像观察二尖瓣的返流情况。当观察到返流最轻微的状态时,说明缝合线200已调整至适宜长度,此时可采用手术钳、镊等器械夹持固定件20的外壁22,然后将缝合线200末端按照外科打结方式进行打结固定在两个固定件20的远端之间。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缝合线组织固定装置100可以辅助操作者快速简便地完成缝合线200的打结固定,缩短手术时间;并且操作者在手术过程中可以实时、精确地调整缝合线200长度,保证打结后的缝合线200的有效长度;还可避免操作者对缝合线200直接打结时导致的缝合线200预留长度偏差,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及手术成功率。故,尤其适用于二尖瓣的瓣膜修复术时将缝合线200固定在心尖的操作过程。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当需要将两组以上的多组缝合线200固定在一起时,可以在锚定件10上设置多个固定件20,然后将每组缝合线200分别通过其中一个固定件20引出,再将多组缝合线200打结固定在一起。
实施例四
实施例四的缝合线组织固定装置100a的结构与实施例三的缝合线组织固定装置100的结构基本相同,区别之处在于,实施例四的缝合线组织固定装置100a 中,固定件20的外壁22上设置至少一个限位槽23,限位槽23自固定件20的外壁22贯穿至缝合线通道21,由此,缝合线200的末端可以穿过该限位槽23。
具体地,请参见图9及图10,固定件20的外壁22上设置多个限位槽23,限位槽23的尺寸大于或等于缝合线200的直径,限位槽23的内、外表面均为圆滑的边线,没有棱边棱角毛刺等,以避免损伤缝合线。本实施例中,限位槽 23的数量为三个,均沿固定件20的轴向设置,即,三个限位槽23之间互相平行。每个限位槽23在固定件20轴向上的长度不同,以达到调整缝合线200长度的目的。优选地,相邻两个限位槽23在固定件20轴向上的长度之差的范围为0.5mm至1.5mm,本实施例中为1mm。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限位槽23的方向与固定件20的轴向可以不相同,即,限位槽23与固定件20的轴向之间具有一定夹角。
还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多个限位槽23之间也可以不平行,只要限位槽23贯通至缝合线通道11,即可将缝合线20穿过限位槽23并固定。
还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限位槽23中可以设置至少一个凸齿,进一步避免缝合线200自限位槽23中滑脱。
请同时参见图11及图12,本实施例提供的缝合线组织固定装置100a在使用时,先将缝合线200的末端分别从两个固定件20中引出,然后卡到不同的限位槽23中,同时观察手术效果,根据手术效果判断缝合线200的适宜长度,可随时将缝合线200调整至不同的限位槽23中,当缝合线200长度合适后,再将缝合线200的末端打结固定在固定件20上。
实施例五
实施例五的缝合线组织固定装置100b的结构与实施例四的缝合线组织固定装置100a的结构基本相同,区别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缝合线组织固定装置100b 中,仅有一个固定件20与锚定件10相连,固定件20的外壁22上设置至少两个限位槽23。
具体地,请参见图13至图16,锚定件10设有一个缝合线入口11,一个固定件20通过缝合线入口11与锚定件10相连,固定件20沿轴向设有缝合线通道21,且固定件20的外壁22上设置三个限位槽23,每个限位槽23均自固定件20的外壁22贯穿至缝合线通道21。
参见图17,使用时,可将两个缝合线组织固定装置100b配合使用,先将两个缝合线组织固定装置100b分别放置在组织外表面,然后将每根(或每组)缝合线200的末端分别从其中一个缝合线组织固定装置100b的固定件20中引出,再分别穿过不同的限位槽23,然后调整缝合线200长度,再将两根(或两组) 缝合线200的末端打结固定在一起。
可以理解的是,使用时,也可以仅使用一个缝合线组织固定100b,将多根 (或多组)缝合线200的末端从该缝合线组织固定装置100b的固定件20中引出,再分别穿过不同的限位槽23,然后将多根(或多组)缝合线200的末端打结固定在一起。
实施例六
实施例六的缝合线组织固定装置100c的结构与实施例三的缝合线组织固定装置100的结构基本相同,区别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缝合线组织固定装置100c 中,固定件20还包括沿固定件20的轴向设置的伸缩部24。
具体地,请参见图18至图21,每个固定件20沿轴向均设有伸缩部24,伸缩部24由聚丙烯(简称:PP)、聚乙烯(简称:PE)等柔性材料或弹性材料制成,本实施例中,伸缩部24由PE制成。因此,伸缩部24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可沿固定件20的轴向伸长或缩短。伸缩部24为褶皱结构,在受到外力压缩时轴向缩短,即,固定件20的长度减小;在受到外力拉伸时,伸缩部24轴向伸长,即,固定件20的长度增加,因此操作者可先将多根缝合线200打结后,再通过调整伸缩部24的伸缩,达到相应地调节缝合线200长度的目的。
参见图22a至图22d,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仅在一个固定件20上设置伸缩部24,另一个固定件20不设置伸缩部24,也可达到调节缝合线200长度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所披露的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8)
1.一种缝合线组织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组织接触的贴合面、至少一个缝合线入口及与所述缝合线入口相连的缝合线通道,所述缝合线通道用于容纳并通过缝合线,所述缝合线通道的由近端至远端的长度范围为3mm至5mm,所述缝合线通道的直径范围为0.1mm为0.5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合线组织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线组织固定装置包括与组织接触的锚定件,所述锚定件的远端面与组织接触,所述锚定件的外壁设有至少一个缝合线通道,所述锚定件的近端面至所述锚定件的远端面之间的距离范围为3mm至5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合线组织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定件的外壁设有多个所述缝合线通道,相邻两个所述缝合线通道与所述锚定件中心轴之间的垂直距离之差的范围为0.5mm至1.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合线组织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线组织固定装置包括与组织接触的锚定件,所述锚定件的远端面与组织接触并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缝合线入口,所述缝合线通道设置在所述锚定件中,且自所述锚定件的近端面贯通至所述锚定件的远端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缝合线组织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线通道包括至少一个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缝合线组织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线通道包括多个凹槽,相邻两个所述凹槽与所述锚定件中心轴之间的垂直距离之差的范围为0.5mm至1.5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合线组织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线组织固定装置包括与组织接触的锚定件及至少一个与所述锚定件相连的固定件,所述锚定件的远端面与组织接触并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缝合线入口,所述固定件中设有至少一个由远端贯通至近端的缝合线通道,所述固定件的远端通过所述缝合线入口与所述锚定件之间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缝合线组织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的由近端至远端的长度范围为3mm至5m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缝合线组织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的数量为两个,所述锚定件设有两个缝合线入口,且每个所述固定件的远端分别通过一个所述缝合线入口与所述锚定件之间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缝合线组织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固定件之间的距离范围为1mm为5mm。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缝合线组织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的外壁上设置至少一个限位槽,所述限位槽自所述固定件的外壁贯穿至所述缝合线通道。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缝合线组织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的外壁上设置多个限位槽,且每个所述限位槽在所述固定件轴向上的长度不同。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缝合线组织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限位槽在所述固定件轴向上的长度之差的范围为0.5mm至1.5mm。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缝合线组织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还包括沿所述固定件的轴向设置的伸缩部,所述伸缩部由柔性材料或弹性材料制成,所述伸缩部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沿所述固定件的轴向伸长或缩短。
15.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缝合线组织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的外壁上还包括至少一个摩擦增强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缝合线组织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面上包括至少一个摩擦增强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缝合线组织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面上涂覆活性药物,所述活性药物选自抑制血管增生的药物、抗血栓类药物、抗炎症反应药物或抗过敏药物中的至少一种。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缝合线组织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抑制血管增生的药物选自紫杉醇、雷帕霉素及其衍生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抗血栓类药物选自肝素;所述抗炎症反应的药物选自地塞米松;所述抗过敏药物选自葡萄糖酸钙、扑尔敏或可的松的至少一种。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199964.3U CN209315948U (zh) | 2018-07-27 | 2018-07-27 | 一种缝合线组织固定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199964.3U CN209315948U (zh) | 2018-07-27 | 2018-07-27 | 一种缝合线组织固定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315948U true CN209315948U (zh) | 2019-08-30 |
Family
ID=677053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199964.3U Active CN209315948U (zh) | 2018-07-27 | 2018-07-27 | 一种缝合线组织固定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315948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852439A (zh) * | 2018-07-27 | 2018-11-23 | 谭雄进 | 一种缝合线组织固定装置 |
-
2018
- 2018-07-27 CN CN201821199964.3U patent/CN209315948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852439A (zh) * | 2018-07-27 | 2018-11-23 | 谭雄进 | 一种缝合线组织固定装置 |
CN108852439B (zh) * | 2018-07-27 | 2024-09-13 | 谭雄进 | 一种缝合线组织固定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7463430B2 (ja) | 人工腱索修復デバイス及びそのデリバリー | |
CN108186163B (zh) | 带探测装置的人工腱索植入系统 | |
CN110313947B (zh) | 心脏瓣膜修复系统 | |
US9510948B2 (en) |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repair of heart valve lesions | |
US10448963B2 (en) |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issue repair | |
US7189199B2 (en) |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improving cardiac function in hearts | |
AU2003257278B2 (en) | Anchoring screw device | |
JP2017533042A (ja) | 組織閉鎖のためのクリップおよびアプリケータ | |
JP2016537162A (ja) | 外科手術アクセスを提供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 | |
WO2001028455A1 (en) |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improving cardiac function in hearts | |
WO2009081396A2 (en) |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treatment of a heart | |
WO2019233279A1 (zh) | 可调节的心脏瓣膜修复系统 | |
CN209315948U (zh) | 一种缝合线组织固定装置 | |
CN109394392B (zh) | 人工腱索植入系统 | |
EP3167814A1 (en) | Kit of parts for surgical anchor placement | |
CN108852439A (zh) | 一种缝合线组织固定装置 | |
CN210114539U (zh) | 带探测装置的人工腱索植入系统 | |
AU2005262290A1 (en) |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issue repair | |
US20230414825A1 (en) | Suture encapsulation processes and system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