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10630U - 一种单轴式折叠机翼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单轴式折叠机翼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10630U
CN209310630U CN201821993292.3U CN201821993292U CN209310630U CN 209310630 U CN209310630 U CN 209310630U CN 201821993292 U CN201821993292 U CN 201821993292U CN 209310630 U CN209310630 U CN 2093106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g
hole
beam barrel
axis
connection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99329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冰
李奇权
刘以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Cloud Dingzhi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Cloud Dingzhi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Cloud Dingzhi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Cloud Dingzhi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99329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106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106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106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单轴式折叠机翼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机翼和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轴筒、连接组件和弹簧,所述机翼和连接组件有两个,机翼分别各通过一个连接组件与轴筒转动连接,连接组件能绕着轴筒的轴线转动,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各与一个连接组件连接,且当机翼展开处于飞行位置时,弹簧处于原态。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折叠机翼机构,在具备收拢机翼的功能的基础上,还能够在被发射筒发射出去后,能通过极其简单的机械快速展开,本实用新型机翼机构的结构简单,提高了装配效率并降低了零部件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单轴式折叠机翼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航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单轴式折叠机翼机构。
背景技术
航空,是一种是复杂而有战略意义的人类活动。航空是指飞行器在地球大气层(空气空间)中的飞行活动,以及与此相关的科研教育、工业制造、公共运输、航空运动、国防军事、政府管理等众多领域。通过对于空气空间和飞行器(航空器)的利用,航空活动可以细分为众多独立的行业和领域,典型的比如航空制造业、民用航空业等等。
飞行器是由人类制造、能飞离地面、在空间飞行并由人来控制的在大气层内或大气层外空间(太空)飞行的器械飞行物。机翼是飞机的重要部件之一,安装在机身上,其最主要作用是产生升力。
发射飞行器,例如导弹时,需要先将飞行器的机翼收拢,再将其装载在发射筒当中。而机翼收拢后,需要其在发射后,自动伸展开,而现有的机翼自动展开机构的结构复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单轴式折叠机翼机构,简化了机翼的自动展开机构的结构,提高了装配效率并降低了零部件成本。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折叠机翼机构,在具备收拢机翼的功能的基础上,还能够在被发射筒发射出去后,能通过极其简单的机械快速展开。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单轴式折叠机翼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机翼和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轴筒、连接组件和弹簧,所述机翼和连接组件有两个,机翼分别各通过一个连接组件与轴筒转动连接,连接组件能绕着轴筒的轴线转动,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各与一个连接组件连接,且当机翼展开处于飞行位置时,弹簧处于原态。
由于当机翼展开处于飞行位置时,弹簧处于原态,因此在使收拢机翼时,用力驱动机翼,以绕着轴筒的轴线转动机翼,以使机翼中的左机翼和右机翼互相靠拢,并收拢在远离机翼飞行的方向。整个过程中,弹簧受力形变。位于发射筒中的机翼被筒壁约束,无法在弹簧回复力的作用下恢复飞行状态;在机翼离开发射筒后,机翼在弹簧的回复力的作用下展开,并在弹簧的作用下保持展开状态。
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折叠机翼机构,在具备收拢机翼的功能的基础上,还能够在被发射筒发射出去后,能通过极其简单的机械快速展开,本实用新型机翼机构的结构简单,提高了装配效率并降低了零部件成本。
进一步地,连接组件与轴筒之间的转动连接通过下述方案实现:
在所述轴筒的侧壁上靠近底部的一侧设置有下通孔,所述下通孔为腰圆孔,其横截面的长边垂直于轴筒的轴线,下通孔有两个,并沿轴筒的轴线中心对称;
在轴筒的侧壁上靠近顶部的一侧设置有上通孔,所述上通孔为腰圆孔,上通孔横截面的长边垂直于轴筒的轴线,上通孔有两个,并沿轴筒的轴线中心对称;
在垂直于轴筒轴线的平面的正投影中,下通孔和上通孔沿着轴筒外圆周的投影依次交错设置;
两个连接组件分为左连接组件和右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均包括依次连接的套环和转轴,所述套环均套设在轴筒上;左连接组件中,套环的外壁与机翼中的左机翼的翼根连接,转轴位于轴筒中,其两端分别各穿过一个下通孔后与套环连接;右连接组件中,套环的外壁与机翼中的右机翼的翼根连接,转轴位于轴筒中,其两端分别各穿过一个上通孔与套环连接;
所述弹簧位于轴筒的中心孔中,其两端各与一个转轴连接;
沿着轴筒的轴线转动连接组件,能使收拢在远离飞行方向的一侧,且机翼的后缘平行于飞行状态的飞行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下通孔和上通孔所对的圆心角均为90°,俯视中,以轴筒的上端面为坐标平面建立直角坐标系,轴筒轴线的投影点为原点,以机翼前行方向为Y轴,以过原点且垂直Y轴的直线为X轴,两个下通孔分别位于第一和第三象限,两个上通孔分别位于第二和第四象限;
当左连接组件中的转轴绕着轴筒的轴线旋转处于下通孔的两个极限位置时,左机翼分别处于展开飞行状态和收拢在远离飞行方向的一侧,且机翼的后缘平行于飞行状态的飞行方向;
当右连接组件中的转轴绕着轴筒的轴线旋转处于上通孔的两个极限位置时,左机翼分别处于展开飞行状态和收拢在远离飞行方向的一侧,且机翼的后缘平行于飞行状态的飞行方向。
下通孔和上通孔所对的圆心角均为90°,以使机翼仅能在90°的旋转范围内转动,从而使机翼的旋转方向确定:机翼从展开状态旋转90°即处于收拢的位置,从收拢的位置反向转动90°即可处于展开状态,继而防止在“机翼离开发射筒后,机翼在弹簧的回复力的作用下展开”的过程中,机翼由于弹簧带动产生的惯性而继续转动的情况出现,利于机翼快速保持展开飞行状态。
由于采用了本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一种单轴式折叠机翼机构,在具备收拢机翼的功能的基础上,还能够在被发射筒发射出去后,能通过极其简单的机械快速展开,本实用新型机翼机构的结构简单,提高了装配效率并降低了零部件成本;
2.本实用新型一种单轴式折叠机翼机构,下通孔和上通孔所对的圆心角均为90°,以使机翼仅能在90°的旋转范围内转动,从而使机翼的旋转方向确定:机翼从展开状态旋转90°即处于收拢的位置,从收拢的位置反向转动90°即可处于展开状态,继而防止在“机翼离开发射筒后,机翼在弹簧的回复力的作用下展开”的过程中,机翼由于弹簧带动产生的惯性而继续转动的情况出现,利于机翼快速保持展开飞行状态;
3.本实用新型一种单轴式折叠机翼机构,在左、右机翼展开后,右机翼能沿着竖通孔的长边向下移动,从而与左机翼共平面,以保证飞行的稳定性;
4.本实用新型一种单轴式折叠机翼机构,补位弧板的设置不仅增加了机翼与连接组件之间的连接面,提升了机翼固定的稳定性;同时,在左机翼与右机翼共平面时,补位弧板之间的相对面彼此共面,以限定了左机翼与右机翼之间在展开状态时的相对转动,改善了弹簧的工况,以使在飞行中,机翼收到气流阻力时,无法转动,继而弹簧保持原态,以进一步地提升了机翼飞行时的稳定性;
5.本实用新型一种单轴式折叠机翼机构,补位弧板之间的相对面为斜面,右连接组件在竖通孔中移动的整个过程中,左、右机翼一旦不共面,补位弧板之间的相对面之间瞬时产生间隙,继而防止了摩擦损耗,避免了飞行时,相对面之间存间隙的可能。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是机翼收拢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的俯视图;
图4是沿图3中A-A的剖视图;
图5是图1中两个转轴与轴筒的位置关系图;
图6为机翼展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俯视图;
图8为沿图7中B-B的剖视图;
图9是图6中两个转轴与轴筒的位置关系图;
图10是轴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12是套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的主视图;
图14是机翼的爆炸示意图。
附图中标号说明:
1-轴筒,2-弹簧,3-下通孔,4-上通孔,5-竖通孔,6-补位弧板,7-套环,8-左机翼,9- 右机翼,10-斜面,11-条块,12-通槽,13-连接盘,14-根翼板,15-中间翼,16-端翼板,17-卡块,18-卡槽,19-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下面结合图1至图14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附图中,由于补位弧板,套环以及对应的根翼板采用一体成型,因此并未在图7中绘出上述部件之间的不同剖面线,仅用分割线示意。
实施例1
如图1-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单轴式折叠机翼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机翼和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轴筒1、连接组件和弹簧2,所述机翼和连接组件有两个,机翼分别各通过一个连接组件与轴筒1转动连接,连接组件能绕着轴筒1的轴线转动,所述弹簧2的两端分别各与一个连接组件连接,且当机翼展开处于飞行位置时,弹簧2处于原态。
由于当机翼展开处于飞行位置时,弹簧2处于原态,因此在使收拢机翼时,用力驱动机翼,以绕着轴筒1的轴线转动机翼,以使机翼中的左机翼8和右机翼9互相靠拢,并收拢在远离机翼飞行的方向。整个过程中,弹簧2受力形变。位于发射筒中的机翼被筒壁约束,无法在弹簧2回复力的作用下恢复飞行状态;在机翼离开发射筒后,机翼在弹簧2的回复力的作用下展开,并在弹簧2的作用下保持展开状态。
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折叠机翼机构,在具备收拢机翼的功能的基础上,还能够在被发射筒发射出去后,能通过极其简单的机械快速展开,本实用新型机翼机构的结构简单,提高了装配效率并降低了零部件成本。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对连接组件与轴筒1之间的连接做出进一步地说明。
如图1-图13所示,连接组件与轴筒1之间的转动连接通过下述方案实现:
在所述轴筒1的侧壁上靠近底部的一侧设置有下通孔3,所述下通孔3为腰圆孔,其横截面的长边垂直于轴筒1的轴线,下通孔3有两个,并沿轴筒1的轴线中心对称;
在轴筒1的侧壁上靠近顶部的一侧设置有上通孔4,所述上通孔4为腰圆孔,上通孔4 横截面的长边垂直于轴筒1的轴线,上通孔4有两个,并沿轴筒1的轴线中心对称;
在垂直于轴筒1轴线的平面的正投影中,下通孔3和上通孔4沿着轴筒1外圆周的投影依次交错设置;
两个连接组件分为左连接组件和右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均包括依次连接的套环7和转轴19,所述套环7均套设在轴筒1上;左连接组件中,套环7的外壁与机翼中的左机翼8的翼根连接,转轴19位于轴筒1中,其两端分别各穿过一个下通孔3后与套环7连接;右连接组件中,套环7的外壁与机翼中的右机翼9的翼根连接,转轴19位于轴筒1中,其两端分别各穿过一个上通孔4与套环7连接;
所述弹簧2位于轴筒1的中心孔中,其两端各与一个转轴19连接;
沿着轴筒1的轴线转动连接组件,能使收拢在远离飞行方向的一侧,且机翼的后缘平行于飞行状态的飞行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下通孔3和上通孔4所对的圆心角均为90°,俯视中,以轴筒1的上端面为坐标平面建立直角坐标系,轴筒1轴线的投影点为原点,以机翼前行方向为Y轴,以过原点且垂直Y轴的直线为X轴,两个下通孔3分别位于第一和第三象限,两个上通孔 4分别位于第二和第四象限;
当左连接组件中的转轴19绕着轴筒1的轴线旋转处于下通孔3的两个极限位置时,左机翼分别处于展开飞行状态和收拢在远离飞行方向的一侧,且机翼的后缘平行于飞行状态的飞行方向;
当右连接组件中的转轴19绕着轴筒1的轴线旋转处于上通孔4的两个极限位置时,左机翼分别处于展开飞行状态和收拢在远离飞行方向的一侧,且机翼的后缘平行于飞行状态的飞行方向。
下通孔3和上通孔4所对的圆心角均为90°,以使机翼仅能在90°的旋转范围内转动,从而使机翼的旋转方向确定:机翼从展开状态旋转90°即处于收拢的位置,从收拢的位置反向转动90°即可处于展开状态,继而防止在“机翼离开发射筒后,机翼在弹簧2的回复力的作用下展开”的过程中,机翼由于弹簧2带动产生的惯性而继续转动的情况出现,利于机翼快速保持展开飞行状态。
进一步地,在所述轴筒1的侧壁上设置有两个沿轴筒1的轴线中心对称的竖通孔5,所述竖通孔5均为腰圆孔,竖通孔5横截面中长边平行于轴筒1的轴线,其上侧孔壁分别各与一个上通孔4的端部连通,在所述直角坐标系中,竖通孔5均靠近X轴;
左连接组件中,套环7的外壁上靠近顶部的一侧与左机翼8连接;右连接组件中,套环7的外壁上靠近底部的一侧与右机翼9连接;
当机翼展开时,左连接组件中,转轴19位于下通孔3的一个极限位置;右连接组件中,转轴19位于上通孔4的一个极限位置,并位于竖通孔5的上方,沿着竖通孔5的长边向下移动,当转轴19与竖通孔5的下侧孔壁接触时,左机翼8与右机翼9共平面。
在之前的技术方案中,虽然机翼具备收拢机翼的功能以及能通过极其简单的机械快速展开,但是在飞行中,左、右机翼的高度不一致,这对飞行有不利影响,受飞行条件限制较大;或者需要设置其他部件来提高飞行的稳定性。
而经过本方案设计的连接组件,以使在左、右机翼展开后,右机翼能沿着竖通孔5的长边向下移动,从而与左机翼共平面,以保证飞行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补位弧板6,其内凹面的轴线与套环7的轴线同轴,其内凹面的半径与套环7的内径一致;
左连接组件中,补位弧板6的底端与套环7的上表面上靠近左机翼8的一侧连接,所述左机翼8固定在补位弧板6的外凸面上;
右连接组件中,补位弧板6的顶端与套环7的下表面上靠近右机翼9的一侧连接,所述右机翼9固定在补位弧板6的外凸面上;
当左机翼8与右机翼9共平面时,补位弧板6处于同一圆周上,且补位弧板6之间的相对面彼此共面。
补位弧板的设置不仅增加了机翼与连接组件之间的连接面,提升了机翼固定的稳定性;同时,在左机翼8与右机翼9共平面时,补位弧板6之间的相对面彼此共面,以限定了左机翼8与右机翼9之间在展开状态时的相对转动,改善了弹簧的工况,以使在飞行中,机翼收到气流阻力时,无法转动,继而弹簧保持原态,以进一步地提升了机翼飞行时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在所述补位弧板6之间的相对面为斜面10,在垂直于斜面10的平面中投影,斜面10的投影线与轴筒1轴线相交,并在远离对应的套环7且靠近对应机翼的一侧形成锐角α。α优选地为16°,如图13所示。
当补位弧板6之间的相对面为平行于轴筒1轴线的平面时,右连接组件在竖通孔5中移动的整个过程中,补位弧板6之间的相对面一致处于接触状态,并由于相对滑动而产生摩擦损耗,继而会增大在飞行状态时,相对面之间的间隙,从而使展开状态的机翼能在间隙内轻微转动,不利于机翼保持稳定的飞行状态。
而本实用新型中,补位弧板6之间的相对面为斜面10,右连接组件在竖通孔5中移动的整个过程中,左、右机翼一旦不共面,补位弧板6之间的相对面之间瞬时产生间隙,继而防止了摩擦损耗,避免了飞行时,相对面之间存间隙的可能。
进一步地,在所述套环7上设置有补位弧板6的端面上且远离此补位弧板6的一侧均设置有条块11,所述条块11的轴线与套环7的轴线正相交,条块11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块,其下底所在的面与套环7连接;
在补位弧板6远离对应套环7的一侧均设置有通槽12的轴线与套环7的轴线正相交,且通槽12的形状春与条块11的形状尺寸一致,当左机翼8与右机翼9共平面时,左连接组件上的条块11和通槽12分别与右连接组件上的通槽12和条块11配合。此处“对应的”是指“与之连接的”。
条块11和通槽12的设置以使在飞行中,机翼之间不仅仅只有斜面10进行周向上转动的限定,还通过了条块11和通槽12之间的配合进行转动的限制,见降低了斜面10所承受的应力。
进一步地,所述条块11上远离套环7轴线的一侧外凸成圆柱弧形侧壁,并与套环7的外壁共轴线,条块11上靠近套环7轴线的一侧内凹成圆柱弧形侧壁,并与套环7的内壁共轴线。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对轴筒1的固定做出说明。
如图10所示,在所述轴筒1的底部设置有连接盘13,所述连接盘13的轴线与轴筒1的轴线重合,其外径大于轴筒1的外径。
本实用新型可通过连接盘13固定在其他飞行器上,也可以直接通过轴筒1的底部固定在其他飞行器上。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是对机翼的具体实施说明。
如图14所示,所述机翼包括依次卡接的根翼板14、中间翼板15和端翼板16,所述根翼板14上远离翼根的一端以及端翼板16靠近翼根的一端均设置有卡块17,在中间翼板15的两端均设置有卡槽18,所述卡槽18分别各与一个卡块17配合。
由于机翼比较长,因此将其设置成整体时,不仅不便于运输,还不便于装配;而将其拆分为多段,则提高了运输的便利性以及装配的便利性,还降低了后期的维护成本。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整体的收拢机翼、展开机翼的步骤进行说明。
弹簧2可以采用圆柱螺旋压缩弹簧,其两端各与一个转轴19连接,或者圆钩形螺旋圆柱压缩弹簧,其两端的圆钩分别各挂设在一个转轴19上。
当机翼处于展开状态时,如图5-图9所示,左机翼8与右机翼9共平面,左连接组件中,转轴19位于下通孔3的一个极限位置,转轴19与竖通孔5的下侧孔壁接触,此时收拢机翼时,进行下述步骤:
步骤一、沿着轴筒1的轴线向上移动右连接组件,右机翼9随之移动;
步骤二、当右连接组件中的转轴19移动到上通孔4中时,沿着上通孔4的孔壁绕着轴筒1的轴线转动,直至此转轴19与上通孔4上远离对应的竖通孔5的一侧接触,此时右机翼位于远离飞行方向的一侧,后缘平行于飞行方向,如图1所示;
步骤三,当斜面10不相对时,沿着下通孔3的孔壁并绕着轴筒1的轴线转动左连接组件,直至左连接组件中的转轴19移动到下通孔3的另一个极限位置时,左机翼位于远离飞行方向的一侧,后缘平行于飞行方向,如图1所示。
本实用新型中所采用的上、下的定位是相对于附图所展示的位置来说的,当本实用新型在使用状态时位置与本实用新型是展示的位置不一样时,上述定位随之改变。左、右的定位是根据飞行状态来说的。图中所绘制的弹簧的旋向仅是弹簧位置示意图,实际中可自行选择左旋、右旋或者上述两者混合。
本实用新型中,左连接组件和右连接组件的结构设置可以互相交换,在收拢、移动步骤中,左机翼和右机翼的操作顺序则调换过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单轴式折叠机翼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机翼和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轴筒(1)、连接组件和弹簧(2),所述机翼和连接组件有两个,机翼分别各通过一个连接组件与轴筒(1)转动连接,连接组件能绕着轴筒(1)的轴线转动,所述弹簧(2)的两端分别各与一个连接组件连接,且当机翼展开处于飞行位置时,弹簧(2)处于原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轴式折叠机翼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轴筒(1)的侧壁上靠近底部的一侧设置有下通孔(3),所述下通孔(3)为腰圆孔,其横截面的长边垂直于轴筒(1)的轴线,下通孔(3)有两个,并沿轴筒(1)的轴线中心对称;
在轴筒(1)的侧壁上靠近顶部的一侧设置有上通孔(4),所述上通孔(4)为腰圆孔,上通孔(4)横截面的长边垂直于轴筒(1)的轴线,上通孔(4)有两个,并沿轴筒(1)的轴线中心对称;
在垂直于轴筒(1)轴线的平面的正投影中,下通孔(3)和上通孔(4)沿着轴筒(1)外圆周的投影依次交错设置;
两个连接组件分为左连接组件和右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均包括依次连接的套环(7)和转轴(19),所述套环(7)均套设在轴筒(1)上;左连接组件中,套环(7)的外壁与机翼中的左机翼(8)的翼根连接,转轴(19)位于轴筒(1)中,其两端分别各穿过一个下通孔(3)后与套环(7)连接;右连接组件中,套环(7)的外壁与机翼中的右机翼(9)的翼根连接,转轴(19)位于轴筒(1)中,其两端分别各穿过一个上通孔(4)与套环(7)连接;
所述弹簧(2)位于轴筒(1)的中心孔中,其两端各与一个转轴(19)连接;
沿着轴筒(1)的轴线转动连接组件,能使收拢在远离飞行方向的一侧,且机翼的后缘平行于飞行状态的飞行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单轴式折叠机翼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通孔(3)和上通孔(4)所对的圆心角均为90°,俯视中,以轴筒(1)的上端面为坐标平面建立直角坐标系,轴筒(1)轴线的投影点为原点,以机翼前行方向为Y轴,以过原点且垂直Y轴的直线为X轴,两个下通孔(3)分别位于第一和第三象限,两个上通孔(4)分别位于第二和第四象限;
当左连接组件中的转轴(19)绕着轴筒(1)的轴线旋转处于下通孔(3)的两个极限位置时,左机翼分别处于展开飞行状态和收拢在远离飞行方向的一侧,且机翼的后缘平行于飞行状态的飞行方向;
当右连接组件中的转轴(19)绕着轴筒(1)的轴线旋转处于上通孔(4)的两个极限位置时,左机翼分别处于展开飞行状态和收拢在远离飞行方向的一侧,且机翼的后缘平行于飞行状态的飞行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单轴式折叠机翼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轴筒(1)的侧壁上设置有两个沿轴筒(1)的轴线中心对称的竖通孔(5),所述竖通孔(5)均为腰圆孔,竖通孔(5)横截面中长边平行于轴筒(1)的轴线,其上侧孔壁分别各与一个上通孔(4)的端部连通,在所述直角坐标系中,竖通孔(5)均靠近X轴;
左连接组件中,套环(7)的外壁上靠近顶部的一侧与左机翼(8)连接;右连接组件中,套环(7)的外壁上靠近底部的一侧与右机翼(9)连接;
当机翼展开时,左连接组件中,转轴(19)位于下通孔(3)的一个极限位置;右连接组件中,转轴(19)位于上通孔(4)的一个极限位置,并位于竖通孔(5)的上方,沿着竖通孔(5)的长边向下移动,当转轴(19)与竖通孔(5)的下侧孔壁接触时,左机翼(8)与右机翼(9)共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单轴式折叠机翼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补位弧板(6),其内凹面的轴线与套环(7)的轴线同轴,其内凹面的半径与套环(7)的内径一致;
左连接组件中,补位弧板(6)的底端与套环(7)的上表面上靠近左机翼(8)的一侧连接,所述左机翼(8)固定在补位弧板(6)的外凸面上;
右连接组件中,补位弧板(6)的顶端与套环(7)的下表面上靠近右机翼(9)的一侧连接,所述右机翼(9)固定在补位弧板(6)的外凸面上;
当左机翼(8)与右机翼(9)共平面时,补位弧板(6)处于同一圆周上,且补位弧板(6)之间的相对面彼此共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单轴式折叠机翼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补位弧板(6)之间的相对面为斜面(10),在垂直于斜面(10)的平面中投影,斜面(10)的投影线与轴筒(1)轴线相交,并在远离对应的套环(7)且靠近对应机翼的一侧形成锐角α。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单轴式折叠机翼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套环(7)上设置有补位弧板(6)的端面上且远离此补位弧板(6)的一侧均设置有条块(11),所述条块(11)的轴线与套环(7)的轴线正相交,条块(11)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块,其下底所在的面与套环(7)连接;
在补位弧板(6)远离对应套环(7)的一侧均设置有通槽(12)的轴线与套环(7)的轴线正相交,且通槽(12)的形状春与条块(11)的形状尺寸一致,当左机翼(8)与右机翼(9)共平面时,左连接组件上的条块(11)和通槽(12)分别与右连接组件上的通槽(12)和条块(11)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单轴式折叠机翼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块(11)上远离套环(7)轴线的一侧外凸成圆柱弧形侧壁,并与套环(7)的外壁共轴线,条块(11)上靠近套环(7)轴线的一侧内凹成圆柱弧形侧壁,并与套环(7)的内壁共轴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轴式折叠机翼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轴筒(1)的底部设置有连接盘(13),所述连接盘(13)的轴线与轴筒(1)的轴线重合,其外径大于轴筒(1)的外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轴式折叠机翼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翼包括依次卡接的根翼板(14)、中间翼板(15)和端翼板(16),所述根翼板(14)上远离翼根的一端以及端翼板(16)靠近翼根的一端均设置有卡块(17),在中间翼板(15)的两端均设置有卡槽(18),所述卡槽(18)分别各与一个卡块(17)配合。
CN201821993292.3U 2018-11-28 2018-11-28 一种单轴式折叠机翼机构 Active CN2093106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93292.3U CN209310630U (zh) 2018-11-28 2018-11-28 一种单轴式折叠机翼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93292.3U CN209310630U (zh) 2018-11-28 2018-11-28 一种单轴式折叠机翼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10630U true CN209310630U (zh) 2019-08-27

Family

ID=676751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993292.3U Active CN209310630U (zh) 2018-11-28 2018-11-28 一种单轴式折叠机翼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1063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31684A (zh) * 2018-11-28 2019-04-16 成都云鼎智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单轴式机翼机构以及具备该机翼机构的发射体
CN111114753A (zh) * 2019-12-31 2020-05-08 北京机电工程研究所 一种无动力源剪刀式折叠翼面及其展开方法、飞行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31684A (zh) * 2018-11-28 2019-04-16 成都云鼎智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单轴式机翼机构以及具备该机翼机构的发射体
CN111114753A (zh) * 2019-12-31 2020-05-08 北京机电工程研究所 一种无动力源剪刀式折叠翼面及其展开方法、飞行器
CN111114753B (zh) * 2019-12-31 2021-09-28 北京机电工程研究所 一种无动力源剪刀式折叠翼面及其展开方法、飞行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310630U (zh) 一种单轴式折叠机翼机构
CN209274879U (zh) 筒式发射的折叠翼无人机
US4869442A (en) Self-deploying airfoil
CN109631684A (zh) 一种单轴式机翼机构以及具备该机翼机构的发射体
CN109733601B (zh) 仿飞鱼跨介质无人飞行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05642788U (zh) 高速风洞大攻角俯仰动态失速试验装置
CN208688343U (zh) 尾翼折叠装置及微型导弹
CN209310629U (zh) 具有单轴式机翼折叠机构的发射体
CN109238040A (zh) 尾翼折叠装置、微型导弹及尾翼折叠方法
US20240017854A1 (en) Trans-media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A1111823A (en) Rotor aircraft
CN109489491A (zh) 隐身大机动靶机以及隐身大机动靶机的控制方法
CN107856839A (zh) 一种组装携带方便的新型飞行器
CN103010453A (zh) 无人机折叠机翼展开锁死装置
CN112874770A (zh) 一种筒式发射旋翼飞行器
CN109506878B (zh) 一种多自由度机构
US11794124B2 (en) Connection systems for toy construction pieces, toy construction pieces including the same, and toy construction kits including the same
CN209225384U (zh) 一种折叠式自动展平机翼
CN109625242A (zh) 一种机翼机构、一种发射体以及缩短其轴向长度的方法
CN108100217A (zh) 一种基于x翼布局的无人飞行器
CN105966608A (zh) 一种新型飞行器起落架
CN209241288U (zh) 水下滑翔机
TWM524313U (zh) 無人飛行裝置
CN209341955U (zh) 一种双轴式折叠机翼机构及其发射体
CN104085526B (zh) 一种实现巡飞器翼身连接、固定、锁死、解锁的一体化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