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02565U - 一种大型封闭式粉煤灰水力制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大型封闭式粉煤灰水力制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02565U
CN209302565U CN201821937877.3U CN201821937877U CN209302565U CN 209302565 U CN209302565 U CN 209302565U CN 201821937877 U CN201821937877 U CN 201821937877U CN 209302565 U CN209302565 U CN 2093025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pulping
flyash
cylinder
water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93787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铁卫
巩建雨
王天文
乔雷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ATIONAL ADMINISTRATION OF COAL GEOLOGY HYDROLOGY GEOLOGIC BUREAU
Hydrogeology Bureau of China National Administration of Coal Geology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ATIONAL ADMINISTRATION OF COAL GEOLOGY HYDROLOGY GEOLOGIC BUREA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ATIONAL ADMINISTRATION OF COAL GEOLOGY HYDROLOGY GEOLOGIC BUREAU filed Critical CHINA NATIONAL ADMINISTRATION OF COAL GEOLOGY HYDROLOGY GEOLOGIC BUREAU
Priority to CN20182193787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025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025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0256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型封闭式粉煤灰水力制浆系统,包括筒体、隔板和至少三个制浆装置,筒体内沿水平方向设置有隔板,并在筒体内形成相互连通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每个制浆装置分别与第一腔室通过出水管连通、通过回浆管与第二腔室连通、均通过进水管与水源连通;至少三个制浆装置的出水管在竖直方向等间距分布,且至少三个制浆装置的出水方向在隔板上的投影为正多边形。本实用新型的大型封闭式粉煤灰水力制浆系统,有效的解决了粉煤灰在制浆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省去了搅拌机,可重复使用,节约生产成本;可以达到同时制浆、同时出浆的效果,制浆效率大幅提高。

Description

一种大型封闭式粉煤灰水力制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浆液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型封闭式粉煤灰水力制浆系统。
背景技术
粉煤灰浆液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注浆工程中,但是在粉煤灰浆液制备过程中,常常由于装置是开放式的,而造成环境污染。有的设备制浆过程与出浆过程形成冲突,在制浆的时候不能出浆,出浆的时候制浆也会受到影响,严重的影响了浆液制备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大型封闭式粉煤灰水力制浆系统,以解决的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种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大型封闭式粉煤灰水力制浆系统,包括:
筒体,所述筒体竖直设置,所述筒体内沿水平方向设置有隔板,并在所述筒体内形成相互连通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筒体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的进料管,下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的第一出浆管;
至少三个制浆装置,所述至少三个制浆装置均位于所述筒体外侧,每个所述制浆装置分别通过出水管与第一腔室连通、通过回浆管与第二腔室连通、均通过进水管与水源连通;
所述至少三个制浆装置的出水管在竖直方向等间距分布,且所述至少三个制浆装置的出水方向在所述隔板上的投影为正多边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大型封闭式粉煤灰水力制浆系统,通过在封闭筒体内形成用于水力制浆的第一腔室和用于储存、排出浆液的第二腔室,有效的解决了粉煤灰在制浆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采用至少三个制浆装置,且出水管的出水方向交错设置,在第一腔室内通过水源或已制好的浆液的水力作用形成搅拌动力进行制浆,省去了搅拌机,可重复使用,节约生产成本;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的运行不产生影响,可以达到同时制浆、同时出浆的效果,制浆效率大幅提高。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制浆装置包括连通所述进水管、回浆管与出水管的三通管和水泵,所述三通管上设置有调节阀,用于调节所述出水管与所述进水管或回浆管的连通,所述水泵设置在所述出水管上,用于向所述第一腔室内供入水源或浆液。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三通管的调节作用,使得出水管与进水管或回浆管连通,使得水力制浆系统具备两种制浆模式:当出水管与进水管连通时,采用水源对粉煤灰进行水力制浆;当出水管与回浆管连通时,采用制备好的浆液对粉煤灰进行制浆;浆液浓度精确度高,切换方便。
进一步,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流量计。
进一步,所述至少三个制浆装置的出水方向与所述隔板所在平面的夹角均为15-45°。
进一步,所述至少三个制浆装置的出水方向与所述隔板所在平面的夹角均为30°。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浆制浆装置的出水方向设置为与隔板所在平面具备一定角度,在水源或浆液进入第一腔室后,能够更好的发挥水力作用,形成涡流,能够对粉煤灰进行充分的搅拌,制得的浆液浓度符合要求。
进一步,所述制浆装置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制浆装置的出水方向在所述隔板上的投影为等边三角形。
进一步,所述出水管的个数为三个,三个出水管与所述第一腔室的连接处在竖直方向的间距均为所述第一腔室高度的1/5-1/4。
进一步,所述出水管的个数为三个,三个所述出水管与所述第一腔室的连接处在水平方向上的间距相同。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将三个出水管的与第一腔室侧壁的连接处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都等间距的交错设置,有利于在水源或浆液进入第一腔室后,能够更好的发挥水力作用,形成涡流,能够对粉煤灰进行充分的搅拌,浆液混合均匀。
进一步,所述隔板上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的第二出浆管,所述第二出浆管上设置有球形阀,所述球形阀的调节旋钮位于所述第二腔室外侧。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二出浆管连通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并通过球形阀进行控制;当第一腔室的浆液制备好时,打开球形阀使得浆液排入到第二腔室内,并控制浆液的流出速度。
进一步,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高度的比值小于1/2。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隔板将筒体分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并将第二腔室的高度设计的更高一些,能够为第二腔室预留更大的浆液储存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大型封闭式粉煤灰水力制浆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出水管在水平面上的投影。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筒体;11、第一腔室;111、进料管;12、第二腔室;121、第一出浆管;2、隔板;21、第二出浆管;22、球形阀;3、制浆装置;31、三通管4、出水管;41、水泵;5、回浆管;6、进水管;61、流量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大型封闭式粉煤灰水力制浆系统,包括筒体1、隔板2和至少三个制浆装置3,所述筒体1呈圆筒状,竖直设置,所述筒体1内沿水平方向设置有隔板2,并在所述筒体1内形成相互连通的第一腔室11和第二腔室12,所述筒体1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腔室11连通的进料管111,下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腔室12连通的第一出浆管121;所述至少三个制浆装置3均位于所述筒体1外侧,每个所述制浆装置3分别通过出水管4与第一腔室11连通、通过回浆管5与第二腔室12连通、通过进水管6与水源连通;所述至少三个制浆装置3的出水管4在竖直方向等间距分布,且所述至少三个制浆装置3的出水方向A在所述隔板2上的投影为正多边形。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大型封闭式粉煤灰水力制浆系统,通过在封闭筒体1内形成用于水力制浆的第一腔室11和用于储存、排出浆液的第二腔室12,有效的解决了粉煤灰在制浆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采用至少三个制浆装置3,且出水管4的出水方向A交错设置,在第一腔室11内通过水源或已制好的浆液的水力作用形成搅拌动力进行制浆,省去了搅拌机,可重复使用,节约生产成本;第一腔室11与第二腔室12的运行不产生影响,可以达到同时制浆、同时出浆的效果,制浆效率大幅提高。
如图1-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粉煤灰由进料管111加入到第一腔室11内。在这一过程中,加入到第一腔室11中的粉煤灰的质量是可控的,根据实际需要和浆液浓度确定。由于筒体1除进料管111和第一出浆管121以外,是一个封闭的容器,故本实用新型的水力制浆系统是封闭式的,防止了在制浆过程中粉煤灰扩散问题的出现,有效的解决了粉煤灰在制浆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为保证筒体1的工作强度,筒体1选用厚度为3-5mm的钢质或铁质材料制成,可选的,所述筒体1高3-6m,直径为1-2m。设置在所述筒体1内的隔板2同样选用厚度为3-5mm的钢质或铁质材料制成,且隔板2、进料管111和第一出浆管121与筒体1之间均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进料管111选用直径为60-90mm的钢质或铁质管材,以能与粉煤灰运输车辆的管线相接为宜。第一出浆管121选用直径为60-90mm的钢质或铁质管材,与注浆泵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大型封闭式粉煤灰水力制浆系统主要通过出水管4的出水冲击粉煤灰,并在第一腔室11内形成漩涡进行制浆。因此,所述至少三个制浆装置3的出水方向A在所述隔板2上的投影为正多边形。正多边形的边数与制浆装置3的个数相同,制浆装置3可以为3个、4个或4个以上,则投影的形状为正三角形、正方形或正多边形。
如图1-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制浆装置3的个数为3个,而且,3个所述制浆装置3的出水方向A在所述隔板2上的投影为等边三角形。为达到更佳的制浆效果,3个出水管4与所述第一腔室11的连接处在竖直方向的间距均为所述第一腔室11高度的1/5-1/4。优选地,该间距为第一腔室11高度的1/4。3个所述出水管4与所述第一腔室11的连接处在水平方向上的间距相同,也就是说,3个连接处在隔板2上的投影两两之间的圆心角为120°。将3个出水管4的与第一腔室11侧壁的连接处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都等间距的交错设置,有利于在水源或浆液进入第一腔室11后,能够更好的发挥水力作用,形成涡流,能够对粉煤灰进行充分的搅拌,浆液混合均匀。
如图1-2所示,所述制浆装置3包括连通所述进水管6、回浆管5与出水管4的三通管31和水泵41,所述三通管31上设置有调节阀,用于调节所述出水管4与所述进水管6或回浆管5的连通,所述水泵41设置在所述出水管4上,用于向所述第一腔室11内供入水源或浆液。同时,所述进水管6上设置有流量计61。通过三通管31的调节作用,使得出水管4与进水管6或回浆管5连通,使得水力制浆系统具备两种制浆模式:当出水管4与进水管6连通时,采用水源对粉煤灰进行水力制浆;通过设定好加入到第一腔室11内的粉煤灰的质量和进入到第一腔室11内水源的流量,就可以精确的控制浆液的浓度。当出水管4与回浆管5连通时,采用制备好的浆液对粉煤灰进行制浆;这两种模式制得的浆液浓度精确度高,且切换方便。
此外,所述隔板2上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腔室11和所述第二腔室12的第二出浆管21,所述第二出浆管21上设置有球形阀22,所述球形阀22的调节旋钮位于所述第二腔室12外侧。第二出浆管21选用直径70-90mm、长度80-100mm的钢质或铁质管材,连通第一腔室11与第二腔室12。可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出浆管21的上端与所述隔板2焊接,也就是说,第二出浆管21的上端不高于隔板2的高度,这样可以保证第一腔室11内的浆液可以全部流入到第二腔室12内。通过球形阀22的控制,当第一腔室11的浆液制备好时,打开球形阀22使得浆液排入到第二腔室12内,并控制浆液的流出速度。通过第一出浆管121和第二出浆管21的设置,能够满足制浆和出浆的同时进行,也就是说,当第一腔室11制备好的浆液进入到第二腔室12内后,即使第二腔室12通过第一出浆管121进行出浆时,第一腔室11内仍可以同时进行制浆操作。
通过隔板2将筒体1分为第一腔室11和第二腔室12,并将第二腔室12的高度设计的更高一些,能够为第二腔室12预留更大的浆液储存空间。可选的,所述第一腔室11与所述第二腔室12高度的比值小于1/2。通常,隔板2设置在筒体1上部的1/3处。
为了保证水力制浆效果的最大化,所述至少三个制浆装置3的出水方向A与所述隔板2所在平面的夹角均为15-45°。优选地,所述至少三个制浆装置3的出水方向A与所述隔板2所在平面的夹角均为30°。制浆装置3的出水方向A设置为与隔板2所在平面具备一定角度,在水源或浆液进入第一腔室11后,能够更好的发挥水力作用,形成涡流,能够对粉煤灰进行充分的搅拌,制得的浆液浓度符合要求。
本实用新型所述水力制浆系统的制做方法为:第一步:将5mm后的钢板焊接成高3m,直径为2m的圆柱型筒体1;第二步:将3mm后的钢板做成直径约为2m的圆形隔板2,上部切割一个90mm的圆孔,然后将该圆形隔板2焊接在筒体1上部1/3处,将直径90mm,长度为100mm的第二出浆管21与球形阀22连接后焊接在该圆形隔板2上;第三步:在上部筒体1的外壁上切割三个圆形的孔洞,垂向上分别在上筒体1的1/4、2/4、3/4处,水平投影上等间距布置,相互之间的圆心角为120°,出水方向A与出水点跟筒体1截面圆心的连线夹角为30°;同时在下部筒体1的下端靠近底部1/4处的外壁上切割三个圆形的孔洞,三个孔洞的水平夹角为120°,并处于同一水平位置上。以上圆形孔洞的直径为90mm;第四步:分别将直接为90mm的三个进水管6与水泵41、三通管31进行连接,并将进水管6的一段焊接在上部筒体1的三个圆孔上,三通管31的一段与筒体1下部的三个圆形孔洞进行焊接连接,另一端连接上流量表;第五步:在下部筒体1的最下端,切割一个90mm的圆孔,将90mm第一出浆管121与其焊接,水管另一端与注浆泵连接;第六步:在筒体1上部切割一个直径60mm的圆孔,将直径60mm的进料管111焊接在该圆孔,使之可以与粉煤灰运输罐车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制浆时,粉煤灰通过进料管111进入第一腔室11内。同时打开水泵41,打开三通管31连接水源的一端,先注入水,并通过流量计61记录流量。当浆液浓度达到要求后,打开关闭三通管31与水源联系的一端,打开与下部筒体1连接的一端,使下部已经搅拌好的浆液能够通过水泵41进入上部筒体1。上部筒体1的三个水管通过水源或浆液的水力作用,形成涡流,进行充分搅拌。当上部筒体1的浆液搅拌好以后,打开第二出浆管21的球形阀22,使浆液进入下部筒体1,并通过第一出浆管121经由注浆泵进行注浆。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大型封闭式粉煤灰水力制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筒体,所述筒体竖直设置,所述筒体内沿水平方向设置有隔板,并在所述筒体内形成相互连通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筒体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的进料管,下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的第一出浆管;
至少三个制浆装置,所述至少三个制浆装置均位于所述筒体外侧,每个所述制浆装置分别通过出水管与第一腔室连通、通过回浆管与第二腔室连通、均通过进水管与水源连通;
所述至少三个制浆装置的出水管在竖直方向等间距分布,且所述至少三个制浆装置的出水方向在所述隔板上的投影为正多边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大型封闭式粉煤灰水力制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浆装置包括连通所述进水管、回浆管与出水管的三通管和水泵,所述三通管上设置有调节阀,用于调节所述出水管与所述进水管或回浆管的连通,所述水泵设置在所述出水管上,用于向所述第一腔室内供入水源或浆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大型封闭式粉煤灰水力制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流量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大型封闭式粉煤灰水力制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三个制浆装置的出水方向与所述隔板所在平面的夹角均为15-4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大型封闭式粉煤灰水力制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三个制浆装置的出水方向与所述隔板所在平面的夹角均为3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大型封闭式粉煤灰水力制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浆装置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制浆装置的出水方向在所述隔板上的投影为等边三角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大型封闭式粉煤灰水力制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的个数为三个,三个出水管与所述第一腔室的连接处在竖直方向的间距均为所述第一腔室高度的1/5-1/4。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大型封闭式粉煤灰水力制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的个数为三个,三个所述出水管与所述第一腔室的连接处在水平方向上的间距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大型封闭式粉煤灰水力制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上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的第二出浆管,所述第二出浆管上设置有球形阀,所述球形阀的调节旋钮位于所述第二腔室外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一种大型封闭式粉煤灰水力制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高度的比值小于1/2。
CN201821937877.3U 2018-11-23 2018-11-23 一种大型封闭式粉煤灰水力制浆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3025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37877.3U CN209302565U (zh) 2018-11-23 2018-11-23 一种大型封闭式粉煤灰水力制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37877.3U CN209302565U (zh) 2018-11-23 2018-11-23 一种大型封闭式粉煤灰水力制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02565U true CN209302565U (zh) 2019-08-27

Family

ID=676740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937877.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302565U (zh) 2018-11-23 2018-11-23 一种大型封闭式粉煤灰水力制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025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146745U (zh) 药液气动搅拌装置
CN103240038B (zh) 一种用于浆态床反应器的气体分布器
CN202478907U (zh) 一种用于沸腾床反应器的气液分布器
CN106833777B (zh) 一种用半焦制备水焦浆的方法及装置
CN209302565U (zh) 一种大型封闭式粉煤灰水力制浆系统
CN202174645U (zh) 泡沫水泥浆专用混合装置
CN109261049A (zh) 农药复配混合装置
CN208771367U (zh) 一种悬浮液混合调配系统
CN110215875A (zh) 一种电磁控制减水剂原料输送装置
CN202187743U (zh) 油气田固井用高能混合器
CN209549195U (zh) 一种车载式乳化石蜡乳液制备装置
CN208330407U (zh) 一种用于隧道施工的双液注浆系统
CN211367428U (zh) 一种聚羧酸减水剂复配系统
CN102322239B (zh) 油气田固井用高能混合器
CN206746342U (zh) 高密微涡混合器
CN208395247U (zh) 一种强化搅拌充气浸出槽
CN205683660U (zh) 地下浓密机
CN206244433U (zh) 一种控释肥生产用造粒机
CN207997427U (zh) 一种砂浆搅拌站及生产线
CN205651506U (zh) 一种钢构保温墙体一体化成型机
CN105664545B (zh) 地下浓密机
CN219942469U (zh) 一种用于湿法脱硫的制浆装置
CN106512908A (zh) 一种化工反应罐
CN217248238U (zh) 一种用于保护渣生产线上的搅拌装置
CN114307934B (zh) 变循环多向流高效混合反应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827

Termination date: 20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