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00921U - 机座和食物料理机 - Google Patents
机座和食物料理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300921U CN209300921U CN201821192259.0U CN201821192259U CN209300921U CN 209300921 U CN209300921 U CN 209300921U CN 201821192259 U CN201821192259 U CN 201821192259U CN 209300921 U CN209300921 U CN 20930092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se
- motor
- motor cover
- collector
- wa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Food-Manufactur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机座和食物料理机。其中,机座包括机壳组件,所述机壳组件内安装有电机罩、以及安装于所述电机罩内的电机,所述机壳组件开设有分别连通所述电机罩的两端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电机罩内对应于所述出风口的位置设有风扇,所述电机罩远离所述出风口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集流器,所述集流器内设有集流通道,所述集流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本实用新型机座散热效果较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物料理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机座和应用该机座的食物料理机。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食物料理机例如搅拌机、破壁机等,其电机转速较高,通过在食物料理机的机座内设置有风扇,利用风扇驱动机座内的空气流动,从而带走机座内的热量,达到散热的目的,其增加散热效果主要是通过增大风量、改变扇叶转速等方式。然而,由于电机的绕组附近结构复杂,而风扇在机座内的气流零散,单纯增加风量难以达到较佳的散热效果,并会增加噪音、增加电机负荷、影响寿命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散热效果较佳的机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机座,包括机壳组件,所述机壳组件内安装有电机罩、以及安装于所述电机罩内的电机,所述机壳组件开设有分别连通所述电机罩的两端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电机罩内对应于所述出风口的位置设有风扇,所述电机罩远离所述出风口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集流器,所述集流器内设有集流通道,所述集流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
可选地,所述机壳组件包括相连接的外壳和底座,所述底座开设有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
可选地,所述底座上还设有挡板,所述挡板设置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之间。
可选地,所述机壳组件的顶部设置有电机支架,所述电机固定连接于所述电机支架,所述电机设置有绕组,所述集流器位于所述电机支架和所述绕组之间。
可选地,所述集流器包括相对的内壁和外壁,所述内壁形成所述集流通道,所述内壁凸设有凸块,所述凸块与所述绕组错开分布。
可选地,所述集流器沿所述电机罩的径向向外延伸设置,且沿所述电机罩的高度方向自下往上延伸设置。
可选地,所述内壁和所述外壁均沿所述电机罩的高度方向均呈弧形延伸,定义所述内壁的最小内径为R1,最大内径为R2;定义所述外壁的最小外径为R3,最大外径为R4,满足R2<R3。
可选地,
R4/R3等于1~1.5;和/或
R2/R3等于0.8~0.9;和/或
R1/R3等于0.7~0.8。
可选地,定义所述集流器与所述电机罩的连接处所在的圆,其半径为R5,满足R1<R5<R3。
可选地,所述集流器的底端设有唇部,所述唇部嵌合连接于电机罩的上端。
可选地,所述风扇与所述电机的下输出轴连接;或所述电机罩内设有散热电机,所述风扇与所述散热电机的输出轴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食物料理机,包括搅拌杯组件、刀具组件以及如上所述的机座,所述搅拌杯组件安装于所述机座,所述刀具组件安装于搅拌杯组件内,且与所述电机传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通过于机壳组件内设有电机罩,并将电机安装于电机罩内,这样,在机座工作时,能够通过风扇驱动机壳组件内的空气流动,并带动外界的冷空气从进风口进入机壳组件内,通过电机罩集中气流,对着电机吹风,以对电机进行集中散热,从而使得电机能够达到更佳的散热效果。并且,通过设置集流器并在集流器内设置集流通道,在冷风进入电机罩之前,可通过集流器的导流作用,使得进入电机罩后的气流流动更加顺畅,在风扇转速不变的情况下,有效地提升了气流流速,达到更佳的散热效果,并可使气流在电机罩内流动更加均匀,有效降低漩涡产生,从而降低噪音,延长了电机的使用寿命,提升了应用该机座的食物料理机的品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机座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机座的底面朝上);
图2为图1所示的机座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图2所示的机座中电机、电机支架以及集流器等部件的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集流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的集流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2所示的机座中底座和电机罩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食物料理机一实施例中的结构剖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 名称 | 标号 | 名称 |
100 | 机座 | 26 | 下输出轴 |
10 | 机壳组件 | 30 | 电机支架 |
101 | 出风口 | 40 | 集流器 |
102 | 进风口 | 401 | 集流通道 |
11 | 外壳 | 41 | 内壁 |
12 | 底座 | 42 | 外壁 |
121 | 挡板 | 43 | 凸块 |
20 | 电机 | 44 | 唇部 |
21 | 绕组 | 50 | 电机罩 |
22 | 转子 | 60 | 风扇 |
23 | 碳刷 | 200 | 食物料理机 |
24 | 定子铁芯 | 210 | 搅拌杯组件 |
25 | 上输出轴 | 220 | 刀具组件 |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机座100。
请结合参照图1、图2以及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出的机座100,包括机壳组件10,机壳组件10内安装有电机罩50、以及安装于电机罩50内的电机20,机壳组件10开设有分别连通电机罩50的两端的进风口102和出风口101,电机罩50内对应于出风口101的位置设有风扇60,电机罩50远离出风口10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集流器40,集流器40内设有集流通道401,集流通道401的两端分别连通进风口102和出风口101。
本申请中,电机罩50为罩状结构,即,如图2和图8所示,电机罩50内设置有安装腔体(未标示),且该安装腔体具有上端开口和下端开口。电机20和风扇60均安装于电机罩50的安装腔体内,这样在风扇60运行过程中,带动机座100内的气流流经电机20进而进行热交换,便能很好地对安装腔体内的电机20进行集中散热。在机座100工作时,风扇60转动,电机罩50内的热空气被风扇60驱动并从出风口101排走,如此在电机罩50内形成负压,因此可带动空气从进风口102进入机座100内。进入机座100内的冷风依次流经集流器40的集流通道401、电机罩50的上端开口、电机20、电机罩50下端开口,最终从出风口101排出于机座100外,如此形成持续流动的气流,能够循环散热。
当然,进风口102和出风口101在机壳组件10上的设置位置可根据情况设定。譬如,进风口102可设置在机壳组件10的侧部,略高于电机罩50距离机壳组件10底部的垂直高度;或者,进风口102设置在机壳组件10的底部,这样,机壳组件10的外形更加整洁美观,也方便于对机壳组件10的外形做一些装饰性处理,譬如设置纹路、花型等,同时,进风口102设置在机壳组件10的底部,还可避免进风口102处积尘等问题。电机罩50内壁对应于风扇60设置有排风格栅,利于将气流更加顺利地导出于电机罩50,提升电机罩50内的气流速度,加速散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于机壳组件10内设有电机罩50,并将电机20安装于电机罩50内,这样,在机座100工作时,能够通过风扇60驱动机壳组件10内的空气流动,并带动外界的冷空气从进风口102进入机壳组件10内,通过电机罩50集中气流,对着电机20吹风,以对电机20进行集中散热,从而使得电机20能够达到更佳的散热效果。并且,通过设置集流器40并在集流器40内设置集流通道401,在冷风进入电机罩50之前,可通过集流器40的导流作用,使得进入电机罩50后的气流流动更加顺畅,在风扇60转速不变的情况下,有效地提升了气流流速,达到更佳的散热效果,并可使气流在电机罩50内流动更加均匀,有效降低漩涡产生,从而降低噪音,延长了电机20的使用寿命,提升了应用该机座的食物料理机的品质。
请结合参照图2、图8以及图9所示,机壳组件10包括相连接的外壳11和底座12,底座12开设有进风口102和出风口101。
具体地,电机罩50可固定连接于外壳11,或者固定连接于底座12,或者均与外壳11和底座12固定连接,当然,其固定连接的方式可以是一体成型,或者是通过卡接、螺接、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可选地,如图8所示,电机罩50和底座12设置为一体成型结构,这样,可减少安装程序,提高安装效率。通过将进风口102和出风口101均设置在底座12,这样,机壳组件10的外形更加整洁美观,也方便于对机壳组件10的外形做一些装饰性处理,譬如设置纹路、花型等,同时,进风口102和出风口101设置在底座12的底部,还可避免进风口102或出风口101处积尘等问题。
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底座12上还设有挡板121,挡板121设置于进风口102和出风口101之间。
具体地,如图1所示,出风口101位于底座12的正中间,进风口102位于底座12的边沿,可以是均匀覆盖整个底座12的边沿,也可以是隔段设置,只在部分底座12的边沿区域。假若出风口101和进风口102间隔较近时,由出风口101排出的热风很容易从进风口102再次进入机壳组件10内,影响电机20的散热效果。通过在进风口102和出风口101之间设置挡板121,能够有效阻隔热风,有效地避免由出风口101排出的热风再次从进风口32处进入机壳组件10的内部,这样,可保障由进风口102带入机壳组件10内部的是外界的冷风,如此保证了电机2的散热效果。
请结合参照图1、图2以及图4所示,机壳组件10的顶部设置有电机支架30,电机20固定连接于电机支架30,电机20设置有绕组21,集流器40位于电机支架30和绕组21之间。
具体地,如图4所示,电机20包括转子22、绕组21、定子铁芯24、碳刷23、以及上输出轴25和下输出轴26,电机20工作时,绕组21通过电流,产生旋转磁场而转动,并使得位于电机20的中段的绕组21和定子铁芯24发热,由于机座100在工作时产热主要在电机20的转子22,绕组21以及定子铁芯24上,其中,绕组21附近的结构较为复杂,现有的食物料理机的机座100中,通过单纯的增加进风量很难对绕组21的散热冷却效果带来显著提升。
而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电机支架30用以将电机20固定于机壳组件10内,并且,通过将集流器40设置在电机支架30和绕组21之间,这样,能够很好地装配集流器40,集流器40可将进入机壳组件10内的冷风导流至正对冲刷绕组21,同时,通过集流器40和电机罩50的共同作用,可集中气流对绕组21进行散热降温,可显著提升机座100的散热冷却效果。
可选地,如图2所示,电机20包括上输出轴25和下输出轴26,风扇60与下输出轴26连接并由其驱动而转动产生气流,这样,机座100的内部可只设置一个电机20,从而能够节省机座100内的空间。
此外,在其它的实施例中,电机罩50内设有散热电机(未图示),风扇60与散热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这样,风扇60由独立的散热电机驱动而转动,可保证风扇60的工作效率,对风扇60进行独立控制,便于机座100内更好散热。
请结合参照图4和图6所示,集流器40包括相对的内壁41和外壁42,内壁41形成集流通道401,内壁41凸设有凸块43,凸块43与绕组21错开分布。
具体地,如图4和图6所示,凸块43与绕组21错开分布,由进风口102进入机座100内的冷风,在到达集流器40时,冷风只能从集流器40的内壁41和凸块43边上的间隙进入电机罩50内,即,凸块43将冷风导向分流,这样,能够使得通过集流器40后的冷风直接对准绕组21吹,以利于将气流引导到电机20的绕组21和定子铁芯24的表面,达到更好的整流作用,实现更加高效的换热冷却。集流器40设置有两个、三个或四个圆弧形结构,以便于将集流器40装配在电机支架30和绕组21之间。
请结合图2、图4以及图6所示,集流器40沿电机罩50的径向向外延伸设置,且沿电机罩50的高度方向自下往上延伸设置。集流器40为上端开口大于底端出口的喇叭状外形,或者是弧形、楔形等形状,当然优选设置为弧形,这样,更有利于气流通过,导流效果更加明显。
可选地,如图3所示,集流器40的底端设有唇部44,唇部44通过卡扣的方式嵌合连接于电机罩50的上端;这样,方便于将集流器40安装固定于电机罩50上,并且安装过程简单快捷。
如图6至图8所示,内壁41和外壁42均沿电机罩的高度方向呈弧形延伸,定义内壁41的最小内径为R1,最大内径为R2,外壁42的最小外径为R3,最大外径为R4,满足R2<R3,这样有利于气流快速从集流器40的上端通过进入到电机罩50内。定义集流器40与电机罩50的连接处所在的圆,其半径为R5,满足R1<R5<R3。这样的大小设置,能够更好地装配集流器40,集流器40也能固定在电机罩50上的合适位置。优选地,R4/R3等于1~1.5;R2/R3等于0.8~0.9,R1/R3等于0.7~0.8,这三组参数可以同时满足,也可以只满足一组或任意两组。更为优选地,R4/R3等于1~1.15;R2/R3等于0.82~0.87,R1/R3等于0.72~0.76。当R4/R3的比值小于1时,集流器40的上端则会小于下端,不利于引导气流由上往下穿过集流器40,而当R4/R3比值过大时,其引流效果便会很差。R2/R3和R1/R3的比值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是为了集流器40更好地结构稳定性以及更好地导流和整流效果,同时也能更好的装配。
如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食物料理机200,该食物料理机200包括搅拌杯组件210、刀具组件220以及机座100,该机座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食物料理机20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搅拌杯组件210安装于机座100,刀具组件220安装于搅拌杯组件210内,且与电机20传动连接。具体地,刀具组件220和电机20的上输出轴25连接,电机20通过上输出轴25输出转动力给刀具组件220,通过刀具组件220对搅拌杯组件210内的食物进行搅打处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机座,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组件,所述机壳组件内安装有电机罩、以及安装于所述电机罩内的电机,所述机壳组件开设有分别连通所述电机罩的两端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电机罩内对应于所述出风口的位置设有风扇,所述电机罩远离所述出风口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集流器,所述集流器内设有集流通道,所述集流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组件包括相连接的外壳和底座,所述底座开设有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还设有挡板,所述挡板设置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组件的顶部设置有电机支架,所述电机固定连接于所述电机支架,所述电机设置有绕组,所述集流器位于所述电机支架和所述绕组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器包括相对的内壁和外壁,所述内壁形成所述集流通道,所述内壁凸设有凸块,所述凸块与所述绕组错开分布。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器的内壁和外壁均沿所述电机罩的径向向外延伸设置,且沿所述电机罩的高度方向自下往上延伸设置。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壁和所述外壁均沿所述电机罩的高度方向均呈弧形延伸,定义所述内壁的最小内径为R1,最大内径为R2;定义所述外壁的最小外径为R3,最大外径为R4,满足R2<R3。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机座,其特征在于,
R4/R3等于1~1.5;和/或
R2/R3等于0.8~0.9;和/或
R1/R3等于0.7~0.8。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机座,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集流器与所述电机罩的连接处所在的圆,其半径为R5,满足R1<R5<R3。
10.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器的底端设有唇部,所述唇部嵌合连接于电机罩的上端。
11.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与所述电机的下输出轴连接;或所述电机罩内设有散热电机,所述风扇与所述散热电机的输出轴连接。
12.一种食物料理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搅拌杯组件、刀具组件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所述的机座,所述搅拌杯组件安装于所述机座,所述刀具组件安装于所述搅拌杯组件内,且与所述电机传动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192259.0U CN209300921U (zh) | 2018-07-25 | 2018-07-25 | 机座和食物料理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192259.0U CN209300921U (zh) | 2018-07-25 | 2018-07-25 | 机座和食物料理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300921U true CN209300921U (zh) | 2019-08-27 |
Family
ID=676684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192259.0U Active CN209300921U (zh) | 2018-07-25 | 2018-07-25 | 机座和食物料理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300921U (zh) |
-
2018
- 2018-07-25 CN CN201821192259.0U patent/CN20930092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993404U (zh) | 一种空调器室外机 | |
CN103490558B (zh) | 直驱风力发电机冷却系统 | |
CN206809194U (zh) | 食物料理机 | |
CN206228239U (zh) | 搅拌器 | |
CN218978654U (zh) | 烹饪器具 | |
CN209300921U (zh) | 机座和食物料理机 | |
CN209300913U (zh) | 机座和食物料理机 | |
CN212115069U (zh) | 同步无感伺服驱控一体机 | |
CN105570991B (zh) | 轴流柜机 | |
CN109381074A (zh) | 导风罩、机座组件及食物处理机 | |
CN208158340U (zh) | 一种双风扇冷却电机 | |
CN206443614U (zh) | 用于搅拌器的杯盖组件及具有它的搅拌器 | |
CN206432844U (zh) | 一种用于转子绕线式电机通风及冷却结构 | |
CN207853630U (zh) | 一种易散热式有感无刷电机 | |
CN210509735U (zh) | 风道部件及空调器 | |
CN105406634B (zh) | 一种微型数码吸风电机 | |
CN205913270U (zh) | 一种搅拌机排风结构 | |
CN212012397U (zh) | 电机散热结构 | |
CN204089474U (zh) | 一种榨汁机的电机散热风道结构 | |
CN209228650U (zh) | 一种一体式离心压缩机 | |
CN209041189U (zh) | 一种无叶风扇 | |
CN208371649U (zh) | 导风罩、机座组件及食物处理机 | |
CN104127134B (zh) | 一种榨汁机 | |
CN203869157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06809195U (zh) | 食物料理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