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98326U - 天线模组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天线模组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98326U
CN209298326U CN201920233322.9U CN201920233322U CN209298326U CN 209298326 U CN209298326 U CN 209298326U CN 201920233322 U CN201920233322 U CN 201920233322U CN 209298326 U CN209298326 U CN 2092983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e
antenna
apex angle
receiving end
antenna modu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23332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23332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983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983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983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天线模组和电子设备,所述天线模组包括:天线接收端和电荷释放端。通过在天线模组的天线接收端的净空区一侧设置电荷释放端,并在天线接收端的导电区域设置电荷导出件,在电荷释放端的导电区域设置电荷回流件,以使电荷导出件的第一顶角和电荷回流件的第二顶角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使得积累在天线接收端和净空区的静电电荷能够通过第一顶角和第二顶角之间的电弧放电得以泄放。上述结构设置简单,降低了对天线模组整体的结构和功能干扰,还提升了天线模组和电子设备的静电安全性能。

Description

天线模组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天线模组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例如手机等电子设备需要设置天线以实现通讯功能,天线在电子设备中不仅应远离金属元件,还应当隔离电池、振荡器、屏蔽罩、摄像头等零部件,以通过净空区保证天线的全向通信效果。
手机等电子设备在全面屏时代由于空间问题导致净空区减小,影响了天线的收发性能。然而单纯增大全面屏电子设备的净空区,则会造成净空区中的静电难以释放的问题。
因此,如何提升大净空区天线及电子设备的静电安全性成为当前领域的热点研究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天线模组和电子设备,以提升天线模组及电子设备的天线性能和静电安全性。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天线模组,所述天线模组包括:天线接收端和电荷释放端,所述天线接收端和电荷释放端之间设置有净空区;
所述天线接收端的导电区域上设置有电荷导出件,所述电荷导出件朝向所述电荷释放端延伸,并形成靠近所述电荷释放端的第一顶角;
所述电荷释放端的导电区域上设置有与所述电荷导出件一一对应的电荷回流件,所述电荷回流件朝向所述天线接收端延伸,并形成靠近所述天线接收端的第二顶角;
其中,所述第一顶角与第二顶角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以使静电电荷在第一顶角和第二顶角之间形成电弧放电。
可选的,所述电荷导出件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所述天线接收端导电区域相对的两侧。
可选的,所述电荷导出件有多个,且均布在所述天线接收端的导电区域上。
可选的,所述预设距离小于或等于1.2毫米。
可选的,所述电荷导出件和电荷回流件的材质包括金属。
可选的,所述电荷导出件和电荷回流件的截面形状包括锯齿型。
可选的,所述第一顶角和第二顶角的材质包括金。
可选的,所述天线模组还包括绝缘隔断件,所述绝缘隔断件位于所述天线接收端和电荷释放端之间,且组装于所述天线接收端和电荷释放端中的一个上。
可选的,所述绝缘隔断件组装在所述天线接收端或所述电荷释放端的边缘区域。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设备主体和所述天线模组,所述天线模组组装于所述设备主体。
可选的,所述设备主体包括层叠设置且滑动连接的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所述天线接收端设置在第一主体上,所述电荷释放端设置在所述第二主体上,且与所述天线接收端位置对应,以使所述第一顶角与所述第二顶角之间的距离始终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
可选的,所述第一主体包括覆盖所述第一主体正面的屏幕组件,所述第二主体包括中框,所述天线接收端组装于所述第一主体背面的边缘区域,所述电荷释放端组装于所述中框与所述边缘区域的对应位置。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通过在天线模组的天线接收端的净空区一侧设置电荷释放端,并在天线接收端的导电区域设置电荷导出件,在电荷释放端的导电区域设置电荷回流件,以使电荷导出件的第一顶角和电荷回流件的第二顶角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使得积累在天线接收端和净空区的静电电荷能够通过第一顶角和第二顶角之间的电弧放电得以泄放。上述结构设置简单,降低了对天线模组整体的结构和功能干扰,还提升了天线模组和电子设备的静电安全性能。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天线模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天线模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又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天线模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电子设备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在一种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在另一种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相关技术中,例如手机等电子设备需要设置天线模组以实现通讯功能,天线模组在电子设备中不仅应远离金属元件,还应当隔离电池、振荡器、屏蔽罩、摄像头等零部件,以通过净空的区域保证天线模组的全向通信效果,上述净空的区域被称作净空区。
全面屏电子设备的屏幕组件对天线模组的组装空间造成较大干涉,而针对上述组装空间干涉有减小和增大净空区两种方案。其中,减小净空区会因电子设备内部金属或其他零部件的信号干扰而直接影响天线的收发性能;又由于电子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较多的内部或外部电荷接触,单纯增大全面屏电子设备的净空区则会造成净空区中的静电难以释放,同样影响天线的收发性能,甚至使用户手部感应到上述静电电荷,降低用户体验。
例如,全面屏手机的一种实现屏幕百分百占比的方案是滑盖式全面屏手机,将手机分为滑动连接的上滑盖和下滑盖两部分,屏幕组件覆盖上滑盖,摄像头组件等功能组件设置在下滑盖,在需要使用时下滑盖滑出以完成对应功能。针对上述结构,位于上滑盖上的天线模组在上下滑盖滑动的一瞬间无法保证上滑盖天线净空区的静电泄放,静电的累积严重影响天线信号质量或造成用户手部的静电感应。
图1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天线模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天线模组1包括天线接收端11和电荷释放端12,所述天线接收端11和电荷释放端12之间设置有净空区13。其中,天线接收端11的导电区域上设置有电荷导出件111,电荷导出件111朝向电荷释放端12延伸,并形成靠近电荷释放端12的第一顶角1111。电荷释放端12的导电区域上设置有与电荷导出件111一一对应的电荷回流件121,电荷回流件121朝向天线接收端11延伸,并形成靠近天线接收端11的第二顶角1211。所述第一顶角1111与第二顶角1211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d,以使静电电荷在第一顶角1111和第二顶角1211之间形成电弧放电。
通过使电荷导出件111的第一顶角1111和电荷回流件121的第二顶角1211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d,使得积累在天线接收端11和净空区13的静电电荷能够通过第一顶角1111和第二顶角1211之间的电弧放电得以泄放。上述结构设置简单,降低了对天线模组1整体的结构和功能干扰,还提升了天线模组1的静电安全性能。
针对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天线模组1,所述天线模组1中电荷导出件111、电荷回流件121的具体结构设置及其与天线接收端11和电荷泄放端的配合关系可以有多种形式,现通过以下实施例进行示例性说明: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电荷导出件111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天线接收端11导电区域相对的两侧。由于静电通常在净空区13积累并来回游走,位于天线接收端11导电区域相对两侧的电荷导出件111不仅能够将游走至天线接收端11导电区域两侧的静电电荷导出,还能够降低电荷导出件111对天线接收端11其他区域的结构干扰,提升空间利用率。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电荷导出件111有多个,且均布在天线接收端11的导电区域上。由于静电通常在净空区13积累并来回游走,均布在天线接收端11的导电区域上的电荷导出件111能够快速的将移动至该位置的静电电荷导出,提升了静电导出效率,即提升了天线模组1及电子设备2的静电安全性能。
由于静电电荷聚集的越多,其能量越大,聚集的越少,能量越小。而第一顶角1111和第二顶角1211之间的距离越大,则需要累积较多的电荷聚集才能够产生电弧放电,即上述累积的静电电荷则继续在净空区13游走,形成安全隐患、影响射频接收和发射信号的质量,从而影响通信。相反的,第一顶角1111和第二顶角1211之间的距离越小,即可将聚集的少量电荷通过电弧放电泄放掉,且第一顶角1111和第二顶角1211之间的距离越近,对于泄放时效性越好。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顶角1111和第二顶角1211之间的可以预设距离d小于或等于1.2毫米,以提升第一顶角1111和第二顶角1211之间的泄放效率,避免过多的静电电荷堆积。或者,所述预设距离d也可以小于或等于1毫米,以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提升静电泄放效率,本公开并不预设距离d的具体数值进行限制。
此外,因为静电在泄放过程中会在第一顶角1111和第二顶角1211上产生的热量,上述热量很可能造成的第一顶角1111和第二顶角1211的变形、钝化,从而影响放电路径。所以,所述第一顶角1111和第二顶角1211的材质是金,以提升第一顶角1111和第二顶角1211的使用寿命。或者,所述第一顶角1111和第二顶角1211也可以选取其他耐热导体材质,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在上述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对净空区13的静电电荷的导出,所述电荷导出件111和电荷回流件121的截面形状可以是锯齿型,即包括较宽的底座和自底座聚拢延伸形成的尖角,较宽的底座便于与天线接收端11或电荷释放端12的组装配合,而尖角结构便于对应的两个尖角在电荷累积到达极限时发生电弧放电。或者,所述电荷导出件111和电荷回流件121的截面也可以是带有尖角的其他不规则形状,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此外,为了确保电荷能够导出以及结构可靠性,所述电荷导出件111和电荷回流件121的材质可以是金属。或者,所述电荷导出件111和电荷回流件121还可以选用其他导体材质,本公开也不对此进行限制。
在上述实施例中,天线模组1的工作流程是通过天线接收端11收发通讯信号,并与电子设备2的主板以实现通信信号的传输。若天线接收端11与电荷释放端12存在直接接触,则可能会造成对通信信号的传输造成干扰,影响与通信信号相关的功能实现。所以,如图3所示,天线模组1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绝缘隔断件14,所述绝缘隔断件14位于天线接收端11和电荷释放端12之间,且组装于所述电荷释放端12上,以避免所述天线接收端11和电荷释放端12的直接接触。或者,绝缘隔断件14组装于所述天线接收端11,本公开并不对绝缘隔断件14的具体位置进行限制,以能够避免天线接收端11和电荷释放端12的直接接触为准。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隔断件14组装在所述天线接收端11或所述电荷释放端12的边缘区域,以减少对天线接收端11或电荷释放端12的结构占用和干扰,提升空间利用效率。需要说明的是,绝缘隔断件14的材质可以是塑料、橡胶等绝缘材质,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涉及的天线模组1可以用于例如全面屏、非全全面屏、滑盖、折叠的手机、平板电脑、车载终端、医疗终端等全面屏电子设备2,以解决相应电子设备2中天线模组1存在的收发性能和静电安全问题,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下面以天线模组1应用于全面屏电子设备2为例,对天线模组1的结构进行示例性说明:
图4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电子设备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在一种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在另一种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图5、图6所示,所述电子设备2包括设备主体和所述天线模组1,天线模组1组装于设备主体,以为电子设备2实现相应的通讯信号收发功能。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设备主体包括层叠设置且滑动连接的第一主体21和第二主体22。所述天线模组1的天线接收端11设置在第一主体21上,电荷释放端12设置在第二主体22上,且与天线接收端11位置对应,以使第一顶角1111与第二顶角1211之间的距离随着第一主体21和第二主体22的相对滑动始终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d。
在第一主体21和第二主体22产生相对滑动的过程中,由于电荷导出件111和电荷回流件121之间不存在相互干涉的连接关系,又能够确保第一顶角1111和第二顶角1211之间在相对滑动中始终保持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d的位置关系,因此积累在第一主体21上净空区13的静电电荷能够随着第一顶角1111和第二顶角1211之间的电弧放电泄放出来,提升了电荷释放的可靠性和释放效率,同时还避免了为实现静电泄放而造成的对天线模组1的结构和功能干扰。所以,上述结构设置进一步提升了滑盖式电子设备2的天线模组1及其自身的静电安全性能。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主体21包括覆盖第一主体21正面的屏幕组件211,所述第二主体22包括中框221,天线接收端11组装于第一主体21背面的边缘区域,电荷释放端12组装于中框221上与第一主体21背面的边缘区域对应的位置。所以,针对屏幕组件211覆盖第一主体21正面的全面屏电子设备2而言,通过将本公开所述天线模组1的天线接收端11设置在第一主体21背面的边缘区域,同时将电荷释放端12组装在第二主体22的中框221上,一方面避免了天线模组1对屏幕组件211的全面屏效果以及例如摄像头等其他功能组件的结构干扰,另一方面还避免了天线模组1对电子设备2厚度的影响。
其中,电子设备2的第一主体21和第二主体22可以沿图5、图6中的上下方向相对滑动,也可以沿左右方向相对滑动,还可以沿其他任意方向相对滑动,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以第一主体21和第二主体22沿上下方向相对滑动为例,天线接收端11可以设置在第一主体21的顶部边缘,电荷泄放端对应的设置在第二主体22中框221的顶部,以便于在第一主体21和第二主体22的相对滑动过程中确保第一顶角1111和第二顶角1211的距离始终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d,同时避免对电子设备2其他空间的占用和干扰。
当天线模组1应用于滑盖式电子设备2时,所述绝缘隔断件14还可以组装在第二主体22的两侧边缘,避免所述天线接收端11和电荷释放端12的直接接触,同时避免对天线模组1本身的空间占用。
在另一实施例中,设备主体还可以为平板整体,所述电子设备2的屏幕组件211覆盖设备主体的正面,以形成全面屏。由于全面屏对天线模组1组装空间的占用,影响了天线模组1的净空区13设置,因此可以将天线模组1组装于屏幕组件211下方的设备主体的顶部、底部及两侧的边缘区域,通过电荷导出件111的第一顶角1111与电荷回流件121的第二顶角1211之间的距离始终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d,以使累积在净空区13的静电电荷在第一顶角1111和第二顶角1211之间的电弧放电中得以释放。
一方面,由于所述天线模组1依靠电荷导出件111的第一顶角1111与电荷回流件121的第二顶角1211之间形成的电弧放电实现静电泄放,电荷导出件111和电荷回流件121之间不存在相互干涉的连接关系,因此避免了为实现静电泄放而造成的对天线模组1的结构和功能干扰,还提升了天线模组1及电子设备2的静电安全性能。另一方面,由于电荷导出件111和电荷回流件121均延伸在净空区13内,因此无论天线模组1沿电子设备2的厚度、长度或宽度方向设置,均不造成对电子设备2厚度的影响,提升了天线模组1的设置灵活性,同时有助于电子设备2内部空间排布优化。
需要说明的是,应用于电子设备2的天线模组1的天线接收端11、电荷释放端12及电荷导出件111、电荷回流件121等其他结构设置与在先实施例中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本公开通过在天线模组1的天线接收端11的净空区13一侧设置电荷释放端12,并在天线接收端11的导电区域设置电荷导出件111,在电荷释放端12的导电区域设置电荷回流件121,以使电荷导出件111的第一顶角1111和电荷回流件121的第二顶角1211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d,使得积累在天线接收端11和净空区13的静电电荷能够通过第一顶角1111和第二顶角1211之间的电弧放电得以泄放。上述结构设置简单,降低了对天线模组1整体的结构和功能干扰,还提升了天线模组1和电子设备2的静电安全性能。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技术方案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2)

1.一种天线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天线接收端和电荷释放端,所述天线接收端和电荷释放端之间设置有净空区;
所述天线接收端的导电区域上设置有电荷导出件,所述电荷导出件朝向所述电荷释放端延伸,并形成靠近所述电荷释放端的第一顶角;
所述电荷释放端的导电区域上设置有与所述电荷导出件一一对应的电荷回流件,所述电荷回流件朝向所述天线接收端延伸,并形成靠近所述天线接收端的第二顶角;
其中,所述第一顶角与第二顶角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以使静电电荷在所述第一顶角和第二顶角之间形成电弧放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荷导出件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所述天线接收端导电区域相对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荷导出件有多个,且均布在所述天线接收端的导电区域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距离小于或等于1.2毫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荷导出件和电荷回流件的材质包括金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荷导出件和电荷回流件的截面形状包括锯齿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角和第二顶角的材质包括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绝缘隔断件,所述绝缘隔断件位于所述天线接收端和电荷释放端之间,且组装于所述天线接收端和电荷释放端中的一个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天线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隔断件组装在所述天线接收端或所述电荷释放端的边缘区域。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主体和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天线模组,所述天线模组组装于所述设备主体。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主体包括层叠设置且滑动连接的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所述天线接收端设置在第一主体上,所述电荷释放端设置在所述第二主体上,且与所述天线接收端位置对应,以使所述第一顶角与所述第二顶角之间的距离始终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包括覆盖所述第一主体正面的屏幕组件,所述第二主体包括中框,所述天线接收端组装于所述第一主体背面的边缘区域,所述电荷释放端组装于所述中框与所述边缘区域的对应位置。
CN201920233322.9U 2019-02-22 2019-02-22 天线模组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2092983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33322.9U CN209298326U (zh) 2019-02-22 2019-02-22 天线模组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33322.9U CN209298326U (zh) 2019-02-22 2019-02-22 天线模组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98326U true CN209298326U (zh) 2019-08-23

Family

ID=676427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233322.9U Active CN209298326U (zh) 2019-02-22 2019-02-22 天线模组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9832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68688A1 (zh) * 2019-02-22 2020-08-2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天线模组和电子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68688A1 (zh) * 2019-02-22 2020-08-2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天线模组和电子设备
US11069969B2 (en) 2019-02-22 2021-07-20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Antenna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76938B2 (en) Mobile terminal device
CN105141717B (zh) 移动终端设备
EP3200275B1 (en) Antenna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04333256U (zh) 具有全金属外壳便携式设备的lte载波聚合天线
CN209298326U (zh) 天线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03516842A (zh) 带天线的设备中的usb接口外壳切换电路
CN106602224A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211578973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10583083A (zh) 针对无线系统的调度请求
KR101347993B1 (ko) 단말기 하우징에 결합되는 안테나
CN109149074A (zh) Sub-6天线与毫米波天线共存结构、方法、移动终端
CN106684555B (zh) 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EP2562887A1 (en) Usb plug, usb connecting structure, and wireless terminal
CN208226091U (zh) 一种高隔离度2.4g双天线的pcb天线
CN103219581A (zh) 宽频天线
CN208173797U (zh) 一种天线组件及终端设备
CN107681255B (zh) 一种天线及无线通信设备
CN203537428U (zh) 带天线的设备中的usb接口外壳切换电路
US11342667B2 (en) Antenna structure and mobile terminal
CN208489349U (zh) 终端设备
CN107275770A (zh) 一种双频wifi环形天线及移动终端
JP7015318B2 (ja) アンテナモジュール及び電子機器
CN109547594B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08111828U (zh) 充电连接装置和充电系统
CN204905419U (zh) 一种用于金属后壳的高隔离度nfc和wpc天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