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94120U - 叶轮、离心泵以及电动泵 - Google Patents
叶轮、离心泵以及电动泵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294120U CN209294120U CN201821832075.6U CN201821832075U CN209294120U CN 209294120 U CN209294120 U CN 209294120U CN 201821832075 U CN201821832075 U CN 201821832075U CN 209294120 U CN209294120 U CN 20929412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lade
- impeller
- cambered surface
- circumference
- proj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一种叶轮、离心泵以及电动泵,叶轮包括支撑部和多个叶片,多个叶片包括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第二叶片设置于相邻的两个第一叶片之间;第一叶片包括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第一侧面包括第一弧面和第二弧面,第一弧面的圆心与第二弧面的圆心位于第一叶片的两侧,第二侧面包括第三弧面和第四弧面,第三弧面的圆心与第四弧面的圆心位于第一叶片的两侧;第二叶片包括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第三侧面包括第五弧面和第六弧面,第五弧面的圆心与第六弧面的圆心位于第二叶片的两侧,第四侧面包括第七弧面和第八弧面,第七弧面的圆心与第八弧面的圆心位于第二叶片的两侧;这样有利于提高泵的水力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流体泵,具体涉及一种叶轮以及应用该叶轮的泵。
【背景技术】
近几十年来,离心泵尤其是电驱动离心泵被大量运用于热循环系统中,并能很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
离心泵包括叶轮,叶轮是离心泵的一个核心部件,叶轮的结构将直接影响泵的水力效率,因此如何优化叶轮的结构以提高泵的水力效率是在设计叶轮结构时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叶轮、离心泵以及电动泵,有利于提高泵的水力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叶轮,所述叶轮包括支撑部和多个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叶片包括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所述第一叶片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叶片的长度,所述第一叶片和所述第二叶片沿所述支撑部呈圆周阵列分布,所述第二叶片设置于相邻的所述第一叶片之间;所述第一叶片包括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为压力面,所述第二侧面为背压面;
所述第一侧面至少包括第一弧面和第二弧面,所述第一弧面与所述第二弧面平滑过渡连接,所述第一弧面为凸面,所述第二弧面为凹面,所述第一弧面比所述第二弧面更靠近所述叶轮的中心;定义第一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叶轮的中心轴线垂直,将所述叶轮向所述第一平面正投影,所述第一弧面投影的圆心位于所述第一叶片投影的一侧,所述第二弧面投影的圆心位于所述第一叶片投影的另一侧;
所述第二侧面至少包括第三弧面和第四弧面,所述第三弧面与所述第四弧面平滑过渡连接,所述第三弧面为凹面,所述第四弧面为凸面,所述第三弧面比所述第四弧面更靠近所述叶轮的中心,将所述叶轮向所述第一平面正投影,所述第三弧面投影的圆心位于所述第一叶片投影的一侧,所述第四弧面投影的圆心位于所述第一叶片投影的另一侧;
所述叶轮向所述第一平面正投影,所述第一侧面的所述第一弧面投影的圆心与所述第二侧面的所述第三弧面投影的圆心位于所述第一叶片投影的一侧,所述第一侧面的所述第二弧面投影的圆心与所述第二侧面的所述第四弧面投影的圆心位于所述第一叶片投影的另一侧;
所述第二叶片包括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所述第三侧面为压力面,所述第四侧面为背压面,所述第三侧面设置于所述第一叶片的第二侧面和所述第二叶片的所述第四侧面之间;
所述第三侧面至少包括第五弧面和第六弧面,所述第五弧面与所述第六弧面平滑过渡连接,所述第五弧面比所述第六弧面更靠近所述叶轮的中心,将所述叶轮向所述第一平面正投影,所述第五弧面投影的圆心位于所述第二叶片投影的一侧,所述第六弧面投影的圆心位于所述第二叶片投影的另一侧;
所述第四侧面至少包括第七弧面和第八弧面,所述第七弧面与所述第八弧面平滑过渡连接,所述第七弧面比所述第八弧面更靠近所述叶轮的中心,将所述所述叶轮向所述第一平面正投影,所述第七弧面投影的圆心位于所述第二叶片投影的一侧,所述第八弧面投影的圆心位于所述第二叶片投影的另一侧;
所述叶轮向所述第一平面正投影,所述第三侧面的所述第五弧面投影的圆心与所述第四侧面的所述第七弧面投影的圆心位于所述第二叶片投影的一侧,所述第三侧面的所述第六弧面投影的圆心与所述第四侧面的所述第八弧面投影的圆心位于所述第二叶片投影的另一侧;
针对所述第二叶片,所述第三侧面的所述第五弧面投影的圆心和所述第四侧面的所述第七弧面投影的圆心比所述第三侧面更靠近所述第四侧面设置,所述第三侧面的所述第六弧面投影的圆心和所述第四侧面的所述第八弧面投影的圆心比所述第四侧面更靠近所述第三侧面设置。
一种离心泵,所述离心泵包括叶轮,所述叶轮包括以上所述的叶轮。
一种电动泵,所述电动泵包括转子组件和定子组件,所述转子组件包括叶轮和转子,所述叶轮包括以上所述的叶轮。
本实用新型的叶轮包括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第一叶片包括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第一侧面包括第一弧面和第二弧面,第一弧面为凸面,第二弧面为凹面,第一弧面的圆心与第二弧面的圆心位于第一叶片的两侧,第二侧面包括第三弧面和第四弧面,第三弧面为凹面,第四弧面为凸面,第三弧面的圆心与第四弧面的圆心位于第一叶片的两侧;第二叶片包括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第三侧面包括第五弧面和第六弧面,第五弧面的圆心与第六弧面的圆心位于第二叶片的两侧,第四侧面包括第七弧面和第八弧面,第七弧面的圆心与第八弧面的圆心位于第二叶片的两侧;这样设置使得第一叶片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弧面的圆心分布在第一叶片的不同侧,第二叶片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的弧面的圆心分布在第二叶片的不同侧,从而使得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呈凹凸的弧状,这样一方面可以平衡叶轮工作时的动压和静压,进而有利于提高具有上述叶轮的泵的扬程,从而有利于提高泵的水利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在叶片的尾部起到一定的导流作用,这样有利于降低具有上述叶轮的泵的水力损失,进而有利于提高具有上述叶轮的泵的水力效率。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叶轮的离心泵,有利于提高离心泵的水力效率。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叶轮的电动泵,有利于提高电动泵的水力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电动泵的一个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转子组件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转子组件的一个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转子组件中叶轮在一个方向上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所示转子组件中叶轮在另一个方向上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或图5所示叶轮的一个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4或图5所示叶轮的一个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叶轮带有标识圆周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叶轮A部的一个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1所示转子组件第二种实施方式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所示转子组件中叶轮在一个方向上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0所示转子组件中叶轮在另一个方向上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1或图12所示叶轮的一个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1或12中所示第一部分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4所示第一部分的一个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1或12中所示第二部分在一个方向上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1或12中所示第二部分在另一个方向上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6或图17所示第二部分的一个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1所示转子组件第三种实施方式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图19所示叶轮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1是图20所示叶轮的一个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2是图21所示叶轮B部的一个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23是图1所示转子组件第四种实施方式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4是图23所示叶轮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5是图24所示第一部分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6是图24所示第二部分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通常,离心泵一般包括机械式离心泵和电动式离心泵,离心泵包括叶轮和驱动叶轮的驱动源,机械式离心泵的驱动源为机械运动,其通过机械运动带动叶轮转动,电驱动离心泵的驱动源为电,具体地,电驱动离心泵包括具有磁性的转子,转子带动叶轮转动;本实用新型的离心泵主要用于汽车领域,主要为汽车热管理系统的工作介质提供流动动力;下面对电驱动式离心泵(以下简称电动泵)进行说明,当然,电驱动式离心泵(以下简称电动泵)的具体实施方式同样也适用于机械式离心泵。
参见图1,电动泵100包括泵壳体、转子组件3、定子组件4、泵轴5以及电控板9,泵壳体包括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和底盖6,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和底盖6相对固定连接,泵壳体能够形成泵内腔,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之间的连接部分设置有第一环形密封圈10,设置的第一环形密封圈10的结构可以阻止工作介质在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的连接处渗出,同时可以阻止外界介质渗入泵内腔;电动泵100还包括一隔离套7,隔离套7将泵内腔分隔为第一腔30和第二腔40,第一腔30能够有工作介质流过,第二腔40无工作介质流过,转子组件3设置于第一腔30,转子组件3包括转子31和叶轮32,叶轮32部分位于隔离套7内,定子组件4和电控板9设置于第二腔40,定子组件4与电控板9电连接;本实施例中,隔离套7与定子组件4之间还设置有第二环形密封圈20,设置的第二环形密封圈20的结构可以形成二道防御,进一步阻止外界介质以及工作介质渗入第二腔40。
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为注塑件,注塑成形有进流口11和出流口(图上未示出),电子泵100工作时,工作介质通过进流口11进入第一腔30,然后工作介质通过出流口离开第一腔30,电子泵100工作时,通过将接插件(图上未示出)插入电子泵100的接插口8内,使得电控板9上的控制电路与外部电源连接,控制电路控制通过定子组件4的电流按照一定的规律变化,从而控制定子组件4产生变化的磁场,转子组件3的转子31在磁场的作用下围绕泵轴5转动,从而使得进入第一腔30内的工作介质随着转子31做离心运动,工作介质由于离心力离开第一腔30产生流动的动力。
通常,电动泵包括内转子式和外转子式,内转子式电动泵是指以泵轴为中心轴,转子组件的转子比定子组件更靠近泵轴设置,外转子式电动泵是指以泵轴为中心轴,定子组件比转子组件的转子更靠近泵轴设置;本实例中,电动泵100为内转子式电动泵,以下将介绍本实用新型电动泵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同样也适用于外转子式电动泵。
以下将对转子组件的四种实施方式的结构进行阐述;为了方便描述四种实施方式的转子组件,第一种实施方式的转子组件标记为转子组件3,其他标号均不加后缀;第二种实施方式的转子组件标记为转子组件3a,其他标号均加a作为后缀;第三种实施方式的转子组件标记为转子组件3b,其他标号均加b作为后缀;第四种实施方式的转子组件标记为转子组件3c,其他标号均加c作为后缀。
参见图2,图2和图3为转子组件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4至图9为图2中叶轮的结构示意图,以下将对转子组件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进行说明。
参见图2和图3,转子组件3包括转子31和叶轮32,结合图1,叶轮32比转子31更靠近电动泵的进流口11设置,本实施例中,转子组件3还包括第一轴套33和第二轴套34,第一轴套33比第二轴套34更靠近叶轮32设置,第一轴套33与第二轴套34同轴设置,结合图1,第一轴套33和第二轴套34套设于图1中的泵轴5的外周,本实施例中,第一轴套33、第二轴套34与泵轴5间隙配合,这样使得转子组件3能够围绕图1中的泵轴5转动;转子组件3还包括套筒35,套筒35设置于第一轴套33和第二轴套34的外周,套筒35能够为第一轴套33和第二轴套34提供支撑,本实施例中,套筒35与第一轴套33、套筒35与第二轴套34紧配,从而保证第一轴套33与第二轴套34不会脱落;本实施例中,转子31套设于套筒35的外周,叶轮32与套筒35固定连接,具体地,叶轮的连接部与套筒35紧配,这里关于叶轮的连接部的具体介绍见下文。
参见图4至图6,叶轮32包括支撑部36和多个叶片37,多个叶片37包括第一叶片371和第二叶片372;为了便于描述,引入第一平面,第一平面与叶轮的中心轴线垂直,叶轮的中心轴线与转子组件的中心轴基本同轴,这里的“基本同轴”是指同轴度在1mm以内,本实施例中,第一叶片371的长度大于第二叶片372的长度,这里“第一叶片371的长度和第二叶片372的长度”是指将叶轮32正投影于第一平面上,沿着第一叶片317和第二叶片372的投影的形状轨迹所测量出的轨迹长度;第一叶片371和第二叶片372沿支撑部36呈圆周阵列分布,第二叶片372设置于相邻的第一叶片371之间;本实施例中,第一叶片371与支撑部36一体注塑成形;叶轮32还包括凸台部38,凸台部38自支撑部36向远离叶片37的方向凸出设置,凸台部38的外周直径小于支撑部36的外周直径,这样设置能够避免凸台部干涉转子组件的装配;叶轮32还包括连接部381,连接部381成形有连接孔,结合图3,至少部分图3中的套筒35设置于上述连接孔内,连接部381与部分套筒35的外周紧配,从而保证叶轮与套筒连接的可靠性。参见图4,叶轮32还包括叶轮进口321和叶轮出口322,叶轮进口321用于流体的流入,叶轮出口322用于流体的流出,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叶片371的头部围绕形成叶轮进口321,位于相邻的两个叶片之间的支撑部36的外边缘处形成有多个叶轮出口322,相邻两个叶片之间形成叶轮通道,叶轮通道连通叶轮进口321和叶轮出口322。
参见图4和图7,第一叶片371包括第一侧面3711和第二侧面3712,第一侧面3711和第二侧面3712相对设置,第一侧面3711为压力面,第二侧面3712为背压面,这里的“压力面和背压面”是指电动泵在工作时,通常压力面的工作压力大于背压面的工作压力;本实施例中,为了标识清楚分在两个第一叶片上标注,实际上每个叶片均包括第一侧面3711和第二侧面3712;第一侧面3711至少包括第一弧面3713和第二弧面3714,第一弧面3173为凸面,第二弧面3714为凹面,第一弧面3713与第二弧面3714平滑过渡连接,这样保证第一弧面3713与第二弧面3714的连接处无尖角,从而避免应力集中,第一弧面3713比第二弧面3714更靠近叶轮32的中心设置,将叶轮32向第一平面正投影,第一弧面投影的圆心O1位于第一叶片371投影的一侧,与第二弧面投影的圆心O2位于第一叶片371投影的另一侧;第二侧面3712至少包括第三弧面3715和第四弧面3716,第三弧面3715为凹面,第四弧面3716为凸面,第三弧面3715与第四弧面3716平滑过渡连接,这样保证第三弧面3715与第四弧面3716的连接处无尖角,从而避免应力集中,第三弧面3715比第四弧面3716更靠近所述叶轮32的中心,将叶轮32向第一平面正投影,第三弧面3715投影的圆心O1与第四弧面投影的圆心02位于第一叶片371投影的两侧;将叶轮32向第一平面正投影,第一侧面3711的第一弧面3713投影的圆心与第二侧面3712的第三弧面3715投影的圆心位于第一叶片371投影的一侧,第一侧面3711的第二弧面3714投影的圆心与第二侧面3712的第四弧面3716投影的圆心位于第一叶片投影的另一侧;这样设置使得第一叶片的形状呈凹凸的弧状。
参见图4和图7,第二叶片372包括第三侧面3721和第四侧面3722,第三侧面3721与第四侧面3722相对设置,第三侧面3721为压力面,第四侧面3712为背压面,这里的“压力面和背压面”是指电动泵在工作时,通常压力面的工作压力大于背压面的工作压力;第三侧面3721设置于第一叶片371的第二侧面3712和第二叶片372的第四侧面3722之间;第三侧面3721至少包括第五弧面3723和第六弧面3724,第五弧面3723与第六弧面3724平滑过渡连接,这样保证第五弧面3723与第六弧面3724的连接处无尖角,从而避免应力集中,第五弧面3723比第六弧面3724更靠近叶轮32的中心,将叶轮32向第一平面正投影,第五弧面3723投影的圆心O3位于第二叶片372投影的一侧,第六弧面3724投影的圆心O4位于第二叶片372投影的另一侧;第四侧面3722至少包括第七弧面3725和第八弧面3726,第七弧面3725与第八弧面3726平滑过渡连接,这样保证第七弧面3725与第八弧面3726的连接处无尖角,从而避免应力集中,第七弧面比第八弧面更靠近所述叶轮的中心,将叶轮向第一平面正投影,第七弧面3725投影的圆心O3位于第二叶片372投影的一侧,第八弧面3726投影的圆心O4位于第二叶片372投影的另一侧;将叶轮32向第一平面正投影,第三侧面3721的第五弧面3723投影的圆心O3与第四侧面3722的第七弧面3725投影的圆心O3位于第二叶片372投影的一侧,第三侧面3721的第六弧面3724投影的圆心O4与第四侧面3722的第八弧面3726投影的圆心O4位于第二叶片372投影的另一侧;这样设置使得第二叶片的形状呈凹凸的弧状。针对第二叶片372,第三侧面3721的第五弧面3723投影的圆心O4和第四侧面3722的第七弧面3725投影的圆心O4比第三侧面3721更靠近第四侧面3722设置,第三侧面3721的第六弧面3724投影的圆心O3和第四侧面3722的第八弧面3726投影的圆心比第四侧面3722更靠近第三侧面3721设置。
本实施例中,通过以上设置使得第一叶片371的第一侧面3711和第二侧面3712的弧面的圆心分布在第一叶片371的不同侧,第二叶片372的第三侧面3721和第四侧面3722的弧面的圆心分布在第二叶片372的不同侧,从而使得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呈凹凸的弧状,这样一方面可以平衡叶轮工作时的动压和静压,进而有利于提高具有上述叶轮的泵的扬程,从而有利于提高泵的水利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在叶片的尾部起到一定的导流作用,这样有利于降低具有上述叶轮的泵的水力损失,进而有利于提高具有上述叶轮的泵的水力效率。
参见图7,将叶轮向第一平面正投影,针对第一叶片371,第一侧面3711的第一弧面3713为凸面,第一侧面3711的第二弧面3714为凹面,第二侧面3712的第三弧面3715为凹面,第二侧面3712的第四弧面3716为凸面,第一侧面的第一弧面3713的投影的圆心与第二侧面的第三弧面3715的投影的圆心重合,即第一弧面3713的投影的圆心与第三弧面3715投影的圆心均为O1,第一侧面的第二弧面3714的投影的圆心与第二侧面的第四弧面3716的投影的圆心重合,即第二弧面3714的投影的圆心与第四弧面3716投影的圆心均为O2;将叶轮32向水平面正投影,针对第二叶片372,第三侧面的第五弧面3723的投影的圆心与第四侧面的第七弧面3725的投影的圆心重合,即第五弧面3723的投影的圆心与第七弧面3725投影的圆心均为O3,第三侧面的第六弧面3724的投影的圆心与第四侧面的第八弧面3726的投影的圆心重合,即第六弧面3724的投影的圆心与第八弧面3726投影的圆心均为O4;这里的“重合”是指两圆心的圆心距在1mm范围以内。
参见图4,第一叶片371包括第一尾部373和第一头部374,第一尾部373比第一头部374更靠近叶轮32的外周,第二叶片372包括第二尾部375和第二头部376,第二尾部375比第二头部376更靠近叶轮32的外周;参见图4和图7,将叶轮32向第一平面正投影,定义支撑部36的外缘的投影所在圆周为第一圆周D1,本实施例中,第一叶片的第一尾部373的投影与部分第一圆周D1重合,第二叶片的第二尾部375的投影与部分第一圆周D1重合。
参见图4和图7,将叶轮32向第一平面正投影,第一圆周D1的直径为第一直径Φ1,第二叶片372的第二头部376的投影所在圆周为第九圆周D9,第二圆周D9的直径为第二直径Φ2,第二直径Φ2为第一直径Φ1的0.6至0.7倍。
参见图4和图8,将叶轮32向第一平面正投影,定义第一叶片371的第一头部374的投影所在的圆周为基圆周D0,定义基圆周D0与第一圆周D1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将第一距离八等分,得到第二圆周D2、第三圆周D3、第四圆周D4、第五圆周D5、第六圆周D6、第七圆周D7、第八圆周D8,在第一叶片371的投影中,定义位于第五圆周D5与第七圆周D7之间的第一叶片的中心线为第一弧定义位于第七圆周D7与第八圆周D8之间的第一叶片的中心线为第二弧定义位于第八圆周D8与第一圆周D1的第一叶片的中心线为第三弧在第二叶片372的投影中,定义位于第五圆周D5与第七圆周D7之间的第二叶片的中心线为第四弧定义位于第七圆周D7与第八圆周D8之间的第二叶片的中心线为第五弧定义位于第八圆周D8与第一圆周D1的第二叶片的中心线为第六弧本实施例中,第一叶片371的第一弧的弧长与第二叶片的第四弧的弧长相等,即的弧长与的弧长相等,第一叶片的第二弧的弧长与第二叶片的第五弧的弧长相等,即的弧长与的弧长相等,第一叶片的第三弧的弧长与第二叶片的第六弧的弧长相等,即的弧长与的弧长相等。
参见图8,定义第一弧与第五圆周D5之间的夹角为第一夹角β1,这里“第一夹角β1”是指在第一弧与第五圆周的交点A1处,定义第一弧在交点A1处的切线为第一切线,定义第五圆周D5在交点A1处的切线为第二切线,第一切线与第二切线之间的夹角为第一夹角β1;定义第一弧与第七圆周D7之间的夹角为第二夹角β2,这里“第二夹角β2”在第一弧与第七圆周D7的交点A2处,定义第一弧在交点A2处的切线为第三切线,定义第七圆周D7在交点A2处的切线为第四切线,第三切线与第四切线之间的夹角为第二夹角β2;定义第二弧与第八圆周D8的夹角为第三夹角β3,这里“第三夹角β3”是指在第二弧与第八圆周D8的交点A3处,定义第二弧在交点A3处的切线为第五切线,定义第八圆周D8在交点A3处的切线为第六切线,第五切线与第六切线之间的夹角为第三夹角β3;定义第三弧与第一圆周D1的夹角为第四夹角β4,这里“第四夹角β4”是指在第三弧与第一圆周D1的交点A4处,定义第三弧在交点A1处的切线为第七切线,定义第一圆周D1在交点A4处的切线为第八切线,第七切线与第八切线之间的夹角为第四夹角β4;第一夹角β1、第二夹角β2、第三夹角β3以及第四夹角β4满足如下关系式:
第一夹角(β1)<第二夹角(β2)<第三夹角(β3)<第四夹角(β4);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夹角(β1)、第二夹角(β2)、第三夹角(β3)以及第四夹角(β4)还满足如下关系式:
15°≤第一夹角(β1)<第二夹角(β2)≤45°;50°≤第三夹角(β3)≤64°;70°≤第四夹角(β4)≤110°。
参见图8和图9,本实施例中,相邻的第一叶片371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二叶片372,为了更好的描述,这里引入“第一子叶片和第一分叶片”两个概念,定义上述相邻的第一叶片分别为第一子叶片377和第一分叶片378,这里的第一子叶片377和第一分叶片378在结构上基本一样,这里的“基本一样”是指第一子叶片和第一分叶片在加工时会出现加工误差,忽略加工误差,第一子叶片和第一分叶片在结构上一样,第一子叶片377的第二侧面3712设置于上述两个第一叶片的第一侧面3711之间,将叶轮32向第一平面正投影,在第一圆周D1上,定义第一子叶片377的第二侧面3712与第一分叶片378的第二侧面3712之间的圆弧为第一圆弧,第一圆弧的弧长为第一弧长L1,在第一圆周D1上,第一子叶片377的第二侧面3712与第二叶片378的第四侧面3722之间的圆弧为第二圆弧,第二圆弧的弧长为第二弧长L2,第二弧长L2小于等于第一弧长L1的0.5倍;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二弧长L2为第一弧长L1的0.35至0.5倍;电动泵在工作时,第一侧面3711为压力面,第二侧面3712为背压面,通常压力面的工作压力大于背压面的工作压力,由于第二弧长L2小于等于第一弧长L1的0.5倍,相较于第一分叶片378的尾部,第二叶片372更靠近第一子叶片377的尾部,即第二叶片372相对更靠近第一子叶片377的背压面设置,由于电动泵在工作时,在第二侧面3712的尾部可能会形成湍流区,第二叶片372相对更靠近第一子叶片377的背压面设置,这样有利于减少第二侧面3712附件的尾部湍流,从而使得第二侧面3712附近的工作介质的流动更加流畅,这样有利于减小泵的水力损失,从而有利于提高泵的水力效率。
参见图4至图6,支撑部36包括上表面361,第一叶片371和第二叶片372沿着上表面361呈圆周阵列分布,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叶片371和第二叶片372与上表面361一体注塑成形;支撑部36的上表面361包括平面部分3611和弧面部分3612,第一叶片371包括与平面部分3611固定的第一段和与弧面部分3612固定的第二段;考虑到注塑叶片的材料具有一定的脆性,太薄很可能会使叶片受到破坏、断裂或损伤,太厚影响泵的水力性能,因此本实施例中,第一段的第一叶片的厚度ε1和第二叶片的厚度ε2取值范围为1mm至2mm;具体地,结合图8和图9,在第一叶片371中,位于第一段的第一侧面3711与位于第二段的第二侧面3712之间的垂直距离为第一段的第一叶片371的厚度ε1,第一段的第一叶片371的厚度ε1大于等于1mm小于等于2mm,第二叶片372与上表面361的平面部分3611固定,在第二叶片372中,第三侧面3721与第四侧面3722之间的垂直距离为第二叶片的厚度ε2,第二叶片的厚度ε2大于等于1mm小于等于2mm,这里“第二叶片的厚度ε2”是指第二叶片未倒角处的厚度,本实施例中,第二叶片的第二头部376处成形有倒角,在未形成倒角之前第二叶片在第二头部处的厚度也是大于等于1mm小于等于2mm。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脱模,第一叶片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第二叶片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有较小的脱模角,因此脱模角非常小,所以沿着叶轮的轴向,由于脱膜角造成的第一段的第一叶片的厚度ε1的差异和第二叶片的厚度ε2的差异可以忽略。本实施例中,支撑部的上表面包括平面部分和弧面部分,当然支撑部的上表面也可以均为弧面,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与呈弧面的上表面固定。
参见图10,图10为图1中转子组件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11至图18为图10中叶轮的结构示意图,以下将对转子组件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进行说明。
参见图10至图12,转子组件3a包括叶轮32a和转子31a,叶轮32a包括盖板39a、多个叶片37a以及支撑部36a,多个叶片37a包括第一叶片371a和第二叶片372a,第一叶片371a和第二叶片372a设置于盖板39a与支撑部36a之间,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叶片37a与盖板39a一体注塑成形,与盖板39a一体成形后的叶片再与支撑部36a固定连接,当然,叶片37a也可以与支撑部36a一体成形后,再与盖板39a固定连接。叶轮32a还包括叶轮进口321a和叶轮出口322a,具体地,叶轮进口321a成形于盖板39a,位于相邻的叶片之间的支撑部36a的外边缘处形成有多个叶轮出口322a,相邻的叶片37a之间以及盖板36a、支撑部39a形成叶轮通道,叶轮通道连通叶轮进口321a和叶轮出口322a,相较于电动泵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叶轮包括盖板和支撑部,叶片设置于盖板36a与支撑部39a之间,叶轮通道形成于相邻的叶片37a之间以及盖板36a、支撑部39a之间;以下将对叶轮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参见图13,叶轮32a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41a和第二部分42a,第一部分41a与第二部分42a固定连接,具体地,第一部分41a包括支撑部36a以及凸台部38a,支撑部36a与凸台部38a一体成形,第二部分包括42盖板39a和叶片37a,盖板39a和叶片37a一体注塑形成。本实施例中,第一部分41a和第二部分42a通过焊接固定为一体,当然第一部分41a和第二部分42a也可以通过其它固定方式,例如:过盈配合连接方式或者通过连接装置固定连接的方式等。
参见图14和图15,第一部分41a包括第一安装槽411a和第二安装槽412a,具体地,第一安装槽411a和第二安装槽412a成形于支撑部36a的上表面361a,第一安装槽411a的长度大于第二安装槽412a的长度,这里“第一安装槽411a的长度和第二安装槽412a的长度”是指将第一部分41a正投影于第一平面上,沿着第一安装槽411a和第二安装槽412a的投影的形状轨迹所测量出的轨迹长度,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槽411a的数量与第一叶片的数量相同,第二安装槽412a的数量与第二叶片的数量相同;第一安装槽411a与第二安装槽412a内设置有多个第一凸起部413a,第一凸起部413a自第一安装槽411a的底部向第一安装槽411a凸起,第一安装槽411a内的第一凸起部413a连接第一安装槽411a的侧壁,第二安装槽412a内的第一凸起部413a连接第二安装槽412a内的侧壁,第一凸起部413a包括由两个斜面形成的第一尖部4131a,第一尖部4131a的高度底于第一安装槽411a和第二安装槽412a的槽深度;至少一个第一安装槽411a内设置有贯穿支撑部36a上下表面的安装孔414a,本实施例中,每个第一安装槽411a内均设置有贯穿支撑部36a上下表面的安装孔414a,具体地,每个第一安装槽411a内设置有一个贯穿支撑部上下表面的安装孔414a,当然,每个第一安装槽411a内也可以设置两个或多个安装孔414a。
参见图16至图18,第二部分42a包括盖板39a和多个叶片37a,盖板39a和叶片37a一体注塑形成,叶片37a包括第一叶片371a和第二叶片372a,第一叶片371a和第二叶片372a沿着盖板39a呈圆周阵列分布,相邻的第一叶片371a之间设置有第二叶片372a,本实施例中,第二部分42a至少还包括一个定位柱421a,定位柱421a向远离盖板39a的方向凸出设置,定位柱421a成形于第一叶片371a,第一叶片371a包括底部3717a,定位柱421a自第一叶片的底部3717a凸出设置,具体地,每个第一叶片371a上成形有一个定位柱421a,当然,每个第一叶片371a也成形有两个或多个定位柱421a;参见图18,第二部分42a还包括第二凸起部423a和第三凸起部424a,第二凸起部423a与第一叶片371a一体成形,第三凸起部424a与第二叶片372a一体成形,第二凸起部423a和第三凸起部424a向远离盖板39a的方向凸起设置,具体地,第二凸起部423a自第一叶片371a的底部3717a凸出设置,第三凸起部自第二叶片372a的底部3727a凸出设置,第二凸起部423a的长度大于第三凸起部424a的长度,这里“第二凸起部423a的长度和第三凸起部424a的长度”是指将第二部分42a向水平面上正投影,沿着第二凸起部423a和第三凸起部424a的投影的形状轨迹所测量出的轨迹长度,第二凸起部423a和第三凸起部424a的凸起高度小于定位柱421a的轴向高度,这样可以避免第二凸起部423a和第三凸起部424a对第二部分42a的装配产生干涉;第二凸起部423a包括两斜面形成的第二尖部4231a,第三凸起部424a包括两斜面形成的第三尖部4241a;结合图14,在组装叶轮时,定位柱421a插入图15中的安装孔414a并与图14中的安装孔414a配合设置,这样有利于第一部分41a和第二部分42a安装时的定位,进而有利于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装配;结合图15,在组装叶轮时,第一叶片371a的一部分位于第一安装槽411a,第二叶片372a的一部分位于第二安装槽412a内,第一安装槽411a内的第一凸起部413a与第二部分42a的第二凸起部423a接触设置,第二安装槽412a内的第一凸起部413a与第二部分42a的第三凸起部424a接触设置,具体地,第一安装槽411a内第一凸起部413a的第一尖部4131a与第二凸起部423a的第二尖部4231a,第二安装槽412a内的第一凸起部413a的第一尖部4131a与第三凸起部424a的第三尖部4241a接触,这样使得第一凸起部413a与第二凸起部423a、第三凸起部424a呈线或面接触,从而有利于第一部分41a与第二部分42a的焊接,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部分41a与第二部分42a通过超声波焊接固定成一体。
与转子组件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相比,本实施方式中,叶轮32a还包括盖板39a,叶片37a与盖板39a一体成形,与盖板39a一体成形后的叶片再与支撑部36a固定连接,当然,叶片37a也可以与支撑部36a一体成形后,再与盖板39a固定连接;本实施方式中的其他特征可参考转子组件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
参见图19,图19为图1转子组件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0至图22为图19中叶轮的一个结构示意图,以下将对转子组件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进行说明。
参见图19至图22,转子组件3b包括叶轮32b和转子31b,叶轮32b包括第一叶片371b、第二叶片372b以及第三叶片379b,第三叶片379b沿叶轮32b呈圆周阵列分布,具体地,第三叶片372b沿支撑部36b呈圆周阵列分布,第二叶片372b的长度小于第一叶片371b的长度,第三叶片379b的长度小于第二叶片372b的长度,这里“第一叶片371b的长度、第二叶片372b的长度以及第三叶片379b的长度”是指将叶轮32b正投影于第一平面上,沿着第一叶片317b和第二叶片372b、第三叶片379b的投影的形状轨迹所测量出的轨迹长度;第三叶片379b设置于相邻的第一叶片371b和第二叶片372b之间,即相邻的第一叶片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二叶片和一个第三叶片,三个叶片为一组;参见图22,针对相邻的两个第一叶片,定义上述两个第一叶片分别为第一子叶片377b和第一分叶片378b,第一子叶片377b的第二侧面3712b设置于上述两个第一叶片的第一侧面3711b之间,相较于第一子叶片377b,第三叶片379b比第二叶片372b更靠近第一分叶片378b。
参见图20和图21,第三叶片379b包括第三头部3791b和第三尾部3792b,第三尾部3792b比第三头部3791b更靠近叶轮32b的外缘,第三尾部3792b与部分叶轮32b的外缘平齐,这里的“平齐”是指将叶轮向第一平面正投影,第三尾部3792b的投影与叶轮32b外缘的投影之间的距离在2mm以内;参见图21,将叶轮32b向第一平面正投影,定义叶轮32b外缘的投影所在圆周为第一圆周D1,所述第一圆周D1的直径为第一直径(Φ1),定义第三头部3791c的投影所在的圆周为第十圆周D10,第十圆周D10的直径为第三直径Φ3,第三直径Φ3为第一直径Φ1的0.7至0.8倍。
与转子组件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相比,本实施方式中的叶轮32b还包括第三叶片379b,第三叶片379b的长度小于第一叶片371b、第二叶片372b的长度,本实施方式中第三叶片的设置有利于对叶轮内的流体进行整流,进而有利于减小泵的水力损失,从而有利于提高泵的水力效率,本实施方式中转子组件的其他特征可参考第一种实施方式,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
参见图23至图26,图23为图1中转子组件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4至图26为图23中叶轮的结构示意图,以下将对转子组件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结构进行说明。
参见图23至图25,转子组件3c包括叶轮32c和转子31c,叶轮32c包括第一部分41c和第二部分42c,第一部分41c与第二部分42c固定连接,第一部分41c包括支撑部36c,第一部分41c还包括第一安装槽411c和第二安装槽413c,第一安装槽411c和第二安装槽412c成形于支撑部36c的上表面361c,第一安装槽411a的长度大于第二安装槽412a的长度,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部分与转子组件第二种实施例中的第一部分的结构相同,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当然本实施例中,也可以在支撑部的上表面成形与第三叶片对应安装的安装槽。
参见图26,第二部分42c包括盖板39c和多个叶片37c,盖板39c和叶片37c一体注塑形成,叶片37c包括第一叶片371c和第二叶片372c、第三叶片379c,本实施例中的第二部分除设置有第三叶片379c外,其他的结构与转子组件第二种实施例中的第二部分的结构相同,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当然本实施例中,也可以在第三叶片的上表面成形与第二实施例相似的第二凸起部或第三凸起部。本实施例中,第一部分41c和第二部分42c通过焊接固定为一体,当然第一部分41c和第二部分42c也可以通过其它固定方式,例如:过盈配合连接方式或者通过连接装置固定连接的方式等。
与转子组件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相比,叶轮32c还包括盖板39c和第三叶片379c,叶片37c与盖板39c一体成形,与盖板39c一体成形后的叶片再与支撑部36c固定连接,当然,叶片37c也可以与支撑部36c一体成形后,再与盖板39c固定连接;本实施方式中叶轮组装特征可参考第二种实施方式,叶轮的第三叶片的其他特征可参考第四种实施方式,叶轮的其他特征可参考第一种实施方式,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21)
1.一种叶轮,所述叶轮包括支撑部和多个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叶片包括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所述第一叶片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叶片的长度,所述第一叶片和所述第二叶片沿所述支撑部呈圆周阵列分布,所述第二叶片设置于相邻的所述第一叶片之间;所述第一叶片包括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为压力面,所述第二侧面为背压面;
所述第一侧面至少包括第一弧面和第二弧面,所述第一弧面与所述第二弧面平滑过渡连接,所述第一弧面为凸面,所述第二弧面为凹面,所述第一弧面比所述第二弧面更靠近所述叶轮的中心;定义第一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叶轮的中心轴线垂直,将所述叶轮向所述第一平面正投影,所述第一弧面投影的圆心位于所述第一叶片投影的一侧,所述第二弧面投影的圆心位于所述第一叶片投影的另一侧;
所述第二侧面至少包括第三弧面和第四弧面,所述第三弧面与所述第四弧面平滑过渡连接,所述第三弧面为凹面,所述第四弧面为凸面,所述第三弧面比所述第四弧面更靠近所述叶轮的中心,将所述叶轮向所述第一平面正投影,所述第三弧面投影的圆心位于所述第一叶片投影的一侧,所述第四弧面投影的圆心位于所述第一叶片投影的另一侧;
所述叶轮向所述第一平面正投影,所述第一侧面的所述第一弧面投影的圆心与所述第二侧面的所述第三弧面投影的圆心位于所述第一叶片投影的一侧,所述第一侧面的所述第二弧面投影的圆心与所述第二侧面的所述第四弧面投影的圆心位于所述第一叶片投影的另一侧;
所述第二叶片包括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所述第三侧面为压力面,所述第四侧面为背压面,所述第三侧面设置于所述第一叶片的第二侧面和所述第二叶片的所述第四侧面之间;
所述第三侧面至少包括第五弧面和第六弧面,所述第五弧面与所述第六弧面平滑过渡连接,所述第五弧面比所述第六弧面更靠近所述叶轮的中心,将所述叶轮向所述第一平面正投影,所述第五弧面投影的圆心位于所述第二叶片投影的一侧,所述第六弧面投影的圆心位于所述第二叶片投影的另一侧;
所述第四侧面至少包括第七弧面和第八弧面,所述第七弧面与所述第八弧面平滑过渡连接,所述第七弧面比所述第八弧面更靠近所述叶轮的中心,将所述叶轮向所述第一平面正投影,所述第七弧面投影的圆心位于所述第二叶片投影的一侧,所述第八弧面投影的圆心位于所述第二叶片投影的另一侧;
所述叶轮向所述第一平面正投影,所述第三侧面的所述第五弧面投影的圆心与所述第四侧面的所述第七弧面投影的圆心位于所述第二叶片投影的一侧,所述第三侧面的所述第六弧面投影的圆心与所述第四侧面的所述第八弧面投影的圆心位于所述第二叶片投影的另一侧;
针对所述第二叶片,所述第三侧面的所述第五弧面投影的圆心和所述第四侧面的所述第七弧面投影的圆心比所述第三侧面更靠近所述第四侧面设置,所述第三侧面的所述第六弧面投影的圆心和所述第四侧面的所述第八弧面投影的圆心比所述第四侧面更靠近所述第三侧面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片包括第一尾部和第一头部,所述第一尾部比所述第一头部更靠近所述叶轮的外周,所述第二叶片包括第二尾部和第二头部,所述第二尾部比所述第二头部更靠近所述叶轮的外周;将所述叶轮向所述第一平面正投影,定义所述第一叶片的第一头部的投影所在圆周为基圆周(DO),定义所述叶轮的外缘的投影所在圆周为第一圆周(D1),定义所述第一圆周(D1)与所述基圆周(D0)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将所述第一距离八等分,得到第二圆周(D2)、第三圆周(D3)、第四圆周(D4)、第五圆周(D5)、第六圆周(D6)、第七圆周(D7)、第八圆周(D8),在所述第一叶片的投影中,定义位于所述第五圆周(D5)与所述第七圆周(D7)之间的所述第一叶片的中心线为第一弧定义位于所述第七圆周与(D7)所述第八圆周(D8)之间的所述第一叶片的中心线为第二弧定义位于所述第八圆周(D8)与所述第一圆周(D1)的所述第一叶片的中心线为第三弧在所述第二叶片的投影中,定义位于所述第五圆周(D5)与所述第七圆周(D7)之间的所述第二叶片的中心线为第四弧定义位于所述第七圆周(D7)与所述第八圆周(D8)之间的所述第二叶片的中心线为第五弧定义位于所述第八圆周(D8)与所述第一圆周(D1)的所述第二叶片的中心线为第六弧所述第一叶片的所述第一弧的弧长与所述第二叶片的所述第四弧的弧长相等,所述第一叶片的所述第二弧的弧长与所述第二叶片的第五弧的弧长相等,所述第一叶片的所述第三弧的弧长与所述第二叶片的第六弧的弧长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叶轮,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第一弧与所述第五圆周(D5)之间的夹角为第一夹角(β1),定义所述第一弧与所述第七圆周(D7)之间的夹角为第二夹角(β2),定义所述第二弧与所述第八圆周(D8)的夹角为第三夹角(β3),定义所述第三弧与所述第一圆周(D1)的夹角为第四夹角(β4),第一夹角(β1)、第二夹角(β2)、第三夹角(β3)以及第四夹角(β4)满足如下关系式:
第一夹角(β1)<第二夹角(β2)<第三夹角(β3)<第四夹角(β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叶轮,其特征在于:第一夹角(β1)、第二夹角(β2)、第三夹角(β3)以及第四夹角(β4)满足如下关系式:
15°≤第一夹角(β1)<第二夹角(β2)≤45°;50°≤第三夹角(β3)≤64°;70°≤第四夹角(β4)≤110°。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片包括第一尾部和第一头部,所述第一尾部比所述第一头部更靠近所述叶轮的外周,所述第二叶片包括第二尾部和第二头部,所述第二尾部比所述第二头部更靠近所述叶轮的外周,将所述叶轮向所述第一平面正投影,定义所述叶轮的外缘的投影所在圆周为第一圆周(D1),所述第一尾部的投影与部分所述第一圆周(D1)重合,所述第二尾部的投影与部分所述第一圆周(D1)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向所述第一平面正投影,所述第一圆周(D1)的直径为第一直径(Φ1),所述第二叶片的所述第二头部的投影所在圆周为第九圆周(D9),所述第九圆周(D9)的直径为第二直径(Φ2),所述第二直径(Φ2)为第一直径(Φ1)的0.6至0.7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叶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第一叶片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二叶片,针对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叶片以及与所述第二叶片相邻的所述第一叶片,定义上述两个第一叶片分别为第一子叶片和第一分叶片,所述第一子叶片的第二侧面设置于上述两个的第一侧面之间,将所述叶轮向所述第一平面正投影,在所述第一圆周上,定义所述第一子叶片的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一分叶片的第二侧面之间的圆弧为第一圆弧,所述第一圆弧的弧长为第一弧长(L1),在所述第一圆周上,所述第一子叶片的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二叶片的第四侧面之间的圆弧为第二圆弧,所述第二圆弧的弧长为第二弧长(L2),所述第二弧长(L2)小于等于所述第一弧长(L1)的0.5倍。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叶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第一叶片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二叶片,针对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叶片以及与所述第二叶片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叶片,定义上述两个第一叶片分别为第一子叶片和第一分叶片,所述第一子叶片的第二侧面设置于上述两个第一叶片的第一侧面之间,将所述叶轮向所述第一平面正投影,在所述第一圆周上,定义所述第一子叶片的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一分叶片的第二侧面之间的圆弧为第一圆弧,所述第一圆弧的弧长为第一弧长(L1),在所述第一圆周上,所述第一子叶片的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二叶片的第四侧面之间的圆弧为第二圆弧,所述第二圆弧的弧长为第二弧长(L2),所述第二圆弧的弧长为第二弧长(L2),所述第二弧长(L2)为所述第一弧长(L1)的0.35至0.5倍。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或8所述的叶轮,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叶轮向所述第一平面正投影,针对所述第一叶片,所述第一侧面的所述第一弧面的投影的圆心与所述第二侧面的所述第三弧面的投影的圆心重合,所述第一侧面的所述第二弧面的投影的圆心与所述第二侧面的所述第四弧面的投影的圆心重合;将所述叶轮向所述第一平面正投影,针对所述第二叶片,所述第三侧面的所述第五弧面的投影的圆心与所述第四侧面的所述第七弧面的投影的圆心重合,所述第三侧面的第六弧面的投影的圆心与所述第四侧面的第八弧面的投影的圆心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包括上表面,所述第一叶片和所述第二叶片沿着所述上表面呈圆周阵列分布,所述支撑部的所述上表面为弧面,所述第一叶片和所述第二叶片与所述上表面固定。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包括上表面,所述第一叶片沿着所述上表面呈圆周阵列分布,所述支撑部的所述上表面包括平面部分和弧面部分,所述第一叶片包括与所述平面部分固定的第一段和与所述弧面部分固定的第二段,在所述第一叶片中,位于所述第一段的所述第一侧面与位于所述第二段的所述第二侧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所述第一段的第一叶片的厚度ε1,所述第一段的所述第一叶片的厚度ε1大于等于1mm小于等于2mm。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叶片沿着所述上表面呈圆周阵列分布,所述第二叶片与所述上表面的所述平面部分固定,在所述第二叶片中,所述第三侧面与所述第四侧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所述第二叶片的厚度ε2,所述第二叶片的厚度大于等于1mm小于等于2mm。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6或7或8或10或11或12所述的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还包括第三叶片,所述第三叶片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叶片的长度,所述第三叶片沿着所述叶轮呈圆周阵列分布,所述第三叶片设置于相邻的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之间;针对相邻的第一叶片,定义上述两个第一叶片分别为第一子叶片和第一分叶片,所述第一子叶片的第二侧面设置于上述两个第一叶片的第一侧面之间,所述第三叶片比第二叶片更靠近所述第二分叶片。
14.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还包括第三叶片,所述第三叶片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叶片的长度,所述第三叶片沿着所述叶轮呈圆周阵列分布,所述第三叶片设置于相邻的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之间;针对相邻的第一叶片,定义上述两个第一叶片分别为第一子叶片和第一分叶片,所述第一子叶片的第二侧面设置于上述两个第一叶片的第一侧面之间,所述第三叶片比第二叶片更靠近所述第二分叶片。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还包括第三叶片,所述第三叶片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叶片的长度,所述第三叶片沿着所述叶轮呈圆周阵列分布,所述第三叶片设置于相邻的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之间;针对相邻的第一叶片,定义上述两个第一叶片分别为第一子叶片和第一分叶片,所述第一子叶片的第二侧面设置于上述两个第一叶片的第一侧面之间,所述第三叶片比第二叶片更靠近所述第二分叶片。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叶片包括第三头部和第三尾部,所述第三尾部比所述第三头部更靠近所述叶轮的外周,第三尾部与所述叶轮的部分外缘平齐;将所述叶轮向所述第一平面正投影,定义所述叶轮的外缘的投影所在圆周为第一圆周(D1),所述第一圆周(D1)的直径为第一直径(Φ1),定义所述第三头部的投影所在的圆周为第十圆周(D10),所述第十圆周(D10)的直径为第三直径(Φ3),所述第三直径为所述第一直径的0.7至0.8倍。
17.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叶片包括第三头部和第三尾部,所述第三尾部比所述第三头部更靠近所述叶轮的外周,第三尾部与所述叶轮的部分外缘平齐;将所述叶轮向所述第一平面正投影,定义所述叶轮的外缘的投影所在圆周为第一圆周(D1),所述第一圆周(D1)的直径为第一直径(Φ1),定义所述第三头部的投影所在的圆周为第十圆周(D10),所述第十圆周(D10)的直径为第三直径(Φ3),所述第三直径为所述第一直径的0.7至0.8倍。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还包括盖板,所述叶片设置于所述盖板与所述支撑部之间,所述叶片与所述盖板相对固定设置或一体注塑成形。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还包括盖板,所述叶片设置于所述盖板与所述支撑部之间,所述叶片与所述盖板相对固定设置或一体注塑成形。
20.一种离心泵,所述离心泵包括叶轮以及驱动所述叶轮的驱动源,所述叶轮为权利要求1至19任一项所述的叶轮。
21.一种电动泵,所述电动泵包括转子组件和定子组件,所述转子组件包括叶轮和转子,所述叶轮为权利要求1至19任一项所述的叶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6227120 | 2018-04-27 | ||
CN201820622712 | 2018-04-27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294120U true CN209294120U (zh) | 2019-08-23 |
Family
ID=676480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832075.6U Active CN209294120U (zh) | 2018-04-27 | 2018-11-07 | 叶轮、离心泵以及电动泵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294120U (zh) |
-
2018
- 2018-11-07 CN CN201821832075.6U patent/CN20929412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3115612B1 (en) | Electrically driven pump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CN106337833A (zh) | 叶轮、离心泵以及电驱动泵 | |
CN207004840U (zh) | 一种小型电动水泵 | |
CN202483908U (zh) | 水平对流扇 | |
CN106321506B (zh) | 转子组件以及电驱动泵 | |
KR102546910B1 (ko) | 원심 펌프의 3 차원 플라스틱 임펠러 제조 방법 및 임펠러 | |
CN207660903U (zh) | 电子水泵水循环结构以及电子水泵 | |
CN106194756A (zh) | 离心泵制造方法 | |
TWI407018B (zh) | Flat miniature pump | |
EP3150859B1 (en) | Electric pump | |
CN109996967A (zh) | 叶轮以及电动泵 | |
CN209294120U (zh) | 叶轮、离心泵以及电动泵 | |
CN109441841B (zh) | 空间扭曲塑料叶轮式井用潜水泵 | |
CN202768377U (zh) | 一种自散热液泵 | |
CN109660057A (zh) | 一种单向旋转永磁高速电机及其双向空气轴承 | |
JP7307181B2 (ja) | 電動ウォーターポンプ | |
CN110410359A (zh) | 叶轮、离心泵以及电动泵 | |
CN206144804U (zh) | 一种直流无刷水泵结构 | |
CN107676307A (zh) | 电子水泵水循环结构以及电子水泵 | |
CN206943080U (zh) | 离心泵 | |
CN201478938U (zh) | 封闭式工具机的散热架构 | |
CN109412350A (zh) | 降流阻的电机圆环形水道结构 | |
CN205725203U (zh) | 转子、电机及压缩机 | |
CN102207096B (zh) | 散热风扇 | |
CN209435047U (zh) | 降流阻的电机圆环形水道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02 Address after: 312500 Technology Center building of Sanhua Industrial Park, Meizhu Town, Xinchang County, Shao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18 No. 12, No. 289-2, Xiasha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angzhou, Zhejiang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Sanhua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