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90478U - 一种转向管柱调节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转向管柱调节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90478U
CN209290478U CN201821677441.5U CN201821677441U CN209290478U CN 209290478 U CN209290478 U CN 209290478U CN 201821677441 U CN201821677441 U CN 201821677441U CN 209290478 U CN209290478 U CN 2092904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ring column
waist hole
adjustment sheet
shaped waist
bar shap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67744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Development Co Ltd
Zhejiang Geely Remote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xi New Energy Automobile Industry Co Ltd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xi New Energy Automobile Industry Co Ltd,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xi New Energy Automobil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67744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904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904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904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转向管柱调节装置,其可调节地将所述转向管柱连接于车辆的前围骨架处,包括:与所述转向管柱连接的调节片,其随着转向管柱的运动而运动;支撑机构,与前围骨架固定连接,且与调节片活动连接,以支撑调节片及转向管柱,且允许调节片相对于支撑机构运动;以及气弹簧,设置在支撑机构与调节片之间,且配置成在转向管柱受到沿其调节方向上的作用力时受控地启动,以直接地向调节片提供沿调节方向的支撑力,从而间接地促使转向管柱沿调节方向运动。该转向管柱调节装置的智能化程度高,用户能轻松将方向盘调节至需要的位置,从而使得用户体验好。

Description

一种转向管柱调节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转向管柱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客车转向管柱普遍采用普通转向管柱,与仪表台总成分别固定在前围骨架上。普通转向管柱由转向轴总成、转向传动轴支承套筒、转向柱安装支架总成、传动轴总成、限位螺栓、锁紧手轮等组成。转动锁紧手轮可实现上下±15mm的调节和前后±5°调节,转向柱Z向夹角25°。普通管柱通过转向柱安装支架总成与前围骨架固定,传动轴总成4的伸缩长度根据不同车型布置方案做匹配设计,转向轴总成与方向盘相连。普通转向管柱普通转向管柱受结构限制,目前存在三方面不足:1.普通管柱上下前后调整时需手动拧开锁紧手轮,待调整到合适位置后再手动拧紧,自动化程度较低。2.普通管柱不能随仪表表头一起调节,会导致管柱调整后方向盘挡住一部分仪表显示屏、控制开关等,视野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的转向管柱调节装置的智能化程度不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要解决仪表台不能随着转向管柱调节而导致视野较差的问题。
特别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转向管柱调节装置,其可调节地将所述转向管柱连接于车辆的前围骨架处,包括:
与所述转向管柱连接的调节片,其随着所述转向管柱的运动而运动;和
支撑机构,与所述前围骨架固定连接,且与所述调节片活动连接,以支撑所述调节片及所述转向管柱,且允许所述调节片相对于所述支撑机构运动;以及
气弹簧,设置在所述支撑机构与所述调节片之间,且配置成在所述转向管柱受到沿其调节方向上的作用力时受控地启动,以直接地向所述调节片提供沿所述调节方向的支撑力,从而间接地促使所述转向管柱沿所述调节方向运动。
可选地,还包括:
移动限位组件,用于限制所述转向管柱沿预设的线型运动轨迹运动,并限制所述转向管柱的线型运动行程;以及
摆角限位组件,用于限制所述转向管柱沿预设的摆动轨迹摆动,并限制所述转向管柱的摆角行程。
可选地,所述移动限位组件包括开设在所述支撑机构上的第一条形腰孔和设置在所述调节片上的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插入所述第一条形腰孔中,并可操作地沿所述第一条形孔移动。
可选地,所述气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支撑机构和所述第一限位块上。
可选地,所述摆角限位组件包括:
开设在所述支撑机构上的第二条形腰孔,所述第二条形腰孔与所述第一条形腰孔平行;
设置在所述调节片处的扇形腰孔,其位于所述调节片的与所述转向管柱连接处相反的一侧处,所述扇形腰孔靠近与所述第二条形腰孔,且所述扇形腰孔中心线所形成的弧形的任一位置与所述第二条形腰孔相交的角度大于0°;和
第二限位块,插入在所述扇形腰孔以及所述第二条形腰孔处,以在所述调节片随着所述转向管柱上下运动时限制所述调节片下端沿着所述第二条形腰孔处上下运动,且在所述调节片随着所述转向管柱摆动时利用所述扇形腰孔及所述第二条形腰孔限制所述调节片及所述转向管柱的摆动角度。
可选地,还包括锁止机构,所述锁止机构与所述支撑机构以及所述转向管柱连接,以锁止或者开启所述转向管柱相对所述支撑机构的运动;
所述锁止机构包括:
固定部件,其利用支架与所述支撑机构连接,且共同固定于所述车辆的前围骨架处;
锁止部件,与所述转向管柱连接,以与所述转向管柱联动;
其中,当所述锁止部件锁止时,所述锁止部件与所述固定部件之间固定连接,以阻止所述转向管柱相对所述支撑机构运动,当所述锁止部件开启时,所述锁止部件与所述固定部件之间活动连接,以允许所述转向管柱相对所述支撑机构运动。
可选地,所述固定部件包括位于所述支架两侧的滑片,每一所述滑片处设置有第三条形腰孔,在所述第三条形腰孔的一侧设置有齿条,所述齿条与所述第三条形腰孔平行设置;
所述锁止部件包括:
螺杆,其穿设于所述第三条形腰孔处,并且在所述螺杆的两端处固定设置有与所述齿条啮合的齿轮;
螺杆套筒,套设在所述螺杆外侧,其与所述转向管柱固定连接;和
锁止元件,其设置在所述螺杆套筒处,以锁止和启动所述螺杆使所述螺杆在所述螺杆套筒内转动。
可选地,还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一面与所述转向管柱连接,另一面与仪表台表头连接,以使得所述仪表台表头随着所述转向管柱的运动而运动。
可选地,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转向管柱固定连接,且所述转向管柱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支撑机构以及所述底板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电磁阀安装支架,其连接在所述支架及所述前围骨架之间;所述电磁阀安装支架处设置有电磁阀,用以启动或者关闭所述气弹簧和/或所述锁止元件。
本实用新型的转向管柱调节装置利用气弹簧给予支撑调节片的力,当用户给予方向盘或者转向管柱一定的调节力时,气弹簧会提供与调节方向相同的支撑力,从而节省了用户的操作力。该转向管柱调节装置的智能化程度高,用户能轻松将方向盘调节至需要的位置,从而使得用户体验好。
本实用新型将原仪表台表头从仪表台剥离,与转向管柱调节装置连接,在转向管柱调节时,仪表台也跟随其一起被调节,实现转向管柱与仪表台表头联动,使仪表台表头随管柱一起调节,提高驾驶员视野。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转向管柱调节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转向管柱调节装置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转向管柱调节装置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转向管柱调节装置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调节片、支撑机构与锁止机构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锁止机构的示意性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转向管柱调节装置100的示意性结构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转向管柱调节装置100的示意性侧视图;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转向管柱调节装置100的示意性俯视图。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转向管柱调节装置100的示意性立体图。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转向管柱调节装置100可调节地将转向管柱300连接于车辆的前围骨架200处。具体地,转向管柱调节装置100可以包括调节片10、支撑机构20和气弹簧80。其中,调节片10与转向管柱300连接,其可以随着转向管柱300的运动而运动。支撑机构20一部分与前围骨架200固定连接,另一部分与调节片10活动连接,以支撑调节片10及转向管柱300,且允许调节片10相对于支撑机构20运动。气弹簧80设置在所述支撑机构20与所述调节片10之间,且配置成在所述转向管柱300受到沿其调节方向上的作用力时受控地启动,以直接地向所述调节片10提供沿所述调节方向的支撑力,从而间接地促使所述转向管柱300沿所述调节方向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的转向管柱调节装置100利用气弹簧80连接在调节片10和支撑机构20之间。调节片10随着转向管柱300的运动而运动,而支撑机构20与车辆的前围骨架200固定连接,不能随意运动。当用户有意调节转向管柱300的高度或者角度时,只需要用力施加给转向管柱300上。此时,气弹簧80会给予调节片10一个在调节方向上的支撑力,而调节片10再给予转向管柱300一个支撑力,此时只需要利用很小的力即可带动转向管柱300的运动,从而节省了用户的操作力。该转向管柱调节装置100的智能化程度高,用户能轻松将方向盘调节至需要的位置,从而使得用户体验好。
作为一个具体地实施例,本实施例的转向管柱调节装置100还可以包括移动限位组件30和摆角限位组件40。移动限位组件30用于限制所述转向管柱300沿预设的线型运动轨迹运动,并限制所述转向管柱300的线型运动行程。摆角限位组件40用于限制所述转向管柱300沿预设的摆动轨迹摆动,并限制所述转向管柱300的摆角行程。
作为一个具体地实施例,本实施例的转向管柱调节装置100还可以包括气弹簧80,其一部分设置在支撑机构20的下过渡支架22处,另一端与第一限位块32连接。当转向管柱300受到向上的力时,气弹簧80会给予第一限位块32向上的力,从而间接的给予转向管柱300向上的辅助支撑力,节省用户用力,提高使用体验。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调节片、支撑机构与锁止机构的示意性结构图。
作为一个具体地实施例,移动限位组件30可以包括第一条形腰孔31和第一限位块32。第一条形腰孔31开设在支撑机构20上。第一限位块32与调节片10连接,且插入于第一条形腰孔31处,并可操作地沿第一条形腰孔31移动。
具体地,支撑机构20包括上过渡支架21和下过渡支架22。上过渡支架21与下过渡支架22连接,截面均为“U”字形。调节片10为两片,相对的设置在转向管柱300的两侧。并且两片调节片10则分别与上过渡支架21及下过渡支架22的两平行侧面平行设置。第一条形腰孔31设置在上过渡支架21的两个相对平行的侧边处。第一条形腰孔31的方向与转向管柱300的调节方向一致。一般情况下,调节方向为斜向上,即为方向盘向靠近驾驶员的方向斜向上。具体方向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设计。第一限位块32则与调节片10连接,并横向插设在第一条形腰孔31的位置处。当转向管柱300带动调节片10上下(图中所示的第一条形腰孔31方向)运动时,由于第一限位块32卡接在第一条形腰孔31处,因此,调节片10与转向管柱300只能沿着第一条形腰孔31的方向进行线型运动。并且由于第一条形腰孔31具有边缘,从而利用第一条形腰孔31的边缘限制转向管柱300的运动行程。
作为一个具体地实施例,摆角限位组件40可以包括扇形腰孔41、第二条形腰孔42和第二限位块43。扇形腰孔41设置在调节片10处,并位于调节片10的与转向管柱300连接处相反的一侧处。第二条形腰孔42设置在下过渡支架22处,并位于靠近扇形腰孔41的位置处。扇形腰孔41中心线所形成的弧形的任一位置与第二条形腰孔42相交的角度大于0°。第二限位块43插入在扇形腰孔41以及第二条形腰孔42处,以在所述调节片10随着所述转向管柱300上下运动时限制所述调节片10下端沿着所述第二条形腰孔42处上下运动,且在所述调节片10随着所述转向管柱300摆动时利用所述扇形腰孔41及所述第二条形腰孔42限制所述调节片10及所述转向管柱300的摆动角度。
具体地,调节片10在安装在支撑机构20上时,其上端处与转向管柱300连接,下端处设置扇形腰孔41。该扇形腰孔41的中心线与第二条形腰孔42相交的角度几乎垂直。第一条形腰孔31与第二条形腰孔42平行,并且其方向与转向管柱300的调节方向相同。当转向管柱300向与调节片10的平面平行的方向摆动时,其调节片10的下端会跟随着转向管柱300而摆动。第二限位块43卡接在第二条形腰孔42与扇形腰孔41处,而扇形腰孔41具有边缘,因此会限制调节片10的摆动角度,具体角度范围为±6.5°。具体地,第二限位块43可以是气缸,并且该气缸两侧具有凸起结构,该凸起结构卡接在两侧的扇形腰孔41和第二条形腰孔42处,随着调节片10运动。
另外,作为一个具体地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条形腰孔31的上部处为直接开口,当调节片10随着转向管柱300上下运动时,第一条形腰孔31只能限制转向管柱300向下运动的行程。而本实施例的第二条形腰孔42两端部都是封闭的,当转向管柱300向上运动至一定的行程时会被第二条形腰孔42的上端限制,从而限制转向管柱300向上运动的行程。也就是说,整个转向管柱300的沿调节方向的运动行程收到第一条形腰孔31和第二条形腰孔42的共同限制,其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设计限定。本实施例中,第一条形腰孔31和第二条形腰孔42允许转向管柱在调节方向上的限定的尺寸为±35mm。
具体地,本实施例的转向管柱调节装置100具有较大转向管柱300前后摆动量即转动角度达到±6.5°,同时具有较大的转向管柱300上下运动轨道长度,进而提高管柱上下运动行程,及运动行程到达±35mm,覆盖155CM~185CM人群,增加其应用的范围,提高用户体验。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锁止机构的示意性立体图。作为一个具体地实施例,本实施例的转向管柱调节装置100还可以包括锁止机构50,锁止机构50与支撑机构20以及转向管柱300连接,以锁止或者开启转向管柱300相对支撑机构20的运动。锁止机构50可以包括固定部件60和锁止部件70。其中,固定部件60利用支架64与支撑机构20连接,且共同固定于车辆的前围骨架200处。锁止部件70与转向管柱300连接,以与转向管柱300联动。其中,当锁止部件70锁止时,锁止部件70与固定部件60之间固定连接,以阻止转向管柱300相对支撑机构20运动,当锁止部件70开启时,锁止部件70与固定部件60之间活动连接,以允许转向管柱300相对支撑机构20运动。
具体地,固定部件60包括位于支架64两侧的滑片61,每一滑片61处设置有第三条形腰孔62。在第三条形腰孔62的一侧设置有齿条63,齿条63与第三条形腰孔62平行设置。锁止部件70可以包括螺杆71、螺杆套筒72和锁止元件73。螺杆71穿设于第三条形腰孔62处,并且在螺杆71的两端处固定设置有与齿条63啮合的齿轮74。螺杆套筒72套设在螺杆71外侧,其与转向管柱300固定连接。锁止元件73设置在螺杆套筒72处,以锁止和启动螺杆71使螺杆71在螺杆套筒72内转动。具体地,螺杆套筒72、锁止元件73均与转向管柱300连接,其在转向管柱300运动时会跟随转向管柱300运动。此时由于螺杆71穿设在滑片61处,滑片61有固定在车辆的前围骨架200处,因此螺杆71只能跟随螺杆套筒72沿着第三条形腰孔62运动。又因为螺杆71处设置齿轮74,而滑片61处设置有齿条63,则通过齿轮74和齿条63的配合,螺杆71会转动。整个锁止元件73就是用来锁止螺杆71的转动。当锁止元件73将螺杆71卡住时,那么螺杆71无法转动,此时无法调节转向管柱300的高度。当锁止元件73未将螺杆71卡住时,螺杆71可以转动,此时可以调节转向管柱300的高度。
作为一个具体地实施例,本实施例中锁止元件73为另一个气缸。其在停止工作时将螺杆71锁紧,防止螺杆71转动,从而阻止转向管柱300的运动。当该气缸开始工作时,将螺杆71放开,此时螺杆71可以转动,从而当用力在转向管柱300上时,转向管柱300可以运动。
作为一个具体地实施例,在转向管柱调节装置100的锁止机构50的一侧还包括底板90,底板90一面与转向管柱300连接,另一面与仪表台表头连接,以使得仪表台表头随着转向管柱300的运动而运动。本实施例中的将原仪表台表头从仪表台剥离,与转向管柱调节装置100螺接,实现转向管柱300与仪表台表头联动,使仪表台表头随管柱300一起调节,提高驾驶员视野。
具体地,该底板90又通过一连接板91与螺杆套筒72连接,在连接处具有锁止垫片93。该锁止垫片93位于螺杆套筒72与滑片61之间,以在安装齿轮74及滑片61时,使螺杆套筒72与滑片61能够相互贴合,具有一定的压力。
作为一个具体地实施例,整个转向管柱调节装置100还可以包括连接件94,连接件94与转向管柱300固定连接,且转向管柱300通过连接件94与支撑机构20以及底板90连接。该连接件94是铸铝件,其中间为空心结构,转向管柱300从中间穿过,四周通过螺栓与转向管柱300连接。另外,连接件94还同时与调节片10及底板90连接。当转向管柱300可以在其中自由转动,但当转向管柱300上下运动,或者向前后摆动时,连接件94、调节片10以及底板90随着上下运动或者摆动。
作为一个具体地实施例,整个转向管柱调节装置100还可以包括电磁阀安装支架400,其连接在支架64及前围骨架200之间。电磁阀安装支架400处设置有电磁阀401,用以启动或者关闭气弹簧和/或锁止元件73。
整个转向管柱调节装置100的连接关系是:
滑片61、支撑机构20均与电磁阀安装支架400连接,电磁阀安装支架400再与前围骨架200连接,使滑片61、支撑机构20均固定在车辆上不能运动。底板90、调节片10均与连接件94连接,调节片10上的第一限位块32与穿插在支撑机构20上的第一条形腰孔31处。第二限位块43穿插在调节片10上的扇形腰孔41、支撑机构20的第二条形腰孔42处。底板90通过连接板91再与螺杆套筒72连接。螺杆套筒72内部设置螺杆71,螺杆71两侧穿设在滑片61的两个第三条形腰孔62处,并且设置在螺杆71两侧的齿轮74与滑片61上的齿轮74配合。螺杆套筒72外设置锁止元件73,用以锁止和启动螺杆71的运动。
整个转向管柱调节装置100的动作原理是:
启动转向管柱调节装置100时,首先需要启动开关,电磁阀401开启,气弹簧80和气缸即锁止元件73开始取气工作。此时气缸即锁止元件73放开螺杆71,螺杆71可以相对螺杆套筒72转动,转向管柱300可以运动。当用户向上提起方向盘时,转向管柱300随着方向盘的运动而运动。此时电磁阀安装支架400、滑片61和支撑机构20不动,气弹簧80给予调节片10和转向管柱300向上的力,减轻用户向上的力量。在转向管柱300运动的过程中,调节片10共同运动。受到支撑机构20的限制,调节片10向上只能运动至第二限位块43卡接在第二条形腰孔42的最上端位置处。而调节片10向下只能运动至第一限位块32卡接在第一条形腰孔31的最下端位置处。当用户给予转向管柱300沿着调节片10的扇形腰孔41所在平面的转动力量时,调节片10跟随转向管柱300转动。第二限位块43受到第二条形腰孔42的阻挡,在扇形腰孔41内运动。当调节片10运动至第二限位块43卡接在扇形腰孔41的两端时,运动会被限制,从而限制摆角角度。当方向盘被调节至合适的高度和位置时,关闭开关,此时电磁阀401关闭,气缸将螺杆71锁住,方向盘及转向管柱300会停止在调节后的位置处,从而便于使用。
本实施例中的转向管柱调节机构100,利用气弹簧80提供调节的力,可以大大减小使用者在调节方向盘需要施加的力,改善用户体验。
另外,本实施例中,利用支撑机构20限制转向管柱300的线型运动幅度为±35mm,且使转向管柱300前后的摆角幅度为±6.5°。由于本实施例的转向管柱调节装置100具有较大转向管柱300前后摆动量;同时具有较大的转向管柱300上下运动轨道长度,进而提高管柱上下运动行程,进一步覆盖155CM~185CM人群,增加其应用的范围,提高用户体验。
在转向管柱300运动过程中,底板90以及设置在底板90上的仪表表头都会随着转向管柱300的运动而运动,从而便于驾驶员观看仪表。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转向管柱调节装置,其可调节地将所述转向管柱连接于车辆的前围骨架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与所述转向管柱连接的调节片,其随着所述转向管柱的运动而运动;和
支撑机构,与所述前围骨架固定连接,且与所述调节片活动连接,以支撑所述调节片及所述转向管柱,且允许所述调节片相对于所述支撑机构运动;以及
气弹簧,设置在所述支撑机构与所述调节片之间,且配置成在所述转向管柱受到沿其调节方向上的作用力时受控地启动,以直接地向所述调节片提供沿所述调节方向的支撑力,从而间接地促使所述转向管柱沿所述调节方向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管柱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移动限位组件,用于限制所述转向管柱沿预设的线型运动轨迹运动,并限制所述转向管柱的线型运动行程;以及
摆角限位组件,用于限制所述转向管柱沿预设的摆动轨迹摆动,并限制所述转向管柱的摆角行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管柱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限位组件包括开设在所述支撑机构上的第一条形腰孔和设置在所述调节片上的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插入所述第一条形腰孔中,并可操作地沿所述第一条形腰孔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管柱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支撑机构和所述第一限位块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向管柱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摆角限位组件包括:
开设在所述支撑机构上的第二条形腰孔,所述第二条形腰孔与所述第一条形腰孔平行;
设置在所述调节片处的扇形腰孔,其位于所述调节片的与所述转向管柱连接处相反的一侧处,所述扇形腰孔靠近与所述第二条形腰孔,且所述扇形腰孔中心线所形成的弧形的任一位置与所述第二条形腰孔相交的角度大于0°;和
第二限位块,插入在所述扇形腰孔以及所述第二条形腰孔处,以在所述调节片随着所述转向管柱上下运动时限制所述调节片下端沿着所述第二条形腰孔处上下运动,且在所述调节片随着所述转向管柱摆动时利用所述扇形腰孔及所述第二条形腰孔限制所述调节片及所述转向管柱的摆动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向管柱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锁止机构,所述锁止机构与所述支撑机构以及所述转向管柱连接,以锁止或者开启所述转向管柱相对所述支撑机构的运动;
所述锁止机构包括:
固定部件,其利用支架与所述支撑机构连接,且共同固定于所述车辆的前围骨架处;
锁止部件,与所述转向管柱连接,以与所述转向管柱联动;
其中,当所述锁止部件锁止时,所述锁止部件与所述固定部件之间固定连接,以阻止所述转向管柱相对所述支撑机构运动,当所述锁止部件开启时,所述锁止部件与所述固定部件之间活动连接,以允许所述转向管柱相对所述支撑机构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向管柱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件包括位于所述支架两侧的滑片,每一所述滑片处设置有第三条形腰孔,在所述第三条形腰孔的一侧设置有齿条,所述齿条与所述第三条形腰孔平行设置;
所述锁止部件包括:
螺杆,其穿设于所述第三条形腰孔处,并且在所述螺杆的两端处固定设置有与所述齿条啮合的齿轮;
螺杆套筒,套设在所述螺杆外侧,其与所述转向管柱固定连接;和
锁止元件,其设置在所述螺杆套筒处,以锁止和启动所述螺杆使所述螺杆在所述螺杆套筒内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或6所述的转向管柱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一面与所述转向管柱连接,另一面与仪表台表头连接,以使得所述仪表台表头随着所述转向管柱的运动而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向管柱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转向管柱固定连接,且所述转向管柱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支撑机构以及所述底板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向管柱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电磁阀安装支架,其连接在所述支架及所述前围骨架之间;
所述电磁阀安装支架处设置有电磁阀,用以启动或者关闭所述气弹簧和/或所述锁止元件。
CN201821677441.5U 2018-10-15 2018-10-15 一种转向管柱调节装置 Active CN2092904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77441.5U CN209290478U (zh) 2018-10-15 2018-10-15 一种转向管柱调节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77441.5U CN209290478U (zh) 2018-10-15 2018-10-15 一种转向管柱调节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90478U true CN209290478U (zh) 2019-08-23

Family

ID=676541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677441.5U Active CN209290478U (zh) 2018-10-15 2018-10-15 一种转向管柱调节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9047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66353A (zh) * 2019-09-19 2019-11-19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仪表台调节机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66353A (zh) * 2019-09-19 2019-11-19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仪表台调节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290478U (zh) 一种转向管柱调节装置
CN201111948Y (zh) 用钢丝绳调节平板电视机倾角的壁挂架
CN204852807U (zh) 可调节式液晶电视挂架
CN204734184U (zh) 带有伸缩式腰垫的椅子
CN207250096U (zh) 用于车辆的多媒体显示屏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08622248A (zh) 一种自行车座椅调节装置
CN112355511B (zh) 一种民用建筑施工建造用柱状下水管道端头均匀焊接装置
CN209485152U (zh) 瞄准器
CN114278788A (zh) 一种页岩甲烷原位燃爆实施用管道定位装置
CN211632202U (zh) 一种计算机教学辅助设备
CN207260816U (zh) 具有门缝间隙调节功能的门铰链结构
CN109404665B (zh) 一种具有快速调节功能的计算机显示器安装结构
CN209159665U (zh) 一种罐体运输车的支撑装置
CN216201049U (zh) 燃气阀门助力开关工具
CN202674741U (zh) 桌面安装用显示屏支臂
CN217273227U (zh) 一种可调节的场景图形用显示屏幕面板
CN207875899U (zh) 一种电动代步车t把头调节装置
CN209281747U (zh) 便携式多功能教学焊接支架
CN202515050U (zh) 一种白板支架
CN218624938U (zh) 一种可调节勘查铲
CN208610245U (zh) 一种可调节转椅靠背
CN204829193U (zh) 液晶电视挂架
CN214165885U (zh) 一种土木工程管件放置架
CN203793483U (zh) 一种便携式三轮电动车坐垫组件
CN213225921U (zh) 机舱罩金属件定位工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Room 612, building 1, 1760 Jiangling Road,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Geely Remote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Group Co.,Ltd.

Patentee after: SHANXI NEW ENERGY AUTOMOBILE INDUSTRY Co.,Ltd.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612, building 1, 1760 Jiangling Road,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GROUP Co.,Ltd.

Patentee before: SHANXI NEW ENERGY AUTOMOBILE INDUSTRY Co.,Ltd.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Ltd.

Address after: Room 612, building 1, 1760 Jiangling Road,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GROUP Co.,Ltd.

Patentee after: SHANXI NEW ENERGY AUTOMOBILE INDUSTRY Co.,Ltd.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612, building 1, 1760 Jiangling Road,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S Co.,Ltd.

Patentee before: SHANXI NEW ENERGY AUTOMOBILE INDUSTRY Co.,Ltd.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217

Address after: Room 612, building 1, 1760 Jiangling Road,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Geely Remote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Group Co.,Ltd.

Patentee after: Zibo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Development Co.,Ltd.

Patentee after: SHANXI NEW ENERGY AUTOMOBILE INDUSTRY Co.,Ltd.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612, building 1, 1760 Jiangling Road,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Geely Remote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Group Co.,Ltd.

Patentee before: SHANXI NEW ENERGY AUTOMOBILE INDUSTRY Co.,Ltd.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830

Address after: 310051 No. 1760, Jiangling Road, Hangzhou, Zhejiang, Binjiang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Ltd.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Geely Remote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Group Co.,Ltd.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612, building 1, 1760 Jiangling Road,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Geely Remote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Group Co.,Ltd.

Patentee before: Zibo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Development Co.,Ltd.

Patentee before: SHANXI NEW ENERGY AUTOMOBILE INDUSTRY Co.,Ltd.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