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90164U - 一种用于车辆增程器的发动机进气冷却系统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车辆增程器的发动机进气冷却系统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90164U
CN209290164U CN201821844826.6U CN201821844826U CN209290164U CN 209290164 U CN209290164 U CN 209290164U CN 201821844826 U CN201821844826 U CN 201821844826U CN 209290164 U CN209290164 U CN 2092901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cooling system
engine charge
vehicle
charge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84482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国娇
霍元
徐秀华
阚文君
朱利
李英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Sichuan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Zhejia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Sichuan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Zhejia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Sichuan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Zhejia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84482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901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901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901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增程器的发动机进气冷却系统及车辆,属于车辆技术领域。所述发动机包括增压器和进气歧管,所述发动机进气冷却系统包括中冷器,串联在所述车辆的电驱动回路冷却系统中;以及发动机进气冷却管路,连通所述增压器和所述进气歧管,并穿过所述中冷器,以允许从所述增压器流出的压缩后的气体经所述发动机进气冷却管路流向所述进气歧管,并在流经所述中冷器的过程中与所述电驱动回路冷却系统中的液体进行热交换,从而对流向所述进气歧管的气体进行冷却。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发动机进气冷却系统。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减少发动机进气冷却系统对整车布置空间的占用。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车辆增程器的发动机进气冷却系统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增程器的发动机进气冷却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带有增压器的发动机,在空气被压气机压缩后温度会升高,若前述温度较高的空气直接通过发动机进气歧管进入燃烧室参加燃烧,其会影响发动机油耗、功率和排气温度,同时,还可能导致发动机爆震。因此,需要将压缩后的空气进行冷却。
目前,传统车一般采用独立的水冷系统对压缩后的空气进行冷却,该独立的水冷系统包括水冷中冷器和中冷散热器。
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增程式车辆应运而生,在该种车辆中,由于布置空间的限制,很难将独立的水冷系统布置在合适的位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车辆增程器的发动机进气冷却系统,以解决因增程式车辆布置空间有限而不能将传统水冷系统布置在车辆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另一个目的在于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含所述发动机进气冷却系统,所述发动机进气冷却系统能够解决因增程式车辆布置空间有限而不能将传统水冷系统布置在车辆中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增程器的发动机进气冷却系统,所述发动机包括增压器和进气歧管,所述发动机进气冷却系统包括:
中冷器,串联在所述车辆的电驱动回路冷却系统中;以及
发动机进气冷却管路,连通所述增压器和所述进气歧管,并穿过所述中冷器,以允许从所述增压器流出的压缩后的气体经所述发动机进气冷却管路流向所述进气歧管,并在流经所述中冷器的过程中与所述电驱动回路冷却系统中的液体进行热交换,从而对流向所述进气歧管的气体进行冷却。
进一步地,所述发动机进气冷却管路包括中冷进气管和中冷出气管,所述中冷进气管的一端与所述增压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中冷器连接,所述中冷出气管的一端与所述中冷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进气歧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车辆的电驱动回路冷却系统包括:
具有冷却泵的冷却回路,所述冷却回路经过发电机、发电机控制器、驱动电机和驱动电机控制器,以吸收所述发电机、发电机控制器、驱动电机和驱动电机控制器产生的热量;
其中,所述冷却回路还包括散热装置,用于降低所述冷却回路中的冷却液的温度;且
所述中冷器位于所述冷却泵的下游并与所述冷却泵的一端通过管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装置包括散热器,所述冷却回路中的冷却液经过所述散热器,以降低所述冷却液的温度。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风扇,与所述散热器可拆卸连接,以带走所述散热器周围的空气。
进一步地,所述车辆的电驱动回路冷却系统还包括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冷却泵与所述中冷器之间,以检测所述冷却回路中的冷却液的温度。
进一步地,还包括整车控制器,与所述温度传感器信号连接,以控制所述风扇的转速。
进一步地,所述车辆的电驱动回路冷却系统还包括四合一控制器,所述冷却回路经过所述四合一控制器,以吸收所述四合一控制器产生的热量。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回路还包括空气分离器,用于去除所述冷却回路中的气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增程器,还包括上述所述的用于所述增程器的发动机进气冷却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辆增程器的发动机进气冷却系统及车辆,通过将中冷器串联在所述车辆的电驱动回路冷却系统中,当发动机进气冷却系统中的气体经过中冷器时,能够将气体的热量传递至中冷器中的低温液体以完成对气体的降温,因而可以减少发动机进气冷却系统中的散热装置,因此有效减少了发动机进气冷却系统对整车布置空间的占用。
进一步的,由于减少了发动机进气冷却系统中的散热装置,因而有效降低了车辆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附图中:
图1是按照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发动机进气冷却系统和车辆电驱动回路冷却系统的原理图;
图2是按照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电驱动回路冷却系统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图1是按照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发动机进气冷却系统和车辆电驱动回路冷却系统的原理图。如图1所示,所述发动机进气冷却系统包括中冷器2和发动机进气冷却管路1。所述中冷器2串联在所述车辆的电驱动回路冷却系统20中,所述发动机进气冷却管路1连通增压器3和进气歧管4,并穿过所述中冷器2,以允许从所述增压器3流出的压缩后的气体经所述发动机进气冷却管路1流向所述进气歧管4,并在流经所述中冷器2的过程中与所述电驱动回路冷却系统20中的液体进行热交换,从而对流向所述进气歧管4的气体进行冷却。在这里,所述中冷器2可以为水冷中冷器,其为内部含有散热管带的腔体结构,气体从散热管带的间隙中流过,散热管带内部为电驱动回路冷却系统20中的冷却水,通过冷却水的流动将气体中的热量带走,从而达到冷却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辆增程器的发动机进气冷却系统,通过将中冷器2串联在所述车辆的电驱动回路冷却系统20中,当发动机进气冷却系统中的气体经过中冷器2时,能够将气体的热量传递至中冷器2中的低温液体以完成对气体的降温,因而可以减少发动机进气冷却系统中的散热装置,因此有效减少了发动机进气冷却系统对整车布置空间的占用。同时,由于减少了发动机进气冷却系统中的散热装置,因而有效降低了车辆的生产成本。
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发动机进气冷却管路1包括中冷进气管11和中冷出气管12,所述中冷进气管11的一端与所述增压器3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中冷器2连接,所述中冷出气管12的一端与所述中冷器2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进气歧管4连接。
进一步的,图2是按照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电驱动回路冷却系统的原理图,如图2所示,所述车辆的电驱动回路冷却系统20可以包括具有冷却泵5的冷却回路。所述冷却回路可以经过发电机6、发电机控制器7、驱动电机8和驱动电机控制器9,以吸收所述发电机6、发电机控制器7、驱动电机8和驱动电机控制器9产生的热量。其中,所述冷却回路还可以包括散热装置10,用于降低所述冷却回路中的冷却液的温度。同时,所述中冷器2可以位于所述冷却泵5的下游并与所述冷却泵5的一端通过管路连接。在这里,所述冷却泵5可以为电子水泵。
通过将中冷器2设置在冷却泵5的下游并与所述冷却泵5的一端通过管路连接,最低温度的冷却液首先进入中冷器2中用以冷却发动机进气,以此便能够充分提高冷却液对发动机进气的冷却效率。在这里,冷却液可以是水。
具体的,所述散热装置10可以包括散热器,所述冷却回路中的冷却液经过所述散热器,以降低所述冷却液的温度。在这里,所述散热器为车辆冷却系统用散热器,可以为管带式或者管片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只要能够起到散热作用即可。同时,所述散热装置10还可以包括风扇,与所述散热器可拆卸连接,可以通过卡接或者螺栓连接在一起,以带走所述散热器周围的空气。
更具体的,所述车辆的电驱动回路冷却系统还可以包括温度传感器13,位于所述冷却泵5与所述中冷器2之间,以检测所述冷却回路中的冷却液的温度。同时,所述车辆的电驱动回路的冷却系统还可以包括整车控制器(图中未示出),与所述温度传感器13信号连接,以控制所述风扇的转速。当冷却液温度较低时,整车控制器控制风扇降低其转速,当冷却液温度较高时,控制其提高转速,以此来实现为系统冷却的目的。
此外,所述车辆的电驱动回路冷却系统还可以包括四合一控制器14,所述冷却回路经过所述四合一控制器14,以吸收所述四合一控制器产生的热量。所述冷却回路还可以包括空气分离器15,用于去除所述冷却回路中的气体。在这里,所述四合一控制器14是整车的一个部件,并且是一个集成部件,用来转化电流,比如交流变直流,或者直流变交流,车辆转向控制和车辆制动控制等。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车辆的电驱动回路中的部件与发动机进气在需要散热时对冷却液的温度要求相近,因此可以将中冷器2串联在车辆的电驱动回路的冷却系统中,由此还减少了发动机进气冷却系统中的散热装置,因此,只要选择合适的散热器、风扇和冷却泵5,就可以充分实现系统的水温平衡。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增程器,还包括上述所述的用于所述增程器的发动机进气冷却系统。本实施例中的发动机进气冷却系统与上述发动机进气冷却系统完全相同,针对发动机进气冷却系统部分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由于所述车辆包括发动机进气冷却系统,因此通过将中冷器2串联在所述车辆的电驱动回路冷却系统20中,当发动机进气冷却系统中的气体经过中冷器2时,能够将气体的热量传递至中冷器2中的低温液体以完成对气体的降温,因而可以减少发动机进气冷却系统中的散热装置,因此有效减少了发动机进气冷却系统对整车布置空间的占用。同时,由于减少了发动机进气冷却系统中的散热装置,因而有效降低了车辆的生产成本。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车辆增程器的发动机进气冷却系统,所述发动机包括增压器和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进气冷却系统包括:
中冷器,串联在所述车辆的电驱动回路冷却系统中;以及
发动机进气冷却管路,连通所述增压器和所述进气歧管,并穿过所述中冷器,以允许从所述增压器流出的压缩后的气体经所述发动机进气冷却管路流向所述进气歧管,并在流经所述中冷器的过程中与所述电驱动回路冷却系统中的液体进行热交换,从而对流向所述进气歧管的气体进行冷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进气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进气冷却管路包括中冷进气管和中冷出气管,所述中冷进气管的一端与所述增压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中冷器连接,所述中冷出气管的一端与所述中冷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进气歧管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动机进气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的电驱动回路冷却系统包括:
具有冷却泵的冷却回路,所述冷却回路经过发电机、发电机控制器、驱动电机和驱动电机控制器,以吸收所述发电机、发电机控制器、驱动电机和驱动电机控制器产生的热量;
其中,所述冷却回路还包括散热装置,用于降低所述冷却回路中的冷却液的温度;且
所述中冷器位于所述冷却泵的下游并与所述冷却泵的一端通过管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进气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包括散热器,所述冷却回路中的冷却液经过所述散热器,以降低所述冷却液的温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进气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风扇,与所述散热器可拆卸连接,以带走所述散热器周围的空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进气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的电驱动回路冷却系统还包括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冷却泵与所述中冷器之间,以检测所述冷却回路中的冷却液的温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动机进气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整车控制器,与所述温度传感器信号连接,以控制所述风扇的转速。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进气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的电驱动回路冷却系统还包括四合一控制器,所述冷却回路经过所述四合一控制器,以吸收所述四合一控制器产生的热量。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进气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回路还包括空气分离器,用于去除所述冷却回路中的气体。
10.一种车辆,包括增程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所述增程器的发动机进气冷却系统。
CN201821844826.6U 2018-11-09 2018-11-09 一种用于车辆增程器的发动机进气冷却系统及车辆 Active CN2092901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44826.6U CN209290164U (zh) 2018-11-09 2018-11-09 一种用于车辆增程器的发动机进气冷却系统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44826.6U CN209290164U (zh) 2018-11-09 2018-11-09 一种用于车辆增程器的发动机进气冷却系统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90164U true CN209290164U (zh) 2019-08-23

Family

ID=676482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844826.6U Active CN209290164U (zh) 2018-11-09 2018-11-09 一种用于车辆增程器的发动机进气冷却系统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9016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55288A (zh) * 2020-12-24 2021-03-09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热管理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55288A (zh) * 2020-12-24 2021-03-09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热管理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98841B (zh) 混合动力汽车电池包热管理系统
CN109572365A (zh) 混合动力车型热管理系统
CN109910592A (zh) 一种混合动力车辆集成散热的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6567769B (zh) 一种基于温差发电技术的车用发动机热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08054459A (zh) 一种车辆电池包的热管理系统及热管理方法
CN201133280Y (zh) 一种发动机中冷系统
CN105201626A (zh)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
CN209290164U (zh) 一种用于车辆增程器的发动机进气冷却系统及车辆
CN108506089A (zh) 一种小功率低噪声隔音舱式风冷电源
CN207758778U (zh) 一种冷却装置、列车牵引系统及列车
CN201265446Y (zh) 发动机散热器组及带有散热器组的发动机冷却系统
CN208079654U (zh) 水冷电机控制器
CN207902160U (zh) 一种纯电动汽车电器冷却系统
CN205990960U (zh) 一种独立式水空中冷器智能温控冷却系统
CN105863806A (zh) 一种带低温散热器的双冷却循环系统
CN105927358A (zh) 一种带低温散热器的发动机双循环冷却系统改进结构
CN105888811A (zh) 一种双水泵发动机双冷却系统
CN109630261A (zh) 一种基于风冷柴油机结构的水冷发电机组
CN205661283U (zh) 一种电动汽车的电机及驱动器的冷却系统
CN209129735U (zh) 温差发电式增压中冷系统
CN209553190U (zh) 一种轨道机车用散热装置
CN209557094U (zh) 一种用于车辆的冷却系统
CN207004624U (zh) 一种发动机用水冷中冷式进气冷却系统
CN105888809A (zh) 一种双冷却循环系统改进结构
CN208057233U (zh) 一种小功率低噪声隔音舱式风冷电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