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85545U - 移动成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移动成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85545U
CN209285545U CN201821876069.0U CN201821876069U CN209285545U CN 209285545 U CN209285545 U CN 209285545U CN 201821876069 U CN201821876069 U CN 201821876069U CN 209285545 U CN209285545 U CN 2092855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bulb tube
grip
imaging device
han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87606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顾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United Imaging Healthc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United Imaging Healthc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United Imaging Healthc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United Imaging Healthc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87606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855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855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855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成像设备,包括:设备基体;球管组件,可运动地设置于所述设备基体;握持组件,可转动设置于所述球管组件,所述握持组件可带动所述球管组件相对于所述设备基体运动,且所述握持组件可相对所述球管组件转动。使用时,操作人员可以握持于握持组件,以通过握持组件带动球管组件运动,以使球管组件发射的射线可以对准患者的病灶位置。握持组件带动球管组件运动的过程中,握持组件也会相对于球管组件转动,以调节握持组件与球管组件之间的角度关系,使得握持组件的角度以适应不同高度的球管组件,从而在操作人员握持不舒服的位置调整握持组件的角度,以缓解操作人员的使用不便,提升操作体验。

Description

移动成像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移动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对于目前的移动医疗设备而言,其需要操作把手带动球管组件上下运动,以实现对患者不同病灶位置的扫描。通常,把手都是竖直安装,并且是固定式的。当移动球管下降时,操作人员的手腕角度成小于90°状态,从而导致操作不舒服;当球管上升到过高位置时,操作者的手腕角度大于180°状态,也会导致操作不舒服,不便于操作人员使用,影响操作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把手竖直固定安装导致操作不舒服的问题,提供一种提高操作舒适性的移动成像设备。
上述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移动成像设备,包括:
设备基体;
球管组件,可运动地设置于所述设备基体;
握持组件,可转动设置于所述球管组件,所述握持组件可带动所述球管组件相对于所述设备基体运动,且所述握持组件可相对所述球管组件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设备基体包括:
基座;以及
支撑件,固定到所述基座上;
其中,所述球管组件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件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握持组件包括:
安装座,固定到所述球管组件;以及
把手,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安装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握持组件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位于所述安装座的一侧,并连接所述安装座与所述把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握持组件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位于所述安装座的另一侧,并连接所述安装座与所述把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件为弹簧、弹性柱或弹绳;
所述第二弹性件为弹簧、弹性柱或弹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握持组件还包括可旋转元件,所述可旋转元件设置于所述安装座,用于可转动连接所述把手;
所述可旋转元件包括万向节、球铰或旋转轴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把手的转动角度范围为-25°~2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成像设备还包括操作键,所述操作键设置于所述把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成像设备至少包括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移动成像设备,使用时,操作人员可以握持于握持组件,以通过握持组件带动球管组件运动,以使球管组件发射的射线可以对准患者的病灶位置。握持组件带动球管组件运动的过程中,握持组件也会相对于球管组件转动,以调节握持组件与球管组件之间的角度关系,使得握持组件的角度以适应不同高度的球管组件。有效的解决目前把手竖直固定安装导致操作不舒服的问题,从而在操作人员握持不舒服的位置调整握持组件的角度,以缓解操作人员的使用不便,提升操作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移动成像设备的主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移动成像设备的侧视图;
图3为图2所示的移动成像设备中握持组件安装于球管组件的主视图;
图4为图3所示的握持组件安装于球管组件的侧视图;
图5为图3所示的握持组件安装于球管组件的局部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握持组件安装于球管组件的侧视图。
其中:
A-移动成像设备;
100-握持组件;
110-安装座;
120-把手;
130-转轴;
140-第一弹性件;
150-第二弹性件;
200-设备基体;
300-球管组件;
310-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移动成像设备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参见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成像设备A。该移动成像设备A可以对患者的病灶位置进行扫描,以生成病灶位置的图像,便于医护人员根据图像对患者进行诊断。本实用新型的移动成像设备A能够保证操作人员使用时手腕的舒适性,缓解操作人员的使用不便,提升用户体验。
示例性地,移动成像设备A至少包括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DigitalRadiography,简称DR)。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移动成像设备A还可为其他球管组件300等可升降的成像设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移动成像设备A包括设备基体200、球管组件300以及握持组件100。设备基体200至少包括基座和固定到基座上的支撑件,该支撑件例如可以为立柱,球管组件300相对支撑件是可滑动的,以使得球管组件300可运动地设置于设备基体200。握持组件100可转动设置于球管组件300,握持组件100可带动球管组件300相对于设备基体200运动,且握持组件100可相对球管组件300转动。
移动成像设备A的许多部件均安装于设备基体200的基座上。相对于基座可调节方位的球管组件300用于发出射线。较佳地,球管组件300可以发出X射线。握持组件100用于操作人员握持。移动成像设备A在使用时,操作人员的手握在握持组件100上,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握持组件100带动球管组件300运动,以使球管组件300对准患者的病灶位置,便于对病灶位置进行成像操作。
可以理解的,球管组件300的运动可以为上下运动,如DR中的球管,也可以上下左右前后同时运动。球管组件300做升降运动时,需要操作人员的手向上或向下推动握持组件100,使得握持组件100可带动球管组件300升降。
但是,若球管组件300上升过高,操作人员的手在较高位置,胳膊在下方,会导致操作人员的手腕与手之间的角度大于180°。此时,会导致操作人员的不舒服。当球管组件300下降过低,操作人员的手在较低位置,胳膊在上方,会导致操作人员的手腕与手之间的角度小于90°。此时,也会导致操作人员的不舒服。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移动成像设备A将握持组件100可转动地设置于球管组件300上。当球管组件300上升过高时,由于操作人员手的拉拽作用,握持组件100会向外侧倾斜一定角度,以使得手与手腕基本持平,避免手与手腕之间的角度大于180°,使操作人员的手操作更加舒服。可以理解的,当球管组件300与操作人员手臂相持平的位置开始逐渐上升时,握持组件100在带动球管组件300上升的同时,开始逐渐相对于球管组件300向外侧转动。这样,握持组件100可以随着操作人员的手运动,以调整握持组件100的角度,使得操作人员的手腕与手基本持平,避免操作不舒服,便于操作人员操作,提升用户体验。
当球管组件300下降过低时,由于操作人员手的拉拽作用,握持组件100会向内侧倾斜一定角度,以使得手与手腕基本持平,避免操作人员的手与手腕之间的角度小于90°,使操作人员的手操作更加舒服。可以理解的,当球管组件300与操作人员手臂相持平的位置开始逐渐下降时,握持组件100在带动球管组件300下降的同时,开始逐渐相对于球管组件300向内侧转动。这样,握持组件100可以随着操作人员的手运动,以调整握持组件100的角度,使得操作人员的手腕与手基本持平,避免操作不舒服,便于操作人员操作,提升用户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以操作人员和球管组件300相对的位置关系来看,操作人员需要朝向球管组件300,将球管组件300与操作人员看成同一排。上述的向外侧转动是指握持组件100朝向操作人员所在的方向转动。上述的向内侧转动是指握持组件100朝向远离操作人员所在的方向转动。
在一实施例中,移动成像设备A还包括成像系统(未示出),通过成像系统接收穿过患者的射线,以对患者的体内各组织进行成像,使得病灶位置得以体现,便于医护人员进行诊断。示例的,成像系统包括射线接收组件及图像处理工作站。可以理解的,移动成像设备A的球管组件300、射线接收组件及图像处理工作站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一一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移动成像设备A在使用时,操作人员可以握持于握持组件100,以通过握持组件100带动球管组件300运动,以使球管组件300发射的射线可以对准患者的病灶位置。握持组件100带动球管组件300运动的过程中,握持组件100也会相对于球管组件300转动,以调节握持组件100与球管组件300之间的角度关系,使得握持组件100的角度以适应不同高度的球管组件300。有效的解决目前把手竖直固定安装导致操作不舒服的问题,从而在操作人员握持不舒服的位置调整握持组件100的角度,以缓解操作人员的使用不便,提升操作体验。
参见图3至图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握持组件100包括安装座110以及把手120。安装座110设置于球管组件300的安装板310。把手120可转动地安装于安装座110,以调节把手120与安装座110之间的角度。这样,操作人员握持把手120带动球管组件300上升或下降时,把手120可以相对于安装座110转动,可以调节把手120与球管组件300的安装板310之间的角度,以使得把手120所处的位置能够与操作人员的手腕及手之间的角度相适应,保证操作人员操作时的舒适性,提升用户体验。
可选的,把手120的形状原则上不受限制,可以为L形或框型等,只要能够便于操作人员握持即可。示例的,把手120具有用于操作人员握持的握持部,操作人员使用时,操作人员的手握持于把手120的握持部上,以带动球管组件300上升或下降。上文中有提及内侧与外侧,具体的,相对于把手120而言,操作人员所在的方向为外侧,把手120远离操作人员的一侧为内侧。相应的,握持部朝向操作人员的表面为握持部的外侧,握持部远离操作人员的表面为握持部的内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握持组件100还包括转轴130,转轴130设置于安装座110,用于可转动连接把手120。也就是说,把手120通过转轴130安装于安装座110,把手120可绕转轴130转动,进而实现把手120可相对于安装座110转动。这样可以把手120相对于球管组件300的角度可以自动调节,以使得把手120所处的位置能够与操作人员的手腕及手之间的角度相适应,保证操作人员操作时的舒适性,提升用户体验。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转轴130也可以设置于把手120上,转轴130可转动地安装于安装座110。这样也可实现把手120相对于安装座110转动。可选的,安装座110与球管组件300的安装板310为一体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握持组件100还包括第一弹性件140,第一弹性件140位于安装座110的一侧,并连接安装座110与把手120,用于限制把手120的转动角度。第一弹性件140的弹性力可以限制把手120的转动角度,同时,还可以使把手120失去外力作用后复位。第一弹性件140可以限制把手120朝向第一弹性件140所在的方向和/或远离第一弹性件140所在的方向的转动角度。
在一实施例中,握持组件100还包括第二弹性件150,第二弹性件150位于安装座110的另一侧,并连接安装座110与把手120,用于限制把手120的转动角度。第二弹性件150的弹性力可以限制把手120的转动角度,同时,还可以使把手120失去外力作用后复位。第二弹性件150可以限制把手120朝向第二弹性件150所在的方向和/或远离第二弹性件150所在的方向的转动角度。
可选地,第一弹性件140为弹簧、弹性柱或弹绳,第二弹性件150为弹簧、弹性柱或弹绳。本实施例中,握持组件100包括第一弹性件140和第二弹性件150,第一弹性件140与第二弹性件150分设于安装座110的两侧。并且,第一弹性件140与第二弹性件150均为弹簧。当把手120高度过高时,由于操作人员手的拉拽,把手120自动调整到负角度,让手的操作更加舒服。此时靠近人手的一侧的第一弹性件140被进一步压缩,另一侧的第二弹性件150被拉伸。当把手120高度过低时,由于操作人员手的拉拽,把手120自动调整到正角度,让手的操作更加舒服。此时靠近人手的一侧的第一弹性件140被拉伸,另一侧的第二弹性件150被进一步压缩,如图2所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握持组件100还包括可旋转元件,可旋转元件设置于安装座110,用于可转动连接把手120。也就是说,通过可旋转元件替换转轴130。可以理解的,可旋转元件能够实现把手120相对于安装座110任意角度的转动,以实现把手120相对于球管组件300角度的调节,使得把手120所处的位置能够与操作人员的手腕及手之间的角度相适应,保证操作人员操作时的舒适性,提升用户体验。示例的,可旋转部件包括但不限于球铰、万向节、旋转轴承等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把手120的转动角度范围为-25°~25°。也就是说,操作人员通过把手120带动球管组件300上升或下降时,把手120可相对于球管组件300转动的角度范围为-25°~25°。这样,可以保证把手120所处的位置与操作人员的手腕及手之间的角度相适应,以提高操作人员操作时的舒适性,提升用户体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把手120移动成像设备A还包括操作键(未示出),操作键设置于把手120,并可与操作人员的四指相接触。也就是说,操作键设置于握持部的内侧,这样可以通过四根手指的自然握紧动作来触发按键操作,提升用户体检,符合人机工程学。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的记载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移动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备基体;
球管组件,可运动地设置于所述设备基体;
握持组件,可转动设置于所述球管组件,所述握持组件可带动所述球管组件相对于所述设备基体运动,且所述握持组件可相对所述球管组件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基体包括:
基座;以及
支撑件,固定到所述基座上;
其中,所述球管组件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件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组件包括:
安装座,固定到所述球管组件;以及
把手,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安装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组件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位于所述安装座的一侧,并连接所述安装座与所述把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组件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位于所述安装座的另一侧,并连接所述安装座与所述把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为弹簧、弹性柱或弹绳;
所述第二弹性件为弹簧、弹性柱或弹绳。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组件还包括可旋转元件,所述可旋转元件设置于所述安装座,用于可转动连接所述把手;
所述可旋转元件包括万向节、球铰或旋转轴承。
8.根据权利要求3至7任一项所述的移动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的转动角度范围为-25°~2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成像设备还包括操作键,所述操作键设置于所述把手。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成像设备至少包括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
CN201821876069.0U 2018-11-14 2018-11-14 移动成像设备 Active CN2092855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76069.0U CN209285545U (zh) 2018-11-14 2018-11-14 移动成像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76069.0U CN209285545U (zh) 2018-11-14 2018-11-14 移动成像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85545U true CN209285545U (zh) 2019-08-23

Family

ID=676444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876069.0U Active CN209285545U (zh) 2018-11-14 2018-11-14 移动成像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855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998468B2 (ja) マンモグラフィ装置
US8961011B2 (en) Mobile radiography unit having multiple monitors
JP5771269B2 (ja) 四肢撮影用の医療用コンピュータ断層撮影装置
US10603002B2 (en) Pivoting paddle apparatus for mammography/tomosynthesis X-ray system
JP2016501578A (ja) 頭蓋領域の組織構造を撮影するct装置
CN109512447A (zh) 一种电动可伸缩悬挂式g型臂及其工作方法
CN109044391A (zh) 一种ct科检查头部固定装置
US11864933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visualizing below an opaque compression paddle
CN210077687U (zh) Cbct设备定位系统及具备该定位系统的cbct设备
CN209285545U (zh) 移动成像设备
CN109011107A (zh) 一种消化科胃镜管固定装置
CN214632121U (zh) 一种多功能全方位一体化病人监护仪
CN103735315A (zh) 一种骨科导航装置
CN111637336B (zh) 一种激光手术摄影装置
CN210300932U (zh) 一种带有双摄像头的口腔内窥镜
CN205359492U (zh) 可移动旋转伸缩的x线摄影接收器架
JP6093911B2 (ja) 生検ユニットのためのユーザインタフェース
CN217525165U (zh) 一种头部辅助固定装置
CN210639357U (zh) 一种医学影像诊断辅助器
CN210954491U (zh) 一种放射科影像诊断用阅片装置
CN114366910A (zh) 一种辅助医学影像造影的造影剂自动注射装置
CN210446986U (zh) 儿科采血用手臂固定装置
CN208756016U (zh) 一种防水防摔式便携式血管造影仪
CN220344390U (zh) 一种舌诊仪
KR200496357Y1 (ko) 멀티 포지셔닝 이동식 x레이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01807 Shanghai City, north of the city of Jiading District Road No. 2258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Lianyi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1807 Shanghai City, north of the city of Jiading District Road No. 2258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UNITED IMAGING HEALTHCAR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