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84983U - 防烫烹饪容器及蒸汽加热式电饭煲 - Google Patents

防烫烹饪容器及蒸汽加热式电饭煲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84983U
CN209284983U CN201821587068.4U CN201821587068U CN209284983U CN 209284983 U CN209284983 U CN 209284983U CN 201821587068 U CN201821587068 U CN 201821587068U CN 209284983 U CN209284983 U CN 2092849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insulation
insulation loop
lid
cooking container
outer li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58706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泽春
邱雄杰
张龙
于文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Jiuchuang Home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58706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849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849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849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防烫烹饪容器及蒸汽加热式电饭煲,属于烹饪电器领域,解决了现有烹饪容器把手隔热效果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防烫烹饪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和盖体,所述盖体可分离地盖合于所述容器本体上,所述盖体上设有蒸汽注入口,所述容器本体包括金属胆和隔热环,所述隔热环套装在所述金属胆上部,所述隔热环上设有把手。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即使长时间烹饪,把手表面仍可保持着较低的温度,具有更好的防烫效果,同时也保证了把手的安装可靠性和端持稳定性。

Description

防烫烹饪容器及蒸汽加热式电饭煲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电器领域,尤其涉及防烫烹饪容器及蒸汽加热式电饭煲。
【背景技术】
市面上的电饭煲、电压力锅等烹饪器具中设有可自由取放的内锅,通过锅体中的加热装置对内锅进行加热,烹饪完成将内锅从锅体中取出时,由于内锅的温度很高,无法用手直接拿取,为此内锅上通常设置一对把手,以方便内锅取放并兼具防烫作用。根据目前的把手安装结构,把手通过螺钉之类的紧固件锁附到内锅上,把手安装后与内锅直接接触,即便是采用防烫塑料材质的把手,在长时间烹饪后热量累积也会导致把手温度过高,同时,高温还容易导致把手热变形而降低把手的安装牢固度和用户端持内锅时的平稳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防烫烹饪容器,优化把手防烫设计,提升使用体验。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防烫烹饪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和盖体,所述盖体可分离地盖合于所述容器本体上,所述盖体上设有蒸汽注入口,所述容器本体包括金属胆和隔热环,所述隔热环套装在所述金属胆上部,所述隔热环上设有把手。
在上述的防烫烹饪容器中,所述金属胆包括外胆体和内胆体,所述外胆体和所述内胆体之间形成用于蒸汽流通的夹层,所述盖体上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盖体与所述隔热环配合,以使所述第一密封圈贴靠于所述外胆体上形成密封。
在上述的防烫烹饪容器中,所述外胆体与所述隔热环之间夹持有第二密封圈。
在上述的防烫烹饪容器中,所述第二密封圈包括呈倒U形的第一密封部,所述隔热环上设有环形凹槽,所述外胆体上表面设有环形凸筋,所述环形凸筋将所述第一密封部压紧于所述环形凹槽内。
在上述的防烫烹饪容器中,所述第二密封圈还包括由所述第一密封部底部向所述隔热环中心方向延伸的第二密封部,所述隔热环将所述第二密封部压紧于所述外胆体上表面。
在上述的防烫烹饪容器中,所述隔热环上部沿周向设有限位台阶,所述盖体上沿周向设有限位凸台,所述限位凸台与所述限位台阶相配合。
在上述的防烫烹饪容器中,所述隔热环的内周侧设有连续或者断续分布的凸起,所述外胆体外周侧设有环形卡槽,所述凸起卡入所述环形卡槽内,以使所述隔热环固定到所述外胆体上。
在上述的防烫烹饪容器中,所述隔热环和所述把手为一体成型的塑料件。
在上述的防烫烹饪容器中,所述盖体上设有能在所述盖体径向方向直线滑动的锁扣,所述隔热环上设有锁扣槽,所述盖体盖合于所述容器本体时,所述锁扣插入所述锁扣槽。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蒸汽加热式电饭煲,其特征在于,包括煲体和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防烫烹饪容器,所述煲体一侧设有承载台,所述防烫烹饪容器可取放地置于所述承载台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防烫烹饪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和盖体,所述盖体可分离地盖合于所述容器本体上,所述盖体上设有蒸汽注入口,所述容器本体包括金属胆和隔热环,所述隔热环套装在所述金属胆上部,所述隔热环上设有把手。将把手设置在隔热环上,使得把手不与金属胆直接接触,一方面,延长了热量传递路径,减少金属胆对把手的热量传递,延缓把手热量累积,另一方面,隔热环本身为隔热材料制作,具有良好的阻热性,金属胆热量在向隔热环传递过程中已有大幅衰减,再由隔热环传递到把手的热量不会导致把手有明显的温升,因此,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即使长时间烹饪,把手表面仍可保持着较低的温度,具有更好的防烫效果,同时也保证了把手的安装可靠性和端持稳定性;其次,由于把手设置在隔热环上,金属胆不需要预留把手安装结构(如打孔铆接、螺钉连接等等),避免了把手安装结构破坏金属胆。
所述金属胆包括外胆体和内胆体,所述外胆体和所述内胆体之间形成用于蒸汽流通的夹层,所述盖体上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盖体与所述隔热环配合,以使所述第一密封圈贴靠于所述外胆体上形成密封。本实用新型的防烫烹饪容器在其盖体上设置了蒸汽注入口,可用于蒸汽加热,经蒸汽注入口通入的蒸汽引导至夹层内,蒸汽可快速充满整个夹层,使内胆体侧部及其底部温度均匀,实现内胆体的多方位均匀加热,不但可以提升加热效率,还能避免局部高温导致食物焦糊等问题;鉴于这种加热方式,如果外胆体与盖体之间缺乏有效可靠的密封,则蒸汽容易泄露,降低了蒸汽利用率及其蒸汽烹饪效果,对于分体式烹饪容器而言,合盖过程中,盖体与容器本体的配合精度直接影响到外胆体与盖体之间的密封可靠性。因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盖体与隔热环相配合的方式来保证盖体与容器本体的配合精度,即在烹饪容器合盖过程中,利用隔热圈来限定盖体的盖合位置,由于隔热环套装在金属胆上,也即限定了盖体与金属胆的相对位置,由此保证合盖后第一密封圈可靠贴合到外胆体口部,实现外胆体与盖体之间有效可靠的密封。
所述外胆体与所述隔热环之间夹持有第二密封圈。第二密封圈的设置,一方面可以增强外胆体与隔热环配合处的密封性,防止液体、蒸汽从二者配合间隙向外渗漏,另一方面,外胆体与隔热环之间夹持第二密封圈后可以有效防止隔热环的松动,提高了隔热环的装配稳定性。
所述第二密封圈包括呈倒U形的第一密封部,所述隔热环上设有环形凹槽,所述外胆体上表面设有环形凸筋,所述环形凸筋将所述第一密封部压紧于所述环形凹槽内。采用U形的第一密封部与环形凸筋配合,增加环形凸筋与第二密封圈的接触面积,这样不仅能提高第二密封圈的夹持固定效果,也使得外胆体与隔热环之间形成了多重密封,提升密封效果。
所述第二密封圈还包括由所述第一密封部底部向所述隔热环中心方向延伸的第二密封部,所述隔热环将所述第二密封部压紧于所述外胆体上表面。通过隔热环将第二密封部压紧于外胆体上表面,在前述第一密封部基础上再增加一重密封,进一步提升外胆体与隔热环之间的密封效果;第一密封部与第二密封部彼此连接,由于第二密封部被隔热环压紧在外胆体上表面,这就限制第二密封圈安装后的上下位移,防止第二密封圈安装后产生上下窜动;这样设计的第二密封圈,还进一步减少了隔热环与外胆体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弱了外胆体对隔热环的热传递,较好地抑制了隔热环的温升,这样就能减轻隔热环的热变形,保证隔热环与盖体的配合精度。
所述隔热环上部沿周向设有限位台阶,所述盖体上沿周向设有限位凸台,所述限位凸台与所述限位台阶相配合。合盖过程中,限位台阶的横向台阶面与限位凸台相抵,保证了合盖后盖体的平稳性,使第一密封圈整周贴靠于外胆体上,限位台阶的竖向台阶面与限位凸台配合起到径向限位盖体的作用,保证了合盖后盖体与金属胆的相对位置能够实现第一密封圈整周均匀贴合到外胆体上,避免了盖体偏移导致第一密封圈与外胆体局部贴合不严密导致漏气的问题。
所述隔热环的内周侧设有连续或者断续分布的凸起,所述外胆体外周侧设有环形卡槽,所述凸起卡入所述环形卡槽内,以使所述隔热环固定到所述外胆体上。这种组装方式实现了隔热环与外胆体的免螺钉安装,减少了装配时间和成本,这种组装方式无需在外胆体和隔热环上做打孔、焊接、粘接等工艺处理,最大限度保证了外胆体、隔热环的成型质量和外观造型。
所述隔热环和所述把手为一体成型的塑料件。将把手一体成型到隔热环上,省去了单独安装把手的工序,节省装配成本和时间,塑料材质的隔热环和把手不仅兼顾到了成本和隔热效果,还方便了隔热环的加工,尤其是在盖体与隔热环配合的情况下,隔热环的加工尺寸精度将直接影响到盖体与隔热环的配合精度,塑料材质的隔热环可采用注塑成型工艺制作,容易控制隔热环的成型尺寸,进而保证盖体与隔热环之间良好的配合关系。
所述盖体上设有能在所述盖体径向方向直线滑动的锁扣,所述隔热环上设有锁扣槽,所述盖体盖合于所述容器本体时,所述锁扣插入所述锁扣槽。锁扣与锁扣槽的配合,使得合盖后,盖体能够锁定在容器本体上,防止烹饪容器取放、移动时,盖体从锅胆上滑脱,保证使用安全;盖体锁定在容器本体上,使得烹饪过程中第一密封圈始终能贴靠于外胆体上,保证密封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烹饪容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烹饪容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烹饪容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3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隔热环与盖体的配合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蒸汽加热式电饭煲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容器本体、110外胆体、111连接部、112环形卡槽、113环形凸筋、120隔热环、121凸起、122环形凹槽、123竖向台阶面、124横向台阶面、125锁扣槽、130把手;
200盖体、210上盖、220内盖、230蒸汽注入口;
300第一密封圈;
400第二密封圈、410第一密封部、420第二密封部;
500锁扣、510锁舌、520解锁把手;
600煲体、610承载台。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防烫烹饪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和盖体,所述盖体可分离地盖合于所述容器本体上,所述盖体上设有蒸汽注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本体包括金属胆和隔热环,所述隔热环套装在所述金属胆上部,所述隔热环上设有把手。将把手设置在隔热环上,使得把手不与金属胆直接接触,一方面,延长了热量传递路径,减少金属胆对把手的热量传递,延缓把手热量累积,另一方面,隔热环本身为隔热材料制作,具有良好的阻热性,金属胆热量在向隔热环传递过程中已有大幅衰减,再由隔热环传递到把手的热量不会导致把手有明显的温升,因此,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即使长时间烹饪,把手表面仍可保持着较低的温度,具有更好的防烫效果,同时也保证了把手的安装可靠性和端持稳定性;其次,由于把手设置在隔热环上,金属胆不需要预留把手安装结构(如打孔铆接、螺钉连接等等),避免了把手安装结构破坏金属胆。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一
参照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出的防烫烹饪容器,包括容器本体100和盖体200,盖体200上设有蒸汽注入口230,盖体200可分离地盖合于容器本体100上形成烹饪腔,容器本体100包括金属胆和隔热环120,隔热环120套装在金属胆上部,金属胆包括外胆体110和内胆体,外胆体110和内胆体之间形成用于蒸汽流通的夹层,盖体200上设有第一密封圈,盖体200盖合于容器本体100状态下,第一密封圈贴靠于外胆体110上形成密封。烹饪过程中,蒸汽经蒸汽注入口230通入烹饪腔或者夹层中,不同的蒸汽流动形式可实现不同的烹饪功能,例如煮饭功能时蒸汽通入夹层中,煮粥功能则将蒸汽直接导入烹饪腔的米粒中。
本实施例在隔热环120的外周侧设置一对把手130,以方便用户移动、端持烹饪容器,隔热环120和把手130为一体成型的塑料件,这样可以省去单独安装把手130的工序,节省装配成本和时间,塑料材质的隔热环120和把手130不仅兼顾到了成本和隔热效果,还方便了隔热环120的加工。其它实施例中,隔热环和把手亦可采用导热性能相对较低的树脂、陶瓷等隔热材料制作;并且,隔热环和把手亦可采用分体设计,把手通过螺钉连接、铆钉连接等方式固定到隔热环上,这样隔热环和把手可以采用不同材料制作,例如隔热环材质满足基本的隔热以及与金属胆连接强度的要求,而把手材质则可满足隔热、握持舒适度等更高要求。
为实现隔热环120与外胆体110的装配,本实施例在隔热环120的内周侧设有断续分布的凸起121,外胆体110外周侧设有环形卡槽112,隔热环120套在外胆体110外部,凸起121卡入环形卡槽112中,这种组装方式实现了隔热环120与外胆体110的免螺钉安装,隔热环120与外胆体110不需要在特定角度进行组装,降低了装配难度,减少了装配时间和成本;这种组装方式无需在外胆体110和隔热环120上做打孔、焊接、粘接等工艺处理,最大限度保证了外胆体110、隔热环120的成型质量和外观造型。其它实施例中,隔热环的内周侧亦可设置整圈的凸起,以提升连接强度。
基于上述隔热环120的装配方式,本实施例在外胆体110上部形成与隔热环120配合的连接部111,该连接部111整体向外胆体110中心方向收缩,并且连接部111上沿着外胆体110高度方向设置有多层台阶,这样不仅能提高连接部111的强度,还能减少连接部111与隔热环120的接触面积,以利于减少外胆体110向隔热环120的热量传递。
本实施例的方案将把手130设置在隔热环120上,使得把手130不与金属胆直接接触,一方面,延长了热量传递路径,减少金属胆对把手130的热量传递,延缓把手130热量累积,另一方面,隔热环120本身为隔热材料制作,具有良好的阻热性,金属胆热量在向隔热环120传递过程中已有大幅衰减,再由隔热环120传递到把手130的热量不会导致把手130有明显的温升,因此,采用本实施例的方案,即使长时间烹饪,把手130表面仍可保持着较低的温度,具有更好的防烫效果,同时也保证了把手130的安装可靠性和端持稳定性;其次,由于把手130设置在隔热环120上,外胆体110不需要预留把手安装结构(如打孔铆接、螺钉连接等等),避免了把手安装结构破坏金属胆。
实施例二
参照图3、4,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基础上进行优化,通过盖体与隔热环相互配合,使盖体准确盖合到容器本体上,以保证第一密封圈可靠贴合到外胆体口部,实现外胆体与盖体之间有效可靠的密封。具体的:盖体200包括上盖210和内盖220,上盖210为塑料材质,内盖220安装在上盖210内侧,第一密封圈300安装在内盖220周沿。合盖过程中,上盖210与隔热环120相互配合,利用隔热圈来限定上盖210的盖合位置,由于隔热环120套装在外胆体110上,内盖220固定在上盖210上,也即限定了内盖220与外胆体110的相对位置,由此保证合盖后第一密封圈300可靠贴合到外胆体110口部,实现外胆体与盖体200之间有效可靠的密封。
本实施例所采用的配合方式是在隔热环120上部沿周向设置限位台阶,上盖210上沿周向设置限位凸台211,限位凸台211与限位台阶相配合。合盖过程中,限位台阶的横向台阶面124与限位凸台211相抵,保证了合盖后盖体200的平稳性,使第一密封圈300整周贴靠于外胆体110上,限位台阶的竖向台阶面123与限位凸台211配合起到径向限位盖体200的作用,保证了合盖后盖体200与外胆体110的相对位置能够实现第一密封圈300整周均匀贴合到外胆体110上,避免了盖体200偏移导致第一密封圈300与外胆体110局部贴合不严密导致漏气的问题。由于上盖210与隔热环120均为塑料材质,二者的加工尺寸精度都能较好地满足工艺要求,因此二者在合盖过程中可以达到较高地配合精度,以此来保证盖体200与外胆体110之间的密封效果。
由于外胆体110和隔热环120分体装配,本实施例在外胆体110与隔热环120之间夹持第二密封圈400,第二密封圈400的设置,一方面可以增强外胆体110与隔热环120配合处的密封性,防止液体、蒸汽从二者配合间隙向外渗漏,另一方面,外胆体110与隔热环120之间夹持第二密封圈400后可以有效防止隔热环120的松动,提高了隔热环120的装配稳定性。
具体的,第二密封圈400包括呈倒U形的第一密封部410,隔热环120上设有环形凹槽122,外胆体110上表面设有环形凸筋113,环形凸筋113将第一密封部410压紧于环形凹槽122内。倒U形的第一密封部410能包裹整个环形凸筋113,增加环形凸筋113与第二密封圈400的接触面积,这样不仅能提高第二密封圈400的夹持固定效果,也使得外胆体110与隔热环120之间形成了多重密封,提升密封效果。进一步的,第二密封圈400还包括由第一密封部410底部向隔热环120中心方向延伸的第二密封部420,隔热环120将第二密封部420压紧于外胆体110上表面。通过隔热环120将第二密封部420压紧于外胆体110上表面,在第一密封部410基础上再增加一重密封,进一步提升外胆体110与隔热环120之间的密封效果;第一密封部410与第二密封部420彼此连接,由于第二密封部420被隔热环120压紧在外胆体110上表面,这就限制第二密封圈400安装后的上下位移,防止第二密封圈400安装后产生上下窜动;这样设计的第二密封圈400,还进一步减少了隔热环120与外胆体110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弱了外胆体110对隔热环120的热传递,较好地抑制了隔热环120的温升,这样就能减轻隔热环120的热变形,保证隔热环120与上盖210的配合精度。
参照图5,本实施例的上盖210上设有能在盖体200径向方向直线滑动的锁扣500,隔热环120上设有锁扣槽125,锁扣500的径向外端形成用于插接锁扣槽125的锁舌510,锁扣500的径向内端设有解锁把手520,解锁把手520显露在上盖210外侧。盖体200盖合于容器本体100时,锁扣500的锁舌510插入隔热环120的锁扣槽125中,使得盖体200能够锁定在容器本体100上,防止烹饪容器取放、移动时,盖体200从锅胆上滑脱,保证使用安全;盖体200锁定在容器本体100上,也使得烹饪过程中第一密封圈300始终能贴靠于外胆体110上,保证密封可靠性。开盖时,向盖体200中心方向按动解锁把手520,使锁舌510脱离锁扣槽125,即可取下盖体200,操作方便,方便用户使用。
实施例三
参照图6,本实施例提出了蒸汽加热式电饭煲,包括煲体600和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防烫烹饪容器,煲体600一侧向外延伸出承载台610,烹饪容器可取方地置于承载台610上,煲体600内设有蒸汽发生器,电饭煲煮饭、煮粥时,蒸汽发生器产生的高温蒸汽经盖体上的蒸汽注入口通入容器本体。当然,除了本实施例所述蒸汽加热式电饭煲外,实施例一所述的烹饪容器也可以应用在现有其他形式的蒸汽加热式电饭煲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Claims (10)

1.防烫烹饪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和盖体,所述盖体可分离地盖合于所述容器本体上,所述盖体上设有蒸汽注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本体包括金属胆和隔热环,所述隔热环套装在所述金属胆上部,所述隔热环上设有把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烫烹饪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胆包括外胆体和内胆体,所述外胆体和所述内胆体之间形成用于蒸汽流通的夹层,所述盖体上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盖体与所述隔热环配合,以使所述第一密封圈贴靠于所述外胆体上形成密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烫烹饪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胆体与所述隔热环之间夹持有第二密封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烫烹饪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圈包括呈倒U形的第一密封部,所述隔热环上设有环形凹槽,所述外胆体上表面设有环形凸筋,所述环形凸筋将所述第一密封部压紧于所述环形凹槽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烫烹饪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圈还包括由所述第一密封部底部向所述隔热环中心方向延伸的第二密封部,所述隔热环将所述第二密封部压紧于所述外胆体上表面。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烫烹饪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环上部沿周向设有限位台阶,所述盖体上沿周向设有限位凸台,所述限位凸台与所述限位台阶相配合。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烫烹饪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环的内周侧设有连续或者断续分布的凸起,所述外胆体外周侧设有环形卡槽,所述凸起卡入所述环形卡槽内,以使所述隔热环固定到所述外胆体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烫烹饪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环和所述把手为一体成型的塑料件。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烫烹饪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上设有能在所述盖体径向方向直线滑动的锁扣,所述隔热环上设有锁扣槽,所述盖体盖合于所述容器本体时,所述锁扣插入所述锁扣槽。
10.蒸汽加热式电饭煲,其特征在于,包括煲体和权利要求1至9之一所述的防烫烹饪容器,所述煲体一侧设有承载台,所述防烫烹饪容器可取放地置于所述承载台上。
CN201821587068.4U 2018-09-27 2018-09-27 防烫烹饪容器及蒸汽加热式电饭煲 Active CN2092849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87068.4U CN209284983U (zh) 2018-09-27 2018-09-27 防烫烹饪容器及蒸汽加热式电饭煲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87068.4U CN209284983U (zh) 2018-09-27 2018-09-27 防烫烹饪容器及蒸汽加热式电饭煲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84983U true CN209284983U (zh) 2019-08-23

Family

ID=676525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587068.4U Active CN209284983U (zh) 2018-09-27 2018-09-27 防烫烹饪容器及蒸汽加热式电饭煲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849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11990B (zh) 电加热陶瓷壶
CN107773029A (zh) 烹饪器具
CN206354856U (zh) 降低糖分的煮饭装置
CN209284983U (zh) 防烫烹饪容器及蒸汽加热式电饭煲
CN206612560U (zh) 煮锅及烹饪电器
CN110946460B (zh) 防烫烹饪容器及蒸汽加热式电饭煲
CN202186624U (zh) 一种高效、方便及安全的加热快餐食品装置容器
CN208658554U (zh) 一种保温壶结构
KR101230419B1 (ko) 중탕조리기
CN208192785U (zh) 一种烹饪装置
CN201701003U (zh) 一种多功能电炖锅
CN206062882U (zh) 锅具组件及烹饪组件
CN101214117A (zh) 真空锅
CN206006900U (zh) 煲盖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06197784U (zh) 红外功能平底锅盖及套装组合
CN206979308U (zh) 早餐机
CN205359244U (zh) 一种电饭锅盖密封装置
CN205338595U (zh) 一种多用锅
CN211657924U (zh) 养生壶
KR101450123B1 (ko) 중탕기로 사용되는 조리용 냄비
CN211533898U (zh) 烹饪器具
CN208192765U (zh) 一种均匀加热的电烹饪锅具
CN112167961B (zh) 内热式烹饪容器及烹饪器具
CN208925829U (zh) 电磁蒸煮锅
CN209678177U (zh) 一种多功能组合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525

Address after: No. 999, Mei Li Road, Huaiyin District, Ji'nan, Shandong

Patentee after: Shandong Jiuchuang Home Appliance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999, Mei Li Road, Huaiyin District, Ji'nan, Shandong

Patentee before: JOYOUNG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