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062882U - 锅具组件及烹饪组件 - Google Patents

锅具组件及烹饪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062882U
CN206062882U CN201620749988.6U CN201620749988U CN206062882U CN 206062882 U CN206062882 U CN 206062882U CN 201620749988 U CN201620749988 U CN 201620749988U CN 206062882 U CN206062882 U CN 2060628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t
pan
earflap
auxiliary section
heat insu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74998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伟
朱传斌
袁伟
黎国柱
陈显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74998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0628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0628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06288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锅具组件及烹饪组件,锅具组件包括:锅体、隔热锅耳和护耳;隔热锅耳设在锅体的外周壁上,且设有沿锅体的径向向外延伸的配合部;护耳上设有与配合部相适配的插接部,插接部能够与配合部相插接,以使护耳装配到隔热锅耳上;本方案提供的锅具组件,设计护耳与隔热锅耳通过插接方式配合,该配合方式的实施简单、便利,可方便用户使用;且插接配合的构成结构简单,这使得在产品的设计上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更利于产品在市场内推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组件,因设置上述锅具组件而具有以上全部有益效果。

Description

锅具组件及烹饪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锅具组件及一种具有该锅具组件的烹饪组件。
背景技术
在诸如电饭锅、电饭煲和电压力锅类炊具中,为避免用户取用炊具中的内锅时被烫伤,现有的解决手段是在内锅上设置供用户抓取的锅耳以进行隔热,但经实践发现,即便锅耳采用隔热材料制成,但在漫长的烹饪过程中,由于锅耳长时间与内锅的锅体接触,也会使锅耳上出现明显的温升现象,从而导致产品的使用舒适度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锅具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组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锅具组件,包括:锅体,所述锅体的外周壁上设有隔热锅耳,所述隔热锅耳上设有沿所述锅体的径向向外延伸的配合部;护耳,设有与所述配合部相适配的插接部,所述插接部能够与所述配合部相插接,以使所述护耳装配到所述隔热锅耳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锅具组件,在非烹饪场合中,用户可通过向隔热锅耳施力以对锅体进行取用或转移;另外,本方案设计护耳与锅体上的隔热锅耳通过插接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则在烹饪结束后,用户可将护耳插装到隔热锅耳上,并通过向护耳施力以实现对锅体的取用或转移,如此则有效避免了因隔热锅耳的温度上升而引起的烫伤问题,使产品的使用更为舒适、安全;而在烹饪过程中,用户可将护耳从隔热锅耳上拆下,这样可避免由隔热锅耳传递的热量造成护耳温度上升的问题,以便于对护耳的再次使用。
具体而言,本方案设计护耳与隔热锅耳通过插接方式配合,该配合方式的实施简单、便利,可方便用户使用;且插接配合的构成结构简单,这使得在产品的设计上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更利于产品在市场内推广。
优选地,本方案中隔热锅耳的配合部可由隔热材料制成,例如配合部由塑料、硅胶或橡胶等材质制成,以使隔热锅耳本身具备一定的防烫性能,在隔热锅耳的温度不太高的情况下,用户可通过向配合部施力以对锅体进行取用或转移,在隔热锅耳的温升较为明显的情况下,可以利用护耳进行隔热以达到防烫目的,本方案相对于护耳直接装配在金属件上的情况而言,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配合部向护耳的传热过程,这样可以减小产品长期使用过程中护耳的变形量,且可以降低护耳的升温效率,以进一步提高产品的使用舒适度;另外,利用塑料、硅胶、橡胶等材质的防滑性,可进一步提高护耳在隔热锅耳上的装配稳定性,使产品的使用更安全。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锅具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护耳包括:连接板;连接在所述连接板上且同向延伸的上侧板和下侧板,所述上侧板与所述下侧板相对应且相间隔设置,所述插接部包括形成在所述上侧板与所述下侧板之间的插槽;握持板,设在所述连接板、所述上侧板或所述下侧板上。
在本方案中,握持板用以供用户抓取以对锅体进行取用或转移,以上结构中,在实现护耳与隔热锅耳插接配合的基础上,将握持板设置在连接板上,由于连接板与隔热锅耳的接触面积小,如此可以抑制握持板上的温升以确保产品的使用舒适度;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对于锅具组件应用于电饭煲、电炖锅或电压力锅的场合中,设置的握持板可以将用户对护耳的抓取部位拓展到电饭煲、电炖锅或电压力锅的外部,以使用户可具有足够的手部操作空间,提高用户的使用实施感,且可以避免因手指空间过小而引起的夹手风险。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隔热锅耳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第一端与所述锅体的外周壁相连,所述支架的第二端朝相对远离所述锅体的方向延伸;隔热提手,所述隔热提手与所述支架的第二端相连,且所述隔热提手上设置有所述配合部。
在本方案中,设置支架与锅体相连,且将隔热提手固定在支架上远离锅体的一端,如此可以减少隔热提手与锅体的接触面积,以达到降低隔热提手上温升的目的;具体地,支架包括贴合部和支撑部,贴合部呈板状,且通过焊接或螺接或铆接等方式贴合固定在锅体的外周壁上,支撑部包括两个向远离锅体的方向延伸的支撑板,支撑板上设有沿厚度方向贯穿的第一孔,隔热提手上设有第二孔,螺钉或铆钉等紧固件贯穿第一孔和第二孔且将隔热提手固定在支撑板上。
更具体而言,隔热提手上远离配合部的一端为与支架相连的连接部,连接部与配合部相连,且连接部的上端向上延伸使隔热提手整体呈L型,利用连接部的阻挡作用,可以避免用户通过隔热提手端取锅体时手指接触到锅体的外周壁,如此可提高产品的使用安全性。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所述锅体的径向上,所述下侧板的长度不小于所述上侧板的长度。
具体地,设置在锅体的径向上,下侧板的长度不小于上侧板的长度,其中,上侧板覆盖配合部的上表面,下侧板上靠近连接板的一端覆盖配合部的下表面,另一端向靠近锅体的一侧延伸并覆盖至隔热提手的连接部的下表面上;可以理解的是,在通过护耳端取锅体时,锅体的重力主要通过隔热锅耳作用于护耳的下侧板上,本方案中设计下侧板的长度不小于上侧板的长度,以此增加隔热提手与护耳的配合长度,这样可以加强下侧板与隔热提手的干涉作用,如此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配合部从插槽内滑脱的概率,提高护耳与隔热提手的装配稳定性。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插接部和所述配合部的插接深度不小于20mm。
在本方案中,设置插接部和配合部的插接深度不小于20mm,目的在于保证插接部和配合部之间的干涉强度,以避免锅体及其中所盛装的食物过重而导致配合部从插槽滑脱的问题;此处可以理解的是,本方案中护耳的主要受力部位为下侧板,由此,至少需要保证在锅体的径向上,下侧板上与配合部相配合的长度不小于20mm,以使下侧板能够有效限制配合部在向下方向上的运动,提高产品的使用可靠性;其中,进一步设置下侧板上与配合部相配合的长度不大于40mm,可以理解的是,在满度下侧板与配合部之间的配合面积以确保两者干涉强度的基础上,不宜将下侧板的长设计得过长,此处设置下侧板上与配合部相配合的长度不大于40mm,如此可有效保证下侧板的使用刚度,以降低产品使用过程中下侧板的变形量,从而延长产品的寿命。
优选地,下侧板上与配合部相配合的长度为30mm。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握持板连接在所述连接板的上端;和/或所述握持板与所述上侧板反向延伸,且所述握持板的上板面与所述上侧板的上板面平齐。
本方案主要针对锅具组件应用于电饭煲、电炖锅或电压力锅的场合,设计握持板与上侧板反向延伸,且握持板的上板面与上侧板的上板面平齐,如此可以在握持板的下方预留出供用户手指伸入的空间,这样可便于用户将手指扣到握持板的下板面上完成向上托举的动作,使得产品的使用更为舒适、便利,且在满度使用需求的前提下,该设计也相对减小了电饭煲、电炖锅或电压力锅上开设的避让结构的体积,以此可减小电饭煲、电炖锅或电压力锅上的强度削弱量,提高产品的品质。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护耳为注塑成型的一体式结构。
在本方案中,设置护耳为注塑成型的一体式结构,如此可兼顾护耳的使用强度和加工效率要求,实现提高产品品质且降低产品成本的目的;当然,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对于隔热锅耳采用隔热材料制成的场合,利用隔热锅耳的传热效率低的特点,也可设置护耳为强度和刚度相对较高的一体式金属护耳或为一体式陶瓷护耳,此处不再一一列举,但均应在本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配合部的上表面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上侧板配合在所述第一凹槽内;和/或所述配合部的下表面上设有第二凹槽,所述下侧板配合在所述第二凹槽内。
在本方案中,利用第一凹槽的槽壁与上侧板的干涉作用,和/或第二凹槽的槽壁与下侧板的干涉作用,可以提高配合部与护耳的装配稳定性,如此可以降低配合部从插槽内滑脱的风险,使产品的使用更可靠。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组件,包括:烹饪主体,具有容纳腔和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避让槽;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锅具组件,所述锅具组件的锅体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锅体上的隔热锅耳位于所述避让槽内。
具体地,烹饪主体包括盖体和底座,盖体与底座可开或合地相连接,且围设出所述容纳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组件,因设置上述锅具组件而具有以上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避让槽为沿所述烹饪主体的厚度方向贯穿的通槽。
具体地,避让槽设置在底座上,且该避让槽连通外部环境和容纳腔,锅具组件的锅体位于容纳腔内,锅体上的隔热锅耳位于避让槽内;烹饪结束时,可使护耳上设有插接部的一端伸入避让槽内与隔热锅耳上的配合部进行插接配合,此处利用护耳可将用户的抓取部位拓展到避让槽外,以便于用户将锅体取出,其中,避让槽也可对用户的手部进行让位,以方便用户将手指扣到护耳的下端完成向上托举的动作,使得产品的使用更为舒适、便利。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锅具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所示锅具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所示护耳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所示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3中所示隔热提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烹饪组件去除护耳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所示B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8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烹饪主体,10盖体,20底座,21避让槽,30锅体,40隔热锅耳,41支架,411贴合部,412支撑板,413第一孔,42隔热提手,421连接部,422第二孔,423配合部,424第一凹槽,50护耳,51连接板,52上侧板,53下侧板,54插槽,55握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锅具组件。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锅具组件,包括:锅体30、隔热锅耳40和护耳50。具体地,隔热锅耳40设在锅体30的外周壁上,隔热锅耳40上设有沿锅体30的径向向外延伸的配合部423;护耳50上设有与配合部423相适配的插接部,插接部能够与配合部423相插接,以使护耳50装配到隔热锅耳40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锅具组件,在非烹饪场合中,用户可通过向隔热锅耳40施力以对锅体30进行取用或转移;另外,本方案设计护耳50与锅体30上的隔热锅耳40通过插接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则在烹饪结束后,用户可将护耳50插装到隔热锅耳40上,并通过向护耳50施力以实现对锅体30的取用或转移,如此则有效避免了因隔热锅耳40的温度上升而引起的烫伤问题,使产品的使用更为舒适、安全;而在烹饪过程中,用户可将护耳50从隔热锅耳40上拆下,这样可避免由隔热锅耳40传递的热量造成护耳50温度上升的问题,以便于对护耳50的再次使用。
具体而言,本方案设计护耳50与隔热锅耳40通过插接方式配合,该配合方式的实施简单、便利,可方便用户使用;且插接配合的构成结构简单,这使得在产品的设计上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更利于产品在市场内推广。
优选地,本方案中隔热锅耳40的配合部423可由隔热材料制成,例如配合部423由塑料、硅胶或橡胶等材质制成,以使隔热锅耳40本身具备一定的防烫性能,在隔热锅耳40的温度不太高的情况下,用户可通过向配合部423施力以对锅体30进行取用或转移,在隔热锅耳40的温升较为明显的情况下,可以利用护耳50进行隔热以达到防烫目的,本方案相对于护耳50直接装配在金属件上的情况而言,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配合部423向护耳50的传热过程,这样可以减小产品长期使用过程中护耳50的变形量,且可以降低护耳50的升温效率,以进一步提高产品的使用舒适度;另外,利用塑料、硅胶、橡胶等材质的防滑性,可进一步提高护耳50在隔热锅耳40上的装配稳定性,使产品的使用更安全。
更具体而言,如图2和图4所示,所述护耳50包括:连接板51、上侧板52、下侧板53和握持板55。具体地,上侧板52和下侧板53连接在连接板51上且同向延伸,上侧板52与下侧板53相对应且相间隔设置,插接部包括形成在上侧板52与下侧板53之间的插槽54;握持板55设在连接板51上。
在本方案中,握持板55用以供用户抓取以对锅体30进行取用或转移,以上结构中,在实现护耳50与隔热锅耳40插接配合的基础上,将握持板55设置在连接板51上,由于连接板51与隔热锅耳40的接触面积小,如此可以抑制握持板55上的温升以确保产品的使用舒适度;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对于锅具组件应用于电饭煲、电炖锅或电压力锅的场合中,设置的握持板55可以将用户对护耳50的抓取部位拓展到电饭煲、电炖锅或电压力锅的外部,以使用户可具有足够的手部操作空间,提高用户的使用实施感,且可以避免因手指空间过小而引起的夹手风险。
进一步地,如图3至图6所示,所述隔热锅耳40包括:支架41和隔热提手42。具体地,支架41的第一端与锅体30的外周壁相连,支架41的第二端朝相对远离锅体30的方向延伸;隔热提手42的一端与支架41的第二端相连,配合部423设在隔热提手42的另一端。
在本方案中,设置支架41与锅体30相连,且将隔热提手42固定在支架41上远离锅体30的一端,如此可以减少隔热提手42与锅体30的接触面积,以达到降低隔热提手42上温升的目的;具体地,支架41包括贴合部411和支撑部,贴合部411呈板状,且通过焊接或螺接或铆接等方式贴合固定在锅体30的外周壁上,支撑部包括两个向远离锅体30的方向延伸的支撑板412,支撑板412上设有沿厚度方向贯穿的第一孔413,隔热提手42上设有第二孔422,螺钉或铆钉等紧固件贯穿第一孔413和第二孔422且将隔热提手42固定在支撑板412上。
更具体而言,如图6所示,隔热提手42上远离配合部423的一端为与支架41相连的连接部421,连接部421与配合部423相连,且连接部421的上端向上延伸使隔热提手42整体呈L型,利用连接部421的阻挡作用,可以避免用户通过隔热提手42端取锅体30时手指接触到锅体30的外周壁,如此可提高产品的使用安全性。
优选地,在锅体30的径向上,下侧板53的长度不小于上侧板52的长度。
具体地,设置在锅体30的径向上,下侧板53的长度不小于上侧板52的长度,其中,上侧板52覆盖配合部423的上表面,下侧板53上靠近连接板51的一端覆盖配合部423的下表面,另一端向靠近锅体30的一侧延伸并覆盖至隔热提手42的连接部421的下表面上;可以理解的是,在通过护耳50端取锅体30时,锅体30的重力主要通过隔热锅耳40作用于护耳50的下侧板53上,本方案中设计下侧板53的长度不小于上侧板52的长度,以此增加隔热提手42与护耳50的配合长度,这样可以加强下侧板53与隔热提手42的干涉作用,如此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配合部423从插槽54内滑脱的概率,提高护耳50与隔热提手42的装配稳定性。
优选地,在锅体30的径向上,下侧板53上与配合部423相配合的长度不小于20mm。
在本方案中,通过设计下侧板53上与配合部423相配合的长度不小于20mm,如此可以保证下侧板53与配合部423之间的干涉强度,以使下侧板53能够有效限制配合部423在向下方向上的运动,如此可以避免锅体30及其中所盛装的食物过重而导致配合部423从下侧板53上滑脱的问题,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其中,优选下侧板53上与配合部423相配合的长度不大于40mm,可以理解的是,在满度下侧板53与配合部423之间的配合面积以确保两者干涉强度的基础上,不宜将下侧板53的长设计得过长,此处设置下侧板53上与配合部423相配合的长度不大于40mm,如此可有效保证下侧板53的使用刚度,以降低产品使用过程中下侧板53的变形量,从而延长产品的寿命。
优选地,下侧板53上与配合部423相配合的长度为30mm。
进一步地,握持板55连接在连接板51的上端;当然,如图2和图4所示,可进一步优选握持板55与上侧板52反向延伸,且握持板55的上板面与上侧板52的上板面平齐。
本方案主要针对锅具组件应用于电饭煲、电炖锅或电压力锅的场合,设计握持板55与上侧板52反向延伸,且握持板55的上板面与上侧板52的上板面平齐,如此可以在握持板55的下方预留出供用户手指伸入的空间,这样可便于用户将手指扣到握持板55的下板面上完成向上托举的动作,使得产品的使用更为舒适、便利,且在满度使用需求的前提下,该设计也相对减小了电饭煲、电炖锅或电压力锅上开设的避让结构的体积,以此可减小电饭煲、电炖锅或电压力锅上的强度削弱量,提高产品的品质。
优选地,护耳50为注塑成型的一体式结构。
在本方案中,设置护耳50为注塑成型的一体式结构,如此可兼顾护耳50的使用强度和加工效率要求,实现提高产品品质且降低产品成本的目的;当然,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对于隔热锅耳40采用隔热材料制成的场合,利用隔热锅耳40的传热效率低的特点,也可设置护耳50为强度和刚度相对较高的一体式金属护耳50或为一体式陶瓷护耳50,此处不再一一列举,但均应在本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配合部423的上表面上设有第一凹槽424,上侧板52配合在第一凹槽424内;和/或配合部423的下表面上设有第二凹槽(图中未示出),下侧板53配合在第二凹槽内。
在本方案中,利用第一凹槽424的槽壁与上侧板52的干涉作用,和/或第二凹槽的槽壁与下侧板53的干涉作用,可以提高配合部423与护耳50的装配稳定性,如此可以降低配合部423从插槽54内滑脱的风险,使产品的使用更可靠。
如图7和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烹饪组件,包括:烹饪主体100和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锅具组件。
具体地,烹饪主体100具有容纳腔和与容纳腔连通的避让槽21;锅具组件的锅体30位于容纳腔内,锅体30上的隔热锅耳40位于避让槽21内。另外,如图7所示,烹饪主体100包括盖体10和底座20,盖体10与底座20可开或合地相连接,且围设出容纳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组件,因设置上述锅具组件而具有以上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优选地,如图7和图8所示,避让槽21为沿烹饪主体100的厚度方向贯穿的通槽。
具体地,避让槽21设置在底座20上,且该避让槽21连通外部环境和容纳腔,锅具组件的锅体30位于容纳腔内,锅体30上的隔热锅耳40位于避让槽21内;烹饪结束时,可使护耳50上设有插接部的一端伸入避让槽21内与隔热锅耳40上的配合部423进行插接配合,此处利用护耳50可将用户的抓取部位拓展到避让槽21外,以便于用户将锅体30取出,其中,避让槽21也可对用户的手部进行让位,以方便用户将手指扣到护耳50的下端完成向上托举的动作,使得产品的使用更为舒适、便利。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锅具组件,设计护耳与隔热锅耳通过插接方式配合,该配合方式的实施简单、便利,可方便用户使用;且插接配合的构成结构简单,这使得在产品的设计上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更利于产品在市场内推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组件,因设置上述锅具组件而具有以上全部有益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锅具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锅体,所述锅体的外周壁上设有隔热锅耳,所述隔热锅耳上设有沿所述锅体的径向向外延伸的配合部;
护耳,设有与所述配合部相适配的插接部,所述插接部能够与所述配合部相插接,以使所述护耳装配到所述隔热锅耳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护耳包括:
连接板;
连接在所述连接板上且同向延伸的上侧板和下侧板,所述上侧板与所述下侧板相对应且相间隔设置,所述插接部包括形成在所述上侧板与所述下侧板之间的插槽;
握持板,设在所述连接板、所述上侧板或所述下侧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具组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锅体的径向上,所述下侧板的长度不小于所述上侧板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锅具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接部和所述配合部的插接深度不小于20mm。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锅具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握持板连接在所述连接板的上端;和/或
所述握持板与所述上侧板反向延伸,且所述握持板的上板面与所述上侧板的上板面平齐。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锅具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护耳为注塑成型的一体式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锅具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合部的上表面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上侧板配合在所述第一凹槽内;和/或
所述配合部的下表面上设有第二凹槽,所述下侧板配合在所述第二凹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锅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锅耳包括:
支架,所述支架的第一端与所述锅体的外周壁相连,所述支架的第二端朝相对远离所述锅体的方向延伸;
隔热提手,所述隔热提手与所述支架的第二端相连,且所述隔热提手上设置有所述配合部。
9.一种烹饪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烹饪主体,具有容纳腔和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避让槽;
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锅具组件,所述锅具组件的锅体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锅体上的隔热锅耳位于所述避让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烹饪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避让槽为沿所述烹饪主体的厚度方向贯穿的通槽。
CN201620749988.6U 2016-07-13 2016-07-13 锅具组件及烹饪组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0628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49988.6U CN206062882U (zh) 2016-07-13 2016-07-13 锅具组件及烹饪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49988.6U CN206062882U (zh) 2016-07-13 2016-07-13 锅具组件及烹饪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062882U true CN206062882U (zh) 2017-04-05

Family

ID=584251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749988.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062882U (zh) 2016-07-13 2016-07-13 锅具组件及烹饪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06288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95103A (zh) * 2017-10-11 2018-01-19 卢小燕 一种能改善米饭夹生的电饭锅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95103A (zh) * 2017-10-11 2018-01-19 卢小燕 一种能改善米饭夹生的电饭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260546U (zh) 电压力锅
CN201365856Y (zh) 由隔热材料制的可卸手柄
CN206062882U (zh) 锅具组件及烹饪组件
CN201061459Y (zh) 多功能电炖锅
CN208755660U (zh) 一种可调节蒸笼高度的电饭煲
CN201167843Y (zh) 具有蒸格、蒸笼结构的电炖锅
CN201012056Y (zh) 盖插锅耳的复合锅
CN203028997U (zh) 多用途节能锅盖
CN215457388U (zh) 一种实现多功能的电烤箱
CN204351612U (zh) 水壶
CN201624511U (zh) 内锅带把手的电压力烹饪器具
CN201701003U (zh) 一种多功能电炖锅
CN217610580U (zh) 一种防烫锅盖
CN201897246U (zh) 一种用电能加热食物的器具
CN218304494U (zh) 一种新型多功能电煮锅
CN215686679U (zh) 玻璃电饭煲
CN217185632U (zh) 一种微波炖盅
CN219069954U (zh) 一种方便拆卸的电饭煲内胆
CN202122458U (zh) 电炖锅结构
CN214548860U (zh) 一种多功能电饭煲
CN103876604A (zh) 电热锅
CN212878903U (zh) 多功能节能烹饪锅
CN211022174U (zh) 一种导热均匀的炒锅
CN210717684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电磁煲汤炉
CN212788237U (zh) 一种电饭锅锅胆手提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405

Termination date: 2021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