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84810U - 一种高度可调的枕头及其枕套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度可调的枕头及其枕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84810U
CN209284810U CN201821353906.1U CN201821353906U CN209284810U CN 209284810 U CN209284810 U CN 209284810U CN 201821353906 U CN201821353906 U CN 201821353906U CN 209284810 U CN209284810 U CN 2092848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justment portion
lying
pillow
lie
bas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35390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文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iqiao renyin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eter Qia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eter Qia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eter Qia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35390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848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848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848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edding I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及一种高度可调的枕头及其枕套、基体枕芯。该枕套的调节层设置于所述基体层的下侧面,调节层包括第一侧卧调节区、第二侧卧调节区和仰卧调节区,其中,第一侧卧调节区和第二侧卧调节区均至少包括一个侧卧调节部,每个调节区内设有具有调节垫容纳腔的调节部,仰卧调节区包括仰卧前调节部和仰卧后调节部,在仰卧前调节部和仰卧后调节部之间设有过渡调节部,过渡调节部的调节垫容纳腔将仰卧前调节部和仰卧后调节部的调节垫容纳腔连通。该枕套的调节部内可容纳不同厚度、数量和硬度的调节垫,调整枕头的局部高度和硬度,适应不同人群的使用,并且调节层间接作用于使用者,高度和硬度变化比较柔和,使用者具有更好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高度可调的枕头及其枕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枕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度可调的枕头及其枕套。
背景技术
传统的枕头主要都是固定外形的,没有可调节功能,用户选购只能选购面向大众的统一规格的产品,但不同的用户,其体形、使用的床垫硬度均不相同,导致传统的枕头并不同适合所有的用户,而长期使用不适合的枕头,极易导致失眠、落枕、颈椎劳损等不良后果。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部分产品具有高度调节功能。例如,充气枕头,通过在枕头内部设置气囊,通过气囊充实程度来调节枕头的高度,但是气囊有漏气的问题,并且枕头内置气囊以后透气性能会下降,同时对头、颈部的承托效果也不均匀,用户体验不好,并且不能调节枕头的局部高度,不能满足用户的各种睡姿及个性化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枕套,通过填充调节垫能够实现枕头局部高度的调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枕套,包括:
基体层,所述基体层设有用于容纳基体枕芯的基体容纳腔,所述基体容纳腔设有第一开口;
调节层,所述调节层设置在所述基体层的下侧面,包括第一侧卧调节区、第二侧卧调节区和仰卧调节区;其中:
所述第一侧卧调节区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侧卧调节部;
所述第二侧卧调节区包括至少一个第二侧卧调节部;
所述仰卧调节区位于所述第一侧卧调节区和第二侧卧调节区之间,包括仰卧前调节部和仰卧后调节部,所述仰卧前调节部和所述仰卧后调节部呈前后分布于所述基体层的下侧面,在所述仰卧前调节部和所述仰卧后调节部之间设有过渡调节部,每个调节部均具有用于容纳调节垫的调节垫容纳腔;
所述过渡调节部的调节垫容纳腔将所述仰卧前调节部和所述仰卧后调节部的调节垫容纳腔连通,并至少能够容纳设置于仰卧前调节部和/或仰卧后调节部内的部分调节垫。
优选地,所述基体层的前侧面设有向所述基体层前侧伸出的颈托容纳部。
进一步地,所述颈托容纳部的上侧面为颈托倾斜面,且所述颈托倾斜面由上至下是向前倾斜设置。
优选地,位于所述颈托容纳部两侧的所述基体层的前侧面均为倾斜面,且所述倾斜面由上至下是向后倾斜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侧卧调节区包括两个所述第一侧卧调节部,且两个所述第一侧卧调节部呈前后分布;和/或
所述第二侧卧调节区包括两个所述第二侧卧调节部,且两个所述第二侧卧调节部呈前后分布。
优选地,所述第一侧卧调节部、第二侧卧调节部、仰卧前调节部和仰卧后调节部的调节垫容纳腔均设有第二开口,且所述第二开口均位于所述基体容纳腔内。
优选地,所述过渡调节部高出所述基体层的高度低于所述仰卧前调节部和/或所述仰卧后调节部高出所述基体层的高度。
优选地,所述基体层的上侧面为倾斜面,且所述倾斜面由前至后是向下倾斜设置。
优选地,在所述基体层的上下方向上,至少有部分所述调节层位于所述基体层的下侧面的外侧。
优选地,在所述基体层的上下方向上,至少有部分所述调节层位于所述基体层的下侧面的内侧。
优选地,所述调节层与所述基体层之间通过魔术贴、拉链或纽扣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高度可调的枕头,包括上述的任一种枕套,在所述的枕套的基体容纳腔内装设有基体枕芯,在所述调节垫容纳腔内均设有用于调节高度和/或硬度的调节垫。
优选地,所述基体枕芯的上侧面或下侧面上设有用于匹配使用者头部的枕芯凹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另一种高度可调的枕头,包括枕套,其枕套
包括:
基体层,所述基体层设有用于容纳基体枕芯的基体容纳腔,所述基体容纳腔设有第一开口;
调节层,所述调节层设置在所述基体层的下侧面,包括第一侧卧调节区、第二侧卧调节区和仰卧调节区;其中:
所述第一侧卧调节区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侧卧调节部;
所述第二侧卧调节区包括至少一个第二侧卧调节部;
所述仰卧调节区位于所述第一侧卧调节区和第二侧卧调节区之间,包括仰卧前调节部和仰卧后调节部,所述仰卧前调节部和所述仰卧后调节部呈前后分布于所述基体层的下侧面,在所述仰卧前调节部和所述仰卧后调节部之间设有过渡调节部,每个调节部均具有用于容纳调节垫的调节垫容纳腔;
所述过渡调节部的调节垫容纳腔将所述仰卧前调节部和所述仰卧后调节部的调节垫容纳腔连通,并至少能够容纳设置于仰卧前调节部和/或仰卧后调节部内的部分调节垫;
枕套的基体层的前侧面设有向所述基体层前侧伸出的颈托容纳部;
在所述的枕套的基体容纳腔内装设有基体枕芯,在所述调节垫容纳腔内均设有用于调节高度和/或硬度的调节垫;
所述基体枕芯的前侧面设有与所述颈托容纳部相匹配的颈托部;和/或
所述基体枕芯的上侧面或下侧面上设有用于匹配使用者头部的枕芯凹部。
另一种高度可调的枕头,包括上述任一种具有颈托容纳部的的枕套,具体地,枕套的基体层的前侧面设有向所述基体层前侧伸出的颈托容纳部,在所述的枕套的基体容纳腔内装设有基体枕芯,在所述调节垫容纳腔内均设有用于调节高度和/或硬度的调节垫;
其中,所述基体枕芯的前侧面设有与所述颈托容纳部相匹配的颈托部。
优选地,所述基体枕芯的上侧面或下侧面上设有用于匹配使用者头部的枕芯凹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枕套,包括基体层和调节层,所述调节层设置于所述基体层的下侧面,且包括第一侧卧调节区、第二侧卧调节区和仰卧调节区,其中仰卧调节区位于所述第一侧卧调节区和第二侧卧调节区之间,第一侧卧调节区和第二侧卧调节区均至少包括一个侧卧调节部,每个调节区内设有具有调节垫容纳腔的调节部,其中,仰卧调节区包括仰卧前调节部和仰卧后调节部,所述仰卧前调节部和所述仰卧后调节部呈前后分布于所述基体层的下侧面,在所述仰卧前调节部和所述仰卧后调节部之间设有过渡调节部,所述过渡调节部的调节垫容纳腔将所述仰卧前调节部和所述仰卧后调节部的调节垫容纳腔连通,并至少能够容纳设置于仰卧前调节部和/或仰卧后调节部内的部分调节垫。该枕套每个调节部内可容纳不同厚度、数量和硬度的调节垫,调整枕头的局部高度和硬度,适应仰卧、侧卧及不同人群的使用,并且调节层间拉作用于使用者,高度和硬度变化比较柔和,使用者具有更好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一种枕套的侧视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枕套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枕套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一种基体枕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基体枕芯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另一种基体枕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又一个基体枕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一种枕头的示意图;
图9是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另一种枕头的示意图。
图中:1:枕套;11:基体层;111:基体层的上侧面;112:基体层的前侧面;113:颈托容纳部;12:调节层;121:第一侧卧调节区;1211:第一侧卧调节部:122:第二侧卧调节区域;1221:第二侧卧调节部;123:仰卧调节区域;1231:仰卧前调节部;1232:仰卧后调节部;1233:过渡调节部;2:基体枕芯;21:基体枕芯的上侧面;211:枕芯凹部;22:基体枕芯的前侧面;23:颈托部;100:枕套凹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关系为基于附图中所示的方位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基体层的下侧面”,其包括基体层的下侧面的内侧(位于基体容纳腔内)和下侧面的外侧,因此,调节层设置在基体层的下侧面,不能仅理解为是设置于基体层下侧面的外侧,而是至少可以理解为包括下几种情况:一、调节层(上下方向上)整体位于基体层的下侧(位于基体层下侧面的外侧);二:调节层(上下方向上)有部分位于基体层的下侧,另一部分嵌入基体层的下侧面;三、调节层(上下方向上)有部分位于基体层的下侧,另一部分穿过基体层的下侧面伸入基体容纳腔内;四:调节层(上下方向上)整体位于基体层的内部(位于基体层下侧面的内侧);五:调节层(上下方向上)有部分位于基体层的内部,另一部分嵌入基体层的下侧面。
由于上述的调节层与基体层之间几种关系,各个调节部在基体层下侧面上的分布情况是相同的,因此为了描述简洁,在实施例的描述中,仅以第一种方案为基础上进行描述,但本领域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在不存在矛盾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的任一方案均可以结合在上述方案一至五中的任一方案中。
实施例一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枕套1,包括基体层11和调节层12,调节层12位于基体层11的下侧面,其中,基体层11设有用于容纳基体枕芯2的基体容纳腔,该基体容纳腔设有第一开口114,用于取放基体枕芯2,对第一开口114的具体位置没有特定的要求。值得说明的是,第一开口114可以根据需要通过魔术贴、纽扣或者拉链等方式封闭,也可不封闭,采用开放式开口的结构。
如图2所示,调节层12包括第一侧卧调节区121、第二侧卧调节区122和仰卧调节区123。
在一些优选地实施例中,第一侧卧调节区121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侧卧调节部1211,第二侧卧调节区122包括至少一个第二侧卧调节部1221,仰卧调节区123位于第一侧卧调节区121和第二侧卧调节区122之间,其包括仰卧前调节部1231和仰卧后调节部1232,该仰卧前调节部1231和仰卧后调节部1232呈前后分布于基体层11的下侧面,在仰卧前调节部1231和仰卧后调节部1232之间设有过渡调节部1233,每个调节部均具有用于容纳调节垫的调节垫容纳腔。而过渡调节部1233的调节垫容纳腔将仰卧前调节部1231和仰卧后调节部1232的调节垫容纳腔连通,并至少能够容纳设置于仰卧前调节部1231和/或仰卧后调节部1232内的部分调节垫,以调节仰卧前调节部1231和仰卧后调节部1232之间的枕头高度。
该枕套为使用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在装填基体枕芯2和调节垫后,使用者在使用时不直接与调节层12接触,而是通过基体层11与调节层12的间隔接触,即调节层12对枕头进行局部高度调节后,在使用者未使用时并不会在枕头的基体层11上明显的体现出局部高度的变化,而且使用者在使用时,枕头受力,由于调节层12的各部高度不同,在基体层11上体现出局部高度不同的状态,以适应仰卧、侧卧及不同人群的使用,并且高度变化比较柔和,使用者的使用体验更好,而且在调节仰卧前调节部1231和仰卧后调节部1232之间设置过渡调节部1233,能够实现对枕头更精细的调节,包括位置和高度的精细调节,而且调节的方式更多样,例如,只将调节仰卧前调节部1231内的调节垫的一部分伸入过渡调节部1233的调节垫的容纳腔内,这样就会使仰卧前调节部1231调节的位置就更靠近一些。同理,也可以仅将仰卧后调节部1232内调节垫的一部分伸入过渡调节部1233的调节垫的容纳腔内。还可以将仰卧前调节部1231和仰卧后调节部1232内的调节垫的一部分均伸入过渡调节部1233的调节垫的容纳腔内。
另外,在每个调节垫容纳腔内,使用多个调节垫进行枕头高度调节时,可以将仰卧前调节部1231和/或仰卧后调节部1232内的一个或多个调节垫的一部分伸入过渡调节部1233的调节垫的容纳腔内,使仰卧前调节部1231和仰卧后调节部1232的调节位置更精细,并且使两者之间的位置的高度调节更精细,而该处一般是使用者在放置头部的位置,尤其是在仰卧时,此外是否适合使用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枕头是适合使用者,以及使用者使用枕头的舒服程度。使用者根据自己的颈长、头型和习惯等因素通过该枕头对枕头进行个性化的调节,使枕头能够适应更多的不同类型的使用者,并为其提供更好的体验,而且调节层12无论是在基体层的下侧面的外侧还是内侧,均是位于基体枕芯2的下侧,即并不直接与使用者的头部接触,而是通过基体枕芯2间接的与作用在使用者的头部,对于使用者来说,其高度和硬度变化比较柔和,使用者具有更好的使用体验。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过渡调节部1233高出基体层11的高度低于仰卧前调节部1231和/或仰卧后调节部1232高出基体层11的高度。优选地,过渡调节部1233高出基体层11的高度低于仰卧前调节部1231和仰卧后调节部1232高出基体层11的高度。
当然,在具体实施中,也可以通过调节垫来调节过渡调节部1233的高度,即在枕套上,过渡调节部1233高出基体层11的高度也可以不低于仰卧前调节部1231和/或仰卧后调节部1232高出基体层11的高度,例如,过渡调节部1233高出基体层11的高度与仰卧前调节部1231和/或仰卧后调节部1232高出基体层11的高度相等,根据需要通过调整过滤调节部1233内的调节垫的厚度或者数量来调节过滤调节部1233的高度。
为了进一步提高使用者的使用体验,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基体层11的前侧面设有向基体层11前侧伸出的颈托容纳部113,用于容纳调节垫或者基体枕芯上伸出的与颈托容纳部113相匹配的颈托部。
优选地,颈托容纳部的上侧面113为颈托倾斜面,且该颈托倾斜面由上至下是向前倾斜设置,以匹配支撑使用者的颈部,提高使用者的使用体验,例如,具有颈托倾斜面的颈托容纳部与枕芯配合时,即使枕芯的颈托部的上侧面不是倾斜面,也能够被颈托容纳部限定为上侧面倾斜。当然,优选地,还是采用上侧面倾斜的颈托部,以与颈托容纳部有更好的配合。。
在另外一些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在位于颈托容纳部113两侧的基体层的前侧面112均为倾斜面,并且该倾斜面由上至下是向后倾斜设置。在使用者侧卧时,该倾斜面与使用者的肩部匹配,上部位于使用头部和肩膀之间,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避免头部对肩膀的压迫,提高使用舒适度。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第一侧卧调节区121和第二侧卧调节区122均包括两个侧卧调节部,即第一侧卧调节区121包括两个第一侧卧调节部1211,且两个第一侧卧调节部1211呈前后分布,在基本层的前后方向上,可以间隔设置,部分覆盖基体层11的下侧面,也可以紧邻设置,使两个第一侧卧调节部1211全部覆盖基体层11的下侧面;第二侧卧调节区122包括两个第二侧卧调节部1221,且两个第二侧卧调节部1221呈前后分布,在基本层的前后方向上,可以间隔设置,部分覆盖基体层11的下侧面,也可以紧邻设置,使两个第二侧卧调节部1211全部覆盖基体层11的下侧面。
当然,第一侧卧调节区121和第二侧卧调节区122也可以均包括两个以上的侧卧调节部,也可以使第一侧卧调节区121和第二侧卧调节区122具有不同数量的侧卧调节部,例如,第一侧卧调节区121设有一个第一侧卧调节部1211,第二侧卧调节区122设有两个第二侧卧调节部1221。
另外,还值得说明的是,第一侧卧调节区121和第二侧卧调节区122的侧卧调节部也可以在基体层11的左右方向上呈多列排列,以实现更精细的调节,例如,第一侧卧调节区121包括四个第一侧卧调节部1211,四个第一侧卧调节部1211在左右方向上呈两列排列,第每列包括两个第一侧卧调节部1211,且两个第一侧卧调节部1211呈前后方向分布设置。第二侧卧调节区122的变化规律与第一侧卧调节区121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起优选实施例中,第一侧卧调节部1211、第二侧卧调节部1221、仰卧前调节部1231和仰卧后调节部1232的调节垫容纳腔均设有第二开口(图中未示出),用于方便地装填或取出其内的调节垫。
优选地,第二开口可以根据需要通过魔术贴、纽扣或者拉链等方式封闭,也可不封闭,采用开放式开口的结构。
进一步地,各个调节部像口袋一样设置在基体层11,留有一个供调节垫取放的第二开口,具体地,可以一侧是共用基体层11的侧面,其它侧与基体层11之间形成调节垫容纳腔,例如,用一整块布缝制在基体层11上,并在其上通过缝制使其形成各个调节垫容纳腔。也可以是单独形成调节垫容纳腔,再固定于基体层11上,例如,1、各个调节部为独立的腔体结构,各个调节部之间通过拉链、魔术贴或者纽扣等可拆卸方式连接,然后整体与基体层11可拆卸连接,当然这种连接可以是其中某一个或几个调节部与基体层11连接,也以是每个调节部均与基体层11连接,具体连接方式可以是通过拉链、魔术贴或者纽扣等可拆卸方式连接,或者能固定在基体层11上的松紧带连接,具体地,将调节部塞入松紧带被松紧带固定。甚至还可通过缝制的方式将调节部固定连接在基体层11上。
2、各调节部之间无固定连接关系,各个调节部分别与基体层11固定连接或者可拆卸连接,具体连接方式可参考上述例子,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第二开口采用开放式开口,且第一侧卧调节部1211、第二侧卧调节部1221、仰卧前调节部1231和仰卧后调节部1232的调节垫容纳腔的第二开口均位于基体容纳腔内。
为了进一步提高使用者的使用舒适性,尤其是在仰卧舒适性,在一些起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基体层的上侧面11为倾斜面,且该倾斜面由前至后是向下倾斜设置。优选地,此倾斜面的倾斜角度不易过大,一般在5°以下,而在2°基本是一个适用于大部分使用者的倾斜角度。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高度可调的枕头,该枕头使用实施例一所述的任一种枕套,在所述的枕套1的基体容纳腔内装装填基体枕芯2,在调节垫容纳腔内均装置用于调节高度和/或硬度的调节垫,其中,根据使用的需要,在过渡调节部的调节容纳腔内装置调节垫,该调节垫可以是独立的调节垫,也可以是仰卧前调节部1231和/或仰卧后调节部1232内的调节垫。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基本枕芯2可以采用尺寸匹配的普通的枕芯,优选地,枕芯能够产生一定形变使其整体形状可以被枕套1限制。例如,一个上侧面不是倾斜面的基体枕芯也可以与上侧面是倾斜面的枕套相匹配,而且基体枕芯会被枕套束缚至略微形变,使枕头的上侧面呈略倾斜的状态。
但更优选地实施方式中,基本枕芯2应当于枕套1相匹配,例如,枕套1的基体层的前侧面112设有颈托容纳部113,则此时优选地,采用前侧具有颈托部23的基体枕芯,且该颈托部23与颈托容纳部113相匹配,以与枕套1充分配合,实现枕头的各个功能。当枕套1的基体层的上侧面111为倾斜面时,则优选地采用上侧面倾斜的基体枕芯2,即基体枕芯的上侧面21为倾斜面,以方便安装并提高使用合适度和配合度。同理,当枕套1上,位于颈托容纳部113两侧的基体层的前侧面112均为倾斜面时,则优选的基体枕芯2,其基体枕芯的前侧面22为相匹配的倾斜面。当枕套1同时具有多个上述多个特征时,例如同时具有上述的三个特征,则基体枕芯2也可以使用同时具有相应特征的基体枕芯2,具体可参见图4和图5所示的示意图。
为了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如图8和图9所示,在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在枕头上形成枕套凹部100,该枕头凹部100可以通过在基体枕芯2上设置枕芯凹部211来实现,例如,需要在枕头的上侧面形成枕头凹部100时,就可以在基体枕芯2的上侧面21设置枕芯凹部211,参见图6和图7所示(分别示出一种形状的枕芯凹部),使用如图6和图7所示的基体枕芯2即可分别形成如图8和图9所示的枕头凹部100。
关于枕头局部高度调节,可以通过更换不同厚度的调节垫来调节枕头的局部高度,也可通过的叠加多个调节垫或减少调节垫的数量来调节枕头的局部高度。在各调节部可拆卸连接或者无固定连接时,也可以通过去掉某个调节部来调节枕头的高度。
当然,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通过不同硬度的调节垫来调整枕头及枕头局部的高度。
使用者可以根据床垫的硬度、自身的体形和喜好来对枕头进行局部调节,例如,可以通过调节仰卧前调节部1231的高度和/或硬度,让使用者仰卧时颈椎与枕头更自然的贴合舒适;通过调节仰卧后调节部1232的高度和/或硬度,让使用者仰卧时后脑勺与枕头更自然的贴合舒适;分别调节第一侧卧调节部1211和第二侧卧调节部1221的高度和/或硬度,让使用者在仰卧时,脑袋与床垫保持一定的高度,避免给肩膀过多的压力。
具体地,提供两种枕头,分别适用于习惯使用右手的人(右撇子)和习惯使用左手的人(左撇子)。通常情况下,左撇子或者右撇子的左右肩膀宽度与厚度是不一致的,经常使用的一侧肩膀更厚更宽,则对应的侧卧区高度应稍高于不经常使用的一侧的侧卧区。
根据睡眠科学的研究,习惯使用右手的人(右撇子)最佳侧卧姿势为左侧卧,所以,习惯使用右手的人(右撇子)使用枕头时,可以将第一侧卧调节区121(第一侧卧调节部1211对应的区域,即图2中的左侧)调整到合适高度,然后将第二侧卧调节区122(第二侧卧调节部1221对应的区域,即图2中的右侧)的高度和/或硬度调整的稍高于第一侧卧调节区121,让使用者能够在睡眠状态下潜意识的选择左侧卧睡姿。具体地,习惯使用右手的人(右撇子)的枕头各调节部之间的高度关系至少满足:第二侧卧调节区>第一侧卧调节区。
习惯使用左手的人(左撇子)最佳侧卧姿势为右侧卧,枕头各调节部之间的高度关系至少满足:第一侧卧调节区>第二侧卧调节区。
当然,除了一些左右手臂运动量相差特别大运动员等人群外,一般左右肩膀相差并不太大,所以一般枕头各调节部之间能根据使用者体形、和睡眠床垫的软硬度,调整好高度即可,第一侧卧调节部的高度与第二侧卧调节部的高度即使相同,也能够满足使用者舒适的睡眠需求,提高使用者的使用体验。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不存在方案冲突的情况下,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此外,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5)

1.一种枕套,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体层,所述基体层设有用于容纳基体枕芯的基体容纳腔,所述基体容纳腔设有第一开口;
调节层,所述调节层设置在所述基体层的下侧面,包括第一侧卧调节区、第二侧卧调节区和仰卧调节区;其中:
所述第一侧卧调节区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侧卧调节部;
所述第二侧卧调节区包括至少一个第二侧卧调节部;
所述仰卧调节区位于所述第一侧卧调节区和第二侧卧调节区之间,包括仰卧前调节部和仰卧后调节部,所述仰卧前调节部和所述仰卧后调节部呈前后分布于所述基体层的下侧面,在所述仰卧前调节部和所述仰卧后调节部之间设有过渡调节部,每个调节部均具有用于容纳调节垫的调节垫容纳腔;
所述过渡调节部的调节垫容纳腔将所述仰卧前调节部和所述仰卧后调节部的调节垫容纳腔连通,并至少能够容纳设置于仰卧前调节部和/或仰卧后调节部内的部分调节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枕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层的前侧面设有向所述基体层前侧伸出的颈托容纳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枕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颈托容纳部的上侧面为颈托倾斜面,且所述颈托倾斜面由上至下是向前倾斜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枕套,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颈托容纳部两侧的所述基体层的前侧面均为倾斜面,且所述倾斜面由上至下是向后倾斜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枕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卧调节区包括两个所述第一侧卧调节部,且两个所述第一侧卧调节部呈前后分布;和/或
所述第二侧卧调节区包括两个所述第二侧卧调节部,且两个所述第二侧卧调节部呈前后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枕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卧调节部、第二侧卧调节部、仰卧前调节部和仰卧后调节部的调节垫容纳腔均设有第二开口,且所述第二开口均位于所述基体容纳腔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枕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调节部高出所述基体层的高度低于所述仰卧前调节部和/或所述仰卧后调节部高出所述基体层的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枕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层的上侧面为倾斜面,且所述倾斜面由前至后是向下倾斜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枕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体层的上下方向上,至少有部分所述调节层位于所述基体层的下侧面的外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枕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体层的上下方向上,至少有部分所述调节层位于所述基体层的下侧面的内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枕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层与所述基体层之间通过魔术贴、拉链或纽扣连接。
12.一种高度可调的枕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枕套,在所述的枕套的基体容纳腔内装设有基体枕芯,在所述调节垫容纳腔内均设有用于调节高度和/或硬度的调节垫。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枕芯的上侧面或下侧面上设有用于匹配使用者头部的枕芯凹部。
14.一种高度可调的枕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枕套,在所述的枕套的基体容纳腔内装设有基体枕芯,在所述调节垫容纳腔内均设有用于调节高度和/或硬度的调节垫;
其中,所述基体枕芯的前侧面设有与所述颈托容纳部相匹配的颈托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枕芯的上侧面或下侧面上设有用于匹配使用者头部的枕芯凹部。
CN201821353906.1U 2018-08-22 2018-08-22 一种高度可调的枕头及其枕套 Active CN2092848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53906.1U CN209284810U (zh) 2018-08-22 2018-08-22 一种高度可调的枕头及其枕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53906.1U CN209284810U (zh) 2018-08-22 2018-08-22 一种高度可调的枕头及其枕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84810U true CN209284810U (zh) 2019-08-23

Family

ID=676509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353906.1U Active CN209284810U (zh) 2018-08-22 2018-08-22 一种高度可调的枕头及其枕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8481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77574A1 (zh) * 2019-10-21 2021-04-29 深圳米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枕套及枕头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77574A1 (zh) * 2019-10-21 2021-04-29 深圳米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枕套及枕头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56863B2 (en) Mattress pad
US8813283B2 (en) Supplemental sleeping pillow with detachable strap
US7788750B2 (en) Multi-function cervical pillow
US20180310732A1 (en) Neck Support Pillow
US20140317851A1 (en) Adjustable Pillow
US5644810A (en) Pillow for supine and side-orientated sleeping positions
JP2016106908A (ja)
US6957465B1 (en) Mattress pad
US20140082845A1 (en) Therapeutic pillow
CN209284810U (zh) 一种高度可调的枕头及其枕套
US20060016011A1 (en) Sleeping pillow with a depression
JP3111334U (ja) 快眠枕
CN208784231U (zh) 一种高度可调的枕头及其枕套
CN209284811U (zh) 一种高度可调的枕头
CN203555471U (zh) 保健枕头
CN214433417U (zh) 一种立体颈椎枕
US20110131729A1 (en) Configurable Support Locations Pillow
CN103549831A (zh) 保健枕头
US7055197B1 (en) Multi-pillow construction
KR102022362B1 (ko) 경추용 높이조절베개
CN206979267U (zh) 一种颈椎保护枕
CN209644540U (zh) 一种枕芯及包括该枕芯的枕头
CN208388265U (zh) 一种按摩型承托床垫
CN207220615U (zh) 一种有助于呼吸道通畅的安睡枕
CN209421601U (zh) 一种学生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218

Address after: 518000 Room 201, building A, No. 1, Qian Wan Road, Qianhai Shenzhen Hong Kong cooperation zone, Shenzhen, Guangdong (Shenzhen Qianhai business secretary Co., Ltd.)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miqiao renyi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09 / F, 14 / F, Huafeng youth entrepreneurship base, jia'an Road,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MINICUTE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