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79831U - 内径千分尺支架 - Google Patents

内径千分尺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79831U
CN209279831U CN201920278091.3U CN201920278091U CN209279831U CN 209279831 U CN209279831 U CN 209279831U CN 201920278091 U CN201920278091 U CN 201920278091U CN 209279831 U CN209279831 U CN 2092798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meter
firm banking
connecting rod
steering portion
hydropower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27809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谈泰权
白超
徐耀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NGXIUWAN HYDROELECTRIC POWER GENERAL PLANT OF STATE GRID SICHUAN ELECTRIC POWER Co.
Original Assignee
谈泰权
白超
徐耀刚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谈泰权, 白超, 徐耀刚 filed Critical 谈泰权
Priority to CN20192027809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798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798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798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ength-Measuring Instruments Using Mechan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径千分尺支架,包括固定底座、转向部及千分尺连接杆。固定底座用于设置在水电机组的测点位置;转向部设置在固定底座的端部;千分尺连接杆通过转向部设置在固定底座上,千分尺连接杆能够相对于固定底座转动;千分尺连接杆上设置有内螺纹结构,内螺纹结构与千分尺端部的外螺纹结构相匹配。本实用新型的内径千分尺支架,千分尺连接杆通过转向部设置在固定底座上,测量时,将固定底座固定在水电机组的测点位置,将内径千分尺与千分尺连接杆连接,在转向部的作用下,测量人可持内径千分尺转动,校核工作可由一个人完成,校核工作的劳动强度也得到大大降低,解决了水电机组中心校核工作的劳动强度大的问题。

Description

内径千分尺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具尺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径千分尺支架。
背景技术
在水电机组的机组中心、定子中心校核过程中,总是需要一个人扶着内径千分尺端部,将内径千分尺固定在测点,由另一个人持内径千分尺头部进行工作。
由于机组尺寸大,且中心校核所需时间较长,其劳动强度对固定尺子的人来说较大。并且,在多次校核过程中,受到测点表面光洁度影响,内径千分尺并不能每次都固定在同一个点上,多次测量结果会存在较大误差,从而影响中心校核工作的进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径千分尺支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水电机组中心校核工作的劳动强度大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内径千分尺支架,包括固定底座、转向部及千分尺连接杆;
所述固定底座用于设置在水电机组的测点位置;
所述转向部设置在所述固定底座的端部;
所述千分尺连接杆通过所述转向部设置在所述固定底座上,所述千分尺连接杆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底座转动;
所述千分尺连接杆上设置有内螺纹结构,所述内螺纹结构与千分尺端部的外螺纹结构相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底座的材质为磁性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底座与水电机组连接的一端设置有定位槽。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槽的截面形状为梯形。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底座与水电机组连接的一端设置有扣具。
进一步地,所述转向部包括万向节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千分尺连接杆通过螺纹结构与所述转向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转向部包括轴承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轴承结构为圆锥滚子轴承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千分尺连接杆与所述转向部套接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径千分尺支架,千分尺连接杆通过转向部设置在固定底座上;测量时,将固定底座固定在水电机组的测点位置,将内径千分尺与千分尺连接杆连接,在转向部的作用下,测量人可持内径千分尺转动,进而可省去固定内径千分尺端部的人。应用上述内径千分尺支架进行校核工作时,可由一个人完成,校核工作的劳动强度也得到大大降低;并且,在固定底座固定好之后,对固定底座的位置进行标记,重复测量时,可根据标记准确地复原测点,避免了测点的表面光洁度带来的测量误差,不影响中心校核工作的进行,解决了水电机组中心校核工作的劳动强度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内径千分尺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固定底座; 200-转向部; 300-千分尺连接杆;
101-定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径千分尺支架,包括固定底座100、转向部200及千分尺连接杆300;固定底座100用于设置在水电机组的测点位置;转向部200设置在固定底座100的端部;千分尺连接杆300通过转向部200设置在固定底座100上,千分尺连接杆300能够相对于固定底座100转动;千分尺连接杆300上设置有内螺纹结构,内螺纹结构与千分尺端部的外螺纹结构相匹配。
在本实施例中,千分尺连接杆300通过转向部200设置在固定底座100上,测量时,将固定底座100固定在水电机组的测点位置,将内径千分尺与千分尺连接杆300连接,在转向部200的作用下,测量人可持内径千分尺转动,校核工作可由一个人完成,校核工作的劳动强度也得到大大降低,并且,在固定底座100固定好之后,对固定底座100的位置进行标记,重复测量时,可根据标记准确地复原测点,避免了测点的表面光洁度带来的测量误差,不影响中心校核工作的进行。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固定底座100的材质为磁性材质。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底座100吸附在水电机组的测点位置,连接方式简单,连接快速、方便,有益于提高中心校核工作的工作效率。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固定底座100与水电机组连接的一端设置有定位槽101。
在本实施例中,定位槽101的形状与水电机组的测点位置的形状相符,使得固定底座100的位置更加稳定,有益于中心校核工作的稳定进行。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定位槽101的截面形状为梯形。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定位槽101的截面形状为梯形,与水电机组的测点位置的形状相符,也便于固定底座100的安装。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固定底座100与水电机组连接的一端设置有扣具。
在本实施例中,扣具设置在固定底座100的开口端,固定底座100固定在水电机组的测点位置后,扣具扣合;扣具的设置,使得固定底座100的位置得到进一步固定,固定底座100的位置更加稳定。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转向部200包括万向节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转向部200优选采用万向节结构,内径千分尺连接后可自由转动,自由度大,使用方便。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千分尺连接杆300通过螺纹结构与转向部200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千分尺连接杆300与转向部200通过螺纹结构连接,连接及拆卸均方便,连接稳定。
实施例二: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径千分尺支架,包括固定底座100、转向部200及千分尺连接杆300;固定底座100用于设置在水电机组的测点位置;转向部200设置在固定底座100的端部;千分尺连接杆300通过转向部200设置在固定底座100上,千分尺连接杆300能够相对于固定底座100转动;千分尺连接杆300上设置有内螺纹结构,内螺纹结构与千分尺端部的外螺纹结构相匹配。
在本实施例中,千分尺连接杆300通过转向部200设置在固定底座100上,测量时,将固定底座100固定在水电机组的测点位置,将内径千分尺与千分尺连接杆300连接,在转向部200的作用下,测量人可持内径千分尺转动,校核工作可由一个人完成,校核工作的劳动强度也得到大大降低,并且,在固定底座100固定好之后,对固定底座100的位置进行标记,重复测量时,可根据标记准确地复原测点,避免了测点的表面光洁度带来的测量误差,不影响中心校核工作的进行。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固定底座100的材质为磁性材质。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底座100吸附在水电机组的测点位置,连接方式简单,连接快速、方便,有益于提高中心校核工作的工作效率。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固定底座100与水电机组连接的一端设置有定位槽101。
在本实施例中,定位槽101的形状与水电机组的测点位置的形状相符,使得固定底座100的位置更加稳定,有益于中心校核工作的稳定进行。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定位槽101的截面形状为梯形。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定位槽101的截面形状为梯形,与水电机组的测点位置的形状相符,也便于固定底座100的安装。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固定底座100与水电机组连接的一端设置有扣具。
在本实施例中,扣具设置在固定底座100的开口端,固定底座100固定在水电机组的测点位置后,扣具扣合;扣具的设置,使得固定底座100的位置得到进一步固定,固定底座100的位置更加稳定。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转向部200包括轴承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转向部200优选采用轴承结构,内径千分尺连接后可以轴承结构的轴线做定轴转动,使用方便。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轴承结构为圆锥滚子轴承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圆锥滚子轴承结构连接稳定,负载能力强,使得内径千分尺能够稳定地进行定轴转动。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千分尺连接杆300与转向部200套接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千分尺连接杆300套接在轴承结构的内圈内,安装及拆卸均方便、快速。
实施例三: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径千分尺支架,包括固定底座100、转向部200及千分尺连接杆300;固定底座100用于设置在水电机组的测点位置;转向部200设置在固定底座100的端部;千分尺连接杆300通过转向部200设置在固定底座100上,千分尺连接杆300能够相对于固定底座100转动;千分尺连接杆300上设置有内螺纹结构,内螺纹结构与千分尺端部的外螺纹结构相匹配。
在本实施例中,千分尺连接杆300通过转向部200设置在固定底座100上,测量时,将固定底座100固定在水电机组的测点位置,将内径千分尺与千分尺连接杆300连接,在转向部200的作用下,测量人可持内径千分尺转动,校核工作可由一个人完成,校核工作的劳动强度也得到大大降低,并且,在固定底座100固定好之后,对固定底座100的位置进行标记,重复测量时,可根据标记准确地复原测点,避免了测点的表面光洁度带来的测量误差,不影响中心校核工作的进行。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固定底座100的材质为磁性材质。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底座100吸附在水电机组的测点位置,连接方式简单,连接快速、方便,有益于提高中心校核工作的工作效率。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固定底座100与水电机组连接的一端设置有定位槽101。
在本实施例中,定位槽101的形状与水电机组的测点位置的形状相符,使得固定底座100的位置更加稳定,有益于中心校核工作的稳定进行。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定位槽101的截面形状为梯形。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定位槽101的截面形状为梯形,与水电机组的测点位置的形状相符,也便于固定底座100的安装。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转向部200包括万向节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转向部200优选采用万向节结构,内径千分尺连接后可自由转动,自由度大,使用方便。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千分尺连接杆300通过螺纹结构与转向部200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千分尺连接杆300与转向部200通过螺纹结构连接,连接及拆卸均方便,连接稳定。
实施例四: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径千分尺支架,包括固定底座100、转向部200及千分尺连接杆300;固定底座100用于设置在水电机组的测点位置;转向部200设置在固定底座100的端部;千分尺连接杆300通过转向部200设置在固定底座100上,千分尺连接杆300能够相对于固定底座100转动;千分尺连接杆300上设置有内螺纹结构,内螺纹结构与千分尺端部的外螺纹结构相匹配。
在本实施例中,千分尺连接杆300通过转向部200设置在固定底座100上,测量时,将固定底座100固定在水电机组的测点位置,将内径千分尺与千分尺连接杆300连接,在转向部200的作用下,测量人可持内径千分尺转动,校核工作可由一个人完成,校核工作的劳动强度也得到大大降低,并且,在固定底座100固定好之后,对固定底座100的位置进行标记,重复测量时,可根据标记准确地复原测点,避免了测点的表面光洁度带来的测量误差,不影响中心校核工作的进行。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固定底座100的材质为磁性材质。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底座100吸附在水电机组的测点位置,连接方式简单,连接快速、方便,有益于提高中心校核工作的工作效率。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固定底座100与水电机组连接的一端设置有定位槽101。
在本实施例中,定位槽101的形状与水电机组的测点位置的形状相符,使得固定底座100的位置更加稳定,有益于中心校核工作的稳定进行。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定位槽101的截面形状为梯形。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定位槽101的截面形状为梯形,与水电机组的测点位置的形状相符,也便于固定底座100的安装。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转向部200包括轴承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转向部200优选采用轴承结构,内径千分尺连接后可以轴承结构的轴线做定轴转动,使用方便。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轴承结构为圆锥滚子轴承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圆锥滚子轴承结构连接稳定,负载能力强,使得内径千分尺能够稳定地进行定轴转动。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千分尺连接杆300与转向部200套接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千分尺连接杆300套接在轴承结构的内圈内,安装及拆卸均方便、快速。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内径千分尺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底座、转向部及千分尺连接杆;
所述固定底座用于设置在水电机组的测点位置;
所述转向部设置在所述固定底座的端部;
所述千分尺连接杆通过所述转向部设置在所述固定底座上,所述千分尺连接杆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底座转动;
所述千分尺连接杆上设置有内螺纹结构,所述内螺纹结构与千分尺端部的外螺纹结构相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径千分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座的材质为磁性材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径千分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座与水电机组连接的一端设置有定位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径千分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的截面形状为梯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径千分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座与水电机组连接的一端设置有扣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径千分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部包括万向节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径千分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千分尺连接杆通过螺纹结构与所述转向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径千分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部包括轴承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径千分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结构为圆锥滚子轴承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径千分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千分尺连接杆与所述转向部套接连接。
CN201920278091.3U 2019-03-05 2019-03-05 内径千分尺支架 Active CN2092798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78091.3U CN209279831U (zh) 2019-03-05 2019-03-05 内径千分尺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78091.3U CN209279831U (zh) 2019-03-05 2019-03-05 内径千分尺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79831U true CN209279831U (zh) 2019-08-20

Family

ID=676064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278091.3U Active CN209279831U (zh) 2019-03-05 2019-03-05 内径千分尺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798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754748U (zh) 一种易于携带的测绘三角支架
CN209279831U (zh) 内径千分尺支架
WO2017124920A1 (zh) 一种电动扭扭车的自动平衡系统
CN208588389U (zh) 一种陀螺仪测试设备
CN205981197U (zh) 三维测量尺
CN203672287U (zh) 双列圆锥滚子轴承轴向游隙的检测装置
CN105931556B (zh) 螺旋桨升降原理演示装置
CN205679352U (zh) 六分力传感器导向杆固定装置
CN208075862U (zh) 一种可折叠便携式测绘用测量杆
CN210268488U (zh) 一种机械圆环形工件圆周度检测装置
CN209802252U (zh) 一种水利电力工程用测量装置
CN207197730U (zh) 基于动平衡试验的辅助装置
CN212692858U (zh) 一种水准尺
CN206505036U (zh) 一种酸度计
CN214330533U (zh) 考古勘探工具折叠式铲杆
CN204881487U (zh) 螺旋弹簧同心度测量工具
CN206988726U (zh) 相机紧凑卡合型云台
CN201736652U (zh) 可快速绘制单圆或双圆的圆规
CN205691010U (zh) 一种检具自动翻转装置
CN205898104U (zh) 新型智能控制圆孔内径测量仪
CN205808443U (zh) 数控调测设备的传感器固定机构
CN206047645U (zh) 一种位置对准机构
CN109282782A (zh) 一种基于智能控制的通孔内径测量机构
CN220084038U (zh) 一种土地测量定点器
CN205364938U (zh) 一种圆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707

Address after: 623000 Yingxiu Town, Wenchuan County, Aba Tibetan and Qiang Autonomous Prefecture, Sichu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YINGXIUWAN HYDROELECTRIC POWER GENERAL PLANT OF STATE GRID SICHUAN ELECTRIC POWER Co.

Address before: 404600 No. 28, Group 17, School Village, Fair Town, Fengjie County, Chongqing

Co-patentee before: Bai Chao

Patentee before: Tan Taiquan

Co-patentee before: Xu Yaog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