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66684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266684U CN209266684U CN201920300611.6U CN201920300611U CN209266684U CN 209266684 U CN209266684 U CN 209266684U CN 201920300611 U CN201920300611 U CN 201920300611U CN 209266684 U CN209266684 U CN 20926668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tal shell
- electric connector
- inner metal
- terminal
- insulating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导电端子组;一绝缘主体,所述绝缘主体具有对接槽,所述导电端子组至少部分的收容于所述绝缘主体内,所述导电端子组具有位于所述对接槽内的接触部;一金属内壳,所述金属内壳套设在所述绝缘主体外部;一金属外壳,所述金属外壳套设在所述金属内壳外部;其中,所述金属内壳包括上壳体、位于所述上壳体下方的下壳体以及连接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的两侧壳体,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为中空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组装简单、节约成本,能有效防止导电端子与金属内壳之间的短路,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高可靠性能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以及人们对数据快速传输的需求,电子设备上的电连接器需要在高频下稳定工作,因此,如何实现电连接器简单组装且可靠传输高频信号是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中国专利CN104362459B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如图1所示,电连接器100包括一绝缘本体10、一金属片20、两端子模组30、两绝缘片40(麦拉片)、一内置电路板50、一内金属壳体60、一外金属壳体70及线缆(未图示);绝缘本体10同时包括顶部、底部,顶部与底部的表面分别设有一第一凹部、一第二凹部132;顶部与底部分别设有贯穿的若干开孔、端子槽,端子槽分别与第二凹部132贯通;两绝缘片40一一收容于绝缘本体10第二凹部132内,遮盖在端子槽外部,限制了导电端子接触部的移动范围。由此可见,为了防止导电端子与内金属壳体60之间的短路,需要将绝缘片40安装在绝缘本体10上。
但是,由于电连接器内部结构空间狭小,在组装过程中,操作较为复杂;而且,在组装后,电连接器在插拔过程中绝缘片容易松动或脱落,导致导电端子与内金属壳体或外金属壳体之间的短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不仅组装简单、节约成本,还能有效防止导电端子与金属内壳之间的短路,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
一导电端子组;
一绝缘主体,所述绝缘主体具有对接槽,所述导电端子组至少部分的收容于所述绝缘主体内,所述导电端子组具有位于所述对接槽内的接触部;
一金属内壳,所述金属内壳套设在所述绝缘主体外部;
一金属外壳,所述金属外壳套设在所述金属内壳外部;
其中,所述金属内壳包括上壳体、位于所述上壳体下方的下壳体以及连接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的两侧壳体,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为中空结构。
上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中空结构设置为封闭的环形结构或一侧敞开的U形结构。
上述的电连接器,其中,还包括与所述导电端子组连接的内置电路板,所述内置电路板具有突出部,在所述突出部左右两端的其中一端设置有倒角,另一端设置有直角,且所述绝缘主体后端设有供所述突出部插入的收容槽,所述收容槽与所述突出部的形状一致。
上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导电端子组采用下料工艺制成,包括电源端子、接地端子以及信号端子,所述电源端子和所述接地端子的厚度大于所述信号端子的厚度。
上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每一所述电源端子、所述接地端子以及所述信号端子包括接触部、固定部和焊接部,所述电源端子及所述接地端子中接触部的厚度小于所述电源端子及所述接地端子中固定部和/或焊接部的厚度。
上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绝缘主体还包括一上壁及一下壁,所述中空结构具有左右间隔开的一对侧臂及连接该对侧臂前端的前臂,所述绝缘主体的所述上壁及所述下壁设有容纳所述侧臂与所述前臂的凹槽。
上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中空结构还具有连接该对侧臂后端的后臂。
上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金属内壳的所述两侧壳体还包括与所述上壳体及所述下壳体断开的锁扣臂,所述锁扣臂前端具有位于所述对接槽的勾部,所述绝缘主体两侧设有收容所述锁扣臂的狭槽。
上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锁扣臂与所述两侧壳体一体成型。
上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金属内壳还包括延长夹板,所述延长夹板设置在所述金属内壳后端两侧,且所述延长夹板设置有开口。
上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金属内壳还包括接触弹片,所述接触弹片从所述前臂向前延伸而成,且所述接触弹片的厚度小于所述上壳体及所述下壳体的厚度。
上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金属内壳为一体式结构或由两个半壳体左右拼接形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功效在于:组装简单、节约成本,还能有效防止导电端子与金属内壳之间的短路,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电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电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内置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导电端子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A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绝缘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B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绝缘主体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A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金属内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6B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金属内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6C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金属内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金属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0、200:电连接器
10:绝缘本体 20:金属片
30:端子模组 40:绝缘片
50:内置电路板 60:内金属壳体
70:外金属壳体 132:第二凹部
210:内置电路板 211:板体
212:导电片 213:突出部
214:倒角
220:导电端子组 221:电源端子
222:接地端子 223:信号端子
224:接触部 225:固定部
226:焊接部 227:缺口
230:绝缘主体 231:上壁
232:下壁 233:侧壁
234:定位扣 235:端子槽
236:收容槽 237:狭槽
238:对接槽 239:凹槽
240:金属内壳 2401:第一半壳体
2402:第二半壳体 241:上壳体
242:下壳体 243:侧壳体
244:定位孔 245:接触弹片
246:锁扣臂 247:延长夹板
248:开口 249:中空结构
2491:侧臂 2492:前臂
2493:后臂
250:金属外壳 251:定位槽
252:尾部 253: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电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电连接器200为USB TYPE-C插头连接器,其包括内置电路板210、导电端子组220、绝缘主体230、金属内壳240以及金属外壳250。内置电路板210与导电端子组220电性连接,并收容于绝缘主体230内,金属内壳240套设在绝缘主体230外部,金属外壳250套设在金属内壳240外部。电连接器200还包括与内置电路板210电性连接的线缆,为便于说明,在图中并未示出。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内置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至图3所示,内置电路板210包括水平布置的板体211以及导电片212,导电片212设置在板体211的上下表面,与导电端子组220焊接;内置电路板210的后端用于连接线缆(图中未示出),使得线缆与导电端子组220电性连接,内置电路板210前端还形成有突出部213,在突出部213前端的左右两端的其中一端形成有倒角214,另一端形成有直角215,使得突出部213的左右两端不对称,从而用于防止内置电路板210反向插入绝缘主体230。其中,直角215也可以是与倒角214角度不同的其他角,使得突出部213的左右两端不对称即可,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导电端子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至图4所示,导电端子组220包括至少一个电源端子221、至少一个接地端子222以及多个信号端子223,电源端子221、接地端子222分别布置在导电端子组220的两侧,信号端子223布置在电源端子221、接地端子222之间。当然,在导电端子组220中间也可以设置电源端子221和/或接地端子222,电源端子221和/或接地端子222与信号端子223并列交叉布置。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导电端子组222的各端子为竖直片体,分别采用下料工艺形成,能够减少弹性变形,增大对接力度。每一端子均包括接触部224、固定部225以及焊接部226。其中,接触部224为弧形结构,且接触部224的厚度小于固定部225以及焊接部226的厚度;信号端子223的固定部225的内侧设有凹口,用于改善信号端子223所传输信号的完整性;焊接部226后端形成有缺口227,缺口227用于容许内置电路板210插入即导电端子组220夹持内置电路板210,焊接部226与其所对应的内置电路板210上的导电片212焊接在一起。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电源端子221以及接地端子222的厚度大于信号端子223的厚度,便于传输更大的电流。
图5A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绝缘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B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绝缘主体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至图5A、图5B所示,绝缘主体230包括上壁231、下壁232以及连接上壁231和下壁232的两侧壁233,以及形成在231、232、233之间的对接槽238,对接槽238用于供对接连接器插入,且绝缘主体230采用一体成型工艺制成。在上壁231以及下壁232的外表面上形成有定位扣234,定位扣234可设置为一个或多个,本实用新型以上壁231及下壁232上均形成一个定位扣234为例,但并不以此为限。另外,在上壁231以及下壁232的内侧面上形成有与对接槽238连通的多个端子槽235,端子槽235为凹槽,端子槽235与电源端子221、接地端子222以及信号端子223相对应;在两侧壁233上分别形成有狭槽237。绝缘主体230后端还设置有收容槽236,用于容纳内置电路板210以及导电端子组220插入,收容槽236与内置电路板210的倒角214配合使用,能够防止内置电路板210反插;在内置电路板210以及导电端子组220插入绝缘主体240后,导电端子组220的电源端子221、接地端子222以及信号端子223分别插入其所对应的端子槽235内。其中,各端子的接触部224插入其所对应的端子槽235内,固定部225、焊接部226以及内置电路板210的突出部213插入在其所对应的收容槽236中,收容槽236与突出部213的形状一致。
图6A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金属内壳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至图6A所示,金属内壳240包括上壳体241、下壳体242以及连接上壳体241和下壳体242的两侧壳体243,金属内壳240采用一体成型工艺制成并套设在绝缘主体230外部。在上壳体241以及下壳体242上形成有与定位扣234相对应的定位孔244,定位扣234与定位孔244配合使用,定位扣234卡扣于定位孔244内。
其中,在上壳体241以及下壳体242的前端形成有多个接触弹片245,接触弹片245的厚度小于上壳体241及下壳体242的壁厚,接触弹片245位于导电端子组220的接触部224前方,且通过形成在绝缘主体230的上壁231以及下壁232中的通孔穿过并伸入对接槽238中;金属内壳240的后端两侧形成有延长夹板247,延长夹板247中设置有开口248,开口248用于容纳内置电路板210插入,并防止内置电路板210晃动;两侧壳体243上分别形成有一锁扣臂(latch)246,锁扣臂246采用弯折结构,前端具有凸入对接槽238的勾部,后端连接在两侧壳体243上。在金属内壳240套设在绝缘主体230外部时,锁扣臂246位于狭槽237内。
本实例中,上壳体241、下壳体242中间被掏空,形成中空结构249,本实施例中的中空结构249为封闭结构。中空结构249包括一对侧臂2491、连接该对侧臂2491前端的前臂2492及连接该对侧臂2491后端的后臂2493,绝缘主体230的上壁231以及下壁232的左右两侧设有容纳侧臂2491与前臂2492的U形凹槽239,接触弹片245从前臂2492向前并向内侧延伸而成。锁扣臂246与侧臂2491上下间隔开且与上壳体241及下壳体242断开,锁扣臂246与侧臂2491的后端趋于对齐。
具体的,如图中椭圆形区域所示。由于上壳体241以及下壳体242中间形成了中空结构249,在将金属内壳240安装在绝缘主体230上时,绝缘主体230的上壁231以及下壁232被中空结构249露出,这样,就可以加厚绝缘主体230上壁231以及下壁232被中空结构249所露出的部分,使得上壁231以及下壁232与中空结构249相对应部分的厚度较其他部分的厚度更厚。一方面,能够增强绝缘主体230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能够防止导电端子组220位于端子槽235中的部位与金属内壳240之间的短路;而且,绝缘主体230为一体形成,不需要在绝缘主体230上额外安装绝缘片(麦拉片),因此,组装起来更为简单,节约生产成本。
图6B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金属内壳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B所示,本实施例的金属内壳240也可采用分体结构制成,金属内壳240分为第一半壳体2401、第二半壳体2402两个半壳体,第一半壳体2401、第二半壳体2402沿左右方向对接组装在一起形成金属内壳240。
图6C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金属内壳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C所示,本实施例的金属内壳240在上下方向上呈一端开口的U形,与图6A所示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中的金属内壳240并未形成连接侧臂2491后端的后臂2493,其中,锁扣臂246与两侧壳体243一体成型。本实施例的金属内壳240能够简化零件加工工艺,节约生产成本,且能够增加金属内壳240的强度,实现锁扣臂246及金属内壳240更好地接地,增加产品可靠性。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金属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至图7所示,金属外壳250采用两节一体式拉伸工艺制成,并套设在金属内壳240外部,前一节金属外壳250的厚度及宽度小于后一节金属外壳250的厚度及宽度。金属外壳250上还形成有定位槽251,定位槽251与定位扣234以及定位孔244配合使用,定位扣234卡扣于定位孔244以及定位槽251内。另外,金属外壳250的后端两侧具有尾部252,尾部252与延长夹板247相对应且靠贴在一起,并形成开口253,用于容纳内置电路板210插入,并防止内置电路板210晃动。虽然金属内壳240具有中空结构249,由于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200的金属外壳250采用一体式拉伸工艺制成,其与金属内壳240一起完全能够保证屏蔽效果。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导电端子组;
一绝缘主体,所述绝缘主体具有对接槽,所述导电端子组至少部分的收容于所述绝缘主体内,所述导电端子组具有位于所述对接槽内的接触部;
一金属内壳,所述金属内壳套设在所述绝缘主体外部;
一金属外壳,所述金属外壳套设在所述金属内壳外部;
其中,所述金属内壳包括上壳体、位于所述上壳体下方的下壳体以及连接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的两侧壳体,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为中空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结构设置为封闭的环形结构或一侧敞开的U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导电端子组连接的内置电路板,所述内置电路板具有突出部,在所述突出部左右两端的其中一端设置有倒角,另一端设置有直角,且所述绝缘主体后端设有供所述突出部插入的收容槽,所述收容槽与所述突出部的形状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组采用下料工艺制成,包括电源端子、接地端子以及信号端子,所述电源端子和所述接地端子的厚度大于所述信号端子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电源端子、所述接地端子以及所述信号端子包括接触部、固定部和焊接部,所述电源端子及所述接地端子中接触部的厚度小于所述电源端子及所述接地端子中固定部和/或焊接部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主体还包括一上壁及一下壁,所述中空结构具有左右间隔开的一对侧臂及连接该对侧臂前端的前臂,所述绝缘主体的所述上壁及所述下壁设有容纳所述侧臂与所述前臂的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结构还具有连接该对侧臂后端的后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内壳的所述两侧壳体还包括与所述上壳体及所述下壳体断开的锁扣臂,所述锁扣臂前端具有位于所述对接槽的勾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臂后端与所述两侧壳体一体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内壳还包括延长夹板,所述延长夹板设置在所述金属内壳后端两侧,且所述延长夹板设置有开口。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内壳还包括接触弹片,所述接触弹片从所述前臂向前延伸而成,且所述接触弹片的厚度小于所述上壳体及所述下壳体的壁厚。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内壳为一体式结构或由两个半壳体左右拼接形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22767353 | 2018-12-28 | ||
CN201822276735 | 2018-12-28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266684U true CN209266684U (zh) | 2019-08-16 |
Family
ID=675856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300611.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266684U (zh) | 2018-12-28 | 2019-03-08 | 电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26668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270748A (zh) * | 2020-02-14 | 2021-08-17 | 山一电机株式会社 | 高速传输用连接器 |
-
2019
- 2019-03-08 CN CN201920300611.6U patent/CN209266684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270748A (zh) * | 2020-02-14 | 2021-08-17 | 山一电机株式会社 | 高速传输用连接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742095B2 (en) | Electrical receptacle connector | |
US9935401B2 (en) | Electrical receptacle connector | |
TWI593199B (zh) | 電連接器 | |
CN102842784B (zh) | 电力连接器和电连接器组件及具有它们的系统 | |
US10439315B2 (en) | Connector assembly | |
KR20120086735A (ko) | 전기 커넥터 및 전기 커넥터 조립체 | |
CN102437482A (zh) | 电连接器 | |
CN107069309A (zh) | 防水正反插电连接器 | |
JP2020107579A (ja) | 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コネクタ装置 | |
JP2012043783A (ja) |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回路基板組立体 | |
CN211700677U (zh) | 线缆连接器 | |
CN106961031B (zh) | 一种电连接器 | |
CN105932459B (zh) | Usb c型插头连接器 | |
US10622767B2 (en) |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 |
US20140206231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terminals | |
KR20140034051A (ko) | 평평한 판상 접속 대상물의 접속에 적합한 동축 커넥터 | |
CN209266684U (zh) | 电连接器 | |
TWI416806B (zh) | 電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組合體 | |
CN107482395A (zh) | Usb c型电连接器 | |
CN105932472B (zh) | Usb c型插头连接器 | |
CN105932488B (zh) | Usb c型插头连接器 | |
CN209860207U (zh) | 电连接器组件 | |
CN207818956U (zh) | 电连接器 | |
JP6965685B2 (ja) | リ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 | |
US11462851B2 (en) | Machine case and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09 Address after: 518104 2nd floor, building a, Sanyang new industrial zone, HO-1 West, Shajing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LUXSHARE PRECISION INDUSTR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17, kuiqing Road, Qinghuang Industrial Zone, Qinghuang village, Qingxi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3650 Patentee before: DONGGUAN XUNTAO ELECTRONIC Co.,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816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