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61251U - 一种基于现有楼房的多层房屋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现有楼房的多层房屋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61251U
CN209261251U CN201821442958.6U CN201821442958U CN209261251U CN 209261251 U CN209261251 U CN 209261251U CN 201821442958 U CN201821442958 U CN 201821442958U CN 209261251 U CN209261251 U CN 2092612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ilding
storey
floor
house
exis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44295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柃
赵柱石
翁赟
孙元平
乔必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lin Xinzhou Bamboo Winding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Xinzhou Bamboo Based Composite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Xinzhou Bamboo Based Composite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Xinzhou Bamboo Based Composite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44295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612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612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612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orking Measures On Existing Buildind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现有楼房的多层房屋结构,属于房屋建筑结构领域,其通过在中低层或者中高层的现有楼房四周设置由多个立柱间隔设置所组成的支撑组件,在支撑组件的顶部对应设置水平支撑板,由水平支撑板承载多个房屋单元,并由多个立柱分担水平支撑板的荷载,从而实现对新增楼层的有效支撑,且对应各新增楼层和旧有楼层设置电梯组件,保证了旧有楼层和新增楼层的应用便捷性。本实用新型的多层房屋结构,其结构简单,设置简便,特别适用于现有的中低层/中高层建筑,能有效扩大住房可用空间,提升住房品质,降低了房屋改造的成本,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现有中低层/中高层建筑的改造需求,改善了人们的居住环境,具有较大的应用推广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现有楼房的多层房屋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房屋建筑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现有楼房的多层房屋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质量的不断上升,人们对于房屋居住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中低层或者中高层建筑的改造问题,这些建筑往往楼层不会超过十层,大多为五至八层,这类建筑通常没有电梯,且居住人群大多以中老年人居多,居民的出行、生活存在一定程度的不便,再加上这类建筑的数量往往较大,拆迁整改的难度很高,且拆迁的费用巨大,拆迁协调困难,故而这类房屋建筑的整改难度较大,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日常住行。
在本申请人的在先专利申请CN 201810338948.6中,公开了房屋单元、其制备方法及含有该房屋单元的房屋,其中以竹篾为基础,通过编织、缠绕、粘结等过程,快速制备了具有多层结构房屋单元,以加强筋和填料层的组合形式保证房屋单元的结构强度并减轻房屋单元的自重,且通过设置框架型的支撑结构,为房屋单元提供支撑,形成以至少一个房屋单元和支撑结构组成的房屋。上述房屋单元和基于其的房屋能一定程度上提升房屋建造的效率,降低房屋建造的成本,为房屋建造、改造提供更多的优选方案,但是研究人员在后续的研究中发现,上述房屋单元或者房屋很难直接应用到现有中低层或者中高层建筑的改造中,主要有如下几点原因:1、房屋单元通常为缠绕粘结而成的筒状结构,其边角往往呈圆弧结构,直接固定使用的难度较大,因此房屋单元在中低/中高层建筑的顶楼很难直接固定,且无法有效设置多层结构;2、虽然针对房屋单元设置有钢支撑结构,由其对房屋单元进行支撑,一定程度实现了房屋单元的固定与应用,但是却极大增加了房屋单元的应用质量,这使得房屋单元在建筑的顶层使用时,顶楼的结构负荷增大,顶楼结构的稳定性降低,影响房屋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且支撑结构在中低层建筑结构的楼顶安装固定不变,需要钻孔进行稳固,这会进一步降低房屋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鉴于此,现有的房屋单元或者房屋结构应用在中低层建筑的改造过程中有一定的难度,无法充分满足中低/中高层建筑改造的需要,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现有楼房的多层房屋结构,其中通过在基础楼房的四周对应设置支撑组件,并对应支撑组件在基础楼房的顶部对应设置至少一层由多个房屋模块构成的楼层,从而有效完成了中低层建筑的改造,改造的成本较低,不会对建筑物原有结构造成额外的负载,提升房屋结构的使用寿命,增加老旧中低层建筑的使用便捷性和舒适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现有楼房的多层房屋结构,包括具有若干旧有楼层的基础楼房,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基础楼房顶部的若干新增楼层和对应所述新增楼层设置的支撑组件;其中,
所述新增楼层包括水平设置的水平支撑板和多个固定设置在所述水平支撑板上的房屋单元;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多个间隔设置在所述基础楼房四周的立柱,所述立柱竖向设置,其底部固定在地面上,顶部突出于所述基础楼房的顶层,且相邻两所述立柱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横向连杆,以使得多个所述立柱之间彼此对应连接,组成围在所述基础楼房外周的框架结构,以及所述水平支撑板的外周分别与各所述立柱对应连接稳固,继而可由多个所述立柱分担所述新增楼层的荷载,即由所述支撑组件完成各所述新增楼层的稳定支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新增楼层为设置在所述基础楼房顶层上方的多个,多个所述新增楼层沿竖向依次间隔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基础楼房外周的至少一个电梯组件;
所述电梯组件包括竖向设置的电梯井和多个对应设置的连廊,所述旧有楼层和所述新增楼层分别通过所述连廊连通所述电梯井。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位于该多层房屋结构最顶层的所述新增楼层上方设置有呈板状的房屋顶板,所述房屋顶板的底面四周分别固定连接各所述立柱的顶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房屋顶板为太阳能电池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新增楼层的设置数量为1~5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旧有楼层的层数为3~8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各所述立柱等间隔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平支撑板和各所述立柱之间通过焊接或者锚固件稳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立柱为工字钢或者塔吊结构立柱。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平支撑板设置为双层结构、向上突出的弧形结构、或者拱形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平支撑板上的多个所述房屋单元并排设置,并在所述水平支撑板的一侧预留有一定的空间,以形成供人们走行的走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对应所述走廊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设置在正对所述走廊的各所述立柱之间,以为所述走廊的使用提供保护。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房屋单元为竹材料经缠绕粘结而成的筒状结构,且对应其设置有支撑单元,所述支撑单元固定在所述水平支撑板上,所述房屋单元固定在所述支撑单元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新增楼层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所述房屋单元之间竖向设置有隔墙,所述隔墙上开设有逃生通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新增楼层与相邻的旧有楼层之间和两相邻的所述新增楼层之间分别设置有走行楼梯。
上述改进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总体而言,通过本实用新型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基于现有楼房的多层房屋结构,其通过在中低层或者中高层的基础楼房四周设置由多个立柱间隔设置所组成的支撑组件,在支撑组件的顶部对应设置水平支撑板,由水平支撑板承载多个房屋单元,并由多个立柱分担水平支撑板的荷载,从而实现新增楼层的有效支撑,且新增楼层不会对基础楼房产生额外的荷载,保证了基础楼房的受力稳定性和安全性,在扩大基础楼房使用空间的同时,有效保证了旧有楼层的使用;
(2)本实用新型的基于现有楼房的多层房屋结构,其尤其适用于未设置电梯的中低层/中高层建筑的改造,通过新增楼层的设置,有效增大了现有住宅的居住空间,且通过对应旧有楼层和新增楼层设置电梯组件,由其连通各旧有楼层和新增楼层,大大提升了多层房屋结构的使用便捷性和实用性,且电梯组件的设置及运行成本可通过新增楼层的租赁收入抵消,从而大幅提升了多层房屋结构的经济性;
(3)本实用新型的基于现有楼房的多层房屋结构,其采用由竹材料缠绕粘结而成筒状结构的房屋单元,房屋单元的设置成本较低,且房屋单元的质量较轻,装配及更换简便,对支撑组件的结构要求较低,从而进一步降低新增楼层的设置成本,提升多层房屋结构的应用经济性;
(4)本实用新型的基于现有楼房的多层房屋结构,其通过设置太阳能屋顶板、走廊、隔墙、挡板等结构,可以更好地提升新增楼层的使用安全性、便捷性和舒适性,满足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更多需求,提升人们居住环境的品质;
(5)本实用新型的基于现有楼房的多层房屋结构,其结构简单,设置简便,特别适用于现有的中低层/中高层建筑,无需对现有中低层/中高层的基础楼房进行拆除或者改造,便能实现对住房可用空间的扩大,满足了旧房改造和人们住房的需求,降低了房屋改造的成本,提升了现有房屋居住的品质,改善了人们的居住环境,具有较大的应用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基于现有楼房的多层房屋结构的立体结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基于现有楼房的多层房屋结构的立体结构后视图;
在所有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技术特征,具体为:1.房屋模块,101.房屋单元,102.支撑单元;2.支撑组件,201.立柱,202.水平支撑板;3.走廊,301.挡板;4.隔墙,5.电梯组件,501.电梯井,502.连廊;6.房屋顶板,7.基础楼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基于现有楼房的多层房屋结构如图1和图2中所示,其中,多层房屋结构的楼层包括旧有楼层和新增楼层,旧有楼层为基础楼房7的固有楼层,优选实施例中的基础楼房7优选为中低层建筑结构或者中高层结构,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中低层建筑大多为不超过六层的建筑结构,包括1~3层的低层建筑和4~6层的多层建筑,且中高层建筑大多为7~9层的建筑,上述针对基础楼房7分层及定义的说明可参照《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中的相关规定,在此不做赘述。故而在优选实施例中,基础楼房7的旧有楼层数量不超过九层,即其楼层数量可以为1~9层;而基础楼层7的楼层可进一步优选为3~7层,这是因为当楼层较低时,其拆迁难度较低,可通过拆除、重造的形式进行修整,而当楼层较高时,新增楼层配套的支撑组件2的成本便会大幅提高,对于支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的要求更高,相应地,造价成本便会大幅增加。
进一步地,优选实施例中的基础楼房7不具备电梯结构,其通过若干个步行楼梯进行通行,通常为设置在中部的一个或者分别设置在两侧的两个,这与基础楼房7的户型设计及跨度相关,因而在现有技术中有多种选型,故而在此不做赘述。
进一步地,优选实施例中的多层房屋结构包括设置在旧有楼层上方的若干新增楼层,即新增楼层设置在基础楼房7的顶部,且新增楼层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优选,当旧有楼层的数量较少,如为3~5层时,新增楼层的数量可以为多层,如3~5层,当旧有楼层的数量较多,如为6~8层时,新增楼层的设置数量可相应减少,如1~3层,且新增楼层的设置数量可根据支撑组件2的结构强度设置进行优选设计,以保证多层房屋结构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进一步地,优选实施例中针对新增楼层设置有支撑组件2,其包括间隔设置在基础楼房7四周的立柱201,优选实施例中的各立柱201优选等间隔竖向设置,且各立柱201的底部优选固定在基础楼房7的地基上或者通过重新设置地基的形式进行固定,以保证各立柱201的设置稳定性;进一步地,优选实施例中的立柱201为工字钢或者塔吊结构立柱,其结构尺寸、设置间隔可结合新增楼层的数量、新增楼层的高度进行优选,在此不做赘述;进一步优选地,相邻的各立柱201之间优选以辅助件进行连接加固,优选实施例中的辅助件可进一步优选为横梁或者交叉梁,其与立柱201以焊接或者锚固件连接稳固,从而保证各立柱201设置的稳定性,并使得基础楼房7外周的各立柱201组成整体的框架支撑结构。
进一步地,对应各新增楼层分别设置有水平支撑板202,其水平设置,并以侧壁匹配连接支撑组件2中的各立柱201,即水平支撑板202的板面垂直于各立柱201的轴线,水平支撑板202与各立柱201的连接可通过焊接或者锚固件连接,且优选实施例中的水平支撑板202上优选设置有若干安装位或者搭建位,以便于房屋模块1对应安装或者搭建在对应的安装位或者搭建位上,从而实现新增楼层中房屋模块1的快速设置;进一步优选地,优选实施例中的水平支撑板202设置为双层或者向上突出的弧形、拱形,以使得水平支撑板202上设置房屋单元101后,靠近基础楼房7顶层的水平支撑板202底部不抵接基础楼房7的顶层楼板,避免基础楼房7承受额外的荷载。
进一步地,优选实施例中的房屋模块1包括呈筒状的房屋单元101和可用于固定房屋单元101的支撑单元102,相应地,支撑单元102包括多个沿房屋单元101轴线间隔设置的底托,各底托的上端面设置成圆弧形结构,以用于与房屋单元101的底部有效抵接,且各底托的底部固定在水平支撑板202上,从而实现房屋单元101在水平支撑板202上的稳定设置;进一步优选地,水平支撑板102上并排设置有多个房屋单元101,相邻两房屋单元101之间间隔一定距离设置,或者紧贴设置,使得新增楼层上具有多个独立的房间;进一步优选地,优选实施例中的房屋单元101为竹材料经多层缠绕粘结而成,其结构稳定性强,质量较轻,可进一步降低各层新增楼层对支撑组件2的压力,提升使用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在房屋单元101的一侧端部设置有走廊3,所谓走廊3的形成主要是通过优选设置房屋单元101的长度,使得其一端距离支柱201所在的平面有一定的距离,从而在房屋单元101的该端部一侧预留有一定宽度的水平支撑板102,以供人们走行,故而形成走廊3;进一步优选地,优选实施例中对应走廊3设置有挡板301,如图1中所示,其对应设置在走廊3一侧的支撑组件2上,即在走廊3一侧的各立柱201之间分别设置有具有一定高度的挡板301,以保证人们在走廊3中走行时的安全;优选实施例中的挡板301可进一步优选为钢化玻璃。
进一步地,各新增楼层与其上方的楼层之间和与其下方的楼层之间分别设置有可走行的楼梯,以作为各新增楼层的紧急逃生通道,优选实施例中的楼梯设置在新增楼层的中部,或者在新增楼层的两端分别设置;进一步优选地,在部分或者全部相邻房屋单元101之间设置有隔墙4,以使得隔墙4两侧的房屋单元101可作为独立的住宅空间,进一步提升新增楼层的使用便捷性和舒适性;当然,隔墙4上可对应设置有通道及防护门,以保证各新增楼层中的各房屋单元101可分别连通紧急逃生通道,保证房屋单元101应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如图1中所示,对应基础楼房7中的各旧有楼层和各新增楼层设置有电梯组件5,其设置在基础楼房7外部一侧,包括竖向设置以用于电梯升降走行的电梯井501和分别横向连通各楼层(旧有楼层和新增楼层)的连廊502,通过电梯在电梯井501中的走行可实现人们快速往返于各层之间,大大提升基础楼房7的使用便捷性;进一步地,优选实施例中的电梯组件5可根据实际需要优选设置为多个,这根据楼层的人流量大小进行优选设置,且楼梯组件5的设置成本可通过新增楼层的租赁收入进行弥补,从而在保证多层房屋结构便捷性的同时,大幅降低中低层/中高层建筑改造的成本,具有极佳的经济性和实用性。
进一步地,在多层房屋结构顶部的新增楼层上方设置有房屋顶板6,其优选为水平板状结构,板的四周分别固定在各立柱201的顶部,通过设置房屋顶板6,可有效实现顶层房屋单元101的有效保护,提升房屋单元101的使用寿命;进一步优选地,优选实施例中的房屋顶板6为太阳能电池板,其可通过吸收太阳能来为各新增楼层中的房屋单元中供电,进一步提升各房屋单元101使用过程中的节能环保,降低多层房屋结构应用过程中的能耗。
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基于现有楼房的多层房屋结构,其通过在基础楼房7的四周设置支撑组件2,支撑组件2的上部对应基础楼房7的顶部空间分层设置有若干个水平支撑板202,由其作为各新增楼层的底部支撑结构,并对应在各水平支撑板202上设置多个由房屋单元101和支撑单元102组成的房屋模块1,从而组成一个新增楼层,提升原有基础楼房7的住宅容量,且新增楼层采用轻质的房屋单元101作为结构主体,各房屋单元101固定在水平支撑板202上,由水平支撑板202和各立柱201分担其自重和其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荷载,避免了房屋单元101设置时基础楼房7的顶层受力,减少了新增楼层设置过程中对基础楼房7的额外荷载,保证了基础楼房7的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电梯组件5的设置有效提升了新增楼层和旧有楼层使用过程中的便捷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提升了多层房屋结构应用的便捷性;此外,太阳能房屋顶板、挡板301、走廊3、隔墙4等结构的设置进一步提升了新增楼层及房屋单元101应用的便捷性,保证了房屋单元101应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基于现有楼房的多层房屋结构,其结构简单,稳定性高,安全性强,不会对原有的基础楼房7的结构产生破坏,也不会增加基础楼房7的受力荷载,充分保证了基础楼房7的使用安全性和稳定性,且新增楼层的设置简便,楼层中的空间分割便捷,可根据需要分隔成各种大小的住宅空间,满足各种的住宅需要,通过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所记载的结构设置,有效实现了中低层/中高层建筑的改造,降低了房屋改造的成本,提升了现有中低层/中高层建筑的住宅空间,降低了住房的成本,具有极大的应用推广价值。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现有楼房的多层房屋结构,包括具有若干旧有楼层的基础楼房(7),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基础楼房(7)顶部的若干新增楼层和对应所述新增楼层设置的支撑组件(2);其中,
所述新增楼层包括水平设置的水平支撑板(202)和多个固定设置在所述水平支撑板(202)上的房屋单元(101);
所述支撑组件(2)包括多个间隔设置在所述基础楼房(7)四周的立柱(201),所述立柱(201)竖向设置,其底部固定在地面上,顶部突出于所述基础楼房(7)的顶层,且相邻两所述立柱(201)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横向连杆,以使得多个所述立柱(201)之间彼此对应连接,组成围在所述基础楼房(7)外周的框架结构,以及所述水平支撑板(202)的外周分别与各所述立柱(201)对应连接稳固,继而可由多个所述立柱(201)分担所述新增楼层的荷载,即由所述支撑组件(2)完成各所述新增楼层的稳定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现有楼房的多层房屋结构,其中,所述新增楼层为设置在所述基础楼房(7)顶层上方的多个,多个所述新增楼层沿竖向依次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现有楼房的多层房屋结构,其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基础楼房(7)外周的至少一个电梯组件(5);
所述电梯组件(5)包括竖向设置的电梯井(501)和多个对应设置的连廊(502),所述旧有楼层和所述新增楼层分别通过所述连廊(502)连通所述电梯井(501)。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现有楼房的多层房屋结构,其中,位于该多层房屋结构最顶层的所述新增楼层上方设置有呈板状的房屋顶板(6),所述房屋顶板(6)的底面四周分别固定连接各所述立柱(201)的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现有楼房的多层房屋结构,其中,所述房屋顶板(6)为太阳能电池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现有楼房的多层房屋结构,其中,所述新增楼层的设置数量为1~5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现有楼房的多层房屋结构,其中,所述水平支撑板(202)上的多个所述房屋单元(101)并排设置,并在所述水平支撑板(202)的一侧预留有一定的空间,以形成供人们走行的走廊(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现有楼房的多层房屋结构,其中,对应所述走廊(3)设置有挡板(301),所述挡板(301)设置在正对所述走廊(3)的各所述立柱(201)之间,以为所述走廊(3)的使用提供保护。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现有楼房的多层房屋结构,其中,所述房屋单元(101)为竹材料经缠绕粘结而成的筒状结构,且对应其设置有支撑单元(102),所述支撑单元(102)固定在所述水平支撑板(202)上,所述房屋单元(101)固定在所述支撑单元(102)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现有楼房的多层房屋结构,其中,所述新增楼层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所述房屋单元(101)之间竖向设置有隔墙(4),所述隔墙(4)上开设有逃生通道。
CN201821442958.6U 2018-09-04 2018-09-04 一种基于现有楼房的多层房屋结构 Active CN2092612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42958.6U CN209261251U (zh) 2018-09-04 2018-09-04 一种基于现有楼房的多层房屋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42958.6U CN209261251U (zh) 2018-09-04 2018-09-04 一种基于现有楼房的多层房屋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61251U true CN209261251U (zh) 2019-08-16

Family

ID=675526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442958.6U Active CN209261251U (zh) 2018-09-04 2018-09-04 一种基于现有楼房的多层房屋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612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35163B (zh) 装配整体式多层大跨度双向多跨空间钢网格盒式结构建筑
CN110130479B (zh) 一种新型钢木/竹组合装配式结构体系
CN105625566A (zh) 装配式混凝土正交斜放空间网格盒式结构筒中筒结构及制作方法
US11339562B2 (en) Area-covering structure module
CN104895229A (zh) 预制装配式钢节点混凝土板柱结构及其吊装方法
CN104712055A (zh) 一种基于混凝土框架的木质楼房及其施工方法
CN110924701A (zh) 一种基于现有楼房的多层房屋结构
CN109555222B (zh) 一种建筑结构体系
CN111088846B (zh) 一种可循环使用的装配式房屋及安装方法
CN202530570U (zh) 整体式轻钢结构箱式组合房
CN110565987A (zh) 预制装配式高层住宅筒体模壳密肋预应力楼板结构体系
CN209261251U (zh) 一种基于现有楼房的多层房屋结构
JP7432273B1 (ja) 住宅構造及び住宅構造の施工方法
CN210737766U (zh) 框架式节能立体房屋
CN204876252U (zh) 预制装配式钢节点混凝土板柱结构
CN202359831U (zh) 模块化活动房屋
CN102011496B (zh) 具有高安全舒适性的组装型高层或超高层住宅建筑
CN218467052U (zh) 一种爬架辅助框架
AU2009242961A1 (en) Fire rated, multi-storey, multi-dwelling structure and method to construct same
CN112942898B (zh) 模块化整体装配式建筑体系及建筑模块单元和连接节点
CN215717541U (zh) 模块化整体装配式建筑体系及建筑模块单元和连接节点
CN102486053B (zh) 模块化活动房屋
CN112252473B (zh) 一种全装配式房屋结构体系
CN211229646U (zh) 预制装配式高层住宅筒体模壳密肋预应力楼板结构体系
CN203066239U (zh) 一种多层移动组合房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310

Address after: 311122 No. 29-16, Jiaqi Road, Xianlin Street, Yuhang District, Hangzhou, Zhejiang

Patentee after: Zhonglin Xinzhou Bamboo Winding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311115 Fengdu village, Pingyao Town, Yuhang District, Hangzhou, Zhejiang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XINZHOU BAMBOO-BASED COMPOSITES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Ye 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