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57895U - 一种使用标准供电插座的电动汽车用充电枪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使用标准供电插座的电动汽车用充电枪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257895U CN209257895U CN201821224469.3U CN201821224469U CN209257895U CN 209257895 U CN209257895 U CN 209257895U CN 201821224469 U CN201821224469 U CN 201821224469U CN 209257895 U CN209257895 U CN 20925789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ug
- output
- detection
- access
- power suppl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0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13256 coordination poly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369 In process control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45 las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86 process control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856 abnorma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88 ed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965 in-process control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9 mechanical engine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使用标准供电插座的电动汽车用充电枪,包括以电缆连接的供电插头、缆上控制保护装置和车辆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插头为多个;所述多个插头各自的输出经缆上控制保护装置检测,若电压相同或相近,即并联接往车辆插头。该充电枪即使所用供电插座为国家标准GB1002和GB2099.1规定额定电流的插座,也可以较大的额定充电电流工作,使用方便和成本较低。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使用标准供电插座的电动汽车用充电枪,IPC分类可归属H01R 13/00或/和H01R 27/00。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使用国家标准GB1002《家用和类似用途单相插头插座型式、基本参数和尺寸》和GB2099.1《家用和类似用途插头插座第一部分:通用要求》规定的供电插座的电动汽车用充电枪,相比固定设置的充电桩使用方便和成本较低,但供电插座的额定电流按标准规定不大于16A,限制了充电枪的额定充电电流而使充电时间难以缩短。
有关术语和常识,除本说明书指明外,按照国家标准GB/T 20234.1《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 18487.1《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第1部分通用要求》、GB1002和GB2099.1以及《机械工程手册》和《电机工程手册》(编写组,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年第2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使用标准供电插座的电动汽车用充电枪,可以有较大的额定充电电流,使用方便和成本较低。
本实用新型解决所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使用标准供电插座的电动汽车用充电枪,包括以电缆连接的供电插头、缆上控制保护装置和车辆插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电插头为多个;
——所述多个插头各自的输出经缆上控制保护装置检测,若电压相同或相近,即并联接往车辆插头。
其中,所述“电压相同或相近”指任何时刻瞬时电压值相同,或者因电路差异或测量误差等原因导致检测结果有所不同,但不超过电源电压幅值的5%。
该充电枪可以多插头受电使输入额定总电流增大,各插头的输出在电压相同或相近时并联,其后输出的额定总电流也增大。因此,即使所用供电插座为国家标准GB1002和GB2099.1规定额定电流的插座,也可以较大的额定充电电流工作,使用方便和成本较低。
该技术方案的典型设计是:所述缆上控制保护装置包括所述多个插头各自输出电压的检测电路、这些电压的比较电路及该比较结果控制的用以接通或断开所述多个插头各自输出的各控制开关,且各控制开关的输出并联,这些电压若相同或相近,所述各控制开关接通,否则断开。
其进一步的设计之一是:所述缆上控制保护装置还包括所述多个插头各自输出电流的检测电路,这些输出电流若过电流,所述开关断开;该设计使所述控制开关兼有过电流保护功能,因而节省成本。
其进一步的设计之二是:所述缆上控制保护装置还包括对所述多个插头插入供电插座状态的检测和按照这些检测的控制,包括:数量的检测,根据各插头插入供电插座的数量,向被充电车辆发出以相应数量为基础设置的充电功率或电流信号,因而实现该充电控制自动化;或/和,各插头插入供电插座后被拔离的检测,并当发生有插头插入供电插座后被拔离时,所述各控制开关断开,可防止人体触及拔离插座的插头悬空的插销时遭受电击。
含上述设计的具体设计是,所述缆上控制保护装置包括;
——多个输出继电器,分别控制多个供电插头各自的输出,这些继电器该控制的触点的输出并联接往车辆插头;
——MCU模块,其具有内置程序和多个IO口,包括各检测口和控制各输出继电器的通断的各一出口;
——多个插电检测模块,其输入各接往一供电插头的输出,输出各接往MCU模块一插电检测口,用于检查各供电插头是否插入供电插座;
——多个过流检测模块,其输入接往各取样于一供电插头的输出的电流传感器,输出各接往MCU模块一过流检测口,用于检查各供电插头的输出是否过电流;
——瞬时电压差检测模块,其具有多个输入,各接往一供电插头的输出,输出接往MCU模块的相位检测口,用于检查各供电插头的输出电压是否相同;
——拔电检测模块,其具有多个输入,各接往一供电插头的输出,输出接往MCU模块的拔电检测口,用于检查各供电插头插入供电插座后是否被拔离;
MCU模块按各检测口的输入和内置程序控制各输出继电器的通断。
该具体设计的典型设计是:所述多个均为2个,即:
——2个供电插头——第一供电插头和第二供电插头;
——2个插电检测模块——第一插电检测模块和第二插电检测模块;
——2个过流检测模块——第一过流检测模块和第二过流检测模块;
——2个输出继电器——第一输出继电器和第二输出继电器;
MCU模块1的内置程序包括以下步骤:
S1:第一插电检测模块和第二插电检测模块分别对第一供电插头和第二供电插头该二路插头进行检测,若仅有其一插头插入供电插座使该一路插头带电,使未插入供电插座那一路的输出继电器继续处于断开状态,向被充电车辆发出以基本输出功率充电的信号,并执行步骤S4;若二插头均插入供电插座以至二路插头均带电,则执行步骤S2;
S2:瞬时电压差检测模块对第一供电插头和第二供电插头的输出进行瞬时电压差检测,若两路电压不同,则MCU模块使二个输出继电器断开并发报警信息,然后持续检测该两路电压,直到两路电压相同,再执行步骤S3;
S3:向被充电车辆发出以提高输出功率充电的信号,并同时执行步骤S4、S5;
S4:第一过流检测模块和第二过流检测模块分别检测第一供电插头和第二供电插头的输出电流,若发生输出电流超过额定电流值,MCU模块1使二个输出继电器断开,停止充电;否则,重复步骤S4继续充电,直到充电完成。
S5:拔电检测模块同时检测第一供电插头和第二供电插头的状态,若检测到任意一路插头被拔出,MCU模块使二个输出继电器断开;否则,重复步骤S5,直到充电完成。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结合附图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1实施例双供电插头充电枪供电系统总体组成框架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1实施例双供电插头充电枪与车辆插座连接原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充电枪的插电检测模块原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充电枪的过流检测模块原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充电枪的继电器连接原理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充电枪的瞬时电压差检测模块原理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充电枪的拔电检测模块原理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充电枪的插电检测模块电路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充电枪的过流检测模块电路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充电枪的瞬时电压差检测模块电路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充电枪的拔电检测模块电路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1实施例双供电插头充电枪供电程序控制流程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第2实施例三供电插头充电枪供电系统总体组成框架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第2实施例三供电插头充电枪供电程序控制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在现有技术一种使用标准供电插座的电动汽车用充电枪的基础上改进而成,所继承的结构可见以IPC分类号H01R13或H01R27和以充电枪为名称在专利数据库中检索到的文件。
第1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第1实施例双供电插头充电枪供电系统总体组成框架如图1所示,其主要包括:
a)第一供电插头51和第二供电插头61,是按照GB1002和GB2099.1规定的额定电压250V和额定电流16A两极带接地插头,用于插入标准供电插座获得市电电源,以电缆接往充电枪主体;
b)车辆插头2,用于连接车辆插座,位于充电枪主体的一端;
c)缆上控制保护装置,位于充电枪主体内,包括模块化地设计有各相关功能电路一电路板,这些电路主要包括;
——第一输出继电器54和第二输出继电器64,分别控制第一供电插头51和第二供电插头61的输出。该二个继电器该控制的触点的输出并联接往车辆插头2;
——MCU模块1(推荐型号:TMS32F28035),其具有内置程序和多个IO口,包括各检测口(主要是AD端口)和控制第一输出继电器54和第二输出继电器64的通断的各一IO口;
——第一插电检测模块52,其输入接往第一供电插头51的输出,输出接往MCU模块1的第一插电检测口,用于检查第一供电插头51是否插入供电插座;
——第二插电检测模块62,其输入接往第二供电插头61的输出,输出接往MCU模块1的第二插电检测口,用于检查第二供电插头61是否插入供电插座;
——第一过流检测模块53,其输入接往取样于第一供电插头51的输出的电流互感器,输出接往MCU模块1的第一过流检测口,用于检查第一供电插头51的输出是否过电流;
——第二过流检测模块63,其输入接往取样于第二供电插头61的输出的电流互感器,输出接往MCU模块1的第二过流检测口,用于检查第二供电插头61的输出是否过电流;
——瞬时电压差检测模块3,其二路输入分别接往第一供电插头51和第二供电插头61的输出,输出接往MCU模块1的相位检测口,用于检查第一供电插头51和第二供电插头61的输出电压是否相同;
——拔电检测模块4,其二路输入分别接往第一供电插头51和第二供电插头61的输出,输出接往MCU模块1的拔电检测口,用于检查第一供电插头51或第二供电插头61插入供电插座后是否被拔离。
MCU模块1按各检测口的输入和内置程序控制第一输出继电器54和第二输出继电器64的通断的结果是:
——充电枪当仅将第一供电插头51和第二供电插头61其一插入供电插座时,使得车辆插头2可输出与单一插头额定电流相应的充电电流;当该输出未满足用户需要时,用户可将该二插头同时插入供电插座,该二插头的输出互不影响地并联,使车辆插头2可输出的充电电流成倍提高。
如图2,将充电枪的车辆插头插入车辆插座实施充电枪与充电车辆连接,除来自二供电插头的三极:1-L、1-N、2-L、2-N和PE的电源于①、②、③处连通向被充电车辆的车载充电机提供电源外,还包括来自MCU模块1的通讯信号CC、CP于④、⑤处连通,上述按照插入供电插座的插头数量对车辆插头2输出充电电流的调整,即通过该通讯由被充电车辆的车辆控制装置实现。充电枪与被充电车辆的通信通过CP信号完成。图2中R1、S1、RC共同组成连接确认电路,D1、S2、R2、R3用来产生不同状态下的CP信号。按照国家标准GBT18487.1,充电枪的车辆插头插入车辆插座,即处于半连接或全连接状态时,MCU模块的内置程序使充电枪从CP端连续不断地往被充电车辆端发送PWM信号,其中PWM信号的占空比相应于充电枪可以提供的最大充电电流或充电功率,MCU模块1经第一插电检测模块52或第二插电检测模块62中若检测到仅其中一个插头插入供电插座,即调节CP端的PWM信号的占空比为21.67%,被充电车辆的车辆控制装置对此响应设置的充电功率是3KW(此时充电枪额定充电电流13A);若检测到二个插头均插入供电插座,则调节CP端的PWM信号的占空比为43.33%,此时设置的充电功率是6KW(此时充电枪额定充电电流26A)。
如图3,第一插电检测模块52和第二插电检测模块62分别对相应插头L线的电压进行检测:若插头没有插入供电插座,插头L线上的电压为零;当插头插入供电插座,插头L线即带电,该电压信号经整流、分压和隔离/跟随电路,再经滤波电路滤除杂波后输入到MCU模块1的AD端口进行读取。如图8第一插电检测模块52的具体电路:二极管D1对来自第一供电插头51输出的L线的电压信号整流;电阻R1和R2组成分压电路对整流后的电压信号进行分压;运算放大器U1是跟随的隔离电路,其输出经电容C1滤波后,送到MCU模块1的第一插电检测口读取。该具体电路也可以使用市面上现有的IC,例如TOREX公司的XC6126,详见其产品说明书。第二插电检测模块62的具体电路类同。
如图4,第一过流检测模块53和第二过流检测模块63使用电流互感器获得通过L线的电流信号,接着通过IV转换成电压信号和信号放大,经滤波后输入到MCU模块1的AD端口进行读取。图9是第一过流检测模块53的具体电路,其中,电流互感器J1测量第一供电插头51输出的L线上通过的电流;电阻R3是IV转换器件,将电流互感器J1输出端子1、2的电流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运算放大器U2与电阻R4、R5共同组成正向比例放大电路,将该电压信号放大;经过电容C2滤波后的信号送到MCU模块1的第一过流检测口读取。该具体电路也可以使用市面上现有的IC,例如深圳聪创公司的STMC109,详见其产品说明书。第二过流检测模块63的具体电路类同。
如图5,各输出继电器的具体连接是:第一供电插头51输出串联第一输出继电器54的触点后接往车辆插头,其线圈控制端连接MCU模块1第一IO口驱动的晶体管;第二供电插头61输出串联第二输出继电器64的触点后接往车辆插头,其线圈控制端连接MCU模块1第二IO口驱动的晶体管。MCU模块1这些IO口输出高电平时,所驱动的晶体管导通,被其控制的继电器的线圈得电动作,继电器的触点闭合,使供电插头51或/和供电插头61的输出与车辆插头接通;输出低电平时,晶体管截止,使供电插头51或/和供电插头61的输出与车辆插头分离。
如图6,瞬时电压差检测模块3检测第一供电插头51输出的1-L线和第二供电插头61输出的2-L线之间的电压,首先经差分放大电路放大,滤波后输入MCU模块1的端口进行读取:两路电压相同(包括相近,指频率相同,幅值与相位相同或相近,即二者任一时刻瞬时电压值之差为零或不超过电源电压幅值的5%,下同)时,差分放大电路的输出幅值在规定值内,最小为零;不同时,差分放大电路的输出大于规定值。图10是瞬时电压差检测模块3的具体电路,来自第一供电插头51输出的1-L线和第二供电插头61输出的2-L线的电压差信号,经运算放大器U3与电阻R6、R7、R8、R9、R10组成的差分放大电路放大和电容器C3滤波后,送到MCU模块1相位检测口进行读取。该具体电路也可以使用市面上现有的IC,例如ADI公司的AD8302,详见其产品说明书。
如图7,拔电检测模块4是使第一供电插头51输出的接地保护线1-PE和第二供电插头61输出的接地保护线2-PE各经一电阻连接系统地,检测1-PE和2-PE其一如A点对系统地的电阻阻值来判断插头是否被拔出:当两个插头都插入供电插座,1-PE和2-PE通过供电插座的接地线PE被连接在一起,A点对系统地的阻值为Re1//Re2;当任意一个插头被拔出,1-PE与2-PE断开连接,使得A点对系统地的阻值为Re1,此时检测信号传输到MCU模块1的中断口,执行中断命令,出口控制的所有继电器(指第一输出继电器54和第二输出继电器64,下同)均复位,断开二个插头的输出往车辆插头的连接。图11是拔电检测模块4的具体电路,图中Re表示来自1-PE即第一供电插头51的接地保护线(图7中A点)对系统地的电阻,Re与电阻R11、R12、R13、R14以及运算放大器U4共同组成一个比较器,以Vref为比较电路的参考电平,当Re为不同阻值时,U4输出的信号也不同;C4是滤波电容,经过滤波后的信号被直接送到MCU模块1的拔电检测口进行读取。该具体电路也可以采用其它属常识的电阻测量电路。
MCU模块1的内置程序包括以下步骤:
S1:第一插电检测模块52和第二插电检测模块62分别对第一供电插头51和第二供电插头61该二路插头进行检测,若仅有其一插头插入供电插座使该一路插头带电,使未插入供电插座那一路的输出继电器继续处于断开状态,调节CP端PWM信号令车辆控制装置以基本输出功率充电,并执行步骤S4;若二插头均插入供电插座以至两路插头均带电,则执行步骤S2;
S2:瞬时电压差检测模块对第一供电插头51和第二供电插头61的输出进行瞬时电压差检测,若两路电压不同,则MCU模块1使所有继电器断开并发报警信息,然后持续检测该两路电压,直到两路电压相同,再执行步骤S3;
S3:调节CP端PWM信号令车辆控制装置提高输出功率充电,并同时执行步骤S4、S5;
S4:第一过流检测模块53和第二过流检测模块63分别检测第一供电插头51和第二供电插头61的输出电流,若发生输出电流超过额定电流值,MCU模块1使所有继电器断开,停止充电;否则,重复步骤S4继续充电,直到充电完成。
S5:拔电检测模块4同时检测第一供电插头51和第二供电插头61的状态,若检测到任意一路插头被拔出,MCU模块1使所有继电器断开;否则,重复步骤S5,直到充电完成。
具体执行上述步骤时,首先对第一供电插头51和第二供电插头61的输出进行插电检测,判断它们是否插入供电插座带电:若检测结果仅其中一路插头带电,则按基本输出功率(3KW)开始充电;若检测结果为两路插头均带电,则对两路电压进行瞬时电压差检测,以判断两路电压是否相同:若为相同,则按提高输出功率(6KW)开始充电;若为不同,则断开所有继电器,并发报警信息,然后持续检测该两路电压,直到电压相同,再调整输出功率为6KW开始充电。此后,随时对两路插头的输出进行过流检测和拔电检测。过流检测时判断是否有电流过大:若判断结果为是,使所有继电器断开,停止充电,流程结束;若判断结果为否,继续充电。拔电检测时若检测到任一路插头被拔出,使所有继电器断开,停止充电,流程结束;若没有检测到拔电状态,则继续充电和对两路插头的输出进行过流检测和拔电检测。该控制过程参见图12。
第2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第2实施例三供电插头充电枪供电系统总体组成框架如图13所示,是在第1实施例二路供电的基础上,增加了第三路供电及其检测和控制,主要是第三供电插头71、第三插电检测模块72、第三过流检测模块73和第三输出继电器74。第三插电检测模块72和第三过流检测模块73与MCU模块1相连接,第三输出继电器74分别与第三供电插头71、MCU模块1、车辆插头2连接。充电枪与车辆插座的连接,以图2为基础,仅增加第三供电插头的输出经第三输出继电器74的触头往车辆插头的连接。
第2实施例充电枪使用时,可把第一供电插头51、第二供电插头61和第三供电插头71中的任一个、二个或3个插入供电插座。此时,第一插电检测模块52、第二插电检测模块62和第三插电检测模块72分别对该三个供电插头的输出进行插电检测,已插入供电插座者向MCU模块1发送检测信号,类同双插头充电枪调整CP端的PWM信号的占空比改变充电功率的方法,MCU模块的内置程序使得当仅接收到一个检测信号时,调整充电枪向被充电车辆发出信号设置充电功率为3KW;接收到二个检测信号时,调整充电功率为6KW;接收到三个检测信号时,调整充电功率为9KW(此时充电枪额定充电电流39A)。
第三插电检测模块72的实现原理与第一插电检测模块51相同,可参照图3、图8,用于检测第三供电插头71是否插上电源。第三过流检测模块73与第一过流检测模块53的实现原理相同,可参照图4、图9,用于检测第三供电插头71输出的电流是否超过额定值。第三输出继电器74的连接及工作方式与第一输出继电器54相同,可参照图5,第三供电插头71输出的L线串联其触点接往车辆插头,其控制端与MCU模块1相连接,MCU检测到异常状态时,使所有继电器(指第一输出继电器54、第二输出继电器64和第三输出继电器74,下同)断开,实施保护。
第2实施例的瞬时电压差检测模块3是在第1实施例的基础上增加,参照图6、图10,分别对第一供电插头51、第二供电插头61和第三供电插头71三者两两的输出之间设置如图6所示的瞬时电压差检测模块。MCU模块1分别根据第一插电检测模块52、第二插电模块62、第三插电检测模块72检测到的信号判断具体哪供电插头已通电,并启动上述瞬时电压差检测。例如,当检测到第二、第三供电插头已带电,则对该两插头的输出进行瞬时电压差检测,该两路电压若相同,则接通第二输出继电器64和第三输出继电器74对车辆进行充电;若不同,则不会同时接通该二继电器。
第2实施例的拔电检测模块4是在第1实施例的基础上增加,并参照图7、图11。例如,对第一供电插头51和第三供电插头71或第二供电插头61和第三供电插头71设置类似图7所示的拔电检测模块,并采用类似图11的具体电路。
图7的拔电检测模块是以脉冲边沿触发、即以输出电平的变化触发MCU中断来实现保护功能,只有当二个插头都已插电时才会进行拔电检测。第2实施例中将拔电检测增加到三路,当只有任意一个插头插电时不进行拔电检测,这是第1种情况。当任意二个插头插电时会进行拔电检测,包括3种情况:第一和第二插头插上、第二和第三插头插上、第一和第三插头插上。另外,当三路插头都插上时也会进行拔电检测。综上所述可以总结为5种情况,针对这5种情况,设置三个类似图7的检测电路,其输出分别连接到MCU模块1中的三个中断触发口。这三路检测电路都有高电平和低电平两种输出,即共有8种输出组合,选取其中更合适的5种输出组合表示上述的5种情况,下面针对其中的一种方案展开描述,实际实施不限于本方案。
假设MCU的中断触发方式是按低电平跳变为高电平的边沿触发,附表1显示了三路检测电路分别在5种不同情况下的输出电平。在进行拔电检测时,当MCU模块1检测到这三路输出中的任意一路有从低电平跳变为高电平的信号变化,都会触发中断,使所有继电器断开。具体地,当只有任意一个插头被插上电源时,系统处于情况1,此时三路输出都是高电平,当再有一个或二个插头被插上,就会从情况1变为其他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无论是从情况1跳变为另外的哪一种情况,都不会有低电平变为高电平的输出;当有任意两个插头插上电源时,系统处于情况2、情况3或情况4中的一种,此时就会进行拔电检测。当任意一个插头被拔出,就会变成情况1。从表中可看出,无论从这三种情况中的哪一种跳变到情况1,都会有至少一路输出从低电平跳变为高电平。另外,当三个插头都被插上电源时,系统处于情况5,也会进行拔电检测,当任意一个插头被拔出,就会变成情况2、情况3或情况4中的一种。从表中可以看出,无论从情况5跳变到这三种情况中的哪一种,都会有至少一路输出从低电平跳变为高电平。如果同时拔出两个插头,就会从情况5跳变到情况1,同样至少有一路输出从低电平跳变到高电平。
附表1:第2实施例中拔电检测的5种情况
情况 | 情况描述 | 1路输出 | 2路输出 | 3路输出 |
1 | 任一个插头插上 | 高电平 | 高电平 | 高电平 |
2 | 第一、第二插头插上 | 高电平 | 低电平 | 高电平 |
3 | 第二、第三插头插上 | 高电平 | 低电平 | 低电平 |
4 | 第一、第三插头插上 | 低电平 | 高电平 | 高电平 |
5 | 三个插头都插上 | 低电平 | 低电平 | 高电平 |
如上述,第2实施例的控制流程见图14,其相比图12的控制流程增加了最靠右的支路。该支路是对三路插头均带电时的处理,首先对三路插头的输出实施瞬时电压差检测,若任意二路电压不相同,使所有继电器断开;若三路电压相同,进一步提高充电功率为9KW开始充电,实施拔电检测、过流检测及它们的控制流程。
可以有如下的设计修改:
1、类似于从第1实施例双供电插头充电枪到第2实施例三供电插头充电枪的电路及控制的变化,可以进一步设计出4供电插头或更多供电插头的充电枪,进一步增大充电枪额定充电电流。
2、单个供电插头的额定电流也可以为6A、10A;还可以使用不带接地的两极插头,以方便使用。
3、供电插头与充电枪主体的电缆连接,可以采用器具耦合器方式,按国家标准GB17465.1《家用和类似用途器具耦合器第1部分:通用要求》。4、为防触电,继电器的触点间隙和爬电距离需满足加强绝缘的要求。为降低对继电器的要求且更可靠,原每个回路由一个继电器的一个触点进行通断控制,可改为由线圈串联或并联同时通电的二个继电器各一个触点串联进行通断控制。
5、除采用MCU模块以内置程序控制外,在电路比较简单时,也可以继电逻辑电路进行控制。
6、过流检测模块的电流测量也可以采用如霍尔传感器等其它电流传感器。
7、各供电插头可采用具有漏电保护功能的标准插头,可更安全和简化加强防触电保护的电路板设计。
8、通过车辆插头、插座连接向被充电车辆传送与插头数量相关的充电功率设置信号,也可以改为如蓝牙等无线传输方式。
9、各电压信号检测,例如瞬时电压差检测模块也可以采用交流电压变送器(推荐型号:MIK-DJU-450,输出:0~2V)。
Claims (6)
1.一种使用标准供电插座的电动汽车用充电枪,包括以电缆连接的供电插头、缆上控制保护装置和车辆插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电插头为多个;
——所述多个插头各自的输出经缆上控制保护装置检测,若电压相同或相近,即并联接往车辆插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充电枪,其特征在于:所述缆上控制保护装置包括所述多个插头各自输出电压的检测电路、这些电压的比较电路及该比较结果控制的用以接通或断开所述多个插头各自输出的各控制开关,且各控制开关的输出并联,这些电压若相同或相近,所述各控制开关接通,否则断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充电枪,其特征在于:所述缆上控制保护装置还包括所述多个插头各自输出电流的检测电路,这些输出电流若过电流,所述开关断开。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充电枪,其特征在于:所述缆上控制保护装置还包括对所述多个插头插入供电插座状态的检测和按照这些检测的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3或权利要求4所述充电枪,其特征在于:所述缆上控制保护装置包括;
——多个输出继电器,分别控制多个供电插头各自的输出,这些继电器该控制的触点的输出并联接往车辆插头;
——MCU模块,其具有内置程序和多个IO口,包括各检测口和控制各输出继电器的通断的各一出口;
——多个插电检测模块,其输入各接往一供电插头的输出,输出各接往MCU模块一插电检测口,用于检查各供电插头是否插入供电插座;
——多个过流检测模块,其输入接往各取样于一供电插头的输出的电流传感器,输出各接往MCU模块一过流检测口,用于检查各供电插头的输出是否过电流;
——瞬时电压差检测模块,其具有多个输入,各接往一供电插头的输出,输出接往MCU模块的相位检测口,用于检查各供电插头的输出电压是否相同;
——拔电检测模块,其具有多个输入,各接往一供电插头的输出,输出接往MCU模块的拔电检测口,用于检查各供电插头插入供电插座后是否被拔离;
MCU模块按各检测口的输入和内置程序控制各输出继电器的通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充电枪,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均为2个,即:
——2个供电插头——第一供电插头和第二供电插头;
——2个插电检测模块——第一插电检测模块和第二插电检测模块;
——2个过流检测模块——第一过流检测模块和第二过流检测模块;
——2个输出继电器——第一输出继电器和第二输出继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8474381 | 2018-07-27 | ||
CN201810847438 | 2018-07-27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257895U true CN209257895U (zh) | 2019-08-16 |
Family
ID=6407863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224469.3U Active CN209257895U (zh) | 2018-07-27 | 2018-07-31 | 一种使用标准供电插座的电动汽车用充电枪 |
CN201810857598.4A Active CN108790928B (zh) | 2018-07-27 | 2018-07-31 | 一种使用标准供电插座的电动汽车用充电枪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857598.4A Active CN108790928B (zh) | 2018-07-27 | 2018-07-31 | 一种使用标准供电插座的电动汽车用充电枪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2) | CN209257895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790928A (zh) * | 2018-07-27 | 2018-11-13 | 江门市地尔汉宇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使用标准供电插座的电动汽车用充电枪 |
CN113135108A (zh) * | 2020-07-30 | 2021-07-20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充电控制方法、系统及车辆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845392A (zh) * | 2019-04-29 | 2020-10-30 | 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 一种便携式充电设备及充电连接器 |
CN110297453B (zh) * | 2019-07-17 | 2021-04-27 | 湖南联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智能感应控制插座及智能控制方法 |
CN113270915B (zh) * | 2021-05-11 | 2022-04-01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适用it电网的家用交流充电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9278706A (ja) * | 2008-05-12 | 2009-11-26 | Toyota Motor Corp | 電動車両の充電装置 |
EP2479059A1 (en) * | 2011-01-19 | 2012-07-25 | Power Research Electronics B.v. | Battery charger for electric vehicles |
CN102130487B (zh) * | 2011-04-14 | 2016-08-17 | 上海埃士工业科技有限公司 | 电动汽车便携式充电器及其设计方法 |
US9437381B2 (en) * | 2013-03-14 | 2016-09-06 |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 Electric vehicle support equipment having a smart plug with a relay control circuit |
CN104201736A (zh) * | 2014-08-18 | 2014-12-10 | 苏州克兰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交流充电桩的控制导引电路 |
KR101758247B1 (ko) * | 2016-02-18 | 2017-07-14 | 오흥일 | 원격 제어를 지원하는 지능형 멀티탭 시스템 |
CN106080236B (zh) * | 2016-06-22 | 2018-04-10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莱芜供电公司 | 多功率段并联快速充电系统与方法 |
CN106696745B (zh) * | 2017-01-19 | 2023-05-23 | 深圳驿普乐氏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交流充电桩及充电控制方法 |
CN207489984U (zh) * | 2017-11-25 | 2018-06-12 | 宁波中鹏锂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组供电装置 |
CN209257895U (zh) * | 2018-07-27 | 2019-08-16 | 汉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使用标准供电插座的电动汽车用充电枪 |
-
2018
- 2018-07-31 CN CN201821224469.3U patent/CN209257895U/zh active Active
- 2018-07-31 CN CN201810857598.4A patent/CN108790928B/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790928A (zh) * | 2018-07-27 | 2018-11-13 | 江门市地尔汉宇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使用标准供电插座的电动汽车用充电枪 |
CN108790928B (zh) * | 2018-07-27 | 2024-02-27 | 汉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使用标准供电插座的电动汽车用充电枪 |
CN113135108A (zh) * | 2020-07-30 | 2021-07-20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充电控制方法、系统及车辆 |
CN113135108B (zh) * | 2020-07-30 | 2022-08-19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充电控制方法、系统及车辆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790928A (zh) | 2018-11-13 |
CN108790928B (zh) | 2024-02-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9257895U (zh) | 一种使用标准供电插座的电动汽车用充电枪 | |
CN104936817B (zh) | 售电断路器 | |
CN110416781B (zh) | 充放电枪 | |
CN106329687B (zh) | 一种便携式交流充电桩控制电路 | |
CN103502043B (zh) | 车辆充电设备 | |
CN102361342B (zh) |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及电动汽车充电方法 | |
CN106463994B (zh) | 用于给电动车辆充电的电源系统 | |
CN104600815B (zh) | 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及充电控制方法 | |
CN103587484B (zh) |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连接装置 | |
CN206568904U (zh) | 电动汽车交流传导式充电接口连接结构 | |
US9225183B2 (en) | Charging system for fleet golf | |
CN105162186A (zh) | 一种电动车智能充电系统及充电方法 | |
CN104080642A (zh) | 用于电力车辆供电装置的电流监视和限制设备、系统以及方法 | |
CN107284247A (zh) | 一种电动汽车及高压配电盒 | |
DE102019122999A1 (de) | Intelligenter mikronetz-ausgabeadapter | |
CN108539831B (zh) | 一种充电设备及其输出端的短路检测电路 | |
CN110518680A (zh) | 兼容三相和单相的多种线制供电的控制电路和控制方法 | |
CN202094422U (zh) | 一种智能型安全插座 | |
CN205871777U (zh) | 一种充电桩用sdd控制单元 | |
CN107444190A (zh) | 一种垂直循环停车设备的控制导引充电装置 | |
US20180361862A1 (en) | Vehicle charge-cord system | |
CN208385984U (zh) | Pt手车联锁电路、pt手车和计量柜 | |
WO2023164068A1 (en) | Single phase vehicle to home electric vehicle supply equipment | |
CN207218278U (zh) | 一种纯电动物流车慢充过程中直流低压自动补电装置 | |
CN109193201A (zh) | 一种电动汽车的交流充电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