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48060U - 一种增强型防眩光膜 - Google Patents

一种增强型防眩光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48060U
CN209248060U CN201821998114.XU CN201821998114U CN209248060U CN 209248060 U CN209248060 U CN 209248060U CN 201821998114 U CN201821998114 U CN 201821998114U CN 209248060 U CN209248060 U CN 2092480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dazzle
micro
dazzling film
bottom e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99811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恒
方宗豹
司群英
陈林森
何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WEIWANG TECHNOLOGY Co Ltd
Suzhou University
SVG Optronics Co Ltd
SVG Tech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WEIWANG TECHNOLOGY Co Ltd
Suzhou University
SVG Tech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WEIWANG TECHNOLOGY Co Ltd, Suzhou University, SVG Tech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WEIW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99811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480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480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480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增强型防眩光膜,其包括第一薄膜层和第二薄膜层,所述第一薄膜层与第二薄膜层在同一方向的一个表面都设置有防眩光微结构,所述防眩光微结构由连续排列的凸起部组成,所述凸起部设置有波峰和波谷,相邻所述凸起部的波谷相交。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增强型防眩光膜,使用此防眩光膜的侧入式LED灯具的UGR值可以降低到16以下。

Description

一种增强型防眩光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照明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增强型防眩光膜。
背景技术
“眩光”是一种不良的照明现象,当光源的亮度极高或是背景与视野中心的亮度差较大时,就会产生“眩光”。“眩光”现象不仅影响观看,而且对视力健康都有影响。迄今为止,人们已提出多种定量评估室内照明环境中不舒适眩光的方法,应用最广的当属CIE/ISO标准的UGR(Unified Glare Rating统一眩光值)指数。UGR值分28、25、22、19、16、13、10等七档。
LED平板灯分为直下式光源平板灯和侧光源平板灯,直下式光源平板灯在亮度和光效方面有很大的优势,能轻而易举的达到4200Lm以上,但其厚度就让人有些失望,其原因在于直下式光源平板灯的LED光源分布在背面,光源空间会增加平板灯的厚度。而侧光源平板灯LED光源在分布在侧边,光经过高透光率的导光板后形成一种均匀的平面发光效果,因此侧光源平板灯的厚度可以达到毫米级别。同时,侧光源平板灯还具有外观时尚,散热优异等方面的优势。
但是,与其它光源一样,侧光源平板灯UGR值一般在25、22、19这三个档,防眩光的效果不是很理想。侧光源平板灯的UGR值一般是通过防眩光膜来改善的,如何改变防眩光膜的结构从而降低LED灯具的UGR值,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增强型防眩光膜,使用此防眩光膜的侧光源平板灯的UGR值可以降低到16以下。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增强型防眩光膜,包括基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上设置有第一防眩光层和第二防眩光层,两者表面分别设置有防眩光微结构,所述防眩光微结构由连续排列的多个凸起部组成,相邻的所述凸起部的底边相交。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1、本专利的防眩光膜,具有双层防眩光层,使用此防眩光膜的灯具的UGR值能够降低到16以下。一般防眩光层层数越多,防炫光的效果越好,但是同时,随之而来的是出光光效的降低,而本专利具有双层防眩光层,在大幅提升防眩光效果的同时,出光光效不降低。具有双层防眩光层的防眩光膜,能够达到出光光效与防炫的一个平衡。
2、本专利的防眩光膜的防眩光微结构,相邻凸起部之间紧密排列,相邻凸起部的底边相交,这样可以减少防眩光膜上出现微结构平台区,对于侧光源的平板灯,微结构平台区的出现会加大光线的折射角度,从而增加UGR值。因此,采用无平台区的设计的防眩光复合膜,可使得使用此防眩光膜的侧光源的平板灯,避免大角度的亮光,从大角度观察使用此平板灯,感觉不到亮光。
3、本专利的防眩光膜的防眩光微结构,其凸起部的高宽都为微米级别,进一步可以是10~100微米,由于这个范围的凸起部很难被人眼看见,使灯具的发出的光看起来更柔和、光滑,人眼感觉不到凸起部的存在。
4、本专利的防眩光膜,还可以设置有扩散微结构,即防眩光膜在具有防眩光功能的同时,还具有扩散功能,可以减少灯具的材料成本和工序,同时由于减少了一个单独的扩散膜,因此组装更方便,不需要对扩散膜与防眩光膜进行对位组装。进一步的,此扩散微结构可以是磨砂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优选实施方式。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2及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其中:1、第一基底;2、第二基底;3、防眩光微结构;4、扩散微结构;5、光学胶。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眩光膜,包括基底和基底上设置的两层防眩光层,具有两层防眩光层的防眩光膜,能够达到出光光效与防炫光的一个平衡,原因在于防眩光层层数越多,防炫光的效果越好,但是同时,随之而来的是光效的大幅降低,而具有两层防眩光层的防眩光膜,在大幅提升防眩光效果的同时,光效降低的比较少,因此使用此增强型防眩光膜的灯具的UGR值能够降低到16以下。同时,每层防眩光层的表面有防眩光微结构,防眩光微结构由连续排列的多个凸起部组成,这些凸起部之间紧密排列,相邻凸起部的底边相交,这样可以减少防眩光膜上出现微结构平台区,对于侧光源的平板灯,平台的出现会加大光线的折射角度,从而增高UGR值。因此使用此防眩光膜的侧光源的平板灯,可以避免大角度的亮光,从大角度观察使用此平板灯,感觉不到眩光。另外上述所说的微结构平台区,是指凸起部中或者相邻两个凸起部之间出现与底面平行的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两层防眩光层的设置方式有多种,可以在一个基底的双面上分别设置防眩光层,也可以分别在两个基底上设置防眩光层,两个基底由上自下依次叠加,形成增强型防眩光膜。
进一步的,可以在本实用新型增加一个设置有扩散微结构的扩散膜,或者在基底没有设置防眩光层的一个表面设置扩散微结构。这样可以使实用新型的增强型防眩光膜具有扩散功能,减少灯具的材料成本和工序,同时由于减少了一个单独的扩散膜,因此组装更方便,不需要对扩散膜与防眩光膜进行对位组装。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扩散微结构为现有技术,有多种实施方式,可以是如专利CN1734290B中的光扩散膜上的微纳结构,也可以是使用专利CN107030940A中的扩散模仁制作出来的微纳结构,还可以是磨砂结构等,这里就不具体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凸起部的形状可以是三棱镜、四棱锥、凸透镜、同心圆棱镜、半球形、半椭球形中的一种或几种,或者兼具前述形状中两者或者两者以上形状的复合形状。需要说明的是,凸起部的高宽都为微米级别,进一步可以是10~100微米,由于这个范围的凸起部很难被人眼看见,使灯具的发出的光看起来更柔和、光滑,人眼感觉不到凸起部的存在。
如图1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基底为复合基底,包括第一基底1和第二基底2,第一基底1和第二基底2由上自下依次叠加。两层防眩光层分别设置在第一基底1和第二基底2的上表面,两层防眩光层表面分别设置有防眩光微结构3。第一基底1上的防眩光微结构3由连续排列的多个半球形组成,相邻的半球形的底边相切。第二基底2上的防眩光微结构3由连续排列且相互平行的多个三棱锥组成,相邻三棱锥的底边相交。第二基底2远离第一基底1的表面上,设置有扩散微结构4。第一基底1与第二基底2通过光学胶5相贴合。
如图2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两层防眩光层设置在第一基底1的上下两个表面,两层防眩光层表面分别设置有防眩光微结构3。为了增加扩散的效果,增加第二基底2,第二基底2与第一基底1底通过光学胶5相贴合,第二基底2在远离第一基底1的表面上设置有扩散微结构4。
如图3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两层防眩光层设置在一个基底的两个表面,第一层防眩光层的防眩光微结构的突起部为四棱锥,相邻两个四棱锥之间底边相交,且相交的两条底边与相交线重合。第二层防眩光层的防眩光微结构的突起部为半球形,相邻两个半球形之间底边相交。
如图4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两层防眩光层分别设置在两个基底上,两个基底通过光学胶黏合。第一层防眩光层的防眩光微结构的突起部为半球形,相邻两个半球形之间底边相交。第二层防眩光层的防眩光微结构的突起部为三棱镜,相邻两个三棱镜之间相互平行且底边相交,且两条相交的底边与相交线重合。
如图5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两层防眩光层分别设置在两个基底上,两个基底通过光学胶黏合。第一层防眩光层的防眩光微结构的突起部为四棱锥,相邻两个四棱锥之间底边相交,且两条相交的底边与相交线重合。第二层防眩光层的防眩光微结构的突起部为三棱镜,相邻两个三棱镜之间相互平行且底边相交,且两条相交的底边与相交线重合。
如图6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两层防眩光层分别设置在两个基底上,两个基底通过光学胶黏合。第一层防眩光层的防眩光微结构的突起部为半球形,相邻两个半球形之间底边相交。第二层防眩光层的防眩光微结构的突起部为三棱镜,相邻两个三棱镜之间相互平行且底边相交,且两条相交的底边与相交线重合。在第二防眩光层所在的基底的另外一个表面设置有扩散微结构。
如图7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在图5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增加了扩散微结构,扩散微结构设置在第二防眩光层所在的基底的另外一个表面。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增强型防眩光膜,包括基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上设置有第一防眩光层和第二防眩光层,两者表面分别设置有防眩光微结构,所述防眩光微结构由连续排列的多个凸起部组成,相邻的所述凸起部的底边相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型防眩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为双层结构,包括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所述第一防眩光层和第二防眩光层分别设置在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的同一方向的一个表面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强型防眩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底的第一防眩光层设置在远离所述第二基底的表面;所述第二基底的第二防眩光层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基底的表面,所述第二基底远离所述第一基底的表面上,设置有扩散微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型防眩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为第一基底,所述第一防眩光层和第二防眩光层分别设置在所述基底的上下两个表面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增强型防眩光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基底,所述第二基底与第一基底通过光学胶相贴合,所述第二基底在远离所述第一基底的表面上设置有扩散微结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型防眩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为四棱锥,相邻所述四棱锥的底边相交,且两条相交的底边与相交线重合。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型防眩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为平行设置的三棱镜,相邻所述三棱镜的底边相交,且两条相交的底边与相交线重合。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型防眩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的形状为三棱镜、四棱锥、凸透镜、同心圆棱镜、半球形、半椭球形中的一种或几种,或者兼具前述形状中两者或者两者以上形状的复合形状。
CN201821998114.XU 2018-11-30 2018-11-30 一种增强型防眩光膜 Active CN2092480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98114.XU CN209248060U (zh) 2018-11-30 2018-11-30 一种增强型防眩光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98114.XU CN209248060U (zh) 2018-11-30 2018-11-30 一种增强型防眩光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48060U true CN209248060U (zh) 2019-08-13

Family

ID=675307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998114.XU Active CN209248060U (zh) 2018-11-30 2018-11-30 一种增强型防眩光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4806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07680A (zh) * 2019-11-25 2020-04-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07680A (zh) * 2019-11-25 2020-04-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248059U (zh) 一种四棱锥防眩光膜
CN202733781U (zh) 用于液晶显示背光系统的二次光学透镜、led透镜装置及照明系统
US3988609A (en) Lighting panel and luminaire using it
CN209591361U (zh) 一种背光结构及显示模组
CN102498340A (zh) Led照明装置
CN206608898U (zh) 反射装置和光源模组
CN206248865U (zh) 一种防眩光的扩散板
CN112254026B (zh) 一种防眩灯具以及采用该灯具的照明布置方法
CN209248060U (zh) 一种增强型防眩光膜
CN205484885U (zh) 一种防眩光扩散板
CN209248061U (zh) 一种多功能复合膜
CN103388773A (zh) 太阳光谱型led护眼平板灯/平板台灯
CN205787199U (zh) 导光板及含其的照明灯具
CN211040856U (zh) 一种防眩光led照明装置
CN209116245U (zh) 具有阵列微结构的光学组件
CN101493210A (zh) 一种基于发光二极管的光源结构
CN207132186U (zh) 一种高光效面板灯
CN206875349U (zh) 反射装置和光源模组
CN202065903U (zh) 具有非同圆心锯齿形光栅配置的光分布光栅板
CN209782281U (zh) 高折射率led灯管
CN209842115U (zh) 一种扩散板的防眩光结构
CN207946554U (zh) 防眩光导光板
CN206754877U (zh) 防眩光照明箱
CN206754826U (zh) 聚光照明设备
CN202852574U (zh) 太阳光谱型led护眼平板灯或平板台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