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787199U - 导光板及含其的照明灯具 - Google Patents

导光板及含其的照明灯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787199U
CN205787199U CN201620396530.7U CN201620396530U CN205787199U CN 205787199 U CN205787199 U CN 205787199U CN 201620396530 U CN201620396530 U CN 201620396530U CN 205787199 U CN205787199 U CN 2057871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incident side
guide plate
site group
light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39653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钧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lid State Opt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olid State Opt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lid State Opto Ltd filed Critical Solid State Opt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39653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7871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7871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7871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光板及含其的照明灯具,导光板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入光侧,用于接收如灯条入射的光线;相对设置的一出光面及一反射面,且出光面与反射面两端分别与两个入光侧连接,出光面用于形成出光,反射面用于接收反射片反射回导光板内的光线;第一网点群布设于出光面且布设密度由两个入光侧朝中央呈渐减分布,使出光面的取光能力由两个入光侧朝中央渐减;第二网点群布设于反射面且布设密度由两个入光侧朝中央呈渐增分布,使反射面的取光能力由两个入光侧朝中央渐增,由此即可透过第一网点群及第二网点群有效控制进入导光板的光线出光方向,而在出光面出光时形成蝠翼型配光曲线。

Description

导光板及含其的照明灯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与导光板领域相关,尤其是一种可呈现蝠翼型投射光型的导光板及运用该导光板成型的照明灯具。
背景技术
按照明灯具的基本需求,为使被照物或人于相距该照明灯具不同位置时皆能感受大致相同的光照效果。所以,目前应用发光二极管(下称LED)作为光源的照明灯具的投射光型需求,要求尽量呈现出落于两侧光强度大于中央光强度的蝠翼型态样。为使LED灯具达蝠翼型配光曲线的照明效果,常用方式为针对每一LED分别设置对应的透镜,据此集结通过各透镜所射出的光线形成所需的光型。而此种方式须逐一针对LED设置透镜,其生产成本相对提高。故若采用单一透镜结合灯具座体反射组件来调整配光曲线态样,则无法有效地将投射光型保持在最佳状态。
鉴于导光板的技术发展已渐趋成熟,因其优良的光线调整特性,近年来也常被使用于LED照明灯具中,而可利用导光板特性使投射的光型更完美。以侧入式光源的灯具而言,光线进入导光板后随即受导光板特性而形成面光源出光,受限于LED光学特性,一般会于远离入光侧处形成较多出光。因此,为了调整灯具的投射光型,可设置反射组件以配合导光板调整出光态样,例如,在灯具中配置多个反射组件并个别调整其位置与角度,以逐步形成蝠翼投射光型。但是,此种方式会增加灯具设计上与组合上的困难度,且光线受到反射组件进行折反射等传导,将造成能量损耗导致灯具光线强度不足等问题。
因此,为了达到控制光线的目的,现有技术中的设计手段多针对导光板结构外观直接进行调整,例如为使灯具形成如前述的蝠翼光型,现有技术中的作法有将导光板设计为非等厚的态样如楔形的板体;或依据所需光型利用多片不同形状的导光板拼凑及调整光源设置位置。但是,此种方式需依据各种光型分别客制化设计导光板结构形状,因此在生产上衍生诸多限制条件,且一般导光板制程多采用射出成型制程,当需要生产不同形状的导光板时,须分别设计对应的模具,而无法符合快速大量生产的目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将导光板设计为非等厚的态样或依据所需光型利用多片不同形状的导光板拼凑及调整光源设置位置存在生产上受诸多条件限制和无法快速大量生产的缺陷,提供一种导光板及含其的照明灯具,其利用在导光板相对表面布设特定分布模式的网点,有效地控制出光方向,进而使整体出光呈蝠翼型配光曲线。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两个入光侧,呈相对设置并用于接收光线;
一出光面,两端分别与该两个入光侧连接,并用于出光;
一反射面,相对该出光面设置且两端分别与该两个入光侧连接,并用于接收一反射片反射回该导光板内的光线;
一第一网点群,布设于该出光面,该第一网点群的布设密度由该两个入光侧朝中央呈渐减分布,使该出光面的取光能力由该两个入光侧朝中央渐减;及
一第二网点群,布设于该反射面,该第二网点群的布设密度由该两个入光侧朝中央呈渐增分布,使该反射面的取光能力由该两个入光侧朝中央渐增;
其中,光线进入该导光板后,通过该第一网点群与该第二网点群而在该出光面出光时形成蝠翼型配光曲线。
通过于出光面及反射面设置的第一网点群及第二网点群,可有效控制光线出光方向,以获得蝠翼型投射光型。
较佳地,该第一网点群在对应该导光板中央区域的布设密度为0,该第二网点群在邻近该两个入光侧区域的布设密度为0。由此可更为精确地控制光线路径以及出光态样,以提高光线调配准确度。
较佳地,该第一网点群及该第二网点群为光滑弧形凹槽。该光滑弧形凹槽有效地防止了第一网点群及第二网点群的表面平整度过低而造成光线无法按照预定路径出光。
较佳地,该第二网点群依据一取光能力分布曲线布设于该反射面,且该取光能力分布曲线根据一初始取光能力分布曲线,降低该初始取光能力分布曲线邻近该两个入光侧区域的取光能力而形成的;其中该初始取光能力分布曲线由一第一分布曲线及一第二分布曲线接合而成;该第一分布曲线,使自其中之的一个该入光侧进入该导光板的光线可在该出光面对应该入光侧至该导光板中央的区域全部出光,且该第二分布曲线,使自另一个该入光侧进入该导光板的光线可在该出光面对应该入光侧至该导光板中央的区域全部出光。
第二网点群依据降低初始取光能力分布曲线邻近两个入光侧区域的取光能力而形成的取光能力分布曲线布设于反射面,可有效防止光线于导光板同时受第一网点群及第二网点群影响而在出光面邻近两个入光侧区域形成过多出光,导致出光面中央区域出光强度减弱,而不符所需配光曲线。
一种照明灯具,其包括:
一导光板,包括:
两个入光侧,呈相对设置;
一出光面,两端分别与该两个入光侧连接,并用于出光;
一反射面,相对该出光面设置且两端分别与该两个入光侧连接;
一第一网点群,布设于该出光面,该第一网点群的布设密度由该两个入光侧朝中央呈渐减分布,使该出光面的取光能力由该两个入光侧朝中央渐减;及
一第二网点群,布设于该反射面,该第二网点群的布设密度由该两个入光侧朝中央呈渐增分布,使该反射面的取光能力由该两个入光侧朝
中央渐增;
一反射片,对应该反射面设置,并用于将光线反射回该导光板中;及
两个灯条,分别对应该两个入光侧设置,以提供光线给该导光板;
其中,进入该导光板的光线通过该第一网点群及该第二网点群而在该出光面出光时呈蝠翼型配光曲线。
透过导光板的第一网点群与第二网点群布设方式,即可有效地控制灯条入射至导光板的光线出光方向,进而获得蝠翼型投射光型。
较佳地,该第一网点群在对应该导光板中央区域的布设密度为0,该第二网点群在邻近该两个入光侧区域的布设密度为0。由此可更为精确地控制光线路径以及出光态样,以提高光线调配准确度。
较佳地,该第一网点群及该第二网点群为光滑弧形凹槽。该光滑弧形凹槽有效地防止第一网点群与第二网点群的表面平整度不佳而使细小微结构影响光线路径。
较佳地,该第二网点群依据一取光能力分布曲线布设于该反射面,且该取光能力分布曲线根据一初始取光能力分布曲线,降低该初始取光能力分布曲线邻近该两个入光侧区域的取光能力而形成的;其中该初始取光能力分布曲线是由一第一分布曲线及一第二分布曲线接合而成;该第一分布曲线,使自其中之的一个该入光侧进入该导光板的光线可在该出光面对应该入光侧至该导光板中央的区域全部出光,且该第二分布曲线,使自另一个该入光侧进入该导光板的光线可在该出光面对应该入光侧至该导光板中央的区域全部出光。
第二网点群依据取光能力分布曲线设置,可有效避免出光面于邻近两个入光侧区域形成过多出光,导致出光面中央区域出光量不足而无法形成蝠翼型投射光型。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揭露的导光板及照明灯具通过在导光板的出光面及反射面分别布设的第一网点群及第二网点群,有效地控制出光方向进而获得符合蝠翼型配光曲线的出光。第一网点群使出光面的取光能力由两个入光侧朝中央处渐减,第二网点群使反射面的取光能力由两个光侧朝中央处渐增,以调整入射至导光板内的光线形成所需出光。此外,第一网点群及第二网点群也可设置为光滑弧形凹槽,以避免第一网点群及第二网点群的表面细小微结构影响导光路径。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导光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1B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导光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照明灯具的结构侧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照明灯具的应用结构示意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导光板的初始取光能力分布曲线示意图。
图4B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导光板的取光能力分布曲线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照明灯具
10:导光板
101:入光侧
102:出光面
103:反射面
104:第一网点群
105:第二网点群
11:反射片
12:灯条
A:取光能力分布曲线
B:初始取光能力分布曲线
B1:第一分布曲线
B2:第二分布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
为提升应用于灯具中导光板的出光光型调整效能,本发明人采用同时在导光板双面设置微结构的方式,控制出光方向进而形成特定光型,详细技术内容如下所述。
请参阅图1A、图1B、图2、图3、图4A和图4B,其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导光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照明灯具的结构侧视示意图、照明灯具的应用结构示意图、导光板的初始取光能力分布曲线示意图以及导光板的取光能力分布曲线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在本实施例中揭示一种导光板10,其包括两个入光侧101、一出光面102、一反射面103、一第一网点群104及一第二网点群105。
该两个入光侧101呈相对设置并用于接收侧入光线,出光面102与反射面103亦为相对设置,并分别邻接两个入光侧101。出光面102用于形成出光,反射面103用于接收一反射片11反射回导光板10内的光线。
第一网点群104布设于出光面102,且第一网点群104的布设密度由两个入光侧101朝中央呈渐减分布,使出光面102的取光能力由两个入光侧101朝中央渐减。第二网点群105布设于反射面103,且第二网点群105的布设密度由两个入光侧101朝中央呈渐增分布,使反射面103的取光能力由两个入光侧101朝中央渐增。其中,出光面102与反射面103的取光能力是指出光面102及反射面103受第一网点群104及第二网点群105破坏平整度,进而破坏光线进入导光板10后的全反射现象而形成出光的能力,因此通过第一网点群104及第二网点群105的布设密度可控制出光面102与反射面103的出光量。由此,光线进入导光板10后,透过第一网点群104及第二网点群105而可以在出光面102出光时形成蝠翼型配光曲线。具体地,当光线自两个入光侧101进入导光板10后,因第一网点群104的布设密度为自两个入光侧101朝中央渐减分布,故一部分光线会自出光面102靠近两个入光侧101区域先形成出光,另一部分光线则由反射面103出光并自对应设于反射面103的反射片11,反射回反射面103再透过于导光板10中央具有较高布设密度的第二网点群105转而朝向出光面102中央处形成出光。受第一网点群104及第二网点群105的调整,使光线自出光面102形成出光后可投射形成邻近导光板10边侧出光量多于导光板10中央出光量的蝠翼型投射光型。
为了使出光光型更符合蝠翼型要求,较佳地,可使第一网点群104于对应导光板10中央区域的布设密度为0,第二网点群105于邻近两个入光侧101区域的布设密度为0,也即在出光面102对应导光板10中央区域完全不设置第一网点群104,在反射面103邻近两个入光侧101区域也完全不设置第二网点群105,在这种网点布设态样下,可以有效提高光线调配的准确度,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A、图1B以及图2所示,第一网点群104及第二网点群105即以该模式为例,,但本实施例不局限于此。
又为了避免第一网点群104与第二网点群105中,各网点的表面平整度影响光线调整效率,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网点群104与第二网点群105为光滑的弧形凹槽,以防止第一网点群104与第二网点群105的表面平整度不足,造成光线受其影响导致出光方向偏移。其中,第一网点群104以及第二网点群105可透过雷射加工形成,并为半圆形或碗形的凹槽。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网点群105的布设是依据一取光能力分布曲线A设置于反射面103,且取光能力分布曲线A根据一初始取光能力分布曲线B,降低其邻近两个入光侧101区域的取光能力而形成的。而初始取光能力曲线B由一第一分布曲线B1及一第二分布曲线B2接合而成,第一分布曲线B1使其中的一个入光侧101进入导光板10的光线可在出光面102对应的入光侧101至导光板10中央的区域全部出光。第二分布曲线B2使自另一个入光侧101进入导光板10的光线可于出光面102对应的入光侧101至导光板10中央的区域全部出光,参阅图4A和图4B所示。初始取光能力曲线B为使自两个入光侧101进入导光板10的光线透过第二网点群105结构破坏全反射现象,进而于出光面102均匀地出光,并且因应导光板材质、光源种类及导光板尺寸等众多因素影响而形成的曲线,上述各项变因为模拟测试基础,皆可获得对应的曲线,再经由加权计算统合各曲线进而得到初始取光能力分布曲线B。此时,由出光面102投射的光型属均匀态样,亦即出光面102各区域的出光亮度皆相同。接着,为了获得蝠翼型投射光型,因此需针对出光状态进行调整,而本实用新型即于出光面102同步设置第一网点群104,以调整部分光线走向。如上所述,由于第一网点群104的布设密度为由邻近两个入光侧101区域朝向中央处渐减,故若维持依据初始取光能力分布曲线B布设的第二网点群105结构态样,会使光线自两个入光侧101进入导光板10后,受第二网点群105影响随即于反射面103向外出光,再受反射片11反射回导光板10,并重复上述动作进而造成能量耗损,导致出光面102中央处的出光亮度不足。所以降低初始取光能力分布曲线B邻近两个入光侧101区域的取光能力并使第二网点群105依其布设,以防止上述情况发生。
图2以及图3显示导光板10的应用状态,自两个入光侧101进入导光板10的一部分光线会先受出光面102的第一网点群104影响,而于出光面102邻近两个入光侧101处先行出光,而部分光线则于导光板10中持续反射直至接触反射面103的部份第二网点群105向外出光,再经由反射片11将光线反射回反射面103中央处,并受该区的第二网点群105调整光径,进而自出光面102中央区域出光。由此,使第一网点群104及第二网点群105的布设态样如上述分布以控制出光方向,形成蝠翼型投射光型。
请再次参阅图2、图3、图4A和图4B,本实施例揭示一种照明灯具1,包括一导光板10、两个灯条12及一反射片11。导光板10包括两个入光侧101、一出光面102、一反射面103、一第一网点群104及一第二网点群105。
导光板10的两个入光侧101是相对设置,出光面102与反射面103亦为相对设置并分别与两个入光侧101连接。第一网点群104布设于出光面102,且第一网点群104的布设密度由两个入光侧101朝中央呈渐减分布,使出光面102的取光能力由两个入光侧101朝中央渐减。第二网点群105布设于反射面103,且第二网点群105的布设密度由两个入光侧101朝中央呈渐增分布,使反射面103的取光能力由两个入光侧101朝中央渐增。
反射片11对应反射面103设置,以将光线反射回导光板10内。各灯条12分别对应各入光侧101设置,以提供光线予导光板10,由此,进入导光板10的光线透过第一网点群104及第二网点群105而于出光面102出光时呈蝠翼型配光曲线。
同于前述,较佳地,第一网点群104于对应导光板10中央区域的布设密度为0,第二网点群105于邻近两个入光侧101区域的布设密度为0,以更利于控制光线出光方向,获得更佳的蝠翼型配光曲线,如图2所示。此外,为防止第一网点群104及第二网点群105的表面平整度影响光线出光方向,所以第一网点群104与第二网点群105可为光滑弧形凹槽,并可透过雷射加工成形。
而第二网点群105是依据一取光能力分布曲线A布设于反射面103,且取光能力分布曲线A根据一初始取光能力分布曲线B,降低其邻近两个入光侧101区域的取光能力而形成。其中,初始取光能力分布曲线B由一第一分布曲线B1及一第二分布曲线B2接合而成,且第一分布曲线B1使自其中的一个入光侧101进入导光板10的光线可于出光面102对应的入光侧101至导光板10中央的区域全部出光,第二分布曲线B2使自另一个入光侧101进入导光板10的光线可于出光面102对应的入光侧101至导光板10中央的区域全部出光,于此请参阅图4A及图4B。取光能力分布曲线A的形成前已述及,在此即不重复赘述。
照明灯具1的应用状态可参照图3所示,点亮灯条12使光线进入导光板10后,透过第一网点群104及第二网点群105,一部分光线会先从出光面102邻近两个入光侧101区域先出光,另一部分光线则于导光板10内反射并受部份第二网点群105影响而由反射面103向外出光,透过反射片11将光线反射至反射面103中央处后,再通过该区的第二网点群105控制光径而自出光面102中央区域出光,进而获得蝠翼型配光曲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揭示的导光板及照明灯具,是透过导光板的出光面及反射面的第一网点群与第二网点群控制出光方向,进而在出光面出光时形成蝠翼型投射光型,提供所需出光模式。经由第一网点群布设密度由两个入光侧朝中央渐减,第二网点群布设密度由两个入光侧朝中央渐增的配置,有效地控制进入导光板的光线光径与出光方向,形成邻近两个入光侧出光亮度大于导光板中央出光亮度的模式。此外,第一网点群与第二网点群是可透过雷射加工形成,并为光滑的弧形凹槽,以避免网点的表面平整度影响导光路径。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两个入光侧,呈相对设置并用于接收光线;
一出光面,两端分别与该两个入光侧连接,并用于出光;
一反射面,相对该出光面设置且两端分别与该两个入光侧连接,并用于接收一反射片反射回该导光板内的光线;
一第一网点群,布设于该出光面,该第一网点群的布设密度由该两个入光侧朝中央呈渐减分布,使该出光面的取光能力由该两个入光侧朝中央渐减;及
一第二网点群,布设于该反射面,该第二网点群的布设密度由该两个入光侧朝中央呈渐增分布,使该反射面的取光能力由该两个入光侧朝中央渐增;
其中,光线进入该导光板后,通过该第一网点群与该第二网点群而在该出光面出光时形成蝠翼型配光曲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网点群在对应该导光板中央区域的布设密度为0,该第二网点群在邻近该两个入光侧区域的布设密度为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网点群及该第二网点群为光滑弧形凹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网点群依据一取光能力分布曲线布设于该反射面,且该取光能力分布曲线根据一初始取光能力分布曲线,降低该初始取光能力分布曲线邻近该两个入光侧区域的取光能力而形成的;其中该初始取光能力分布曲线由一第一分布曲线及一第二分布曲线接合而成;该第一分布曲线,使自其中的一个该入光侧进入该导光板的光线可在该出光面对应该入光侧至该导光板中央的区域全部出光,且该第二分布曲线,使自另一个该入光侧进入该导光板的光线可在该出光面对应该入光侧至该导光板中央的区域全部出光。
5.一种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导光板,包括:
两个入光侧,呈相对设置;
一出光面,两端分别与该两个入光侧连接,并用于出光;
一反射面,相对该出光面设置且两端分别与该两个入光侧连接;
一第一网点群,布设于该出光面,该第一网点群的布设密度由该两个入光侧朝中央呈渐减分布,使该出光面的取光能力由该两个入光侧朝中央渐减;及
一第二网点群,布设于该反射面,该第二网点群的布设密度由该两个入光侧朝中央呈渐增分布,使该反射面的取光能力由该两个入光侧朝中央渐增;
一反射片,对应该反射面设置,并用于将光线反射回该导光板中;及
两个灯条,分别对应该两个入光侧设置,以提供光线给该导光板;
其中,进入该导光板的光线通过该第一网点群及该第二网点群而在该出光面出光时呈蝠翼型配光曲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网点群在对应该导光板中央区域的布设密度为0,该第二网点群在邻近该两个入光侧区域的布设密度为0。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网点群及该第二网点群为光滑弧形凹槽。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网点群依据一取光能力分布曲线布设于该反射面,且该取光能力分布曲线根据一初始取光能力分布曲线,降低该初始取光能力分布曲线邻近该两个入光侧区域的取光能力而形成的;其中该初始取光能力分布曲线是由一第一分布曲线及一第二分布曲线接合而成;该第一分布曲线,使自其中的一个该入光侧进入该导光板的光线可在该出光面对应该入光侧至该导光板中央的区域全部出光,且该第二分布曲线,使自另一个该入光侧进入该导光板的光线可在该出光面对应该入光侧至该导光板中央的区域全部出光。
CN201620396530.7U 2016-05-04 2016-05-04 导光板及含其的照明灯具 Active CN2057871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396530.7U CN205787199U (zh) 2016-05-04 2016-05-04 导光板及含其的照明灯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396530.7U CN205787199U (zh) 2016-05-04 2016-05-04 导光板及含其的照明灯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787199U true CN205787199U (zh) 2016-12-07

Family

ID=574124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396530.7U Active CN205787199U (zh) 2016-05-04 2016-05-04 导光板及含其的照明灯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787199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27903A (zh) * 2017-03-17 2018-10-09 江苏日月照明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出光率高且光面均匀、无视觉斑点的导光板
CN110529764A (zh) * 2019-08-20 2019-12-03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灯具
CN112213811A (zh) * 2019-07-10 2021-01-12 群光电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27903A (zh) * 2017-03-17 2018-10-09 江苏日月照明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出光率高且光面均匀、无视觉斑点的导光板
CN112213811A (zh) * 2019-07-10 2021-01-12 群光电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装置
CN112213811B (zh) * 2019-07-10 2022-11-25 群光电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装置
CN110529764A (zh) * 2019-08-20 2019-12-03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灯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49812B (zh) 光学元件
CN103322763A (zh) 冰箱照明装置以及冰箱
CN205787199U (zh) 导光板及含其的照明灯具
CN103335276A (zh) 一种led路灯透镜及led路灯系统
CN105627191A (zh) 发光模块
CN104613416A (zh) 全周光配光透镜的设计方法及相应的配光透镜
CN103574516B (zh) 可控制光束角的导光元件及灯具
CN207034987U (zh) 一种配光元件、发光装置以及照明设备
CN206330086U (zh) Led全反射透镜和led线光源
CN205824922U (zh) 投光灯透镜、具有该投光灯透镜的发光模块和投光灯
CN202229079U (zh) 导光板和背光模组
CN209674027U (zh) 反射片及背光模组
CN202065903U (zh) 具有非同圆心锯齿形光栅配置的光分布光栅板
CN101493210A (zh) 一种基于发光二极管的光源结构
CN204740364U (zh) 一种光学元件及照明装置
CN203757597U (zh) 混光透镜
CN208139050U (zh) 一种超薄的led面板灯
CN206072991U (zh) 后雾灯变形拱高反射面
CN201628179U (zh) 一种导光板
ITVI20100214A1 (it) Sistema ottico per la diffusione omogenea della luce emessa da sorgenti luminose
CN105572792A (zh) 一种导光板
CN204534220U (zh) 一种灯具及其匀光组件
CN207349871U (zh) 光束控制部件、发光装置、面光源装置、以及显示装置
CN205350896U (zh) 一种led日光灯
CN102829433B (zh) Led手术无影灯用透镜的设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