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46080U - 燃气喷嘴和燃气灶 - Google Patents

燃气喷嘴和燃气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46080U
CN209246080U CN201821754549.XU CN201821754549U CN209246080U CN 209246080 U CN209246080 U CN 209246080U CN 201821754549 U CN201821754549 U CN 201821754549U CN 209246080 U CN209246080 U CN 2092460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gas nozzle
perforation
primary air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75454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Wash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Wash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Wash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Wash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75454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460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460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4608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燃气喷嘴和燃气灶,所述燃气喷嘴(1)呈套筒状且套筒内腔形成为燃气通道(2),所述燃气喷嘴(1)的套筒外周壁上设有与所述燃气通道(2)连通的一次空气引射孔(3),所述一次空气引射孔(3)呈由内而外的扩口状。本实用新型的燃气喷嘴通过将一次空气引射孔设置为由内而外的扩口状,使得空气从引射孔流动至燃气通道的速度加快,相当于减少流动阻力,有利于增加燃气通道中的空气与燃气的混合度,从而提高燃气灶的燃烧热效率。

Description

燃气喷嘴和燃气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燃气喷嘴和燃气灶。
背景技术
随着燃气灶的广泛应用,人们对其性能要求也不断增加,其中如何有效提高燃气灶的燃烧热效率显得尤为重要。
而在市面上的燃气灶中,燃气喷嘴的一次空气引射孔通常是垂直连通燃气通道的,此结构会导致空气在通过一次空气引射孔进入燃气通道时的流动阻力变大,造成较多的能量损失,不利于燃气与空气的充分混合,从而影响燃气灶的燃烧热效率。
由此可见,现有的燃气灶中的燃气喷嘴亟待作进一步的结构优化,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燃气灶的高性能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燃气喷嘴和燃气灶,能够有效提高燃气喷嘴中的空气与燃气的混合度,从而提高燃气灶的燃烧热效率,进而提升其工作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燃气喷嘴,所述燃气喷嘴呈套筒状且套筒内腔形成为燃气通道,所述燃气喷嘴的套筒外周壁上设有与所述燃气通道连通的一次空气引射孔,所述一次空气引射孔呈由内而外的扩口状。
优选地,所述燃气通道包括沿所述套筒内腔的轴向依次连通的进气段通道、混合段通道以及出气段通道,所述一次空气引射孔连通至所述混合段通道。
优选地,所述套筒外周壁上设有环向凸起,所述燃气喷嘴包括沿周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环向凸起的外周壁上的多个所述一次空气引射孔。
优选地,所述环向凸起在沿所述套筒内腔的轴向上的投影呈正六边形,所述一次空气引射孔居中设置于正六边形的所述环向凸起的各个侧面上。
优选地,在沿所述套筒内腔的轴向上,所述环向凸起相对所述出气段通道更靠近所述进气段通道。
优选地,所述一次空气引射孔的中心轴线垂直于所述混合段通道的中心轴线。
优选地,所述一次空气引射孔呈倾斜状连通至所述混合段通道。
优选地,所述一次空气引射孔为圆锥孔且最小孔径不大于最大孔径的1/2。
优选地,所述一次空气引射孔的孔内通道的长度为3mm~8mm。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采用上述的燃气喷嘴的燃气灶。
在本实用新型中,燃气喷嘴的一次空气引射孔呈由内而外的扩口状,即引射孔的出气端的口径要小于进气端的口径。在该结构下,空气在引射孔的出气端的流速要高于在进气端的流速,使得引射孔的出气端与进气端之间形成负压差,即能够加快空气进入燃气通道的速度,从而使燃气通道中的空气与燃气的混合更充分,进而提高燃气灶的燃烧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设有由内而外的扩口状一次空气引射孔的燃气喷嘴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的燃气喷嘴的正视图;
图3为图1中的燃气喷嘴的侧视图;
图4为图3中的燃气喷嘴的剖视图A-A;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设有斜向补流孔的燃气喷嘴的正视图;
图6为图5中的燃气喷嘴的侧视图;
图7为图6中的燃气喷嘴的剖视图B-B;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设有环向条形孔的燃气喷嘴的立体图;
图9为图8中的燃气喷嘴的正视图;
图10为图8中的燃气喷嘴的侧视图;
图11为图9中的燃气喷嘴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燃气喷嘴 2 燃气通道
3 一次空气引射孔 4 斜向补流孔
5 环向条形孔 6 环向凸起
21 进气段通道 22 混合段通道
23 出气段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各部件相互位置关系描述用词。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燃气喷嘴1,如图1至图4所示,该燃气喷嘴1呈套筒状且套筒内腔形成为燃气通道2,燃气喷嘴1的套筒外周壁上设有与该燃气通道2连通的一次空气引射孔3。其中,该一次空气引射孔3呈由内而外的扩口状。
通过将一次空气引射孔3设置为由内而外的扩口状,其出气端的口径要小于进气端的口径。在空气通过一次空气引射孔3流动至燃气通道2的过程中,空气在引射孔的出气端的流速要明显高于其在进气端的流速,由于流速大的区域气压较小,引射孔的出气端与进气端之间会形成一定的负压差。在该负压差的作用下,空气进入燃气通道2时所受到的流动阻力明显减小,从而能够加快进入燃气通道2的流动速度。
因此,与现有的燃气灶中的燃气喷嘴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燃气喷嘴1的上述改进结构能够使其燃气通道2中的空气与燃气的混合度更高,能够有效减少有毒、污染气体的排放,具有更高的燃烧热效率、安全性和可靠性。
具体地,燃气通道2包括沿套筒内腔的轴向依次连通的进气段通道21、混合段通道22以及出气段通道23,即燃气在从燃气喷嘴1的进气端进入燃气通道2时,会依次流动至进气段通道21、混合段通道22和出气段通道23。其中,一次空气引射孔3连通至混合段通道22,当空气通过一次空气引射孔3流动至混合段通道22时,可与从进气段通道21的出气端流出的燃气进行混合。待充分混合后,混合气体通过出气段通道23排出。
由于一次空气引射孔3具有由内而外的扩口状,空气与燃气在混合段通道22的混合更加充分,并且由于设有出气段通道23,相当于延长了空气与燃气的混合时间,从而进一步提高混合气体的混合度。
此外,可在燃气喷嘴1的套筒外周壁上设置环向凸起6,并将多个一次空气引射孔3沿周向间隔设置在该环向凸起6的外周壁上。其中,将一次空气引射孔3设置在环向凸起6上,能够增加引射孔的孔内通道的长度,更有利于一次性引射更多的空气,进一步提高引射速度。再者,空气能够通过多个一次空气引射孔3以不同的角度被引射至燃气通道2中,保证混合气体的混合度。
对于上述的环向凸起6,可将其设置为多种不同的形状。例如,可将环向凸起6设置为在沿套筒内腔的轴向上的投影呈正六边形,此时一次空气引射孔3可居中设置于正六边形的环向凸起6的各个侧面上,使得引射孔的分布更加均匀、合理。
由前述可知,出气段通道23的存在,相当于延长了空气与燃气的混合时间,有利于提高混合气体的混合度。在该结构的基础上,可将环向凸起6设置为在沿套筒内腔的轴向上相对出气段通道23更靠近进气段通道21。换言之,此时的一次空气引射孔3在沿套筒内腔的轴向上相对出气段通道23更靠近进气段通道21,可进一步延长空气与燃气的混合时间。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为了不过多地增大加工难度,可将一次空气引射孔3的中心轴线垂直于混合段通道22的中心轴线设置。换言之,在现有的燃气喷嘴的基础上,直接将其一次空气引射孔3加工成由内而外的扩口状即可投入使用,加工成本和加工难度均较小。
但是,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于一次空气引射孔3垂直连通混合段通道22,空气与燃气之间的碰撞相对剧烈,会大大减慢混合气体在燃气通道2中的流动速度,有一定的可能性会抵消扩口状的一次空气引射孔3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因此,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可将一次空气引射孔3设置为呈倾斜状连通至混合段通道22。在使用此结构时,则不能简单地对现有的燃气喷嘴上的一次空气引射孔作改进加工,而是需要重新设计加工步骤。因此,与上一种实施方式相比,本实施方式中的燃气喷嘴1的加工成本相对更高、加工难度相对更大。
但由于本实施方式中的一次空气引射孔3与混合段通道22倾斜连通,空气能够斜向进入燃气通道2中,避免了与燃气产生剧烈的碰撞,因此不会过度减慢混合气体在燃气通道2中的流动速度,在提高燃气灶的燃烧热效率方面,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优选地,为了在一次空气引射孔3的出气端与进气端之间形成较大的负压差以提高空气引射速度,可将一次空气引射孔3设置为圆锥孔,并且该圆锥孔的最小孔径不大于最大孔径的1/2。
由前述可知,一次空气引射孔3的孔内通道的长度越长,越有利于一次性引射更多的空气,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引射速度。但考虑到燃气喷嘴1需要安装在燃气灶的内部,或者考虑到不对其他零部件的正常工作产生影响,或者考虑到节省成本和降低加工难度等因素,需要限定一次空气引射孔3的孔内通道的最大长度。因此,在本实用新型中,可将该孔内通道的长度优选设置为3mm~8mm。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还包括如图5至图7所示的燃气喷嘴1。该燃气喷嘴1的一次空气引射孔3为中心轴线垂直于燃气通道2的中心轴线的正向引射孔,并且燃气喷嘴1的套筒外周壁上还设有斜向补流孔4,该斜向补流孔4呈倾斜状连通至燃气通道2并与正向引射孔沿燃气喷嘴1的轴向间隔设置
通过在燃气喷嘴1中增设斜向补流孔4,可以持续向燃气通道2中补充充足的空气以提高燃气与空气的混合度,并且由于斜向设置,空气从斜向补流孔4进入燃气通道2时不会与燃气产生剧烈碰撞,因此不会过度减慢混合气体的流动速度,可提高燃气灶的燃烧热效率。此外,由于燃烧充分,燃气灶中的有毒污染气体的排放得以大大减少,安全性和可靠性高。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空气在正向引射孔中的引射阻力相对较大,但通过正向引射孔引射的空气量是能够满足与燃气的混合度的最低要求的。因此,可将斜向补流孔4的孔径优选设置为不大于正向引射孔的孔径,使斜向补流孔4作为正向引射孔的辅助引射孔,以进一步提高混合气体的混合度,改善燃气灶的性能。
优选地,可将正向引射孔连通至燃气通道2的相对上游端,并将斜向补流孔4的出气端与燃气通道2的相对下游端连通,以及将斜向补流孔4的进气端设置为朝向燃气通道2的相对上游端倾斜。在此结构下,燃气在燃气通道2中流动时,会先与从正向引射孔流入的空气进行初步混合,紧接着,再与从斜向补流孔4流入的空气作进一步的充分混合。
基于上述结构,可将混合段通道22的上游端与正向引射孔垂直连通,并且将混合段通道22的下游端与斜向补流孔4倾斜连通,使得空气与燃气的混合过程是在混合段通道22开始发生的,待混合气体从出气段通道23排出时,其已处于充分混合状态。
在考虑到加工难度、混合气体的流动速度以及混合气体的混合度等因素的情况下,将斜向补流孔4的中心轴线与燃气通道2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倾斜夹角优选设置为20°~70°。例如,该倾斜夹角可设置为20°、35°、55°或70°等。
此外,当正向引射孔有多个时,可将多个正向引射孔沿周向间隔排布在环向凸起6的外周壁上。当斜向补流孔4有多个时,可将斜向补流孔4与环向凸起6的轴向下方间隔设置并沿周向间隔排布。当斜向补流孔4作为辅助引射孔时,斜向补流孔4的个数少于正向引射孔的个数。
再者,当环向凸起6在沿套筒内腔的轴向上的投影呈正六边形时,正六边形的环向凸起6的各个侧面上均设有至少一个正向引射孔,使得引射孔的分布更加均匀、合理。
在本实用新型中,还包括如图8至图11所示的燃气喷嘴1。该燃气喷嘴1的套筒外周壁上设有一次空气引射孔3和辅助空气引射孔。其中,辅助空气引射孔与一次空气引射孔3轴向间隔设置,并且辅助空气引射孔的中心轴线与燃气通道2的中心轴线之间形成倾斜夹角。
可见,该辅助空气引射孔能够持续地向燃气通道2中补充空气以使得燃气与空气的混合更充分,并且由于辅助空气引射孔的中心轴线与燃气通道2的中心轴线之间形成倾斜夹角,在空气从辅助空气引射孔进入燃气通道2时,不会过度减慢混合气体的流动速度,使燃气灶的燃烧热效率更高。同时,由于燃烧更加充分,燃气灶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有毒和污染气体大大减少,使燃气灶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考虑到加工难度、混合气体的流动速度以及混合气体的混合度等因素的情况下,将倾斜夹角为α优选设置为:25°≤α≤80°。例如,α=25°、α=50°、α=65°或α=80°等。
优选地,辅助空气引射孔包括环向条形孔5,该环向条形孔5在套筒外周壁上形成有圆弧状的条形开口,使得辅助空气引射孔可一次性引射的空气量大大增加,保证提供充足的空气与燃气混合。
此外,可将多个环向条形孔5设置为形状和大小均相同,并且沿周向等间隔布置在套筒外周壁上,使得引射孔的分布更加均匀、合理,从而使得从各个环向条形孔5引射至燃气通道的空气量大致相等,保证燃气通道内的气压相对稳定,避免过多地影响到混合气体原来的流动速度。
具体地,一次空气引射孔3与燃气通道2的相对上游端连通,环向条形孔5的出气端与燃气通道2的相对下游端连通且进气端朝向相对上游端倾斜。进一步地,一次空气引射孔3与混合段通道22的上游端连通,环向条形孔5与混合段通道22的下游端连通。在此结构下,燃气在燃气通道2中流动时,会先与从一次空气引射孔3流入的空气进行初步混合,然后再与从环向条形孔5流入的空气作进一步的充分混合。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将一次空气引射孔3设置为呈倾斜状连通至燃气通道2。此时,由于一次空气引射孔3和辅助空气引射孔均倾斜连通至燃气通道2,因此引射孔中的空气流动阻力最小,燃气通道2中的混合气体的混合度和流动速度最高,从而使燃气灶的燃烧热效率值达到最大。
此外,燃气喷嘴1的套筒外周壁上也可设有环向凸起6,此时将一次空气引射孔3和环向条形孔5优选设置为分别与环向凸起6的轴向两端间隔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上文中提及的一次空气引射孔3、正向引射孔、斜向补流孔4以及辅助空气引射孔均可优选设置为圆形通孔,并且可优选设置为由内而外的扩口状,由于扩口状结构的优点已在上文中提及,此处则不再作重复说明。
再者,对于本实用新型中的燃气喷嘴1,可将进气段通道21的出气端的口径优选设置为小于进气端的口径,从而减小燃气的流动阻力,提高燃气的流动速度,从而提升燃气灶的性能。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燃气灶,该燃气灶包括进气阀、点火器以及上述的燃气喷嘴1,该燃气喷嘴1连接在进气阀和点火器之间。当用户打开进气阀时,燃气进入燃气喷嘴1中并与空气进行充分混合,从燃气喷嘴1中排出的充分混合气体继续流动至点火器中,最后经点火器打火点燃,从而供用户加热使用。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燃气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喷嘴(1)呈套筒状且套筒内腔形成为燃气通道(2),所述燃气喷嘴(1)的套筒外周壁上设有与所述燃气通道(2)连通的一次空气引射孔(3),所述一次空气引射孔(3)呈由内而外的扩口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通道(2)包括沿所述套筒内腔的轴向依次连通的进气段通道(21)、混合段通道(22)以及出气段通道(23),所述一次空气引射孔(3)连通至所述混合段通道(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气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外周壁上设有环向凸起(6),所述燃气喷嘴(1)包括沿周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环向凸起(6)的外周壁上的多个所述一次空气引射孔(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气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向凸起(6)在沿所述套筒内腔的轴向上的投影呈正六边形,所述一次空气引射孔(3)居中设置于正六边形的所述环向凸起(6)的各个侧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气喷嘴,其特征在于,在沿所述套筒内腔的轴向上,所述环向凸起(6)相对所述出气段通道(23)更靠近所述进气段通道(21)。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气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空气引射孔(3)的中心轴线垂直于所述混合段通道(22)的中心轴线。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气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空气引射孔(3)呈倾斜状连通至所述混合段通道(2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空气引射孔(3)为圆锥孔且最小孔径不大于最大孔径的1/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空气引射孔(3)的孔内通道的长度为3mm~8mm。
10.一种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灶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燃气喷嘴(1)。
CN201821754549.XU 2018-10-26 2018-10-26 燃气喷嘴和燃气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2460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54549.XU CN209246080U (zh) 2018-10-26 2018-10-26 燃气喷嘴和燃气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54549.XU CN209246080U (zh) 2018-10-26 2018-10-26 燃气喷嘴和燃气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46080U true CN209246080U (zh) 2019-08-13

Family

ID=675260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754549.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246080U (zh) 2018-10-26 2018-10-26 燃气喷嘴和燃气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4608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00581A (zh) * 2022-03-28 2022-07-05 格力电器(合肥)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管焊接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00581A (zh) * 2022-03-28 2022-07-05 格力电器(合肥)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管焊接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61612B (zh) 火花塞
CN205191571U (zh) 文丘里燃烧器的稳焰器
CN209246080U (zh) 燃气喷嘴和燃气灶
CN101688461A (zh) 一种消除排气压力及防止排气回流的装置
CN209246079U (zh) 燃气喷嘴和燃气灶
CN209246081U (zh) 燃气喷嘴和燃气灶
CN205191574U (zh) 文丘里燃烧器的稳焰器
CN111578323A (zh) 燃气灶
CN114234235A (zh) 一种高性能旋流燃烧室射流孔结构
CN105333427B (zh) 文丘里燃烧器的稳焰器
CN105351930B (zh) 文丘里燃烧器的稳焰器
KR101749221B1 (ko) 매연 저감장치의 역류방지 어셈블리
CN205227329U (zh) 焦炉煤气烧嘴
CN213019634U (zh) 一种燃气灶引射器
CN111928246A (zh) 一种燃气灶引射器
CN208952093U (zh) 一种高效节能燃烧器
CN212299082U (zh) 燃气灶
WO2017092044A1 (zh) 文丘里燃烧器的稳焰器
CN206300187U (zh) 混合盘和燃烧器
CN213777716U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具的喷嘴
CN205388321U (zh) 用于燃气轮机燃烧室的火焰稳燃装置
JP3888229B2 (ja) 旋回型低NOx燃焼器
CN110966616B (zh) 螺旋加速式抗压烟管
CN110966635B (zh) 一种螺旋加速式抗压烟管
CN217380726U (zh) 一种双进气口的热射流点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813

Termination date: 2020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