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43739U - 一种应用于山体滑坡地区的人工挖孔桩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用于山体滑坡地区的人工挖孔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43739U
CN209243739U CN201821926761.XU CN201821926761U CN209243739U CN 209243739 U CN209243739 U CN 209243739U CN 201821926761 U CN201821926761 U CN 201821926761U CN 209243739 U CN209243739 U CN 2092437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ing block
main reinforcement
cross
sliding
artificial dig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92676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包伟
王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jiang Planning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jiang City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jiang City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Zhenjiang City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82192676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437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437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437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it Excavations, Shoring, Fill Or Stabilisation Of Slo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山体滑坡地区的人工挖孔桩,其包括若干个钢筋竖杆,若干个所述钢筋竖杆圆周阵列形成主钢筋,所述主钢筋环设有若干个钢筋箍,所述主钢筋包覆有混凝土形成桩体,所述主钢筋向外延伸有稳定机构;所述稳定机构包括与主钢筋铰接的横向支撑梁,所述主钢筋上位于横向支撑梁下端设置有下支撑杆,所述下支撑杆末端铰接有第一滑块,所述横向支撑梁沿长度方向开设有供第一滑块嵌入的第一滑槽,所述滑块上螺纹连接有第一固定螺杆,所述第一固定螺杆抵接于第一滑槽上。本实用新型具有稳定结构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应用于山体滑坡地区的人工挖孔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工挖孔桩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应用于山体滑坡地区的人工挖孔桩。
背景技术
人工挖孔桩是用人力挖土、现场浇筑的钢筋混凝土桩,用人力挖土、现场浇筑的钢筋混凝土桩。人工挖孔桩一般直径较粗,最细的也在800毫米以上,能够承载楼层较少且压力较大的结构主体。桩的上面设置承台,再用承台梁拉结、连系起来,使各个桩的受力均匀分布,用以支承整个建筑物。
在现有技术中,人工挖孔桩通常用在平地上,应用于滑坡建筑设计时,没有对应的设在在山体滑坡地区的人工挖孔桩,此问题亟待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稳定结构的人工挖孔桩。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应用于山体滑坡地区的人工挖孔桩,包括若干个钢筋竖杆,若干个所述钢筋竖杆圆周阵列形成主钢筋,所述主钢筋环设有若干个钢筋箍,所述主钢筋包覆有混凝土形成桩体,所述主钢筋向外延伸有稳定机构;
所述稳定机构包括与主钢筋铰接的横向支撑梁,所述主钢筋上位于横向支撑梁下端设置有下支撑杆,所述下支撑杆末端铰接有第一滑块,所述横向支撑梁沿长度方向开设有供第一滑块嵌入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块上螺纹连接有第一固定螺杆,所述第一固定螺杆抵接于第一滑槽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人员将钢筋竖杆围成主钢筋,主钢筋箍上钢筋箍,然后放置在基坑中,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山体滑坡地区的山体倾斜方向调整横向支撑梁上下角度,同时第一滑块在第一滑槽内滑动,调整好角度后能够通过转动第一固定螺杆,第一固定螺杆抵接在第一滑槽中,将第一滑块固定在第一滑槽中,从而固定横向支撑梁上下摆动的角度,能够根据山体滑坡的角度来调整人工挖孔桩固定的角度,从而提高了桩体整体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滑块的横截形状为燕尾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将第一滑块固定在第一滑槽中,减少第一滑块从第一滑槽脱落的情况,增加第一滑块和第一滑槽的连接性,同时也增加上支撑杆和横向支撑梁的连接性,提高横向支撑梁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钢筋上位于横向支撑梁上端设置有上支撑杆,所述上支撑杆末端铰接有第二滑块,所述横向支撑梁沿长度方向开设有供第二滑块嵌入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块上螺纹连接有第二固定螺杆,所述第二固定螺杆抵接于第二滑槽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滑块在第一滑槽内滑动的同时,第二滑块也在第二滑槽中滑动,工作人员转动第二固定螺杆,第二固定螺杆抵接在第二滑槽中,将第二滑块固定在第二滑槽中,进一步固定横向支撑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滑块的横截形状为燕尾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将第二滑块固定在第二滑槽中,减少第二滑块从第二滑槽脱落的情况,增加第二滑块和第二滑槽的连接性,同时也增加上支撑杆和横向支撑梁的连接性,进一步提高横向支撑梁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横向支撑梁末端连接有分叉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分叉组件能够增加桩体与外界的接触面积,增加桩体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分叉组件包括横向支撑梁末端横向铰接的第一分叉盘和第二分叉盘,所述第一分叉盘横向开设有供第二分叉盘嵌入的放置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分叉盘和第二分叉盘抵接在坑壁上,增加桩体和坑壁的接触面积,增加桩体的稳定性,进而减少山体滑坡的可能;如果空间不够,则可以将第二分叉盘嵌入第一分叉盘的放置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钢筋套设有箍筋加密段,所述箍筋加密段呈螺纹状,所述箍筋加密段圈数为4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增加主钢筋的稳定性,减少主钢筋因为承重或者其他原因发生形变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钢筋上端向外倾斜形成承台体,所述承台体为倒圆台形,所述承台体侧面阵列有固定钢筋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承台可以在抗拔桩上继续建造建筑或者放置其他设备,并且增加接触面积,增加上方建筑或者设备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采用了稳定机构,从而产生能够整体稳定性的效果;
2.采用了上支撑杆,从而产生能够提升稳定机构牢固性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下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桩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钢筋竖杆;2、主钢筋;3、钢筋箍;4、桩体;5、稳定机构;51、横向支撑梁;511、第一滑槽;52、下支撑杆;521、第一滑块;522、第一固定螺杆;6、上支撑杆;61、第二滑块;62、第二滑槽;63、第二固定螺杆;7、分叉组件;71、第一分叉盘;711、放置槽;72、第二分叉盘;8、箍筋加密段;9、承台体;91、固定钢筋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应用于山体滑坡地区的人工挖孔桩,包括若干个竖直的钢筋竖杆1,若干个钢筋竖杆1圆周阵列形成主钢筋2,并且主钢筋2环设有若干个钢筋箍3,能够将钢筋竖杆1进行固定;工作人员再将主钢筋2包覆有混凝土形成桩体4(参见图4),同时,在主钢筋2向外延伸有稳定机构5,增加主钢筋2与外部的连接面积,从而增加挖孔桩的稳定性。
参照图1,主钢筋22上端向外倾斜形成承台体9,承台体9为倒圆台形,并且承台体9侧面阵列有固定钢筋环91,能够让抗拔桩上方形成台状,从而增加上方建筑或者设备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增加主钢筋2整体的强度,主钢筋2套设有呈螺纹状的箍筋加密段8,所述箍筋加密段8呈螺纹状,并且箍筋加密段8的圈数为4圈。
参照图2和图3,稳定机构5包括与主钢筋2铰接的横向支撑梁51,在主钢筋2上设置有抵接在横向支撑梁51下端的下支撑杆52,在下支撑杆52末端铰接有第一滑块521,横向支撑梁51开设有供第一滑块521嵌入的第一滑槽511,第一滑槽511的方向为横向支撑梁51的长度方向,滑块上螺纹连接有第一固定螺杆522,第一固定螺杆522抵接于第一滑槽511上。同样的,在主钢筋2上位于横向支撑梁51上端设置有上支撑杆6,上支撑杆6末端铰接有第二滑块61,横向支撑梁51沿长度方向开设有供第二滑块61嵌入的第二滑槽62,第二滑块61上螺纹连接有第二固定螺杆63,第二固定螺杆63抵接于第二滑槽62上,并且第一滑块521和第二滑块61的横截面为燕尾形。工作人员能够根据山体滑坡地区的山体倾斜方向调整横向支撑梁51上下角度,同时第一滑块521在第一滑槽511中滑动,第二滑块61在第二滑槽62中滑动,工作人员转动第一固定螺杆522,第一固定螺杆522抵接在第一滑槽511中,将第一滑块521固定在第一滑槽511中,然后转动第二第二固定螺杆63,第二固定螺杆63抵接在第二滑槽62中,将第二滑块61固定在第二滑槽62中,能够将横向支撑梁51调整后的角度进行固定。
参照图2,横向支撑梁51末端连接有增加桩体4与外界接触面积的分叉组件7,叉组件包括横向支撑梁51末端横向铰接的第一分叉盘71和第二分叉盘72,通过第一分叉盘71和第二分叉盘72抵接在坑壁上,增加桩体4和坑壁的接触面积。当空间不够,第一分叉盘71横向开设有供第二分叉盘72嵌入的放置槽711,可以讲第二分叉盘72嵌入第一分叉盘71的放置槽711中。
上述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通过人员将钢筋竖杆1围成主钢筋2,主钢筋2箍上钢筋箍3,然后放置在基坑中;工作人员能够根据山体滑坡地区的山体倾斜方向,向上或者向下摆动横向支撑梁51,并且调整横向支撑梁51上下角度,调整的同时,第一滑块521在第一滑槽511中滑动,第二滑块61在第二滑槽62中滑动,工作人员转动第一固定螺杆522,第一固定螺杆522抵接在第一滑槽511中,将第一滑块521固定在第一滑槽511中,然后转动第二第二固定螺杆63,第二固定螺杆63抵接在第二滑槽62中,将第二滑块61固定在第二滑槽62中,从而固定调整角度后的横向支撑梁51。然后通过第一分叉盘71和第二分叉盘72抵接在坑壁上,进一步增加桩体4的牢固性。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8)

1.一种应用于山体滑坡地区的人工挖孔桩,其特征是:包括若干个钢筋竖杆(1),若干个所述钢筋竖杆(1)圆周阵列形成主钢筋(2),所述主钢筋(2)环设有若干个钢筋箍(3),所述主钢筋(2)包覆有混凝土形成桩体(4),所述主钢筋(2)向外延伸有稳定机构(5);
所述稳定机构(5)包括与主钢筋(2)铰接的横向支撑梁(51),所述主钢筋(2)上位于横向支撑梁(51)下端设置有下支撑杆(52),所述下支撑杆(52)末端铰接有第一滑块(521),所述横向支撑梁(51)沿长度方向开设有供第一滑块(521)嵌入的第一滑槽(511),所述第一滑块(521)上螺纹连接有第一固定螺杆(522),所述第一固定螺杆(522)抵接于第一滑槽(51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山体滑坡地区的人工挖孔桩,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滑块(521)的横截形状为燕尾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山体滑坡地区的人工挖孔桩,其特征是:所述主钢筋(2)上位于横向支撑梁(51)上端设置有上支撑杆(6),所述上支撑杆(6)末端铰接有第二滑块(61),所述横向支撑梁(51)沿长度方向开设有供第二滑块(61)嵌入的第二滑槽(62),所述第二滑块(61)上螺纹连接有第二固定螺杆(63),所述第二固定螺杆(63)抵接于第二滑槽(62)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山体滑坡地区的人工挖孔桩,其特征是:所述第二滑块(61)的横截形状为燕尾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山体滑坡地区的人工挖孔桩,其特征是:所述横向支撑梁(51)末端连接有分叉组件(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山体滑坡地区的人工挖孔桩,其特征是:所述分叉组件(7)包括横向支撑梁(51)末端横向铰接的第一分叉盘(71)和第二分叉盘(72),所述第一分叉盘(71)横向开设有供第二分叉盘(72)嵌入的放置槽(71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山体滑坡地区的人工挖孔桩,其特征是:所述主钢筋(2)套设有箍筋加密段(8),所述箍筋加密段(8)呈螺纹状,所述箍筋加密段(8)圈数为4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山体滑坡地区的人工挖孔桩,其特征是:所述主钢筋(2)上端向外倾斜形成承台体(9),所述承台体(9)为倒圆台形,所述承台体(9)侧面阵列有固定钢筋环(91)。
CN201821926761.XU 2018-11-21 2018-11-21 一种应用于山体滑坡地区的人工挖孔桩 Active CN2092437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26761.XU CN209243739U (zh) 2018-11-21 2018-11-21 一种应用于山体滑坡地区的人工挖孔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26761.XU CN209243739U (zh) 2018-11-21 2018-11-21 一种应用于山体滑坡地区的人工挖孔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43739U true CN209243739U (zh) 2019-08-13

Family

ID=675297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926761.XU Active CN209243739U (zh) 2018-11-21 2018-11-21 一种应用于山体滑坡地区的人工挖孔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437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88524B (zh) 风力发电设备、其支柱及其使用
CN104652475A (zh) 一种桁架式挡土墙
CN101255699B (zh) 新型结构斜插挖孔桩基础
CN210151800U (zh) 一种浅基础建筑物纠偏加固结构
CN108678523A (zh) 一种带有倾倒支撑的水泥杆塔
CN209243739U (zh) 一种应用于山体滑坡地区的人工挖孔桩
CN214143739U (zh) 一种岩土工程基坑防坍塌支护结构
CN106193776A (zh) 烟囱和水塔的组合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2595758U (zh) 一种架空输电线路用斜柱桩基础结构
CN209958387U (zh) 一种陆基风电场风机塔架基础的加固装置
CN205348003U (zh) 一种现浇支架
CN209243708U (zh) 一种应用在淤泥质土上的承台抗拔桩
CN100371536C (zh) 地基复合桩基施工工艺
CN213741186U (zh) 一种输电铁塔基础连接结构
CN210563435U (zh) 一种倾斜重载钢网架顶升起坡支撑装置
CN212358366U (zh) 一种风机基础改造结构
CN204511032U (zh) 临时围挡固定用支架基座
CN209429165U (zh) 一种土木建筑用挡土墙结构
CN208167774U (zh) 一种可用于软土地区的沉井风机基础结构
CN209593348U (zh) 适用于地形高差较大的桁架式光伏支架
CN209669855U (zh) 一种用于超低净空桩基施工的可加长钢筋笼
CN204456181U (zh) 桁架式挡土墙
CN205976695U (zh) 烟囱和水塔的组合结构
CN208563340U (zh) 一种水利水电基础灌浆用托架
CN206467670U (zh) 筒仓电梯井基坑环形支护体系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12000 No. 699, Nanxu Avenue, Zhenjia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enjiang Planning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212003 No. 699 Nanxu Avenue, Zhenjia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ENJIANG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