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36632U - 轮椅车架 - Google Patents

轮椅车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36632U
CN209236632U CN201821436319.9U CN201821436319U CN209236632U CN 209236632 U CN209236632 U CN 209236632U CN 201821436319 U CN201821436319 U CN 201821436319U CN 209236632 U CN209236632 U CN 2092366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arm
auxiliary wheel
wheelchair frame
support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43631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Qunwang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WEIXIN SPORTS ARTICL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WEIXIN SPORTS ARTICL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WEIXIN SPORTS ARTICL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43631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366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366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366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轮椅车架,包括车体、第一支臂、主动轮、第一辅助轮及第二辅助轮,所述第一支臂的中部通过第一支撑轴枢接于所述车体的一端,所述第一辅助轮枢接于所述第一支臂的一端,所述第二辅助轮设置于所述车体的另一端,所述主动轮枢接于所述第一支臂的另一端且位于所述第一辅助轮与所述第二辅助轮之间。本实用新型轮椅车架可以在不平的路面上保持各个车轮与地面有效接触,保证正常行驶。

Description

轮椅车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架,尤其涉及一种可以在不平的路面上保持各个车轮与地面有效接触,保证正常行驶的轮椅车架。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轮椅车一般都具有一个大轮,然后为了保证轮椅车的平衡,在大轮的前后方向两侧增加辅助的小轮,大轮通常是直接安装在轮椅车的车架上,由固定于车架上的马达驱动。而小轮通常是枢接于支臂上,支臂枢接于车架上,并通过避震器来进行避震,而小轮与支臂则对车架进行辅助支撑,防止车架失失去平衡。现有的这种轮椅车虽然在平整的路面上适应性较好,但是在不平整的路面上行驶有可能会无法前进。这是由于前、后的小轮是通过独立的支臂及避震器来实现支撑,当所述大轮通过低洼的地面而前后的小轮处于较高的地面时,两小轮有可能会直接支撑起所述轮椅轮,而所述大轮则会被架起,无法与低洼的地面接触,并且整个车架是通过马达输出动力到大轮进行驱动前进的,因此,此时的马达的驱动力便无法转变成前进的动力,从而使轮椅车架无法前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在不平的路面上保持各个车轮与地面有效接触,保证正常行驶的轮椅车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轮椅车架包括车体、第一支臂、主动轮、第一辅助轮及第二辅助轮,所述第一支臂的中部通过第一支撑轴枢接于所述车体的一端,所述第一辅助轮枢接于所述第一支臂的一端,所述第二辅助轮设置于所述车体的另一端,所述主动轮枢接于所述第一支臂的另一端且位于所述第一辅助轮与所述第二辅助轮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一第一支臂,将所述第一支臂通过第一支撑轴枢接于所述车体上,并且将所述主动轮及第一辅助轮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支臂的两端,由于所述第一支撑轴及所述第二辅助轮与车体枢接的枢接轴之间形成两个支撑点,因此,可以有效的支撑所述车体,使其保持平衡;并且,由于所述第一支臂可沿所述第一支撑轴摆动,所述主动轮与所述第一辅助轮的高度可以通过摆动自动调整,因此,当遇到上坡、下坡及凹凸不平等路面时,所述第一支臂能及时调整所述主动轮与所述第一辅助轮的高度,从而自动适应路面的情况,避免传统车子在遇到斜路面时,中间的主动轮被前、后辅助轮抬起而不能着地,导致车子无法前进的情况;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支臂的摆动自动调整,可以保证所述主动轮在任何时候都能与地面有效接触,保证轮椅车架能正常行驶。
较佳地,所述轮椅车架还包括第二支臂,所述第二支臂设置于所述车体与所述第二辅助轮之间,所述第二支臂的一端通过第二支撑轴枢接于所述车体,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辅助轮枢接。通过设置所述第二支臂,使所述第二辅助轮也能实现摆动,进而达到自动调整的目的。
具体地,所述第二支臂与所述车体之间设有避震器。所述避震器可以对第二支臂进行减震,避免震动直接传到车体上并且有利于将所述第二辅助轮保持与地面接触。
具体地,所述第一支臂与所述第二支臂之间设有避震器。所述避震器可以对第一支臂及第二支臂进行减震,避免震动直接传到车体上并且有利于将所述第一辅助轮及第二辅助轮保持与地面接触。
具体地,所述第一支臂上设有第一抵顶部,所述第二支臂上设有可与所述第一抵顶部相互抵顶的第二抵顶部。所述第一抵顶部与所述第二抵顶部可以相互限位,从而防止所述第一支臂与所述第二支臂过度摆动。
较佳地,所述第一支臂与所述车体之间设有避震器。所述避震器可以对第一支臂进行减震,避免震动直接传到车体上,提高舒适性。
较佳地,所述第一支臂包括第一支杆及第二支杆,所述第一支杆与所述第二支杆通过所述第一支撑轴相互枢接,且所述第一支杆及第二支杆之间设有避震器。
较佳地,所述轮椅车架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支臂上且驱动所述主动轮转动。
具体地,所述第一支撑轴与所述第二支撑轴呈平行设置。
具体地,所述第一支撑轴的水平高度大于所述第二支撑轴的水平高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轮椅车架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轮椅车架实施例一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轮椅车架实施例一的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轮椅车架实施例一的上坡时的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轮椅车架实施例二的立体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轮椅车架实施例二的侧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轮椅车架实施例二的分解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轮椅车架实施例二的上坡时的结构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轮椅车架实施例二的下坡时的结构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轮椅车架实施例三的立体结构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轮椅车架实施例三的上坡时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的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图中展开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轮椅车架100,其包括车体1、第一支臂2、第二支臂3、主动轮4、第一辅助轮5及第二辅助轮6,所述第一支臂2、第二支臂3、主动轮4、第一辅助轮5及第二辅助轮6均分布于所述车体1的两侧,所述第一支臂2的中部通过第一支撑轴2a枢接于所述车体1的一端,所述第一辅助轮5枢接于所述第一支臂2的一端。所述主动轮4枢接于所述第一支臂2的另一端且位于所述第一辅助轮5与所述第二辅助轮6之间。所述第二支臂3设置于所述车体1与所述第二辅助轮6之间,具体是,所述第二支臂3的一端延伸出枢接部,在枢接部上通过第二支撑轴3a枢接于所述车体1,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辅助轮6枢接。所述第二支臂3可以使所述第二辅助轮6也能实现摆动,进而达到自动调整的目的。所述第一支撑轴2a与所述第二支撑轴3a呈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支撑轴2a的水平高度大于所述第二支撑轴3a的水平高度。所述第一辅助轮5及第二辅助轮6的枢接中心均呈竖直向上。
再如图2及图3所示,所述第一支臂2与所述第二支臂3之间设有避震器7。所述避震器7为避震弹簧。所述第一支臂2大致呈L型,所述减震器的一端枢接于所述第一支臂2的L型的短边下端,两者的枢接轴的水平高度小于所述第一支撑轴2a的水平高度;所述减震器的另一端枢接于所述第二支臂3,两者的枢接轴的水平高度大于所述第二支撑轴3a的水平高度,以使所述避震器7呈倾斜设置;这样设置可以使得所述第一支臂2与所述第二支臂3摆动时对所述避震器7的施力方向是沿着所述避震器7的中心轴方向的。所述避震器7可以对第一支臂2及第二支臂3进行减震,避免震动直接传到车体1上并且有利于将所述第一辅助轮5及第二辅助轮6保持与地面接触。
所述第一支臂2上设有第一抵顶部2b,所述第二支臂3上设有可与所述第一抵顶部2b相互抵顶的第二抵顶部3b。所述第一抵顶部2b与所述第二抵顶部3b可以相互限位,从而防止所述第一支臂2与所述第二支臂3过度摆动。
所述第一支臂2包括第一支杆21及第二支杆22,所述第一支杆21与所述第二支杆22固定连接形成一个整体。所述第一支撑轴2a及第一辅助轮5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杆21上,所述主动轮4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杆22上,所述第一辅助轮5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杆21上。
所述轮椅车架100还包括驱动装置8,所述驱动装置8包括马达及减速器,所述驱动装置8设置于所述第一支臂2上且驱动所述主动轮4转动。
综合上述再请参阅图4,下面对本实施例一的轮椅车架100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描述,
当所述轮椅车架100在平整的路面上行走时,所述车体1的重力施加于所述第一支撑轴2a及第二支撑轴3a,此时,所述第一辅助轮5提供一向上的支撑力,所述主动轮4提供向上的支撑力,两者同时支撑所述第一支撑轴2a所受到的重力。而所述第二辅助轮6提供一向上的支撑力,所述避震器7提供一向的分力支撑所述第二支臂3,两者同时支撑所述第二支撑轴3a所受到的重力,进而能平稳地支撑起整个所述车体1的重量。
当所述轮椅车架100在不平整的路面上行走时,例如上坡时,所述第二辅助轮6受到斜坡的顶推力,所述第二支臂3产生一个力矩使其沿所述第二支撑轴3a向上转动,并压缩所述避震器7,所述避震器7同时顶推所述第二支臂3以平衡这个力矩,使所述第二辅助轮6始终保持与所述斜坡面抵触。而所述主动轮4上坡时,所述第一辅助轮5受到斜坡的顶推力,所述第一支臂2就会产生一个力矩其使沿所述第一支撑轴2a向上转动,因此,在所述第一支臂2的另一端的第一辅助轮5则有向下转动的趋势并与斜坡面始终保持抵触。同时,当述第一辅助轮5先上坡时,在所述第一支臂2的作用下,所述主动轮4则有向下转动的趋势并与斜坡面始终保持抵触。因此,通过所述第一支臂2的转动调节,可以使所述主动轮4能够始终保持与地面接触,从而保证有效地行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一第一支臂2,将所述第一支臂2通过第一支撑轴2a枢接于所述车体1上,并且将所述主动轮4及第一辅助轮5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支臂2的两端,由于所述第一支撑轴2a及所述第二辅助轮6与车体1枢接的枢接轴之间形成两个支撑点,因此,可以有效的支撑所述车体1,使其保持平衡;并且,由于所述第一支臂2可沿所述第一支撑轴2a摆动,所述主动轮4与所述第一辅助轮5的高度可以通过摆动自动调整,因此,当遇到上坡、下坡及凹凸不平等路面时,所述第一支臂2能及时调整所述主动轮4与所述第一辅助轮5的高度,从而自动适应路面的情况,避免传统车子在遇到斜路面时,中间的主动轮4被前、后辅助轮抬起而不能着地,导致车子无法前进的情况;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支臂2的摆动自动调整,可以保证所述主动轮4在任何时候都能与地面有效接触,保证轮椅车架100能正常行驶。
如图5至图9所示,图中展开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轮椅车架200,本实施例的所述轮椅车架与上述实施例一的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所述第一支臂2’的结构,本实施例的所述第一支臂2’包括第一支杆21’、第二支杆22’及避震器23’,所述第一支臂2’通过所述第一支撑轴2a’枢接在所述车体1上,所述第一支杆21’与所述第二支杆22’相互枢接,枢接轴与所述第一支撑轴21’同轴,且所述第一支杆21’及第二支杆22’之间设置所述避震器23’。本实施例二的轮椅车架200在上、下坡时,所述第一支臂2’、第二支臂3的摆动原理与上述实施例一的轮椅车架100的工作原理是基本相同的,效果也是相似,在此不再重复描述,只是本实施例二的第一支臂2’上增设了一个避震器23’,使得所述第一支臂2’的避震效果更好。
如图10至图11所示,图中展开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轮椅车架300,本实施例的轮椅车架300包括车体301、第一支臂302、主动轮303、第一辅助轮304、第二辅助轮305及驱动装置(图中未示),所述第一支臂302的中部通过第一支撑轴302a枢接于所述车体301的一端,所述第一辅助轮304枢接于所述第一支臂302的一端,所述第二辅助轮305通过第二支撑轴305a枢接于所述车体301的另一端,所述主动轮303枢接于所述第一支臂302的另一端且位于所述第一辅助轮304与所述第二辅助轮305之间。所述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支臂302上且驱动所述主动轮303转动。所述第一支撑轴301a与所述第二支撑轴305a呈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支撑轴302a的水平高度大于所述第二支撑轴305a的水平高度。另外,所述第一支臂302与所述车体301之间还可以设有避震器,进而可以对第一支臂302进行减震,避免震动直接传到车体301上,提高舒适性。
再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的轮椅车架300在不平整的路面上行走时,例如上坡时,所述第二辅助轮305在受到斜坡的顶推力后会将所述车体301的该端抬起,而所述车体301的另一端的所述第一支臂302会发生摆动,所述主动轮303可能会离开地面,此时,由于所述第一辅助轮304仍然着地,因此,所述第一支臂302在所述第一辅助轮304的一端会产生一个向上的力矩,从而使得所述第一支臂302摆动,进而使所述主动轮303一端所述第一支臂302向下摆动,最终使得所述主动轮303贴于地面上,从而保证所述第一辅助轮304、主动轮303及第二辅助轮305都能同时与地面接触,保证有效地行车。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轮椅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第一支臂、主动轮、第一辅助轮及第二辅助轮,所述第一支臂的中部通过第一支撑轴枢接于所述车体的一端,所述第一辅助轮枢接于所述第一支臂的一端,所述第二辅助轮设置于所述车体的另一端,所述主动轮枢接于所述第一支臂的另一端且位于所述第一辅助轮与所述第二辅助轮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椅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椅车架还包括第二支臂,所述第二支臂设置于所述车体与所述第二辅助轮之间,所述第二支臂的一端通过第二支撑轴枢接于所述车体,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辅助轮枢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椅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臂与所述车体之间设有避震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椅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臂与所述第二支臂之间设有避震器。
5.如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轮椅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臂上设有第一抵顶部,所述第二支臂上设有可与所述第一抵顶部相互抵顶的第二抵顶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椅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臂与所述车体之间设有避震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椅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臂包括第一支杆及第二支杆,所述第一支杆与所述第二支杆通过所述第一支撑轴相互枢接,且所述第一支杆及第二支杆之间设有避震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椅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椅车架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支臂上且驱动所述主动轮转动。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椅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轴与所述第二支撑轴呈平行设置。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椅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轴的水平高度大于所述第二支撑轴的水平高度。
CN201821436319.9U 2018-08-31 2018-08-31 轮椅车架 Active CN2092366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36319.9U CN209236632U (zh) 2018-08-31 2018-08-31 轮椅车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36319.9U CN209236632U (zh) 2018-08-31 2018-08-31 轮椅车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36632U true CN209236632U (zh) 2019-08-13

Family

ID=675175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436319.9U Active CN209236632U (zh) 2018-08-31 2018-08-31 轮椅车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3663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26440A (zh) * 2018-08-31 2018-12-04 东莞威信运动用品有限公司 轮椅车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26440A (zh) * 2018-08-31 2018-12-04 东莞威信运动用品有限公司 轮椅车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19464B2 (en) Wheelchair suspension
CN107571702A (zh) 一种摇臂悬架、轮腿式机动平台以及无人控制系统
CN209410201U (zh) 一种agv车
CN108926440A (zh) 轮椅车架
CN209236632U (zh) 轮椅车架
CN205521353U (zh) 一种自动水平平衡机器人
CN105857001A (zh) 一种摇臂轮车
CN107054529A (zh) 主动控制车身倾斜的双后轮三轮车
CN211222948U (zh) 一种机器人底盘
CN108790660A (zh) 一种基于线性电机的主动悬挂结构
CN102805694B (zh) 带缓冲臂的底盘
CN111907275A (zh) 一种底盘悬挂机构、底盘及机器人
CN106891680A (zh) 遥控车及其车头弹跳装置
CN209111883U (zh) 一种基于麦克纳姆轮的前轮可升降的减震底盘
CN210653420U (zh) 自适应车架
CN202699454U (zh) 带缓冲臂的底盘
CN212708819U (zh) 一种电动车辆用多连杆智能调节悬挂架
CN208842166U (zh) 一种基于线性电机的主动悬挂结构
CN205971565U (zh) 可调底盘高度的平衡式悬挂装置
CN105034735B (zh) 山地越野载重运输车
CN207771807U (zh) 一种铰连接的机器人平衡结构
CN206589601U (zh) 遥控车及其车头弹跳装置
CN208305046U (zh) 底盘及移动机器人
CN206587405U (zh) 花样玩法遥控车
CN207466816U (zh) 具有越障能力的微小型多功能无人搬运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23000 No. 8, 1st Road, Qiaotou third industrial zone, Houjie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Qunwa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23000 Dongguan Weixin sporting goods Co., Ltd., Qiaotou third industrial zone, Houjie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DONGGUAN PRESTIGE SPORTING PRODUCTS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