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36276U - 一种动脉瘤栓塞导管和动脉瘤手术辅助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动脉瘤栓塞导管和动脉瘤手术辅助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36276U
CN209236276U CN201821681773.0U CN201821681773U CN209236276U CN 209236276 U CN209236276 U CN 209236276U CN 201821681773 U CN201821681773 U CN 201821681773U CN 209236276 U CN209236276 U CN 2092362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ring ring
catheter body
aneurysm
sacculus
guidance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68177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倪冷
狄潇
蒲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182168177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362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362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362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动脉瘤栓塞导管和动脉瘤手术辅助装置,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该动脉瘤栓塞导管包括连接件和导管本体;连接件与导管本体的一端连接;导管本体包括多腔体结构和设置在导管本体外表面的充气球囊;多腔体结构包括导丝引导腔、弹簧圈引导腔和充气腔;充气腔与充气球囊连通;连接件上设置有与导丝引导腔、弹簧圈引导腔和充气腔一一对应连通的导丝入口、弹簧圈入口和充气接口;导管本体的另一端端面上设置有与导丝引导腔连通的导丝出口;导管本体对应充气球囊所在位置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与弹簧圈引导腔连通的弹簧圈出口。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操作复杂、易出现弹簧圈与保护球囊导管缠绕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动脉瘤栓塞导管和动脉瘤手术辅助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动脉瘤栓塞导管和动脉瘤手术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正常外周动脉血管局限性扩张成囊状,称动脉瘤。动脉瘤瘤壁较正常血管壁薄弱且弹性较差,易破裂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如动脉瘤破裂发生于颅内动脉,患者多表现为剧烈头痛、肢体瘫痪甚至意识丧失。此外,瘤腔内血流长期处于涡流状态,容易继发血栓,如血栓脱落到末梢动脉也可导致急性动脉栓塞,表现为远端脏器急性缺血坏死及功能丧失。因此,周围动脉瘤如不治疗危险性极高。
随着腔内介入技术的发展及介入器材的改进,动脉瘤栓塞逐渐成为外周动脉瘤治疗的重要方式,动脉瘤介入栓塞时多使用微导管超选入动脉瘤腔内,通过微导管输送弹簧圈进行动脉瘤瘤腔填塞,从而达到封闭动脉瘤的目的。在多数情况下,动脉瘤部位往往存在靶血管主要分支,为了避免栓塞过程中影响主要分支动脉的血供,目前多使用保护球囊辅助动脉瘤栓塞的方法,在栓塞瘤腔前导入并于病变部位打开球囊,从而达到保护主要分支的目的。但在使用该方法时需要两次分别放入微导管和保护球囊导管,由于放入导管的操作需要缓慢平滑进行,以免顶在血管壁或动脉瘤壁上,因此分两次放入微导管和保护球囊导管不仅增加了操作的时间,还容易因两个导管之间存在摩擦而增大手术的难度。同时,目前尚无单纯用于动脉瘤栓塞的顺应性球囊,实际操作中可供选择的球囊均为直径相对固定的非顺应性球囊,无法匹配各种口径的靶血管。此外,若保护球囊导管发生位移,还易出现弹簧圈与保护球囊导管缠绕的情况。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动脉瘤栓塞导管和动脉瘤手术辅助装置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脉瘤栓塞导管,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操作复杂、辅助球囊无法匹配不同直径血管以及易出现弹簧圈与保护球囊导管缠绕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动脉瘤手术辅助装置,所述动脉瘤手术辅助装置包括上述动脉瘤手术辅助导管,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操作复杂、易出现弹簧圈与保护球囊导管缠绕的技术问题。
基于上述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动脉瘤栓塞导管,包括连接件和导管本体;
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导管本体的一端连接;
所述导管本体包括多腔体结构和设置在导管本体外表面的充气球囊;所述多腔体结构包括导丝引导腔、弹簧圈引导腔和充气腔;所述充气腔与所述充气球囊连通;
所述连接件上设置有与所述导丝引导腔、所述弹簧圈引导腔和所述充气腔一一对应连通的导丝入口、弹簧圈入口和充气接口;所述导管本体的另一端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导丝引导腔连通的导丝出口;所述导管本体对应所述充气球囊所在位置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弹簧圈引导腔连通的弹簧圈出口;所述充气腔远离所述充气接口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充气球囊连通充气入口。
可选的,上述动脉瘤栓塞导管,所述弹簧圈出口上向外延伸出导引管;
所述导引管的管口朝向动脉瘤瘤颈。
可选的,上述动脉瘤栓塞导管,所述导引管由所述充气球囊的表面穿出,且所述充气球囊穿出所述导引管的部位与所述导引管的外表面密封连接。
可选的,上述动脉瘤栓塞导管,所述充气球囊包括第一球囊和第二球囊;
所述第一球囊与所述第二球囊对应的所述导管本体的外表面上均设置有与所述充气腔连通的所述充气入口。
可选的,上述动脉瘤栓塞导管,所述第一球囊与所述第二球囊关于所述导管本体的轴线对称布置。
可选的,上述动脉瘤栓塞导管,所述第一球囊与所述第二球囊沿着所述导管本体的轴线布置。
可选的,上述动脉瘤栓塞导管,所述导引管由所述第一球囊和所述第二球囊之间的位置穿出。
可选的,上述动脉瘤栓塞导管,所述导丝引导腔的内部涂覆有亲水涂层。
可选的,上述动脉瘤栓塞导管,所述充气球囊为顺应性球囊。
基于上述第二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动脉瘤手术辅助装置,所述动脉瘤手术辅助装置包括上述动脉瘤栓塞导管。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动脉瘤栓塞导管,包括连接件和导管本体;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导管本体的一端连接;所述导管本体包括多腔体结构和设置在导管本体外表面的充气球囊;所述多腔体结构包括导丝引导腔、弹簧圈引导腔和充气腔;所述充气腔与所述充气球囊连通;所述连接件上设置有与所述导丝引导腔、所述弹簧圈引导腔和所述充气腔一一对应连通的导丝入口、弹簧圈入口和充气接口;所述导管本体的另一端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导丝引导腔连通的导丝出口;所述导管本体对应所述充气球囊所在位置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弹簧圈引导腔连通的弹簧圈出口;所述充气腔远离所述充气接口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充气球囊连通充气入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脉栓塞导管,导丝入口、导丝引导腔和导丝出口形成了导管本体顺导丝行走的管路;弹簧圈入口、弹簧圈引导腔和弹簧圈出口形成了弹簧圈的移动管路;充气接口、充气腔和充气入口形成了充气管路。放入导管本体的过程可通过导丝导引管路实现,扩张辅助球囊通过充气管路实现,放入弹簧圈通过弹簧圈的移动管路实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脉栓塞导管简化了手术操作的步骤,使用方便、安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动脉瘤手术辅助装置,该辅助装置包括了上述动脉瘤栓塞导管,因此具有上述动脉栓塞导管的所有优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较之原有技术,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安全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动脉瘤栓塞导管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动脉瘤栓塞导管中导管本体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动脉瘤栓塞导管使用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动脉瘤栓塞导管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动脉瘤栓塞导管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连接件;101-导丝入口;102-弹簧圈入口;103-充气接口;200-导管本体;201-充气球囊;2011-第一球囊;2012-第二球囊;202-导丝引导腔;203-弹簧圈引导腔;204-充气腔;205-导丝出口;206-弹簧圈出口;207-充气入口;208-导引管;209-弹簧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动脉瘤栓塞导管中导管本体的横截面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动脉瘤栓塞导管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动脉瘤栓塞导管,所述动脉瘤栓塞导管包括连接件100和导管本体200;
所述连接件100与所述导管本体200的一端连接;
所述导管本体200包括多腔体结构和设置在导管本体200外表面的充气球囊201;所述多腔体结构包括导丝引导腔202、弹簧圈引导腔203和充气腔204;所述充气腔204与所述充气球囊201连通;
所述连接件100上设置有与所述导丝引导腔202、所述弹簧圈引导腔203和所述充气腔204一一对应连通的导丝入口101、弹簧圈入口102和充气接口103;所述导管本体200的另一端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导丝引导腔202连通的导丝出口205;所述导管本体200对应所述充气球囊201所在位置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弹簧圈引导腔203 连通的弹簧圈出口206;所述充气腔204远离所述充气接口103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充气球囊201连通充气入口207。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脉栓塞导管,导丝入口101、导丝引导腔202 和导丝出口205形成了导管本体200顺导丝行走的管路;弹簧圈入口 102、弹簧圈引导腔203和弹簧圈出口206形成了弹簧圈的移动管路;充气接口103、充气腔204和充气入口207形成了充气管路。放入导管本体200的过程可通过导丝导引管208路实现,扩张充气球囊通过充气管路实现,放入弹簧圈209通过弹簧圈的移动管路实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脉栓塞导管简化了手术操作的步骤,使用方便、安全。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较之原有技术,具有使动脉瘤手术操作简单、安全的优点。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所述弹簧圈出口206上向外延伸出导引管208;
所述导引管208的管口朝向动脉瘤瘤颈。
导引管208通过弹簧圈出口206与导引管208连通。导管本体 200的导丝引导腔202顺着导丝移动,使导管本体200进入到血管中,直至设置在导管本体200外表面的充气球囊201对应动脉瘤所在的位置,且弹簧圈出口206正对动脉瘤的瘤颈,将连接件100与导管本体200连接,并固定在血管壁上。充气接口103与外部充气设备连接,气体经过充气管路进入到充气球囊201中,充气球囊201扩张支撑血管。旋转导管本体200,使导引管208的管口朝向动脉瘤瘤颈,弹簧圈209从弹簧圈入口102放入,顺着弹簧圈引导腔203移动,由弹簧圈出口206伸出进入到动脉瘤中。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导引管208由所述充气球囊 201的表面穿出,且所述充气球囊201穿出所述导引管208的部位与所述导引管208的外表面密封连接。
充气球囊201与弹簧圈出口206均对应着动脉瘤所在的位置,因此,为了保证充气球囊201的气密性,充气球囊201穿出导引管208 的部位与导引管208的外表面密封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导丝引导腔202的内部涂覆有亲水涂层。
为减小导丝与导丝引导腔202内壁的摩擦,本实施例在导丝引导腔202的内部壁面上涂覆亲水涂层。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充气球囊201为顺应性球囊。顺应性球囊能够随着扩张压力的增加其直径相应增加。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第二种动脉瘤栓塞导管,所述动脉瘤栓塞导管包括连接件100和导管本体200;
所述连接件100与所述导管本体200的一端连接;
所述导管本体200包括多腔体结构和设置在导管本体200外表面的充气球囊201;所述多腔体结构包括导丝引导腔202、弹簧圈引导腔203和充气腔204;所述充气腔204与所述充气球囊201连通;
所述连接件100上设置有与所述导丝引导腔202、所述弹簧圈引导腔203和所述充气腔204一一对应连通的导丝入口101、弹簧圈入口102和充气接口103;所述导管本体200的另一端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导丝引导腔202连通的导丝出口205;所述导管本体200对应所述充气球囊201所在位置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弹簧圈引导腔203 连通的弹簧圈出口206;所述充气腔204远离所述充气接口103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充气球囊201连通充气入口207。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脉栓塞导管,导丝入口101、导丝引导腔202 和导丝出口205形成了导管本体200顺导丝行走的管路;弹簧圈入口 102、弹簧圈引导腔203和弹簧圈出口206形成了弹簧圈的移动管路;充气接口103、充气腔204和充气入口207形成了充气管路。放入导管本体200的过程可通过导丝导引管208路实现,扩张支撑血管通过充气管路实现,放入弹簧圈209通过弹簧圈的移动管路实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脉栓塞导管简化了手术操作的步骤,使用方便、安全。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所述弹簧圈出口206上向外延伸出导引管208;
所述导引管208的管口朝向动脉瘤瘤颈。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充气球囊201包括第一球囊 2011和第二球囊2012;
所述第一球囊2011与所述第二球囊2012对应的所述导管本体 200的外表面上均设置有与所述充气腔204连通的所述充气入口207。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球囊2011与所述第二球囊2012关于所述导管本体200的轴线对称布置。
在本例中,导管本体200上设置有两个充气腔204,两个充气腔 204均与充气接口103连通,两个充气腔204上均设置有充气入口 207。其中一个充气腔204通过对应的充气入口207与第一球囊2011 连通,用于给第一球囊2011充气;另一个充气腔204通过对应的另一个充气入口207与第二球囊2012连通,用于给第二球囊2012充气。导引管208从两个球囊之间的位置穿出,无需穿破球囊,提高了球囊的气密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导丝引导腔202的内部涂覆有亲水涂层。
为减小导丝与导丝引导腔202内壁的摩擦,本实施例在导丝引导腔202的内部壁面上涂覆亲水涂层。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充气球囊201为顺应性球囊。顺应性球囊能够随着扩张压力的增加其直径相应增加。
实施例三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第三种动脉瘤栓塞导管,所述动脉瘤栓塞导管包括连接件100和导管本体200;
所述连接件100与所述导管本体200的一端连接;
所述导管本体200包括多腔体结构和设置在导管本体200外表面的充气球囊201;所述多腔体结构包括导丝引导腔202、弹簧圈引导腔203和充气腔204;所述充气腔204与所述充气球囊201连通;
所述连接件100上设置有与所述导丝引导腔202、所述弹簧圈引导腔203和所述充气腔204一一对应连通的导丝入口101、弹簧圈入口102和充气接口103;所述导管本体200的另一端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导丝引导腔202连通的导丝出口205;所述导管本体200对应所述充气球囊201所在位置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弹簧圈引导腔203 连通的弹簧圈出口206;所述充气腔204远离所述充气接口103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充气球囊201连通充气入口207。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脉栓塞导管,导丝入口101、导丝引导腔202 和导丝出口205形成了导管本体200顺导丝行走的管路;弹簧圈入口 102、弹簧圈引导腔203和弹簧圈出口206形成了弹簧圈的移动管路;充气接口103、充气腔204和充气入口207形成了充气管路。放入导管本体200的过程可通过导丝导引管208路实现,扩张辅助球囊通过充气管路实现,放入弹簧圈209通过弹簧圈的移动管路实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脉栓塞导管简化了手术操作的步骤,使用方便、安全。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所述弹簧圈出口206上向外延伸出导引管208;
所述导引管208的管口朝向动脉瘤瘤颈。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充气球囊201包括第一球囊2011和第二球囊2012;
所述第一球囊2011与所述第二球囊2012对应的所述导管本体 200的外表面上均设置有与所述充气腔204连通的所述充气入口207。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球囊2011与所述第二球囊2012沿着所述导管本体200的轴线布置。
在本例中,导管本体200上同样设置有两个充气腔204,两个充气腔204均与充气接口103连通,两个充气腔204上均设置有充气入口207。其中一个充气腔204通过对应的充气入口207与第一球囊 2011连通,用于给第一球囊2011充气;另一个充气腔204通过对应的另一个充气入口207与第二球囊2012连通,用于给第二球囊2012 充气。本例中球囊的布置与实施例二中两个球囊的布置方式不同,本实施例中两个球囊是沿着导管本体200的轴线方向布置,导引管208 从两个球囊之间的位置穿出,同样无需穿破球囊,提高了球囊的气密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导丝引导腔202的内部涂覆有亲水涂层。
为减小导丝与导丝引导腔202内壁的摩擦,本实施例在导丝引导腔202的内部壁面上涂覆亲水涂层。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充气球囊201为顺应性球囊。顺应性球囊能够随着扩张压力的增加其直径相应增加,因此适用于不同直径的靶血管。
实施例四
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动脉瘤手术辅助装置,所述动脉瘤手术辅助装置包括实施例一、实施二或实施例三中的动脉瘤栓塞导管。
由于该实施例提供的动脉瘤手术辅助装置包括了前述实施例的动脉瘤栓塞导管,因此具有动脉瘤栓塞导管的所有优点,这里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动脉瘤栓塞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件和导管本体;
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导管本体的一端连接;
所述导管本体包括多腔体结构和设置在导管本体外表面的充气球囊;所述多腔体结构包括导丝引导腔、弹簧圈引导腔和充气腔;所述充气腔与所述充气球囊连通;
所述连接件上设置有与所述导丝引导腔、所述弹簧圈引导腔和所述充气腔一一对应连通的导丝入口、弹簧圈入口和充气接口;所述导管本体的另一端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导丝引导腔连通的导丝出口;所述导管本体对应所述充气球囊所在位置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弹簧圈引导腔连通的弹簧圈出口;所述充气腔远离所述充气接口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充气球囊连通充气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脉瘤栓塞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圈出口上向外延伸出导引管;
所述导引管的管口朝向动脉瘤瘤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脉瘤栓塞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管由所述充气球囊的表面穿出,且所述充气球囊穿出所述导引管的部位与所述导引管的外表面密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脉瘤栓塞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球囊包括第一球囊和第二球囊;
所述第一球囊与所述第二球囊对应的所述导管本体的外表面上均设置有与所述充气腔连通的所述充气入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脉瘤栓塞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球囊与所述第二球囊关于所述导管本体的轴线对称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脉瘤栓塞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球囊与所述第二球囊沿着所述导管本体的轴线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动脉瘤栓塞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管由所述第一球囊和所述第二球囊之间的位置穿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脉瘤栓塞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丝引导腔的内部涂覆有亲水涂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脉瘤栓塞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球囊为顺应性球囊。
10.一种动脉瘤手术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脉瘤手术辅助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动脉瘤栓塞导管。
CN201821681773.0U 2018-10-16 2018-10-16 一种动脉瘤栓塞导管和动脉瘤手术辅助装置 Active CN2092362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81773.0U CN209236276U (zh) 2018-10-16 2018-10-16 一种动脉瘤栓塞导管和动脉瘤手术辅助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81773.0U CN209236276U (zh) 2018-10-16 2018-10-16 一种动脉瘤栓塞导管和动脉瘤手术辅助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36276U true CN209236276U (zh) 2019-08-13

Family

ID=675251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681773.0U Active CN209236276U (zh) 2018-10-16 2018-10-16 一种动脉瘤栓塞导管和动脉瘤手术辅助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3627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99502A (zh) * 2018-10-16 2019-01-15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一种动脉瘤栓塞导管和动脉瘤手术辅助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99502A (zh) * 2018-10-16 2019-01-15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一种动脉瘤栓塞导管和动脉瘤手术辅助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32980A (zh) 一种头端与球囊之间设有柔性连接部的球囊导管
CN106456232A (zh) 用于减小远侧长度的气囊设计
CN208582446U (zh) 医用外鞘管及具有该医用外鞘管的导管鞘
CN205729956U (zh) 一种多功能顺应性球囊导管
CN203494045U (zh) 一种锥形可通过性血管扩张球囊
US11013515B2 (en) Occluding catheter with an optional common inflation and guideware channel and method of use
CN109199502A (zh) 一种动脉瘤栓塞导管和动脉瘤手术辅助装置
CN209236276U (zh) 一种动脉瘤栓塞导管和动脉瘤手术辅助装置
CN106310495A (zh) 一种灌注扩张球囊系统
CN101569772A (zh) 心血管球囊扩张导管
WO2021120929A1 (zh) 支架系统及血管支架
CN109172043A (zh) 贴近解剖的通过无名动脉锚定的升主动脉支架及输送系统
CN111529899A (zh) 可扩张球囊
CN100448411C (zh) 薄壁夹层气囊血管阻断引流管
CN209405464U (zh) 一种体内流量可控式缺血再灌注球囊
CN207871260U (zh) 一种反向球囊血管鞘
CN103252013B (zh) 主动脉血管腔介入手术穿刺鞘
CN108836419A (zh) 一种急救用主动脉及其分支血管临时封堵装置
CN205867280U (zh) 头端与球囊之间设有柔性连接部的球囊导管
CN107550534A (zh) 顺行降主动脉球囊阻断器
CN210408520U (zh) 一种血管内非急性闭塞和辅助血流重建装置
CN110693560B (zh) 一种用于经鼻神经内镜手术的鼻腔填充气囊装置
CN202437960U (zh) 中空球囊扩张导管
CN209018843U (zh) 一种动脉瘤栓塞微导管
CN209137718U (zh) 一种灌注药物球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