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33831U - 通信装置、便携式设备和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通信装置、便携式设备和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233831U CN209233831U CN201920179188.9U CN201920179188U CN209233831U CN 209233831 U CN209233831 U CN 209233831U CN 201920179188 U CN201920179188 U CN 201920179188U CN 209233831 U CN209233831 U CN 20923383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upling electrode
- earphone
- communication device
- coupling
- inform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便携式设备和通信系统。该通信装置内置于所述便携式设备,该通信装置包括:第一耦合电极;第一发射电路和第一接收电路,分别与该第一耦合电极相连。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装置,不仅能够在降低便携式设备(例如耳机或充电盒)的通信功耗的基础上,提高通信质量和连接可靠性,而且,能够减小所述便携式设备的体积,简化结构,进而提升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通信装置、便携式设备和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一副蓝牙耳机的两个耳机之间的信息同步技术主要包括蓝牙技术和磁场耦合技术。但是,蓝牙技术所使用的频率过高,而人体对高频信号的衰减较大,因此,使用蓝牙技术时需要使用较大的发射功率,以便信号“绕着”人脑进行传输,其通信功耗过大。磁场耦合技术需要定向性好的磁芯,这种磁芯的体积一般比较大,会和无线耳机的小型化的设计需求发生冲突。
耳机与充电盒之间的信息同步技术主要包括电力线载波通讯技术和串口通信技术。类似地,电力线载波通讯技术的电路设计过于复杂,并且需要额外的电路芯片。串口通信技术会降低电路连接的可靠性,进而降低了通信质量。此外,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和串口通讯技术都需要物理触点,会降低耳机与充电盒之间的连接的可靠性。
因此,本领域急需一种体积小、通信功耗低、结构简单且通信质量和连接可靠性高的耳机或充电盒。
实用新型内容
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便携式设备和通信系统,不仅能够在降低便携式设备(例如耳机或充电盒)的通信功耗的基础上,提高通信质量和连接可靠性,而且,能够减小所述便携式设备的体积,简化结构,进而提升用户体验。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应用于便携式设备;所述通信装置包括:第一耦合电极;第一发射电路和第一接收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一耦合电极相连;其中,所述第一发射电路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耦合电极和对端的第二耦合电极,以电场耦合的方式向所述对端发送信息,所述第一接收电路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耦合电极和所述第二耦合电极,以电场耦合的方式接收所述对端发送的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便携式设备中内置第一耦合电极,使得所述便携式设备可以通过所述第一耦合电极和对端的第二耦合电极,以电场耦合的方式进行通信。
由于人体对电场的衰减较小,且通过两个耦合电极就可以实现采用电场耦合的方式进行通信,因此,这种通信方式不仅能够在降低所述便携式设备的通信功耗的基础上,提高通信质量,而且能够减小所述便携式设备的体积,简化结构,进而提升用户体验。
此外,由于人体主要成分为水,是一种高介电常数的介质;所述第一耦合电极和所述第二耦合电极均贴着人体皮肤时,相当于所述第一耦合电极和所述第二耦合电极形成的耦合电容之间插入介电常数非常大的介质,能够进一步提高所述便携式设备的通信质量。
而且,通过电场耦合的方式进行通信,能够避免为所述便携式设备设置物理触点,能够增加所述便携式设备的连接可靠性。例如耳机或充电盒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装置,不仅能够在降低便携式设备(例如耳机或充电盒)的通信功耗的基础上,提高通信质量和连接可靠性,而且,能够减小所述便携式设备的体积,简化结构,进而提升用户体验。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便携式设备,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和所述通信装置的对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信息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示意图。
图3和图4是包括图2所述的通信装置的耳机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5和图6是包括图2所述的通信装置的充电盒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8至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由两个耳机组成的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12至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由耳机和充电盒组成的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适用于各种便携式设备。
所述便携式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充电盒和可穿戴设备,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无线耳机、电子手表以及助听器等。所述无线耳机包括但不限于挂耳式的耳机、半入耳式耳机、全入耳式耳机、头戴式耳机等等。所述充电盒包括但不限于无线耳机的充电盒或或者其他电子产品的充电盒等等。
下面将结合图1至图17,详细介绍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信息的方法、通信装置、便携式设备和通信系统。
需要说明的是,为便于说明,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并且为了简洁,在不同实施例中,省略对相同部件的详细说明。应理解,附图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各种部件的厚度、长宽等尺寸,以及耳机和充电盒的厚度、长宽等尺寸仅为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传输信息的方100的示意性框图。应理解,所述方法100可由便携式设备或者包括所述便携式设备的电子设备执行。为便于理解,下面以所述方法由便携式设备执行为例,对所述方法100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100可以包括:
S110,便携式设备可以通过设置于所述便携式设备上的第一耦合电极和对端的第二耦合电极,以电场耦合的方式接收和/或发送信息。
具体地,所述便携式设备获取基带信号;然后基于所述基带信号生成调制信号;再通过所述第一耦合电极和所述第二耦合电极,以电场耦合的方式,接收和/或发送所述调制信号。
以通过所述第一耦合电极和所述第二耦合电极发送调制信号为例,所述便携式设备的发射电路可以在获取基带信号后,基于所述基带信号生成调制信号,并向所述第一耦合电极注入所述调制信号,由此可以通过所述第一耦合电极向所述第二耦合电极发送所述调制信号。
具体地,所述便携式设备将所述调制信号输入到所述第一耦合电极后,会引起所述第一耦合电极的周围电场发生变化。由于所述第一耦合电极和所述第二耦合电极的距离较近,会使得所述第二耦合电极的周围电场也发生变化。因此,所述对端可以通过所述第二耦合电极感应所述第二电极的周围电场的变化,进而接收所述便携式设备发送的调制信号。或者说,所述第一耦合电极和所述第二耦合电极形成耦合电容,所述便携式设备将所述调制信号输入到所述第一耦合电极后,所述耦合电容的周围电场会发生变化,所述对端可以通过所述第二耦合电极感应所述耦合电容的周围电场的变化,生成交流信号。其中,所述交流信号可以用于传递信号或能量。例如,所述交流信号可以用于传输所述调制信号。
所述便携式设备接收所述对端发送的信息时,所述便携式设备通过所述第一耦合电极和所述第二耦合电极,以电场耦合的方式获取所述对端发送的调制信号后,通过对所述调制信号解调,获取,所述便携式设备能够识别的基带信号。其具体原理与,所述便携式设备向所述对端发送信息的原理类似,为了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便携式设备可以基于电场耦合的方式进行通信。所述第一耦合电极和所述第二耦合电极用于组成耦合电容。耦合电容指可以用于耦合的电容。所述耦合可以指将信号从所述第一耦合电极传播到所述第二耦合电极的过程,或者耦合可以指将信号从第二耦合电极传播到所述第一耦合电极的过程。电场耦合可以指由于所述耦合电容的存在而产生的一种耦合方式。
此外,所述耦合电容除了用于耦合之外,还可以用于保证通信质量。以信号从所述第一耦合电极传输至所述第二耦合电极为例,所述第一耦合电极能够尽可能无损耗地将接收到的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二耦合电极,并去掉不需要的信号。具体地,由于电容具有隔直通交的特性,所述耦合电容不仅能够将交流成分(即待发送的信息)从所述第一耦合电极传输至所述第二耦合电极,而且能够阻隔掺杂在所述交流成分中的直流成分。
而且,通过电场耦合的方式进行通信,能够避免为所述便携式设备设置物理触点,能够增加所述便携式设备的连接可靠性。例如耳机或充电盒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可选地,所便携式设备为所述第一耦合电极注入的调制信号的调制度和/或信号强度,可以与所述第一耦合电极和所述第二耦合电极相关。例如,所述调制信号的调制度和/或信号强度,与所述第一耦合电极的电极面积和所述第二耦合电极的电极面积相关;比如所述第一耦合电极的电极面积和所述第二耦合电极的电极面积越大,所述调制信号的调制度和/或信号强度越小。又例如,所述调制信号的调制度和/或信号强度,与所述第一耦合电极的电极形状和所述第二耦合电极的电极形状相关。又例如,所述调制信号的调制度和/或信号强度,与所述第一耦合电极和所述第二耦合电极之间的介质材料有关。比如所述第一耦合电极所在的设备的外壳的材料和所述对端的外壳的材料。
所述第一耦合电极和所述第二耦合电极可以是用导体制作的薄片或薄板,也可以是具有导电特性的实体。所述第一耦合电极和所述第二耦合电极的形状可以是规则形状。例如矩形、椭圆形以及圆形等。所述第一耦合电极和所述第二耦合电极的电极面积可以大于或者等于某一阈值。
可选地,所述第一耦合电极在第一平面的投影面积与所述第二耦合电极在所述第一平面上的投影面积之差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所述第一平面平行于所述第一耦合电极所在的平面或所述第二耦合电极所在的平面。例如,所述第一耦合电极或所述第二耦合电极为矩形薄片时,所述第一平面为所述矩形薄片的上表面或下表面。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使得所述第一耦合电极在所述第一平面的投影面积和所述第二耦合电极在所述第一平面的投影面积之差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阈值,可以控制所述第一耦合电极和所述第二耦合电极的尺寸,进而控制所述第一耳机和所述第二耳机的体积。
此外,所述第一耦合电极在第一平面的投影面积与所述第二耦合电极在所述第一平面上的投影面积之差还可以大于某一阈值,以保证所述第一耦合电极和所述第二耦合电极之间的通信质量。
所述第一耦合电极可以正对所述第二耦合电极设置,以最大程度的增加所述第一耦合电极和所述第二耦合电极的感测范围,进而保证所述第一耦合电极和所述第二耦合电极之间的通信质量。例如,所述第一耦合电极的内侧表面可以正对所述第二耦合电极的内侧表面。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耦合电极和所述第二耦合电极可以对称设置。例如,所述第一耦合电极和所述第二耦合电极可以轴对称设置,其中所述第一耦合电极和所述第二耦合电极的对称轴可以是所述第一耦合电极所属的便携式设备和所述第二耦合电极所属的对端设备的对称轴。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执行所述方法100的主体可以是便携式设备。换句话说,所述方法100可以应用于便携式设备。例如,所述便携式设备可以是无线耳机或者充电盒。又例如,所述便携式设备还可以是电子手表等其他便于携带的电子设备。
以所述方法100应用于一副耳机中的第一耳机为例,所述第一耳机可以通过所述第一耦合电极和所述第二耦合电极,以电场耦合的方式向对端发送信息。例如,所述第一耳机可以通过所述第一耦合电极和所述第二耦合电极,以电场耦合的方式向所述对端发送所述第一耳机的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状态信息、电池信息、配对信息以及语音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耳机的状态信息可以用于表示所述第一耳机的是否与电子设备(例如手机)处于连接状态。所述电池信息可以包括所述第一耳机的电池的参数信息以及所述第一耳机的电池的电量信息。所述配对信息可以用于与电子设备或者耳机建立连接。所述语音信息可以是所述第一耳机的麦克风获取的语音信息。
所述方法100应用于所述第一耳机时,所述对端可以为所述一副耳机中的第二耳机。例如,所述第一耳机为左耳朵佩戴的耳机,所述第二耳机为右耳朵佩戴的耳机。所述对端还可以是所述第一耳机的充电盒。
以所述便携式设备为一副耳机为例,通信的一端为该副耳机的第一耳机且所述对端为该副耳机的第二耳机为例,所述第一耳机接收所述第二耳机发送的信息失败时,说明该副耳机不是佩戴于一个人,则可以控制所述第一耳机独立上传语音信息。这种情况下,所述第二耳机也可以独立上传语音信息。例如,用户正在使用所述第一耳机打电话,且所述第一耳机接收不到所述第二耳机发送的信息时,可以控制所述第一耳机独立上传语音信息。
换句话说,通过所述第一耳机是否能够收到所述第二耳机发送的信息,能够确定所述第一耳机和所述第二耳机是否由一个人佩戴;当所述第一耳机和所述第二耳机不是由一个人佩戴时,所述第一耳机和所述第二耳机均可以独立上传语音信息。例如,当两个人分别使用所述第一耳机和所述第二耳机时,因为一副耳机的左右两个耳机可以独立上传语音信息,所以这两个人可以使用一副耳机和第三方进行多方通信。例如三方电话会议。
具体地,由于人体的主要成分为是水,因此,人体是一种高介电常数的介质(约80),当同一个人的两个耳朵分别戴上所述第一耳机和所述第二耳机,且所述第一耳机的第一耦合电极和所述第二耳机的第二耦合电极均和人体皮肤接触时,相当于在所述第一耦合电极和所述第二耦合电极之间插入一个具有非常高的介电常数的介质,即所述第一耳机和所述第二耳机之间的距离等效于缩短约80倍。
换句话说,所述第一耦合电极和所述第二耦合电极均与人体皮肤接触时,相当于所述第一耦合电极等效强耦合所述第二耦合电极,能够有效降低通信打码频率。例如,所述第一耦合电极和所述第二耦合电极不与人体皮肤接触时,其工作频率需要位于1-10Mhz之间,所述第一耦合电极和所述第二耦合电极与人体皮肤接触时,其工作频率可以为KHz级别的频率。
基于这个原理,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耳机和所述第二耳机采用电场耦合的方式进行通信时,不仅对所述第一耦合电极和所述第二耦合电极的要求较低,而且还能够对所述第一耳机和所述第二耳机是否由一个人佩戴进行检测。具体地,所述第一耳机和所述第二耳机之间信息交互失败时,确定所述第一耳机和所述第二耳机不是由一个人佩戴,此时可以控制所述第一耳机和所述第二耳机分别独立上传语音信息,进而实现多方通信。进一步地,通过所述第一耳机和所述第二耳机独立上传语音信息,可以有效保护使用者的隐私。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副耳机可以是包括用于左耳佩戴的耳机和用于右耳佩戴的耳机,即左耳机和右耳机。所述左耳机和所述右耳机可以通过配对的方式组成一副耳机。例如,所述一副耳机可以为头戴式耳机时,所述第一耳机和所述第二耳机可以分别为所述头戴式耳机的两个耳罩所在的部分。又例如,所一副耳机为挂耳式耳机时,所述第一耳机和所述第二耳机分别为所述挂耳式耳机的挂在两只耳朵上的部分。又例如,所述一副耳机为半入耳式耳机或者全入耳式耳机时,所述第一耳机和所述第二耳机分别为塞入两只耳朵的部分。
还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所述一副耳机的两个耳机可以是物理上分开的左耳机和右耳机,也可以是物理上相连接的左耳机和右耳机,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以所述方法100应用于充电盒为例,例如第三耳机的充电盒。所述充电盒可以通过所述第一耦合电极和所述第二耦合电极,以电场耦合的方式向对端发送信息。例如,所述充电盒可以通过所述第一耦合电极和所述第二耦合电极,以电场耦合的方式向所述对端发送所述第一耳机的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状态信息、电池信息以及语音信息;
其中,所述语音信息为所述充电盒从与所述充电盒连接的终端设备获取的信息。所述充电盒的状态信息可以用于表示所述充电盒的是否处于可充电充电,例如,所述充电盒是否剩余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三耳机的槽或孔。所述电池信息可以包括所述充电盒的电池的参数信息以及所述充电盒的电池的电量信息。
所述方法100应用于所述充电盒时,所述对端可以为所述第三耳机,也可以是能够使用所述充电盒进行充电的其它电子设备。
上文结合图1对本申请实施例的便携式设备传输信息的方法进行了说明,下面结合图2至图6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装置和包括所述通信装置的电子设备进行说明。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装置210的示意性框图。
如图2所示,所述通信装置210可以包括第一发射电路201、第一接收电路202以及第一耦合电极203,所述第一发射电路201和所述第一接收电路202分别与所述第一耦合电极相连。其中,所述第一发射电路201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耦合电极203和对端的第二耦合电极,以电场耦合的方式向所述对端发送信息,所述第一接收电路202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耦合电极203和所述第二耦合电极,以电场耦合的方式接收所述对端发送的信息。
具体地,所述第一发射电路201可以用于获取基带信号;然后基于所述基带信号生成调制信号;最后通过所述第一耦合电极203和所述第二耦合电极,以电场耦合的方式,向所述对端发送所述调制信号。
可选地,所述调制信号的调制度和/或信号强度,与所述第一耦合电极203和所述第二耦合电极相关。
可选地,所述第一耦合电极203在第一平面的投影面积与所述第二耦合电极在所述第一平面上的投影面积之差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所述第一平面平行于所述第一耦合电极203所在的平面或所述第二耦合电极所在的平面。
可选地,所述第一耦合电极203正对所述第二耦合电极设置。
可选地,所述通信装置210可以应用于一副无线耳机中的第一耳机,所述第一发射电路201发送的信息包括所述第一耳机的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状态信息、电池信息、配对信息以及语音信息。
可选地,所述通信装置210还包括处理单元。
所述第一接收电路202接收所述对端发送的信息失败时,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耳机独立上传语音信息。
可选地,所述通信装置210还可以应用于充电盒,所述第一发射电路201发送的信息包括所述充电盒的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状态信息、电池信息以及语音信息。其中,所述语音信息为所述充电盒从与所述充电盒连接的终端设备获取的信息。
应理解,所述通信装置210可以用于执行图1所述的方法100,其具体通信过程以及原理可以参考图1中的相关描述,为了避免重复,此部分省略对所述通信装置210的通信过程以及原理的相关描述。类似的,所述第一耦合电极203和所述第二耦合电极也可以参考上文中的相关描述,为了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还应理解,图2仅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示例,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例如,在其他可替代实施例中,所述通信装置210还可以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用于支撑所述第一发射电路201、第一接收电路202以及第一耦合电极203。
下面对将所述通信组行至210应用于所述第一耳机和所述充电盒的具体实现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所述通信装置210应用于所述第一耳机时,所述第一耦合电极203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一耳机的任一位置,或者所述第一耳机的某一器件可以用作所述第一耦合电极203。
图3和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包括图2所示的通信装置210的第一耳机200的示意性结构图。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第一耳机200可以包括所述通信装置210、耳机的耳塞220以及耳机的杆部230。其中,所述通信装置可以包括第一发射电路201、第一接收电路202以及第一耦合电极203。
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耦合电极203可以设置于所述第一耳机200的杆部230。例如,所述第一耦合电极203可以设置于所述第一耳机200的杆部230的靠近所述第一耳机的耳塞220的第一侧壁,或者,所述第一耦合电极203设置于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的侧壁。以所述第一耦合电极203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为例,所述第一耦合电极203可以设置在所述杆部230的第一侧壁的内部,也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的外部,甚至所述第一耦合电极203可以是所述第一侧壁的一部分。例如,所述第一侧壁的部分导电侧壁可以用作所述通信装置210的所述第一耦合电极203,以减少空间开销,进而能够减小所述第一耳机200的体积。
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耦合电极可以设置于所述第一耳机200的耳塞220内。所述第一耦合电极203可以为所述第一耳机200的扬声器221的导电外壳。换句话说,所述第一耳机200的耳塞220内的扬声器221的导电外壳可以用作所述第一耦合电极203。由于扬声器221的磁铁不会对用于通信的电场造成影响,因此,这种实现方式不仅能够保证所述第一耳机200的通信质量,而且不需要额外制作所述第一耳机200的发射电极,能够有效减少空间开销,进而能够减小所述第一耳机200的体积。
应理解,图3和图4仅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示例,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例如,在其他可替代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其它实现方式将所述通信装置210设置于所述第一耳机200的内部。例如,所述第一耳机200的耳塞230的内部可以单独设置有所述第一耦合电极203。又例如,所述第一耦合电极203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一耳机的耳塞的后壳以及前置外壳等任一部件。又例如,所述第一耳机的耳塞的后壳以及前置外壳等任一部件的一部分可以用作所述第一耦合电极203。
所述通信装置210应用于充电盒时,所述第一耦合电极203可以设置在所述充电盒的任一位置,或者所述充电盒的某一器件可以用作所述第一耦合电极203。
图5和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包括图2所示的通信装置210的充电盒300的示意性结构图。所述充电盒300可以是第三耳机的充电盒。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充电盒300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三耳机的槽或孔320,所述槽或孔320的形状可以为所述第三耳机的形状。所述第一耦合电极203设置于所述槽或孔320的侧壁。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耦合电极203可以设置在所述槽或孔320的靠近所述第三耳机的杆部的侧壁。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耦合电极203也可以设置在所述槽或孔320的靠近所述第三耳机的耳塞的侧壁。
应理解,图5和图6仅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示例,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例如,在其他可替代实施例中,所述充电盒300的槽或孔320的形状可以是其它通用形状,又例如,所述充电盒300的槽或孔320的侧壁的一部分为导电材料时,可以将所述槽或孔320的侧壁一部分用作所述第一耦合电极203。
上文结合图2至图6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包括所述通信装置210的第一耳机200和充电盒300进行了说明。下面结合图7至图17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系统进行详细描述。所述通信系统可以是所述方法100或者装置200适用的系统。所述通信系统可以包括多个电子设备,例如便携式设备。所述通信系统中的电子设备可以配置有如图2所述的通信装置200,以便所述多个电子设备可以采用如图1所示的方法100进行通信。换句话说,所述通信系统可以包括采用如图1所述方法100的多个电子设备或者配置有如图2所示的通信装置210的多个电子设备。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系统400的示意图。
如图7所示,所述通信系统400可以包括第一发射电路201、第一耦合电极203以及第二接收电路302。所述第一耦合电极203与所述第一发射电路201连接。所述第二接收电路302与所述第二耦合电极303相连。其中,所述第一发射电路201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耦合电极203和所述第二耦合电极303,以电场耦合的方式向所述第二接收电路302发送信息。
可选地,如图7所示,所述通信系统400还可以包括第一接收电路202和第二发射电路301。所述第一接收电路202与所述第一耦合电极203相连。所述第二发射电路301与所述第二耦合电极303相连。其中,所述第一接收电路202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耦合电极203和所述第二耦合电极303,以电场耦合的方式接收所述第二发射电路301发送的信息。
具体地,所述第一发射电路201可以用于获取基带信号;然后基于所述基带信号生成调制信号;再通过所述第一耦合电极203和所述第二耦合电极303,以电场耦合的方式,向所述第二接收电路302发送所述调制信号。
可选地,所述调制信号的调制度和/或信号强度,与所述第一耦合电极203和所述第二耦合电极303相关。
可选地,所述第一耦合电极203在第一平面的投影面积与所述第二耦合电极303在所述第一平面上的投影面积之差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所述第一平面平行于所述第一耦合电极203所在的平面或所述第二耦合电极303所在的平面。
可选地,所述第一耦合电极203正对所述第二耦合电极303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耦合电极203设置于一副无线耳机中的第一耳机,所述第二耦合电极303设置于所述一副耳机中的第二耳机,所述第一发射电路201发送的信息包括所述第一耳机的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状态信息、电池信息、配对信息以及语音信息。
可选地,所述通信系统400还包括处理单元。
所述第二接收电路302接收所述第一发射电路201发送的信息失败时,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耳机和所述第二耳机独立上传语音信息。或者,所述第一发射电路201向所述第二接收电路发送信息后,所述第一接收电路202接收不到所述第二发射电路301发送响应消息时,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耳机和所述第二耳机独立上传语音信息。
所述处理单元可以设置于所述第一耳机内,也可以设置于所述第二耳机内,还可以同时设置于所述第一耳机和所述第二耳机内。
可选地,所述第一耦合电极203设置于第三耳机,所述第二耦合电极303设置于所述第三耳机的充电盒,所述第一发射电路201发送的信息包括所述第三耳机的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状态信息、电池信息、配对信息以及语音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一耦合电极203设置于第四耳机的充电盒,所述第二耦合电极303设置于所述第四耳机,所述第一发射电路201发送的信息包括所述充电盒的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状态信息、电池信息以及语音信息;其中,所述语音信息为所述充电盒从与所述充电盒连接的终端设备获取的信息。
应理解,所述通信系统400中的电子设备可以用于执行图1所述的方法100,其具体通信过程以及原理可以参考图1中的相关描述,为了避免重复,此部分省略对其通信过程以及原理的相关描述。类似的,所述第一耦合电极203和所述第二耦合电极也可以参考上文中的相关描述,为了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下面对所述通信系统400的具体实现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8至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可适用的由一副耳机形成的通信系统。
如图8所示,所述第一耦合电极203可以设置于左耳机的杆部的靠近耳塞的侧壁,所述第二耦合电极303可以设置于右耳机的杆部的靠近耳塞的侧壁。所述第一耦合电极203和所述第二耦合电极303对称设置。所述左耳机和所述右耳机之间可以通过所述第一耦合电极203和所述第二耦合电极303,以电场耦合的方式进行通信。这种设计方式不仅能够有效降低耳机的生产难度、而且利于电场耦合通信。
如图9所示,在使用所述左耳机和所述右耳机过程中,所述第一耦合电极203和所述第二耦合电极303相对人体的头部410对称设置,所述第一耦合电极203和所述第二耦合电极303之间形成电场耦合路径420,并通过所述电场耦合路径420进行通信。
如图10所示,所述第一耦合电极203可以设置于左耳机的耳塞的内部,所述第二耦合电极303可以设置于右耳机的耳塞的内部。所述第一耦合电极203和所述第二耦合电极303对称设置。所述左耳机和所述右耳机之间可以通过所述第一耦合电极203和所述第二耦合电极303,以电场耦合的方式进行通信。这种设计方式不仅能够有效降低耳机的生产难度、而且利于节省空间开销,进而减小耳机的体积。
如图11所示,在使用所述左耳机和所述右耳机过程中,所述第一耦合电极203和所述第二耦合电极303相对人体的头部410对称设置,所述第一耦合电极203和所述第二耦合电极303之间形成电场耦合路径420,并通过所述电场耦合路径420进行通信。
图12至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可适用的由耳机和耳机的充电盒组成的通信系统。
如图12所示,所述第一耦合电极203可以设置于右耳机的杆部的侧壁,所述第二耦合电极303可以设置于充电盒的用于容纳右耳机的结构的靠近所述右耳机的杆部的侧壁。所述第一耦合电极203正对所述第二耦合电极303设置。所述充电盒和所述右耳机之间可以通过所述第一耦合电极203和所述第二耦合电极303,以电场耦合的方式进行通信。这种设计方式不仅能够有效降低耳机和充电盒的生产难度、而且利于电场耦合通信。
如图13所示,所述充电盒还可以通过线缆430(例如USB线缆)与计算机设备440相连,所述充电盒可以从所述计算机设备440获取语音信息,并通过所述第一耦合电极203和所述第二耦合电极303,以电场耦合的方式发送至上所述右耳机。
如图14所示,所述第一耦合电极203可以分别设置于右耳机的杆部的侧壁和所述右耳机的杆部的侧壁,用于为所述左耳机和所述右耳机充电的充电盒可以分别为所述左耳机和所述右耳机设置一个第二耦合电极303。
如图15所示,所述第一耦合电极203可以设置于左耳机的耳塞的内部,所述第二耦合电极303可以设置于充电盒的用于容纳所述左耳机的结构的靠近所述左耳机的耳塞的侧壁。所述第一耦合电极203正对所述左耳机的耳塞设置。所述充电盒和所述左耳机之间可以通过所述第一耦合电极203和所述第二耦合电极303,以电场耦合的方式进行通信。这种设计方式不仅能够有效降低耳机的生产难度、而且利于节省空间开销,进而减小耳机的体积。
如图16所示,所述充电盒还可以通过线缆430(例如USB线缆)与计算机设备440相连,所述充电盒可以从所述计算机设备440获取语音信息,并通过所述第一耦合电极203和所述第二耦合电极303,以电场耦合的方式发送至上所述左耳机。
如图17所示,所述第一耦合电极203可以设置于右耳机的杆部,所述第二耦合电极303可以设置于充电盒的用于容纳所述右耳机的结构的远离所述右耳机的耳塞的侧壁。这种实现方式适特别用于通过容纳所述右耳机的杆部进行充电的充电盒。
如图18所示,右耳机的扬声器的外壳用作所述第一耦合电极203时,所述第二耦合电极303可以设置于充电盒的的用于容纳右耳机的结构的靠近所述右耳机的耳塞的任一平面上,且所述第一耦合电极203正对所述第二耦合电极303设置。
应理解,图8至图18仅为所述通信系统400的示例性描述,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例如,所述通信系统400还可以用于电子手表和充电盒之间的通信。
又例如,所述通信系统400可以是充电盒和充电盒之间的通信。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电路,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电路、支路和单元,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
例如,所述处理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实现,例如,所述处理单元可以是耳机或充电盒的处理单元,又例如,所述处理单元可以是与所述耳机或充电盒能够进行有线或无线通信的终端设备的处理单元。
又例如,所述处理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耳机或充电盒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4)
1.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便携式设备,所述通信装置内置于所述便携式设备;
所述通信装置包括:
第一耦合电极;
第一发射电路和第一接收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一耦合电极相连;
其中,所述第一发射电路配置为通过所述第一耦合电极和对端的第二耦合电极,以电场耦合的方式向所述对端发送信息,所述第一接收电路配置为通过所述第一耦合电极和所述第二耦合电极,以电场耦合的方式接收所述对端发送的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耦合电极设置于第一耳机的杆部,或者,所述第一耦合电极为所述第一耳机的扬声器的导电外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耦合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一耳机的杆部的靠近所述第一耳机的耳塞的第一侧壁,或者,所述第一耦合电极设置于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的侧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应用于一副无线耳机中的第一耳机,所述第一发射电路发送的信息包括所述第一耳机的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状态信息、电池信息、配对信息以及语音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还包括:
处理单元,所述处理单元配置为;
确定一副无线耳机是否由同一个用户佩戴;
所述一副无线耳机不是由同一个用户佩戴时,控制所述第一耳机独立上传语音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具体配置为:
接收所述对端发送的信息失败时,确定所述一副无线耳机不是由同一个人佩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应用于充电盒,所述充电盒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对端的槽或孔,所述第一耦合电极设置于所述槽或孔的侧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射电路发送的信息包括所述充电盒的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状态信息、电池信息以及语音信息;
其中,所述语音信息为所述充电盒从与所述充电盒连接的终端设备获取的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耦合电极在第一平面的投影面积与所述第二耦合电极在所述第一平面上的投影面积之差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所述第一平面平行于所述第一耦合电极所在的平面或所述第二耦合电极所在的平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耦合电极正对所述第二耦合电极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射电路配置为:
获取基带信号;
基于所述基带信号生成调制信号;
通过所述第一耦合电极和所述第二耦合电极,以电场耦合的方式,向所述对端发送所述调制信号;
其中,所述调制信号的调制度和/或信号强度,与所述第一耦合电极和所述第二耦合电极相关。
12.一种便携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
13.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系统应用于便携式设备;
所述通信系统包括:
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和所述通信装置的对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应用于一副耳机中的第一耳机,所述对端为所述一副耳机中的第二耳机;或者,所述通信装置应用于第三耳机,所述对端为所述第三耳机的充电盒;或者,所述通信装置应用于第四耳机的充电盒,所述对端为所述第四耳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179188.9U CN209233831U (zh) | 2019-01-31 | 2019-01-31 | 通信装置、便携式设备和通信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179188.9U CN209233831U (zh) | 2019-01-31 | 2019-01-31 | 通信装置、便携式设备和通信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233831U true CN209233831U (zh) | 2019-08-09 |
Family
ID=675110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179188.9U Active CN209233831U (zh) | 2019-01-31 | 2019-01-31 | 通信装置、便携式设备和通信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233831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314816A (zh) * | 2020-02-27 | 2020-06-19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 耳机状态切换方法、装置、tws耳机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
CN114430517A (zh) * | 2020-10-29 | 2022-05-0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耳机组件 |
-
2019
- 2019-01-31 CN CN201920179188.9U patent/CN20923383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314816A (zh) * | 2020-02-27 | 2020-06-19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 耳机状态切换方法、装置、tws耳机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
CN114430517A (zh) * | 2020-10-29 | 2022-05-0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耳机组件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891761A (zh) | 传输信息的方法、通信装置、便携式设备和通信系统 | |
US9900680B2 (en) | Wireless earbuds and related methods | |
US20210368253A1 (en) | Neck-strap type earphone | |
US11432063B2 (en) | Modular in-ear device | |
CN209233831U (zh) | 通信装置、便携式设备和通信系统 | |
CN214125513U (zh) | 骨传导耳机 | |
CN110958516B (zh) | 一种无线耳机 | |
CN107144982A (zh) | 一种可实现骨传导功能的眼镜套 | |
CN111479191A (zh) | 无线耳机,头戴式耳机支架及耳机组件 | |
CN214851757U (zh) | 入耳式耳机和电子设备 | |
CN212013028U (zh) | Tws耳机独立供电电路和充电盒 | |
CN211860512U (zh) | 无线耳机,头戴式耳机支架及耳机组件 | |
CN113645573A (zh) | 耳机配置数据共享方法、耳机及存储介质 | |
CN207148462U (zh) | 一种可实现骨传导功能的眼镜套 | |
CN207443087U (zh) | 一种能快速安全连接的无线耳机 | |
CN212519357U (zh) | 具有电刺激功能的颈挂式蓝牙耳机 | |
CN210518783U (zh) | 一种带蓝牙增益天线的蓝牙耳机 | |
CN210725270U (zh) | 热塑型入耳式蓝牙耳机 | |
CN218213672U (zh) | 一种智能眼镜 | |
CN212324344U (zh) | 一种可拆卸式蓝牙耳机 | |
CN216748327U (zh) | 一种带有蓝牙耳机的智能眼镜 | |
CN208130395U (zh) | 一种智能泳镜 | |
CN110199526A (zh) | 声音输出设备 | |
CN210298081U (zh) | 可分离式辅听器 | |
CN217116399U (zh) | 助听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